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费心理学论文

费心理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费心理学论文

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基本信息统计

57例患者术后确认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其中男性38例,平均年龄(51.3±12.9)岁,女性19例,平均年龄(57.0±13.3)岁。其中支气管肺内肿癌29例,肺结核17例,肺脓肿7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裂伤患者1例,均确认手术治疗;有心血管病史患者18例,有吸烟习惯患者29例。

1.2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素质以及肺部疾病的病情,针对57例患者主要采用全肺切除术18例,局部肺切除术39例。

1.3并发症出现时间

在57例患者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发病时间最早在手术当天,最晚在手术后第五天,术后当天出现1例死亡。

2心血管并发症原因分析

肺切除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患者年龄因素。

目前医学界已经证实,肺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与患者的年龄有紧密的联系。45岁后进行肺切除患者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将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患者年龄大于60岁以后,手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最大,这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大,跟患者本身身体素质下降有关。

2.2患者术前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

由于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本身存在缺陷,在进行肺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远高于普通患者。

2.3患者术后缺氧。

由于手术本身是切除了患者的肺部组织的,术后患者的肺部功能必然会受到损害,同时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术中的麻醉仍在起作用,同样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造成患者短时间内缺氧。患者术后缺氧直接导致了心血管压力,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2.4手术方式不同。

进行全肺切除对患者肺部的伤害肯定是大于局部肺组织切除,因此患者的呼吸功能也会受到抑制,增强患者心血管压力,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也增大了。

3护理工作

3.1术前护理

一是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肺切除手术的知识普及,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肺切除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同时手术后的科学护理能够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

二是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合理饮食,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三是术前适当地进行心肺部功能锻炼,以增强患者术后的适应力,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四是术前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特别对于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心电图现实异常的患者。

3.2术后护理

一是加强患者供氧。

根据患者本身身体素质及术后情况,对患者实施充分地供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通常来说,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本身心血管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手术结束后要保留氧气插管,所有患者都必须在术后进行至少12小时的辅助呼吸,实际采用辅助呼吸的时间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判断。

二是术后要及时进行呼吸功能恢复训练

可以要求病人进行深呼吸练习,轻拍患者背部等,促进患者肺部尽快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三是注意对患者进行胸腔引流。

胸腔引流液的颜色与流量是失血最直接表现,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术中失血情况[2]。护理过程中保证引流管始终畅通,并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引流液的流量和颜色,记录时间最好为一天三次。全肺切除者,为维持纵隔居中位,术后胸腔引流管应夹闭,并每天拍胸片观察气管位,了解胸腔积气积液情况[3]。

四是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

特别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本身心血管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要作为重点对象。所有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实时检测患者的心率变化,一旦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前兆,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生。

五是及时使用镇静镇痛药物。

患者在术后麻醉消失以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疼痛,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疼痛会进一步消耗患者的体力与精力,患者也容易产生烦躁郁闷等负面情绪,因此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使用一些镇静阵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感

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不仅是因为学习计算机课程和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且还在于,计算机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它在培养某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特别有效的作用。所谓“用电脑来开发人脑”,就包括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事实上,正是由于忽视了计算机课程的这一作用,已使得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益受到一些影响。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小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达到编制程序和解题的正确、完美,就要求学习者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百折不挠。

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力都是很好的磨练,但它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实现,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创造思维。

另外,在软件编制上还需要更加精细。如有的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不错,已配置486微机,却没有很好地开发软件。在语文辅助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做一些选择、填空等练习,即使是电脑作文,也只是在电脑上进行打印,缺乏“人机对话”机制,反馈不及时,使本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机械的应答。特别是有的中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因编排不当,使本应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得不那么难解,学生只要在电脑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即可,甚至有时靠连续不断地瞎蒙也能解题。这就失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而且对学生意志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不容忽视的教学软件编制技术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优秀教师与软件专家共同协作,各取所长,联合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性特点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掌握其原理并加以运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本文在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涵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重点阐述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在高职《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应用,并提出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劳耐尔(Raune)教授和他所领导的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对德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职业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行动导向是一种以职业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与全面素质。行动导向是以行动为导向,这里的行动本质上是工作,即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任务)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实现“心、脑、手”的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的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方法,而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构成,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

《消费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市场营销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延伸和应用。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消费行为规律并有效运用于市场营销实践中,是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基于《消费心理学》这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三种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首先引用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最后把案例中相关理论知识系统梳理;另一种是先讲理论知识,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第一种笔者认为通过案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不会受先入为主的理论知识的束缚,但要求教师问题设计合理,引导能力强。第二种能使学生更好的把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分析案例时发散思维容易受到束缚。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家乐福的选址”案例,提出问题“家乐福商场选址有哪些要求?”学生们纷纷说出了一些要求,然后让学生讨论“家乐福这些选址的要求体现的了消费者什么消费心理?除了这些要求,商场的选址还应注意些什么吗?”通过引导、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的理论知识。最后再展示“万客隆选址策略”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选址的优缺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在此情景下的不同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情景模拟结束以后,请学生对参与演练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是否有意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识塑造自己营销素质。最后,让学生写一份结论分析。

