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先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设想。
其一,在“障碍跑”中寻找到育德素材。
《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中指出:一、健全和完美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彻实落实到每一学科、每一位老师,每一个课堂。二、从学科教材入手,挖掘教材中有效的信息提取育德素材。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开发校本教材,进行德育渗透。依据这一纲要,结合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校的器材现状,我设计了这堂“障碍跑”课时,把设计障碍与善于思考,穿越障碍与敢于挑战,障碍接力与团结协作作为了本堂课的育德要点。
其二,制造情境,巧妙安排教学环节。
上课后,我一改往常做法,先不直接告诉学生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而是让大家猜一猜。这样做,就给他们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看着他们急于想知道的神情,我抛出了谜底。学生们带着好奇开始了一堂课。
开始阶段,我选择了慢跑,然后做有针对性的徒手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达到全身舒活。这一系列活动遵守了循序渐进,运动负荷由小到大的原则。
本堂课的基本部分,我利用了学生作为障碍,进行各种示范,让学生观察,然后让他们体验——探究——总结。在学生总结后,才由我总结。
本堂课的为在设计障碍环节。
我利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同学们设想在营救的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我把“各种障碍”作为了各种困难的代名词,向学生提供了如下器材:垫子一张,小操垫一张,标物一个,让学生设置各种障碍物,并想出安全、顺利通过的方法。通过这一游戏,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当学生设计好障碍后,就开始进行各种障碍物的体验,同时老师也参与到他们中去,并给他们帮助,有危险的地方要求他们重新设置,并强调能安全顺利的通过。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穿越障碍比赛。比赛后,让学生深入思考成败原因,把竞技活动引申到育德领域。
再谈谈这样设计的原因。
其一,体现了全面育人、学科育人的大教育观。
体育是一种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思想品德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有它可取之处,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强调向学生灌输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以老师为中心,在教学仅重视体育教学程式,训练化,学生成了教学的被动体,在体育课中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从而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培养人的质量。事实上,体育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其中蕴含着的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主要教育目标,让学生们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团结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情绪调控能力等,培养良好的身心的素质。将德育自然寓于体育中。
其二,充分利用好情境教学法。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几乎都是在“6+1”的模式中长大,很少经历大风大浪,一次考试的失败,同学之间的一句话都可能让他们受不了,伤了他们的自尊。针对这一现象,我想到了障碍跑,在课中让学生自己设立障碍,然后想办法,安全顺利的通过障碍,课中的障碍,有如我们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当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你选择的是逃避或是勇敢的去面对,让他们明白,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由于精心准备,这堂课比我预想的效果好得多。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学生参与积极,达到了体育课的目的。这个三年级是我这期才接到的新班级,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预计在学生讨论和体验部分会冷场,但课堂的实际效果真的出乎我的预料。同学们积极参与,在设置障碍后讨论怎样通过时,更是积极体验。运动场上,一个个生龙活虎,尽情投入,身体机能得到了很好的强化。
学生开动脑筋,达到了体育育德的目的。学生能够根据我创设的情境,利用现有器材,设计的障碍物不尽相同,但都符合要求。在穿越障碍时,也能够灵机一动,及时调整。在分享感悟时,也能够由此及彼,想到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挫折,树立了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在体育课上,育能与育德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这就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24.223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小学生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培养,不仅是其教学目的,而且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责任与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要将德育渗透其中,从而将小学生学习思考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在此过程中,贯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能够促使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得以激发。小学体育教师要对其教学特点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力及品德。
1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体育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而且能够渗透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思想品德得以提高。现今,许多项目在体育课程中的设置,对学生全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养成懂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而在一些团队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并在有着挑战性的游戏中,将学生胆怯而懦弱的心理得以克服,使其在面对生活困难时,更加勇敢。当前,多数学校对在选用体育教师方面,较为严格,会对其道德修养、教育水平与知识素养等进行充分的考查。因为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教师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把自己管理好,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起到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此,一些学校会对教师素质进行定期考核,也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从而在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同时,将学生的道德品行提高起来。小学生就像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体育教学中,抓住其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要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意识地指导,注重对其的德育教育,使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起来。
2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对策
2.1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特点
小学生是小学体育教学所针对的对象,由于小学生热爱游戏、热爱集体活动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对小学生集体协作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不喜欢与同学接触,这时,体育教师就应利用游戏的方式来使其融入进集体中。如做丢手绢的游戏,会拉近学生距离。此外,还有接力赛跑活动。在此活动中,不仅能够将小学生随机应变与团队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而且能够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但还应注意的是,在具有竞争的比赛中,小学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以及一些其他的不良情绪,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在竞争中,将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起来,教导其要理性比赛,树立以大局为重的意识。
2.2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理论与实践是小学体育主要的教学内容。为此,要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必须在理论与实践这两方面下功夫。例如,在进行羽毛球这项运动的学习中,小学生可能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而不注重以柔克刚的制胜道德。此时,体育教师就应锻炼小学生心理,使其树立不惧困难的顽强性格,以求稳中取胜。等其在技术熟练后,再从险中取胜。
