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线制作邀请函

在线制作邀请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线制作邀请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线制作邀请函

在线制作邀请函范文第1篇

以上出现的一幕并不是在拍电视剧,它是截取于一个私家派对的真实场景,参加这场派对的是一群平日忙碌在写字楼的白领们,他们借周末的空暇时间组织了这场主题为“回到童年”的派对,希望借此缓解日常工作的压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流行着这样的私家派对,一群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以各种名义聚在一起,开一场自己的派对。

派对需要创意的迸发

一位派对的组织者认为,派对的精髓在于创意,如何找出一个新鲜有趣的方式来实现派对的乐趣,花点心思才会做好,只要想法够特别。有时候一个晚上的派对,需要准备几周甚至更久。主题是派对的灵魂,是派对的兴奋点,好的主题才能营造好的气氛,而气氛包括人、音乐、装饰、节目等,就像做菜,要色、香、味俱全才行。

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有不少好创意的派对,比如深圳的涂鸦派对、重返诺曼底派对;上海的文身派对、制服派对、肚兜派对、军装派对,还有面具派对、水果派对、水族派对、黑白森林主题派对……

给“派对狂人”一个参与的理由

张末是一个快乐的单身汉,如果今天晚上有10个私家派对,张末至少得赶3个场子,有“死党”这样形容张末对于派对生活的热爱,他似乎总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派对现场。他说参加私家派对也好,各种各样的派对也好,都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豁达起来,不会总拘泥在一个狭隘的世界里。

另外,他还喜欢到派对上去宣扬他的博爱精神,劝劝那些总喜欢花钱去享受奢侈的人,也适当关注一下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

派对是卸下包袱的去处

从事模特行业的阿美人如其名,以时尚漂亮在圈里闻名,她经常收到各种各样的派对邀请函,但她最喜欢参加的还是圈里人组织的私家派对,她说自己不太喜欢去公共场所里举行的派对,因为那样的派对比较累人。她觉得私家派对让她很亲切,因为“到场的都是靠谱的朋友,甚至不用化妆就可以去,不用担心被人拍照,不用担心说出来的话被人偷听去,胡乱篡改”,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放松的去处,终于可以卸下包袱了。

派对是约会朋友的理由

天津的张先生是个派对狂热者,又到了吃螃蟹的季节,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和朋友们聚在一起,组织一场以海鲜为主题的派对,今年他们打算开一场螃蟹宴。

他觉得派对给他最多的影响是朋友相聚的快乐,因为平日里大家都在各自忙碌着,虽然也经常打电话,但派对给了大家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另外,在派对上经常邀请各种圈子里的朋友,本来大家之间是不认识的,但通过派对,朋友们也能互相结识,成为好朋友,友谊也是要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私家派对也是心灵鸡汤

私家派对一般要有一定的主题,这样会比较容易把握派对的气氛,现在很多人喜欢举办一些文化类沙龙式的派对,以前大家聚在一起也玩一些杀人游戏之类的,但是圈子熟了之后就觉得这种游戏有点小儿科,很多派对主人更倾向于营造一种氛围,放点舒缓的音乐,大家在一起静静谈心,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派对未必都是那种热闹而喧哗的。

派对是融洽邻里关系的纽带

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琳达最近回国定居,2006年元旦这一天,她约了周围朋友和关系好的邻居几家人,聚在她家的大客厅里,大人孩子一起上阵happy。那天,在琳达和朋友的主持下,大家吃吃饭,孩子们表演节目,家庭间互相交换礼物,大家一起唱新年歌,最后还一起乐呵呵地围成一个大圆圈跳舞,每个人的快乐点燃了整个派对的快乐“引擎”,满屋都洋溢着节日的感觉。琳达觉得,不断更新的创意总会为生活带来新鲜的感觉。她说,最主要的是一起玩,很开心,派对对于时尚的她来说已经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情。

如何组织一场派对:

私家派对并不是将朋友约到家里吃饭这样简单,每个环节都需要主人提前做好功课。

确立主题―――主题是私家派对的灵魂,不同的主题适合邀请不同的朋友,也方便被邀请的人进行适当的准备。

邀请函―――通常来讲,打电话和发短信是最为快捷方便的形式,但是如果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热情,不妨亲手制作一个邀请函,在线传送。

