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第1篇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两个文件为基本内容,以加快推进我乡各项事业发展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两个文件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创新思路、谋划发展,开创我乡工作新局面。

二、学习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省委关于支持百万大县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三、时间安排

2013年11月14日——2013年12月30日。

四、实施步骤

此次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为阶段性任务,共分为二个阶段。

(一)学习宣传阶段(2013年11月14日—2013年11月20日)

1、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省委关于支持百万大县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2、组织党员、村社干部集中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省委关于支持百万大县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3、利用标语、横幅、板报、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省委关于支持百万大县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

(二)贯彻落实阶段(2013年11月21—2013年12月30)

要把学习贯彻省委两个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精心部署,狠抓落实。让学习、贯彻的过程成为拓展思路、创新举措、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发扬胸怀大局、创新争优、勇于担当、协作奉献的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突出重点,在跨越发展上抓落实。以省委两个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我乡实际,抓住机遇,自我加压、奋力开拓,着力在项目上求突破,着力在产业上求发展,着力在社会上求和谐,尽快实现全乡小康的奋斗目标。

2.攻坚克难,在完成目标上抓落实。认真梳理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遵循规律抓工作,围绕中心求发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抓点带面,不断增强主动性和系统性,全力促进全乡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圆满完成。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攻坚克难,重点在民生工程和社会稳定等工作上抓落实。

3.奋发有为,在转变作风上抓落实。认真查找在思想认识、服务态度、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转变作风、整改提高。引导广大干部强化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努力在狠抓落实、深入实践上下功夫见成效。

五、学习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省委两个文件对于县加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过程中,要坚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全体党员干部广泛参与,注重实效。

(二)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为加强对学习贯彻落实省委两个文件精神的领导,乡成立学习宣传贯彻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周盛洪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蒋再明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宣传学习贯彻省委两个文件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副书记黄鲲同志担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第2篇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

全面做好年终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后,图们市农业发展银行党支部及时组织全行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三中全会公报精神。行党支部要求全行干部职工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要以此为动力,全面做好年终各项工作。

靖宇县农发行把“真”字贯穿于

“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活动中

金素芬

靖宇县农发行在开展“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活动中,召开座谈会,领导带头以身作则、敞开心扉,把自己平常工作中、生活中的好的习惯和作法摆在桌面上,让大家评判。广大员工受到激发,纷纷说出心里话。通过真诚的相互交流,让老同志感到要向年轻同志学习真、活、动;年轻人向老同志学习稳重、责任和关爱。

“真”代表勇气,“真”是种责任,“真”使人进步,“真”体现关爱,让我们把“真”字贯穿整个“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教育活动中,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农发行珲春市支行

四举措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

张世军

年初以来,农发行珲春市支行加大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

一是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整合部门人员和修改完善制度规定,每年至少两次自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严格问责、一票否决。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经营管理目标和员工教育长期规划。三是抓好重点人员责任落实工作。向媒体对外公开政行风和软环境建设承诺,与企业签订“银企廉政共建协议”;对内,层层签订“四无”创建和综合治理责任书,全员提交“员工廉洁从业保证书”。四是对新员工上好廉政安全教育第一课。

蛟河市农发行认真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李伟

蛟河市农发行为认真做好全行风险防控工作,从源头上抓起,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预防各类案件和责任事故的发生。

首先,该行结合当前形势及本行实际,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全行风险防控工作计划,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层层抓落实,行长亲自抓,分管行长具体抓,部门主管配合抓。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场 作用 改革 公告 政府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至少出现三次。另外两次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足以看出其在这次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一、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内涵

