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化;城市规划;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30

[中图分类号] F294;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051- 02

1 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地下管网建设越来越重要,地下管网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需要大量人工投入的实体资料式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设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地理信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产生的地理学新技术,其原理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地下管网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工作采用人工方式的困难性,因此,人们将地下管网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而形成了全新的分支管理系统及功能,即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我们通常所研究的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网络计算机来实现其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诊断、信息决策等功能。其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及属性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2 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1)地图登录功能。根据整个地下管网系统的实际地图或图纸资料绘制完整的地图,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该地图数字化、矢量化,整个系统以此数字化地图作为依托和框架。打开该系统时,以该数字地图为登录口,在其上叠加管网信息。数字地图是多层次的,在绘制时,根据不同图纸资料进行叠加分层,包括房屋、河流、街道、铁路、地下管道(水、气、电、暖等),因此在登录功能的设计中,加入分层信息,实现使用者可选择性地分层登录和管理以及动态显示。该模块的主要实现功能包括地图漫游(在鼠标或者键盘控制下的任意方向移动)、放大/缩小(按照设定的一定倍数比例)、索引图检索等。

(2)查询功能。前期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时,将所涉及的地下管网系统各个方面和层次的特性和功能予以附加,所有有效信息记录入图库。系统可实现用户查询管网及附属设施,在图上选中某个设备即可查询其属性。该模块主要功能包括:编号或名称与设备及属性的对应查询,系统图和局部图的查询,用户信息资料的查询,管网基本属性的查询,管网附属设备的查询。

(3)统计功能。系统中植入统计功能,实现对各类信息的统计,包括:规定范围内的管线统计,管线属性动态统计,管线故障信息统计(包括历史信息及动态信息),规定范围内管网节点数统计,各种类型管道性能统计,管网更新情况统计,用户类型统计,信息记录统计等。

(4)故障分析功能。当整个地下管网系统中某个环节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实现故障筛漏、定位、分析功能,通过系统分析确定故障部位,然后用设定色彩标注。故障分析系统能够根据故障的实际情况分析并生产故障数据,显示故障的具体部位、故障类型、检修方法等,这些数据通过系统运行显示在指定的屏幕上。

(5)性能维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系统在快速确定故障位置后,显示背景图以及故障两端的设备背景图,并将这些背景图输出。地下管网系统经过修整排除故障后,系统对管网的数字地图及数据库信息进行修改、增加、删除等。

(6)测量运算功能。根据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生成的数字地图信息,调用数据库资料,以折线、圆弧、圆、多边形等形式,累加或累减的方式计算整个管网地图的面积和长度等信息。面积和长度信息包括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

(7)图形、数据输出功能。通过计算机链接打印机、绘图仪等工具,当用户需要地下管网资料数据、统计报表等相关信息时,可由系统调出资料,通过打印机或绘图仪输出。

3 关键技术

(1)管线纵横断面图。地下管网的断面图是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资料,是地下管网信息的基础。此系统中所指的断面图能够有效反映出管线在地下的相对位置,以及管线之间的相对位置,管线的埋深、距离、类型、管径等数据。该断面图的作用不仅仅是方便管理,而是防止施工的无意破坏。断面图又分为横断面和纵断面,横断面是指垂直于管线位置的一个截面,纵断面是指沿着某一管线方向的一个截面。横断面的主要作用是得出各管线的坐标然后进行标注,根据标注可得出管线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纵断面的主要作用是直观体现管线的走向与走势,体现管线的坡度和地理特征。

(2)爆管分析。爆管分析功能是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关键功能。当地下管网出现故障时,爆管分析功能分析出故障点及周围设备信息,设定最优解决方案。出现故障时,首先经过分析计算出应当关闭的阀门,标示出关闭阀门后的影响范围。通过计算分析,选择最优的方案,即影响最小的方案。爆管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故障点,从故障点出发沿着管线逆管追踪,直至找到第一个阀门后停止,然后由该阀门确认其所管辖范围,及关闭后的影响范围。第二步,从查找到的阀门反向出发进行追踪,得到受影响的管线范围。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少华.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2篇

