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发费用资本化

研发费用资本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发费用资本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发费用资本化

研发费用资本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 会计准则 研发费用 资本化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之处在符合条件时才能资本化,确定为一项无形资产,否则计入当期损益。

但在实务工作中,如何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以及对是否符合资本化的条件的判断带有主观判断性,出于不同的考量目标,每个企业的判断标准都不一样。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研发费用和资本化政策很难有清晰地了解,研发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选择将更加自由。本文就研新准则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规定存在的不足以及产生这些不足的根源进行分析,探讨对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的改进对策。

一、新准则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规定及存在的不足

新准则将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两个阶段,开发阶段的支出在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新准则的处理方法虽然可以摒弃过去全额费用化“一刀切”的刻板做法,在具体运用中依然存在以下的一些缺陷。

(一)资本化的条件难以把握

新准则在一定的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首先,新准则规定 “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他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为研究阶段,“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它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为开发阶段。由于这种划分标准非常不明确,加上研发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会计人员本身对于研发活动的不熟悉,现实中对于两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此外,新准则对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定为无形资产。但这五个条件的规定和研发阶段的划分一样并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在实务操作中全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二)对未达到资本化条件的开发费用没有明确规定

新准则规定只有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其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开发费用才可以资本化,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的研发费用在不能达到资本化的时候,新准则对开发阶段发生的开发支出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根据文意,其应确认为期间费用。但是在会计实务中,当这部分开发支出数额较大时,企业出于盈余管理的需要,往往产生逆向选择,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由于新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对于这部分支出就全凭会计人员的选择了,这就给企业操纵利润留下很大的空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将其确认为期间费用或是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这并不利于企业之间的相互比较。

(三)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存在一定的风险

新准则规定只有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其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研发费用才可以予以资本化,但是对于无形资产研发结果的判断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准确,所以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有一定的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有学者建议设立一个“无形资产开发费用”或“在建无形资产”或“研究开发投资”之类的特殊资产类账户,在研究开发的当期先计入这些科目,待开发成功后再将这些账户的余额转入无形资产,若研究开发失败则计入当期损益。个人认为这样处理并不妥当,如果研发项目失败了,将原来归集在这些账户中的金额转入费用账户会导致早期利润高估,而决策错误造成的费用都在后期计入费用,不符合会计原则要求的谨慎性和权责发生制。

二、导致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存在问题的根源

(一)缺乏对资本化条件的相关制度规定

对于资本化的条件,我国目前并没有出台相关的直观规定,也并没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对资本化的条件进行审核,相关标准的判断比较抽象,这就导致企业在进行会计计量时仍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如何掌握资本化的条件依赖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以及职业操守,不同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资本化条件的理解与掌握不一样会导致他们对是否达到资本化的条件的判断产生差异,同时,出于利润调节等目的,会计从业人员也有可能在划分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的界限时作出违背真实性的选择。

(二)行业特征对研发费用资本化影响很大

研发费用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中所处的重要性并不一样,有些行业如劳动密集型企业,其所开展的研发费用比较少,因此对研发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并不重视。

(三)信息不对称也会影响研发费用的资本化

最后,由于企业内部人员和企业外部人员对于企业的研发费用所掌握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投资者和企业内部人员对无形资产开发成败的估计不一样,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创新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评估。

三、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的改进对策

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应能恰当地解决研究开发费用的内在矛盾性。故此,我认为对研发费用的资本化还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种因素。

研发费用资本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研发支出;资本化;费用化;区分

一、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应用现状

在现代科技为主流的社会中,企业只有增加内部研发支出,提高企业自身技术才能在技术和信息到来的时代中有立足之地。由于企业发展方向不同,企业经营者所追求的经济利益目的也不相同,而管理者有可能因为一些财务上的目的,把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但此时资本化的研发支出无法表现无形资产所代表的价值,也无法计算出它的原始价值。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增加自身实力,它们对于研发支出的披露也越来越关注,它们也逐渐在增强对披露的重视程度。

