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类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工作室 教学模式
在本科的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兴趣已经开始了一些分化。其设计水平也开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教学,如何使用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实时地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横向与纵向两种)与学生学习的个人兴趣取向(包含设计水平差异)相结合的特色教学就孕育而生了,这就是教师工作室制度。其是一个以开放性、多样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模式体制下,学生和教师之间实行的是双向选择模式,从两个方面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基础形式,通过“设计工作室”模式在设计教学中的运用,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其在本科教育中的学习更为灵活、生动,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教授工作室的运作,使每一位有志于提高本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的教师都能够在研究方向、成果创造与积累等方面享有自我优化、自我设计、自我创造和自我组织的自由,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在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下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①笔者认为,面对这样一种教学实践,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具有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工作室,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一、双向选择制度建设
在工作室双向选择之初,首先是学生选择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发展方向自由地选择工作室,但这样的选择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工作室人满为患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于工作室的良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毕竟每个工作室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组员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而面对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简单地剔除或末位淘汰都不太合适。对于如何解决这一尴尬的难题,笔者认为,使用“优劣”选择法较为合适,具体操作如下:例如一个工作室规定人数为20人,教师根据所选学生前一学期的成绩挑选出成绩名列前15位的学生,同时挑选出成绩位于末尾的5位学生进入工作室。这样的选择方式首先有利于工作室保持健康的教学风气,其次还能产生学生间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二、师生教学交流机制
由于工作室本身的特点,学生和工作室导师的交流是极为密切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如何结合工作室教学特点更好地激励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在工作室中,设计的各个阶段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公开展示,同组其他学生对此方案发表不同的感受与意见,其次由任课教师总结,提出建议,针对讨论会中学生及教师提出的观点做进一步深化设计。
2.在第二阶段,要求学生之间互换彼此的设计方案,并分析设计方案的特点与不足,以建议书的形式提交给彼此,针对建议书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下一步设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使其学会在分析中寻找彼此的问题与闪光点。
3.进入方案的最后评审阶段。评审方式是以工作室教师与校外专家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评审,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找出方案中与现实结合不够紧密的地方,更有利于方案的可实施性的优化设计。
4.在整个学年的学习阶段,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即软件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设计思路的过程和表现方法的应用以及设计项目过程中的设计心得。采用这种交流方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术氛围的营造,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找出彼此的不足与长处,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
纵观历史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工作室制度的建立与推行也是当下社会发展对于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三、工作室制度下的课程设置
工作室制度下的教学工作多是以课题的形式展开。课题的形式有纵向模式,即理论层次方面的专业研究;也有横向模式,即以项目形式展开的课程教学。项目的形式有竞赛、实际工程设计或假题设计等几个方面。无论是横向模式还是纵向模式,教师在进行课题的安排时都需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有序的安排,内容或有扩展或有缩减,需要根据课题与学生的大纲安排情况而定。现以一个课题为例来进行说明。
课题名称:会泽老街居住片区改造
课题要求:城市发展,现有的老街在交通、消防、污水排放、房屋形式等方面均已不再适于居民居住。需要从如上几个方面进行改造,但同时要保持原有街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保持其城市肌理的发展形式与建筑传统形式,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进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处。
根据如上的课题要求,结合工作室各个年级的教学大纲要求,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初,将课题分为三大部分进行,每个部分均结合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要求进行设计。
首先,结合课题研究的要求,对会泽地区民居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建筑特色、风土人情,为课题的开展收集好第一手的丰富资料,此部分是结合教学科目中的“云南民族居住环境分析”课程进行开展,要求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民族民居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后,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会泽地区的调研与实地测绘,最终整理成完整的资料以备下一步设计使用。
其次,结合该地块周边的环境与地理特征,进行初步的设计。这个阶段需要数轮的方案讨论与调整,工作量比较大,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四年级的学生来完成,结合大纲中的“毕业创作”课程进行开展,此部分是课题的核心内容,需学生对于前一阶段对该地区进行的调研资料仔细研究与二次整理,最终形成较为全面的设计方案稿。
第二阶段的方案设计是整个课题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细致的深化设计,比如街道的导视系统设计与城市家具设计都是这个课题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该部分内容的完成是结合大纲中的“城市家具设计”课程和“造型基础”课程来进行的,由低年级的学生完成。
以上是设计项目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设置安排,其目的是通过对课程的设置,进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立体化评价,在设置工作室相关课程之初就应该预想到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引导,工作室工作如何安排能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融入其中,各司其职进而共同进步。由此可见,建立有效课程设置方式和与之相关的评价机制是工作室顺利进行的至关重要的要素。
课题研究与教学课程的教学安排是工作室教学制度中需要特别引起教师重视的问题。工作室教学制度的建立,其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课题研究之中,让二者有机结合。基于此目的,如上的课题与教学科目安排形式,正是根据课题研究进程的要求,兼顾工作室中各个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的教学形式的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探求出一条课题研究与专业教学课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注: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2012Y217)
注释:
①马驰,彭蓉.在高年级建筑学教学中建立“设计工作室”模式的理论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08(5).