笔者结合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实用、安全、先进的设计原则和管线分析的功能特点,总结“制定规范———搭建框架—业务开发—系统集成”的技术路线.规范化是系统数字化的关键,必须严格遵循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统一的数据编码和数据规范体系,实现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和统一性;框架是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的关键,核心数据必须通过框架与整个系统集成的,直接决定系统的灵活性、集成性和可扩展性;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要开发出查询统计、管网编辑模块、打印输出、空间分析、信息等功能模块;集成是将不同的组成部分和功能模块整合为一个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完整系统,通过框架接口与外部交互.

2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2.1系统结构

结合排水管网的管理现状、业务需求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系统采用成熟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由于系统的建设涉及大量管线信息,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与反应速度,在C/S模式下进行空间管线数据的处理、编辑、分析等业务,在B/S模式下实现排水设施、雨情、灾情(渍水)、排水法律法规以及各种相关资料的查询和浏览.采用包含数据层、业务层、服务层、应用层、界面层的多层次设计模式以降低系统耦合度,确保各层间的相对独立性和灵活性。

2.2系统网络结构

计算机软、硬件及其相关设备是建立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笔者构建了完整的地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网络作为沈阳浑南新城地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的应用中枢,用于将各应用服务器和各局域网与其他专业地理信息库相连接,其性能及可靠性对整个系统至关重要.系统网络主要由中心管理网络系统和实时监控网络系统组成,为排水管网GIS系统的服务器配置双网卡与中心管理网络连接,实现实时监控系统与中心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通过网络隔离器实现内网与外网的隔离,并设置防火墙防止外网的非法入侵.

2.3数据库设计

数据对整个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数据库的组织和管理是信息系统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用户使用.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并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同时兼顾数据特征与应用目的.系统采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11g来管理空间和属性数据,对于空间数据,使用ArcSDE作为中间层服务器,提取空间数据,利用Oracle的对象关系模式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存储、使用、管理和维护.通过ArcGIS软件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在统一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一体化存储,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直接关联无缝存储,避免了图幅纠错与图幅拼接的问题.在数据库中每一个空间对象对应一条数据表记录,使得数据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查询和更新速度加快.

2.4SOA架构

浑南新城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架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服务,包括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管线GIS、系统接口等不同功能单元,通过服务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采用中立方式进行定义,独立于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和编程语言等现实服务,从而使构建在系统中的各种服务可以用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Oracle数据库存储着管网数据、地形数据和系统操作数据向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数据的使用者包括系统服务和独立桌面应用程序.管理和规划等部门可直接使用服务,通过服务间接访问数据.SOA将局限的单一应用程序联合起来消除应用孤岛,实现了软件间的“统一协作、互联互通”,而且实现了软件的快速搭建缩短了开发周期.

3数据处理

根据系统需要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收集方法包括管线探测、管线竣工测量、已有管线图数字化和已有管线数据转换,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编辑、整理与入库.把按照数据库设计要求编辑整理后的数据,按照给定的空间参考,导出MDB形式的成果数据,形成正式的数据库成果,即完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

3.1数据分层

系统的图形数据以DWG形式存储,根据实体对象的类型和功能对排水管网的数据进行分类.排水GIS涉及的实体包括各类管点、管线、窨井等,可分为点实体(P)、线实体(L)、面实体(R)和注记实体(T).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对不同的图层进行显示控制,包括打开、加载、关闭指定图层、定制显示效果、调整图层的显示范围等。

