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机构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一、主要成绩

(一)、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方向明确。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培养目标明确,专业或培训项目设置符合社会需求。

(二)、师资队伍配备比较合理,形成了一定的培训特色。大多数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配备了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具有教师资格和符合任职条件的专兼职教师。多数培训机构各有所长,形成了以美术、音乐、舞蹈、英语等专业为主的培训特色。在教师聘任过程中,各培训机构严格把关,聘任以接受了师范类教育的教师为主,并与教师签订了劳务合同书,稳定了教师队伍。

(三)、加强了制度建设,主办人责任意识增强。各培训机构均拟定了六个制度,即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卫生管理制度。两个责任书,即与房屋所有者签订责任书,与家长签订责任书。通过各项制度约束要求,增强了主办人依法、规范办学的意识,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

(四)、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多数培训机构教学、办公场所干净、整洁,布置得体,文化氛围较浓厚。如智杰教育、神墨培训中心教室光线明亮、布置新颖大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在过道设置了培训机构的简介、管理制度、教师风采、学生作品等内容,有较浓的文化氛围。

(五)教学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多数培训中心在备课、上课、作业、考核等环节落实较到位。如美佛培训中心老师的教案环节清晰,结构完整,结合学生实际,同时制定了学生成长手册,且记录详细;智杰教育培训中心有自编的辅导教材,家长及学员反馈表;派乐哆培训中心检测试卷、成绩单保存完整,同时制定了培训中心管理日志;神墨培训中心制定了教师工作日志、家校联系手册、有校外活动方案及活动记载。多数培训中心均有教师学生管理制度,班主任管理台账记载比较详细;教学计划、总结齐全。

二、存在不足

1、安全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培训中心有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但无专人管理,无管理台账,灭火器过期不知更换,摆放位置欠合理等。

2、绝大多数培训中心无财务管理制度及支出凭证。

3、多数培训中心资料零碎、不完整,未装订成册,同时有过期资料存在。

4、少数培训中心教学环境不够宽敞明亮,通风不够顺畅,教学设备简陋。

三、建议

1、开年时将年检通知和评估细则放至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群,便于各培训机构有所准备。

2、州发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评估细则较抽象,可细化成条,便于评估。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女子高校 学前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0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010YBA1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17-02

2010年湖南女子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为了适应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和女子院校的特点,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反复修订和论证,确立了有女院特色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一、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作为应用型女子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尝试改变狭隘的专业意识,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建立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培养目标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能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提高学前教育的专业品位。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较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及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在幼托机构进行保育、教学和研究的基本工作能力,在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运营、管理的能力,在社区从事学前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策划和培训的能力,能在学前教育机构、社区(家政)服务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妇女儿童部门、儿童文化产业等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及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女性人才”。湖南师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社区(家政)服务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合格预备生。” 两相比较,湖南女子学院这所新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老牌本科院校基本接近,这样的定位,体现了学前教育紧密跟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和社会现实,培养满足大力发展的学前教育各层次的需要,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二、女子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1.本科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发展状态代表着学前教育发展的总的方向与趋势,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及时发现并给予调整是极其必要的。

“大学的专业设置较多地根据现有的资源与技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发展需要,通过和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交换关系,实现大学和社会、市场的和谐发展。” 以这种模式建设专业课程,不仅有助于高校获得必要的市场资源,同时也有助于证明其专业存在的合理性。学前教育专业是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其在对课程设置调整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市场(优秀幼儿园教师的需要)这一导向。

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后,为了尽快适应本科教学模式,通过广泛的调研,参考了有关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资深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长,参加学前教育专业论证会,根据幼儿教育专家的研究探索和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确立了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动态,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掌握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掌握弹、唱、跳、画、说等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婴幼儿身心保健知识,能够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婴幼儿成长进行科学指导,具备从事育婴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掌握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具备从事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策划、培训工作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学科各类别课程及要求学分如下表:

学科各类别课程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马列主义哲学、思想概论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第二板块: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中外教育史,生理解剖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等课程,课程的设置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紧密结合,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大有帮助。

