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人的四字词语

描写人的四字词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人的四字词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人的四字词语

描写人的四字词语范文第1篇

2、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3、一往无前:一往:一直向前;无前:前面什么也挡不住。一直往前,无所阻挡。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4、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5、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6、堂堂正正: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7、冰魂素魄: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8、锄强扶弱:铲除,扶助弱者。

9、良金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描写人的四字词语范文第2篇

主题百花园(41分)

一、主题达标。

(25分)

1.走进大自然,读拼音写词语。(4分)

(1)走进yí

qiān

lǐ(

)的大草原,羞涩的姑娘摆上奶dòu

fu(

),请我们品尝;毫不jū

shù(

)的小伙子舞着鞭子,为我们表演套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自己仿佛化作一朵花,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婉转歌唱,快乐地pó

suō

wǔ(

)。

(2)欣赏着美丽的丁香花,嗅着它散发出来的淡淡的yōu

yǎ(

)的甜香,看着春雨中小小的huā

bāo(

)圆圆的,鼓鼓的,恰如yī

jīn(

)上的盘花扣,我才huǎnɡ

rán(

),为什么叫丁香结。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3.按要求积累四字词语。(6分)

(1)形容花儿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形容绿色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古诗中有许多描写神奇大自然的佳句,请选择恰当的词语把诗句补充完整。(3分)

(1)(

)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野旷天低树,(

)月近人。

(3)(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明月松间照,(

)石上流。

(5)天街小雨润如酥,(

)遥看近却无。

(6)明月别枝惊鹊,(

)半夜鸣蝉。

5.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吗?是的打“√”,并试着仿写,把景物写得优美生动。(6分)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

(3)花墙边两株紫色的(丁香),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

(4)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

A.棵棵水杉高大挺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花儿上沾着小小的露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题探究。

(16分)

1.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6分)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把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画上横线,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上波浪线。(2分)

(2)假如你来到草原,你想做些什么呢?试着补写。(2分)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草原风光的无限热爱之情。(2分)

2.比较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并试着改写后面的句子。(5分)

(1)有的宅院里出来了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往外伸,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第________个句子写得好,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改写:丁香枝条上有一柄花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分)

(1)《草原》一课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客人的动人情景,反映了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

(2)《丁香结》一文中丁香结象征生活中化解不开的烦恼、幽怨,表达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

)

(3)《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也一样。(

)

(4)《花之歌》是黎巴嫩的纪伯伦写的一首散文诗,诗表面上是在写花,实际上是在写人。(

)

(5)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团结友好的中心。(

)

阅读大舞台(29分)

三、课文片段阅读。

(17分)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并用另外的读音组词。(5分)

蒙古

好客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2分)

亲热——(

)

大方——(

)

3.如果将选文的内容当成一幅画,可以给它拟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分)

4.选文提到了蒙古族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风俗习惯。(4分)

5.场面描写既要有对整体场面的概括,又要有对重点场面的具体描写,即点面结合。请根据你的理解,用“____”画出“点”的描写,用“

”画出“面”的描写。(各画一处)(2分)

6.从画“

”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蒙古族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主题阅读拓展。

(12分)

天子山一日(节选)

山雨,来得快,也煞得快。不大的一会儿工夫,就云收雨散,天朗气清了。

这时候,再看看那碧沉沉的山谷,我不禁惊叫了起来:只见在那深邃的山谷之中,在那郁郁葱葱的绿莽之中,一缕缕一团团乳白色的烟雾,沸沸扬扬地在向上升腾,升腾,不断地升腾,它升腾得那么快,扩散得那么迅速。我不禁想起了有一年我和我五岁的女儿丹薇,在黄山的紫云峰下,坐在岩石上,观看对面那雨后的山坡,只见在那绿莽深处,一朵朵乳白色的烟雾,升腾而出,一朵接着一朵,不断地升腾起来,扩散开去。小丹薇高兴地拍着手说:“爸爸,对面山坡的树林里,有一个老爷爷在抽烟,你看,他正在大ロ大口地(吸 喷)烟呢。”

我真惊讶于这孩子想象力的丰富。可不是吗,眼前这深谷里的景象,活像是一个巨人在抽着他那巨大的烟管,喷吐出一朵朵乳白色的烟团。这烟团,在迅速地扩散着,扩散着,不大的一会儿工夫,就(涌 充)满了大半个山谷。这时,这广阔幽深的山谷,立刻就变成了云雾(迷惘 迷蒙)的海洋。那一座座山峰,在那白茫茫的云海之上,露出了青翠的峰顶,宛如那漂浮在大海中的岛屿。随着那云雾的不断飘动,峰林的影子,也不断地时隐时现,时淡时浓,迷离飘忽,捉摸不定,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景象,美极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

煞(shā shà)得快

云收雨散(sǎn sàn)

2.用斜线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或词。(3分)