3.2管网数据结构

排水管网主要包括污水、雨水和雨污合流管,每类管线按管点层和管线层在空间数据库中进行存储,管线层与管点层的起点点号和终点点号必须一一对应,因此管线层必须是两点线.(1)管点层管点层存储管线点的全部特征,通过管点类型字段可以标识具体的类别,如弯头、变径、三通、四通、阀门、材质(铸铁、钢筋混凝土)、接口方式(法兰、焊接、承插)等.三通、四通、变径、阀门等可由程序自动生成,便于管线的快速生成和显示.各类管点层采用统一的物理结构。(2)管线层管线层存储线状管线,其主要属性信息包含断面尺寸、起点埋深、终点埋深、埋设方式、起点高程、终点高程等,各类管线层具有统一的物理结构.数据处理包括不同坐标系统的相互转换、不同数据类型(影像数据、矢量数据)的无缝拼接等,编辑整理后的数据需采用数据质检软件对其拓扑关系、逻辑关系等进行检查,确保数据完整性和逻辑一致性,对经过质检的数据进行接边处理,包括图形和属性接边.

3.3管线生成

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包括地上空间数据和地下管线数据.城市地表数据通常以航空影像为基础,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构建地形骨架,再在地形骨架上叠加城市建筑物、数字正射影像(DOM)、植被以实现城市场景的整合.在管线层和管点层的基础上,通过属性字段中的特征点的信息、高程信息、管径信息等动态地批量生成管线;通过建立查询分析所需要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的连接关系,将浏览数据、搜索数据、分析数据分别进行存储.

4系统的主要功能

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以业务需求为基础,开发出查询统计模块、管网编辑模块、地图打印模块、空间分析模块及信息模块.5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其中空间分析模块是系统功能的精髓,主要用于深层次地挖掘地下管线的信息数据,为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支持和参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GIS作为数字平台与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为各模块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持,管理部门应用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便于检索、更新和维护排水设施资料,提高对排水系统现状的了解程度,加快应对事故的反应速度、丰富应对措施.

4.1纵断面分析

纵断面分析是考察多条管线在沿某一管线方向上的剖面中的空间位置关系而设计的一种分析工具.用户进入系统界面→单击“系统分析(A)”菜单或按下〈Alt〉+〈A〉快捷键→“纵断面分析”菜单选项启动纵断面分析功能→用户在管线图上沿需要进行纵断面分析的管线上画剖面线,被描绘过的管线呈蓝色高亮显示.所画剖面线必须包含一条完整的管线,否则系统无法进行分析.正确选择剖面后系统将弹出窗体显示出纵剖面分析结果,并列表显示管线属性(见表4).

4.2横断面分析

横断面分析是为了方便考察多条管线在垂直某一管线的断面中的空间位置关系而设计的一种分析工具.用户进入系统界面→单击“系统分析(A)”菜单或按下〈Alt〉+〈A〉快捷键→“横断面分析”菜单选项启动横断面分析功能→用户在管线图上垂直需要进行横断面分析的管线上画剖面线,剖面线呈蓝色高亮显示.系统将弹出窗体显示出横断面分析结果。并列表显示与横断面区域相交或在横断面区域内的管线及其属性.4.3垂距分析垂距分析主要用来在管线图上分析多条交叉管线之间的垂直净距.用户进入系统界面→单击“系统分析(A)”菜单或按下〈Alt〉+〈A〉快捷键→“垂距分析”菜单选项启动垂距分析功能→在管线图上选择需要进行分析的管线的交点处按下鼠标左键,该处将形成一个蓝色的圆,系统弹出垂距分析结果窗体,并列表显示分析结果。

5结论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地籍管理系统;重要性;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的土地属权问题日益突出和复杂,地籍管理工作为国家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国家土地管理工作的根本。在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普及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并且对每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地籍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型科学技术,它的出现和运用为国家的地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国的地籍管理工作进入高速、高效的时代,地籍管理工作进入信息化的管理,为我国的地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

一、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GIS、RS、GPS(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技术。GIS是在运用计算机系统,针对地球表层空间中的相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系统的采集、存储、运算、管理、分析等技术的一个运作系统。RS是指通过对遥感器的利用,从高空中探测地球上物体的属性,通过不同的感知信息的传输,来识别地面上的物体。GPS是指利用卫星导航,来地地面距离进行精细的测量和时间的预测,是一种将卫星和通讯信息结合起来的新型科学技术。数字地球技术是指把地球上所有的信息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后,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来管理信息。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籍管理系统中运用的重要性

