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1篇

一、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第一,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新。目前水环境问题复杂且日益严重。因此,老旧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在给排水工程专业领域的发展。第二,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工程实践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给排水工程人才的重要节点,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并自我吸收的重要环节。然而大多数开设给排水专业院校存在学生数量大、实践单位难以落实等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固定的实习单位数量不足,且多数高校无充足的经费用于实践环节等。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第一,强化学生学习意识,激发主动学习兴趣。首先在思想方面,学生应明确学习目标[1],端正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引导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按照严格的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评定,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第二,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的最后环节,因此强化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至关重要[2]。首先,毕业设计的题目尽量结合实际,选题要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查阅规范手册的能力;其次,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学院可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工程的机会,将毕业设计和工程实例紧密结合,切实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最后,学校应聘请行业专家指导毕业设计,严把质量关。在毕业设计开始至最终答辩期间,行业专家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提问及纠错,学生不懂的地方或设计有误时,专家会给予详细而专业的讲解,不仅使学生认识自己设计的不足,同时弥补了学校教师在指导中的不足。第三,教学实验室及稳定的实习基地对于给排水专业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应逐步建设专业实验室,如消防检测实训室、水处理构筑物施工实训室等;其次,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探索校企办学途径,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学生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内实践后,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实现了“变图片为工程实体”的学习。教师要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室内消防及城市水厂和工业企业自用水的水质处理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对不同水质进行处理的实验能力与设计计算能力。第四,师资队伍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青年教师能力的提升显得格外重要。学校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在现场实践、培训进修、假期企业实践和校内实训室等方面提升校内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3]。教师具备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理论教学中可以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素材,使学生明确理论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在毕业设计指导中,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一些实际工程项目作为题目,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就业。另外,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青年教师能制定相关方案,使学生能更好地和社会接轨。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资助项目(201213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课题组成员:王郑、黄新、荆肇乾、薛红琴、曹世玮、林少华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3日

一、前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有着60余年历史的专业,目前全国高校的办学点达到156个,年招生超过万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任务也从主要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排放,即以满足“量”的需求为主,转变为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水量与水质问题并重,满足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目标。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2001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方向),2007年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独立招生,2011年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给水排水工程学士学位授权点审核。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在资源、环境、生态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创办具有林业大学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江苏省重点专业。

二、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紧密围绕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国家、市政给排水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引领,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专业规划为抓手,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努力提升专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善于创新、勇于担当、开放胸怀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奠定专业基础。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在加强数学、化学、力学等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备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上以《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基础,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内教学总学时为2,076学时,总学分为127学时,学生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75.5学分。其中,通识平台课内学时为660学时,其中必修课为468学时、选修课为192学时,课内学分为40学时,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选修课为12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必修和选修学时分别为728学时和192学时,专业特色课必修和选修学时分别为368学时和128学时。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时从数量到对应的课程知识点涵盖了《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116个知识单元、485个知识点和429个核心学时的要求。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将原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合并成《工程力学》(B)(64学时),将原二年级和三年级开设的《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给排水工程结构》合并成《土建工程基础》(48学时),将原三年级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上、下)调整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2学时)、《水质工程学》(1、2)(48学时、64学时)和《给水排水管网系统》(48学时),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学时从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开设《城镇防洪与雨洪利用》、《水工艺设备基础》和《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等R堤厣课程。在《水质工程学》(1、2)、《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和《景观水工程》等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生态水处理的教学内容。课程教材尽量做到选用“十三五”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的教材,同时进一步按照“十三五”期间出版的规划教材组织教学内容。

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促进他们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开展双语课程、微课、MOOC等尝试,目前相关专业老师已经建设有双语课程《水力学》与《水处理生物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水力学》微课,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科学考察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考查也从单一的考试向综合测试转变。在课程考查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测评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而且要考查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能力、探求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教师按照一定的比重,分别考查课程学习中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效果、相关专业知识的计算能力、课堂参与情况,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通过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平时作业成绩不计入学生总评成绩,这样能避免平时作业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作业的抄袭。

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分课程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实验教学做到小班教学,使人人都能动手参与实验。在满足《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实验环节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校将《水分析化学》课程改为32学时的理论学时和32学时的实验实训课,分别计2学分和1学分(实验实训课程32学时,计1学分),对于高中阶段化学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水质工程学实验并入《水处理实验技术》(32学时),使用任课老师参与编写的出版教材,按照水质工程学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实际参与操作,强化水质工程处理方面的知识。

