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工作申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有关单位: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省级财政科技创新资金整合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20〕64号)和省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实施方案》(鲁科领办字〔2020〕1号)精神,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凝练形成了《2021年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指南(第一批)》(以下简称“指南”),现予以,请按照要求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根据《关于推进省级财政科技创新资金整合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20〕64号)精神和省科技计划改革的总体要求,本次申报项目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类项目,纳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管理。
二、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本次项目申报均以指南中的课题为单元进行申报。牵头申报单位须为山东省境内依法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各级行政机关单位不得牵头或参与项目申报。
(二)牵头申报单位应为项目实施的执行主体。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一个主管部门推荐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三)申报项目应符合指南中课题确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目标任务应明确具体,尽量覆盖指南课题中更多的研究内容,预期技术指标应量化可考核,项目完成时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和产业化指标。申报项目研发内容不得与已立项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或其他省直有关单位立项项目相同或类似。
(四)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每个项目省级财政资金平均支持强度不低于1000万元,其中牵头申报单位为企业的,其上一年度销售收入应当不低于申请省级财政资金资助额度,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级财政资金资助额度之比应当不低于4:1;牵头申报单位为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其技术成果必须在省内企业转化并示范应用,自筹经费与申请省级财政资金资助额度之比应当不低于2:1。若项目省拨财政资金未达到申请资金额度,项目申报单位应承诺通过自筹解决差额部分。项目经费预算中须包括项目合作单位的预算。
(五)本批项目按揭榜制方式进行组织,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参与项目揭榜,鼓励项目实施与人才培养引进、创新平台建设紧密结合,鼓励具有合作基础的省外单位作为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申报。合作单位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牵头单位须对合作单位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并负责。联合申报时,各方须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任务、目标、责任和经费(包括省拨财政资金和自筹经费)。每个项目的合作单位原则上不超过4家。
(六)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为研究思路的主要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研人员,须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并能在任务期内主持完成项目研究工作。鼓励青年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鼓励受聘于省内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全职受聘人员须由省内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中央、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
(七)每个独立法人企业、项目负责人2021年只能牵头或参与申报一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每个独立法人企业、项目负责人牵头的在研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不超过2项。
(八)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为3年,项目实施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九)牵头申报单位须对申报材料中涉及的指标、数据和相关证明、附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提供虚假材料造成的后果由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自行承担。申报项目受理后,在立项评审过程中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材料。
三、申报流程
(一)项目负责人在科技云平台中(登录网址:cloud.sdstc.gov.cn)登录个人申报账号,按照系统相关提示和要求在线填写项目申报书和预算申报书,全部填写完毕后提交单位管理账号审核后,经各级主管部门审核,最终经一级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提交至省科技厅。一级主管部门包括各设区市科技局、部属高校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
(二)为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本次申报无需提供相关纸质材料。项目立项计划初步确定后,立项项目需提供全套纸质材料归档保存,纸质材料须与网上申报材料完全一致,否则取消立项资格。
四、注意事项
(一)项目申报单位网上申报、提交时间为5月7日9:00至5月27日17:00,各级主管部门审核截止时间为5月28日17:00,届时系统将自动关闭。请项目申报单位、各级主管部门合理安排申报时间,提前进行修改和审核,避免临近系统关闭时集中上传或审核,由于上传或审核时间问题造成的后果由项目申报单位和主管部门自行负责。