确认参加的朋友―――在私家派对开始的前三天打电话给发出邀请函的朋友,确认他是否会来,是否会带朋友来,以方便食物的准备。

美食―――食物的准备原则是“宜简不宜繁,重质且保量”,要有充足的食材做“后盾”。拿手菜会给朋友们一个惊喜。酒水之中必备红酒,咖啡和女士们喜爱的果汁,除了主餐之外,点心和水果是重中之重,选择新鲜的时令水果,方便客人食用。

选择派对的时间―――通常将派对的时间选在周五晚上或者周六比较合适。如果派对的时间会进行到很晚,不要忘了跟左邻右舍打好招呼。

在线制作邀请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微课;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27-02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必备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效率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目标。以珠三角地区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该校针对全校本科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同时,为了诱导学生能够在实际办公环境中开展具体应用,让学生掌握更加专业、娴熟的办公技能和举一反三的信息处理能力,将《Office高级应用》(2010)Ⅱ级考试作为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将Ⅱ级考试水平要求作为评价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参考。

但是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前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招生区域的中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水平存在差异性,使得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初始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偏好也存在差异性,如何在规定学时内提升教学效果也成了教师面临的难题……因此,将微课作为新型教学资源恰如其分运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紧紧围绕“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一目标,构建“课堂教学为主,微课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意义。

1 微课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1.1 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Office办公软件某个具体化的知识点而精心设计的教学视频(如邮件合并),同时还包括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及操作过程解析、教学素材、教学反思、测试题目等辅助学习资源。微课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时间、环境限制,但其教学目标仍然与课堂目标保持一致――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2微课的主要特征

第一,“短小精悍”是微课最典型的特征。“短小”:即微课视频时间短暂,一般为10分钟左右,且粒度小、容量小,便于传播和交流;“精悍”:即微课主题突出,内容鲜明,设计思路严谨且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相适应。

第二,微视频是微课的主要呈现方式。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实现手段,讲授过程多以知识点和教学主题来呈现,使讲授内容碎片化、点状化,和传统的课程中错综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加精简。[2]在网络工具的助力下,在课外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或下载到移动设备后反复学习,直到完成该主题的知识与操作技能目标为止。

第三,以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标杆。《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学习对象是大学生,其开发设计的本意是促进学生高效自主学习,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能力。

2 指向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的微课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即为了更加有效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现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微课,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操作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包括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视频录制、微课视频推送、微课教学考核、微课教学反思六大内容。

2.1 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的关键,无论是微课的选题、素材的加工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指向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在本科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主要以《Office高级应用》(2010)Ⅱ级考试大纲内容作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大纲目标具体化、细节化,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最近发展区”进行选取教学主题和素材,并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可视化,进而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最终达到微课预设的教学目标。以《Word的邮件合并》主题为例,在该主题的微课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邮件合并”就是将一组变化的信息逐条插入到一个包含有模板内容的Word文档中,从而批量生成需要的文档,而且要令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后,也能独立批量处理信函、信封等与邮件相关的文档,能游刃有余地批量制作工资条、准考证、荣誉证书等。

另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微课属于单项传递,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所选择的教学主题和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更要在W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难度系数过高不利于学生掌握,也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中等难度的内容教学效果较佳。

2.2 微课视频录制

微课视频的录制是微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微视频的录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微课视频录制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出发,所录制的视频尽量生成易播放、观看的视频格式,助于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在线或离线学习。其次,录制视频的过程中,尽量声音、图像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课堂。

微课视频的常用制作方式有拍摄式、录屏式、合成式、切片式等,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以办公软件操作演示为主,屏幕的操作演示过程尤为重要,因此在录制该门课程的微课时,以采用“录屏法”为宜。以“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为例(简称CS),CS是专业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封面和菜单、视频压缩和播放,因此也在微课中被广泛运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可以制作多种格式的视频,如Flash(MPEG-4,FLV或SWF)、Windows媒体播放器程序(WMV)、AVI、仅音频(MP3)、Real Media(RM)等多种格式。为方便学生打开视频学习,应以常用的WMV、MP4视频格式为宜。

