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发展早,提出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上个世纪早期,国外就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美国早在1919年就开设了创业类教育课程。哈佛商学院在1947年正式开设《新创业管理》创业课程,总共有188名MBA学生接受了《新创业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在上世纪50年代,德国在国内的职业院校中创建的“模拟公司”,是当时创业教育中最早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创业实践教学方法。印度在1966年就提出了“自我就业教育”理念,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不仅仅成为求职者,更应该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机会。日本在1994年开设了“综合学科”的课程教学,其中《产业社会与人》课程是一门创业必修课程。澳大利亚也非常重视小企业创业教育,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就是主要针对如何创立小企业的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区别于传统“就业教育”的一种创新的开放式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创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美国创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提出创业教育不同于就业教育,不是仅仅为了获得一份工作,而是为了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百森商学院创始人蒂蒙斯教授认为传统的就业教育是以解决人的生存为目的,而创业教育则是为未来的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日本提出培养创业精神的创业教育理念,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技能,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面对社会现实的挑战,并具有冒险精神。英国将创业作为一种未来的职业选择,认为学生接受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建一个企业,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法国把创业教育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相联系。韩国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提高国民素质联系在一起。新加坡则确立了创业教育要适合经济和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其创业教育起步虽然较晚,但由于高校、企业单位和国家之间的联动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国外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美国百森商学院是全球创业管理、教育和研究最著名的商学院。学院围绕创业过程安排包括战略与创业机遇、创业者、创业资源与创业计划、创业融资和企业发展等5个方面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观念。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四种典型的模式:创业家专门教育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经验;经营技能演习型,以培养学生系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创业技能副专业型;企业家精神涵养型,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构成了一个由高到低,由专业到普及的较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澳大利亚积极推行模块化教学,开发出综合介绍类、工业类、商业发展类、远程教育类四套模块化教材。肯尼亚教育部门制定了创业教育课程大纲,就创业方面的相关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机遇的把握、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等。

(三)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国外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得好主要是由于其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实战经验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的百森商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热衷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把实践案例引入教学过程,通过案例的分析开启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获得创业经验。斯坦福大学有一门《创业管理》课,这门课一般由2位老师同时讲解,一位是学校的教授,理论知识丰富,另一位是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而《创业机会识别》和《技术创业》这两门课,同时安排3位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外聘教授来讲课。日本通过产学合作来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如通过聘请社会上的人到高校任教、高校的教员到企业锻炼、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计划,强化教师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培养。新加坡理工学院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重视教师的理论培养,又重视实践经验的提升,教师中有80%都曾到企业从事实际工作。澳大利亚建立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澳大利亚TAFE小企业培训中有很多是兼职教师,这些老师大多是有着一定理论知识的小企业家,专兼职比例为4∶6。德国有12所高校设立了创业首席教授的职位,他们专门讲授创业课程,并进行创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四)注重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美国百森商学院有一门“新生管理体验”课,这门课实质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实践。刚入学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进行创业,创业启动资金是以团队形式贷款,一般贷款3000美元,学年结束后要还本付息,每个创业团队都有指导教师,对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各方面进行指导。日本的创业实践教育层层深入。对于低年级学生,一般开展创业启蒙教育,比如到企事业单位、工厂看看,举办创业方面的讲座等等;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则加强创业实践方面的教育,比如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参与创业项目的研发、参加各类创业大赛等等;而对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则主要是让其亲身投入到创业实践之中,如到创业园、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等,投入创业,体验创业实践过程。印度的很多大学则成立了创业中心,协调创业过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这些中心每年都举办国际性的商业计划书大赛,印度的一些高校经常组织全国性的、甚至国际性的创新创业比赛,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五)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美国极为重视大学生创业,早在1983年,美国的奥斯汀德州大学就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这项赛事促使许多新的企业产生,且有的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快,经过几年的营运发展,其营业额高达几十亿美元。美国鼓励大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创业,有的甚至停止学业去创业,这在美国是很正常的事。印度和日本等国则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印度198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教育政策》就对如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要求。日本1998年颁布的《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对于该国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英、法、德则实施了一系列的创业项目和计划,以此激励大学生创业。如英国的王子“青年创业计划”、“大学生创业项目”;法国的“青年挑战计划”;德国的“独立精神”计划等。国外不仅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一些民间组织也参与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如隶属于英国贸工部“小企业服务”中心与学校合作,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委员会,这种合作组织对高校的创新创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一是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加强了校地和校企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水平,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三是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了相关的咨询、服务以及资金上的支持;四是可以收集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信息,为决策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日本则实施了大学生个体、高校、企业、政府四体联动的“实践—教育连接型”训练体系,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二、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快。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高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鼓励师生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创新工程中要发挥作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校要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在2010年全国高校就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指出,在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高校要有突破性进展,要大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其影响力遍及各高校,还有各地方和高校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也呈蓬勃发展之势。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初步探索阶段,已逐渐步入深入研究和发展的道路。但是,与美国等国外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应当借鉴国外成熟的创新创业发展经验。

