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众传媒论文

大众传媒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众传媒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众传媒论文

大众传媒论文范文第1篇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始推动一场新的传播革命,实现了儿童文学由纸质媒介向动漫、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的转型。与此同时,许多儿童刊物的发行量大幅度下降。但电子媒介又以多种形式丰富了儿童文学的存在形式,拓展了儿童文学的传播渠道,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多元的传播平台。在这之前,儿童文学主要通过插图和连环画等图像形式丰富自身的传播渠道,这对受众儿童来说无疑是影响巨大的。但从整体上看,文字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图像只是对文字的一种补充或说明,而且在呈现方式上也较为平面和单一。有了电子媒介后,通过广播有了听觉上的享受;视觉上,无论中央台还是地方台都设有儿童频道,即便是综合频道,也会根据儿童一天生活的流程安排儿童节目时间。这些儿童节目无疑是传媒的一个缩影。以中国之声的儿童节目“小喇叭广播”为例,以声音的形式传播着国内外儿童文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大一部分儿童文学被改编为动漫、电视剧、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期,媒介对儿童文学的影响已经不止停留在儿童文学呈现的形式上。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就其性质而言,跟其经营目标、宣传目标和公共性与公益性密切相关,因而对儿童文学的传播必须面对市场,其中包含儿童文学的生产、流通、消费等诸多层面。

二、新媒介时代下儿童文学传播的转变

近年来,新媒介的飞速发展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新媒介永远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涉及的领域宽广,但无疑网络技术给儿童文学带来了新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步入网络时代,有了新的语境。面对各种新型媒介的兴起,受众的选择不再单一化,进而对儿童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儿童文学通过网络等新媒介把纸质生产的儿童文学作品电子化处理,用网络的渠道进行传播,受众的获取方式从而变得更为快捷、简易,即在网上便可阅读或下载。对儿童文学的不同呈现形式也是新媒介传播有别于大众传媒传播的主要表现。此外,新媒介传播更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在一个虚拟、巨大的平台上,传播者即作家可以通过文学创作和传播活动来实现与读者互动。眼下最为流行的非微博莫属,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开通了博客及微博,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除此之外,儿童文学网站以及论坛也成了互动阵地,如“中国儿童文学网”、“小飞鱼儿童文学网”、“太阳鸟儿童文学沙龙”、“纯真年代论坛”等。相对于大众传媒平台对儿童文学的传播,网络平台对儿童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除了网络儿童文学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之外,通过传统纸质儿童文学的电子转化,儿童文学的传播进入更多元共享的广阔传播空间。电子阅读也成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新潮流,通过网络拉近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而且“各类儿童文学的编辑出版机构也可以建立各自的网站、网页各类出版信息、图书资讯,促进创作、出版、发行、销售等环节的信息沟通”。当下,对于儿童文学传播来说,网络已经成为儿童文学图书销售的重要渠道,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网、灯光网站已经成为图书销售的重要阵地,很多儿童文学的销售名列前茅。但不得不说,儿童文学是净化儿童身心、培养儿童健康成长的“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高度繁荣,儿童文学传播滞障越来越多,优秀的儿童文学越来越少,传播环境越来越差,导致当下儿童“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越来越匮乏,理论界甚至传出儿童文学即将消逝的声音。如何改善儿童文学传播环境,为新媒体环境下的“花朵们”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改善“祖国未来”的精神“营养”,是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关怀的一个命题。