参考文献:
[1]何晓佑.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研究[J]. 艺术百家,2008(1).
[2]单踊. 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史研究[A]. 设计教育研究[C].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3]顾大庆. 图房、工作坊和设计实验室———设计工作室制度以及设计教学法的沿革[A]. 设计教育研究[C].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4]季鹏. 自由. 自律——卡塞尔美术学院的学习车间[A]. 设计教育研究[C].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5]贾倍思. 从“学”到“教”———由学习模式的多样性看设计教学行为和质量[J]. 建筑师,2006(1).
[6]张路峰. 中、德建筑教育的不完全比较[J]. 世界建筑,2006(10).
[7]顾大庆. 关于建筑学研究中的教学研究[J]. 建筑师,2006(1).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大开放教育;机械类专业;个性化学习素材
引言
电大开放教育自诞生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效的解决了改革开放之后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为渴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素质的人提供了平等开放的学习平台。但是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及各类社会办学机构的兴起,电大开放教育也面临着激烈的生源竞争。但是在需要终身学习以顺应时代要求的社会背景下,基于自身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优势,只要把握好人才市场的需求,针对社会热门人才需求专业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教学资源,电大依然可以在巨大教育市场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一、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方式特点及其社会意义
(一)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方式及其特点
电大开放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式教育平台,首先其学生的来源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对生源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工作背景以及学习时间和地点没有严格的限制,而是向具有不同学习要求、渴望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的所有人敞开了大门,并且为不同文化层次和职业技术基础的人提供了多种选择。换言之学生能够按需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专业[1]。其次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时间、课程安排以及学生的结业时间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学习时间,并且大多数的课程能够通过远程教学方式自学完成,一些按照专业要求需要学习的课程只要通过测试就可以免修。最后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是开放式的,学生只需登录官方平台就能够获得教学课件和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自由的学习。
(二)电大开放教育的社会意义
电大开放教育在近四十年的历史当中利用远程教学手段,为普遍提升国民的文化水平、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人才短缺以及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解决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才培养和改革开放后的补偿教育方面,弥补了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方式早已不受广播和电视的定时远程教学的限制,利用网上平台可以实现全天候的教学,并且能够让师生之间实现双向互动交流和建立网上讨论群组。教学课件也有了更多样的存储与传播形式。而在需要不断的提升和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的社会要求下,电大开放教育依托自身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强大的师资力量,能够给各个工作岗位上希望继续学习的人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
二、电大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一)机械类专业的生源特点及培养方向
电大开放教育机械类专业的生源大多来自于制造业的生产企业,也有部分来自其它行业或社会上希望从事机械制造类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由于几乎所有新的科学技术、新材料在生产和生活领域的推广应用,都离不开制造业。因此制造业所需要的机械制造专业技术虽然看起来枯燥无趣,却是受到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影响最广泛的专业。因此机械类专业生源的学习动机往往是希望能通过电大开放教育,掌握相关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新技术,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以便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因此电大机械类专业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具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使其适应不断提高的制造业一线生产岗位要求。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成绩考核
电大开放教育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包括专业理论以及实践教学,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课程的学习时间。由于学生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因此大多数课程通过远程教学完成,只有少量的时间能够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集中交流。成绩的考核依然以笔试为主,辅以部分实践课程的报告与专业设计的考核。
(三)机械类专业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如前文所述,机械类专业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由于机械类专业与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出现的深度交叉和融合,电大开放教育机械类专业的生源亟需学习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在不断的变化,难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一方面由于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对机械类专业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实训教学难以开展。与此同时电大开放教育的相关教学专业与课程设置逐渐不能满足市场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专业技术要求,
三、电大开放教育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一)改革专业与课程设置
机械类专业涉及的就业面非常的广泛,既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汽车企业、过程装备等与机械制造直接相关的行业,也包括了运用现代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广大制造企业以及机械设备使用单位。而这些行业的相关工作岗位对专业技术的岗位要求有着明显区别。因此机械类专业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应当根据生源背景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动态,进行与之需要相适应的调整,增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岗位适用性[2]。并且密切关注相关专业领域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信息,让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材内容能够跟上行业发展。