第三大板块:专业教育课程。1.是专业基础课程:学前卫生学、 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2.是专业核心课程:音乐、舞蹈、钢琴、美术、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3.是专业选修课,分四个模块:英语类模块:幼儿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教育、学前专业外语;教学法类模块:数学、音乐、语言、美术、科学、社会、体育教育;艺术类模块:钢琴、舞蹈、美术;学前理论类模块:儿童服装心理学、学前教育评价、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比较教育;4.是专业拓展课程:奥尔夫音乐、民族乐器、0-3岁婴儿教育、食品营养卫生、优生学、蒙台梭利教学法。学生集中学习专业基础课,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发展方向选修不同的板块,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板块: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践,保育、教育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2.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第一、课程类别更明确,课程设置更全面。

第二、女校特色系列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第三、专业选修课程的模块式设计,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意向。

三、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1.社会需要学前教育相关行业的人才。学前教育已经形成了包括家庭教育、托幼儿教育机构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在内的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教育体系。这些教育机构水准不断提高,形式也是日趋多样,在这种形势的驱动下,社会对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他们需要的不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型教师,而是既有学前教育知识与技能和学前教育信念与责任又有学前教育实践智慧的教师。因此,高等学校中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幼教育师资,还可以培养从事幼儿园管理、社区妇女儿童工作、早教机构咨询培训师资以及培养托幼机构中婴幼儿教师为主要的课程培养目标。

2.婴儿教育机构及婴儿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改革提供了市场信息。

婴儿教育以它的灵活性、社会性、指导性形成了不同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在婴儿教育机构教师要学会如何面对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活动,要有较强的亲和力、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深入家庭指导家庭教育时,要有丰富的婴儿心理发展和教育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儿童的表现作出判断,使家长产生信服感。婴儿教师应是一个社会工作者,向社会宣传早期教育,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早期教育,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职业特点。为此可开设0-3 岁婴儿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等相关课程。只有对早期教育这一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满足毕业生多元化职业的需求, 学校要主动与社会变迁和进步接轨,根据早教市场的需求办学,为专业自身的建设和学科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3.加强实习实践课程教学和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研究与学习,为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教学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中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供教育实践的机会。将模拟实习、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试验方法设计和自主开展研究工作,以研究过程为主,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为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女子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摩洛哥 古兰经学校 强制教育 学前机构 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99-02

摩洛哥教育在历史上以伊斯兰宗教教育为主,古兰经学校为传统教育机构,教学内容以背诵《古兰经》为主,这一教育机构在法国殖民时期受到严重打压。整个殖民时期,摩洛哥古兰经学校仅存在于偏远农村地区,教学内容古板落后,古兰经学校在摩洛哥社会衰落。摩洛哥在独立之后为了摒除法国殖民者带来的影响并重塑自身文化,教育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恢复和发展伊斯兰宗教教育。古兰经学校作为摩洛哥唯一正式宗教教育机构受到了重视。

1、古兰经学校成为学前教育机构

1968年摩洛哥国王在演讲号召儿童通过学习《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来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演讲还强调,古兰经学校不仅进行基本的伊斯兰宗教教育以外,还要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这就要求古兰经学校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识字能力,计算能力,歌唱能力以及运动能力。随后,哈桑二世国王根据演讲内容实施了一个"古兰经学校改革"的方案。进入任何学校学习的儿童都必须先接受两年的古兰经学校教育。"古兰经学校从一个只讲授《古兰经》的教学机构开始成为正式的学前教育机构,教授阅读、书写和数学,从而为学生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在《古兰经》之外,增加了阿拉伯语、民族歌曲等。教学方法依旧沿袭传统的背诵。儿童需要学习阿拉伯语,民族歌曲和赞歌。历史上进行纯粹伊斯兰教育的古兰经学校成为学前教育机构。古兰经学校的数量以及师生人数大量增加。

2、新式古兰经学校建立

由于传统古兰经学校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新式古兰经学校建立。新式古兰经学校和传统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以及管理等方面不同。传统古兰经学校一般为社区性质,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兰经》,教师一般为该学校毕业生。新式古兰经学校一般为私立,受到教育部的管理,学习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古兰经》,增加阅读、算术、歌曲等内容,教师大多数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现代古兰经学校的教育和正式的初等教育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一致性,对于学生在毕业后适应现代公立学校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教育与培训

国家教育部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加强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知与理解,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实施教师教育与培训项目。