(一)确立创新理念,培养多元化人才

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才一直是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而创新型创业型的人才并没有纳入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所通过的《世界宣言》中强调:要把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而这恰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打破单一的培养目标与办学模式,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高等教育,确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让大学生接受基本的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该从人才培养的高度,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

(二)确立学科地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相对较弱,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基于实践层面,一般以创业设计大赛以及大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活动为主,没有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缺乏较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理论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因此,对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当务之急是确立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地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也要加强创新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落实到实践层面,也可以说创业实践教学是创业学科建设的应有部分,因为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战技能。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

国外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很强。在美国一些大学的商学院,承担创业课程的教授们都有亲身创业的经历,而且很多在一些企业里担任外部董事,这种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特质,使他们对创业前沿问题的把握、创业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社会对创业需求的变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洞察能力。例如,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德鲁•S•格罗夫就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创业课程讲师,他每年讲授1~2门课程。师资力量上的优势是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到20%~30%的原因之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相对缺乏,学院型的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知识;企业的一些管理者又缺乏创业理论知识,这是制约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师资整体素质不高,理论知识较弱,更缺乏创业实践能力,这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来说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亟需提高。要把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同时,还应当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既有实战经验,又有一定理论功底的人才到高校授课。师资的培养要优化结构,学院派的创业导师要强化实践,实践派的创业导师要强化理论。

(四)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从广义上讲,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既包括接受通识教育的学生,也包括接受专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前者覆盖了全体在校生,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业和创新知识的基本常识,并意识到创新、创业的思维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后者只包括进入创业教育学院接受系统培训的学生。从创业动机方面或未来定位角度分析,这类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意义的创业者、内部创业企业成员、家族企业的传承者、拥有关系资源的创业者等四类,他们构成了创业的主流群体。从专业背景的角度,创业类学生又可以细分为技术型创业者和管理型创业者。所以,针对不同的创业动机和专业背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也应有所差异,要建立以需求、定位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实现从广谱式教育到个性化培养的转型、从填鸭式教育到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型,最终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外部市场的无缝对接。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创业教育应从创新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开展系统化的教育。从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来看,创业者通常要具备敢于冒险、开拓进取、永不言败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要具备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任何商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同作用的基础之上。在创业教育中,通过系统化的创新类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经营管理能力方面来看,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通过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经营和管理能力。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可以分为通识培养类、专门培养两大类型,专门培养类型又可以细分为专业培养模式、复合培养模式。经过专门培养,帮助学生实现从“创业激情”到“创业能力”的质的转变。通识培养模式将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是一种广谱式的教育模式,一般在大学一年或者二年进行。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讲授创业管理、技术创新方法等基础类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创业和创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基本方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要求。专业培养模式属于创业教育最高层次的教育,它是以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创业教育模式,具体以创业各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实施创业问题为教育内容,创业的专业性很强。培养的目标是创业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者。在大学一年、二年的时间里,要主修完大学基础类课程和管理类核心课程。复合培养模式是在创业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高层次教育,是以面向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创业教育模式,采取“管理类核心课程”与“创业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类知识和创业类知识。由于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所以培养的目标可以是管理型创业者或者技术型创业者。在大学一年、二年的时间里,要主修完大学基础类课程和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建议辅修管理类第二学位课程,管理类课程内容同上。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认识模糊。

