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范文第1篇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范文600字

  人们常把锋回路转,出人意料,大反常驻机构理的结尾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相信欧亨利的小说正是因为其独具风格与魅力的结尾而享誉世界。

  读了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了欧·亨利小说的吸引力。

  这篇《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却没有相配的发梳,而妻子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各自干出了动力心魄的“壮举”,使得双方的愿望都落了空。作品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凸显了夫妻之间感情的诚笃、深挚,读来催人泪下。

  这篇文章又便我想到泰格尔的小小说名作《窗》,描写两位卧床的重病人,住在仅有一门一窗的狭小房间里,只有透过窗口才看见外界,生活死寂沉闷。为了安慰病友,近窗人每天向病友

  编织窗外斑澜多姿的景观,使病友摆脱寂寞,得到了快慰。至此故事似可以作结了。然而病友突生嫉妒,对近窗人竟见死不救,待争到近窗的铺位,见到的却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作品于文末陡起波澜,出现逆转,使小说有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一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突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

  这种结尾往往会造成心灵的震憾,给人更直接地心灵暗示,爱是相通的,但又是不可理喻的,只要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人世间将开满绚烂的爱之花!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范文600字

  燥热的午后,万物都失去了活力,我无意间翻动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不看则已,一看便停不下自己的目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麦琪的礼物》这篇文章,它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麦琪的礼物》就是因为金钱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讲得是一对夫妻因为想给对方买一件圣诞礼物而舍弃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可惜最后彼此的礼物却都失去了使用价值,但他们都得到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礼物———彼此的真情。我认为他们是幸福的,虽然他们很穷,生活拮据,但在他们心中,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的真情,只要拥有它,他们感到比有钱的富翁幸福百倍。换一个角度来看,假如小说中女主人公德拉家财万贯,即使她买了昂贵礼物也看不出真情所在,杰姆也就不会感到那么幸福了。德拉美丽的头发,杰姆珍贵的金表,两样各自引以为自豪的东西都失去了。而然这篇文章却能时时唤起人们内心的本善,使之能够让人还能够体会到世间真情的祥和与温暖,主导的人性并不是尔虞我诈,见利忘意。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特雷莎修女所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假如万贯家财和一份真挚的感情同时放在你面前,你会选哪一样呢?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那份感情,因为真挚的感情是无价的!我相信真心的付出终会有真诚的回报,拥有真情才能拥有幸福。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范文600字

  爱,与生命相生相伴;爱,与生活息息相关。

  小说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写的是一对贫困的夫妻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候,双方都想送一件令对方高兴的礼物。丈夫杰姆为了妻子美丽的头发卖了自己址心爱的金表,买了一套梳子,妻子德拉为了给丈夫的金表配上金表链,卖了自己美丽的头发。当池们互姗礼物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礼物已不是对方需要的了。不过,当你读完那篇小说时,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礼物正好是对方最需要的,那就是爱。

  爱的真谛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表明了这样的观点:“爱的最高境界是‘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德拉多次悲伤吸泣,并不是因为生活的拮据,而是因为圣诞节到了,却没有足够的钱为丈夫买一件合适的礼物。(读后感)

  一块八角七分钱—她的钱全在这儿了,太少了,与那条白金表链的价格相比,只是一个零头。她为此哭了。最后,她把自己那能与巴西女皇的珠宝、首饰相媲美的头发剪掉卖了。同时,她的丈夫杰姆为了给她买一套梳子,把那只能使所罗门嫉妒得吹胡子瞪眼睛的金表卖了。有人在感叹:唉,多么可惜!有人在羡慕:哇,多么幸福!

  萨尔丹种说过:“什么是爱?爱就是无限的宽容,些许之事亦能带来喜悦。爱就是无意识的善意,自我的彻底忘却。”不错,德拉忘了想自己没有头发会是什么样子,杰姆也忘了以后还要用到表。德拉只记得杰姆的金表需要配上一条金表链,杰姆也只记得德拉的头发需要一龚好的发梳来梳理。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范文第2篇

1、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2、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来源:文章屋网 )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综合英语能力 运用

1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上明确提出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笔者在教授《现代大学英语》过程中充分运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两年的实践表明:任务型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在《现代大学英语》中的具体运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三个步骤: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后任务(post-task)。笔者按照这三步骤把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了《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通过一年半的实践表明:任务型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Lesson 14 Text A为例,具体阐述如何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目标。

2.1课堂教学方案的制订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授课之前,教师为新学单元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课时和内容方面作精心安排。

《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Lesson 14 Text A:After Twenty Years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小说作家O.Henry及其作品;

(2)通过篇章结构分析(以两个朋友的相遇为主线展开故事),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即对朋友要忠诚,对事业要忠心),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

(3)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4)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点和语法结构,提高语言技能;

(5)组织一系列和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听、说、写、译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运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黑板+网络+图片,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后任务(post-task)。

2.2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在每次上新课之前,我总是按组分配任务(我带的综合英语班共55人,被分成14组),让学生上新课之前上网和图书馆查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我分配的任务,上课时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这组共同的成果。例如在After Twenty Years这一课中,我设计了如下任务:

A.What about O・Henry’s life?