2.3 微课视频推送

微课视频录制之后,可利用方便快捷的途径将微课视频及配套练习。例如,教师可利用百度云盘实现资源共享:首先注册百度云账号,将微课视频按章节、主题分类后上传到百度云盘,并公开分享(创建公开分享链接),将链接发送给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微课。

2.4 微课教学考核

微课的实质是间接经验的单项传递,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主要分为两个 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而知识内化则主要依靠学生自身,通过他们在课后练习、实践中收获的。[3]因此,为了提升微课教学效果,在微课学习之后,应当设置一定的考核标准和内容,促使学生强化任务、知识内化进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考核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考核内容要与微课主题息息相关,考核素材的选择建议源于大学生的周围环境。如在邮件合并一节,考核内容宜选取大学生身边的事例,如等级考试准考证的制作、学生成绩通知单、活动邀请函等,一来可以充分培养大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二来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在学生干部舞台展现一技之长。第二,考核坚持激励原则,把学生微课学习情况纳入平时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微课学习活动。

2.5 微课教学反思

在实施微课教学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总结、反思教学。首先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主题和素材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逻辑是否合理;其次是反思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演示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是否具体、流畅,能否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最后,反思微课教学效果:本节微课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哪些计算机应用技能?学生通过哪种方法获得了该种计算机应用技能?微课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是查找教学缺陷、扬长避短的重要前提,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案例1:邮件合并――荣誉证书的制作

1、任务情景设计:小张同学担任学校计算机协会秘书处的干事,计算机协会会长交给他一个任务,为本届科技文化节所有比赛项目的35位获奖人员制作荣誉证书。

情景设计原因: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较高,许多学生都担任了学生干部职务,荣誉证书的制作是学生经常要面临的工作任务,设计该情景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同学习该任务的实际意义。

2、知识目标:

(1)邮件合并数据区域的定义;

(2)邮件合并主文档的编辑(页面大小、页面背景、字体大小、段落格式);

(3)选择收件人与插入合并域;

(4)生成信函(35张包含具体内容的荣誉证书);

目标设计原因:邮件合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非常普遍,理解邮件合并知识点、掌握邮件合并的操作方法、对主文档页面、背景、字体大小的设置,是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邮件合并也是《office高级应用》Ⅱ级考试大纲要求的考核内容。

3、练习设计:小莉担任学校学生会秘书处的干事,由学校学生会负责的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决赛即将举行,学生会主席交给小莉一个任务,制作并派发邀请函,邀请各系辅导员老师出席活动。

练习设计原因:邀请函也是大学生熟悉的事物,与荣誉证书的制作方法相似,设计该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邮件合并技能的掌握,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4、任务实现过程:

第一步:打开包括变化信息的数据源Excel文件“获奖信息一览表”,选中存储数据的具体区域,将其名称定义为“邮件合并数据区域”后保存文件;

第二步:新建一个Word2010文档,把该文档的页面大小设置为“16开”,并插入艺术字“荣誉证书”,将其设置为“上下型环绕”,输入并调整字体大小;

第三步:在“邮件―开始邮件合并”中,单击选择收件人下的“使用现有列表”,找到数据源Excel文件“获奖信息一览表”,选择表格中的“邮件合并数据区域”;

第四步:在主文档相应的位置,进行“插入合并域:姓名、获奖项目、获奖等级”;插入合并域之后可单击预览Y果、完成并合并(生成信函)

录制操作过程视频时,要注意操作与解说一致,令学生通过观看演示、解说过程,不但能够快速理解邮件合并功能,且能够通过模仿和迁移,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优势,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下转第133页)

(上接第128页)

3 结语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注入了新能量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学生学习微课的自主性、积极性、意志力还有待提升。积极探讨指向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的微课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也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在线制作邀请函范文第3篇

一、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组

不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如何调整、优化,都不能脱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教学依据,是教学总纲,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指挥棒,“万变不离其宗”。自己在实际操作中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领会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二是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学生特点,贴近生活的内容。