二、区分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应用现状

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阶段支出的资本化也费用化存在交叉和重合部分,而且这部分无法彻底分开,企业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判断也存在着主观性,这使得对于实物操作进行合理判断变得更加困难。新准则规定企业要想予以资本化,则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拥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2)在完成该无形资产上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3)归属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4)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且使用和出售的意图;(5)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无形资产自身存在的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能够证明其有用性;即使新出台的准则划分的比较具体,但同样存在缺陷:首先,缺乏实物可操作性。由于无形资产的研发业务的复杂,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难以确定,实际的操作难度大。有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同时进行大量的项目研究。其次,研究阶段所产生的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因为研发阶段是要前后有关联的,无法单一进行。无论单独进行哪一个都是不能形成最后资产。

三、正确区分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建议

1.明确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

研发支出有三种会计处理方法:(1)符合条件资本化:把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把其他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2)全部费用化:企业研究开发阶段发生的研发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3)全部资本化: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在发生期内先归集起来,待达到预定用途时予以资本化。研发支出的全部费用化方法更多考虑研发支出给企业带来较大不确定性的未来收益,但这种方法违背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会低估企业的资产或企业价值。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的依据是研发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这个方法可以使企业收获很多经济利润,可以增加企业自身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企业拥有长远目标,但违背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符合条件资本化可以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原则,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2.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大量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同时进行许多项研究,有的研究步骤交错进行,所以无法明确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而正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则是研究支出会计处理的关键,新准则的出台只是划定一个范围,而具体事项还是由会计人员的主观意思判断。会计人员的门槛低,有许多并不是专业出身的人也从事会计工作,即使是专业出身的会计人员来说对于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也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对于发展的企业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新准则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便增强会计人员知识。

3.严格制度研发支出的划分标准

(1)增设会计处理科目。为了避免资金的流失,企业在进行研究开发时可以增设会计处理科目,以此简化进行的研究开发时所产生的费用的归集。增设会计科目可以先归集研发所产生的费用,如果所研究的项目成功,那我们把增设的会计科目里的费用全部资本化,在以后年度再进行摊销。如果所研究的项目失败了,那我们把增设的会计科目里的费用全部资本化,在以后年度再进行摊销。如果所研究的项目失败了,那我们把增设的会计科目里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样进行的核算有利于企业内部发展。

(2)披露研发支出。社会的进步带动了企业的改革与创新,伴随企业的发展,企业对于研发支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研发支出披露也成为企业日益关心的方面。但是我国的披露制度不是很完善,国家应该支持鼓励研发支出的披露,这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清楚企业的能力,以便投资。

(3)增设研发失败处理。企业实力再强,也无法保证所研发的项目一定成功,增生的研发失败处理就如同会计上的坏账准备一样,提前预算资金。如果研发费用比较多,研发失败后所产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当年企业所产生的利润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雪,英李善花.新准则下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J].业务技术,2012(10).

研发费用资本化范文第3篇

记者注意到,2014年尽管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滑。同时,公司毛利率也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其中模具业务对公司毛利率的贡献下滑最为严重。此外,从偿债能力来看,2012-2014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也逼近了70%的预警线。

对此,公司表示,由于公司销售多年快速增长,相应的投资加大及流动资金的需求都在增加,公司主要通过负债的方式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从而造成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增长。公司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体现,存在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因为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投入及产出效率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一家正常经营且处于扩张过程中的企业,业绩难免出现起伏。

研发投入资本化占比过半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2-2014年公司研发经费投入中,资本化的部分占比分别为51.63%、58.14%和61.26%。可见,公司的研发经费投入中,资本化占比已经过半。

有专业人士指出,“开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很多时候是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主观选择,资本化以后,相关金额将计入当期资产,而不会影响净利润,从而可以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此外,也有资料显示,之前部分上市公司首次IPO被否时,均与研发费用资本化,存在调节业绩嫌疑有关。而目前银宝山新如此之高的资本化比例,是否也存在有这一问题呢?