(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以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训机会
由于学生大多从事企业的一线生产工作,因此其所学知识和理论必需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和实用的技术,才能达到学生学习和电大教学的根本目标。所以实践教学和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训机会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才能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正确的运用,真正具备应有的专业技术、职业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虽然受限于实践教学时间和场地安排,但是应当通过挖掘社会资源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当寻求建立与具备实践教学资源的企业或者院校合作,在假期利用其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实践教学。其次通过培养具有丰富企业岗位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请企业一线生产人员配合教师制作实践教学课件提供给学生学习。虽然通过网络视频学习无法达到与亲身实践等同的学习效果,但是观看他人实践操作并结合教师的专业讲解,能够让学生对实践工作获得更多的直观认识,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重复学习。最后要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学生毕业前为学生安排实训机会。
(三)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
接受电大开放教育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一线生产岗位,因此其学习的目的往往十分的明确并且具有个性化特点。这也是由于制造业的发展带来的岗位分工细化造成的,所以学生有时会对特定领域的最新技术有着迫切的学习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并且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了解其具体的学习情况[3]。体现电大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和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社会价值。
(四)改革教学考核体系
现有的教学考核方式以为学生安排笔试为主,考核结果无法体现出对学生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准确评价。因此应当改革教学考核体系,首先增加能够体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实践考核,布置更多设计和实践调查类任务,通过对学生的设计论文或报告打分并计入学分考核[4]。其次在笔试环节减少基础理论知识内容,而增加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相关的试题。
一、目的和意义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确定考核等次,科学地使用考核结果,对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在激烈的改革浪潮中,提高竞争能力和忧患意识,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自觉地提高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局的服务三农质量和工作效益。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成绩也是对其进行奖惩、调薪、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续聘、低聘及解聘的依据。
二、组织领导
1.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由局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局职称办负责安排日常工作。
2.单位要成立由党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的5~7人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2/3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由专业技术人员选举产生,应尽可能代表级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考核工作。
3.考核小组由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
4.考核小组的职责:
(1)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全面工作。
(2)对被考核人员逐个进行客观公正地评议,并按评分标准(见附表)量化打分。
(3)确定、公布被考核人员的考核打分结果及考核成绩。
(4)受理、调查并处理个人申诉及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5)认真总结,如实填写有关表格,并按时上报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有关材料。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基本项和加分项两部分。
1.基本项考核包括:
(1)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的综合评估。
(2)工作数量及质量。
(3)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4)出勤情况及工作纪律。
2.加分项考核包括:工作、科研获奖及鉴定、获专业技术工作荣誉称号、、出版著作、党政及社会兼职、超工作量等内容。
考核内容中有关项的评分标准详见附表一、二。
四、步骤和方法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评议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安排部署。每年12月份由局职称办安排当年全局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时间及具体要求。
2.学习动员。单位在进行考核时,首先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及文件,明确考核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统一思想,增强参与考核的自觉性。同时选举成立考核小组。
3.个人总结、填表和提供原始材料。每位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写出述职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指出不足。同时,认真填写《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提供本年度获奖、鉴定、论文、著作、专业技术荣誉称号等材料的原始证件,供考核小组核查。
4.个人述职。单位要组织召开专业技术人员述职会议,每位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向本单位领导、考核小组进行述职。与会人员应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定量考核打分。考核小组要在述职评议的基础上,对每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评分标准打分。
(1)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综合评估:由单位考核小组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方法打分,然后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得出平均分。单位可自行设计表格进行打分。
(2)基本项、加分项中的定量考核打分:由单位考核小组全体成员按《基本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一)和《加分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二)自打分,然后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得出平均分数。
(3)最终得分的计算:最终得分=综合评估平均得分+基本项得分+加分项得分。
6.综合评估,确定考核等次。单位考核小组根据定量、评估计分考核结果,将同一职务人员按得分多少排出名次,确定考核等次。
7.接受监督和复议。单位要将考核结果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凡对考核结果有异议者,可以直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反映。考核小组要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复议处理,及时修改,形成最终考核结果。
8.总结上报和公布考核结果。单位要对年度考核认真总结,按要求填写《考核结果统计表》及《年度考核审核备案花名册》,按时将总结报告、表格和相关材料上报局职称办。局职称办审核后的结果要向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通报。