山西省使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是粤教版,教材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中有三节,内容分别是文本信息、表格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下来,自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编。比如文本信息的加工一节中,自己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做了以下调整,在学习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时以“校运会”为主题完成学习内容:1.编写一则通知;2.制作邀请函;3.自制宣传标语。这些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性地完成。在完成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我选择了学校的校报《翼中报》为例,根据报刊的一般制作过程: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内容。由于选择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贴近自己的生活,所以学生完成的效率与质量都出乎意料。在学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我选择了高一学生考试成绩做统计,这样学生学习积极,劲头高涨,知识点掌握的也快。根据本节的学习目标,自己不仅把本节的学习要求穿插到学生成绩表中,而且还加进了拓展内容,这样学生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提高了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水平,一举两得。同时、学生在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后不仅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体会到电子表格中函数的魅力。在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中,因为学校要搞“六十年校庆”活动,自己就选择这个机会让学生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制作出宣传我们学校的宣传片。通过制作这个作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和集体的才智,积极主动地学习、交流探讨。作品无论是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还是技术性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融入了所领会的科学精神和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调整教材内容和结构,达到了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我每一轮的教学内容调整都不是重复的、不变的,而是每一个阶段都要根据学情、教情变换教学内容。

二、根据现有的教学硬件设施,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使用,我们学校的网络机房配备了专门的教学软件。自从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课程被纳入了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在线考试科目,每年的六月份,高二学生要参加结业考试。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题目要求,自己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把教学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比如,考试内容中的选择题、判断题,自己对每一章节内容都设计好题目,用教学软件下发到学生机供学习练习,也可以利用教学软件的“在线考试”功能进行章节、单元、综合测试,强化学生学习记忆。考试类型中的操作题,自己会在相应的章节内容学习完成后,把考试的要点设计到题目中,一般情况下发到学生机,学生完成后上传到教师机进行批阅,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利用“教学演示”功能给学生分析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积极主动地利用手头一切可以利用的硬件条件,充分地服务于教学。

在线制作邀请函范文第4篇

“绿坝”案例是2009年曝光率极高的公共事件之一。它不仅牵涉到了政府采购、青少年保护、舆论监督、知识产权等等方面,还演变成了一个国际事件。事后披露的信息显示,“绿坝”的采购过程中存在许多寻租空间。

目前,电子化政府采购已成为我国近年来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研究中的新热点。一方面这是由于旧有制度及工具难以克服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大量寻租行为的弊端,而电子化采购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工具与平台;另一方面,电子化政府采购也需要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否则只能沦为单纯工具,对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缺乏实质的遏制作用。

一、“绿坝”事件时间线索

2008年1月14日,原信产部发出信办产函[2008]7号《关于征集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紧急通知》。该通知称:“为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我部在中央文明办、财政部等部门支持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向社会征集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并通过竞争性谈判,优选2款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产品,由国家出资买断当年的使用权,向社会提供免费下载和安装。”通知中明确指出,征集截止日期为2008年1月24日(即该函发出10天后)。此外,该通知亦明确告知“具体信息详见中国政府采购网”。

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存在一份标记日期为2008年1月21日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产品一年使用权及相关服务采购竞争性谈判邀请函》。该邀请函阐述了项目采购需求,供应商资格要求,资格预审,预审材料提交时间和地点(这里把预审材料截止日期定为2008年1月25日)的细节。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该邀请函的公开刊发日期却是2008年4月13日,即原信产部发出通知的三个月后,远在征集截止日期之后。

2008年5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产品一年使用权及相关服务采购”竞争性谈判结果的公告》,公告称本次竞争性谈判采购成交产品为“金惠堵截黄色图像及不良信息专家系统、花季护航上网管理软件”,成交供应商为“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成交金额为4170万元,其中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获得2180万元,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获得1990万元。这份公告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刊发的日期是2008年5月20日。

2009年4月8日,工信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发文,要求确保在5月底前,各中小学校联网计算机终端均安装运行“绿坝-花季护航”。此时,原本成交的两个产品“金惠堵截黄色图像及不良信息专家系统”和“花季护航上网管理软件”已悄然被“绿坝-花季护航”的名称所取代。