B.What are O・Henry’s works? Can you tell me the main idea of one or two works?

C.What is the writing style of O・Henry’s works? 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D.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How many parts can this text be divided into? Explain th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for every part.

E.Analyze the two characters of Bob and Jimmy.

除了第4个问题由七组来完成,其它问题各由一组来完成。第一个问题是欧・亨利的生平介绍,第二是他的作品介绍,第三是他的写作风格,第四是文章的主旨大意及结构、语言点的分析,第五是文章中两个主人翁的性格分析。

2.任务环(task cycle)――学生执行任务

上课时我总是采用提问、启发和诱导的方法让学生执行任务。通过听与主题相关的歌曲、故事、对话等,激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图式。图式是指听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包括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即对世界的知识和经验)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即关于篇章结构的知识)。图式理论认为,通过启动听者的图式来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既能提高听力,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思考一些与课文内容相近的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为顺利、自然地进入课文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语言准备。以After Twenty Years为例,刚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听一段有关作者欧・亨利所写文章《警察和赞美诗》的音乐,让学生猜这首音乐的名字叫什么,然后再让他们猜它的作者是谁,很显然这就与After Twenty Years的作者联系起来了,接着我继续采用层层深入法,提出任务:A)What about O・Henry’s life?让第一组的学生上讲台来口头用英文讲述他们查资料和讨论的结果。在第一组学生讲述完欧・亨利的生平后,我又通过图片把学生引向任务B) What are O・Henry’s works?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麦琪的礼物》里女主人翁照镜子的图片,美丽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马上猜出是欧・亨利的作品《麦琪的礼物》的女主人翁magi,于是我顺水推舟,问欧・亨利还有哪些其他作品,接着让第二组的学生上台来陈述任务B并把欧・亨利的主要作品写在黑板上。然后我挑出其中的四部:The Cop and the Anthem(警察和赞美诗), The Gift of the Magi(麦琪的礼物),The Furnished Room(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The Last Leaf(最后一片藤叶)问学生这些作品的写作风格,让第三组的学生完成任务C)What is the writing style of O・Henry’s works? 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引出作者的写作风格:令人出乎意料的结尾。让学生举例说明作者的写作风格,由于《麦琪的礼物》和《警察和赞美诗》是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他们很熟悉,所以很容易举例说明。接下来让学生讨论:what is a good friend?引出文章的主题:D)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第四组学生讲述他们读完课文后总结出来的中心思想:对朋友要忠心,对事业要忠诚。接着让第五组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Part I is about the policeman (Para.1); Part II is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policeman and the wanted man (Bob)(Para.2-17); Part III is about the arrest(Para.18-the end).再让六到十组分段讲解课文,最后让第十一组完成任务E) Analyze the two characters of Bob and Jimmy.

整个任务的执行一环套一环,体现了Nunan(1999)提出的“任务相依性原则(The 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利用学生熟悉的基点(《麦琪的礼物》和《警察和赞美诗》是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他们很熟悉),由浅入深,又体现了Nunan(1999)提出的“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整个任务的完成是用全英文进行的,即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这一点又体现了Nunan(1999)提出的“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学生通过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反应、协商、争论等来完成任务,又体现了Richards (1994)提出的“反应原则(response mode demands)”;每个任务的完成不是轻而易举的,又体现了他的“复杂原则(task complexity demands)”。

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指导,不足的地方给予补充,整个课程都是在全英文的环境中进行的。对课文中的语言点和语法结构也是采用任务分配的形式,让学生课内或课外做,不会的或有疑问的课上我再给予帮助。对课文中的难句我总是英文解释,实在不懂我再用中文解释。对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词组和语法结构,我通过举例反复操练(英译汉和汉译英),先让学生做然后给出答案。整个任务的执行真正体现了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2.3后任务(post-task)