每期教师培训持续四年。各地选取一定比例的古兰经学校教师组成培训小组,参观拉巴特等地优秀古兰经学校的课程,之后小组成员之间和各小组之间举行教师经验交流会,每两周一次。项目组还对参加该项目的各小组中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培训中把古兰经学校的课堂变为活动中心,鼓励活动的连续性的同时记录活动进展,把教育活动和体育健康联系起来的同时鼓励儿童在教学场所中玩乐,把教学环境要作为教学传授的中介,鼓励教师尽可能多的和家长联系。项目组要求参与培训的教师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来。培训期结束时,教师提交一份个人报告,阐述在任教的古兰经学校中进行的怎样的教学改革。

在国家一系列改革与支持下,摩洛哥古兰经学校的数量由1970年的14,283所增长到1995年的36,117所,教师人数由1970年的14,333人增加到1995年的37,834人,学生人数则由1970年的293,612名增加到1995年的787,681名。强制接受两年的古兰经学校教育极大的促进了摩洛哥儿童对本民族文化与宗教历史的了解。教师培训过程中接受到的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在保持传统古兰经学校在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方式也更加直观与丰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提高了古兰经学校的教学质量。古兰经学校在摩洛哥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扩大学前教育和儿童补充教育中的非国有领域的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发展,在个性化教学方案基础上建立真正的侧重专业式教学体系,提前更新数学、技术类、外语类和社会科学类的教学计划。

在一体化和不同类型和部门组织开展协作的基础上,使各社会局域网络现代化。

引入使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与其他人机会均等的机制,使其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使教育工作者年轻化,提高其职业水平。

形成一种人性化的竞争体系,用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技能和培训。

支持教师、职业团体。支持教育机构及其网络创新和相关倡议。

引入新的补充教育和培养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组织、资助模型。

发展0~3 岁儿童的早期发展、看护服务。

根本性地提高非正式教育(在儿童补充教育的框架外)和信息教育资源(网络和多媒体)的利用规模和有效性。

此阶段中,国家政策最重要的事项是保证学前教育的可获得性。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今天被公认为是提高后续阶段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给孩子们提供各种起始平等的可能性。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学前教育视为必须,或者尽力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率;因此,应在2016 年前保证3-7 岁儿童100%获得学前教育,这一方案将通过建设新的现代化的学前教育场所以及通过发展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形式来得以实现(包括私人的、家庭式的和各种合作类型的幼儿园――各类诊断中心和咨询中心、针对没有参加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父母的信息教育服务等)。后者意味着非国有成分学前教育的作用和规模的本质改变,这需要在法律上确立所有所有制形式的学前教育都能平等地获得财政资助的原则,甚至还有国家管理的现代化体系(包括卫生要求、建筑标准和防火安全等)。

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体系向“聪慧”管理方式的转变是教育领域无条件的优先事项,它建立在信任和回馈的基础之上。为此,应当预见一些学校加强教学和组织财政独立方面的措施、加强社团参与管理教育机构和局域网络的措施以及支持各种倡议、创新和试验的措施。好的中学应该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之中。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研究 速录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叶群声(1955- ),男,浙江开化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15-02

速录,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用手指追赶声音”。在许多国家,速录师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作为一种职业存在的。“美国市场有一个统计,美国基本上有200万左右的速录师从业人员。目前北京速录相关从业人员有一两万人,他们的职业包括职业速录师、秘书、司法类书记员等等。”①然而,速录师的培养却出现了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况:一方面,市场对速录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另一方面,社会培养速录师的机制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能够令人满意的速录师。借用经济学的概念,就是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这不能不促使我们对速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并找到一条能够解决这种供需矛盾的培养路径。本文试图在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希冀对完善我国速录人才培养机制有所裨益。

