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课堂论文

生态课堂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课堂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课堂论文

生态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生态课堂不仅要追求趣味,还要求实现自主与合作学习,要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的个性化得到发展。因此,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贯穿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活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活跃。以六年级《成长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这就让众多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四年级《我的家长在变化》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观察我们家长在十年中变化最大的地方,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在这些活动中,灵活地使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都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

二、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方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要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就必须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要实现学生之间的平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不同的学生,在基础、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就导致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接受知识的程度和取得的成绩不同。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努力实现学生个体的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多观察学生,给予学生真切的关爱,不歧视差生,也不优待优生。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状况,要尽量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课后辅导,给予其安慰,消除他们的挫败感,给予他们关爱,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总之,要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师就要尽量重视学生的个体,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发展。

三、贴近学生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要实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苏教版的小学品德教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教材中儿童的名字都是作者特意取的,而不是传统的“小明”“小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加真实。另外,教师应该多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举例,尽量拉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教师还应该多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无疑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实践教学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实践教学也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使课堂始终维持活跃的气氛,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够极大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五年级《到外面走一走》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外面世界的不同,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社会中的各种因素。

四、结语

生态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合作学习;创新精神

新型课改后,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建构是一热点,将是今后课堂教育形式的雏形,但是在各地课堂改革中,往往不能够深入改革。课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途径就是教学。如果教学的观念不更新,那课改也只能流于形式。所以应该从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整合。

一、生态课堂的由来和现实应用

课堂“生态环境”的由来。最初是来自我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精华,其母亲因为生活环境,为其子三次迁家,孟母三迁正是受此典故的启发,教育就是要对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而做努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在创新的教学方式中,努力做到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育中,感受到安全、亲切和关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发言更加活跃和积极。更加通俗的说就是,让师生做朋友。将由老师带领学生们,来造就他们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在现代教学研究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着联系,智力――情感――感受,这样的传递关系使得教师对于学生,不仅仅只是一味的学习,更多的是情感和感受的处理,以往的教学只是重视前者,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一种负担,难免会使得学生不去学习,这时使得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态环境”的构建

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无趣、僵化、死板等感觉,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传统的教学课堂过分的强调学习的封闭性和预设性,这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就需要进行教学方式创新,不再是单调的板书,如果讲课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那是完全不行的,应该做到与学生进行教学上的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解惑,促进师生的感情,亩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若只是进行课本上的教学,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僵化。老师就要反思自己,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破除僵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学习,更应该结合实际提出相关问题以及提出考试必考题目,让学生们思考,回答自己的答案,使得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想。不时的随机挑选几位同学上讲台进行笔试,或者对作业的错题进行评讲,让学生透彻了解每一道题。在经过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后,学生大致的了解了课本的内容,学生将需要自己去学习。需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实际上同学们对于独立思考,较为欠缺。主要有: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这需要老师来引导学生来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导点子上,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学习分工的不合理会使得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使得问题的归纳的和探讨浮于表面,不能够深入主题。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得能力较强的同学“一言堂”。

三、小学“生态课堂”对老师的要求

1.学纲的制定

一个人要想有效率的做事,就必须要制定目标,而一个学生如果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就必定要有计划的学习,而制定学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不足,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制定自己的学纲,可以更好的学习。而老师就可以通过学生制定的学纲来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可以收集大家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这样不仅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更符合学生的胃口。老师已经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更多的是“引导者”和“协助者”,通过学生的学习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中,不再只是教师主讲,更多的需要学生们的配合,而老师就是组织学生们讨论和思考分析问题,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思考和努力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学生的课前预习很重要,学生能够预习课本内容,提前明白哪里是重要的知识点和基础知识,并在教学之前就发现自己的不懂的地方,在老师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可以使得事半功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语文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一,老师要清楚是否学生完全进入到自主学习状态,学生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渲染出学习的好氛围。第二,老师要清楚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方式是否真的正确,对于教学有帮助,在发现错误时,老师要及时的纠正。避免错误扩大化。