(二)省科技厅在项目申报、评审等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从事项目申报、立项等服务工作;不提倡、不建议申报单位有偿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中介服务。请申报单位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严重侵犯省科技厅名誉、损害省科技厅利益的行为,我们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三)根据工作需要,指南内容在科技云平台中。请登录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管理系统(cloud.sdstc.gov.cn/pms/)查看。指南内容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公开传播,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取消当年度项目申报资格,并记入科研诚信记录。
(四)省科技厅干部职工参与申报项目的,按照省科技厅党组《规范干部职工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规定执行,参与项目申报人员应主动报备。
科技云平台技术咨询电话:0531-66777094
申报业务咨询电话:0531-66777216
附件:2021年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指南(第一批)
按照我省科技工作总体安排,为了做好2009年度省级各科技计划的编制工作,现就征集项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本次安排征集以下计划面上项目:
1、*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
2、*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包括农业科技攻关、工业科技攻关、社会发展科技攻关、星火密集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农技培训、科技特派员、农技110、农技专家大院,以及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特色产业基地等的建设发展和科技中介服务培训工作;
3、*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包括重点实验室项目;
4、*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包括出版项目;
5、*省星火计划;
6、*省火炬计划;
7、*省重点新产品计划。
二、申报程序和要求
(一)2009年科技计划申报工作采用“*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单位按照拟申报项目类别,在*省科技厅网站下载相应的申报说明、项目申请书、申报表和申报软件。
(二)申报单位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资信可靠,能满足实施项目所需的研发条件与经费保障。在研或未结题的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能申报新项目;同一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
(三)省级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科技局和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高新区管委会、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对申报项目(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除外)进行初步审查、筛选、填写推荐意见,并分类汇总、排序、盖章后进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成功后,将书面申报材料报送我厅发展计划处。所有书面材料一式六份,按项目建议表、申请书、建议书的顺序装订在一起,不要另行加装、制做其它材质封面。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由各高校按照规定的申报数量限额(另行通知)统一报至我厅发展计划处。
(四)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直属、直管、协管单位和5家(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项目通过省科技厅院所办初审后申报;省属及中央驻陕医疗单位申报的医药卫生研究项目全部通过省卫生厅初审;省属及中央驻陕高校除医药卫生之外项目通过省教育厅申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项目通过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申报。
(五)省级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科技局和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高新区管委会、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要根据2009年各计划的年度申报指南,认真组织好申报工作。一是要继续做好*年之前下达的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二是要合理安排国家和省上申报项目的部署和配套;三是要严格把关,突出重点,按照各类计划申报限额组织好项目的筛选、审查和上报工作。申报限额单位名单见附件二,未列入名单的省级部门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115”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限报2项,其他计划合计限报3项。*年已经确定的同类项目,不再推荐上报,具体名单在*科技信息网查询。
(六)“13115”科技创新工程计划中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实行组织申报;科技扶贫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科技富民强县计划、技术转移及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以及各类科技计划的重点项目由我厅组织申报。请项目所在地的设区市科技局、省级有关部门与我厅相关业务处室进行沟通,经同意后准备相应的申请材料,经审查、盖章后报我厅发展计划处。
第二条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坚持高技能人才和用人单位双认定的原则,每年开展一次。参加选拔的高技能人才须在规定时间内(以在我市社保缴费时间为准)在我市工作。
第三条申报培养的高端高技能人才须具有国家二级职业资格(技师)或同等技能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与用人单位签订不少于5年劳动(聘用)合同。同时,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二)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三)省级及以上政府表彰的高技能人才、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领办人;
(四)创新工艺流程成效显著、形成制造技法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技能人才,原则上应具有不低于二级的国家职业资格。
第四条申报引进的高端高技能人才须具有国家二级职业资格(技师)或同等技能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5年以上在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或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历,并取得突出成果和业绩。原则上收入(缴纳社会保险工资)不低于上年度在岗职工社平工资的2倍。
