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第1篇

2.2009年之文墨春秋仲余

3.掌心化雪丁立梅,孙俊强

4.一叶情张伯权,陈晓龙

5.风中的鸟巢雪小禅,曾薇薇

6.读书温暖人生蔡智敏,李摇辉

7.语句优美诗味隽永——《弯曲的月光》美点寻踪惠军明

8.冰清化蝶的心理因素探究——蔡楠《飞翔或者冰清化蝶》主题表达柳青

9.没有苹果的外星牛顿华石诚

10.路灯李双

11.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马列福

12.坚守陈菲

13.那时花开严雨辰

14.成长之殇张小琼

15.回不去的童年涂彬婷

16.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海南/宁夏卷)刘芹,林逾静

17."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点津张东河,付永红

18.2009年中国文化事件素材积累张坤,王志强

19."论文抄袭"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李弗不

20.立足文本,创意解读——现代文"探究题"题型探究王周平

21.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唐惠忠

22."写作构思"到底"构思"什么?——基于还原构思过程的作文备考策略尹杰

23.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诗话葛德均

1.平凡之歌潘云龙

2.媒体流行的锐词荟萃李传鹏

3.母亲的茶事苏苏,崔益林

4.大地上的雕塑石绍河,陈晓龙

5.在夜的枝头数星星枫,马松茂

6.另一片天空韩少功,惠军明

7.沉重的飞翔——读《二代农民工》有感李震海

8.刺痛灵魂的笑声——夏目漱石《梦十夜之三》解读柳青

9.大震之前草木知徐履泰

10.三月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杨曦

11.浅蓝色的忧伤——献给十三岁吴铭

12.季末琐碎陈蒙娜

13.我想,我应该是条河徐进

14.被自己感动温文毓

15.故乡情思张彦明

16.秋日私语张晶

17.一片月生海周睿璇

18.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湖南卷)刘芹,林逾静

19."跟帖体"是怎样炼成的?薛海潮

20."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材料作文导写及佳作选评洪方煜

21.命题作文"定格"导写及佳作示例曹津源

22.仿句专练:趣看2009,备战2010李弗不

23.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例谈崔春慧

24.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唐惠忠

25.语气词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吴素勉

1.感悟落差向上瞰

2."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隆重揭晓仲余

3.常回家"袭击"聂勇军,陈继民

4.听那遥远的钟声菲菲,惠军明

5.世界以痛吻我张丽钧,薛艳

6.被"牛顿的苹果"砸中以后陈鲁民,王代福

7.无法再用童年的目光阅读世界——卧夫《我不相信童话》解读柳青

8.变与不变——小说《英雄》赏析曹华钦

9.诞生在试管中的DNA计算机吴越

10.梦湾里的水乡岳星繁

11.抵临彼岸的天堂王新明

12.豆蔻春光涂彬婷

13.生命,最美的永恒王金凤

14.虞美人·听雨王远望

15.忆成灰·烟袅袅吕晓晓

16.河南上蔡第一高中蔡国风文学社专页

17.虚笔有实用曹保顺

18.让考场作文飞扬着绚丽文采唐巨南

19."中华文化"时新作文素材张坤,应民

20.命题作文"人在楼梯上"导引与示例黄绍文

21.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类试题备考指要陈锦才

22.考场作文创新技巧精讲唐惠忠hHTTp://

23.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趣话避讳付祥东

1.生命需要空隙张海静

2.给2010年高考作文题排排座、颁颁奖李弗不

3.2010年高考作文题精评唐惠忠

4.夏之绝句(节选)简媜,惠军明

5.听水梅洁,陈晓龙

6.大地的翅膀汪建中,朱庆和

7.人生是一次燃烧王蒙,薛艳

8.相约来世,与你携手——解读潘郁琦《桥畔我犹在等你》柳青

9.真情颂歌——小小说《穿袜子的椅子》赏读王代福

10.给儿子的一封信蔡春裕

11.限制生物长大的"魔咒"赵尚泉

12.致屈原赵艳

13.仲夏夜之梦蹇永娥

14.沧海桑田,梨花散尽吕晓晓

15.我炫我的青春崔亿

16.梦回大漠韩雨

17.徜徉古韵徐勇武

18.那时花开王瑞

19.清明节的思绪凌国超

20.浙江义乌三中北斗文学社专页

21.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新课标卷)曹保顺

22.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湖北卷)王能光