3.尊重学生的差异,还学生一个自信

若对于学生只是像以前采用“放养”,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作用是不大的,而且只是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后课辅助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若老师不能够想到这些,课时的所有努力就都是无用功。所以针对课后的知识巩固,老师们就需要安排人员进行知识抽查,以及定一个时间方便学生询问问题。不仅可以回答学生学习上的疑问,甚至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来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发展。课后作业的有效完成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进行课文预习和复习,可以来弥补个人的不足,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下次课堂的授课和复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也有助于形成友好的学习氛围。孩子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兴趣高昂,孩子们不但收获了知识,还懂得了文明礼貌。由于有这样的情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和同伴们交流和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结尾

生态课堂,学生个体的身心通透自然、宁静和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小环境,它不仅需要讲究“生态平衡”,更需要“生态保护”。营造生态课堂,让学生每天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到课堂上,以美好的心境对待每一天的学习。

【参考文献】

生态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一、多元解读,生成清新自然的美

现代的学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七彩的经验世界,他们即多样化又很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台,让语文课凸现个性化的色彩,让语文课折射个性的光芒,培养学生多层次地感悟语境,多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听《蒲公英》一课中的片段:老师问:“你们想和这两颗蒲公英种子说些什么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有的说:“沙漠的金光闪闪、湖泊的银花朵朵是太阳光的缘故。你们被自己的眼睛骗了。”另一位学生急忙补充:“被表面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所蒙骗了。” 老师肯定地点点头,继续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教室里充满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声,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说得头头是道。这种教学氛围是师生在平等对话的课堂上生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教学情景和学生实际不断调整预设目标,深挖藏于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料,允许、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珍视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感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所悟所得,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让清新自然的美在充满生气和乐趣的氛围中逐渐生成。

二、激发质疑,生成活力无限的美

语文课堂要抓住“质疑”点,积极创设平台,让学生明白如何质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营造气氛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示范启发是帮助学生开启质疑之门的金钥匙;积极评价是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催化剂;定范围找问题是提高质疑效率的有效途径。精巧地质疑后还要组织学生探究释疑,让学生从疑团顿生到恍然大悟来个质的飞跃,才是更密切地与作者和文本对话,达到“物我回响”的境地,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指导读《劈山救母》的第二段时,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沉香,感受沉香一路的艰辛,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当读到“饿了就采几个野果,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时,突然有学生质疑“这沉香真笨,他为什么不回家再多带些水和干粮?”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马上想到这是一次深入探究文本的好机会,反问学生“沉香会不会回家?”让学生展开讨论,几分钟后一双双迫切的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第一小节中说沉香救母心切,所以不会回家。”有的说“沉香翻过了很多高山,跨过了很多深涧,再回家就太浪费时间了”…… 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活力无限的美。

三、延伸时空,生成探究体验的美

优秀的教学设计不是对课堂要出现的情况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要给课堂中出现的许多不确定性留下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自己去揣摩,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

在教学《东方明珠》最后一段时,我问孩子们为什么把塔叫东方明珠呢,学生说 “因为明珠是闪闪发光的。东方明珠塔在晚上闪闪发光,就像是一颗夜明珠”。有的说“因为它在上海,上海是在中国的东边,中国是在世界的东方”。我问“你怎么知道的”,他说“爸爸是教地理的,上次去上海跟我说的。”有的说“东方明珠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人们看到它就会想到上海,看到它就会想到中国。”这时有孩子联想到《艾菲尔铁塔》(校本课程)里刚学到的知识,并马上提问,“老师,是不是像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我说“在世界上有许多的地方都有一些标志性建筑,它们不仅世界闻名,而且代表着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想知道更多的吗?我们可以看看这方面的资料。”在布置学生回家查阅相关资料后,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时的学习已不单单是对知识地理解和目标的达成,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严谨、科学的思维态度和方法。

四、开放教材,生成隽永细致的美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你能想象在教学过“狐假虎威”之后,教师推荐阅读的《中华成语故事》立刻就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吗?教材开放以后,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见识到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文化,更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的热情。