对此公司表示,银宝山新对于研发费用资本化有严格的标准,并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必须同时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条件时才会被确认为无形资产。此外,银宝山新研发经费每年都在大幅增长,所以资本化费用的分摊成本也随之增长。所以其不存在“研发费用资本化,调节业绩”的情况。

改制后净利润激增

记者在关注公司最新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数据的同时,也翻阅了公司2014年4月报送的预披露招股书,以了解公司2011年的财务状况。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1年初的未分配利润为7663.29万元,而2011年当年的净利润就达到了6340.21万元,接近2011年以前公司累计利润的总额。此外,2012年-2014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了6908.91万元、8688.30万元以及5705.81万元,均处于较高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是公司改制后的第二年,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指出,公司改制前后从事的业务及业务流程均没有发生变化,为何改制后的净利润为何会出现大幅增加?有业内人士表示,业绩是企业上市认定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那么,公司是否为了顺利上市,而对利润进行了修饰呢?

对此,银宝山新方面的解释为:公司利润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收入的大幅增长。通过加大投资,扩大生产,公司利润这几年的复合增长率大于20%,与此同时公司在2011年底也引进战略投资,充实了公司的资本。

模具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2年以来公司的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大幅下降,其中关键产品模具的毛利率下滑严重。财务状况的低落带来了公司对于资金迫切的需求。例如在本次募集的资金中,有近4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从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201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55%。与此同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大幅下滑34.33%。

此外,公司毛利率的下滑也进一步反映出其盈利能力堪忧。数据显示,2012-2014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1.88%、19.38%和16.43%,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其中,模具业务对公司毛利率的贡献下滑最为明显。

2014年度,在注塑结构件产品毛利率和五金结构件产品毛利率与上年持平的情况下,模具产品的毛利率较上年出现了7.44%的下滑。而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模具业务毛利率比较来看,公司的模具产品毛利率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明确指出作为生产结构件产品的关键固定资产。随着模具生产企业逐渐向“模具+制品”的综合型企业转变,模具也同样对企业自身结构件业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模具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成为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竞争力之一。显然,模具毛利率的下滑,将会对公司未来的盈利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盈利能力,公司的偿债能力情况也并不乐观。招股书显示,2012-201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口径)分别为51.06%、56.69%和63.15%。而从合并公司口径来看,资产负债率更高(2012-201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7.58%、63.58%和68.39%)。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经营过程中,负债率是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正常的关键数据。一般行业企业的正常负债率在30%-50%,70%的负债率是被普遍认为的警戒线。而银宝山新报告期内负债率接近70%,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研发费用资本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研发费用; 价值相关性; 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研究开发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经营活动,企业的价值也更多地体现在其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程度和无形资产的质量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研究开发投资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素质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与研发费用的相关会计披露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规定是“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显然我国旧准则对研发费用是采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摒弃了原准则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会计处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允许企业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将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

理论界认为,新准则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配比原则,并能够克服企业的短视行为,大幅度增加科技创新企业的利润。而新准则将研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是否能够比旧准则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具有使用价值的会计信息,有条件的资本化是否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这是一个亟待关注的课题。

二、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针对r&d费用化是否影响价值相关性,国外学者进行了许多尝试。很多学者认为r&d资本化比r&d费用化更具有价值相关性。lev,sougiannis(1996)和chambers(1998)研究发现如果美国能将r&d资本化来反映公司未来的收益,则资本化的研发费用能够比费用化的研发费用在解释公司市场价值时表现得更加出色。han和manry(2004)的研究样本是韩国企业,他们发现被资本化的那部分研发费用相比被研发费用化的那部分研发费用,与股价之间的正相关性来得更强。henrik nilsson,stellan nilsson(2006)研究表明允许研发费用资本化规定的优点是资本化决策向财务报表使用者传达了未来股票收益变动的信息。