三、儿童文学传播趋势产业发展经验

以往,传播儿童文学主要以书籍、杂志、报纸等形式出现,随着媒介的发展,儿童文学的传播开辟了新的天地。可以说,当下的儿童文学在媒介时代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播趋势产业发展经验。首先,儿童文学实现了跨媒介传播,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被改编为影视作品。通过改编的方式,儿童文学的影视化不仅优化了儿童文学的影响力,更成为推动儿童文学发展的源泉。“2000年有人做了‘现代受众了解文学作品的途径调查’,调查者曾挑选了100部中外文学名著。结果表明,有60.5%的人是先从电视、电影、广播、戏剧等非文字传播渠道了解这些作品的。其中18.5%的人在影视等媒体上看了以后再去看原著,而其余的人看了影视、戏剧之后,就不再看原著了。”由此可见,当代社会,报刊、书籍等纸质媒介的主导优势已不在,而影视等媒介形态更受青睐。尽管纸质媒介的儿童文学受到如此大的冲击,但这并没有使儿童文学的传播就此止步,更多的传播者或传播组织积极应对,力求为儿童文学寻求生存路径,以在市场上打开儿童文学的突破口。将儿童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更进一步促进了儿童文学书籍的热销。纵观当下市场,可以说每一部由儿童文学改编成的电影都有着较好的票房,如《暮光之城》、《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对儿童文学的改编也更注重其教育性及核心价值观的打造。以《爱丽丝漫游奇境》为例,影片热映后带动了相应的儿童文学畅销,甚至各网站、各书店一时出现了缺货、补货现象。目前,在一系列网站上其销售总量仍居排行前列。很多国家将儿童文学改编为动漫及动画片,如日本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中国的《神笔马良》,迪士尼系列《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青蛙王子》、《长发公主》。在西方,则更偏向以童话及其民间故事为蓝本进行影视创作,如《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白雪公主与猎人》以及同样由童话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童话镇》。不可避免的是,在这样的大众文化下,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渐渐失落,并向着成人化发展。儿童文学影视终究逃离不了商业市场,它需要更多的受众。

“所谓儿童文学者,即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组成之文学,由儿童的感官可以直接诉于其精神的堂奥者。换言之即明白浅近,饶有趣味,一方面投儿童心理之所好,一方面儿童可以欣赏的文学”,这是对儿童文学最早的定义。但当下的儿童文学影视的主题及其人物形象等都偏向成人化。往往以儿童世界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在影视作品中增添了成人的爱情、暴力、血腥等元素。在韩剧《秘密花园》和《清潭洞爱丽丝》中,都对儿童文学《爱丽丝漫游奇境》进行了改编:带领爱丽丝进入树洞的怀表兔子在电视剧中变为引领女主角进入富人区的一个工具;《白雪公主与猎人》里充满欢乐的森林变为能洞悉人心的黑暗森林,整个电影围绕复仇、战争展开。再看人物形象,变得更为复杂化。如今,儿童文学的受众不仅仅只限于儿童,更多的成人也成为受众之一。但不能否认,儿童文学影视成人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次,在传媒时代下,儿童文学产业拓宽了其传播范围。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指出,现代科技的发展,缩小了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时空距离。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靠语言进行传播,广范围的传播需花较长时间,在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尤其是随着电子媒介的普及,人与人之间距离大大缩小,传播的速度也大大提升。就儿童文学传播而言,偏远地区的小孩也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读物,看到喜欢的动画片;有条件的家庭,甚至不用带小孩出门也能观赏到儿童文学影片。当然,儿童文学的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在中国,很多外国儿童文学也是家喻户晓,如《安徒生童话》、《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时代广场的蟋蟀》等。同时,儿童文学电影的改编也有了国界的跨越,宫崎骏的动漫《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改编自英国作家玛丽诺顿《借东西的地下小人》,中国的《花木兰》、《梁山伯与祝英台》都被迪士尼改编成了同名电影,最近很火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也引用了美国作家凯特•迪卡米洛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电子传媒改变了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它能突破时空带来的传播局限,让人们无论身处何方、有无阅读能力,都能接受到各种信息。最后,儿童文学相关产业传播不再使用单一的媒介,更多的是通过媒介的相互融合。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例如,报纸仅供阅读,广播仅供收听,电视虽然可以声像文字并茂,但人却不能用它进行信息传输或处理。关于媒介融合,人们最初的定位是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而当下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实现了丰富多样且将传播功能融于一个系统。根据最新的定义,“所谓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连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可以说,媒介的融合对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的变革更为深远。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儿童文学传播不得不呈现向数字化整合的趋势,可以在各种不同媒介形态下轻松实现转换,从而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选择。

四、结语

大众传媒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斯图亚特・霍尔;大众文化;编码/解码;意识形态;文化政治学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作为伯明翰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构成了其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从霍尔解构“大众”,编码懈码,媒体、政治与意识形态三方面论述霍尔对文化研究的理论贡献。

一、霍尔解构“大众”