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解过于片面、狭窄。把实践教学停留在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上,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学生参加了实践教学活动,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创新性技术应用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对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组织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模块太少、太小、太零碎,教学过程中缺少侧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等现象。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第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不足,兼职教师比例偏低,作用发挥不足分。第二,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很难或少有请到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来学校授课。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不太健全,培养培训基地条件也相对比较薄弱。总体而言,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缺少一定的创新性,缺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创新创业教育正好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模糊交叉性较强的概念。高晓杰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国内学术界大致有三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第二种理解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第三种理解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认为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理解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基础。由此可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以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受教育者奠定良好基础的新型教育思想、观念、模式。

三、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构建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构建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该课程共分为四个层次,美学基础类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创意设计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

(一)美学基础类课程:强调基础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美学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设计素描与速写、三大构成、美学基础、动画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和摄影摄像技术。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具体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平面设计辅助软件(PS、AI)、平面动画设计软件(Flash)、网页设计、三维动画设计(Maya)、视音频编辑(Pr)、影视后期合成(AE)等。这些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教、学、做”三位一体,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完成学习内容,合理认识各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意设计类课程: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创意设计类课程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工具使用(director)、网页设计等。这些课程包含很多设计技巧,如设计文化内涵、美学欣赏、色彩搭配等。采用项目化教学,把企业的实际项目拿出来,让学生充当企业员工的角色使其有效地快速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技巧。通过企业实际项目的训练使其得到全方位训练,强化实践,初步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四)综合实训类课程:体现职业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综合实训类课程包括影视短片制作、动画短片制作、CI设计、多媒体作品制作、招贴设计等,这类课程更能体现职业性和综合实践性,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和设计制作的方方面面,以便其能够准确、快速地熟悉相关的工作。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没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语文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语文教学活动和语文教育中,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但目前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基本上还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沿袭,对课本过分依赖,没有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有效联系,课堂教学环节的局限性很大,对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缺乏灵活的教学内容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学内容应有别于高中教学,应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而事实上,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实践往往和普通高中一样,有着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在教育方式上也是大同小异,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生存环境和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下,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能力起到的是制约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尽管对学生地位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这种情况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中具体体现为: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无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语文教育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对语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其中,课外教育可以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现实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所以,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大语文课外教育的创新力度。为了进一步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量,可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例如,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周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优质的课外读物,包括人物传记、励志类书籍等,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和拓宽知识视野的同时,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了有效创新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使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应努力寻找创新突破口,进一步改革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可在语文课堂上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和图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到《科学是美丽的》一文时,仅仅借助于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往往缺乏足够的表现力。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呈现图片或者视频短片,对同一内容进行鲜明而生动的表达。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搜集与“魅力科学”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活跃课堂,加强互动,对语文教学的导入形式进行创新为了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课堂上穿插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性和引导性的作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阅读,使其与各类新鲜的事物接触,表达自己的观点。良好的切入角度是课堂导入的前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导入形式的创新高度重视,并与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结合,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形式,如纠错导入、鼓励导入、轶事导入、情趣导入、课件导入和疑问导入等,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听觉和视觉的愉悦,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其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到《赤壁之战》一文时,课间导入材料可选择《三国演义》的部分片段,这样既可以有效扩充教学内容,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的方面,应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使其能够准确把握对方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在说的方面,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能够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同时,要求其用语有分寸,说话得体。在职业教育中,应充分重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毕业后,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明态度,同时,通过模拟一些面试和应聘情景,加强学生在洽谈、采访、导游和推销等方面的练习。