2009年6月9日,工信部正式发文,要求在7月1日前,在所有国产计算机和国内销售的进口计算机中预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

2009年6月15日,位于美国加州的“固体橡树”软件公司宣称,“绿坝”中的部分代码存在侵权,公司将考虑起诉开发绿坝的两家中国公司,并申请禁制令,阻止美国pc厂商预装该软件。

2009年6月24日,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致函中国商务部,要求中方撤销7月1日起生效的“绿坝”软件预装令。而后,来自美国、日本、欧洲和加拿大的19家行业组织联名致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希望收回安装“绿坝”的命令。与此同时,国内媒体报道国内pc厂商已预装“绿坝”软件达5270万套。

2009年6月30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就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答新华社记者提问,透露“绿坝”预装时间可推迟,7月1日后,“其他计算机如何预装,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完善方案,改进方法,做好相关工作”。随后,美国商务部、美国驻华大使馆、中国欧盟商会和中国美国商会等机构,均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至此,“绿坝”风波慢慢平息。

2010年7月,媒体再次报道,“由于经费短缺,位于北京的‘绿坝—花季护航’项目组已经关张大吉,员工也被遣散,还涉及拖欠工资等劳资纠纷,而位于郑州的另一项目组也面临关停的危险,由此将导致2000万绿坝用户失去技术和客服支持服务。”经费短缺的原因与工信部在2008年一次性投入4170万元买断一年使用权及相关服务后,未再采购2009-2010年度使用权及相关服务有直接关系。

2012年7月11日,郑州金惠在企业网站上低调刊出通告,声明2012年7月15日起用户可自行下载3.30版“绿坝-花季护航”软件,显示该软件与企业仍在运作中。

二、“绿坝”政府采购案例中违规寻租空间与寻租行为分析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绿坝”政府采购案中的寻租空间和寻租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竞争性谈判方式看似合法,但经不起推敲

仔细推敲起来,从2006年概念的提出到2008年初发出紧急通知,时间间隔长达一年多,该项目的紧急程度令人生疑。至少,突然发出一个紧急通知,属于人为制造的紧急需求,而该项目没有预设价格总额,意味着预算的多少不受约束。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明确指出“12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所以,采用竞争性谈判毫无疑问属于违规行为。

更重要的是,公开招标比起竞争性谈判,在招标(谈判)过程中公开的信息更多;相反,竞争性谈判由于存在谈判小组与多家供应商的双边谈判,有着天然的保密需求,即造成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可见,原信产部选择竞争性谈判而非公开招标,事实上为可能的寻租行为大开了方便之门。

(二)“绿坝”政府采购案例中角色定义混乱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明确提出了政府集中采购的概念。政府采购行为涉及四个方面的利益,即政府采购主管部门(财政部)、集中采购机构、物品使用单位和供应商。政府采购制度通过分别定义物品使用单位、集中采购机构和主管部门的角色,形成一种相互制约机制,从而保证采购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

然而,在“绿坝”案例中,物品使用部门(原信产部)代位集中采购单位,完全依靠自身进行采购;该项目软件评测单位为“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而该中心正是“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领导下的国家级计算机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即与原信产部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下级单位,其第三方属性与公正程度无法确认。而主管单位(财政部),只在原信产部发出的紧急通知中以“我部在中央文明办、财政部等部门支持下”的名义偶露峥嵘,基本缺位整个采购过程。

在这样的情况下,“绿坝”政府采购案例中寻租空间之大是可以想象的。

(三)对于遏制寻租行为,在法律法规设置上力量不足

《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政府采购违规行为的质疑和投诉都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阻吓寻租行为方面,一些设置值得斟酌。例如,《政府

采购法》和《条例》规定,供应商“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提出质疑”,这个规定明显不充足。

另外,《条例》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在本采购案中,对应部门应为财政部。这样的设置虽无不妥,但过于单一,不利于投诉人。而且,财政部和原信产部同为国家部委,属于政府行政机构,难免使投诉人产生“官官相护”的想法。以美国为例,对合同的投诉,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合同争议委员会,可以通过联邦会计总署(独立机构,对国会,即立法机关负责),也可以通过联邦索赔法院(属三权分立中的司法机构)。显然,这样的设置对于鼓励投诉人维护合法权益更有帮助。

