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五四青年节黑板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有一个亘古的近似奢侈的追求——完美。人生如一幅画,要经反复地修饰,人生如一首歌,要高昂地吟唱;人生如一条河,需要不断地涌入五彩的鱼儿,人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然支持着人们追求完美的是一种信念,那这种信念又是什么呢?
当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追求着尽善尽美,我时常会感到困惑、迷茫,扪心自问:难道为的只是成功的一幅画,动听的一首歌,别人的赞许吗?这样,不是太虚荣了吗?自己竭尽力量,花尽心血的一幅画,不是为自己,不是为自己付出了劳动而得到肯定的答案,而是别人羡慕的眼光,这样的人生值得追求吗?答案是否定的!也许人们是为自己的画而画幅五四青年节,为聆听动听的歌声而歌唱,为枯燥的生活而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了无生趣。就像我们,一个学生,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那么我们的作业已无价值与质量可言。那么,这又是怎样的追求呢?
一直以来,“追求”与“完美”对我来说,很是陌生。我从来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更没有想过,我的生活到底在追求着什么?自我上学以来,我以为,认认真真地完成学业,长大后兢兢业业地工作,这就是我以后的生活,这便是我存在的全部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长大的我发现,这样的追求太狭隘了,这样的人生太暗淡了。于是,我又陷入了困惑,开始了思考。
每次出黑板报,我都会与另一个伙伴产生不同的看法,但都是为了追求完美,每个人都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有一次还差点闹别扭,但是,出于对学习和锻炼机会的珍惜,出于对完美的黑板报的渴望,我们丝毫没有放松过,没有气馁过,没有停滞过,每次驻足凝望出刊的黑板报,耳边回响起老师的赞扬,觉得我们付出的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内心无比欣慰。也许,这种快乐正是源于对完美的不断追求吧!
有一首歌,叫做《坚持到底》。是的,我要坚持到底,我要坚持到底我的追求——完美!
本学期,团委将继续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为重点,对广大团员进行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开展自管、自治工作,提高学生干部的素养;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繁荣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不断提高学校团委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等基本职能的能力。
二、工作要点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学生做道德规范的践行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创造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
以重大节庆纪念日,如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或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纪念活动;尤其在三月学雷锋月,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团员向上、向善;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营造“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利用自律部大平台,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利用团刊、黑板报等阵地,对自己动手、勤俭节约等良好风尚进行宣传,使全校学生提高对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悟之于理,见之于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庐陵文化、红色文化的教育内涵,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使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弘扬庐陵文化,提高属地自豪感;亲近红色文化,激发奉献自觉性,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强化团的自身建设
(1)强化团组织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团干部工作职责、团组织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使团务工作有章可循。
(2)强化团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密切与班级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和考核,指导团干部在工作中掌握业务知识,交流工作方法,增强团干部工作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强化团员队伍作风建设。通过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团员增强信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学习团章的教育活动进行团员的自我教育,增强团员自觉遵守维护团组织荣誉的观念,严格执行团的纪律,强化团组织的自洁功能。
5、充分利用“党建带团建”平台创先争优
充分利用“党建带团建”平台,党建搭台,团建唱戏,有效推动学校团建工作实现新发展。在创先争优中,努力争创市、县级团建先进单位,市、县级青年文明号,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争当模范团员。争取领导重视,落实“四个必须”,探索一条“党建带团建”工作新模式,优化团的工作环境。
6、继续抓好常规工作
(1)抓好团员发展工作。建好入团积极分子平台,加强团的知识教育,做好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入团积极分子集中培训,把握好团员发展中的标准问题。严肃规范地吸收优秀学生入团,为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鼓励和吸引更多学生向团组织靠拢。
(2)加大对学生会工作的考核。为调动学生会成员的积极性,改革和完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监督评判体系及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增强学生干部的意识观念,使团的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3)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努力建设好学生传媒队伍,加强学生宣传工作,继续加大对外信息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加强团属广播站、宣传栏的建设力度,加大对《校园通讯》的编辑强度,积极将学校的大事、时事、重要举措等向校外媒体推介,掌握青少年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德育为先,全面发展