例如在讲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时,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挑选四人参加表演,第一组四人扮演服装商店的店员,第二组扮演四个大学生,第三组扮演四个农民工,第四组扮演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每组没有参演的学生负责评价自己组员和别组组员的表现。通过店主和不同的顾客之间议价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三)头脑风暴法。

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开展讨论或提出批评,最后所有意见均放在一起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提出“遗憾消费形成的原因?怎样有效防止遗憾消费?”这个问题时,一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一边做记录,学生发表完意见,大家一起总结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1、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刚开始时部分学生参与较少,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达;还有可能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不适应。这时教师要积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

2.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咨询者或主持人,以达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初衷。

3、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前期策划与过程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还是头脑风暴法,一般持续时间长,这对教师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要求更高;另外如何使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保持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这也是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1 9.

[2]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天津大学,201 0.37.

[3]尹金金.浅析行动导向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当代职业教育,2 011,34.

[4]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1.

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费心理;包装设计

当今市场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者心理正在主导着我们的市场,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研究的结合已经成为包装设计的一种理念。著名设计大师唐纳德曾经说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避免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设计师应善于把握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借助包装准确传达信息,从而促进消费结果的实现。包装在商品的流通中,一直是重要的促销手段,也是最符合消费者心理诉求的媒体。它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引起消费者注意并产生购买的欲望。要怎样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又如何进一步引起他们的兴趣,再如何促使其采取购买行动,这就必须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原理才能解答问题。

包装的终端结果是影响消费者,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购买动机、心理反应、接受教育的程度都是包装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消费者不同年龄、职业、个性等特点,制定不同的包装销售战略,是包装设计者的工作重点。也必然是商家销售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凸显出市场调研的重要作用,正确选择目标市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本文以包装设计的相关文献和历史资料出发,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研究,理清研究思路,了解包装设计演变的历史、背景,分析消费心理和包装设计之间的复杂联系。并根据包装领域的实际情况,搜集实例,结合本人在包装设计的实践经验,阅读国内外有关包装设计、消费心理等有关理论著作,开阔眼界,拓展思路。通过对包装设计界一些实际存在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具体、真实、典型、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来验证理论的科学性,使研究更具学术性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消费心理概述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消费者在观察产品、搜集产品信息、选择产品品牌、产生购买行为时形成的心理感受。从心理学上讲,消费者在消费时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对产品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通过研究每一过程的发生、发展和表现形式等的规律性以及三个过程之间的联系,可以发现消费者行为中包含的心理现象的共性。人们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反映出来的个人特点和相互差异,是形成消费者不同购买动机、购买方式、购买习惯的重要心理基础。通过研究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产生不同消费行为的内部原因,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了解社会消费现象,预测消费趋向,为当代包装设计在策略上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 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消费者心理对当代包装设计的影响,也就是当代包装设计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应对。具体来说,消费者心理对当代包装设计不同层面上的影响是:消费者心理在包装设计的形式语言要素(分别是色彩、文字、图形、造型、材质) 上、包装设计的策略指向和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上等层面影响着当代包装设计。

2.1从色彩角度来分析

从色彩心理的审美角度分析,色彩在视觉上容易增强产品形象的感染力,能强有力地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色彩通过成功的包装设计,能起到帮助识别商品并增强记忆的作用,成为顾客下次选择某商品的重要依据;包装的色彩特征比形状设计更为令人深刻难忘,因此,要突出商品的个性,就必须通过独特的包装色彩来强化形象冲击力。

从色彩情感的角度来分析:根据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类在色彩心理方面确实存在着共同的感应。色彩具有冷暖感、缩涨感、轻重感、软硬感、明快与忧郁感、进退感、兴奋与沉静感、华丽与朴素感、舒适与疲劳感等等。设计中利用不同的色彩带来的不同的观感,并根据商品的特征、气质加以运用,设计出属于商品性格的配色方案。

2.2从文字角度来分析

文字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这是文字最基本的功能。文字在包装设计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3从图形角度来分析

图形是包装设计视觉语言中的主要信息承载者。图形可以被分为两大范畴,即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种。在当代包装设计中,具象图形主要是用摄影等方法表现、制作的。摄影是包装设计中使用最广、最多、最直接的表现方法。摄影图像能够真实的反应产品的品质、材料、造型和结构;使商品的信息以一种最准确、最直观的方式得以传达。而抽象图形的表现,则主要是运用图形创意来实现。