生态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基于生态化校园,构建生态学教学、科研2个平台

从客观的角度看,“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目标的进一步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较大规模的平台。因此,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生态化校园,努力构建生态学教学、科研2个平台。学校校园内有针叶林、竹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拥有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植物群落类型和多种生境类型。学校依托东湖校区丰富的资源,建成了有2000多种植物的植物园。生态学学科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条件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和生态定位观测点,重点建设了生态学本科专业和生态学硕士点的生态学教学平台;同时,建设了以国际生态研究中心和校内科研创新平台为重点的生态学科研平台。把校园建成生态学教学、科研、科普基地,既安全又经济,还便于长期的定位观测和资料积累。生态学教学、科研平台建成以后,师生可以结合受控实验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研究各种森林群落的特征与生态功能,研究各种生境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各种植物和景观类型的生态功能等;同时,可以把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成课程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科研的互相促进。此外,通过生态学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积极争取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实验用房用地、实验仪器、校内塑料大棚、野外观测站等;通过生态学科研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研究项目、研究经费、研究设备和研究场所等。浙江农林大学在建设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生态定位站的基础上,建成了拥有一流设备和领先技术的集生态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化校园综合基地,以适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需求。

基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开展“3期式”重点指导

导师为每个学生安排任务,指定论文研读期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查找文献,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中期,重点进行实验设计、仪器操作方法以及数据检查和处理技术的指导。这一阶段让学生在参与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掌握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后期,重点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知识与技巧的指导。这一阶段除了要在原始数据处理、作图制表、论文写作、多媒体制作等环节加强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之外,还在数据分析与讨论环节指导学生凝练创新点,以提升本科生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基于研究生的基本理论应用,探索“4段式”课堂教学

生态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葡萄生态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56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search,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pe and wine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wine industry o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of demand changes, from the meaning and basic thought of blended teaching.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grape ecology", in the "grape ecology course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pattern play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and further develop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 good teaching effect is achieved.

Key words grape ecology;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葡萄生态学”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酿酒工程专业(葡萄酒方向)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基础奠定的作用。目前“葡萄生态学”作为一门限定选修课来供学生学习,旨在通过该门学科的开设,让学生了解到与葡萄学有关的生态科学,掌握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生态技巧,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

狭义地说,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网络学习与面授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具体又可划分为以面授为主、网络学习为辅的模式,以及网络学习为主、面授为辅的模式。广义地说,混合式学习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点,继而在加之以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授课方式来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混合式学习方式兴起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①正因如此,它具备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的综合优势,比如传统课堂上突出知识的传授和迁移、重点强化课堂中“教”的模式,不仅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而且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网络自主学习与传统课堂讲授,实现了优势互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②③

2 “葡萄生态学”教学环节的问题

2.1 教学时间不充足

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知识和方法理论为教学目标的学科,它还研究葡萄与其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④根据教学安排,该院“葡萄生态学”课程36个学时,考虑到该课程涉及面之广,涉及的理论知识之多,如果单单依靠学校规定的学时,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课时数,以此来弥补不足。

2.2 缺乏相关专业教材

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可供教师和学生直接参考的“葡萄生态学”方面的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影响了学生对生态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目前教师授课主要参考《土壤学》、《农业气象学》、《果树生态学》等教材,并将这些资料重新编排制作讲义,以供教学使用。国外一些葡萄酒科研与教学较为发达的院校也开设了相关课程,注重葡萄生态学相关的基础知识的讲授。

2.3 涉及面广,学生缺乏其他与之有关的学科知识

“葡萄生态学”涉及的知识与其他诸多学科密切联系,比如土壤、气象等学科所涉及的内容。目前本院的专业培养方案比较偏重工科,相对而言也就忽略了与农学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教授。比如本学科涉及到土壤学、植物学、气象学等相关课程,而学生之前并未对相关知识有过较为系统、清晰的理解与掌握,从而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毋庸置疑,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该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额外补充大量的其他相关基础知识,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记忆与掌握。同时,葡萄生态学难度中等、涉及范围广,这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⑤某些知识对于葡萄和葡萄酒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土壤形成及各种土壤类型特点以及气候学,但通过简单的讲解,学生只能获得浅显的认识,并不能深刻理解与掌握。