一、速录人才培养的特点

1.速录人才培养的长期性。速录人才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速录技术将“讲话”直接演变成文字的技术性人才。速录师要完成一场高质量的速录任务,必须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即身体器官必须协调一致。一个合格的速录师“必须能够快速反应信息,做到心、脑、耳、眼、手等各部分高度协调配合,‘一心多用’,边听、边记、边整理,而且还要做到‘耳朵里听一句、手指上打一句,脑子里存一句’;不仅要采集语言信息,还要采集非语言信息(掌声、微笑、手势、情景等)。同时,还需要有很强的语感和语言逻辑推测能力,应能从语境中准确推测讲话的内容。”仅从速录技能上讲,速录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字,而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这些能力包括“听”的能力、“记”的能力以及对所录文字的迅速整理能力。而对这些技术或者能力的掌握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磨炼。事实上,如果以专职培训时间计算,高级速录师(220字/分钟)的培养周期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对速录师的培养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2.速录人才培养的复杂性。毫无疑问,速录师应当具有快速的文字录入能力。其实,速录师除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克服生理上的干扰和心理上的干扰。生理上的干扰主要是要改变已经形成的打字习惯。首先是输入方式的不同,其次是手指的按键方式不同,不是交替而是同时按键。另外,一般打字键盘放在桌子上,而速录机需要放在膝盖上。克服这些生理上的障碍大概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心理上的干扰,是在训练的过程当中,从初学速录时的兴奋、好奇到感觉厌烦,从速录水平逐渐上升到停滞或退步,从坚持忍耐到突破再突破,每一次心理的变化都是一次挑战。在学习速记的过程中,从速录员到速录师,从速录师到高级速录师是两个重要的瓶颈,每次突破都要花费很多的心血。但不是练习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通过,这跟心态有相当大的关系,急于求成的结果反而是事倍功半。②因此,对速录师的培养不仅要练技术,而且要注重生理和心理的训练。

3.速录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在现代社会,速录岗位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打字员岗位变成了一种综合性岗位。速录师不仅需要快速的文字录入能力,而且需要从事秘书、书记员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从知识层面上讲,速录师还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因为速录师面对的是各行各业的语音信息和文字信息。因此,重要场合、重要场所、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的速录,对速录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社会对速录行业认识的深化,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速录技能,更要求有一定的学历以及具有英语、计算机应用、法律等专业知识的速录师。一言以蔽之,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有速录技能的大学生。这就要求速录师的培养单位应当跳出以单纯培养“速度”而忽视其他素养的模式,强调对速录师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4.速录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所谓速录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是指培养单位不应当仅仅把学生(员)当作“大学生”来培养,更重要的是将之作为“职业人”来培养。在校学生(员)实际上是一个“准职业人”。“大学生”和“准职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后者要求在掌握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培养单位所培养出来的速录师应当能够立即上岗,并胜任速录岗位,否则无论是对培养单位还是学生(员)来讲,都是一种失败。另外,速录师培养的周期性和高投入性也决定了对速录师不可能进行“回炉”,否则既会增加培养单位的负担,也会增加学生(员)的负担。这就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实行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二、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目前,对速录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专门培训和学历教育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专门培训是指社会培训服务机构对高中毕业及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专门培养速录技能,其特点是培养目标的单一性,即只培养速录技能而不涉及其他任何领域;学历教育则是指由各类高校将速录课程融入某个专业而培养学生的速录能力,其特点是将学历教育与速录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学生在校既要学习速录技能,又要学习其他知识。从目前情况看,速录课程所依托的专业主要是书记官专业和文秘类专业。但是两种培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培训机构专门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是学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由于培训机构没有向学员发放毕业文凭的资质,因此培训机构招收的学员大多为中学水平(包括高中生和初中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都无法与大学生相提并论。虽然培训机构也乐于招收大学生,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急于就业而无心再进行该项技能的培训,从而导致培训机构无法招收到高学历人才作为自己的学员。二是学员综合素质不高,技能较单一。应当承认,培训机构培养的速录师在文字录入的绝对速度方面要高于高职院校培养的速录师。这可以从首届全国速录信息处理大赛的获奖情况得到验证。在获得第一名的12名选手中,有8名选手是由培训机构培养的,由学历教育机构培养的只有4名。但是,衡量一个速录师水平的高低并不只有文字录入速度这项单一指标。事实上,“一个速录师水平的高低不能完全看速度,个人综合文化素质也非常重要。”“培训机构培养速录人才,过于注重速度的提高而忽略其他方面,而高校培养速录人才,则是将速录技能融入某个专业中,培养出的人才除了具有速录技能外,还懂得某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较为宽广的视野,从长远看,这样的人更有发展后劲。”③从速录实践来看,培训机构培养的速录师如果不进行综合知识的学习,不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那么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会议服务是无法胜任的。

