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学生;学习材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88-01
浙江教育学院吴卫东教授说:“教学是一条折线,始终在寻找起点与目标之间的最短距离,每一段过程都是师生选用一定的学习材料与学习形式,通过互动、对话,从起点迈向终点的过程。”数学有效教学,就是要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高效率、学生思维发展的高效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赋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效应,使三者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要构建“有效数学课堂”,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研究学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要落实这一理念,就要转变师生的角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此,要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其前提必然是研究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思考。一是学生的生活背景怎样,关于这一数学知识,他们已具备怎样的生活经验。二是学生学习数学一贯凭借怎样的思维方式,他们彼此之间又存有怎样的个性和差异。三是学生的心理特点怎样,兴趣点在哪,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四是学生学习这一数学知识,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是其心理特点造成的干扰,应该怎样将这些干扰降到最低。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紧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计划,教学才有成功的可能。
二、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保证
吴卫东教授指出,学习材料如果按方式分,可分为教学情境和课堂练习两类。那么,如何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呢?一是教学情境的选择。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情境是直观的、具象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然依赖情境教学,依赖教师的激情去唤醒学生,使学生能与之共鸣,进而与编写教材者产生共鸣。那么怎样的情境才是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呢?首先是生活化,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数学课堂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其次是贯穿性,一个好的情境应当尽量贯穿课堂始终,而不是信手拈来随手丢弃;最后是情感度,唯其有情,方能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二是课堂练习的选择。数学课堂离不开练习,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要选择有效的练习。为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上练习的同时,还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补充一些练习。吴卫东教授认为,即便多次使用,依然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材料都是有价值的。丁杭缨老师在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进行的4组练习所用的学习材料就是同一个,如下所示。1)3cm、4cm、5cm;2)3cm、3cm、3cm;3)2cm、2cm、6cm;4)3cm、3cm、5cm。这一练习材料,通过丁老师的反复使用,不但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使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效果显著,课堂精彩纷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三、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建构过程。教师只有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理念,立足课堂预设,注重课堂生成,让学生动手去探究,去思考,去合作,去交流,去碰撞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如俞正强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就通过3个阶段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第一阶段是让学生画鸡,比谁画得快。强调取胜的方法,初步渗透符号化;第二阶段是让学生画人,比谁画得又对又快,这是对前一阶段的深化;第三阶段是让学生先画一个“东西”,接着再画一个“新的东西”,从而使学生领悟了符号,特别是用字母来表示的必要性。在这里,俞老师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四、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作为教学计划的编纂者、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催化剂。“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觉剖析,才能致力于弥补课堂教学的缺憾和不足,尤其是教学细节上,如课堂生成的随机应变、学生起点的把握等,进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从而减少课堂上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走向有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学生、教材、教师任何一个变量,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依托生活情境,以学生为中心,营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去体验,去合作,去交流。唯其如此,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建芳.基于问题中心的有效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4(04).
在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从量向质转变,是每个社会人所面临的竞争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应用技能。因此,“高效”正强烈并紧迫地影响我们的数学教学,进而影响并要求我们教师关注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开发更多的潜力,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适应未来生存的需要。
小学数学有效学习材料的开发,就是教师为了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释放生命活力,追求个性张扬的并能充分发展学生智能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学习载体。归根结底是教师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材料,如何使用,才能使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得到更多发展。
一、激发兴趣是开发有效学习材料的前提
兴趣是小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也是维持良好的数学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因此激发兴趣也是有效学习材料开发的前提。教师利用有效的数学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对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尺”这一知识,感受“比例尺”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而要达到这一重点,关键是教师利用学习材料激发学生产生自主探索这一数学知识的需要。据此,我将学生自己的个人照片作为这一课学习的第一个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拿出一张自己的近期全身照片,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
(1)实际的你身高多少?照片中的“你”身高又是多少?
(2)怎样才能将你的实际身高拍在这么小的相纸上?
(3)要想使别人能从照片上了解你的实际身高,你可以写上一句什么话?
学生顺利地回答了前两个问题,对于第三个问题,他们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生1:实际身高是照片高度的17倍。
生2:照片中“我”的高度只有我实际身高的1/11。
生3:实际高度比照片中高度多一米。
生4:实际与照片中“我”的高度比是161:13。
生5:照片中“我”与实际高的度之比是5:154。
……
此时,时机成熟,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揭示比例尺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比例尺。这里的学习材料是学生生活中所常见的并且是自己的照片,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达到了感知新概念的目的,又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的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概念的有效性。
二、突出重点是开发有效学习材料的基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习效率低,学业负担重”的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着眼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着力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着重于提高学生课内活动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围绕教学目的,突出重点内容,开发出针对学生知识、思维水平的数学学习材料。因此,突出重点是有效学习材料开发的基础,也只有突出重点才能使学生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发有效学习材料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明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思维提升是开发有效学习材料的关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具有科学道理的,这是由于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学生成长的发展性所赋予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材料在帮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继续进行有效学习的必备技能。因此,思维提升是有效学习材料开发的关键。
四、互动生成是有效学习材料开发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些过程也是学习材料不断生成的过程。
五、张扬个性是有效学习材料开发的结果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完善,理念先进,但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而且小学数学又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想到了用“题组”方式来编写导学案,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均围绕“题组”展开. 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小学高年级数与代数题组导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 以题组为导向的题组导学将是对“高效课堂”理念下的导学案及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
一、题组导学案的设计
数学教师对习题的设计都非常熟悉,以前的习题设计主要在新知巩固这一环节,讲究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但题组导学案中的题组设计却不一样,主要有两个题组设计:导学题组和检测题组. 在导学题组设计中,既要对旧知有复习巩固的作用,又要联系新知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在新知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既要有教学的重点体现,又要体现难点,便于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既要体现一般性,又要考虑不同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知识. 检测题组是对新学知识的一种巩固与评价,梯度不易太大,否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检测题组要促使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方法进行比较达成数学学习的“内化”,要帮助学生继续形成数学知识的序列,进行数学学习的再建构.
