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数据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同时,在UTM发展的这九年中,这一市场经历了发展、成熟、洗牌、再发展的过程。“网御星云的Power V系列UTM在这9年中对这一领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UTM产品经理刘建军表示。
艰难起步
回首9年前,当时的信息安全环境相比如今要“单纯”得多。那时提起网络安全人们只会想到防火墙、入侵检测、主机防病毒这老三样产品。不过,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与多样化,网络攻击手段和病毒传播途径开始让企业感到防不胜防。
国内外安全厂商几乎同时发现了UTM市场所蕴含的“掘金”机会。经过两年研发,2006年网御星云开发出了统一平台的基础软件架构USE(Uniform Secure Engine)统一安全引擎技术,并在这个新架构下集成了防火墙、防病毒、入侵防御、VPN、反垃圾邮件、Web过滤六大功能,其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UTM产品Power V系列真正问世。
从2006年以后的三年时间里,网御星云UTM产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爆炸性增长,产品销售额年增长率达到100%,到2009年Power V系列UTM产品超额实现业绩目标,市场占有率在21家国内、外厂商中排名第一。
市场厮杀
2010年到2011年的两年间,一些网络领域出身的厂商和团队凭借对硬件架构更高层面的理解开始涉足UTM市场,这些厂商的产品性能表现强劲抢眼。网络厂商的异军突起使得UTM市场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很多传统安全厂商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没有及时做出反应而损失惨重,甚至放弃了UTM产品线。面对传统电信企业来势汹汹和新的竞争形式,网御星云做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决定,一方面深化既有功能,增加带宽管理、SSL VPN、应用识别等功能,扩大入侵和病毒特征库;另一方面,产品向更高端的硬件架构迁移,但不复制网络厂商的硬件形式,而要走出一条网御星云特色之路。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状况,网御星云对UTM的研发不仅没有停滞,而是蓄势待发:2010年入侵特征库达到3000种、病毒特征库突破400万种、2011年应用识别特征库达到800种、USE统一安全引擎进化到第二代……
技术再进化
关键词:《旅游法》;旅行社;影响;黄金周;经营对策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然而,近年来与旅游黄金周旅游市场的火爆一同而来的负面问题也不断凸显,欺客、宰客等现象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2013年10月1日《旅游法》的正式颁布实施,着力从旅游黄金周市场秩序完善上,对各旅游相关部门、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服务工作主体进行了法律化规范。旅行社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角色,在新《旅游法》的实施中受到那些影响,旅行社如何从《旅游法》的相关规定中,积极转变自身经营管理策略,提升旅行社的服务水平,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将针对《旅游法》的实施,以及对旅行社自身经营格局的影响入手,来探讨旅行社管理策略的优化。
一、新《旅游法》对旅行社的影响分析
从2013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发展现状来看,作为《旅游法》实施的第一个旅游旺季,由于未对实施细则进行说明,各旅游服务工作主体在面对《旅游法》的条款规定时显得不知所措。如《旅游法》第35条中规定“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其在执行中为避免违规,各旅行社纷纷明确严禁导游组织游客购物,即便是游客自身想购买土特产,导游也不同意。还有,《旅游法》中明确规定“禁止'零负团费'”,使得旅行社无法从安排购物活动中来获得额外利润,也加剧了旅行社纷纷提高旅游团费,甚至对一些旅游项目实施自费方式,最终导致旅游团费普遍上涨。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织者,长期以来存在的导游与旅行社的关系及利益分配问题,在新《旅游法》背景下,很多导游过去通过“强迫购物”、“收受回扣”等行为来增加收入来源的方式,已经严重违法了《旅游法》的相关规定。但过去的导游人员,由于工资低,带团津贴也低,而黄金周旅游旺季的工作量又非常大,在收入不增加条件下与旅行社之间的矛盾问题十分突出。新《旅游法》对导游与旅行社的关系进行法律上明确,严格遏制了“强迫购物”、“吃小费、要回扣”问题,也减轻了带团压力,对于导游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如何讲解景区景点知识,也不用为“导购”分心。当然,这样的措施势必会影响导游的总体收入。据报道,在黄金周期间,一些资深导游拒绝带团,对每天500元的导游补贴不能接受。同时,《旅游法》中对导游与旅行社的规定,使得一部分优秀导游无法获得过去的高昂佣金,不仅打消了导游工作热情,也使得高端导游人才锐减。随着黄金周旅游团费的增加,而导游收入并未增高,在缺少回扣的条件下,导游工作积极性也受到影响,甚至有些导游降低服务质量,还有些导游放弃工作,直接转行。
二、旅行社在黄金周旅游市场中的角色转型与应对策略
黄金周作为旅游旺季,一直以来都是旅行社拓宽其业务渠道,提升利润的重点时期。针对《旅游法》实施后旅游行业受到的冲击及影响,旅行社应从自身角色转换上,积极调整经营管理战略,抓住黄金周的旅游旺季,实现旅游综合效益。
(1)拓宽旅游市场,关注散客资源整合