(二)实习方面。进一步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做到所有专业基础课、重要专业选修课及专业特色课都在校内外建有对应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对取水工程、给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等的认识实习和实训实习的需要。

(三)创新创业训练方面。鼓励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以后就能联系老师进行创新课题实验,对于高年级同学在学校的引导下,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创业尝试,结合江苏省及学校每年组织的申报和资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积极申报,构建部分优秀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平台。通过创业创新训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毕业设计(论文)方面。鼓励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与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课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原有课题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如果不是科研类的论文研究,学生尽量选择毕业设计,且毕业设计要有针对性,最好是针对具体工程(或者假题真做)。对于双向选择选题模式,备选题目一般应多于学生数的10%,确保一人一题。对于毕业设计,从图纸数量和说明书页数上做了最低工作量的要求(在学校规定排版格式基础上)。鼓励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团队,进行带有交叉性质的毕业设计(论文)。

(五)课程设计方面。将《水质工程学》(1、2)的课程设计均设置为2周时间,加大课程设计工作量,如在给水厂设计中,就要求学生使用V型滤池,而不是使用教科书中讲述的普通快滤池,锻炼学生查阅设计手册和计算案例书籍的能力,从而使设计更贴近工程实际。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课程设计分成《o水管网课程设计》(1周)和《排水管网课程设计》(1周),对于两类管网的计算提出具体的计算要求。在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潜质和积极性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通过完整的课程设计,能显著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适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优化,哪些内容是学生要掌握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要了解的,不能因课程的合并或者教学时数的减少,而简单地将教学内容进行随意的删减,应该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此,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按照新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38门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每门课由一位任课教师执笔,一位老师审核,再集体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修改后再进行讨论,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最后确定下来。教学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学效果达到大纲标准要求,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在教学大纲里面进行了明确。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4.

[2]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57-02

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操作水平和创业能力,实践性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如何加强专业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建设,使高校实验教学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感到棘手的一个重要课题[1]。高等学校办学是否成功取决于三大因素: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图书文献与师资力量[2]。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对基本办学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3]。对理工科专业来说,实验教学环节尤其显得重要。而建设专业实验平台则是完成实验教学、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因此,能否开发与建设成一流的专业实验平台,是衡量一流高校的关键因素之一[4]。

目前,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教育部加强了教学评估与专业评估的推进,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软硬件设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实验室建设,教育部把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和观测点。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定位,都在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学院,2005年整体搬进大学城,2007年迎接了本科教学评估,2014年部分专业申请了教育部的专业评估,本学院努力抓住新的机遇,面对新的形势,积极整合各实验室资源,加大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投入,重新对专业实验平台进行规划建设,效果显著。

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面临的新形势

2012年,教育部根据当前形势与专业的服务范围与内涵,以及专业的外延服务领域,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给水排水工程”(080705)专业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81003)专业。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本专业学科、专业的宽度和广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形势下越来越要求本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专业进行交叉和融合。在实验教学上,迫切需要建设新的实验平台,加强实验教学力度。另外,本专业搬进大学城办学以及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实验室面积、设备与软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明年将申请教育部的专业评估。专业评估的要求与各个指标的观测点在本科评估的基础上更加严格、更加具有科学性,尤其是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方面,指标的考核更加具体细致。为满足专业评估的要求,实验室建设已成为本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原有专业实验平台的现状与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实验平台基础薄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专业实验平台不健全。跟以前相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范围拓宽了,实验实践环节更加得到重视。尤其是实验项目的设置数目、层次与深度以及具体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校目前的实验课程,实操性、综合性、创新性等,在教学计划上未充分反映出来。以前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没有统一规划,实验大纲与实验指导书较旧。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验教学环节,一般是2~4学时,由任课教师编写实验指导材料。实验课程的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了专业实验平台与应用及能力的培养不匹配。

2.专业实验平台与新形势下教学目标不匹配。原有的各类实验室,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专业实验平台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不匹配,资源非常分散、功能很单一,尤其是设备重复购置,同一学校不同单位资源未共享,各自为政,造成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协调。哪些课程需要设置并进行实验教学,开展哪几个实验,怎样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综合性实验还是设计性实验等问题,显得较乱。而且,实验平台的建设,还是按照传统的要求进行,没有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变化。对实验教学的设置范围、开设条件、内容要求和完成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

