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工作学年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德国;高等教育分流;社会分层流动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2-0086-05
在发达国家中,德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形成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高等教育良性分流,对本国社会成员的分层流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德国不仅保持了世界一流大学的高等教育优势地位,而且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和人才前往留学与工作。研究德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经验做法,对于促进我国形成高等教育合理分流影响社会合理分层流动的良性秩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德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经验
1 联邦政府法律政策引导
首先,联邦政府通过法律政策引导高等院校建设来促进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积极影响。德国的高等院校大都是政府开办,是政府直接建设或法令许可的结果。最早的布拉格大学是德意志国王查理四世建立的,在大学设置政策的影响下,德国先后建立了维也纳大学(1365年)、海德堡大学(1385年)、科隆大学(1388年)、爱尔福特大学(1392年)、莱比锡大学(1409年)、罗斯托克大学(1419年)等多所教会性质大学。具有现代性质的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也都得到了政府的法令支持,是政府参与建设的成效。柏林大学的建立是政府意志的寄托和转化,更体现了政府法令政策对高校建设的作用。普法战争失败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决心在柏林重建因战争而失去的哈勒大学。“用脑力来补偿在物质方面所遭受的损失”。1807年9月4日,威廉三世命令,拨款15万塔勒筹建柏林大学。他写道:“国家丧失了哈勒大学,从而失去了最重要、最完备的教育机构,填补这个空缺应当是国家重新缔造时期的首要任务。”柏林大学的建设奠定了德国高等教育的世界地位,带来了德国高等教育的新一轮大发展。为适应和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19世纪以来联邦政府多次颁布法令鼓励创办技术学院。特别是1892年,威廉二世命令,要求技术学院的教授具有与大学教授同样的地位,允许他们身着相似的大学教师制服。1900年,技术学院拥有了授予工程学博士学位的权力,取得了与传统大学平等的教育地位。技术学院对德国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13年德国机械输出额超过英、美。居世界首位,赢得了“机械之国”的美誉。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高、中级科技人员短缺问题,联邦政府颁布法令大力创办高等专科学校。于是,全国各地按需设置专业,以培养第一线工程师的非学术性高等专科学校纷纷建立。1976年《高等教育总法》颁布实施后,高等专科学校获得了与其他高等院校同等的地位,逐渐成为联邦德国大学以外的第二大高等教育机构。据联邦德国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1977-1978学年德国265所高等院校共有在校大学生91.3万人,其中16.5万就读于136所高等专科学校,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8.1%。扣除普通大学中途辍学的学生,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实际占到了高校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1992年,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文凭获得欧共体正式认可。截至1992年,德国高等专科学校与世界各国签订了1700个合作协议,被国内外看作最有发展前途的大学。政府根据国家需要建设相应类型的大学,为社会成员分层流动创造了平台。
其次,联邦政府通过法律政策引导高等教育思想来促进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积极影响。德国古代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为教会和政府培养人才,神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大学初创时期的主要内容。为将现代教育思想引入高等教育领域,19世纪初期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颁布法令,任命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为普鲁士内务部教育厅厅长,并以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指导柏林大学建设。洪堡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追求真理。科学研究是第一位的;大学教学只有与科研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传授自己创造性活动的研究成果,才真正称得上大学教学或大学学习;大学应致力于纯粹科学的研究,教师有自由学术探究的权利,学生有学习任何课程的权利。洪堡高等教育思想对柏林大学以及其他德国大学乃至世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决定了德国未来几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之后,德国政府又相继通过法令将技术兴国的教育的思想、专科发展的教育的思想化为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指导思想,带来了技术学院和专科学校的大繁荣。20世纪70年代后,通过1976年制定,1985年、1987年和1993年几度修订的《高等教育总法》,联邦政府又将专业教育思想确立为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法》规定,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高校学生从事各种职业作准备,既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又要培养他们具有进行学术和艺术活动的能力、具备在民主和法制国家中履行一定责任的能力:无论大学还是高等专科学校,都要突破德国现代大学强调的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进行纯粹科学研究的传统,把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