据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旅游业游客人数逐年上涨,而旅行社的接待人数所占比重则不足8%。《旅游法》实施以来,对于黄金周旅游人群结构带来新的影响,特别是散客游比例的快速增长,2013年“十一”黄金周散客人数占总体旅游人数的70%以上,散客市场潜力巨大。旅行社面对黄金周散客人数的骤升,更应该从拓宽散客资源,整合黄金周旅游市场开发上,关注散客,吸引散客,积极从旅行社经营模式转变上,利用专业化、定制化模式来满足散客需求。一方面可以结合不同地域旅游资源禀赋及知名度,从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和分析中,优化旅游线路,制定层次化旅游产品,加强对旅游咨询业的重视,积极为散客游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贴心的咨询、策划、增值服务;另一方面旅行社通过对散客游人群的划分,旅游需求上来针对高端小众人群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再者,旅行社利用自身的“智慧旅游”等新兴旅游模式,从自身旅游管理上、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营销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通过构建旅游资源大数据,衔接线上线下旅游,提升旅行社的市场影响力。
(2)注重旅游市场调查,优化旅游产品定位
对于黄金周旅游市场的深入调查,特别是结合现代网络资源,从各大网络媒体的游客调查、数据统计等方面来获取全面的旅游市场信息,通过对黄金周旅游市场数据的分析,来优化和调整黄金周旅游产品,提升旅行社游客量。从近年来新浪网针对“十一”黄金周旅游人群旅游意愿的调查显示,黄金周旅游多倾向于近郊旅游目的地,尤其是以近郊知名旅游景点为主。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旅行社可以在黄金周旅游期间,结合不同地域旅游资源禀赋及旅游景点特色,加大对短线旅游产品系列的开发与设计,特别是以知名景区旅游、知名景点线路优化为重点,从黄金周旅游旺季游客出行安全问路、拥堵问题、接待设施短缺问题等方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如某黄金周旅游调查小组在对景区游客进行调查中发现,约占一半的游客希望通过官方网站来获取景区的旅游信息,来了解不同旅行社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及服务;其次,有20%的游客是通过电视新闻来选择旅游景点,选择旅行社;还有12%的游客是通过微信、QQ群等通讯工具来获取旅行社、景区信息。可见,在拓宽黄金周旅游人群数量,设计特色化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时,旅行社更应该从现代微博、微信、网站、QQ群等现代媒介方式上,扩大旅行社的旅游宣传范围,提升自身的知名度。
当然,针对《旅游法》对黄金周出境游的一些规定,特别是东南亚旅游、港澳台旅游价格的上涨,欧洲游市场价格相对平稳,国家旅游局编制的旅游线路及出境游旅游年度报告显示,对于境外旅游,购物是重要的旅游项目,也逐渐成为近年来中国高端旅游群体的主要消费内容。据2014年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出境游中有43%的游客以购物为目的;在消费构成上,人均出境游消费近2万元,购物消费超过60%。可见,旅行社通过对出境游游客购物消费需求的旺盛,可以从出境游旅游产品开发上,将“免税购物”作为重要吸引点,优化对游客服务,特别是办理出境签证、购物退税等手续上,以灵活性、个性化服务来降低游客的出境障碍,维护游客权益,保障游客安全,并从语言、生活、习俗、文化差异上来提升出境游游客的满意度,找到旅行社新的的经济增长点。
(3)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导游服务水平
旅行社的旅游服务不仅表现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完善上,还需要组建高素质、高服务水平的导游队伍。导游作为旅行社的重要资源,也逐渐成为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旅游法》的实施,进一步明确导游与旅行社的关系,导游的薪资待遇、劳动合同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定。在取消相关“回扣”条件下,只有增加导游的收入,提升导游的工作积极性,才能留住优秀导游,才能为旅行社带来无限的财富。因此,旅行社要加强导游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从人事管理、薪资待遇完善上,增强导游的归属感,做好导游岗位人才的职业规划,提升导游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建立导游保障机制,为导游解决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意外保险等实际问题。如开展导游远景职业规划,以完善职业培训来吸引导游;加强导游制度建设,从“知识更新”、“服务创新”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做好导游综合评价,引入“游客满意度评价”机制,提升导游自我约束力、积极性。
(4)加强《旅游法》学习,提升旅行社法制化水平
《旅游法》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从法律条文规定上,对旅行社、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等主体的法律关系进行明确。为此,旅行社要注重《旅游法》的学习,特别结合旅游行业特点,从相关法律条文的学习上,提升知法、用法水平。如加强对《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合同法》、《保险法》等法规的学习,就其“解读”、“释义”等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增强旅行社法律常识和运用能力。
《旅游法》的实施,从法律层面对旅游行业进行了规范,尤其是针对旅游各参与主体责任、权利的明确,为减少旅游纠纷,促进旅游业良好秩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角色,要积极学习《旅游法》,深入研究旅游市场新的变化,从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上,全面组织和设计旅游产品,为广大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丽.旅游法背景下旅行社行业发展SWOT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04).