经局审核后,对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公示,时间为一周。
五、考核等次确定
1.等次和比例。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等。其中,优秀人员不得超过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10%,良好人员不得超过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20%。按比例计算时,小数点后数字可四舍五入。对于同级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单位,可进行年度累计比例。
考核等次除受比例限制外,同时要符合最终得分要求。优秀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90分,良好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80分(得分不符合最低要求者不能按比例确定优秀和良好),称职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60分,最终得分小于60分者为不称职人员。
2.下列单位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1)获国家部委有关司(局)、省直厅(局)及地(州、市)以上党委(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的单位,获得先进集体称号的当年,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2)经中央或省业务主管部门评定先进单位,先进单位当年,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3.下列人员年度考核等次可直接确定为优秀或良好。
(1)获得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发明创造、科技进步、星火科技、优秀设计、农业丰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果、社会科学、“五个一”工程个人,其获奖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优秀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优秀。
(2)对因专业技术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地(州、市)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先进称号、省直部门授予的全省系统专业技术先进称号,其获先进称号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优秀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优秀。
(3)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推广、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奖项,以及获得县(市、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不含获得地、县级企、事业单位评选的上述奖项)的定额内人员,其获奖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良好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良好。
(4)获得县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先进称号、地(州)直部门授予的全地(州、市)系统专业技术先进称号(不含获得地、县级企、事业单位授予的本单位先进称号),其获先进称号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良好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良好。
4.凡具有下列几种情况之一者,直接确定为不称职。
(1)受到党、政记过以上处分或刑事处罚者。
(2)出勤率低于50%(包括50%);旷工三天以上者(包括三天)。
(3)不能完成本人职务岗位职责中的工作任务,既无研究成果、论文著作、推广开发实绩,且工作效果和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者。
(4)不认真履行现职岗位职责,拒不接受组织上分配的任务,长期(三个月以上)没有实际承担和完成工作任务者或工作任务很轻,经多次动员仍然不愿意接受其他工作任务,私自另谋职业捞取外快,情节严重者。
(5)未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任意迟到早退累计五次以上者。
(6)经工作督查或评估,工作质量不合格者。
(7)职业道德败坏、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影响恶劣者。
(8)工作极不负责,造成严重事故,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很坏者。
(9)因工作表现不好或不服从组织分配脱离工作岗位两个月;或因表现不好,长期(三个月以上)找不到接受单位者。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
1.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等次连续三年优秀的人员,允许提前两年(包括专业技术工作总年限和任低一级职务年限)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2.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等次达三次优秀或五次良好,可作为达到一项硬化评审条件。
3.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等次均在称职以上,并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二次良好,才允许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专家、省部级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及我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和我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厅(局)、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或学科带头人(以正式文件为准)的人员,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优秀、良好次数的限制。
4.年度考核等次为不称职者,解聘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低聘或不聘专业技术职务至少一年以上。年度考核等次不称职,当年及低聘、不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不能计入其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所规定的任职年限(即任职年限延长二年)。并在低聘或不聘期间进行考察,若年度考核仍为不称职者,取消其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年度考核等次为不称职者,不能参加当年或两年一次的调薪,同时执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
七、其它事项
1.凡未进行年度考核或年度考核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下一年度不得进行新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2.无故不参加一次年度考核的人员,其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在所规定的担任低一级职务年限的基础上增加一年。
3.出国或在国内进修、学习、交流、访问等一年以上的人员,不参加本年度的专业技术考核,本人也不计入本单位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基数。编制在而人不在本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同样落实。
4.科研获奖或授予专业技术荣誉称号考核等次直接确定为优秀或良好的人员不计入本单位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基数。