23.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江苏卷)江雪松

24.材料命题作文"青年精神"写作导引何斌师

25."子贡赎奴"材料作文导写洪方煜

26."人性的光辉"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示例姜有荣

27.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方略王周平

28.突出能力考查,着眼实际运用——2010年高考语言应用题命题特点分析及备考策略焦文林

29.2010年高考语病题解析赖海燕,邱文华

30.诗词三味远雅韵一问中——古典诗词中的"问"范永

1.转过身,便是路周海亮

2.解读校园十大流行"网话"刘芹

3.姥姥的端午王瀛,陈晓龙

4.飘逸的诗魂雷抒雁,惠军明

5.戈壁滩,戈壁人赵胜勤,丁兆存

6.学生给老师的一道考题李家同,张华

7.永远的月亮——姚学礼《第三个月亮》赏析姜绍英

8.可怜天下父母心——周海亮《答应过眼睛》与《嗨,迈克!》比较赏析朱庆和

9.不可承受的大脑马雅

10.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怀想潘俊龙

11.思念——致在外打工的母亲李金林

12.生命的段落李丰盈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第2篇

孙雪琬同学在江苏省2010)年高考中考出了总分431分的高分(位居江苏省高考总成绩第三名),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她的语文成绩为134分,她自己估算作文能得60多分(满分70),是很好的成绩!

她的高考作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时的练笔和模拟考试作文。高三时她仍坚持练笔,习作《那些花儿》曾在校报上发表,其中写到了外婆小院里的木香花,写到了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市模拟考试作文题为“生命的品质”,她很自然地想到了外婆如木香花般的生命品质,写到了满院的绿色,得了63分的高分。于是,我把这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推荐到了《作文成功之路》杂志发表。班里的同学对《生命的品质》都很欣赏,孙雪琬也很满意自己的这篇作文。后来接连的模拟考试作文《绽放》《预约精彩》写作时她放弃了关于外婆的材料,尝试用其他素材,但成绩不理想,都在54分左右。高考前,她就高考作文的选材和基本模式等问题和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告诉她,最近几次作文,你故意撇开熟悉的材料,作为尝试并不是很成功;高考作文,你应该选择最熟悉的素材,坚持写最擅长的散文。开篇由熟悉的景物或人物自然落笔,可以先描写具体景物,进而联系熟悉的人特别是外婆的事例,再推及自己所熟悉或欣赏的其他人的事例,最后再回到眼前的景物或人物。这样文童首尾圆合,主体部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以联想或想象穿插相关的人物事例以充实内容、提升主题。她很认同。我最后提醒她,考场上需要注意的就是围绕话题准确立意、对熟悉的素材重新剪裁、巧妙点题等。一番交流之后,她带着满满的自信上了考场,并写就了《绿色生活》这篇高考作文;该文沿用了她平日熟悉的素材(外婆、辛弃疾、李清照)和擅长的散文体裁。

[考前模拟作文]

生命的品质 赣榆高级中学高三 孙雪琬

春至,木香花开了,在外婆家的院子里,一架清纯的白色,和着轻风摇曳,呢喃着春的美好。外婆生活在这个院子中,一年又一年,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如木香花般美丽的生命品质。

木香花没有华丽的外表,正如外婆朴素的品质。

记忆中,外婆永远只穿那几件简单的衣裤:夏天总是白色衫子,冬天总是传统的棉衣棉裤。妈妈每次要给外婆买衣服,都会被外婆拒绝,她说:“我衣服够穿,要那么多干什么?”外婆整天呆在农家小院里守着一院绿色,晚上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看满天星斗,听鸟儿啁啾,不在意食物是否丰盛,居所是否华丽。她就那么一如既往,保持着生命的本色,仿佛白色的木香花。

木香花总是默默散发着清香,正如外婆善良的品质。

外婆的姐姐从前对她很不好,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冷眼旁观。而今,外婆的姐姐行动不便,儿子不孝,无人照料。外婆每天都挪着同样不便的腿脚,在夜色或晨光中,从街的这头儿走到那头儿,给姐姐送水送饭,为她洗头洗衣。外婆的手很粗糙,然而我每每握起它,总会感到一种力量,一种温暖。

木香花总是开出大簇的花,装点春天,正如外婆以勤劳的品质坚强地面对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外婆总是闲不住,种了满满一园子的瓜果蔬菜。这边是一架吊瓜,那边是丝瓜,还有黄瓜、黄豆、豆角。每到端午,外婆就准备好一盆粽叶,一盆糯米,煮上一锅香香甜甜的粽子,分给左邻右舍。外婆用她一双勤劳的手把生活打扮得丰富多彩,坚强地支撑起一个大家庭。

在木香花如雪的洁白中,在木香花沁人的芬芳中,外婆一路走来,把朴素、善良、勤劳的品质保留至今,传承给我。当然,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把这美好的生命品质继续传承下去,使之永远芬芳!

