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元宵节的诗句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范文第1篇

元宵节歇后语合集1

1.酱缸里煮元宵————混蛋一个

2.苞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3.正月十五的龙灯——任人耍;由人玩耍

4.盲佬吃汤圆————心中有数

5.挂面锅下元宵————拖光蛋

6.元宵掉进肉锅里————说他混蛋,他还心里甜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

7.阿奶煮汤圆,阿爸撑航船————汤里来,水里去

8.卖汤圆的跌跟头————倾家荡产

9.冷水下汤圆————不起泡儿

10.干泥巴做汤圆————捏不拢;搓不圆

11.正月十五打灯笼——年年都一样

12.茶壶煮元宵————肚子里有吐不出来

13.茶壶装元宵————有货倒不出

14.半斤一个的汤圆————大疙瘩

15.庄稼佬不认得元宵————白玩;白丸

16.刀子切元宵————不圆;不愿;不圆满

17.糊涂锅里下元宵————混蛋一锅粥

18.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19.箩筐里摇元宵————滚蛋

20.斗大的元宵————难玩;难丸;难圆

元宵节歇后语合集2

21.卖元宵的卖棕子————学尖了

22.茶壶里的汤圆————出不得口的苦

23.苞谷糁里下汤圆————糊涂蛋

24.空心汤圆————

有名无实

25.做烧饼卖汤圆————多面手

26.棒子面煮元宵————糊涂蛋

27.簸箕里摇元宵————滚蛋

28.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一团漆黑

29.煤堆上落汤圆————吹也吹不得;拍也拍不得

30.元宵里裹爆竹——糖衣炮弹

31.柳条筐摇元宵————滚蛋

32.水壶里盛汤圆————肚里有货倒不出

33.正月十五卖元宵————抱成团

34.正月初一捧元宵————只只好;个个好

35.正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36.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一团漆黑

37.元宵掉进肉锅里——说他混蛋,他还心里甜

38.豆腐脑儿泡元宵————日浓;日能

39.正月十五赶庙会——随大流

40.元宵里裹爆竹————糖衣炮弹

元宵节歇后语合集3

下围棋来回提子——打劫

打吃又引征——一举两得

打赢劫还是输——空喜一场

下围棋遇倒扑——难逃

先行连走两步——黑对黑

武宫宇宙流——大模大样

下棋不作记录——没谱

盘角曲四——等着死

大拇指食指夹棋子——外行

两眼活棋——正好

围棋盘内下象棋——不对路数

对方模样里做活——经过大阵势

打吃接不归——留下一条尾巴

自撞一气——找死

走棋不留变化——定型了

对杀多一气——运气真好

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范文第2篇

一、诵读古诗词,夯实人生基础

1.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

经典古诗词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帮助其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从小诵读古诗词,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3.充实小学生的记忆宝库。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及早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趁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的古诗词,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诵读古诗词,要讲究艺术方法

1.熟读古诗,自悟自得。在诵读经典古诗词的过程中,起初不一定要求理解得很透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使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从而由熟读、质疑、解疑最终达到自悟自得。

2.适度讲解,交流体会。古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可通过适当的讲解之后,针对诵读的停顿、语速、语气及感情抒发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问题,谈认识,说感想,不断增强诵读的音乐美,感染力。

3.展开想象,悟意明理。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让学生进入古诗的优美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并适时写出所思所感,根据自己理解展开想象,信笔勾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诵读古诗词,打造书香校园

1.营造文化氛围,陶冶学生心灵。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精心设计别有格调、清新优雅、健康文明的诗意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诗的熏陶。将诗歌中的名人字画张贴于墙壁、楼栏、楹梁等地方,漫步校园犹如徜徉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百花园,走进了诗词文化艺术的殿堂。

2.编辑诗意教材,丰富学习内涵。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聪慧”。我校动员师生全员参与诵读古诗词活动,紧紧围绕学校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方向,按照师生的不同特点,以适合背诵或理解的古诗词为基本内容,精心编辑古诗词诵读系列校本教材。老师读本选择一些饱含教育思想,富有哲理的诗篇。学生读本充满童真童趣,催人奋进,教人求真,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选择不同内容的古诗文编辑教材。教师读本采用毛笔正楷和行书印刷,学生读本采用硬笔正楷印刷,便于师生诵读及临帖。日积月累,在我校毕业的小学生,课外可学习到不少于300首古诗词。

3.保证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

诵读古诗词重在积累,贵在坚持。诵读古诗词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课题研究中、日常生活中,使学诗、用诗、作诗成为一种风尚。为达到相应的诗文诵读篇目,我校规定早晨早读至少用十分钟时间学习背诵古诗词,中午上课前五分钟为诗文巩固时间。上语文课前拿出两分钟吟咏古诗词,课堂教学适时融入、无缝对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每周一晨会课为新诗推介时间,每周三下午阅读活动为大诵读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交流欣赏时间。

4.开展多种活动,奏响诗的乐章。

(1)各班结合学习实际,积极开展擂台赛、故事会、手抄报、课本剧等形式的学习古诗词活动。师生们精心布置教室,营造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诗情画意”溢满教室。学校举行书香班级评比,活动中有12个班荣获校级“书香教室”称号,学校也被市、县教育局评为“书香校园”。

(2)开展读诗、画诗竞赛活动。要求每生必备摘抄积累本,记录古诗原文、诗词解释,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画成图画,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我校各年级段评出古诗词诵读“小能人”,能背诵课标要求的所有篇目及校本教材中的50首为“小能人”。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之功效。

(3)围绕传统佳节开展行之有效的诵读活动。古代的文人志士在节日中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们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传统佳节,开展行之有效的诵读活动。中秋节前夕我们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赏月品诗”专题课,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寒假里,动员学生搜集有关歌颂春节的诗词、歌赋,将资料整理成册,开学后每班出一期专题板报,并开展了《锣鼓喧天闹新春》主题队会,让孩子们说见闻、唱赞歌、诵诗文;国庆节到来之际,我们举行了《迎国庆诵经典》主题队会,活动中学生们品经典诗词,抒心中豪情,立雄心壮志,发爱国热情。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范文第3篇

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伴随着熟悉的乐曲声,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 本期广播站为您安排的是中秋节趣话专题栏目。

乙:欢迎你的收听。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10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化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中秋节的歌曲吧!