(四)电子化政府采购对于限制寻租空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技术项目,又是由主管信息产业的原信产部发起的。中国政府采购网作为电子化政府采购的标志,本应在这样的案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电子化政府采购根本没有能够形成约束力,其表现主要在于:第一,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绕开了电子化政府采购对信息公开的要求;第二,中国政府采购网上有限的信息公开并非实时,而是在整个采购已经即将结束时才更新;第三,对于信息公开不足和更新迟缓,现有的电子化政府采购没有任何监督和奖惩机制;第四,采购成交后对于成交单位的信息仍然语焉不详,也没有任何跟踪。成交后形成的采购合同,也没有反映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事实上,最终合同的标的悄然发生了改变,由“2款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产品”变成了一个合成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产品,亦属重大的违规行为。)

三、完善制度匹配,遏制电子化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一)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

由“绿坝”案例可以看出,即使形式上建立了电子化政府采购,由于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和系统中的种种不完善之处,仍然存在多种规避政府采购监督的方法和大量寻租空间。

电子化政府采购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鼓励公开招标;对于确实存在客观条件制约,必须采用其他采购方式,包括竞争性谈判的,应当加以严格的审批和限制。这种审批和限制也可以使用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留有相应的记录供将来审计和回溯使用。对于使用公开招标机制的,应当清晰定义信息公开的原则、时点、内容、方式和责任单位。这种制度应当以法律解释或者中央政府规定的形式并固定下来,强制相关单位执行。

(二)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流程设计制度

电子化政府采购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应当借鉴信息产业中的相应技术和已有系统,避免闭门造车和另起炉灶。例如,在设计电子化政府采购的流程时,在企事业单位中已经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oa)与无纸化办公无疑是最佳的参考模型。此外,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企业资源计划(erp)概念,对于如何设计整个电子化政府采购流程,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而言之,电子化政府采购流程应当依托《政府采购法》的具体规定,瞄准政府采购各环节与各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的寻租空间,利用电子化实时、可靠、高效、不易作弊的特点对其加以限制,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化平台,使得参与政府采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交换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

(三)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评价制度

电子化政府采购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尤其是对于公开招标的项目,独立可靠的评价机制是项目质量的首要保证。为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不仅对项目和供应商单次参与作评价,还可以留存在线的信用记录。同时,评价人应当保证其第三方身份,即与物品采购方(包含物品使用单位和集中采购单位)与供应商均无利害关系,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四)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监督与奖惩制度

任何制度无奖无惩,维持这个制度就是空谈,电子化政府采购亦不例外。政府采购监督部门应当在搭建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时,构建并保留相应的查阅特权,使得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上的所有信息,均可以暴露在监督部门面前。

对于不合格或者存在疑点和遗患的,应当坚决采取一票否决的态度,冻结相关预算直至问题得到改正为止。

对于多次发生问题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利用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自动予以公示,并自动上报该部门和单位的上级处理。对于遵纪守法的单位,则可以自动公示表扬并上报,供上级机关业绩考评使用。这些相应的动作,应该事先定义清晰的标准,运行中由系统自行判断,尽可能避免人工干预。

参考文献:

[1]《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课题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j].财政研究,1999(2).

[2]谢媛媛,杨兰蓉.政府采购电子化对寻租行为的遏制浅探[j].经济前沿,2005(5).

在线制作邀请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二维码QR码高职院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在国内的普及,二维码作为三大信息获取入口之一(其他两个是搜索和菜单),已经成为市场上众多产品的“标配”。媒体资讯、平面广告、产品包装上随处可见二维码,电子商务、产品防伪、物流运输等领域也活跃着二维码的身影。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通过二维码在网上提供相关的应用与服务,实现与用户的沟通交流。图书馆面对阅读方式多元化的趋势,借助手机二维码技术开展服务,使读者通过手机与图书馆之间形成互动,建立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识别和传递应用模式,是构建服务导向型图书馆及实现服务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应用手机QR码所能实现的服务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手机QR码的概念与特点