[简评]

文章独出机杼,把木香花的品性与外婆的品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花喻人,读来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感。小作者很善于剪裁,撷取最能表现外婆品质的几幅生活画面,进行生动细腻的描绘,语言饱含深情而富有诗意。在平凡的日子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是“外婆”教给我们的;从熟悉的人和事中发掘闪光的素材,这是本文给予我们的写作启示。

[高考考场作文]

绿色生活 赣榆高级中学高三 孙雪琬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站在外婆家的院子里,看各种绿色蓬勃地生长着:春至,木香花开了,清纯的白色,在绿油油的叶子中,随着轻风摇曳,呢喃着春的美好;夏日。院子里这边是一架黄瓜,那边是几线牵的丝瓜,然后是整畦的香瓜,浅绿、草绿、深绿,瓜儿竞相争绿;秋天,豆荚由绿变黄,嫩绿的豆角婀娜地绕满藤蔓,妩媚的白菜披上了层层绿衣;冬季的院子里,绿意在塑料棚里盎然呈现着,那头茬的韭菜更是翠绿欲滴。

外婆就在这满院的绿色之中,呼吸着绿色,像一株植物般,安享绿色的生活。记忆中的外婆永远是几件简单的衣裤,夏天是白布衫,冬天是传统的棉衣棉裤,梳一个最简单的发髻,穿一双布鞋,朴素得一如常青的植物,生活简单但绝不单调。外婆就这么日复一日地守着这一院的绿色,晚上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看满天星斗,听鸟儿啁啾,不知外婆是否也会像舒婷那样深情地发问:“我的前生,我们的前生,会是一棵水杉或是一株栀子花吗?”是呀,像外婆那样,做一株植物,在绿色中生活,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做一株植物吧,生活在大自然中,享受自然的美丽与清新,与风为伴,与雨为友,荡涤心灵的尘埃,远离世俗的纷扰。心中有一份绿色,便能在纷乱之中寻得一份宁静与安然。晚年的辛弃痰就一直试图把自己的心放置于山水、农田的绿色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辛弃疾陶醉在山水之中,忘记了勾心斗角与烦恼琐事,把绿色化做内在的平静与喜悦。

做一株植物吧,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能坚强面对,始终保持着绿色的姿态,不断地向上生长。笑对风雨的挑战,看似柔弱,实则有内心的坚韧与不屈,这是绿色生活赋予的力量。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历经磨难后仍能留下美妙的诗词,凄风苦雨摧残不了她内心的完整与诗意,她的生命与艺术之树常青!

做一株植物,如果可以选择生活的环境,不想成为黄山的迎客松,也不想成为内蒙古草原的一棵草,就静静地生长在外婆的小院里吧!因为外婆坎坷的人生里,已经拥有了辛弃疾赏绿、种绿的那份平和,已经充满了李清照那份常绿的生命诗意。就那么自然地长成外婆小院里的一株木香花或者一棵白菜吧,把绿色生命中的那份芬芳或纯真悄悄地传播或者层层地包裹,等到枝叶枯黄的季节,留一个绿色的梦,给自己,也给生活。

(注:考后根据记忆整理)

[作者感言]

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是《绿色生活》,我马上想到了曾在《作文成功之路》杂志上发表的《生命的品质》,想到了外婆和她的绿色瓜果的绿色生活。思路确定为由现实描写、记叙到抒情、议论,联想阅读中熟悉的人物,做一株植物,真正拥有绿色的生活,即简单、安静、纯朴、坚韧

地生活。写作时我主要追求事例素材和情感意境一致,结构上力求首尾呼应,主体部分由景及人,由外婆、他人、“我”再及植物,力争做到景人合一,以绿意统摄全篇。

[考前准备]

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或者与平时作文相符的分数),必须从熟悉的生活中找“米”――熟悉的素材,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写作模式;因为熟悉,所以可以多角度熟练运用。要想从熟悉的生活中淘取高考作文之“米”,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①独特的“这一个”“我”。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我”是唯一的“这一个”。“我”的生活是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所以,整合素材的首要任务是梳理这10多年来“我”的生活,撷取没有“风化”的记忆,诸如“我”经历的喜怒哀乐,“我”的亲情、友情故事等;也可由此剪辑编写成“我”的小传。近年的高考作文题“我能”“与你为邻”“我生活的世界”“我与故事”“找回童年”等所涉及的素材“舍我其谁”呢?