高端高技能人才为国内全职引进的,应与用人单位签订不少于5年劳动(聘用)合同,在连缴纳社会保险并取得合法居留手续。高端高技能人才为国(境)外柔性引进的,应与用人单位签订不少于5年的聘用协议,且每年在连工作不少于6个月。同时,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二)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三)省级以上政府表彰的高技能人才;
(四)大型企业(集团)“首席技师”或“技能专家”;
(五)省级以上政府表彰的,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素养,掌握精湛技能,能够从事职业院校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
(六)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急需紧缺或具有一流技术技能水平或绝技绝活,在本行业有较高声誉的高技能人才,原则上应具有不低于二级的国家职业资格。
第五条重点产业、行业、工程项目引进的高技能人才须具有国家二级职业资格(技师)或同等技能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5年以上在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或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历,并取得突出成果和业绩。与用人单位签订不少于5年劳动(聘用)合同,在连缴纳社会保险并取得合法居留手续。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依法为申报培养的高端高技能人才缴纳社会保险。申报引进高技能人才的用人单位,除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企业提请申报时上一个纳税年度内,国税、地税年纳税额合计200万元以上;
(二)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产业、行业、工程项目;
(三)高职院校、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市级公共实训基地。
第七条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程序:
(一)申报受理。用人单位登录“大连市高技能人才动态信息系统”,填写申报材料,同时向单位所在区市县(开放先导区)人社局提交文本申报材料。具体如下:
1.《大连市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申报书》(可在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下载);
2.培养或引进高技能人才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护照)、职业资格证书、获奖证书、学历学位证书,在原单位担任重要技能岗位职务的证明和其他有关工作经历、技能水平的证明材料,其中,引进的高技能人才须提供前一工作城市缴纳社会保险号码;
3.申报单位提供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税务登记证(公办职业院校无需提供)、院校办学许可证、国税和地税开具的纳税证明;
4.高技能人才与培养或引进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引进协议(工作年限不低于5年)。全职引进的高技能人才,另需提供申报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保证明等相关材料,柔性引进的以护照居留累计时间计算;
5.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有重大技术革新,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提供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等。
(二)审查推荐。区市县(开放先导区)人社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分级推荐,需将申报材料一式5份,装订成册,与《大连市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申报情况汇总表》(可在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下载),在规定时间内一并报送市人社局。
(三)评审遴选。市人社局组织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申报单位和个人进行资格审查。按照资料审核、实地考察、集中评议、投票表决等程序,择优确定拟入选高技能人才建设计划人选。
(四)社会公示。市人社局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确定拟入选人员后向社会公示7个工作日。
(五)发文公布。对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入选人员,发文公布。
第八条每年选拔用人单位培养的高端高技能人才20名;引进高端高技能人才30名(含柔性引进5名),重点产业、行业、工程项目需要的高技能人才100名。
第九条高端高技能人才属用人单位培养的,5年期内,每人每年给予2.4—6万元薪酬补贴。属用人单位全职引进的,5年期内,每人每年给予2.4—6万元薪酬补贴;属用人单位自国(境)外柔性引进的,可一次性发放1—3万元薪酬补贴。
属重点产业、行业、工程项目全职引进的,满足对应专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5年期内,每人每年给予2—3万元薪酬补贴。
第十条对确定的高技能人才,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级技能人才类评选表彰,优先推荐申报政府特殊津贴。按规定享受我市引进高技能人才有关优惠政策和待遇。
第十一条高技能人才同一项目或待遇符合多项技能人才政策规定条件的,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兑现相关待遇。
摘要:本文针对南宁市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在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从改进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责任追究制等方面,提出可行性改进建议。
关键词 :科研人才项目管理问题建议措施
0 引言
科技项目研发在一定程度上是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研制、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实施科技产业化项目,既能推动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经济实力,更能推动企业及科技人才开展自主创新研究,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因此企业科技工作者在项目申报、管理、项目结题等方面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整体水平,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 南宁市中小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南宁市科技情报学会以协助中小企业构造和开发科技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为企业组织、策划、评审、申报各级有关项目工作,多年来,对该市辖区范围内企业实施年度国家、自治区、市级创新资金项目的近千多家企业开展项目培训、跟踪、检查、推进等工作。