后任务活动给学生复习巩固的机会,把口头复述课文、提问、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贯穿于课堂活动中,同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主要是词汇、翻译、写作和口语练习,帮助他们扩展已学过的知识图式。教师需采用启发、讨论和合作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重点是加强课后习题中有关词汇的练习(课后习题中的词汇练习都是课本中的重点词汇),增加翻译练习,我通常采用随机的方法,让学生翻译习题中出现的重点句子,鼓励学生犯错,表扬那些用多种方法翻译习题,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关于写作,我通常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课后写作(Written Work),然后让他们交叉仔细修改,并写出评语和个人看法,最后我收上来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给予评讲。与主题相关的语言学习任务,是这部分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讲,先组织形式多样的更深层次的口语活动,我很关注学生的口语,每上完一课后,要求他们或口头复述文章大意,或讨论与课文有关的话题,我最推崇的是角色扮演,也经常将这种活动用到课堂中。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Lesson 14 Text A : After Twenty Years为例,上完这课以后,我让学生按已分好的组下去操练,准备一个星期后上台表演,要预先安排好道具,不能看台词,表演完后,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合作组,并给每一组打分,作为平时成绩。几次下来后,发现学生对角色扮演越来越感兴趣,语言越来越流利,表演力越来越强。

后任务中的角色扮演体现了Richards (1994)提出的“交际原则(interactional mode demands)”和Nunan(1999)提出的“真实性原则(The authenticity principle)”、“形式―功能原则(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角色扮演对听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语言的输入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大力推广。

3结束语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笔者在教授《现代大学英语》时所采用的任务型教学法总体上受到学生的欢迎,并且产生了优于传统教学法的效果。该课堂教学方法以任务为本,重视在交际中学,在应用中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读、听、说、写、译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戴琳.“个性化”与“协作化”结合的任务型外语教学方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9).

[2]丰玉芳、蔡玲.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范文第4篇

教材分析:

1、本文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1862-1910)的代表作。他的小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这种巧妙的构思,造就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2、文中作者描写了几位穷画家苏艾、琼珊、老贝尔曼之间患难与共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这篇文章在人教版被编排在了 “生命的赞歌”这一板块中,希望引发学生对于人生以及人性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学习目标:

1、通过复述熟悉小说故事情节。

2、通过分析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3、通过感悟提升对人性及生命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圣诞节来临之际,一对贫贱夫妻为了互赠圣诞礼物而发愁。妻子德拉有一头漂亮的头发,犹如褐色的瀑布。丈夫吉姆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拥有一块祖传的金表。结果德拉卖掉了一头秀发,为丈夫买来了一条白金表链,而吉姆却卖掉了金表为妻子买来了一套发卡,当他们都拿出各自的礼物时,却发现这些礼物都失去了各自的用场。(《麦琪的礼物》)

通过这样的环节设置主要想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欧亨利式作品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就是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二、复述情节,整体感知

提问: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请围绕着所认为的主人公来展开你的故事。

虽然有两个问号,但实际上后面一个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补充。

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提供判断小说主人公的标准,那就是首先看这个人物在全体人物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其次看人物的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最后看这个人物的故事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不同的学生会围绕上述的判断标准,从自己的的阅读体会和兴趣点出发来确定“这是谁的故事?”。通过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围绕小说中的主人公来展开故事,主要是让学生在复述时能有一个视角定位,这样可以让他的思维更条理更连贯。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因为本文中故事的结尾与小说情节的结尾并不同步,增加学生复述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做一些提示:

时间线索 琼珊(病情发展) 贝尔曼

十一月 病倒

一天早晨 病重 听说了琼珊的情况

这天夜里 病重 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第二天早晨 病危,看到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生病

第三天天色刚明 病情转好 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 脱离危险 在医院去世

最终达到让学生熟悉内容的目的,同时为下面深入解读小说做好充分的准备。

熟悉情节之后我们会发现,本文同样也体现了欧亨利小说结尾的特点,那就是出人意料。

三、研读结尾,分析主题

提问:阅读小说的结尾部分,概括小说中让你感到意外的内容。

参考:1、这片叶子是假的,它挽救了琼珊的性命

2、这片假叶子是老贝尔曼画的

那么它的情理之中又体现在哪呢?

提示:1、学生比较一下琼珊在看到这最后的常春藤叶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态度的变化

(主题一:强调信念这一精神支柱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生命的奇迹往往属于那些有着坚强信念的人。小说的主人公是琼珊。)

2、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贝尔曼的三处地方,分析人物形象。

(主题二:一首平凡英雄的赞歌,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让我们震撼。小说的主人公是老贝尔曼。)

小说主题的理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欧亨利小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它独特的结尾来阐释深刻的内涵,因此在设计时我就以此为切入点,进而带动对人物的分析,再加上前面学生对于本课主人公的思考,主题的把握就迎刃而解了。

四、延伸拓展,感悟提升

讨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有没有听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如何看待小说中的人物,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还是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也想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和认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五、展开联想,课下练笔

作业: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老贝尔曼在画叶子前想到了什么?他是怎样画下这绝世佳作的?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情景写下来。

这个作业是课本上写作平台的一个题目,值得借鉴。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丑。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文章欧 亨利式的结尾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胸襟宽广、心中有爱的阳光学生。