②“我”熟悉的一个人。拿出粉丝对偶像的热情去关注“我”熟悉的人,能“爱屋及乌”地搜集和他(她)有关的素材,亦能在作文中和他(她)畅所欲言。这个人可以是当红明星,可以是彪炳史册的古人,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也可以是身边平凡的小人物。如姚明、周杰伦、谭嗣同、诸葛亮、觉慧等,再如我的家人、同学、老师、邻居等,他们身上的“金子”都能在作文中“闪光”。

③“我”常读的一本书。阅读是作文最直接和最丰富的素材源,但不能一味沉溺于时文的快餐,那只是浮光掠影;应该享用的是“大餐”――至少要熟读一本经典(名著、传记、作品专集等)并能做到“刻骨铭心”。高三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重新阅读一本新书,即使读也在短时间难以读透;所以最好是把以前常读的一本书拿来重读,像《红楼梦》《三国演义》《热爱生命》《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集》《白鹿原》《周围平散文》等,这样的书信息量大、蕴涵深厚,重读就会有新的发现,作文时可以依托书中人物、作者思想表达自我的新认识。

④“我”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除此,白日神游、夜晚不寐之际,还常常思考什么问题?是人性的美丑、生活的意义、中国的未来还是世界的和平?因为困惑,所以才会努力探究这些问题。考场作文若能呈现对某一个问题长期思考的过程或结果,放射出理性的光芒,往往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第3篇

如何提炼有关“童年”的素材,写好“回忆童年”类作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生活,并“真诚”作文。其实,我们平时的书本、课外读物中有非常多的关于童年的作品,仔细品读,认真思索,你一定会有所发现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作品,重新挖掘深埋在记忆中的独特的“童年”,尽享童年的滋味吧!

一、独特的感官体验

以赵丽宏《童年笨事・追屁》为例。

“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我认为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就是汽油味,比那种绿颜色的明星牌花露水气味要美妙得多。而汽油味中,我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于是跟大人走在马路上,我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去,鼻子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赵丽宏的笔下“我”独特的嗅觉爱好让人读后不觉莞尔。哈,谁能喜欢汽车尾气到这种程度?只有孩子。

儿童的感官体验绝对是与众不同的。《两小儿辩日》中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产生这样的反差的原因则是因为两个小孩一个通过视觉比较大小,一个通过触觉比较大小。

初中课本中有吗?有!琦君《春酒》中的“我”贪婪地“端着、闻着”母亲酿造的八宝酒;鲁迅《社戏》中的“我”认为那夜和小伙伴们偷来煮的豆最好吃;沈复在《童趣》中自得其乐地“观蚊成鹤”“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以儿童的感官去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这与长大后的我们截然不同。仔细回想一下,童年时你是怎么看、怎么听、怎么闻、怎么尝的,能把这些独特的感官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成功的。

二、新鲜的认知形式

以尤今《给他们一个梦》为例。

“火山有鼻子吗?我相信有,因为母亲说:‘火山脾气极坏,当它生气时,圆圆的鼻孔便哧哧哧地冒出一团一团白白的烟气。’……

母亲随口编造的故事,为我的想像力装上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带着我高高地飞,而那个声色娱乐匮乏的时代又赋予我一颗单纯的心,使我得以充分地当浸浴于故事所带来的童趣里。”

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是多样的,书本仅仅只是途径之一。更多的时候,是从亲人的故事里、歌谣里,从游戏里,从所做的傻事蠢事里获取。上文的“我”就是在听母亲讲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丰子恺《竹影》中的孩子们也正是在画竹的游戏中了解了关于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鲁迅在《风筝》中提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听故事、过家家、堆雪人、打麻雀、玩弹子、踢毽子……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新鲜独特的生活和游戏的方式。谁能说自己童年时没玩过、乐过?疯的痛快了,也增长见识了。把这些新鲜有益的生活记录下来,就是丰满有质感的文章。