2.4 缺乏实践机会

由于“葡萄生态学”缺少实践环节,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与掌握课程理论知识,那就必须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生课后的实践与动手操作,通过亲身实践,从而透彻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也就能更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我们现阶段所采用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课时间短,再加上知识内容较宽泛,这无疑又给学生进行实践增加了难度。即使教师会经常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或者有时候会布置相关的课外学习任务,但学生由于缺乏组织、监督和自制力,该项工作往往难以顺利开展,这也造成了教学上的一大缺憾。

3 “葡萄生态学”混合教学设计方案

3.1 课程前期分析

课程对象:“葡萄生态学”课程为我院酿酒工程本科专业所设置的重要课程,教学时间安排在二年级下半学期,具体时间为第一周到第九周,总计9个教学周期,并有4个学时安排在每个教学周期。

课程现状:该院“葡萄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并结合作业、课堂随机提问、课上师生互动浅显的讨论以及小论文等方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讲授、PPT演讲、随机提问、课上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面授学习环境:该院“葡萄生态学”课程理论部分教学设立在多媒体教室,当然,这些教室都配备投影仪、投影幕等相关教学设备。

3.2 课程整体设计

3.2.1学习单元划分

教学内容按章、节、知识单元等学习板块进行设计安排。例如在讲解第八章《葡萄产地评价与区划》这节内容时,将本节内容分为以下两个小节:第一节,葡萄与葡萄酒种气候规划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中国主要葡萄产区的生态评价。在每一个小节里按知识点进行归类划分,并且也相应地引入了教学资源中的文字、音视频等相关资源,以便学生们对知识有更加详细的理解,尽量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3.2.2学习内容设计

目前国内外仍然没有专业的“葡萄生态学”课程教材,并且在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更是日新月异,随着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其相关联的分支也愈来愈多。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克服这方面的困难,授课教师应以讲授葡萄生态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适当拓展学生们的理论视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同时抓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与积极探索心理,结合相关知识内容,也在课件制作方面采用一些吸引眼球的设计。

3.2.3教学活动设计

在授课方式上,采取了平常授课与互动问答、小测验和讨论穿行的形式,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达到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温习和思考的目的,一举两得,使每位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期末测验环节,授课教师首先安排好所需完成的任务,然后按照我国的葡萄酒产区,将每个年级全体同学分为十多个小组,每组3人,要求学生们课下通过查阅文献统计相关数据,结合生态学课程讲授的内容和当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状况,对每个区域进行客观细致的生态评价。并以幻灯片模式展现所查阅内容,分组上台讲解5分钟。同时,采取评委评分制度对学生们的作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分数,以此作为期末测评的一大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授课教师为辅的模式,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也因此对全国的生态条件有了全面了解,对葡萄生态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有了独特的见解。

3.2.4教学评价设计

课程评价包括课堂考勤、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讨论、课程作业、论文及期末测验等,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察。“葡萄生态学”的教学评价包含讨论课成绩、平时考勤成绩、课堂积极性、小论文成绩、期末成绩等五大块。其中,考勤占10%,讨论课成绩与小论文成绩各占15%,课堂积极性占20%,期末试卷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60%降为40%。并且现阶段,正在尝试在考评方式中加入幻灯片制作、小组演讲等环节,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各个环节、各种形式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更加注重了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实现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4 结语

混合式教学中,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成为了课程教学中的主导者,而学生也真正成为了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种角色转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有利。但是,就本学科而言,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发现不足并进行改革。第一,增加课时数,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数。作为研究葡萄与环境关系的学科,“葡萄生态学”更加要求学生应多动手实践,多做,多学,多看,深入葡萄产区和基地,进行试验、实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针对专业特点,对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改革。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作为集工科知识与农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对授课要求也会较高。学校和教师都应采取相对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学生在学习前期能先接触、理解、掌握相关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从而降低课程的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为“葡萄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 郑春芳.混合式教学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途径探析――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3(32):52-54.

② 王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③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教学――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④ 刘旭,惠竹梅,房玉林,张振文.《葡萄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4.12(1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