QR码是日本Denso-Wave公司于1994年研制出的一种矩阵式二维码符号,QR来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缩写,即快速反应的意思,因具备迅速解码能力而得名[1]。QR码通常为小的黑白相间的方形图案,可以在横、纵两个方向上同时表达信息,能够存储数字、文本、图像、网址超链接、电子名片、社交网络信息等形式的信息编码,具备超高速、防伪性强、可传真复印、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等特性,可实现实体信息与虚拟网络信息的双向关联。与一维码相比,它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密度高、识别速度快、纠错能力强等优点,可以显示中、英、日等多种语言文字,可存储物品的基本资料,实现物品资料随着物品走而无需连接数据库。与其他类型的二维码相比,QR码具有全方位识读特点,用户可以任意角度扫描;它仅用13比特即可表示一个汉字,比其他二维码表示汉字的效率提高20%[2]。手机QR码是目前国内二维码识别软件仅能识读的二维码类型。只要具有30万像素以上照相功能的手机,安装有二维码识别软件(如快拍二维码、我查查、爱拍等),就能通过手机摄像头刷取QR码,轻松实现手机一键上网,便捷地浏览网页、下载图文及音视频资料、进行名片交换、电子地图定位导航、手机阅读,而省去了在手机输入网址的过程。

二、手机QR码在高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文献借阅、参考咨询、信息服务、对口帮扶等类型[2]。服务对象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读者为主,兼顾学校周边社区的群众。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高职图书馆因自身条件的制约,往往出现人员不足、服务单一、与读者沟通不畅等问题。高职图书馆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效解决资源与需求的瓶颈问题,必须突破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模式,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创新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手机QR码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对RFID昂贵的费用和使用上较强的专业性要求,作为开源软件的手机QR码成本低,应用的技术门槛不高,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图书馆使用。将手机QR码应用于读者服务,与微博、微信、手机网站等各类手机应用方式配合使用,实现线上阅读与线下阅读的互联,形成一种全新的移动数字图书馆体验,对于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潜在读者,实现与读者的持续互动,拓展和延伸图书馆服务的范围与内容,具有现实与深远的意义。QR码在高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应用有以下方面:

(1)文献借阅的工具

文献借阅是高职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基本方式。图书馆在满足本校师生员工文献需求的前提下,向社会读者发放借书证,提供图书借还和报刊阅览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专业类文献资源不足的问题,保障公民多样化的信息享受权利。手机QR码在文献借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社会读者的姓名、单位、照片等信息存储到QR码中,读者进入图书馆时,只需调出手机里的QR码,将手机屏幕靠近读码器,便可将个人信息传到图书馆的电脑,进行身份识别并登到,可在电脑上直接查阅自己的图书借阅情况,借阅图书时直接通过QR码的识别纪录数据就可完成借阅操作;二是将馆藏书籍的目录转换或者部分转换成QR码,将其添加到OPAC的移动书目中。读者用智能手机拍下QR码,通过二维码识别软件解读,显现在手机屏幕上,就可以准确知道文献的馆藏地点及其在书架上的具置;三是把与纸本图书、期刊相对应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网址存储到QR码中,贴于图书或期刊上,通过手机QR码的解读,登录相关网站,即可浏览及下载电子资源,实现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链接互通。手机的便携性使得QR码在文献借阅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职图书馆可以脱离网络和后台数据库,主动走出图书馆大楼,向社会读者尤其是合作企业的读者开展上门服务,在馆外直接用QR码为社会读者办理借书证,无须办证费用,也免去办理实体证的等待时间。社会读者使用QR码借书证可有效避免忘带证的烦恼,在QR码的编码中加入一定的加密防伪信息,还可具备防盗功能,能保证借书证的唯一性。

