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整合
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野到整合,-是一个内在必然的过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是对科学主义霸权的一种回应。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与融合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都来源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在两个理念形成的初期,彼此都注重人的主体性,承认理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和力量源泉,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两重性逐渐彰显出来。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资源缩减等等一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另外,由于文主义哲学的消弭,致使人文精神滑坡,社-会道德水平下降,人类社会在精神层面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两者冲突产生的问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互对立和冲突的两大哲学思潮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二、科学社会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整合的前提
2.1“人工自然’的本体论前提
“人工自然”泛指人类所能感知和变革的自然界,包括人类所能认识的自然以及人类所能变革的自然。对自然界的研究不仅要使用科学主义所主张的方法,而且调节文化世界中人与自然关系必须采取人文主义的分析方法。
2.2实践前提
科学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整体的一部分,它既是我们时代的物质和经济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指引和推动这种生活前进的思想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十世纪的科学是社会化的科学,它所创造的大量物质和非物质事物,逐步成为人类时代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技术可能性。文化的统一需要各种传统的交流和互动,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人类科学和社会实践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2.3价值性前提
价值是人的需要与对象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价值的基础存在于对象中,它的尺度存在于人的需要中。“人工自然”的价值是人的需求与人工物的性能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的需求是价值的尺度,人工物的性能是价值的载体,当用价值尺度去量度价值载体时,就形成了关于“人工自然”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所以,一旦需求发生变化,对同一载体所作出的价值评价也将随之变化。
三、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如何整合
3.1尊重科学,承认科学思维的价值
科学思维是人对科学之本质的理解和追求,其实质性要素包括: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尊重科学,承认科学思维的价值,不仅是人文主义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而且在实践上也是科学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如果单单依靠实用理性思维,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把伦理观念而不是事实当作出发点,必然导致对事实的歪曲,产生出缺乏科学性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我们必须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经验主义和实用理l!生思维方式,确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必须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起来,不能以科学的决定论和因果关系来看待人的思维活动,应该给事物主体留下空间,否则就违背了科学精神。
3.2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统一
自知识体系被划分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以来,现代社会一直继承了这种分工,由于两种理念的本质不一样,不同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使命,这样一种知识生产体制最终造成了两种文化即科学与人文的极端状态。由于科学技术的霸权,人们单纯地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知识的丰富内涵出现缺失和偏执。社会的进步需要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两者的支撑才能健康和平衡。只有全面科学地理解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的内涵,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构建合理的科学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个体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因此说,社会发展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人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整体提高。
3.3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下社会发展的主导理念,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及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工业社会开始,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人类生活发展的影响,而现在我们已充分的意识到生态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双方是一把双刃剑。人必须成为科技发展的主人,科学技术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和社会为代价,要以人的长久生存和发展作为根本理念,社会发展有赖于人文观念的引导和推动。
3.4构建新型伦理规范
人文观念目的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在于充实和净化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准,促进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共享全球知识和技术资源,人类个体必须克服传统的狭隘保守自私的理念,要与大家共同创新合作和进步。在新型的市场观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决策行为不能单以经济行为为主,还需要注重人文行为,因为科技革命必然会给一个国家的性质、政治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很大的影响。社会的运转和哲学思想的发展,都是通过科学技术带来的经济价值规律产生作用,而且还需要人文理念的伦理道德规范来维持规范,否则这个社会不仅缺乏道德,而且也是无科技无效率的。
参考文献:
[1]肖峰,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仁[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郑玉君,徐天铁,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前提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0(09).
[3]李侠,试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断裂与整合[J]齐鲁学刊,2004(05).
一、报名条件: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在入学时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6年或6年以上,已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研究论文三篇(第一作者)或主持过省级以上项目或获得省、部级奖励者,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二、报名时间:我校2014年博士报名时间为2013年12月20日至2013年12月30日。
三、考试:经审查符合条件的考生发给准考证。2014年3月20--21日报到,3月22日至3月23日考试,3月24日同等学力加试。加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人文社科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理工类:自然辩证法)及两门本专业硕士主干课程(具体考试科目与所在学院联系)。
四、报名者应于2013年12月3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供以下材料:
1、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登记表中的"单位意见"一栏必须由考生人事 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明确意见,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由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填写意见;
2、两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3、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
4、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或证明书。参加考试报到时需出示证书原件;
5、政审表;
6、往届生需提供教育部出具的最后学历认证报告,应届硕士生应提供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五、考生于2013年12月20日至12月30日登陆河北省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网站输入个人基本信息(hebeea.edu.cn)。不输入信息者报名无效。
六、录取:2014年招生以国家下达的实际招生规模为准。各专业按方向指标和导师情况排序录取。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主渠道作用 教学模式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确立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作用的依据
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转变学生的思想,应该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中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搞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偏低,思想教育的难度大,见效慢。由于年龄、生理等特点,以及思想认识社会阅历等原因,中学生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各科教学,必须始终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中应保持智力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统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
二、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灌输教育模式
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应提倡灌输教育。所谓灌输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性质和任务,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列宁在《怎么办》中详细阐发了“灌输”原理,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可能在工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治意识只能靠从外面灌输给工人阶级。同样,今天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由中学生自发形成,只能通过“灌输”。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先进的思想、理论、道德规范这股活水引向学生的心田,为学生所掌握、内化,以使思想政治课具有导向和铸造的功能。
进行教材改革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随之有所变化,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德育的高明之处在于“润物细无声”,通过课堂教学,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到“财政的作用”、“税收”等内容时,顺理成章地让同学们理解国家富强对于每一个公民的重要意义,进而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对国家尽义务等思想意识。