[关键词]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是业务性很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是单位的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指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在疾病防治工作和学术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能动态、真实地反映本人专业知识水平、业务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等发展状况的信息[1]。做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个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疾控机构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提供重要依据,还能为疾控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在疾病控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工作的梳理,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1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1.1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是人事档案的延续与补充,凡不属于文书档案,确属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活动的材料,都应归入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范围,具体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书;培训、进修结业证书;执业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书;质量控制关键岗、重点岗任职批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与学分登记表;高层次人才证书以及各类学术组任职批文或证书;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对以上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整个流程。其有效开展有以下优点:①能为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提供有说服力的、快速的、完整的资料;②能够督促和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为疾控机构全面、准确、多方位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明确的目标[2];③有利于促进疾控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满足社会需求和实验室认证认可工作要求。
1.2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具有专业性、广泛性、连续性、真实性、保密性等特点,使得其管理工作具有一些与其它档案管理工作不同的地方:①工作内容的协调性。这是由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材料的专业性、广泛性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收集必须是以在业务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文件材料为前提,材料的来源广泛而且分散,它并不是仅仅产生某一个单位或部门,而是产生于与业务活动相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因此仅靠档案管理部门收集资料是远远不够的。②工作效率的及时性。这是由专业技术工作的阶段性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科研课题研究、进修学习培训都是发生于某段时间,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几年。从事科研工作的团队往往都是临时性的、来自不同的单位与部门,工作结束后,人员也就自然解散。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对效率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档案工作者未能对其相关材料进行及时有效地收集整理,就会增大后期档案收集的难度,甚至导致档案材料的损坏或散失[3]。
2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
鉴于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适用,在具体工作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
2.1组织管理上,如何落实参与机制
疾控机构的工作内容集各项专业工作、科研探索、卫生管理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业务档案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而每个人过往的业务经历都是各不相同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资料收集过程也是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虽然很多疾控机构都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以至各部门,并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纳入中心整体质量管理系统之中,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和个人有义务向人事处及时提供技术档案归档资料。然而在实际中,该机制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一种情况是,很多单位原先都没有规范地归档,档案处于一种零散、存入无序的状态,查阅不方便,无专人负责,即便有专人管理,平时也无人过问和查阅,一般都是专业人员要晋升职称或进行某项工作检查、评审时才突击与相关部门和个人联系,进行收集和整理。另一种情况是专业技术人员不相信档案管理部门,认为自已保管更安全,尤其是一些论文、著作等涉及个人重大荣誉的东西,不愿意上交保管[4~10]。
2.2档案收集上,如何保证完整性和真实性
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等,其业务档案资料也在不断更新当中,受3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待改善。①在资料收集方面,由于内容繁多,其中专业年度考核、晋升考评等通过组织审查鉴定的文件材料容易收集,但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如各类学习进修情况、各类刊物发表的论文、论著、科研情况记录等,这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平时积累的材料收集较为困难。②由于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欠缺,在工作上墨守成规,没有积极性,坐等材料上门,对上交的材料不严格审核,以至所收集的材料不完整,不真实。③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保管条件简陋,恒温恒湿难以保障,管理人员变动频繁,交接过程中存在疏漏等原因,也会造成档案材料的损坏和遗失。
2.3档案利用上,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要想实现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最优化利用,应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法非常必要。目前疾控机构专业技术档案仍沿用传统的繁琐、纸质、单一的管理模式,难以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3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完善信息收集制度,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①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信息收集管理制度,确定所收集信息的内容、时间截点、数据格式,并在制度中明确各类信息的负责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工作分工,使各种信息能够准确及时的由各个负责部门完整的收集整理。②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深专业技术人员对建档的认识和理解,使职工理解自己既是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形成者,又是档案的利用者。只有职工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才能与档案员密切配合,按质按量完成归档工作。③利用日常工作进行收集。从新进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入单位时就要求将其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有关资料上交,建档。定期向业务科室发放收集技术档案的通知,在收集的同时,切实做好入档登记制度。④围绕中心工作收集。首先利用个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进行收集,其次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核工作收集年终个人总结。⑤要利用质量管理机制促进档案的收集。认真落实质量控制体系细则,从明确各级的职责入手,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纳入中心的质量管理制度之中,纳入到科室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岗位职责之中,纳入到质量控制考核工作之中[11]。