1.创新德育工作理念。中职学校要全面发展,必须创新德育工作理念;要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必须要有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要有较高的德育素养;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只有培育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合格教师,才能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如近年来,我校坚持“学生为本,严格管理,规范行为,培养习惯”的教育理念,确立“立德、尊师、勤奋、创新”的校训,“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创新”的教风,“崇德、砺志、苦练、勤学”的学风,这些理念,成为学生磨砺意志、志存高远、陶冶情操、勤奋学习的精神动力。我校教师经过对德育工作不断摸索、创新、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教学能力到教学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升华。为此,中职学校一定要创新德育工作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使每一个教职工的思想理念深入到“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之中。
2确定德育实践主题。在完善德育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中职学校要把德育实践主题确定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如我校每年以元旦、清明、五一、五四、中秋、国庆等节日确定为主题教育活动。元旦是一年的开始以文明礼貌教育为主题;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献花圈,以缅怀革命烈士为主题;五一劳动节以劳动教育为主题;五四青年节主要以感恩教育、爱心捐助为主题;中秋是团圆节以尊老爱幼为主题;国庆是纪念日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主题。我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图片展、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方式,围绕“知荣明耻,健康成才”、“文明礼仪从我做起”、“青年志愿者行动”、“民族精神代代传”、“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等主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3突出德育五大教育功能。中职学校学生要以“成长、成才、成功”三成教育为主线,加强理想信念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立志成才的信念,突出德育五大教育功能。①诚信教育:要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精神,开展建立“诚信班级”、“诚信考场”、“诚信之星”等活动,培养学生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守信、遵守规范、言行一致的品格。②感恩教育: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重点围绕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同学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谢自然赐予我五个方面开展作文竞赛、诗文朗诵、短信祝福、主题班会、“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守护母亲河”等系列感恩活动。③养成教育: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结合《中学生守则》和《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广泛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青少年不良行为及矫正”、“爱惜生命,远离”和“文明上网”讲座及签名等系列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④自我教育: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行“班干轮换制”、“班级值日制”,创建“特色班级”,让人人参与管理,体验职责和义务,感受理解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要求。⑤成功教育:通过征文、演讲、才艺展示等形式,以及邀请事业有成的学友回校作创业事迹报告,请本校技能大赛获奖的同学谈成功经验,树立学生“我也行”的自信心和“我也可以成才”的理念。
二、文化引领,科学发展
1.形成文化建设定位发展模式。中职学校要以文化建设定位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如我校近几年各方面得以蓬勃发展,学校文化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文化建设的步伐,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我校从社团自愿者、德育、管理、理念、班级、环境、行为七个方面入手,经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德育体系。德育文化—搭建起学校培育人才的平台;社团志愿者文化—张扬了职专学子的个性特色。班级文化—闪烁着学生五彩斑斓的个性创造;管理文化—包含着激励竞争的管理特色;理念文化—浓缩了学校追求的精神价值;行为文化—夯实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环境文化—彰显校园教书育人的功能。形成文化建设定位学校发展模式,使教师的教书育人积极性得到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遵纪守法品德得到大大提高。
关键词:农家书屋;中学图书馆;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8-0053-02
一、“农家书屋”的由来与发展
2007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旨在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2008年中央财政拿出6个多亿专项资金支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积极开展农家书屋的建设。到2009年3月,全国建成农家书屋近6万家。
二、“农家书屋”的涵义
“农家书屋”是设立在行政村,有国家免费提供图书报刊和音像资料,以及阅读视听基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由农民自行管理。按规定,每个“农家书屋”可提供借阅的图书一般在1500册以上,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就其作用和地位来说,“农家书屋”是一项求真务实的文化惠民工程。
三、本地区“农家书屋”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福清位于省会中心城市南翼,是全国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和全国首批授牌建立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县市。现辖17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474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25.2万。从2007年开始,我市以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将“农家书屋”建设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科学制定了“农家书屋”建设规划,落实“农家书屋”建设资金,有力推进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目前我市443个行政村已建成“农家书屋”165家,今年还将建设152家,明年将全部完成所有行政村都建设一个“农家书屋”的任务。然而笔者通过对已建成的部分“农家书屋”的调查走访,就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
1.存量少,急需书缺