国家科技部公布的2013 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统计数据显示,南宁市57 个项目获得立项,占广西获立项数(119 个)的47.90%;获资助金额3760 万元,占广西获资助金额(8065 万元)的46.62%,居广西首位。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推动南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为南宁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1.1 现状
利用自身服务企业优势以及多年项目管理过程中掌握的科技工作者情况,我们对辖区内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在项目申报、管理、验收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1 部分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存在浮躁、急功近利心理,项目申报材料完成质量不高。部分申报人员对项目申报中的课题指南、管理办法、评选指标体系等有关项目申报的材料没有仔细研读,往往将一些不重要、不正确的内容填入项目申报表。同时,每年的项目申报从培训到材料提交截止时间,虽然有充足的准备时间,然而项目申报人员往往是在项目截止日期到来的前一两个星期加班加点完成项目申报书的编写,造成项目申报书整体完成质量并不高。
1.1.2 缺乏对自身研究能力的客观判断,缺乏专业领域、横向领域、交叉学科知识的累积。科技工作者平时的知识积累程度不够,在选题方面没有结合自己的学科领域及特长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盲目追随社会热点研究问题,没有系统的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自主创新和研究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1.1.3 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科技政策了解程度不够,视野狭窄、自信心不足。企业科技工作者项目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家科技政策、产业标准、行业规划、地区规划掌握不够,局限于自身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其次,申报人员过于注重项目的影响力及经费支出力度,忽略了对项目申报难度的判断。另一方面,存在着认为只有资历深、规模大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项目立项的思想误区,对项目申报产生畏惧心理,缺乏项目申报的勇气和信心。
1.1.4 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流动性大,项目申报成功后,实施效果不理想。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流动性大,成为了科研项目管理的一大难题,通过与企业的接触发现,项目实施、项目申报及项目结题人员常常不是同一批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和企业经营能力问题,造成企业内部人员流动过大,不少企业项目获得立项后,负责项目实施与管理的人员离开了该企业,没有做好相关的项目交接等工作,导致项目中止、项目延期的情况时有发生,也使得学会在对项目的跟踪监测上碰到了困难。
1.2 主要原因分析
1.2.1 许多中小企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对科技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平时亦不注重组织过程资产累积。主要表现在对于一些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的业务工作并不支持,导致出现项目要申报时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做法,项目结题时却无人问津的情况。例如未有针对性的选派项目实施人员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会后也未就会议培训内容形成记录纳入企业组织过程资产体系中来。
1.2.2 部分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流动性过高,这跟企业经营状况、规模有一定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充分,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造成科技项目完成质量不高、企业科技管理人员水平得不到提高、企业生产状况得不到改善,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1.2.3 项目获得立项批准后,部分科技人员存在着“项目资金已到位,项目实施后不需要注重项目验收工作”的错误思想,加上企业不够重视,未安排合适的人员负责项目结题工作,因而在项目结题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项目负责人互相推诿、项目结题材料完成水平参差不齐、科技管理部门追踪项目结题完成情况困难的现象,这也是影响项目完成绩效的一个因素。
1.2.4 科技工作者平时不注重知识积累,钻研程度不够,企业相关的激励措施不当或者力度不够。部分企业科研人员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既要负责研发又要负责生产和销售,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业务的开展,在科学研究方面精力不足,经验不足,导致了研究能力局限,致使项目立项成功率较低,在另一方面,在项目下达后,一些企业对项目资金使用条件要求严格,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开展项目研发工作,这些都不利于申报人员积极性的提高。
2 建议和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管理体系
科技工作者是企业研发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加强企业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有选择有针对性的选派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相关的项目管理方面培训,注重企业组织过程中的资产累积,将会减少资源浪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2.2 加强项目申报人员对项目申报要求等信息的掌握程度
企业科技工作者在申报项目之初,要仔细阅读申报指南,了解项目评审体系要求。申报指南规定了项目申报的范围、格式,条件、要求等。因此,在各类项目申报信息后,科研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申报人员学习申报材料,督促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项目申报材料,在项目中期、项目后期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跟踪,建立完善项目质量管理监测与跟踪体系。
2.3 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科研管理人员与企业科技项目申报工作者的交流