三、广阔的生活空间

以李秋河的《童年美味》为例。

“甜棒是大人们最厌恶和头疼的,但却是孩子们的最爱。碰到这样的甜棒,我们同样惊喜不已,从根部把它折断,剥去叶鞘叶片,露出青绿诱人的茎杆,然后贪婪地用嘴撕开表皮,吮咂里边的汁液,直吃得满嘴生津,甜棒变成一堆甜棒渣子。”

童年,我们成长的空间是广阔的。除了身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外,大自然亦是孩子们成长的空间。上文中李秋河一脸甜蜜地回忆了身处大自然所享受的美味回馈。即使是学校,同样也有深刻的体悟。牛汉在《我的第一本书》中,就饱含深情地追忆了上学时一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每次读到此处,便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

童年时分,家庭、学校、大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广阔而缤纷的,每一天都在上演着多样的故事,每一刻都带给我们不同的体悟。只要我们擦亮眼睛,放慢脚步,身边的每一人、每一物、每一事皆可入文。

四、绚烂的情感经历

以贾平凹的《太阳路》为例。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

孩提年代,或悲或喜、或怒或乐,是情感可以肆意挥洒的畅快时分。这类素材很多,课本中值得借鉴的也不少。鲁迅曾在《风筝》中表达对自己幼时残暴地破坏弟弟做的风筝的悔恨;曾在《我的母亲》里流露对“既是慈母又是严师”的母亲的爱戴;莫顿・亨特曾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展现从恐惧到骄傲的情感变化历程。

例文中贾平凹就真实地再现了他幼时的奇思妙想。我们的童年同样有绚烂多彩的情感经历,认真地回想,真实地表达,定会触动人心。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材 素材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65-02

“善于运用素材”,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述匠心独运引人入胜;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本文将以议论文为例谈谈使用素材的方法。

1 好材料从哪里来

高中生中流传“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作人,三怕写作文。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无米难成炊”。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积累材料。我的观点是:你的积累不仅在摘抄本上,还在你听过的童谣俚语中,在你学过的课文中、在你看过的电视中、在你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当中……你从来不缺少材料,你只是缺少唤醒材料的意识。譬如我们要以“永不消逝的声音”为话题,你可以写小学课本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声音”;你可以写中学课本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辞;你也可以写鲁迅“俯首甘为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因此,每个同学都是拥有海量资源的富翁。

2 如何向教材要素材

学生摘抄本的材料是有限的,但作文题确是无限的。任何人都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穷尽所有材料,在高考竞技场上胜出的不一定是最勤奋的学生,但一定是最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笔者将教材中合适的篇目进行梳理,以每人两篇的方式承包给学生,指导学生任选以下句式来概括素材。

2.1 “四字词法”,可以达到用短句来表达丰富内容的目的。其本质是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有序组合。

例句: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仿写:昏君当道,奸臣弄权。生于国难,出身状元,深罩众望,救国于危。欲挽狂澜,无力回天。仰天长啸,自叹不才。天祥被俘,从不屈服,倍受折磨,屈打成跪,心却坚挺,永不叛国。赤胆忠心,谁与伦比,天地正气,皆聚一身。当节气在一位臣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即使他已远去,但他的坚守终究会成为历史上永不湮没的回响!(必修1第7课文天祥Ⅸ留取丹心照汗青》)

2.2 “它山之石法”,一个好汉三个帮。引用经典名句,采用镶嵌形式,既拓宽取材范围,又彰显文化底蕴。

打有准备的仗。我难以理解庄子那种“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作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我们必须走上高考的战场。既然我们选择了成为大鹏,就要让积累到一定强度,然后我们才能“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y an)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为了千里之外的目标,我们不得不从此刻开始“聚粮”。“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经历过“”那个疯狂的年代,被批判、被打压、被侮辱、被摧残,但一切黑暗都遮盖不了光明的存在,食指“用痛苦来作筹码”,“以人生作天平”,来“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尽管一路的苦难太多太多,“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一丛丛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但是一切都不可怕,我热爱我的生命,珍惜我的生命,我绝不沉沦,我绝不堕落!食指,用他澎湃的热情,书写出生命的礼赞!(必修2第5课食指《热爱生命》)