按照省、市规定,每一个“农家书屋”建设原则上必须有不低于20的活动面积,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500册,有电视机、影碟机等电教器材,有3个以上的标准书柜和桌椅,正版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80片。
经过我们了解,现在各村里的存书近千册,仅够应付检查而已。新书年增长量基本没有。如果真有许多农民来借,相信很快就会无书可借了。再就是那些千把册的书,除了一些名著,再就是所谓的武侠、虚幻等“时髦”书了,农民朋友们最急需的农业科技类书籍却很难见到。
2.管理差, 利用率低
据了解,现在各村书屋基本上是处于瘫痪状态或瘫痪状态。大部份的村没有人专门管理此事或怕书丢了,有检查时搬出来“展示”一下,让村民来借书装一下门面,平时就“束之高阁”,所以书一直看起来都很新。有些村配有兼职管理员,但文化程度基本不高,素质较差,常放任自流,谁走过来都可以抽两本去,不用登记,丢失严重。
3.服务弱,吸引力小
由于农家书屋基本为村委兼职,再加专业水平有限,许多村的书是随便叠放,根本没有分类,农民要借一本书,往往要从头翻一遍。再加上书屋所给群众的服务大都也只是一条凳子、一本书、千人一面的内容。农家书屋仍停留在原始的书本上,也许对少数群众而言书本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对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大多数民众而言学习的方法、方式太单一了。现在图书电子阅览和文化资源共享早已不是新鲜课题,农家书屋单一的服务项目,自然吸引不了人,因服务问题而影响群众参与农家书屋中来,甚至不乐意或放弃到农家书屋中来,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所列的农村书屋的现状来看,其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资金馈乏问题和专职人员问题。
1.资金问题
相对于比较富裕的城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来说,农村是比较贫困的。以前的书屋里的这些书基本上都是上面拨的,或是别人捐的,大都是不花钱的。村里财力有限,个别村可能连村委的工资下发都有问题,要每年拿出一笔钱来添置新书、报刊、杂志、光盘等,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全靠村里拿钱出来,那是不现实的问题。
2.人员问题
现在大学生村官虽有,但对于整个农村来说,数量是少得可怜(我们整个镇就2个),大部份的村官都是由农民担任,文化素质一般都不是很高。让他们处理村政也许能胜任,但对于貌似简单,专业性较强的图书管理工作,可是“丈二和尚莫不着头”。这些大学生村官,一方面并不一定有此专业知识,再加上他们也有自己担任的工作,往往也是不知如何是好。在这种情况下,村里能有个人平时兼着管管那些书,已经是很不错的人,让他们有专业水平是一种侈求。所以单凭村里,人员问题依然是无法解开的一个症结。
五、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从上分析可见,针对“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单靠村里,一时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但对于中学图书馆来说,那些问题,恰恰又是优势所在:资金虽然没有,但学校图书馆往往都拥有丰富的图书等资源;人员方面,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又都进行专业的培训,拥有较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如果能够以己之长,补其之短,服务农家书屋,就能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建设,我想,这也是中学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1.共享资源
(1)实行图书轮换制度
由于中学图书馆一般都拥有丰富的藏书,更征订了许多的报刊、杂志。在服务本校学生的基本上,可以与各村达成协议,采用定期轮换的形式,将学校中那些可以外借的图书,统一定期打包外借到各村(每次控制一定的数量),这样,各村的农家书屋的藏书量就不再是千把册了,而是拥有整个中学图书馆了。如果打包外借各村一时有困难,还可以实行书目共享,即图书馆把藏书书目复印各村书屋,供村民挑选,想借的话,可委托本村学生或书屋管理员定期到中学图书馆去借,这种做法比较节省人力。中学图书馆的图书与村共享,也让农家书屋随着学校图书的更新在不断地更新,图书资源从而得到数倍的增加。当然各校的图书也可以轮换到学校,从而扩大学校图书的资源。这样,在辖区内(一般是整个乡镇)的图书资源就能盘活,减轻了各村资金的投入,增大了图书效能,大大促进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2)构筑数字共享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的中学图书馆已经拥有数字化图书馆或阅览室,图、文、声、像等多媒体能够传递更精彩、更有用的信息,这也是农民朋友们现在急需的精神食粮,也是未来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各中学图书馆,可以在原有校园网的基本上,在网络上适当进行改进,增加与互联网的联接。这样,只要农村朋友们拥有电脑、连接互联网(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找到学校数字信息资源的入口,就能共享到学校更为丰富的资源。
2.协助管理
(1)举办管理培训班
对于村里的农家书屋原有的兼职管理员专业水平较低的现状,中学图书馆可定期召集或下村去进行有关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比如图书如何分类、如何造册、如何外借收回、如何修补等都可以进行适当提导,相信对于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一定大有益处。
(2)下派小小管理员
村里干部的兼职,许多人不能专心此项工作,毕竟村里还有许多他们要做的工作。中学图书馆可以利用各村基本上都有学生在校读书的优势,挑选离村委较近,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在假期兼当“小小图书管理员”。比如我校图书馆在今年暑假与镇联合,开展了下派“小小书屋管理员”活动。先由中学图书馆统一培训好学生,再与各村委联系,由“小小管理员”进驻。事先他们都进行了良好的宣传活动(到各家去送发农家书屋开放宣传单,并在村委的书屋前贴了大公告),然后定期开展借还书活动(固定每星期二、三、五、六早上8:30-11:00),由于有进行培训,还订立了详细的“小小书屋管理”手册,再加学生责任心强,一心一意做好此项工作,很好得弥补了村里人手不足的缺憾,对农家书屋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当然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丰富活动
在图书资源与人员管理有了初步保障的情况下,中学图书馆如何通过协助其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加书屋的吸引力,提高书屋效能,就是重中之重了。
(1)图书推荐
中学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小小书屋管理员”以黑板报(许多村委都有黑板报)、海报的形式对各种农民朋友们需要的书籍进行宣传、介绍。也可以让各村的“小小书屋管理员员”利用各种的大广播进行新书推介,以及各种科普知识的宣传,以此吸引农民朋友们来书屋看书、借书。还可以把书目编印成小册,分发到村民手中。分阶段性向农民读者介绍和推荐重点图书。
(2)经验介绍
中学图书馆在积极倡导农民读书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优势,指导农民把通过读书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问题的事例,以读后感、读书感悟、体会等撰文,来体现读书成果。这些成果再通过上述途径进行宣传后,将会进一步推动村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潮。还可以把之汇编成册,成为学校乡土教学良好的教材。
4.特色竞赛
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我们还可以透过农家书屋,开展各项特色竞赛。比如,元宵节到了,可以在书屋中进行“猜灯谜”比赛;五四青年节或六一节时,可以组织家长与学生组织亲子演讲会、朗诵会、象棋赛等,春节时,还可能让一些学生开展免费写春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定会把许多村民从麻将桌旁拉到农家书屋中的。