再次,联邦政府通过以法律政策引导高等教育改革来促进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积极影响。德国高等教育形成至今,几乎每一次改革都离不开政府法律政策的引导。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都是在联邦政府的法律政策引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根据1949年5月颁布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德国在保持洪堡创建的大学特色基础上恢复和重建了高等院校。针对20世纪60-70年代教育人口迅速增加、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等形势变化,联邦政府于1969年5月修订了《基本法》,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在联邦政府《基本法》的引导下,高等院校积极进行扩建改革,实现了德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1969年以来,联邦政府成功颁布了《高等院校基本建设促进法》《高等教育总法》《远程教育保护法》《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学习促进法》等多部教育方面的重要法律,其中绝大部分都与高等教育有关。所有这些联邦政府法律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作了规定,并进行多次修订补充,促进了联邦政府高等教育管理权限的加强。引导着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后,根据联邦政府法律,高等院校进行了恢复收取学费、缩短学习年限、创新学位制度等系列改革,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联邦政府通过法律政策引导高等教育改革,完善并壮大了高等教育,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够获得经由高等教育分流参与社会分层流动的机会。
2 高等教育两段相承分流
第一,入学阶段将受教育者分流进不同的教育层次。在德国,高等教育首先将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个体分流进传统学术性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其一,将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个体分流进传统学术性大学。德国没有高考,凡是9年制完全中学(Gymnasium)的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都有资格进入学术性高等院校学习。完全中学是德国的传统高级巾学,后三学年以讲座制代替班级制,学生通过毕业考试得到证书(Abitur),就可以直接进入学术性高等院校学习。在学术性高等院校,学生前两年主要学习基础课程。第一、二学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第三、四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其二,将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个体分流进高等专科学校。没有进入学术性高等院校的学生,具有实科中学(Realschule)毕业证者或具有同等学力者有资格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高等专科学校,实行短期、职业性的高等教育,要求人学者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历。实科中学的学生在6年的中学阶段已进行一定的实践训练,毕业后进入技术学校或高级技术学校实习,进而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其三,将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个体分流进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Berut~akademien)是从事科技性和实践性的职业教育、学制三至四年的高等教育。除了普及一般教育科目外,职业技术学院主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并与企业相结合进行职业训练。
第二,学习阶段将受教育者分流进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基础上,德国高等教育根据学生的专业性将学生再次分流。其一,学术性高等院校学生的专业分流。学术性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通常分为基础课程阶段和专业课程阶段,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职业志向和兴趣爱好考虑专业选择。基础课程阶段结束时高等院校举行一次“学前文凭考试”,学生通过若干门学科考试后获得成绩证书,加上平时参加“习明纳”(Seminar)的成绩证明,便具备了进入专业学习的资格。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被第二次分流,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再通过若干门学科考试并获得若干次“习明纳”的成绩证明,才被准予申请撰写毕业论文和参加毕业考试。其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专业分流。四年制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学习也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学习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学习阶段一般为二至四学期,学生以学习专业基础必修课为主。学完基础课程后,学校组织一次学位预考,通过各门课程考试的学生将获得学位预证书,并获准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其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专业分流。职业技术学院也对学生进行两段式分流,根据经济学、工程技术学、社会工作学三大类专业的具体设置,分层次组织学习与培训。前两年主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基础培训,毕业时可以获得助理工程师、助理经济师或教养员职称,并加上“B.A.”。以表明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这时的毕业生既可以就业,也可以进一步继续学业。
德国高等教育两段式分流符合当前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时代特点,便于培养通才,深造专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出现,社会亟需高等教育造就一批既具有扎实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又具有高精尖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德国的高等教育分流兼顾基础和专业。有效实现了这一目标。在层次鲜明的高等教育分流体系中,德国高等院校不但内部实行学分制,便于学生在校内专业之间流转,而且传统学术性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不同类型高校也规定了相互之间许多课程学分可以通用,实现学生在校际之间流转。
3 社会各界密切合作促进