[2]龚晨枫.《旅游法》框架下旅行社用人机制改革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
关键词:现代物流;智能装备;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58-02
1 现代物流业概述
1.1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复合型产业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连接着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贯穿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三大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的运行,也将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并且,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2013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9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占GDP的比重为6.8%。
1.2 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成为物流大国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在经历了2009年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启动后,我国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种种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物流大国的行列,并且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同时,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也日益显现。据统计,我国的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快递量居世界第三。伴随着物流运营规模的快速扩展,我国物流基础建设和硬件规模也呈现递增之势,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地产的建设持续升温。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1.3 现代物流业亟需转型升级,提升运作效率与服务水平
根据《2013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3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但201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比美国、日本、德国高出9.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反映出中国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依然明显。同时,全社会物流企业收入增速低于物流费用增速,物流企业普遍盈利能力偏低。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物流仍处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的过程中,物流效益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国家及各地区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优先发展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
2 智能装备业概述
2.1 智能装备是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
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先进技术装备和设备的先导性行业,已经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基础。物流装备作为现代物流技术的载体,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先进的智能装备能够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运作水平,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事实证明,通过实现企业物流装备和信息的现代化来提升管理水平,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已成为有远见的企业家成功的有效途径。
2.2 智能装备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成为世界最大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阶段,物流产业也面临升级的要求,促进了企业对物流机械化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使得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处于快速增长周期。2013年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市场规模超过了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成为物流系统技术与装备的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受电子商务物流大发展影响,智能终端自提货柜系统出现爆发增长,GPS设备、快递手持终端设备呈现高速增长,输送分拣设备、物流拣选技术产品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一些新的技术与产品不断涌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物流业影响巨大。
2.3 智能装备应用范围广泛,新型装备和技术不断涌现
据《中国物流装备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所有12种类的物流装备在应用市场上均有高于20%的企业正在使用。目前,仅有17%的企业采用纯人力的物料搬运与装卸等操作方式,32%的企业采用单纯的平面仓库模式,专业化的新型物流装备和新技术物流装备不断涌现。
在应用领域层面上,随着制造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各种行业出现丰富多样的物流技术应用形式,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在物联网、检测、智能识别等技术的支撑下,物流设备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可以达到更高水平。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AGV特别强调全自动化,配置品种丰富和专业化的搬运移载工装,使其能够运用在几乎所有的搬运场合,甚至设备和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互,自主完成任务分配和路径选择,几乎不需要人工的干预。
3 广东省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业人才需求分析
3.1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的人才需求量庞大
随着物流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十分迫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物流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统计,2010年我国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在广东省特别是以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珠三角地区,由于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行业,其物流行业相关人才的缺口达到60万人,特别是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人。首先,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众多的生产制造和商贸企业,这些企业的对物料采购与管理、仓储与配送、物流运输等岗位人才都有需求;其次,广东省的交通、运输、外贸、第三方物流企业众多,有许多是物流龙头企业,这些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庞大。
3.2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复合型人才
由于物流与智能装备是涉及全产业链、多社会经济部门、连接生产和流通消费环节的复合型产业,主要有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与装备、国际货运、报关报检、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
3.3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多层次人才,目前尤其缺乏高技能、高层次人才
在人才的需求层次方面,由于物流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多。
尽管广东省已基本形成以中高等教育和职业认证教育为主的双轨运行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但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普遍较低。现阶段广东省物流行业中高级职位普遍处于紧缺状态,特别是同时具备多种技能包括外贸、外语应用、国际商务等与国际贸易经济活动相关的经验的物流人才非常缺乏。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纷纷以高薪招聘总监、市场拓展总监、仓储经理、采购经理、国际货代、销售主管等职位,而各类大中型国内物流企业也开始发展高端管理职位。另外在基层岗位上,物流人才和其他岗位相比表现出在流动性大,忠诚度低,各类人才的系统性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都参差不齐。
4.1 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迎合行业需求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总数到达112所,其中99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占64所,占85%;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各高等院校已招收培养各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7.1万人(含在校生),为地区经济建设输送各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4.8万人,其中,高等职业物流管理人才约为2.6万人。而近年来以物流管理为主专业的毕业生能基本实现就业,这些数据表明了我省的物流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已初见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物流行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
4.2 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一定问题
但同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企业需要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缺乏针对性的专业设置、缺少协同、缺乏专才。
相关专业设置大同小异,特色不足,没能体现行业特色或地区特色,并且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缺乏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开发,使得在校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异,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和企业需要不匹配,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复合型、高技能、高层次的要求。
4.3 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人才需要校企多方协同培育
针对广东省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人才需求庞大、对人才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问题,各方必须重视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满足广东省物流产业升级和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在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案上,广东物流与智能装备需要多管齐下、发挥协同作用:
(1)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设置过程中,要重视行业、企业、学校的共同参与,力求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培养计划。在设计之初做好充分的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强调多方深度参与,通过开展研讨会等方式,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在设计完成后,还要注重企业的反馈,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的细节。
(2)重视继续教育,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培训和教育工作。企业与各教育机构共同开发符合企业实际的继续教育课程,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技能。
(3)加强普通高等院校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培养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发展物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线物流技术的操作实用型人才。企业对物流和智能装备的人才是有不同层次的,而高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应有所区别,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层次,开发针对性强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