在霍尔看来,“大众”往往成为社会“改革”的对象,要求其符合统治阶级的最大利益。霍尔围绕“大众”一词,对“大众文化”的不同定义进行了三个层次的解构:其一,是大众文化的市场或商业定义,即成群的人听它们,买它们,读它们,消费它们,似乎也尽情地享受它们。霍尔认为,这一定义与对民众的操纵和贬低联系在一起,民众无异于“群氓”是一群生活在“虚假意识”中的文化傻瓜。其二,大众文化是指大众在做或者曾经做过的一切事情,这接近于大众的“人类学”概念――大众的文化、社会习惯、风俗和民风,即标志特殊生活方式的东西。第三,霍尔指出,建构“大众”所依据的原则是占中心地位的精英或主导文化与“边缘”文化之间的张力和对立,这种张力和对立区分“大众文化”和“非大众文化”。他在考察大众文化时,主要关注的是文化间的关系和霸权问题。

霍尔自觉地坚持用的方法来定义大众文化,强调文化霸权控制和反控制的双向运作。霍尔认为不存在完整的、真正的、自足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必定是存在于文化权力和统治关系网之中,与商业亦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式

霍尔提出了信息交流的四阶段理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再生产。这四个环节是信息传播的循环过程,各环节均有联系,但又保持着相对自治。霍尔认为,信息在流通过程中是以符号为载体形式传播意义,这一过程既有赖于技术和物质工具,也取决于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各自的社会关系。事实上,由于信息接收者的社会特征、知识背景不同,他们在接收信息时必定会有各自不同的解读。霍尔以广播为例来说明“信息来源”和“接收者”之间符码的不对称,广播员往往关注的是观众未能按他们(广播员)的意愿理解意义。他们真正想说的是电视观众没有在主导的所选的或符码范围内活动,他们期待完全清晰的传播然而,却不得不面对系统地被扭曲的传播码与解码之间符码的不对称,根源于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文化关系、社会背景和地位利益等结构性差异,其中包蕴着意识形态运作和媒体文化霸权。

三、传媒、政治与意识形态

大众传媒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网络信息 形势与政策 实效性

根据2004年、教育部13号文件,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校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一般认为,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期刊、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当今世界大众传媒发展异常迅猛,由此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应对大众传媒的冲击,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

1.大众传媒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的挑战

如今的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已经与大学生生活密不可分。根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6个城市开展的问卷调查,大学生每天接触网络的时间最长(平均时长达到了1小时43分钟),其次是网络电视(近40分钟),其他依次是杂志、传统电视、报纸、广播。[1]87由此可见,大学生通过大众传媒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特别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一族”。

1.1从教学内容来看

通过大众传媒,大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内新闻”、“本地新闻”、“国际新闻”及“热点报道”、“新闻分析”等。高校食堂都装上了电视播放中央电视台当天的新闻节目,如“朝闻天下”、“新闻30分”,保证学生能了解到最新的新闻事件。另外,网络电视已经在高校普及。通过网络电视,大学生还可以收看各个电视台的节目,如“有报天天读”“凤凰大视野”,获得丰富的资讯。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使用的讲授材料大部分是从网上下载得来的,有的甚至是直接使用网上现成的材料。大学生收集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老师讲的一些信息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因而,一些大学生认为既然校园电视、网络电视、校园网、报纸等触手可及,看看报纸、浏览网上信息,就可以了解到不少时事,似乎用不着上形势与政策课。

1.2从教学方法来看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都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电视节目、历史资料等文字、图片、音像材料通过PPT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大大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由于该课程大多数学校都是实行一人备课,集体上课的教学模式,而少数老师拿到讲稿和PPT后,没有时间认真备课,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满意甚至认为这样的课程上不上无所谓。

另外,一些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例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也开辟了学生“一周要闻”、“每周时政”等栏目作为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安排课前10—15分钟作为学生时政点评时间,要求学生先讲述一段新闻或政策,再由其他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点评。在《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新闻分析能够把热点事件及时地反映出来并加以评论,有些学生的PPT制作得很精美,还能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不仅引起其他同学的掌声,还使老师受益不少。这对形势与政策课本身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1.3从考核方式来看

根据13号文件,形势与政策课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都考核一次。考核方法要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我院以往主要采取写心得体会或者感想、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两种考核方式都流于形式。由于网络媒体易于复制、检索,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复制、下载信息。如若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或者感想,学生一般就选取上课所讲的专题,考前从网上下载资料,写学习体会变成了介绍事件的内容;如若要求写篇论文,绝大多数学生就事先从网上下载或者从报刊中摘抄几段文字,甚至考试时通过手机下载,呈现考试“一大抄”的不良现象。那些没有抄的学生也觉得考核方式不公平,这些都导致了形势与政策教学效率的低下。