2.4从造型角度来分析

包装作为一类物质产品实体,必须通过一定的材质、形态和结构而体现出来。依据特定产品包装的物质与审美功能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材料、结构和技术手段创造包装的立体外观形态的活动过程,就是所谓的包装造型设计。包装要使用方便、搬运合理、贮藏可靠、解读方便,满足各种群体消费者的心理,生理特殊需求。商品的性能、用途、使用对象、使用环境等,均应成为包装造型设计的考虑范畴。人类在进步过程中,不仅要求设计满足基本的功能性,还要从人的生理及心理舒适协调出发,使人获得生理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愉悦感,这是现代设计的必然趋势,更是包装造型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个在外型上让人使用舒适的成功包装设计,必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只有达到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统一,才能使包装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商品创造更多的价值。

2.5从材质角度来分析

当代包装设计中,材质的选用,不但能够表现包装设计的视觉肌理特征,又能提升包装形象的整体设计水平。不同的材料有着不中的质感、肌理,因而他们给人视觉上和触觉上的感觉也各不相同。消费者对质感的要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提高的,这就要求设计师不断去发现新的、能打动人心的材质和肌理,以满足消费者在心理上对质感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品牌消费心理引领下的包装设计

3.1品牌的内涵、功能和意义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专用名词、标记、符号、设计或是将上述综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或销售群体的商品与服务的要素,并且使之同其竞争者的商品和服务区分开来。

对品牌内涵的分析应由浅入深。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表现为名称、标记、包装设计。从深层次上分析,品牌代表的包括质量、服务、款式、性能、品种、价格、包装策略、制造技术等差异。还包括品牌信誉、名望、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满意度的评价。品牌的最高形式是体现企业的文化价值、财富、身价、时尚等价值意义。品牌已经成为企业与顾客、社会进行沟通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与工具意义。

3.2品牌的个性与认同

品牌个性跟消费者期待的个性相关:两者越接近,越容易得到消费者认同,越容易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而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增强购买欲望。因此,当品牌个性能够保护或提升消费者个性形象时,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较高,并期待同该品牌形成一种长期的关系,最终成为忠诚的顾客。特定品牌具有的个性能否得到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度是影响品牌忠诚和品牌价值的决定要素。

四、当代包装设计的品牌塑造

当代包装设计为完成自己促销的本职工作,迎合消费者的品牌消费心理,还必须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性。包装设计要更加的凸显品牌个性,以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坚持品牌的定位。并能够得到有风格意识的目标消费者的青睐,塑造所独有的品牌特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包装设计通过以上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包装设计才能有效地发挥其自身引导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主观能动性,使消费者心理和包装设计自身能够处于稳定、健康、和谐的运动发展状态。最终达到为商品促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江林.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第 3 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 吴作民. 市场营销.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罗子明. 消费者心理学. 第 3 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 朱国勤, 吴飞飞. 包装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5] [日]大智浩. 色彩设计基础.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6

[6] 王安霞. 包装形象的视觉设计. 江苏: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7] 汪兰川. 包装色彩设计. 北京: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9

[8] 王文明. 消费者心理对家电产品的影响.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2

[9] [美]凯瑟琳・M・费舍尔, 刘玉民译, 完美包装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10] 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11] 冯丽天, 孟繁荣. 营销心理学.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12] 尹章伟. 包装色彩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3] [日]中川作一. 视觉艺术的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

[14] [日]河村博. 最佳日本包装设计.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15] [日]V川智. 日本著名包装设计师佳作集.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 课程体系 民族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87-02

一、专业认同与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认同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所谓专业认同,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以及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包含了对自己专业未来对应职业的认同。研究显示,目前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偏低,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改进专业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突出实习实践。因此,我们需要提高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掌握将来职业所需的技能,评估自己胜任的职业区域,这些都需要专业课程设置来实现。我们认为,一年级是培养专业兴趣点的阶段。二年级是真正进入专业的阶段,三年级是掌握专业知识、应用专业知识的阶段,四年级上学期是学生明确未来方向的阶段。因此,每一个年级都有其特殊性,在专业设置上需要考虑。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内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这些都为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挑战,改革势在必行。

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心理学发展的重大里程碑背后都与社会需要有直接关联。应用心理学的特点重在“应用”,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专业主要设置在师范院校中,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心理学教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中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概超过240所,非师范类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越来越多,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非师范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定位,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课程设置问题。目前研究者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脱离实际,要重视实践教学,依托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建构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对于民族院校而言,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除了重视以上要求外,还要结合民族院校实际,突出民族院校特色。目前,民族团结教育开始进入中小学课程,成为中小学必修课,如何在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这应该是民族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得以体现。因此,构建民族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我校应用心理学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

应用心理学课程体系设立的一个主要参照点是元培计划,元培计划的核心点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性”,这也是我们课程体系的一大特色:提供更多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