2.3 “对比法”,字数上不及“对称”要求苛刻,可一句话对比,也可整段对比,因时而异,详略有当。

例句:世界上千里马有不少,无奈伯乐不多。冯唐,文帝、景帝时不被重用,武帝时求贤被荐,已九十余岁,不能为官;李广,屡建战功,却因与朝贵无结友,与宦宠无往来,而终身未被封侯,梁启超,一心变法,却因顽固派镇压,而郁郁不得志,仅以《论毅力》来表明心志……。仿句:创新不是宋哲宗的听信谗言,也不是坡的半途而废,更不是司马光的墨守成规,而是王安石在朝廷上那振聋发聩的变法宣言。当他在“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的南京目睹到寒烟衰草,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肃杀的秋风中,他“不惧浮云遮望眼”,用一支木笔伸向北宋百年积贫积弱的固疾。满朝文武的冷嘲热讽,平民百姓的不明就里,让刚刚接触到真理的雄才大略只能的无力的诗句中哀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再震耳欲聋的呐喊也敌不过政敌的暗箭,王安石作为一代贤相,也只能在惨淡中度过余年。但是,他开启了改革的浪潮,他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成为了一种超越,一种奋进,一种永不褪色的历史断想。(选修1王安石第18课《桂枝香》)

2.4 “假然因果法”,对既成事实做出假设,二度开发材料,引发深层思考。

例句:民族气节正是支持着苏武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假如没有民族气节,苏武很可能屈膝投降,在匈奴享尽荣华;假如没有民族气节,苏武很可能成为为匈奴出谋划策,与汉朝对抗的第二个卫律。是民族气节,使苏武成为有着铮铮铁骨的伟男子。仿写:“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禁泪湿衣襟,是乘船逃走,是重整旗鼓,还是自刎乌江?如果你是项羽,你是否会想“留得青山在,哪怕无柴烧”,你是否会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如果项羽当年选择忍辱负重,也许历史便会改写,但项羽你毅然选择自刎。人们或许会觉得你妇人之仁,或许认为你沽名钓誉,但在我看来,你是气盖一世的英雄,你的气魄,你的神勇,古往今来,无人争锋。你虽痛失良驹,恨别美人,自刎乌江,英雄气概却丝毫未减。你永远是一个悲壮的精魂。“卷土重来未可知”说得确切,可是有比生命,胜败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道义与尊严。难怪李清照称赞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必修5第12课司马迁《鸿门宴》)

2.5 “排比造句法”,分类列举,“量”的积累,为“质变”张本

例句:遥想那充满稻香的年代,王羲之日夜不息地练习书法,力透纸背,终成一代书法大家;宋濂热爱读书之乐,虽不能享受口体之奉,也自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顾恺之热爱画的快乐,痴迷于创作;李清照夫妇金石诗文,典当衣物买来书文,天天研究。他们不辞辛苦,不畏困境,不拒清贫,只源于热爱而产生的心在焉,专注于学问诗文,终成大家。仿句:你感悟过冰心那“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芽儿,你默念过志摩那“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梦”的天上虹,你也一定会体味泰戈尔的诗,那是提灯顶罐、神情忧郁的印度妇女,那是披星戴月、辛苦劳作的印度工人,那是田间路上弹琴吹笛的音乐家,那是恒阿岸边嬉戏泼水的孩子……这些,都是泰戈尔对生命的爱和美的追求,是他最大的幸福。他把自己的灵魂构筑在纷攘尘世中一个静谧的地方,这个别人眼中的蜗居,却是他竭尽一辈子的时光,用文字辛苦耕耘的伊甸园。他感受生命的甜辣苦辛,他歌颂生命的美与爱,他追求着,希望把幸福与安慰带到世界上每一个等待光明的角落。(必修2推荐阅读泰戈尔《飞鸟集》)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文;讲评课;激趣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缺失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教授认为,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写作教学课堂要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起点,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从而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达到师生共赢的良好愿景。本文将就如何利用作文讲评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展开论述。

一、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并成体系,避免随意无章

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发的习得过程。而语文老师能教的,只是章法,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写作训练进而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欲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语文老师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地启发和指导学生。

首先,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切忌笼统。例如,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尤为重要,就可以把细节描写作为某个教学时段的一个大专题进行训练,根据细节描写所包含的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内容设置每次讲评课的小专题――《细节描写系列之一――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系列之二――动作描写》等。这样每次的训练会更有针对性,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其次,作文讲评课应该自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可以专题化、系列化,如专讲细节描写、专讲如何开头和结尾、专讲谋篇布局等。如果每次的作文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学生的训练就会更有成效。