尽管国外很多研究认为资本化研发费用会增加价值相关性,然而也有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恰好相反。比如,oswald(2000)对英国企业考察研究与开发费用同企业的利润以及权益账面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对研究与开发费用无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都不会增加研发费用的价值相关性。还有cazacan-jeny和jeanjean(2006)通过检验197家法国公司在1993—2002年之间报告的研发费用的价值相关性后发现,资本化的研发费用与股价和回报率负相关。

国内学者对研发费用的价值相关性也做过实证研究,如:刘晓璐(2009)以新准则实施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对确认了开发支出的上市公司给予了正向的价格反应,但是相比未确认开发支出的公司来说,其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未表现得更高,这说明资本市场尚无法区分这两类公司。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外理论界对于研发费用的价值相关性问题都颇为关注,但是我国在实证研究领域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是受到披露不全面所限。而对于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哪一个价值相关性更强,国外的学者众说纷纭,但是可以从文献中看出大部分学者还是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价值相关性给予了更高的评价。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计

根据ohlson所提出的上市公司会计评价模式,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因素主要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为了考察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和费用化对公司股票价格的不同影响,本文在ohlson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每股资本化研发费用、每股费用化研发费用以及每股有形资产这些变量。为了对比新旧准则研发费用的价值相关性,本文将样本分为两组:一是实行新准则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公司,二是实行旧准则研发支出费用化的公司,前者适用于下述模型1,后者适用于模型2。

模型1:p=?琢0+?茁1eps+?茁2bps+?茁3tgaps+?茁4crdps+?着

模型2:p=?琢0+?茁1eps+?茁2bps+?茁3tgaps+?茁4erdps+?着

1.p,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

2.eps,稀释每股收益。

3.bps,每股净资产。

4.crdps,每股资本化研发费用,是针对实行新准则后,公司每年在内部研发无形资产中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费用金额除以年末普通股总数。其中每年的资本化研发费用金额均来自于翻阅报表手工计算。比如:2007年资本化研发费用金额=资产负债表中“开发支出”项目余额+已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转入无形资产的金额。2008年资本化研发费用金额=“开发支出”项目余额+无形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转至无形资产科目的金额+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予以费用化的金额-“开发支出”项目期初额。

5.erdps,每股费用化研发费用,是针对实行旧准则公司每年在内部研发无形资产中被要求全部费用化的金额除以年末普通股总数。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从2002年才开始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明确披露研发费用,笔者选取的样本为2004年度年报中有披露研发费用的公司,具体数据来源于中山大学。

6.tgaps,每股有形资产,是用有形资产除以年末普通股股数。有形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

(二)研究假设

假设1:稀释每股收益eps、每股净资产bps与股票价格p正相关,即系数?茁1、?茁2将显著为正。

假设2:有形资产(这里主要指存货和固定资产)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贡献,投资者应当会对其有所关注,所以预期每股有形资产tgaps与股票价格p正相关,即系数?茁3将显著为正。

假设3:研究开发投资是一个企业的素质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理性投资者应当关注企业的研发投资,所以预期每股资本化研发费用crdps和每股费用化研发费用erdps都应当与股票价格p正相关,即系数?茁4将显著为正。

假设4: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企业的自主研发投资是一种非常稀缺和珍贵的“资源”,它更能代表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所以预期每股资本化研发费用crdps和每股费用化研发费用erdps的价值相关性应当显著高于每股有形资产tgaps,即?茁4>?茁3。

假设5: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公司其会计盈余和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信息质量应当更高,即与股价更加相关。若理性的投资者能觉察到第一组样本公司在会计信息质量上的区别,那么第一组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应显著高于第二组,即模型1的r2大于模型2的r2。

(三)研究样本与选取期间

本文选取了2004年度年报中披露研发费用的公司,以及新准则实施后2007年、2008年披露开发支出项目的公司。文中涉及的除研发费用外的有关数据均来自于锐思数据库,研发费用收集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我国上市公司对研发费用披露不全面为本文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仅以披露较为全面的2004年59家公司,2007年85家公司以及2008年65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四)实证结果