教学重点:感知人物形象,解读人物性格,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欧•亨利式的结尾特点。

教法:情景渲染法 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 质疑解疑法,讨论法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总结提升法等。

学法:诵读、感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教科书、学案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 课 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精导引标

(一)课前情节

励志语自由填充内容。(幻灯)在由绿叶片组成的幻灯片背景上,出示课题作者及授课教师容。并和着舒缓明快的钢琴曲,给学生美的享受。

(二)上课铃响,点击出示幻灯片)

1.温情导入: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时常临窗远眺,如果此时你就伫立在这扇窗前(点击幻灯片),你最希望看到什么? (点击音乐响起)

2.教师过渡:同学们希望看到的事物都如此美好,但希望终归是希望,怎么才能让美好的希望变成现实呢?泰格特的小小说《窗》,就是通过塑造不同的两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只有我们心中有美 有爱才能让视野所及的事物永远是流光溢彩的。所以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窗》,共同探寻人性之光,幸福之源。

3.过渡语:那下面我们就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点击出示幻灯片)

(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丑。

(二)学习文章欧 亨利式结尾。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胸襟开阔、心中有爱的阳光学生。

二、感知探究

教师过渡:有了目标引领,就让我们共同进入感知探究这一重要环节。

(一)整体感知

1.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1)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

(2)(出示幻灯片)用四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二)合作探究

教师过渡:大家学案完成这么好,那老师相信大家也一定能轻松完成这个图表,不同情节下,近远窗病人分别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呢?

1.找同学准确流利的读课文,其他同学动笔在书中捕捉有价值信息做好圈点勾画,然后独立完成表格。(教师提问,反馈完成情况。并给予客观积极评价。)

2.教师过渡:栩栩如生的人物,才是小说的生命,近远窗病人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人物形象。组长负责收集信息。看哪组学生评价更客观、更又创意,集体智慧最多。

3.教师提出由各组第三名同学作答,教师总结板书。鼓励学生给予远窗病人更人性化的评价。教师送出“书 博士帽 世博吉祥物”等礼物。

4.教师过渡:近窗病人以平和心态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看到了流光溢彩的生命。远窗病人处心积虑最终得到的却是一堵秃墙。一美一丑、一善一恶,两个灵魂猛烈碰撞,折射出了社会人情,生活哲理。这也是作者的最终创作意图。那么,本文的作者泰格特,通过《窗》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真理呢?谁能用简洁哲理的语言与大家分享你的智慧。(提示学生要做笔记)

教师过渡:大家各抒己见,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那么作者给予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大家齐读。凡是心怀恶念,视野短浅的自私者,是决不能与襟怀磊落,目光高远的高尚者,同样享有感知生活美的均等机会的。(点击出示幻灯片,并配乐)所以本文深切表达了作者扬善贬恶的情感。

5.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下面,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本文结尾的写作方法。躺着的病人,梦寐以求的结果,竟是一堵秃墙,至此,文章戛然而止,你认为有什么好处?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探讨。

教师提问并明确:

这种结尾风格,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尾。(点击出示幻灯片)

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引导读者向文章外的空间思考从而得出读者自身的生活真谛。

三、质疑提升

教师过渡:大家课下可以结合《麦琪的礼物》进一步领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好处。学贵有疑,智者善疑。对于文本,你还有个体疑惑吗?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预设问题)1.文章为何用大量的笔墨,写公园景色?2.你认为文章以“窗”为题,好在哪?

四、拓展创新

我也来当小作家: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展开你的想象,在小说戛然而止的结尾上,再续写一个情节看谁最有创意。

五、总结明学

教师过渡:人世间,智慧和爱越分享越多,那么同学们,你能把你这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与大家共享吗?(提示: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

明确作业:1.将拓展创新的内容整理完善到随笔本上,要求有欧亨利式结尾风格,500字左右。2.预习内容见学案。教师过渡: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以这段话共勉。(点击出示幻灯片)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美!纯洁高尚的心灵,视野所及的永远是多彩的春天。卑劣丑陋的灵魂永远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让我们打开圣洁的心灵之窗,生活就不会只有一种颜色。(配乐《爱的奉献》)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可取之处:其一是设计人本:整篇设计关注学生主体,在探索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特阅读体验,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完善学生个性品质。其二是结合巧妙:做到了读议结合、讲练结合、自主与合作结合、知识与方法结合、质疑与解疑结合、文本与生活结合、课前课中与课后结合、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结合。其三是过渡自然:各环节衔接紧凑,使整个教学流程浑然天成,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其四是追求高效:学案导学、目标引领、评价多元、情境渲染、方法多样,构建了高效课堂。

相关期刊更多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机电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初中数学教与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