3.实验设备缺乏。由于历史的原因,本专业实验平台建设投入少,实验设备缺乏。各学院之间实验设备共享性不强,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因此,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制约学科发展,有时无法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

三、专业实验平台开发与建设的目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目标,立求实现实验资源共享,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从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效益。这样,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满足本科教学为前提,为本科教学评估和专业评估提供依据和支持,还能兼顾学科发展和科研的需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建设,要求能实现专业主干课程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比例达到100%,其他课程这个比例在85%以上。每门实验课程统一编写《实验教学大纲》,负责人还需编写《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实验设计既要考虑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与现实接轨,又要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减少演示性实验的建设,开发与建设探索和创新性实验,将实验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渗入到实验设计中。同时还应开发专业实验平台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实验考核细节等,配套齐全时验收才能通过。

四、专业实验平台的开发过程、内容与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及各校如火如荼开展专业评估的形势下,广东工业大学部分专业也进入了专业评估申请的轨道。学校逐步向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方向迈进,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和扶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平台的开发应运而生。本专业的教师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决定组建以专业实验平台为基础的分类型规划的教学实验室。对相关专业课的实验进行重整,组建和开发符合本专业在新形势下发展需要的专业实验平台。新建平台主要承担课程教学任务,但不再是专业实验平台“小而全”的模式,实现不同实验的组合与创新,达到综合性、设计性与研究性实验的效果。对于实验项目的设计,先由课程教学相关老师讨论、设计与编写,从立项到验收过程全程负责该门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如填写《实验任务书》,配合设备处完成设备招投标、评标、结果确认。设备购买后,协助调试、验收实验设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平台,包括两个专业方向的实验课程模块,即城市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管理;水的加工、生产与管理;水质处理与利用;废水资源化等)和建筑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主要包括:建筑设备;消毒设备;建筑水处理器;中水处理与回用;膜处理工艺与设备等)。实验平台还结合了广东省地方特色,引入了绿色建筑、智能建筑与生态环保理念进行建筑水科学方面的研究、膜处理技术应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工艺开发、自然生态净化工艺研究等。今年全国正在进行绿色标识评定标准的研讨,包括水环境的改造利用、雨水的收集处理利用、分质排水与循序使用等,这些理念的实施,更加坚定了实验室日后的发展方向。

五、专业实验平台的验收

专业实验平台的验收,是进一步加强平台有效性和确保平台顺利发挥作用的需要。项目(或课程)负责人必须提交验收材料。开设的普通实验、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至少要在一届学生中安排相应的实验,并具备相应的材料才能通过验收。学校在进行实验平台验收时需要以下材料:(1)实验任务书,其中需要提供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实验对象与实验要求等。(2)实验教学大纲。(3)实验指导书。(4)教学任务书。(5)学生实验报告。必须有老师的批改与评语,并向学院资料室提交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程实验成绩登记表》。(6)其他。如果材料不全,则不予验收。

六、专业实验平台建设的效果与应用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平台,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2005年立项,2007年通过本科教学评估,2012年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项目立项,已经具备一定的建设规模。根据教育部对本专业更名后内涵与培养目标的改变,本专业实验平台进行第二次新任务与新目标的建设。到本教学年度结束后,这个平台将全部建成,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更加鲜明:更新和添加了实验设备和仪器,改革了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建立了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开放机制。经过2009、2010、2011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近500人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逐步加强,开展自主实验、合作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方面,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加入,甚至利用节假日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继续研究,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参加校级与省级的大学生科学实践“挑战杯”竞赛,获得了金奖与银奖。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符合新形势对学生的要求,改变了以往实验教学不匹配的现象。新建设的平台实现了基础与前沿、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因此,专业实验平台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芳,李滨,宋瑛琳.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经验及启示[J].实验科学,2012,(4):1-4.