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2007年、2008年和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度较好,f统计量较显著,表明模型整体线性关系比较显著,durbin-waston值在2附近,说明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假设1成立,公司的稀释每股收益eps、每股净资产bps与股票价格正相关。不论是新准则实施之前还是之后,eps和bps的系数都远远大于其它几项解释变量的系数。

2.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每股有形资产的系数均为负,2004年每股有形资产tgaps与股票价格负相关,但是不显著。在新准则实施前后,投资者似乎对有形资产(存货、固定资产等)都不是很关注,甚至均出现了与股票价格负向变动的关系。

3.2007年每股资本化研发费用与股票价格负相关,但不显著;2008年每股资本化研发费用与股票价格正相关,但不显著;2004年每股费用化研发费用erdps与股票价格正相关,但是不显著。

4.假设4成立,2004年、2007年、2008年三年的每股资本化研发费用crdps均大于每股有形资产tgaps的系数。这说明,与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相比,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研发投资。

5.从表1可以看出模型1的r2大于模型2的r2,但是由于2007年资本化研发费用未通过回归检验,并且2008年资本化研发费用和2004年费用化研发费用与股票价格的正相关程度均不显著,所以无法肯定地说明资本化研发费用在价值相关性上完全优于费用化研发费用,只能说明新准则规定的有条件的资本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发费用的价值相关性。

四、结论

第一,新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的稀释每股收益eps和每股净资产bps都与股票价格呈明显的正相关,并且eps和bps的系数要大于其它几项解释变量的系数。也就是说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基本上是以eps和bps为标准的。

第二,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准则实施前后,投资者对于有形资产(主要是存货和固定资产)似乎都没有给予关注,而无论是对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还是有条件资本化的研发支出,除2007年外,投资者都给予了关注,并且从erdps和crdps的系数变化上看出投资者的关注度在逐年上升。

第三,虽然投资者对企业的研发投资给予了关注,但是回归结果显示,研发费用与股票价格的正相关程度均并不显著。

第四,与旧准则研发费用当期全部费用化相比,新准则有条件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与股票价格更高的价值相关性。

综上所述,除2007年资本化的研发费用未通过回归检验外,其余两年投资者均表现出对研发费用的关注,但研发费用与股票价格的正相关程度均不显著;从两个模型的比较结果来看,新准则有条件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与股票价格更高的价值相关性。

五、实证结果的原因分析

第一,证券市场效率不高。价值相关性模型有一个基本假设是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是理性的。刘晓璐(2009)提到,虽然经过很多学者对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证明,但是中国的股票市场仍然是个很年轻、很不成熟的市场,投资者很容易受到非理性信息的影响。投资者往往容易忽视会计信息,即使关注也仅仅局限于净利润等表面的财务指标,而对于隐藏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研发费用基本得不到投资者的重视,这也是研发费用与股票价格正相关程度不显著的重要原因。

第二,报表附注中缺乏研发费用详细信息。旧准则中仅在管理费用中对研发费用做简单的披露,新准则要求企业披露开发支出的金额和内容。经过笔者翻阅大量的财务报表后发现确认了开发支出的公司仅对开发支出的金额作出了简单的陈述,还有一部分公司未将研发活动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金额分别列示,而且笔者还发现很少有公司对当年资本化的金额和费用化的金额明确地呈现给报表使用者,报表使用者也无法从附注中得到研发项目的具体信息及前景,这对于证券分析和理论研究都显得远远不够。所以报表附注对研发费用信息披露不详实也是当前投资者对研发费用关注不高的客观原因所在。

第三,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克服了全部费用化的不足。过去我国之所以采用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基于谨慎性的考虑,而且可以消除公司在资本化无形资产时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但是全部费用化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助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会影响当期收益,打击了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费用化不符合配比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成本、费用应当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而研发支出是为了未来的收入而付出的代价,未来的收入可能分布在多个会计期间,所以仅仅将研发费用与当期的收入配比是不合理的。所以新准则采用有条件的资本化的方法,其初衷也是为了克服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不足,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以资产的形式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向财务报告使用者传达企业自主研发的信息,作为报表使用者能从资产负债表“开发支出”项目中了解企业研况,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因此,从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本身可以看出,资本化研发费用应当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这一点也在价格模型中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参考文献】

[1] 刘晓璐.开发支出信息含量研究——沪深股市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证据[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9.