(一)转变了传统的地籍管理方法

传统的地籍管理是通过人手的方式对地籍数据进行检查、管理和更新,这种费时费力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一种新型的地籍管理方法的运用,是一场技术的改革,使新型的科技管理代替了传统的管理方法,使地籍管理进入信息化的高速时代。

(二)地籍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地籍管理系统更加的全面和完善

地理信息技术是科技含量相当高的现代技术,它们在地籍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将会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地籍信息进行更详细的、科学的搜集和分析,将会使使各种地籍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搜集更加的快速,搜集的信息科学含量更高、更精准。这些科学的信息的搜集将会使地籍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更加的准确,能够为后期土地的规划提供更科学的信息数据库。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土地信息全面查询和快速更新的要求,建立了一个全面完善的地籍数据库供社会各界和不同人群进行查询。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一)地籍信息化管理

GIS和数字地球技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地籍信息进行搜索和分析,使地籍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建立一个可供查询的资源参考,使地籍信息不再是人手的搜集和纸质的存档。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籍信息的搜集和存储逐渐转变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运用,地籍信息化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系统初步形成。地籍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平台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地籍管理系统,使地籍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的进行分类和存档,在查询时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的检索出来。

(二)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通过RS,地籍信息管理工作中可以搜集到海量的地籍信息,搜集到那些人手不能轻易搜集到的数据,同时通过高空遥感,又可以快速的搜集各类所需信息并且及时的传达到地面,使搜集工作更加的快速和准确。各类精准和全面的地籍信息的搜索和存储,通过新型的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和计算机技术平台,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地籍信息数据库,供今后的地籍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参考和制定执行计划的依据。地理信息技术使用后必然会得到大量的数据信息,传统的存档和人手保存的方式已经不能接受海量的数据信息更新工作,因此,计算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使地籍管理工作更加的方便,节省人力和财力。而目前我国已经将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作为了地籍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三)地籍信息网络系统的初步形成

GPS是实现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地理信息技术,它通过定位,将所需的信息通过通讯信号传输和接收,使现代地籍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加精准的数据和资源。并且通过全球网络系统将这些数据传输出去,人类可以通过计算机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换,在网络上进行地籍管理工作的实施和探讨,使地籍管理工作不再是某个机构和国家的特定工作,信息的交流构建了地籍信息网络系统,使地籍信息能够在全球进行分享,地籍管理工作可供参考和借鉴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四、结语

虽然,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在地籍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还没有全面普及,并且运用其中的时间很短。但是就目前地籍管理工作的成果来看,地理信息技术为我国的地籍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多的便利,使我国的地籍管理工作在短期内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地籍管理工作逐渐开始采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代替了传统的人手,使地籍信息搜集、查询、更新有了更好的平台,并且地籍信息管理工作也更加简单和快速。无疑,地理信息技术为地籍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的技术支持,我国的地籍管理系统将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逐渐全面完善,我国的地籍管理工作也将走上高速科学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季慧丽.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上海国土资源.2013(34)

[2]张吉福,肖林萍,邹仁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J].测绘,2013(04)

[3]冯艳芬,胡月明.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籍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广东土地科学,2004(02)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GIS;数据库;信息集合

中图分类号:TN948.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2

一、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公益性建设项目,其过程必须按照科学的方式加以管理。遵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可行性研究、审查入库、初步规划设计、立项批复、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大量的图形、图片、表格及文档资料。就目前情况来看,对这些资料数据的保存和管理有如下两个特点:1.局部电子化:地形图、施工图、预算表等使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处理,然后刻录成光盘或是打印生成纸质资料存档。2.管理手工化:对于局部电子化的数据资料的管理和保存是手工的,管理的对象是一张一张的光盘,一个一个的文件夹,最终归档的资料存放于不同的职能部门。这造成目前管理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纸质资料,管理不便,查询困难。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其目的就是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各阶段所涉及到的资料信息用计算机软件结合数据库加以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在软件系统中快速方便的查询,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控制提供详实而准确的信息。实现管理自动化,政务电子化。