二、题组导学模式的应用
题组导学是一种以“题组”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达到一节课知、能、情方面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 题组导学模式是一种以题组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材料,以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需要适时引导的实践性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探索设计了题组导学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题组自学合作交流疑难引导题组检测. 以小学四年级“减法的简便计算”为例,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题组自学
片段一 出示自学题组:许老师买了一本书,一共234页,第一天老师看了66页,第二天又看了34页,你知道这本书还剩多少页没看?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1. 读题后想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能列出几种不同的算式?(用递等式计算)
2. 比较上面的算式,我发现了:_________
3. 我能用字母来表示我的发现: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片段二 8分钟后,4人小组开始交流,组长负责统筹安排.
1. 交流算式,并各自说说每题的意思.
2. 说说你最喜欢哪种算式,为什么.
3. 说说你的发现.
4. 说说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你的发现.
(三)疑难引导
片段三 10分钟后,汇报展示交流. 教师在疑难点处有效介入点拨.
1. 小组展示三种算式.
生:234 - 34 - 66 234 - (66 + 34) 234 - 66 - 34
= 200 - 66 = 234 - 100 = 168 - 34
= 134(页) = 134(页) = 134(页)
2. 算式选择,说理由.
生1:喜欢第一种算式,因为234 - 34答案是整百数,200再去减66比较简便.
生2:喜欢第二种算式,因为66 + 34凑成整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3. 数组比较,说发现.
生:a - b - c = a - (b + c),a - b - c = a - c - b.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四)题组检测
片段四 出示检测题组.
① 运用所学的规律来填空:
436 - 236 - 150 = 436 - ( + )
480 - (268 + 132) = 480268132
-(217 + 443) = 895 - -
1000 - 158 - = 1000( + 441)
② 判断:
901 - 109 - 91 = 901 - (109 + 91) ( )
586 - 78 - 186 = 586 - 186 - 78 ( )
638 - (438 + 57) = 638 - 438 + 57 ( )
3456 - (481 + 519) = 3456 - 481 - 519 ( )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浅议
作业量过大会挤走学生应有的欢乐时光,暗淡了青少年绚丽的七彩人生。作为教育者,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作到“轻负高效”。下面是笔者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合理的学情分析,作业设计要求定位准确
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例如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由此推测出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哪些知识是通过努力自己能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在教师点拨和引导下才能学会的;怎样的引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只有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设计的作业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猗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二、合众的学习资源,作业设计时要选择恰当的材料
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外拓展的课程资源等. 教学中,组织不同的学习材料或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就截然不同,学习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往往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形成. 恰当的作业材料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与强烈兴趣的内容.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要认真研读教材,还要认真调查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学习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合作业,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 还要用好、用活、用实材料. 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三、合心的学习指导,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针对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 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 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概而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造成一些程度高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不知从何“入口”. 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 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 比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选做题(提高题)、拓广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有的同学在完成基础题后自己去选择.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
四、合序的实践活动,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三为主”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在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和探讨下,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如何构建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本人想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高效课堂的标志
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那就是学生的学习不是依靠老师的教来完成的,而是学生内在的一种需求,是借助学习伙伴和学习材料的帮助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高效的化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高、热情高,知识建模完成清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的获得明显,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在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多想、多学,老师少讲、精讲。具体体现在三点上,教师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1.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精通和钻研教材,密切师生关系,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研究学情,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教学目标,以提高能力为教学体现,提倡合作、探究式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最优秀的服务。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确定,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地完成化学学习任务,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让其始终保持一种兴奋和愉快,在兴趣和乐趣中完成教学。
2.化学教学坚持“三为主”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坚持以学为主:学生主动学习是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整体效果。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学习中体会发现的快乐。
坚持以练为主:化学一直是以练习为主的学科,练习是教学过程的主线,所以老师要抓住这个重点,实施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练习。师生之间的互动练习,生生之间的互动练习。同时教师要发挥自己是学生学习伙伴的作用,发挥自己的教学策划作用,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有效控制练习环节的确定、时间的长短。
坚持以赛为主:初中生依然有那种争强好胜的心态,对竞赛本身有一种向往,希望通过竞争后的胜利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老师要善于营造那种竞赛的氛围,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高效课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