首先,德国社会各界通过协作帮助大学生就业来推动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积极影响。在德国,无论个人、家庭,还是企业、社会部门,都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就业想方设法。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私人咨询介绍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4年,经劳动总署批准注册,私人咨询介绍所开始在德国出现。此系统主要面向企业有偿服务,同时为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介绍工作,搭起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该系统有具体的服务对象策划,针对性强:以企业需要为目标,建立起了企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并且逐渐成为股份公司,强化了服务功能和竞争优势。在大学生就业上,德国企业发挥了择优用人的主体作用。企业普遍注重人才选聘的战略和策略,对引进人才都有专门的资金投入。大型企业直接承担求职者的实习和培训,中小企业也委托政府系统等进行培训。企业系统有择优聘用的自主性和主动权,通过培训将培养人才和选聘人才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其次,德国社会各界通过主动参与高等教育活动来推动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积极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各阶层都看到了高等院校已经成为社会成员“就业和实现社会抱负的便利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于是他们把自己的子女送进高校学习。19世纪中期以前,社会中产阶级及其以下阶层的子女上大学的机会相当有限:19世纪60年代以后,这些阶层的子女在大学中的比例逐渐上升。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各界参与高等教育活动的热情更高,进入大学学习的人数猛增,推动了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加速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此外,社会各界还通过参与政府组织的高等教育评价来督促高等教育发展,通过社会捐助来支持高等教育建设。社会各界主动参与高等教育活动,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为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 高校学生就业的特点
作为社会分层流动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个体,德国高校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显示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特殊性。德国高校学生就业的基本特点是社会化、市场化,强调学生的“自我负责”。尽管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劳工市场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直接受经济发展的制约,需要政府和社会大力关注,但是德国高校学生仍然在就业中表现出较强的自觉意识和竞争精神。对于德国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是就业服务系统面向的客体,更是就业求职的主体,在就业过程中理应张扬个性,具有自主性。德国高校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体现在求职过程中,他们自主决策,自我思考判断,没有依赖心理;适应市场,适时调整努力方向,补充应聘所缺知识;敢于竞争,勇于投身市场,善于竞争取胜;富有创新意识,注重实际创造,喜欢尝试独立创业(个人公司)之路。
二、德国高等教育分流的启示
1 国家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国家政府是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调控主体,是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需要做出努力的重要方面。德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高等教育在国家建设和政权稳固中的作用,认识到了高等教育分流对国家事业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巨大影响,于是通过加强对高等教育调节和管理来推动社会成员的有序流动。在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中,德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以法律政策引导高等院校建设、高等教育思想和高等教育改革来促进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作用的发挥,取得了良好效果。与德国联邦政府不同,我国政府在国家事业发展上拥有更强有力的地位,向心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在世界诸国中富有威望。针对国内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中存在的阶层固化趋势。我国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改革高等教育投资制度、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就业制度中的弊端,促进以高等教育合理分流影响社会合理分层流动。
2 高等教育实施合理分流
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实施主体,是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需要作出努力的主要责任者。德国高等教育十分看重自身质量和效果,重视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带给社会的影响,因而在高等教育分流上采取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的做法。在分流过程中,德国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实行入学阶段和学习阶段的“两段式”分流――入学阶段将受教育者分流进传统学术性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不同的教育层次,学习阶段根据学生的专业性将受教育者再次分流进不同的专业方向,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个体在社会分层流动中的发展。借鉴德国高等教育分流经验,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中高等教育要从流源、流量、流层、流型、流域、流向、流质、流速等方面科学谋虑,做到质量兼顾,内外并重,分流施教,流转有序。
3 社会各界助推良性流动
社会各界是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推动主体,也是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德国社会各界极其关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心高等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就业,协力推动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积极影响。他们将高等教育事业看作社会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看成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把帮助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一项社会服务工作,通过协作帮助大学生就业和主动参与高等教育活动来扩大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有序影响。我国社会各界在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中要自觉支持和参与高等教育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同时大力帮助高校学生就业和创业,为高校毕业生的事业追求和地位晋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