二、总体需求

图2-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流程图

如图2-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先后顺序,以及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工作及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的纸质部分是齐全的,电子化部分可能是零散的,根据管理部门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设想,综合数据管理系统的总体需求如下:

1.“信息管理”是本系统的立足点。2.需要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资料电子化并纳入到计算机系统管理中,可以查询,并且方便查询。3.能够将项目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展示进行整合和互动,这是系统的关键点,因为土地整理项目和地理信息密切相关,其整理的成果也必须反映到地理信息系统中。4.历史数据需要转换导入系统进行管理。5.新产生的数据需要提供方便的录入机制。6.能够对常用格式的文档资料进行集成展示。

三、GIS体系结构的对比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开发整理现状也必须及时如实的反映到地理信息系统中,为了上述总体需求的实现,我们将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GIS体系结构,GIS体系结构主要分为如下三种:集中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Web/Internet模式;

(一)集中模式

终端完成两种操作:

A.接受用户的输入,然后通过网络把输入发送给GIS服务器;

B.接受GIS服务器的处理结果,格式化并展现给用户;

GIS服务器相应的需要完成四种操作:a.通过网络接受终端的输入;b.处理终端输入;c格式化处理结果,并传送给终端;d.维护数据库;

由此可知,在集中模式下的GIS系统,信息库的存储、浏览、查询、检索、维护等都"“集中”于GIS服务器,服务的提供完全依赖于GIS服务器。所以,这种模式对服务器的速度、可靠性等要求极高。一般需要专门的服务器作为GIS服务器。这就提高了系统的造价。但它也有一个优点:系统结构相对简单。

(二)客户/服务器模式

客户端完成三种操作:

A.管理用户接口,处理应用逻辑;

B.产生数据库请求,并向GIS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从GIS服务器接受结果;

C.格式化结果,并给用户;

GIS服务器相应的功能为:a.从客户机接受数据库请求;b.处理数据库请求;c.格式化结果,并传送给客户机;d.维护数据库;

由此可知,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下的GIS系统,客户机执行前端处理,服务器执行后端处理。它把整个系统的负担在客户/服务器间进行适当的分配,在客户端运行应用程序符合实际应用多样性的需要,而对于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则集中于服务器,便于数据库的维护。这种结构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因此,这种模式的GIS系统是比较合理的。但是,Client/Server的结构的开发和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其客户端变得越来越臃肿,系统的使用也较复杂。

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所完成的功能基本上与Client/Server模式下的功能是一致的,它实质上是Client/Server技术与Internet技术相结合的成果。这种模式不仅利用了基于Web的Internet结构的简便和灵活性的特点,而且应用Client/Server技术大大地强化了其事务处理和安全性、完整性约束能力,从而实现了真正业务相关的WEBGIS。

三、技术方案

基于对总体需求的初步理解和对三种GIS体系结构的对比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总体架构

基于WEB方式开发,三层体系结构。基于Internet的WEBGIS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较低的开发和应用管理成本。

WEBGIS是利用通用的浏览器进行地理信息的,并使用通常是免费的插件ActiveX或Java Applet,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终端客户的培训成本和技术负担。而且利用组件式技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需要的控件,这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户的经济负担。

2.真正的信息共享。

WEBGIS可以通过通用的浏览器进行信息的特点,使得不仅是专业人员,而且普通用户也能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此外,由于Internet的迅猛发展,Web服务正在渗入千家万户,在全球范围内任意一个WWW站点的Internet用户都可以获得WEBGIS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真正实现了GIS的大众化。