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是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与交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做法,例如,邀请项目完成绩效好的单位或个人、业务和技术专家,深入到企业中去,结合切身实际对企业项目申报要求、过程、评审、实施、验收等过程进行人员培训,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树立信心,提升项目申报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采取非正式的沟通方式。例如利用QQ 群、微信群、邮箱等,交流项目实施经验;对建立联系的企业定时的跟踪回访,询问企业的发展情况、项目的进展程度等。
2.4 完善项目验收责任追究制
在各项检查中,如发现验收后的项目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要追究验收人员的责任,建立必要的项目“后评价”,对该项目从立项、决策、实施、验收全过程的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项目后评价”,全面总结该项目实施绩效,同时为以后该企业再申报项目提供评审依据,从而促使项目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谷耀忠.做好企业科技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要点[J].科技信息,2012(30).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市工艺美术精品必须属于国家、省、市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保护品种或应用国家、省、市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保护技艺生产的具有较高艺术创新的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继承传统工艺美术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有所创新、突破,造型和整体效果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并具有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的作品,其艺术效果和水平超过我市同类传统工艺美术优秀作品。
(二)题材新颖,构思设计巧妙,整体性、形式感强,具有较强的造型美感。
(三)运用传统技艺或传统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技艺,能应题、因材施艺,制作用工到位。使题材、用材、技艺在作品中能有机结合、恰到好处,使局部与整体美相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四)创意性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趣性。在技艺特色、材质选择和构图造型上得到完善和充分体现。
(五)能根据作品创作需要,做到精工细作和用工制作简洁相一致的关系,追求最完美的艺术效果。
(六)选材应符合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
第三条*市工艺美术精品的申报者必须是独立完成设计、制作参评作品的我市工艺美术生产企业及个人。
第四条以个人名义申请*市工艺美术精品评审的作品,由个人署名;以企业名义申请*市工艺美术精品评审的作品,应当是与本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关系的工艺美术工作者创作的作品,除署申报企业名称外,还须署主要创(制)作人员名称。
第五条为保证*市工艺美术精品评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公正性,每届*市工艺美术精品申报数量适当限制。其中:以企业名义申报的作品数量不超过5件(套),以个人名义申报的作品数量不超过3件(套)。
第六条根据参评作品的主要品种,从*市传统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挑选15名专家(含工艺美术行业管理专家)组成*市工艺美术精品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每次评审前组成。出席评审会议的专家委员会成员不得少于13人。
第七条*市工艺美术精品评审依照作品题材创意、构图造型、技艺特色与工艺创新、因材施艺等四个方面进行评定。
(一)全体评委分成若干个专业组,各专业组根据申请精品评审的作品进行集体评议,推荐金奖、银奖作品候选名单。
(二)全体评委对各专业组推荐的金奖、银奖作品,进行集体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金奖和银奖作品。
第八条为保证*市工艺美术精品的水平与质量,每届精品总数不超过申请精品评审作品的45%,其中金奖总数不超过申请精品评审作品的20%。
第九条申请评审“*市工艺美术精品”的,应当提交作品下列资料:
(一)填写规定的申请表格。
(二)作品实样(大型作品不能提供实样的,申请者除提供必要的影像资料外,还须负责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观摩作品实物)。
(三)作品设计理念、创作构思及技艺说明。
(四)申请者的资质资料。
(五)制作作品原材料的说明资料。
第十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三条者,可在申报期内向当地县(市)区工艺美术主管部门提出作品评审申请和提交本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的资料,经当地县(市)区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市经济委员会推荐。
第十一条*市经济委员会组织工艺美术行业中介组织及有关人员,负责对申报资料进行资格审核和汇总。
第十二条对资格审查合格的申报材料,由出席评审会议的*市工艺美术精品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对参评作品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在市级报刊上向社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
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必须由个人署名或加盖单位公章,以书面方式向*市经济委员会提出,并提供相关证据。
以匿名方式或没有提供相关证据的异议不受理。
第十三条对经公示没有异议,或者虽有异议但已在公示截止之日起三十天内处理完毕的评审结论由*市经济委员会予以认定,并统一制发“*市工艺美术精品”证标。
“*市工艺美术精品”优先推荐参评“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
第十四条对存在异议并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处理完毕的,*市经济委员会暂不作评审结论,并向申报者作出说明。
第十五条对经查实伪报精品设计制作者,除通报点名批评外,按照《*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在审核、评审工作中,凡违背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和本办法规定的人员,按照《*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市工艺美术精品的评审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特殊情况,经市政府批准,可提前进行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