2.3结合自身特点与学生表现渗透德育教学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小学体育的重要所在。第一,体育教师应多注重对小学生特质的观察,并要对其表现进行指导。由于小学体育教师的行为举止都会对小学生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师品德修养的要求是较为严格的。例如,在学习单双杠的过程中,小学生由于身高体力等方面的原因,可能难以顺利完成这项活动。可是又因为其使必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对小学生的体育动作技能进行设计,从而符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并让小学生克服其对高大体育器材的恐惧心理。为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动作的完成,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德育教育的开展更为顺利。
2.4抓住时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开始与课堂进行中以及课堂结束这三个阶段,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来。例如在进行篮球等球类教学前,体育教师可将小学生进行分组,使其自己把篮球等体育器材取出来,从而将小学生自主能力得以开发,并使其负责任的态度得以训练,还能够锻炼其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意识。在体育教学课堂中,体育教师不管在理论教学上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应将学生的兴趣点放在首位,提高其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激发其对课程的热情。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亚运会与奥运会等体育项目视频的观看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进行解说,并提出相关问题,来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培养,让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政府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得以深入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实践教学中,小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此时,体育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自身不畏困难的精神进行培养,并在体育教学结束后,小学体育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当然,在此之中,还要提及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的道德品德得到提高。
3结束语
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德育的渗透为切入点,对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特点,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结合自身特点与学生表现渗透德育教学,以及抓住时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四点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以供其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锡峰,王丽华.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关键词】学校体育德育属性和内容德育渗透思考途径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其它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又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突出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体育课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机智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它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
二、掌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的内容进行传授,讲究自然。要想有实效性,就不能空洞说教,更不能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而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其基本原则是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事实上,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其重点是在教学阶段,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各类教学内容制定出德育教育计划。具体而言,可以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与田径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等等。在课后总结阶段,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对同学们学习情况,包括思想品德进行讲评。
三、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重点
德育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但根本上是指健康人格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的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应加强用体育精神进行人格教育。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荣誉感;②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人的自主精神;③培养学生的是非感、荣辱感;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体育教学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自己的观念,只有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具体途径
体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更是能因地制宜、丰富多彩。归纳起来,我认为离不开“精心设计、寓教于乐”这八个字。①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尽量采用“游戏教学法”,和“竞赛教学法”,以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是一个良好的载体,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独运匠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②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③注重榜样教育。具体内容有: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学生标兵的榜样教育;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等等。④气候、环境、器材设备的优劣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不利的条件下训练时,也正是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的大好时机。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主要在于师生共同的努力、长期的坚持不懈。这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体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更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创新 实践
当今学生中存在的德育问题主要有:贪玩厌学,游戏人生;诚信缺失,考试作弊;行为欠缺,规范无序;染黄染赌,涉黑犯罪;爱国观念淡薄。随着德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的进步,学生德育课教学方法的落后和教学手段的陈旧日益突出。而德育课程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德育教师应做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者。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对课程改革一些新理念作深入的领会和分析,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创新改革的实践者。
1.实施过程
实践活动案例一:、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1)庆祝教师节;“中秋赏月”晚会。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如设计班徽、设计教室宿舍文化、创作班歌、筹建班刊、开展小才艺比赛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庆联欢庆祝活动。
(4)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编制的《学生手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试行)》并严格执行。
(5)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实习实训场所,引导学生对未来学习规划有一个直观印象。
(6)认真组织班级劳动周,并在劳动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6S现场管理。
(7)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才艺展示艺术节。
在课题研究成果交流汇报中,学生谈到屈原的悲戚投江、岳飞的壮志难酬、的挺胸堵枪眼、华侨老人思乡难返的惆怅……同学们由讨论热烈渐入沉默,进而悲愤,进而哭泣,教师适时地播放音乐渲染煽情,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样的爱国教育,从合适的角度切入,从学生认知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巧妙设计,寓教育于无痕之中,学生不但不会发生情绪上的反感拒绝,相反,会更深刻地真诚地去接纳其中的爱国思想,自觉接受故事中爱国人物高尚情操的润染。