2.高职院校学历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目前,高职院校的速录教师主要来源于两条途径,即自己培养和从培训机构引进。高职院校自己培养速录教师,主要是将非速录教师送到培训机构培训一段时间后从事速录教学工作;而后者则将培训机构的高级速录师引进到学校从事速录教学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哪种途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学校自己去培养速录老师,由于学习时间短、培养成本大,受训人员根本达不到高级速录师的水平,从而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从培训机构引进速录师,由于其没有经过教师岗位的培训,缺少教师岗位的基本职业素养,即不知“如何教”,从而也会影响着教学效果。二是技能培训时间不足。前文已经提及,速录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提供大量的培训时间,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但是,高职院校属于学历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知识系统而不仅仅是速录技能。这就形成了速录课程与其他课程在教学时数分配上的矛盾。如果速录课程教学时数过多,必然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开设,而课程的开设达不到一定的数量,又不符合学历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反之,如果其他课程的教学时数过多,势必会挤占速录课程的教学时数,而速录课程的教学时数太少,又无法培养出合格的速录师。三是教学方法缺少职业针对性。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己任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每门课程的教学都应当与工作岗位相衔接,实行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速录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高职院校的速录教学是在校内实训室完成的,其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进行单一的速度练习,很少对学生进行职业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变成了一个机械的速录工。当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时,却无法完成速录服务。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职业针对性,形成了教学工作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脱节。

三、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方面,通过学历教育所培养的速录师较培训机构所培养的速录师更具优势。但是,培训机构的集中培养方式又值得学历教育机构借鉴。因此,学历教育机构必须取其精华,对速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1.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教育理念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理念。那么,在速录人才培养中,哪些理念才是最重要的?同样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但我们认为,主体性理念在速录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然而,“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服务于“学”的前提是老师会“教”。在速录教学中,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遵循“速录师—学生—速录师”的教学规律,让速录师培养速录师。但是,在学历教育机构中,速录老师不是速录师的情况大量存在,很多院校都是由普通老师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即进行授课。由于老师的速录水平不高,只会打字而无速度,造成了学生的水平与老师的水平处在同一层次。因此,学校必须花大力气从社会培训机构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速录师来校任教,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舞台。只有这样学生的速录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跃,才有可能取得高级速录师的从业资格证书。

2.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是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目标,需要何种课程来支撑,分配多少学时才合理。在学历教育中,速录课程毫无疑问应当成为核心专业课程,但是,分配多少学时才合理呢?就某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而言,其学时数一般为每周4课时,至多8课时,该门课程的学习即告结束。但是,速录课程的开设显然不能遵循这一惯例。前面的分析已经显示,速录人才的培养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而应当作好长期培养的准备。就高职院校而言,这个长期过程就表现为“三年”,而且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只安排72学时或者144学时。因此,必须对其他课程进行大规模整合,该合并的合并,该减少的减少,提高速录课程的课时数,才能保证学生达到高级速录师的水平。一般说来,培养方案设定的速录课时数,应当约占总课时数的50%~60%,否则无法培养出合格的速录师。

3.教学模式创新。每一门课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取决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内容。情景教学法就特别适合于速录这类课程。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在模拟场景中扮演和体验不同角色,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的方法。将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速录课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要求教师根据速录师的技能要求和工作要求,设置具体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扮演速录师,并对相关服务项目的内容进行全程速录。学习情境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急躁、枯燥的心理状态,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缩短“学校——社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高质量地完成各项速录任务。

4.考核方式创新。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往往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但是,速录课程的考核却无法使用试卷,因为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度及准确率只能通过实践即“上机”才能得到反映。尽管速录课程也有理论知识,但这些理论知识完全可以在学生的上机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速录课程必须抛弃试卷考核的方式,将实践成绩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不仅如此,在考核成绩的确定上,完全可以引入速录师资格考核成绩。速录资格证书实际上是行业准入资格证书,只有取得了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的速录工作。因此,作为培养速录师的学校,应当要求学生参加速录师国家资格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将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使两者统一起来。人才培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速录人才培养也不例外。但是,将不同的培养组合起来,吸收各自的优势,形成一个更好的模式却是可能的。因此,作为学历教育机构,应当吸取专门培训机构对速录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并将其移植到学历教育中,从而提高速录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

[注释]

①孔悦.速录师培训:除打字速度外更重综合素质[N].新京报,201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