3.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五岁的丹薇把云雾想象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我”把云雾中的山峰想象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云雾和峰林想象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3分)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一缕缕一团团乳白色的烟雾,沸沸扬扬地、快速地向上升腾,快速地扩散”好不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描写了天子山山谷里的云雾,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习作新视角(30分)

五、习作展示。

题目:假如我是____________(风、云、太阳、月亮、彩虹、朝霞、星星……)

提示:大自然是美妙的,如果你是一种自然景物(或现象),那么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一写吧。

要求:语句通顺,想象合理,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50字。

第一单元 主题训练卷

一、1.(1)一碧千里 豆腐 拘束 婆娑起舞

(2)幽雅 花苞 衣襟 恍然

2.示例:一望无际 忽飞忽落 圆圆 幽雅

柔柔 旖旎

3.示例:(1)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2)一碧千里 翠流 苍翠欲滴

4.(1)黑云 (2)江清 (3)乱花

(4)清泉 (5)草色 (6)清风

5.(1)√

(3)√ 示例:A.像撑开的绿伞 B.像宝石般闪闪发光

二、1.(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示例:愿躺在草原上打个滚 想骑着骏马在草原上飞奔

(3)老舍 草原

2.(2) 拟人 惹人喜爱 示例:丁香枝条上有一柄花蕾,正忧愁地望着我。

3.(1)√

(2)×

(3)×

(4)√

(5)√

三、1.

2.冷淡 羞涩

3.主客联欢

4.喝奶茶 吃奶豆腐 吃手抓羊肉 唱歌跳舞

5.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6.示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你们的深情厚谊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四、1.shā√ sàn√

2.

3.老爷爷喷的烟 漂浮在大海中的岛屿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4.不好。原句连续使用四个“升腾”,既表现了烟雾上升之快,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震撼。

5.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描写人的四字词语范文第3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四字格下面的双横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利用学过的古诗《画》导出课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l)读准“板、弹、恳”的前鼻音,“炸”的翅舌音,“思”的平舌音以及多音字“血”的音。

(2)注意“夸、划、救、串”的间架结构以及笔顺,指导书写练习。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说明: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前提】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观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说明:从图入手,使学生从画面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炸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

水兵,坐上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

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以词义贯穿句义。①图文结合,形象理解词语:“不服气、救起、生气”等。可以教学生看插图解释“生气”、“救起”,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时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一个个”读时语速要慢些,表示“我”的得意。

【说明:本课的插图再现了卡佳针对“我”在校园的一块黑板上画的两幅画而作的修改图画。这里图文对照,一方面示范了图文结合方式的多样性,既有从图到文的顺向结合,又有从文到图的逆向结合,还有图文同步进行的双向结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能力,也使教学方法更趋炎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注重了图文结合的可操作性,克服了图文结合的笼统性、肓目性。】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说明:教学不仅传授学科知识,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里,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独立阅读、思考、批注、钻研、揣摩、质疑、切磋,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复述故事:指名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看图简要地解说课文内容。

【说明:运用朗读表演,可以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理解、感知、玩味课文内容。读熟了,文章的语言就进入到了学生的语言里。通过读,可以吸收、咀嚼、消化文章中的种种表达方法,将文章的语言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语言储备。】

描写人的四字词语范文第4篇

一、默读批注得滋味

王崧舟先生在《好课三味》中这样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谁也不愿轻易触动。打开书,默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让我们来找一找,两个好朋友藏的是什么?(板书:藏情)

(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板书:赏景)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我们要善于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烟雾迷蒙”,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繁花似锦”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写两个你想到的描写春景的四字词语。

二、品读感悟出滋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

2.如果说两人刚才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现在用什么方式表达感情?(板书:对话叙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品味,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涛,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感情?为什么“敬仰”呢?

*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指导朗读,理解意思:我钟爱孟浩然,他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但他宁愿在田园里种菜也不愿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孟浩然的人品就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指名背《春晓》,齐背)为什么你觉得这首诗能说明“誉满天下”?(这首诗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真可谓“誉满天下”!)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开始要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原因)

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

5.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

我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那么令人陶醉,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那感人的离别世界。“得趣全在涵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但是这优美的语句、丰富的情感,不会无端地自己植入学生的心田,也不会单凭教师的教达到目的,而要靠学生自己用心w会,在教师教的基础上,自己领悟、体验出来。而这领悟、体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读”。

三、留心写法品滋味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是那么精美,那么引人入胜;还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丰富、精美、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流淌在孩子们的笔尖?语文味除了藏在文本的思想内涵中,更隐藏在课文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在本文中,我从写人的角度关注了“怎么写”,引导学生品出语文味。

(一)环境描写独具匠心

(媒体6:想象说话)

岸边杨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鸥点点,好像 。虽然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想 。

再指名说。(第2、第3名同学配乐)

1.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的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配乐朗读渲染情感;运用电脑动画再现情境;运用想象说话体味深情。三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的鲜明,同时又渗透了借景抒情表达方法的指导。

(二)仿写文包诗启发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