[2] 王化成,卢闯,李春玲. 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5(10).

[3] 王翼虹.研究与开发费用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d]. 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

[4] 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1(11).

[5] chambers, d., jennings, r.and thompson, r.b., evidence on the usefulness of capitalizing and amortiz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working paper,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university of texas, 1998.

[6] cazavan-jeny,a.and t.jeanjean,the negative impact of r&d capitalization:a value relevance approach.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6.v15(1):37-61.

[7] han,b.h.andd.manry, the value-relevance of r&d and advertising expenditures: evidence from kore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4,39(2): 155-173.

研发费用资本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发费用资本化;费用化;研发费用的核算;研发投入减值准备

近年来,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对新技术研发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每年在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和应用上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因此,企业对项目研发费用进行准确地核算并披露,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以及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对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及费用化的区分以合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研发费用,已成为各个企业对项目研发费用管理及核算的重要任务。

一、对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及费用化的确认及计量方式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对内部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是这样确认及计量的,企业内部研究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有关支出应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时予以资本化,不符合相关条件的则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确实无法区分两阶段的费用,则其所发生的开支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对项目研究阶段所发生费用的划分和核算,研究阶段所发生的费用是指为获取新技术和新知识等而进行的资料收集和市场调查等活动而发生的费用,研究阶段具有计划性及探索性,对于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应在当期直接费用化,先通过“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后,再转入当期“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科目。

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产品、装置和材料等,开发阶段具有针对性、形成成果的可以性较大的特点。在开发阶段所发生的费用属于需要资本化的费用,即在开发活动开始前的项目立项、开发活动的阶段性验收和开发活动结束的结题验收中如同时满足《无形资产准则》第九条规定的五个确认条件的,则将此开发阶段的费用进行资本化,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科目核算;但是,只要出现无法满足无形资产五个确认条件之一时,应停止项目费用的资本化,并将已经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开发费用直接转入当期的“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科目;最后项目完成时,再次对项目费用资本化的满足条件做出最终结论,确认同时符合无形资产五个确认条件,并不再申报专利的项目的,对已发生的开发费用从“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科目;对于还要继续申请专利的,申报专利发生的费用继续资本化,获得专利证书时,将项目费用从“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转入“无形资产—专利技术”科目。如果经过全部开发活动,无法满足无形资产五个确认条件之一的,应停止项目费用资本化,并将已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开发费用直接转入当期“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科目。

二、对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及费用化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缺乏具体的量化依据和标准。虽然《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指出了项目研发活动研发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的条件,但是并没有列出具体的量化标准,这就容易造成在实际核算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利润指标人为控制资本化的时点或故意增大或减少资本化的费用,最终导致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缺乏客观性、合理性和准确性,造成企业经营绩效不实的后果,如我们前期完成的一个生产工艺技术改进项目,总投入320万,因为是对公司内部的一个生产工艺的技术改进,所以在项目完成后,所发生的费用全部费用化,造成了工艺改进前后产品节约成本较为不实,同时也造成了当期费用过高。另外,当多项研发活动同时进行时,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两阶段费用的划分不易分清,对一些共同发生费用的分配及处理容易出现人为的因素,使企业财务绩效信息的可信任程度降低。