参照元培计划,我们的课程改革主要凸显了“4+3+1”的教学模式,厚基础,重应用,多选择,在前4个学期集中上基础课,后3个学期是选修课,最后1个学期是实习+毕业论文。

(一)确立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是各类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这类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素质,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形成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从而为进一步的学和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根据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定,我们确立了以下基础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这些课程在前4个学期上完。

另外,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内容有重复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制定方案时对于一些重复内容进行了相应处理,比如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思想主要在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两门课程中详细讲述,其余课程在这一内容上略讲,把讲授要点放在该门课程的特色上。

(二)减少实验课的课时数

生态化运动越来越多的得到关注,其原因在于研究的外在效度高,有利于推广。心理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但目前心理学的实验设备是软件,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了演示作用,单纯的实验室实验让学生对于应用心理学未来的就业方向会产生困惑。实验软件虽然直观,但与实际的生活有些差距,因此,有必要减少实验课的课时数。同时,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的实验课有重复,因此,我们的实验课主要为认知类课程开设,普通心理学的实验课以演示为主,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课以操作和解释实验结果为主,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三)大量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

实践课程的增加是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最大的特色。心理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些课程主要在第5-7个学期开设,其主要特点是开设课程模块,进行小班教学,课程实行学生选修制,每班人数的上限值为30人。教学模式上以学生小组讲授为主,每个小组负责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资料收集,其余小组和任课教师进行提问或评价,讲授内容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社会热点。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取向以及潜在的职业需求,我们设计了三个模块的实践课程内容: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企业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中想继续深造的还是有相当比例的,科学研究课程模块就是为这些学生设计的,所开设的课程是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考研课程有机衔接的部分,这些课程是通过学生动手做研究,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为今后研究奠定深厚基础,这也有利于增强应用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这一模块主要包含以下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英文文献检索与分析、电生理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心理调查方法与实践、高效率学习方法与实践、研究设计与方法、心理学发展前沿、高级心理统计、心理与行为研究实践、心理学发展的新取向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模块,其主要特色是操作性很强,这一部分在课程体系中占了较大比例,它们既可以满足于学生在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需要,也可以去医院、监狱、公安厅等机构做咨询教师,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创业,比如自己开设心理咨询室,拓展学生的未来发展途径。这一模块包含的课程有心理咨询课程与督导、情绪管理、心理档案管理、青少年异常发展与矫正、心理咨询过程与训练、团体咨询、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朋辈辅导、朋辈辅导督导、学校心理素拓、民族音乐与心理咨询、民族文化与心理等。

企业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是发展前景比较看好的一个模块。员工援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目前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我们的课程设计也吻合了企业目前的需求。我们根据企业发展的整个流程设计课程,同时对于新出现的企业问题也进行关注,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些课程对于学生将来在企业发展非常有利,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另外,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有一些会从事公务员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可能还是重点培养对象。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新概念、新事物,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公共危机管理,我们专门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这一模块包含的课程有人员测评及选拔、团队建设、企业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干预、组织员工激励实践、环境建设与员工发展、群体心理规律及应用、组织团队素拓训练、消费心理探析及应用、管理心理应用实践、员工生涯辅导模式探究、群体性突发事件心理形成机制、民族认同心理及应用、社区及村落心理探究等。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企业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两个模块可以互为支撑,课程内容互为补充。

三、试运行课程的效果

为了检验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在《心理咨询过程与训练》和《朋辈辅导督导》两门课程中进行了尝试。在《心理咨询过程与训练》课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做6次以上的咨询,然后以督导的方式报告咨询过程,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咨询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这种学生咨询+个人体验+督导的形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其他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同行、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高度评价,对我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模式表达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并表达了来我校观摩的意愿。

《朋辈辅导督导》课程的开设达到了另一个效果: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来,这样一部分缓解了咨询量的压力,使更加多的同学得到咨询服务。一些处于追踪状态的需要陪伴的同学也得到更多、更好的陪伴。在实践操作中的结果也让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也对低年级学生产生了正向影响。

四、总结

应用心理学专业定位必须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关注社会需求。对于民族院校而言,构建有民族特色和民族优势的应用心理学课程体系尤为重要。我校应用心理学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民族文化这一特色与优势,结合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模块化的、层次化的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调整,在建构应用心理学基础课程的同时,提出了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企业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三个方向的实践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上实行小班教学,小组教学,学生讲授为主、教师评价为辅,我们认为,这种课程体系能够为民族院校设置应用心理学专业提供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宏飞,龙.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内涵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22期.

[2]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用心理学专业规范,2006.

[3]高立群,彭耽龄.“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4]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5]车宏生,姚梅林.关于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第6期.

相关期刊更多

家具与室内装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人文论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商场现代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商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