[2]梁雄,胡泽友,杨毅.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94-196,209.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实践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1 引言

现代工业、民用建筑是由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给水排水、电照、动力等有关工程构成的综合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对于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现在已发展成为由建筑内部给水排水、建筑消防给水、热水供应、直饮水、水景工程、建筑小区给水排水、建筑中水处理和特殊建筑给水排水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建筑给水排水学科体系。近年来,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崛起,住宅小区的兴建、节水技术的普及、绿色生态小区、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等新概念的提出,为本学科注入了新的知识点,使建筑给排水工程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推动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进步与发展,这也为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滞后

随着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绿色建筑、美丽乡镇等一些新型建筑的发展,涌现出了很多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规范、新设计方法等。但由于高校课程课时设置及新技术传播应用时间滞后等原因,这些新知识要写进课本需要更长一段时间。《规范》里的内容早已更新,课本仍然使用旧规范条文是常有的事,这些问题使得课堂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概念,造成学生在校所掌握的知识点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别。

2.2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就业面相对较宽,除了去设计院工作之外,还可以到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建筑安装公司或在企、事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缺乏各专业的协调和综合训练;几乎很少有实验内容;教材内容滞后,一些新知识不能及时传递到学生中,形成学校只管教,社会的需求偏离教学内容情况普遍存在,造成学生与市场脱节,不能满足就业市场形式多样化的要求。

2.3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手段已从过去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方法,逐步转化为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但目前教学课件的制作只限于PowerPoint形式,手段过于单一,需进一步改进。

2.4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内容匮乏

就目前国内建筑发展情况来看,大中城市主要以高层、超高层建筑为主。一般高层建筑功能复杂,人流、物流频繁,管理不便,隐患多;室内装修要求高,物品多等。然而教材中对于高层建筑给排水的内容只是总结性的提出了一些说明,缺少理论基础和较为详细的授课内容。

3 改革路径与思考

3.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

相对于其它课程,专业课要抽象一些,如果没有接触实际工程,只是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要把实际工程搬到课堂上来讲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专业产生多大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仅仅靠思想政治工作和考试成绩来约束学生是不够的,即使他们为了应付考试成绩而学习专业,最终随着考试结束也是他们忘记专业知识的时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其中,把老师从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学习消防篇章时,事先让学生自己去找校园里与消防有关的设备、附件等,并要求学生拍成照片,看哪个学生找的多,找的全;在学习管材时,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已经见到的管材有哪些,还有哪些没有见到的。学生在获取这些知识时,一方面会主动去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还会主动到网上去查阅大量生活中没有见的东西,这样就会跳出课本的框框,让他们在参与中体会、感受、钻研、深入专业知识,既能感受到参与其中的乐趣,又能掌握大量比较前沿的知识,使他们有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中了解到,现在的学生表达能力非常欠缺,特别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表达更加费劲。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度增设一些学生讲解的内容,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来讲,老师听完后点评。为了在台上表现好点,学生都会主动去学习讲授内容,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在众人面前表达的能力,效果比老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

3.2大力弘扬启发式教学

好奇是学生最大的特点之一。如何让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好奇,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针对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教学,学生往往对设备的工作原理会比较好奇,当学生看到某种设备完具有某种功能时,经常产生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工作的好奇感。如果这时老师原原本本地讲授课本的内容,学生的好奇心也许就会熄灭,但如果采用启发的方式,把最基本的理论提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奥妙”,收效会大不一样。比如在学习卫生器具和增压设备时,要利用学生新、奇的心理,启发他们运用头脑风暴法,不管他们的想法多么不成熟,只要有一点对路,就积极引导他们。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认识现有的设备工作原理,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一些奇思妙想会变为现实,会有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出现,看到他们自己的成就,学生自然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3课程设计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工程实践的课程。工程实践是检验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途径。为此,将工程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做法是将整个教学围绕精品案例展开,各个系统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还是计算方法的讲解均围绕该综合建筑展开,使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课程设计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根据培养计划课程设计的时间为2周,从往届学生反映的情况看学生普遍认为时间太短,无法很好地形成设计理念。针对这一情况,根据每章的讲解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小设计,老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纠正小设计中的错误,最后学生在集中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同时也可以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提前发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普遍认为的课程实践环节时间过短的问题。

3.4教学手段的变化

由于网络技术空前发达,学生的信息量也很丰富,他们在课堂上已不满足仅有的PowerPoint教学手段,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时刻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在以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制作Flas,如管道内的气水流动规律;水泵、水箱给水方式;消防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等;运用BIM或3D技术制作三维管道布置系统;用CAD演示精品案例等。以便把生硬的教学内容形象地、通俗易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课件里享受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知识;部分内容可带学生到现场讲解和观摩,学生可以实实在在地触摸到哪些抽象的东西,实际效果要远远超过课堂讲授。比如在讲解卫生器具、阀门、管材、灭火设备、给水设备等内容时,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无缝搭接。