3.巨大的扩展空间。

Internet技术基于的标准是开放的、非专用的,是经过标准化组织IETF和W3C为Internet制定的,这就为WEBGIS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使得WEBGIS很容易与Web中的其他信息服务进行无缝集成,建立功能丰富的具体GIS应用。

4.扩平台特性。

传统的GIS软件都是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分别要使用相应的GIS应用软件。而WEBGIS则能做到“一次编成,到处运行”,真正发挥跨平台的技术优势。

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的无缝集成,是本系统的最大特色。地理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它既具有社会效益,也具有市场价值,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重大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信息手段。

(二)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使用或JAVA。和JAVA目前是大型WEB程序开发的两大阵营,两者目前提供较为相似的WEB程序开发能力。开发效率比较高,结合JAVA较强的跨平台能力,在项目初设阶段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选择。

(三)数据库

选用ORACLE。ORACLE是针对OLTP OLAP的数据库产品,ORACLE的优点很多,比如跨平台,这只是ORACLE众多优点之一,但这对客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点。

ORACLE的组件功能全面。对于二次开发的支持较好。ORACLE体系先进,所以性能优异。ORACLE在海量数据存储上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联机分布式并行处理的能力强大。是大型数据库应用的最佳选择。

(四)地理信息集成

采用ARCGIS。基于ARCGIS技术的系统平台,其先进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开放性都是当今GIS世界首屈一指的。它所提供的海量数据管理、驱动、查询检索、分析统计和对外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国土资源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中对GIS平台的要求,一句话,ARCGIS是高性能的。

整个系统数据模型的建立包括GIS数据、专业模型数据、应用处理功能的集成。功能上是专业应用软件通过GIS基础软件对GIS数据和模型数据的操作。

(五)多媒体展示

使用OLE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通过OLE,应用程序可以自动扩展为将来的数据格式,因为被链接的对象的内容使用OLE接口,客户端应用程序不必介意链接的内容。

客户可以集中精力于您正在执行的工作,而不是集中的多个应用程序完成任务所需的任务。这一概念可以概括为以计算任务为中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文档资料涉及多种文档格式,对这些多媒体信息的展示,最佳方案是按各阶段进行结构化后,通过OLE进行集中整合展示。

(六)数据转换和录入

用POWER BUILDER进行开发。基于历史信息的转换,和新产生信息的录入需求,独立的数据转换和录入支撑工具必不可少。作为4GL开发工具的佼佼者,POWER BUILDER在这方面的处理具有明显优势。

对于新产生的土地整理项目信息数据,为了支持统一展示,减少格式不统一产生的转换成本,会进行相应的格式限制。目前考虑支持的格式有:OFFICE文档,各类照片(卫星图片),地质勘测图片,AUTOCAD,MAPGIS,ARCGIS,PDF。

四、结语

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后,将具有如下功效:

(一)可以通过系统在四川地图上展示出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位置及现状,在地图上随意游走,也可进行锁定放大显示,方便打印该项目的成果图,这样无论展示给相关领导进行工作检查,还是针对项目实现细节关注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可以通过时间阶段,地理位置,投资规模等信息,查询各土地整理项目,这为落实计划,关注重点快速地提供了信息,如:查询2008年度扩权县完成了哪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占补平衡任务是否完成。

(三)对土地整理项目资料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及查询,如:要看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资料,系统将迅速调出并展示其“申请报告、可研报告、标准分幅现状图、碎步图斑量算表、分村台帐汇总表、权属调整方案、村民大会纪要、村民代表签字”等,管理者无须再去资料存放处查找浩瀚如海的资料。

(四)实现了资料的全面电子化保存,是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资料馆,能为土地开发整理的其他相关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基础,如:研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历史平均造价水平。

参考文献:

[1]庞森.四川土地开发整理及对策思考,农村经济,2006,(11):26-28

[2]高向军.向无纸化办公迈进――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构架概述,国土资源信息化,2002(1):13-16