2.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大众传媒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大众传媒的普及无法代替形势与政策课。这是由大众传媒本身存在的负面因素及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的。

2.1大众媒体的负面因素

2.1.1新闻传播失实问题。

真实性是一切新闻的生命力,无论新闻的传播途径怎样变化,真实性都应该是新闻长久不变的特征,网络新闻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实时性等特点,在实际传播中,网络新闻的真实性确实受到了严峻挑战,甚至个别时候出现严重的失实,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影响。[2]30

目前我国青少年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和对社会游戏规则的把握及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内容是通过传媒获得的。[3]12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自由获取信息,但是网络信息的自由直接传播,有时难免“泥沙俱下”,一些新闻从业者甚至人为地歪曲报道,使一些虚假信息、不良信息趁机传播,导致青年学生产生错误思想和行为。

2.1.2容易使大学生价值观念非主流化。

大众传媒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人口曲靖教师人群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其职业所要求的付出超出常人的想象。21世纪的老师还需要面临不断的知识更新,承受着来自社会、工作、家庭……各方面的压力,教师的身体健康是影响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教师都处于亚健康甚至疾病状态。因此,提高教师人群的体育认知水平、有计划的引导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对增进教师整体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科技生产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制定社会体育发展规划与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不同国家对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有较大差异,我国对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为:每周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活动强度中等强度及以上。此判定标准符合我国多数居民的实际情况,是可行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曲靖市城区部分学校的在职教师(包括体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从图书馆和中国知网,进行资料收集,并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体育锻炼、体育人口的硕士论文和数十篇期刊论文。

1.2.2问卷调查法

遵循社会学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教师的特点,设计了《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体育人口现状调查分析》问卷。样本为随机抽取,一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402份,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90.9。

1.2.3数理统计法

对曲靖城区教师人群体育人口现状调查表,运用excel以及卡方检验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输入、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7影响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体育人口形成的因素分析

2.7.1余暇时间对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体育人口形成的影响

余暇时间也叫闲暇时间,是工作或学习之外的空闲时间。指人们在劳动时间之外,除去满足生理需要和家庭劳动需要等生活支出后,剩余下来的时间可由个人自由支配。[2]在被调查的382位教师中认为余暇时间非常少和比较少的教师,占总人数的45.1,接近半数。

2.7.2体育态度对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体育人口形成的影响

人们通过模仿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所展示的榜样来形成自己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体育态度是对体育活动的客观要求在心理的反映。[3]

影响体育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家庭、社会、单位、同事、朋友等自身之外的因素,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心理认知等自身的一些因素。要转变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的体育态度所依赖的主要条件是:

1.说服教育与说服者的态度。将正确的体育观念内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是体育态度转变的最终目的,需要进行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当然,说服者本身对体育的态度是能否改变被说服者的关键所在。

2.对体育活动价值、意义的宣传。在宣传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时,宣传方的态度是否诚恳、坚定,影响着教师体育态度转变的效果。

3.教师的体育活动实践。组织教师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让教师体验过去没有感受到的体育情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他们原先没有认识到的体育活动的价值。让实践影响态度的转变。

2.7.3学校体育教育对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体育人口形成的影响

在对学生时代是否有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382人中,自认为有锻炼习惯的329人,占总人数的86.1。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绝大多数人在学校都是被动参与体育者,即处于某种压力下被迫进入或在特定的环境下被卷入体育中来的参与者。[4]一旦压力消失和特定的环境发生改变,这些人就可能退出体育锻炼的群体。因此,学校体育如何为社会体育打基础,社会体育如何与学校体育相衔接,使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终身体育者,最终成为终身体育人口,是值得我们全社会关注的。

2.7.4大众传媒对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体育人口形成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新闻传播工具;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5]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大众传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育离不开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也离不开体育。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业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人们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的影响。[6]调查得知,11.5的教师认为大众传媒使自己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50.8的教师认为大众传媒使自己增加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说明大众传媒对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中的大部分教师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因此,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正确地引导曲靖市城区教师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能够为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论

3.1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的体育人口比例较低。男性体育人口数量远远高于女性体育人口数量。体育人口在31-40岁年龄段的比例最大。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是单位体育设施。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是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体育人口的首选形式。参与的项目多种多样,而投入少、简单易行、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受到青睐,参与率较高。

3.2曲靖市城区教师体育人口的运动动机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促使教师运动的动机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动机同时发挥作用,其中又有一种或几种动机占主导地位。