自信的学生才更快乐,而学生时代的自信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学业上的收获和成功。如果我们的作文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获,我们至少不是失败的语文老师。

二、写作教学素材的选择应有效而丰富,避免因循守旧

纯粹的技法讲授往往枯燥乏味,学生理解起来也有难度。因此,作文讲评课中,很多老师会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写作。所谓的“讲”,就是通过分析精彩、典型的文段等教学素材归纳出一些写作方法或技巧并教授给学生。由此可见,教学素材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素材的有效性。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比如在讲解人物动作描写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父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那段动作描写不失为经典段落;在讲解人物心理描写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猜测自己为何被送到书塾里去的那段心理描写就把一个顽皮天真的孩童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在讲解人物外貌描写可以体现人物个性时,《红楼梦》中林黛玉出场时的外貌描写与《三国演义》中张飞出场时的外貌描写就可以进行很好的对比。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素材的丰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应该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注意积累教学素材。既然我们常常会把“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挂在嘴边,那首先就不要忽视我们平时所教的课文。课文就是最好的写作教学的范本。学生学过的内容往往记忆深刻,教师在讲授写作方法时如果能多利用课本中的文段,学生一定会倍感亲切。另外,也不能忽视文学名著的恰当引用对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促进作用。经典的课文素材固然有用,但是长期反复使用也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生活处处是语文,丰富的素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例如,学生作文中常常会写自己因为考得不好而沮丧自卑,这种心理就被《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刻画得异常生动,如主人公一句写自己的老师“他拿起我的试卷来,那样子就像拿着臭屎什么的”这样的描写就既让人忍俊不禁又深感无比贴切;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学生学习如何用华丽的语言来抒情的典范。这些丰富的素材如果能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其文学鉴赏的水平。

三、作文讲评课堂应关注全体学生,避免一枝独秀

写作教学课堂的目标应该是力求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达到共生双赢的理想状态。那么,写作教学的评价同样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作文讲评课不能仅仅成为个别优等生的展示舞台,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的习作都有被欣赏被点评的机会。优等生的作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并非十全十美;后进生的作文存在不少问题,但也不乏闪光点。只有每个学生都受到重,得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找到幸福感和愉悦感。

写作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要让我们的学生勇于表达、敢于写作。如果学生把写作当作是“高、大、上”的或者是“阳春白雪”的行为,把写出好作文当成优等生的专利,他们就会对写作“敬而远之”。其实,在各种信息和资讯极速膨胀的现代社会、在沟通和交流变得日益便捷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写作,很多人几乎每天都在“写作”。可以说,我们已经迎来了“大众写作”的时代,只要是会写字的人就可以进行各种写作。我们普遍喜欢上网聊天、喜欢各种吐槽、喜欢用微信记录自己的心情,那是因为在表达时感觉到轻松自在,并且自我情怀在得到淋漓尽致地抒发后有畅,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得到别人的关注。大人如此,学生也不会例外,老师应该针对学生这种喜欢自由表达、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因势利导,让他们的写作热情得到“持续升腾和源源不断的爆发” 。只有让他们养成敢于自由表达的习惯,才能慢慢引导他们由随意的不规范的写作转向更高层次的规范的写作。

首先,无论是分析病文还是朗读范文,都应该尽量用所在班级学生的作文,而不要借用其他班级的作文或在网上下载的范文进行讲评。这正是为了满足学生渴望被关注的心理。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极强,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作文课上被集体点评的文章,其作者会格外兴奋。

其次,力求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如果我们写出来的作品永远只有一个读者,那是多么乏味无趣的事情。同样的道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中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同伴的影响且很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同伴互评作文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伴互评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男女生互评、组内互评、班级与班级之间优秀习作交流等等。

四、作文评价时要注意分类分层,避免隔靴搔痒

所谓“千人千面”,不同学生的作文也不可一概而论,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习作进行归纳分类,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不能使作文课收到实效。

因课堂时间有限,每次的集体讲评做不到把每个学生的作文一一讲到,但是可以把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每次的作文课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一类或某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讲评时既找到共性,又尊重个性,这样就会扩大关注面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们的写作热情被唤醒了,他们才能真正用心去写作,也才有可能写出感人肺腑的作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我们应该牢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相信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语文课堂培养出一批厌倦写作、缺乏人文素养的学习机器。如果我们想要让语文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写作教学无疑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持之以恒地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