[3]江景波,华楠.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法、模型、应用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4]郑建敏.运用GIS建立土地调查规划信息系统[J]地矿测绘,1999,(4):23-26

地理信息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GIS技术 道路管理 数据 服务

GIS技术就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也就是我们所熟称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全称表达。它是以地理空间为基础,运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施并提供多种动态和空间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专门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所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数据来自于电子表格文件、数据库或是直接在程序中输入的)转换为具体的地理图形进行显示,然后对其显示结果进行浏览、操作和分析。GIS技术的显示范围非常广泛,从洲际地图到详细的街区地图,从国家地图到村庄地图,都能准确无误地显示出来。

GIS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多被应用于资源与环境的管理领域,并发挥着技术先导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有效管理各种具有空间属性的资源环境信息,对资源环境和实践模式进行快速地分析测试,提供制定科学决策的标准,而且还能有效地对多时期的资源环境状况及该地区的生产活动变化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研究,同时将空间分析、数据收集和决策过程综合为一个共同的信息流,明显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1.GIS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对于道路工程来说,城市的功能分区、道路的选线乃至道路走向的具体设计都需要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人工处理这么庞大的信息显得效率过低且有点不太现实,而GIS技术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现阶段GIS技术已经大量运用于路廓设计、路线设计、道路修建和道路养护等多个部门中了。GIS的信息库里存有大量的道路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地形图、土地利用图以及现有的道路网络等空间数据,系统分析道路的选址、规划以及最佳走向,综合考量道路施工过程中对其周边环境、交通量和工程投资所产生的影响,为科学规划城市道路体系,完善城乡道路运输网提供了依据。

2.GIS技术在道路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鉴于道路信息具有空间属性,GIS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对各种道路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领域。道路地理信息系统由属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管理、综合查询服务、网络分析和系统维护等多项板块构成,为道路规划、设计、管理、养护各个部门提供多层次、多要素、多功能的空间地理信息,为道路管理的宏观决策和分析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GIS技术不仅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实时的路况信息,为制定科学的道路管理方案提供依据,还能有效提高道路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实时性和科学性。

2.1GIS地图的运用

我国常用的公路图包括村庄、铁路、水系和行政区划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公路名称、里程、公路编码、等级等跟公路有关的一系列信息。但是运用了GIS技术的公路图就显得更为详细和准确。它将数据库和空间数据相连接,把地理数据通过图层叠加的方式显示,变传统的静态信息变为动态的可视电子地图,进一步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把道路管理部门的工作变得更为简单、直观,加强了可操作性,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高效、准确的科学依据。

2.2交通事故中的GIS技术

GIS的操作基础是存储在数据库中可被用来分析的信息数据。根据GIS的道路交通安全数据库,采用事故率、事故次数或两者相结合的办法,筛选出事故多发地段,确定该区域的危险水平,对该区域的道路状态、周边环境、事故原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作出评估,分析该路段未来发生危险的程度和发展态势,为该路段的防治工作提供相应的对策,有助于道路管理者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治理。

2.3运输管理中的GIS技术

GIS技术拥有种类繁多的空间分析工具,可以为使用者或是公路运输的管理部门提供直观形象的查询手段,比如对具体车站、车次、区段的查询,可大大提高公民出行的方便性。此外,系统中还保存了大量的地理、经济、道路等方面的信息,为管理部门有效管理交通运行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缓解了车辆增加造成部分路段拥堵的情况,有利于提高通行率,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合理安排城市交通运行。

此外,GIS的合理利用,不仅把道路管理者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了,有效地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增强了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GIS技术在道路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仅有利于道路管理者更为科学地规划城乡交通运输网,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能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科学分析,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人工作业,提高道路管理的工作效率。此外,GIS还能综合分析整个城市的发展情况,为未来的道路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朱明晶,蒋文强.地理信息系统在道路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1,(7):192,195.

[2].基于GIS的道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0.

[3]路娜,陈碧芹,王海宁等.地理信息系统在道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实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9):6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