(2)咨询服务的媒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读者特别是上班一族更多地倾向于能够不受时间、地点、范围等限制而方便地使用图书馆资源、接受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也希望能为读者随时随地提供到身边的服务,实现服务环境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的转变。移动互联网能有效满足双方的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对馆藏文献及网上各种免费资源进行加工整合,放到图书馆的网站上,为社会读者提供数据库检索、在线图书馆、网络导航等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读者使用存有个人信息QR码的手机登录图书馆网站,即可浏览和下载所需的信息资料。微博、微信的兴起更为图书馆与读者提供了全面而快捷的信息互动平台。图书馆通过微博馆内动态、新书推荐、讲座展览信息、解答疑惑等,使图书馆从被动服务变为富有个性化的“移动式”的主动服务。读者扫描图书馆微博的QR码,参与微博互动,将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告知图书馆,与其他读者分享阅读心得,并第一时间在手机上看到反馈信息,无形中参与了图书馆的智慧管理。

(3)馆情介绍的手段

社会读者特别是新读者一般对高职图书馆的楼层功能分布情况不甚了解,将QR码清晰地标注在各楼层或者书库门口设置的平面图中,读者通过手机拍照识别,就能获取各楼层平面图,各个书库、阅览室的情况介绍、联系电话、开放时间等基本信息,有助于迅速地找到所需资源或者设施。有条件的图书馆以音视频的形式录制图书馆参观指引,以QR码的形式提示网络下载。读者只要用手机扫描QR码,直接将该音视频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还可以边参观图书馆边听下载的虚拟导游讲解

(4)讲座、展览的助手

信息社会中的图书馆,讲座和展览已经成为图书馆核心业务的一部分。高职图书馆筹备这些活动,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面对众多的社会读者,宣传和组织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QR码的应用有效改变了这一状况。读者扫描图书馆信息公共板或网站上信息公共栏内的QR码,近期举办的讲座、展览就会显示在手机上。通过二维码会务管理系统,制作含有QR码的邀请函,以彩信的形式发到读者的手机上,作为参加讲座、展览的凭证。读者到场时,用读码器扫描QR码即可完成签到,免去手写的繁琐和排队的等待,且可即时了解所邀请读者的到会情况。讲座、展览过程中互动提问奖品的发放,抽奖环节奖品的兑现均可以通过QR码来实现,不仅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同时做到环保和时尚。

三、应用QR码需注意的问题

3.1图书馆的设备软件要升级

高职院校图书馆均使用国产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手机QR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对馆内的管理系统进行升级,首先具备书目信息转换成QR码这一基本功能。其次可对读者个人信息进行识读,进而实现借阅操作。当然,要完成凭读者QR码的借书工作,则需增加可识别QR码的读码器等硬件设备。在有条件的高职图书馆,还可以对自助式借阅设备进行升级,方便社会读者在非开放时间里自主完成图书的借还手续。而要实现讲座、展览的QR码宣传和签到,需添购专门的二维码会务管理系统。今后,在移动支付方式成熟且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情况下,还要完善QR码的个人帐户绑定支付功能,方便读者直接使用QR码在线支付图书逾期、文献复印、书刊破损等费用,真正做到“一码在手,走遍全馆”。

3.2加大宣传普及QR码的力度

现在QR码的用户多数集中在18到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中,社会上对于QR码的认知多局限于利用商品防伪检测、媒体广告宣传、促销打折优惠等,而没有意识到QR码在图书馆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QR码的应用,高职图书馆应开展大量的宣传推广培训工作,向读者特别是中老年读者普及手机QR码的相关知识,增加QR码的读者体验,使读者了解其作用与使用方法。

3.3加强高职图书馆移动网站建设

目前高职图书馆网站对手机访问的支持度普遍不高,拥有针对手机用户的专业移动网站更是寥寥可数。如果要最大程度发挥QR码的作用,高职图书馆应该建立手机图书馆专业网站,将馆藏资源及服务转换为适合于手机访问使用的形式;要确保移动网站与传统网站的内容不发身冲突,使读者在在两个站点间方便地切换。

四、结语

以碳消耗计算,一张纸碳的消耗是170克,而一个QR码是0.000003克,后者是前者的5600万分之一,完全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4]。在“五位一体”战略部署下,高职图书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中,要清醒地意识到应用QR码对推动图书馆创新服务观念和管理方法,提升整体办馆水平的重要性,要积极学习手机QR码在其他行业应用的成功经验,为图书馆传统服务与数字时代多媒体服务的融合和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