(二)辩论会模式
辩论会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比较容易加深学生对德育的领悟。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队,就各种消费心理进行辩论,学生用上了所有他们知道的知识和现实例子进行激烈的辩论。通过这次辩论会,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领悟到各种消费心理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辩论的题目,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好好利用这些材料。而且在每一单元的最后都有综合探究,这些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辩题,如“正确对等待金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这些辩题通过稍微改变就可以成为辩论会的主题,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公民观、权力观、爱国主义教育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三)寓教于活动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创新型教师 教育观 教学风格 知识构成 教育科研
2010年秋期,重庆市全面展开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这是任何一个一线教师都必须面对并适应的教育改革。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政治教师,近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全国各地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并自学各种新课程培训教材,努力使自己的观念和行动符合新课程理念,使自己能顺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
通过这几年的思考与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追求自身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提升,争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家长,无愧于学生。
⒈树立崭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方式变革的背景下,创新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再是传递信息,而是引导、启发、解惑、激励、评价和组织并凭借反馈回来的信息调节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比如,我在处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在初中的政治和历史课上均学习过相关内容,学生对一国两制并不陌生,就在课前设计了四个问题:⑴了解古今中外国家统一的有关理论和实践以及一国两制的特点。⑵现在台湾地区设有“国家元首”(总统)、“行政院”、“外交部”、“国防部”等政权机构,表面上它就是一个“国家”,但是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这里蕴含了哪些国际法原则?⑶美、日插手台湾事务,阻挠我国统一进程的表现、实质及我们的对策。⑷试述一国两制理论的国际意义。(即对哪些国家的统一进程具有启发和示范意义),然后我把班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抽签抽到一个问题。要求每组学生围绕本组思考的问题展开小组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到网上去搜集、整理相关知识并存入可移动磁盘。在上课时,每小组推举一名首席发言人,走上讲台,借助老师的手提电脑,把可移动磁盘内的知识投影在屏幕上并向全班同学讲解,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最后由我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升华。通过这种全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运用,就能充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⒉坚持独特的教学见解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习不能是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而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创新型教师要不满足现成的经验和结论,敢于突破框框条条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例如,我在高一政治《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一课的教学中,不满足于教材把其素质简单地归纳为“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看过的影视、文艺作品,以及在网络上浏览过的新闻等内容为载体,认真思考,相互交流,看看可以归纳出自己心目中的企业家素质有多少条?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及归纳,最终归纳出企业家的素质就不是干巴巴的三条了,而是——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避免陷入个人的感情纠葛;慷慨大方多关注慈善事业;建立庞大的关系网多交朋友少结仇家;关键时刻处理关键事要有气魄;牢固树立市场竟争意识和忧患意识;重视企业的团队精神……通过这样的授课,就能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⒊必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元化。
即将实行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选修部分一共10个教学模块。其内容涉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方面。新课标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传统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大量的社会学、历史学、法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因此,这就要求创新型政治教师必须做到知识的“专”与“博”的有机统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就注意做到既不断给自己充电、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又不断地在政治课教学中把单一的政治知识传授改为多学科知识的思维发散。
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活动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创新型教师必须能够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研究,不断反思和总结,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近几年来,在提高自己教学业务的同时,我比较注意搜集整理教学经验,钻研中外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坚持科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在教育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次获得科研论文奖和优质课比赛县一等奖和市二等奖。教学科研上的不断进步又不断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我觉得自己离创新型教师的标准又近了一步。
结论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高中政治课的特点就是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内容较枯燥和抽象。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政治课,老师讲解枯涩,学生理解吃力,教学效果不太好;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作为教学一线的政治课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就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给政治课带来无穷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理论》 全主编重庆北碚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对翻转课堂开展了研究,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关于“翻转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他创立了“同伴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学习,学习的方式为看视频或者阅读文章等,然后提出问题。而教师则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课堂答疑,并根据疑问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以此来搜集和开发学习材料。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Talbert教授主张把知识传授放到课前,把知识吸收环节放到课内的这种翻转式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早的实践者是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他们在2007年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和接受了翻转课堂的方法和理念。2012年1月30日,举办第一个翻转课堂“开放日”,向参观者呈现翻转课堂的运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很受欢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被认为是正式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可汗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教育组织,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余部教学视频,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10分钟,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翻转课堂在我国也引起了重视,实际教学试点逐渐增多,但影响力较大的试点多分布在京津、泸宁、重庆和广州等几个地区,而且以中学和中职学校为主。走在全国前列的是重庆市聚奎中学,它是“全国第一所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校。他们运用多种方法实现课前学习与课堂互动。2013年3月,南京市九龙中学开展了首轮包含文理六门学科的教学赛课,采用家校新干线、自主学习单、知识框架图等方式,在无线网络平台电子白板、微课程以及短视频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二、“马原”课的研究现状
“马原”课是全国各个高校各个专业的必修和公开课,其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所包含的各项基本原理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整体地理解是完成“马原”课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然而,这也正是“马原”课教授的难点所在。“马原”课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难免枯燥,兴趣不高。有调查指出,在最主要的学习动力问题上,50%的文科生和36%的理科生选择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各33%的文理科生为了“完成学分”学习本课程;7%的文科生、21%的理科生将“考研取得好成绩”作为学习动力;10%的文理科生学习本课程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习“马原”课的学生存在着功利主义色彩,这就使教学目标产生了偏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产生现状的原因较多,比如: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师素质方面存在欠缺。“马原”课程所选教材为教育部统一编写,然而,面对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教材在内容上难免会陈旧、脱离社会且缺乏时代性。同时,教材的内容说教感较强,理论性较强,难免会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在书中难以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求职等实践相联系。部分“马原”课的教师理论功底差,在教学中缺乏广度和深度。另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陈旧。调查指出,教学方法单一也是使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比较认可以教师教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马原”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