2.实施效果
很多时候当教育者把德育活动定位为完成任务、接受检查,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时,德育评价则主要成了人旁观者的事情,与实际受教育的主体无关了。这显然背离了教育评价的主旨和真义[2]。从教育本身来看,任何德育活动都必须让受教育者参与对活动的评价,对自身道德认知的追问,才能从最直接的受教育者角度反馈信息给组织者,便于组织者扬长避短,再接再厉;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进学生自我评价,能有效唤起其对德育内容的深入思考,促使其自觉观照自身的言行修养,养成良好的自省习惯,这将成为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动力引擎。德育活动中引进主体评价内容,其实施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形式多样,比如问卷调查、量表、短信反馈、读(观)后感、绘画、座谈、主题研讨,甚至包括表情、动作等等。观看爱国主题电影后写份读后感,观摩禁毒宣传展览后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德育橱窗布置后的评价调查,开展礼仪常识讲座后进行的“礼仪教育过时了吗?”辩论会,一周或者一学期结束后列出条款让学生自我评价,评出文明之星等等。这些活动都为不少德育工作者所经常采用。
3.经验总结
3.1 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要想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是形成好的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除严格要求学生外,还必须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教师与学生谈心时,态度和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严格的纪律约束在亲切的谈话中让学生接受,并使学生感受到你既是指点迷津的老师,又是亲切的朋友。这样,就会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乐于接受。
3.2 平等,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1)谈心之功在于心。学生年龄不大,但心理感受同样细腻而敏感,如果你对学生冷暖不问,说起话来藏头露尾,随意应付,学生便不会信赖你;如果你对学生一片真心,学生就会与你心贴心。谈心就是用真诚的心灵去关心,帮助学生;就是将心比心,以心谈心,以心换心[3]。
(2)谈心之法在于情。老师面对学生要热情谦虚,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或板起面孔,动辄训人。要创造愉快的气氛,善从学生关心、感兴趣的事物或历史谈起,循循善诱地进入主题,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教师要集中注意力,要表示出对所谈问题的关心和关注。教师做到有气者来时先消其气,急躁者来时我不急,无礼者来时我有礼。切忌简单从事,听到一点,看到一滴就评论是非,甚至以严厉的强迫学生服从。
3.3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加强心育与德育同构共建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不能等同,但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不失为良策。我校采取的有效方式主要包括:
(1)角色演练。通过模拟、扮演各种社会成员所担任的角色,并尽可能使他们像社会各种角色那样去思想、感受和行动。在我校的学校管理中活跃着一支数量可观的学生干部队伍,除由班卞任进行常规教育以外,其他各种管理、检查、评比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旱晚自习有纪律检查部的检查,“三操”有体育部的检查,就餐和就寝有生活部和宿管部的检查,就寝后有保卫部的检查,日常行为规范有文明部的检查。每天公布检查结果,每周小结,每月月报,每月评出优秀班集体,优秀教、寝室,强化了学校管理,培养了学生能力,也让学生受到了教育。
(2)主题活动。丰富的校园活动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自我之间对话的舞台是促进品德发展的动力。如定期举办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文艺周、科技周及各类征文比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常年的德育基地。
4.结论
总之,教育走向生本,德育更需进入心灵,唯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德育活动的有效性。我们期待更多一线德育工作者更新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德育思想,确立以同理心教育、心理学指导的德育原则,创新育人机制,为学生创设和谐无痕的德育环境,努力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德育境界。
参考文献
[1]李艳春,林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王耀东.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育课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95-0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终生体育的基础。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一、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内涵包括:以发展身体为核心,以知识技能为手段,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社会教育为辅助,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所以体育作为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所有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体育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突出体育教学的特性,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和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发挥体育课的德育功能,运用教育手段研究和做好“育人”工作,把“育人”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
一般说来,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如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阶段,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挖掘其中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针对学生不愿意练习长跑的思想,在练习长跑前,给学生讲述二万五千里时,以惊人的速度抢夺沪定桥的故事,抓住“极点”现象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结束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承受了一定的负荷。首先要通过一些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此时,我们仍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使他们对待事情应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培养学生良好的敬学、敬业精神。在体育课教学的结束阶段还要小结本课教学情况。除了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技术上进行总结归纳外,还要对同学们学习情况,包括思想品德进行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教育同学们取人之长,克己之短,使他们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能够在身体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益。
二、教师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暗示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做一系列的示范动作。他们要用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他们不仅要在技能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思想品德上也应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学生平时的生活,所以教师要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正。在教学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体育课与其它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差的学生。有些素质差的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歧视他们,而要热情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讲解和帮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使他们逐渐地树立信心,积极参加动作的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动作。
教书育人,教师是关键。作为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高超技术和强健的身体形态去影响学生,还要以自己的规范行为去引导学生。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钻研教材,精通业务,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
三、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不同情感。
1.体育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
2.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
3.多种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