总之,中学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在服务农家书屋,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是大有可为的!
参考文献:
[1]查道懂.浅论中学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9).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办学以来,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六大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组织文艺演出等等。
二是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餐桌,争做文明学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把饭吃好、把书读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体育艺术教育活动。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成立了各种学生社团,如西园文学社、校广播站、校合唱团、校民乐队等等,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四是科技教育活动。我们组织开展了校园科技创新比赛、航模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到德育基地举行团队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既有效填补了“双休日”教育的空白,又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六是主题教育活动。新生进校以后,我们聘请武警中队官兵对学生进行短期军训,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参观军营、队列训练、生活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并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让学生在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每周升旗仪式的教育作用,升旗仪式由各班自主申报,旗手由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有升旗班级介绍和旗手介绍,并由该班班主任作国旗下讲话,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1.学科教学——努力挖掘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2.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我校加强了德育课程建设,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形式,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二是开设了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课外活动时间,我校的文学、器乐、书画、英语角、篮球队、排球队等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四是开设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武警中队、看守所、烈士陵园、法庭、敬老院等单位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3.教学评价——努力体现人文精神。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我们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我校还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
1.民主管理——唤起学生自尊。
在德育过程中,我校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学生干部一律竞争上岗,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不少班级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管理方法,如班委轮换制、班长组阁制、一日小班主任制等。
2.自定班风——激发学生自悟。
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不少班级还发动学生设计了班徽、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了班规班约和班级行动纲领。这种由学生心底流淌出来的班级精神,最能叩击学生心灵,其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班级的主题班会也从学生中征集主题,由学生自行策划主持,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3.德育作业——促使学生自省。
我校给每一位学生配备德育作业本,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班主任每天利用德育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沟通。各班针对实际情况,自行布置德育作业,从个人琐事到国家大事、从班级建设到学校管理,无不成为学生在德育作业中进行思考的内容。此外,在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与“文明学生”时,我校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三结合的方式,在公正、公开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省与总结,从而受到最真切、最持久的教育。
4.人生设计——促进学生自立。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每人一张自我人生设计卡,上面写着自已的人生奋斗目标、人生格言、要克服的缺点等内容。人生设计卡犹如一面镜子,学生随时可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四、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注重濡染熏陶
1.校园环境——润物无声。
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努力形成艺术化校园的特色,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走进我们的校园,巍巍钟楼拔地而起,实验楼、图书楼、行政楼、教学楼、宿舍楼,错落有致;开阔的广场,整齐的行道树,大面积的草坪,生趣盎然的庭院,优美和谐。校园环境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陶冶学生美好情操,提高学生人性修养的审美追求。
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将“至诚、至勤”的校训嵌入教学楼和主干道的命名;在教室内精心张挂伟人画像、语录;在教学楼的走廊和主干道设置精美的橱窗,展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组织专题图片展览、专题节目制作与播放、专题环境布置、专题歌曲播唱等活动,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校风、学风的制定,道路、楼房、庭院的命名,均面向全校师生征集、诠释后讨论确定。校园内的草坪上那一个个温馨的标语,也来自学生的智慧。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独具匠心的布置,是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2.师表引领——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