2、项目研发费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为项目研发活动的不确定性较强,难以形成成熟的预算管理体系,项目在研发过程中面临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技术方案调整或市场发生变化等情况,就会造成研发费用的发生与原有预算相比出现较大的偏差,给研发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我们进行的一个工程化研究的项目,就是因为市场出现变化,为避免项目研究失败、中止,使试验尽可能按照预先的想法进行,对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调整,导致最后费用的发生超出预算,最初预算的费用203万,结算时发生费用247万,超支22%,使得对项目费用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难度。

3、对于一些大型的研发活动,因为这种大型研发活动的组织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如参与研发人员人数较多、部门较广,同时研发活动中存在多个研发项目共同使用相同设备的情况,而这些设备的单位价值一般较高,这就使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分配核算容易出现人为因素,而大型研发项目结构的复杂性,也使得项目研发费用中诸如直接研发人员工资、直接物料耗用等费用的归集和核算难以准确,以上情况的存在使得难以准确对项目研发费用进行合理的预算。

三、针对以上对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及费用化核算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改进建议

1. 明晰企业研发费用的确认范围。根据《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则》等法规同时集合公司的实际,对研发费用进行了具体的划分,研发费用是指企业从事科技活动、进行科研项目研发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研究开发活动和可以计入的间接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企业研发费用的科目包括: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研发人员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租赁费、固定资产维修费、无形资产的摊销、试验检验费、研发成果评审费、委外研发费、技术资料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通讯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专项设备、其他。为防止企业将开发费用在当期费用与资本化之间任意选择,进行盈余操纵,应该对各个开发项目单独设置账户进行单独管理与核算,对于没有通过可行性评估的项目应该停止继续投入,已经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开发项目进行单独管理与核算,应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规定,严格限定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注意避免把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不属于资本化范筹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及运行该无形资产发生的培训支出资本化。对研发项目产生的费用要单独核算与披露,这样可以随时清楚的了解项目研发费用的发生的情况及项目研发的进度,减少了企业随意操纵费用的情况。

2、在对研究与开发活动项目费用进行归集和核算的程中,可以设立“研发支出”-费用化(资本化)-项目名称-成本费用项目四级明细分类核算,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具体的课题属类,如政府项目、公司内部科研项目、对外设计项目,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项目管理、项目核算及中介审计等各方的需要。

3、每年年底对研发项目相关投入进行减值测试,当研发项目投入资金出现减值的迹象时,要计提减值准备,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可以参照资产类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通过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投入减值准备”科目来核算,这样可以使研发投入资金的账面金额更加切合市场变化,减少了研发投入账面资金虚增的情况,使研发投入账面资金更为切合实际和准确。

4、对于已经开发成功项目,且其发生的研发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该研发投入费用,应结转无形资产,借记 “无形资产—专利技术”或“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如果该研发投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已经计提研发投入的减值准备应予以转回;对于研发项目最后形成的无形资产,要按照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规定进行摊销。

5、对于一台研发设备多个研发项目共同使用的,其研发设备的折旧费用建议按天数进行计算,分配进入各个研发项目中,或者根据研发项目经费投入金额的大小制定一定的比例标准,对研发设备的折旧费用进行分配,使进入各个研发项目的折旧费用更为合理准确。

6、在研发支出中涉及原材料领用的,建议将其资本化部份耗用的原材料相应的增值税转出,而费用化的研发支出中原材料的领用则不需转出增值税。

7、对研发支出最终形成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首先确定该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否确定,如该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确定,则需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如不确定,则不需进行摊销;其次确定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可根据该无形资产所生产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或该产品的生命周期等因素来估计该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最后,采用合理的方法对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如对于受技术陈旧因素影响较大的专利权和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可采用类似固定资产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来摊销,对于有特定产量限制的专利权,可采用类似工作量法进行摊销。对于无法可靠确定其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的则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8、对研发支出最终形成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如果该项无形资产专属于生产某种产品或者属于形成其他资产的,其摊销费用应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相关资产的成本。(作者单位:云南省个旧市云锡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参考文献

[1]陈志军 金小娟 隋爽. 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之完善.财会月刊2012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