理想的市场经济是指所有物品和劳务都按照市场价格自愿地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换。这种制度无需政府的干预,就能够从社会上可供利用的资源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但是,严格意义上说,亚当-斯密应该是微观经济学的鼻祖,也就是说他发明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主要在微观经济领域,即:厂商、企业和个人个体的经济行为之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体现的就是上述经济学的精髓。其基础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过去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主要是指“看不见的手”在供给充分、完全竞争等领域发挥作用,前提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看得见的手”伸向了微观经济活动领域。这也是市场基础性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好的因素之一。市场由“基础性作用”升华为“决定性作用”后,要求市场在所有微观经济领域全面发挥作用,所有要素市场流动、交换、交易都由“看不见的手”完全决定,“看得见的手”完全从微观经济领域退出。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作用,主要是指决定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动、交易、组合和配置,这种配置是最具效率,追求效益的。在市场中,是价格在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会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消费,同时抑制生产。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着平衡的作用。

二、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实践中我国绝大多数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已基本上通过市场进行。但是,在各个经济领域,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资源配置违背价值规律要求导致资源低效配置乃至严重浪费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经济体制仍然存在不少束缚市场主体活力,以及干扰、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决定》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这对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和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焕发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现在束缚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的体制障碍,主要是对民营企业的不公平待遇;竞争性经济领域的投资审批,既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优胜劣汰的功能,也造成对民营资本的“挤出”效应;一些领域存在明显或变相的行政性垄断,妨碍公平竞争,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存在准入壁垒,导致大量民间资本不得不拥挤在竞争性经济领域,加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科技体制中政府与市场定位不清,妨碍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政府一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过度干预;另一方面在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方面作为不够。解决体制机制中这些妨碍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创业、创新积极性问题,关键是要在经济领域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进行资源配置。

第二,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迟缓,当前不少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下降,究其原因,同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和干预不当、妨碍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有很大关系。例如,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商品价格形成的行政性管制特征明显,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多种要素价格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变化。根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深化相关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第三,有利于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现在政府治理与市场功能的边界不够清晰,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一方面将过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审批项目、招商引资等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事务上,导致政府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缺位;另一方面政府对社会事务包揽过多,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导致政府成为这些方面矛盾的焦点。因此,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和企业能解决的,放给市场和企业;凡是社会中介组织能承担的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这不仅有利于政府真正转变职能,把重点转到加强市场监管、增强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而且有利于铲除腐败现象的土壤。

总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升华为“决定性”,是向完善高效的市场经济发起的又一次冲锋号角!

参考文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第4篇

毋庸置疑,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从这个角度,如何创新经济新闻报道形式,如何促使经济新闻报道既能客观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同时又通俗易懂,便于人们接受,成为摆在媒体人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 当前经济新闻报道中的若干问题

经济新闻报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经济新闻报道形式老旧、报道不专业、不规范等却严重影响了经济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主要问题如下:

(一)经济新闻的采写有误区

经济事件是涉及到生活中每个层面的事件,上至国家经济政策,下至公民百姓的菜篮子。本来,可报道和采编的范围丰富多彩,但在现实中的新闻报道却话题稀少,不能客观真实反映日益丰富多元的经济生活。

第一,在报道宏观经济现象时,焦点集中在城市经济却忽略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上,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事实是目前经济报道的重心仍然集中在地区或城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缺少较多地关注。

第二,在报道微观经济现象时,焦点主要集中在大企业上,对创业型小微企业缺少关注。需要明确的是,一些创业型的小微企业作为创新模式、优化治理模式的典范,往往亦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关注他们即是关注行业未来。

(二)专业化不足

经济新闻的报道亟需一支具有较高经济素养、较好经济学专业基础的记者编辑团队。目前,在新闻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员还存在着经济文化素质不高,只为完成报道而报道,在经济新闻的采编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经济思维和经济眼光,对一些经济事件和新闻缺乏专业、理性地判断和思考。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对经济新闻背后经济规律的探究,从而导致了相关新闻报道的肤浅。

二、 针对问题的对策

在当前经济发展作为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经济新闻的报道日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色彩。如何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及时跟进经济新闻报道,让经济新闻愈来愈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让经济新闻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成为当前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经济修养和素质