3.5丰富讲义内容

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新技术、新规范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掌握国内外发展的新动向,把了解到的先进成果增补到课程讲义中,来补充教材的不足。如:同层排水技术的发展方向;新型节水卫生器具;新型管材、阀门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卫生器具中的应用等。另外,为了满足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如从事物业管理工作中给排水工程中容易出现的检修与设计脱节的问题、水质防护与安全运行等方面的问题。丰富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前沿紧密结合,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同步。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第5篇

(一)科学的给排水建设能够有效地形成节约用水系统

水资源日益减少使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现实,而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就成为我们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的首要选择。通过科学的给排水建设,首先可以根据水资源的来源及水质进行相对应的分配,从而减少优质水资源的流失;其次能够实现中水的再收回利用,提高中水的使用率。

(二)给排水建设的科学化可以促进城市水处理的科学化

城市水资源的来源是多元的,除去依托江河湖海的城市,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水资源来自于地下水,还有部分是来自于利用雨期汛期储存的水库用水。科学的给排水建设有利于将资源整合实现功能的最大化。也可以及时将城市污水、雨水进行科学处理,避免因为排水处理不善而引起的一些问题。

二、城市给排水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水资源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城市“内涝”、生活用水安全事故等水资源问题反复出现,我们不得不深思城市给排水建设的当前状况,完善城市给排水的建设,从而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及科学合理利用,以期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欠缺科学的规划设计及管理意识

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未能与城市道路及其他市政工程建设形成科学的相辅相成的建设模式。例如,在很多城市的道路规划过程中,经常出现道路建设已迫在眉睫,但给排水设计还未形成最终定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两个工程各自设计,各自施工的现象,这样现象很容易导致城市给排水设计不能与城市道路建设相符合,出现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无法发挥科学的给排水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甚至是污染。城市的给排水建设很多时候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因为给排水工程多为地下工程,建设完善后不会体现在表面,也就并不能充分满足城市管理者的面子工程。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充分变现了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重要地位,城市管理者应该具有科学的管理意识,在一味追求城市外在的高楼大厦,繁华葱郁的同时,应深刻意识到城市给排水建设的基础性关键作用。

(二)施工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正如上文提到的城市给排水建设属于“地下工程”,常常得不到管理者的充分重视,也就导致在给排水建设过程中,人们的质量意识不高,从而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城市给排水建设属于城市市政基础建设,工程量大,常常是分包给一些施工单位进行建设。但是分包企业的资质和水平参差不齐,且为了其经济利益,一些企业甚至会偷工减料,最终影响工程的质量,是给排水建设严重不合格,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破坏水资源的健康发展。

(三)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理力度不足

在城市给排水建设施工过程中,监理部门对工程质量的保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给排水建设存在着监理力度不够的问题。城市给排水建设属于城市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的施工更多时候是由行政单位授权的。有些情况下,施工单位会提出各种理由拒绝监理部门的介入,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缺少或者根本不存在监督;有些情况下,是监理部门自身出现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监理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种种家里力度不够的情形,都会导致给排水建设存在质量问题,埋下隐患,从而出现了城市内涝甚至是饮用水安全事故等等各种水资源遭到破坏的事件。

(四)工程结束后的后期维护不到位

城市给排水建设完工后,常出现相关数据管理不到位,资料不完善现象,且未形成后期的科学完善的日常监测与维护模式。多数工程的维护都是在出现大问题或遇到突发事件时,才去进行监测与检查,这样就会延长问题解决的周期,而且由于没有可靠完善的相关数据作为整体参考,也就会出现问题指标不治本的现象,使问题反复出现,不利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城市给排水建设与水资源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前景

城市给排水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城市功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更重要的应该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和依据,其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立足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开展城市给排水建设

以往,城市给排水的建设多注重于排水,比如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等,而很少关注于给水以及给排水的科学循环模式。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更多的要体现在用水的源头,我们如何更合理的使用水资源,并寻求健康的水循环模式。城市给排水建设要树立科学的水资源发展观,依托于当地现有基础水资源条件,立足于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应努力从传统的给排水观念过渡到城市污水回收、净水再生及科学水循环模式上来,从而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引入信息化手段运用于工程设计及后期维护

相关期刊更多

能源技术与管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

环境教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