在读的方面,要求学生用流利和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而能够将文章内容融会贯通,切实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写的方面,要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工整地书写的习惯,并能用书面语明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用文写作训练应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坚持写作的应用性和社会性的原则,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合同协议、计划总结、自我介绍等应用文的写作,为将来的择业做好准备。这些最基本的交流能力,实用性非常广泛,既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语文素养,也是其今后学习的基础。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1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预防医学教育源自20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以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监测技术,能在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等监测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虽然高校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材在不断修改,但仍侧重于五大卫生内容,而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逐渐减少,慢性病、身心疾病等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卫生问题。在预防医学教育中,有关人类行为科学方面的知识缺乏;随着预防医学任务的分化,有关卫生管理、经济、法律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

1.2教学方法陈旧,学生主动参与少

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传统灌输式方式,缺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及师生交流。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低下。虽然近年来也强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汲取知识,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创造性也必然受到影响。

1.3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动手能力差

传统的预防医学教育也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主观上重视不够,有的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缺乏,以及大学不断扩招导致实验实习开出率不足、满足率不高,针对医疗护理实践的训练不足,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因而,实践性内容逐渐减少,学术性和理论性内容不断增加,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使得动手能力差。

2预防医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

2.1创建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观,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例如,在讲授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时,有学生就质疑为什么要以无效假设为中心进行检验(即作为原假设),相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本质差别作为备择假设?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不轻易否定的命题作为原假设。如临床比较甲、乙两种护理措施效果时,不能轻易说甲好或乙好,总是先假设甲、乙效果一样无差别(原假设),再作进一步研究(备择假设是否成立)。

2.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课堂教学体系

(1)引入预防医学发展史内容。

教师应在授课内容中增加一些经典史料,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进程及产生的巨大效益,增强学科兴趣,扩展科学思维,这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意识。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中学课程对环境及生态平衡已有较为详细的讲授,故对空气以及土壤环境的组成、人和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传染病防治、医源性疾病防治章节中大量内容已在临床护理和基础护理中讲授,故可略讲。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大量新型建筑、装饰材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室内空气污染等内容。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同内容选择的方法不一样,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只有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掘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让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利用学习、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和学生讨论生活与生产环境、食品安全与健康等问题。对于教材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讲解,可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模式,通过回顾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在教师的启发下,指出现行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微量凯氏定氮法)的缺陷,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改进检测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对于教材中的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内容,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内部规律,比较不同统计方法的原理、应用条件及结果分析,消除学生学习时的畏难情绪;对于教材中环境污染、食物中毒等内容,则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各抒己见来集思广益、互相启迪,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开拓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开发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课后自学;介绍一些预防医学方面的网站辅助学生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并提供相关知识的查询(如食物营养成分表、各种统计用表、卫生标准等);指导学生自行制作课件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和主动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

2.3设计相关实验、实习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科研能力

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护理学和预防医学理论知识,为此,应针对专业特点设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实习。例如,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糖尿病食谱的制定、常用护理科研方法的应用等。在实验实习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设计—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让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问题(如国内某品牌茶油苯并芘污染事件),自己设计方案,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何防止食品污染)。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2.4改革考核形式,正确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多年来预防医学课程考试沿袭单一闭卷笔试模式。我们在注重考核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考核方法进行了必要改革。

(1)开卷考试:着重考查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学生可查阅具体参考资料,促使学生自学。

(2)案例分析报告:考查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预防医学问题,运用卫生学和统计学相关知识来解决。

(3)护理论文:可以体现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另外,对学生学科成绩的评定也作出相应调整,即理论和实践的比例为60∶40,理论考核采取闭卷答题(占60%),实践技能考核为开卷考试,包括案例分析报告(占20%)和护理论文(占20%),共占40%。这样,既增加了应用能力考核,又能发挥学生潜能,避免了传统考核形式弊端,深受学生欢迎。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