要进一步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力度,深入学习经济学的各项重要原理,学会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和方向来解读和分析经济新闻,避免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就事论事的倾向,要着重挖掘经济新闻背后的要点和规律。当前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希冀已不仅是相关信息的占有,更多的是对背后所体现的经济规律的关注。因此,不断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是推动新闻报道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力度,要贴近市场,跟进市场

市场是经济新闻产生的母体,市场是所有经济活动的载体,报道经济新闻的采编人员要充分地扎进市场中去,全面地了解市场中发生着的、鼓励着的和发对着的。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了解政策在市场中的运行和效果,才能真正报道出有价值的、民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报道。

(三)拓宽经济新闻采写的范围

要加强对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研究力度,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市场作用的强调,国家对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普惠金融等内容。既要关注城市经济中所发生的事件和新闻,也要关注农村经济的兴起和勃发。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范文第5篇

明确目标和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水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效率与公平。健康效率目前主要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投入产出比;健康公平是指,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病有所医,且更加强调纵向公平,强调保障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享有基本健康服务。

根据改革目标,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应确定为,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健康服务体系。如果按照问题导向确定改革任务原则,当前主要是人财物和信息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共享。

首先,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毋容置疑,人才队伍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要素。虽然当前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体系,但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人才队伍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必须不断加强。

一是高层次人才队伍,他们代表着某个地区医疗卫生最高水平,对整个医疗卫生工作有着带动作用;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他们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守门人”,最密切关系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紧缺,很多地方基层医疗机构甚至招不到合格人才;三是当前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还面临着结构性缺失问题,像康复、儿科、病理等医疗人才比较短缺。

其次,加大多元投入增加卫生供给。医疗卫生筹资包括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投入应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原则,能够满足居民基本公卫、基本医疗需求,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

当前政府投入在卫生筹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高,投入不足。在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大型设备配置、离退休人员费用等方面,要强化政府投入责任。

在社会筹资方面,要拆除社会资本进入医疗保健行业的障碍,给予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公立医院同等的土地、税收、医保、人事、养老等政策,大力促进多元投入,增加供给总量;要进一步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增加筹资总量,提高保障水平,同时注重培育补充保险,引导高收入群体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利用高端医疗资源,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第三,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纵向流动的重要桥梁,是实现居民健康管理的有效手段。必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统一高效、使用便捷的区域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医保、公共卫生等信息资源互联和共享,为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开展疾病防治、康复、老年护理、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提供智慧支撑,有效整合各种市场要素,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作用,提升智慧健康服务水平。

注重改革方法

加大投入是发展问题,资源整合、制度和机制建设才是改革问题,不能用发展代替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推动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规划布局的功能性。当前,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卫生机构功能不尽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区域卫生规划要以方便群众就医和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为出发点,科学规划医疗布局,增量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为主,加快调整现有公立医疗资源存量,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将医疗卫生资源向新城区、基层机构和人群辐射。

同时,整合与完善医疗机构功能,加强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儿童等专科建设。加快建设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完善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向上,全科、专科、专家逐级转诊;向下,急性、亚急性、慢性逐级转诊,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其次,坚持责任导向,注重财政投入的结构性。发达国家政策和实践历程显示,经济社会越发展,政府卫生投入力度越大;市场经济越成熟,政府责任边界越清晰。在改革中,应该明确政府和市场边界,明确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强化公立医院出资人投入责任、公共产品购买服务投入责任。公共卫生服务和困难人员基本医疗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等必须明确由公共财政承担责任,优先重点投入。

同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档次要控制,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放开非公资本发展特需、高端医疗服务、老年护理、康复及医疗健康服务业。

第三,坚持绩效导向,注重补偿机制的正向性。注重投入的绩效管理和考核,引导控制成本,加强考核结果在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中的应用,充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注重价格引导,深化医疗价格改革,降低药品、大型诊疗设备检查、高值耗材销售价格,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