3.2建立科学的档案编排方案和管理原则
①建立科学又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分类方案,以人建档,组卷采取一人一卷及盒装形式,编排先按职称从高到低,后按姓氏分类排列。②为了避免和人事档案冲突,凡属人事档案归档材料,如证书、聘书等,应以复印件入档。③对所有专业技术材料进行分类后,按时间顺序排列。每卷有卷内目录,每份材料标有目录顺序号。④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保管期限为50年,档案存放于综合档案室,由档案室统一调用。⑤对调出或调入人员,原单位应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转至新单位,避免因档案转移还是及时产生“有档无人,有人无档”现象,防止编造、篡改档案等行为[12]。
3.3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贯穿于机械类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机械制图的研究对象工程图样被称为“工程界共同的技术语言”,课程主要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是工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必修课。多年来,机械制图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授为主,课后完成局部知识点对应的简单作业为辅的教学模式。课程缺少综合性、深入性、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缺少更客观的评价方式,教师的投入与学生的学习产出无法做出客观衡量,如何将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机械制图教学当中,需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持续创新。
1 课程改革目标
1.1 以达到ABET认证为导向,强调“以生为本”
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BET)是一种社会组织的名称,是美国最为权威的专业认证机构之一。ABET具有普遍性的认证体系,它开展的各类专业鉴定是专业技术人员获得执业资格的权威渠道,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50所大学、2500个学院参加它的认证[1]。其认证过程、认证标准和认证特色对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和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都颇具启示意义。1997年,ABET推出工程认证标准2000(Engineering Criteria 2000, EC2000),其特?c为:从强调教学过程转变为强调学生学习成效(Outcomes);强调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鼓励专业创新;鼓励新的评价和改进方法;提出11条毕业要求(a-k Graduate Outcomes),即: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11项能力指标(a-k),也是ABET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其中,与本课程对应的指标分别是:
A.掌握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an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掌握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
A3: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A5:设计制造基础
B.能够使用技术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an ability to design and conduct experiments, as well a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data)
B3:工程素养与职业操守
在传统机械制图的教学基础上,课程以达到美国ABET认证为导向,结合ABET认证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学目标与评价指标一一对应,在项目引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1.2 参考国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
课程改革思路来自于美国普渡大学的同名课程,主要借鉴其ABET认证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结合我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因地制宜制定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课程方案。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手工绘图、上机操作、随堂测验、视频录象等共同实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全部教学内容,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老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互动新模式。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达到ABET认证标准,在实践教学理念引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 课程改革手段
2.1 整合教学内容
继承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手段,课程主要由基本理论、三维建模软件练习和手绘草图等三大部分组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达到ABET认证标准,具体如下:
(1)使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各种三维实体和曲面建模的操作技巧,能够借助绘图能力以实现解决问题的自我训练(手工绘图方法与计算机三维建模方法);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构思能力、识图能力、三维建模及形体构型能力(空间思维的转变:3维2维),使学生具有系统化地识别、评估、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下转第28页)
(上接第10页)
(3)在项目引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具有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达到ABET认证标准。
2.2 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黑板板书为主,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也逐渐作为辅助教学方式加入到机械制图的教学中,但仍是少课时教学。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绘图并重的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并以手绘草图作为学生手动制图的主要方式,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绘图中,将三维建模引入课程教学中,在投影法、点线面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等教学过程中,结合三维模型与二维模型的相互转换,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在图形表达中的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3 课程的学习成效评价
机械制图是要求学生动手绘图的一门工程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学生是否能够达到绘制及阅读工程图样是衡量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具体、客观的页面测验检验学生实际达到课程目标的情况。本课程改变了以往“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三个模块,在每个学习模块结束时进行阶段考核,每个模块分别占总分数的25%,三个模块共占总分数75%,平时作业占总分数25%。
阅卷结束后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一是了解学生对于各个模块内容的掌握程度,以检验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情况;二是通过分析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用以检验试题难度是否合适;三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作为下次教学的持续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