3.3影响曲靖市城区教师人群体育人口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余暇时间、体育态度、学校体育教育、大众传媒。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夏怡然女性闲暇生活状况――以福建省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3]杨占明某师范学院体育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

[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72

[5]彭业依.从“杜梅达尔”现象看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现状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大众传媒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申报;戏曲讯息;市场运作;受众心理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戏曲艺术长期在其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所创造的文化环境中自在发展,待到以现代文明姿态出现的《申报》等现代媒介的出现,二者无可避免地有了交集。当我们今天已经认可大众传媒领域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一切以受众为中心时,19世纪70年代诞生的《申报》在当时早已将这一原则运用自如,从其刊登的戏曲讯息和戏曲市场的运作可见一斑。从观众的观剧角度来研究戏剧的文章亦有之,而对于《申报》所承载的戏曲信息,除了一些整理性的书籍外,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戏曲广告、海派京剧和上海城市的近代化问题。本文选择《申报》这一大众传媒,力图通过其承载的戏曲讯息和市场运作,以受众心理为角度,观照报纸同它的读者的关系,借以思考《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的原因。

一、大众媒体的受众心理内涵

人的心理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研究受众心理,首先要了解受众,弄清受众的内涵和特点。“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是整个单向传播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①广义的受众泛指信息的接受者。狭义的受众则是大众传媒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包括图书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和网民。本文讨论的是狭义上的受众。显然,受众对传播信息的反映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心理过程,但从某种便于理解的角度来说,受众心理是受众对传播信息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受众心理论》的作者孙平根据系统论原理及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原理,将受众心理看作一个由心理动力系统、心理选择系统、心理接受系统和心理反映系统四部分构成的完整的心理系统。如下图:

具体而言,大众传媒下的受众心理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获取信息心理、好奇心理、求知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强烈的参与心理。而另一方面,从大众媒体自身的视角来看,受众担负着两种不同的角色:一是服务对象,一是销售对象。“前一种角色,受众与传媒的关系表现为受众特定的需求指向以及传媒对此种需求的满足与引导。后一种角色,作为销售对象的受众,是传媒创作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资源。” ②在传播领域,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者”为中心,以“受者”为中心就意味着必须把研究的视角转向受众。受众有怎样的需求?如何才能引起受众的广泛共鸣?《申报》作为伴随着近代上海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传媒,从一开始便立准了目标,很好地把握了它的读者。

二、《申报》戏曲讯息与受众心理

1872年4月30日《申报》创刊,是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的一份近代意义上的报纸。为旧中国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停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创刊时期,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已经扎根于上海大都市,并逐步成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大众媒体和大众文艺似乎在一开始就存在着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关系。大众传媒从演员、观众、剧场和剧本的角度分别进行描述。受众可以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从容感受戏曲每个要素的魅力,还可以借助大众传媒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根本上讲,作为现代媒介的《申报》与代表传统文化的戏曲可以说是两个相对独立甚至是互相对立的个体,二者之所以能够建立起联系,市场中的受众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报纸的读者和戏园的观众是《申报》与戏曲市场这一对应关系的消费主体,也可以说是纽带上的“钮扣”。其关系如下图:

当然三者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确实存在着角色转换的问题,暗合了传播学中的某种循环。首先,因为戏曲讯息来源于舞台实践,传播者应是戏院方(戏园主、戏曲演员等),相对而言,《申报》的主笔则是接受者;其次,当《申报》戏曲讯息被刊载发行,流通于市,读者是《申报》戏曲讯息的接受者,《申报》主笔的身份发生转移,转换为讯息的传播者。再者,市民大众通过阅读《申报》戏曲讯息,进而走进戏院观看戏曲演出,成为戏曲演出的受众,传播者是戏院方。最后,市民观众在欣赏了戏曲演出之后,若对之作出品评,并刊载于《申报》,市民观众又转换为戏曲讯息的传播者。

《申报》创刊伊始即登载有关京剧的文章,对戏园、角色扮演作即时性评论。刊登内容的基本类型主要有:戏曲新闻、戏曲广告和戏曲评论。三者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它们在《申报》中往往是以相互关联的身份出现的。首先嗅到戏曲舞台演出讯息的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板块。随后这些舞台讯息会被以广告的形式告知大众,待到舞台演出告一段落,戏曲评论文章会大量出现。下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受众心理的把握进行一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