《花好月圆》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甲: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甲: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甲: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甲:好!请听我们的美好祝福吧!

齐: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甲:时间过得真快,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乙:希望你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

甲: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说再见吧!

三、音乐欣赏

现在将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诗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

播放《水调歌头》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范文第4篇

一、基础训练营(3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正月(zhēnɡ)

掺和(cān)

翡翠(fěi)

水浒传(hǔ)

B.骡马(lǘ)

似的(shì)

藏戏(zànɡ)

吞咽(yàn)

C.搅和(huo)

汤匙(chí)

嘟囔(nɑnɡ)

哄堂大笑(hōnɡ)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家家都会áo

zhōu

(

)。除夕夜家家dēnɡ

huǒ

tōnɡ

xiāo(

),

biān

pào(

)声日夜不绝。yuán

dàn(

)这天,男人们午前到qīn

qi(

)家、朋友家bài

nián(

),而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sài

jiào

chē(

)和sài

luò

tuo(

)的。

3.选字组词。(6分)

水(

)

(

)刑

(

)洁

(

)索

搅(

)

陪(

)

凉(

)

牵(

)

元(

)

(

)售

云(

)

(

)夜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5分)

万(

)(

)新

(

)(

)不同

万不(

)(

)

(

)灯(

)彩

(

)(

)分文

两(

)三(

)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__的气象。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饮食风俗虽然____________,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是相同的。

5.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过新年,小孩子(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可以放鞭炮。

(2)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今日腊八粥的颜色(

)是深褐色,(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4)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仁儿的红色外皮没有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11分)

7.日积月累。(8分)

(1)你知道下列古诗与哪个节日有关吗?这些节日有什么风俗习惯?请连一连。(4分)

《寒食》

春 节

赏月、吃月饼

《十五夜望月》

七夕节

禁火、吃生食

《迢迢牵牛星》

寒食节

贴对联、贴年画

《元日》

中秋节

穿针乞巧

(2)根据语境填写诗句。(4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③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言实践。(3分)

过年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有人拿钱去买烟花爆竹玩。请结合当前我市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8分)

9.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八粥》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

(四)

阅读检阅台(19分)

(一)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三条信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

500响鞭炮。

12.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3分)

13.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4分)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4分)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习作百花园(30分)

16.我们祖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留给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C

2.熬腊八粥 灯火通宵 鞭炮 元旦 亲戚 拜年

赛轿车 赛骆驼

3.饺 绞 皎 绞

拌 伴 拌 绊

宵 销 霄 宵

4.象 更 截 然 得 已 张 结 身 无 面

(1)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2)万不得已

(3)截然不同

5.(1)不但 而且

(2)不是 而是

(3)之所以 是因为 (4)虽然 但是

6.(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3)示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4)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二、7.(1)

(2)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8.示例: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能营造喜庆的气氛,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同事燃放烟花爆竹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不如将过年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一些有用的书籍,也可以捐一些给有困难的人。

三、9.(1)老舍 时间

(2)活化石 唐东杰布

(3)万事如意年年高

(4)沈从文 等粥 喝粥

四、(一)10.(1)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娱乐和学习。

(2)大部分学生10岁以前就开始“触网”。

(3)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都上网且大部分上网时间

较长。

11.示例:乐乐,手机确实很好玩,但是我们不能过度玩手机啊。那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伤身体,还会淡化亲人间的情感,甚至可能还会误入歧途,你说呢?

(二)12.多 广 盛况

13.(1)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2)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14.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

场面。

15.(1)示例:船头的带头人,挥动着手中的小令旗,嘴里大声地叫喊:“一二,一二……”桨手们齐声应和。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空。

(2)示例:岸边的人们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范文第5篇

重视、适应和用好“互联网+”是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互联网+”理念的引领下借助网络平台加强中职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借助数字化资源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质,借助互联网拓展延伸来丰富中职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的中职语文才有“鲜活力”,我们培养的中职生也可以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来自上海名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美少女武亦姝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得冠军一事,经互联网加热、传播,再一次把社会公众讨论焦点聚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的重任。

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一个简单的顺序变化,却透露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地位的转变。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互联网+”理念的引领下,改变以往在讲学过程中错误地忽略掉学科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现状,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让“互联网”与“中职语文”来一次美丽的相遇呢?笔者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了以下一些策略。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中职生人文知识的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基本上离不开网络,据调查统计我们的学生每天花在上网的时间超过2小时,每一个学生都至少会有一个腾讯QQ号码,每天“挂号”,他们热衷于发表说说、日志、微博,喜欢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论,而且跟帖也很快,动态更新迅速。每个学生所在的班级都会有一个班级交流群,喜欢在群内交流。笔者曾经与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在腾讯QQ成为好友,并且建立一个交流群,隔三差五在QQ空间发表关于学生课堂表现或者当天心情的说说,学生就发表了一大串的评论,他们也在乎笔者对他们的回应。所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深入人心,信息化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把热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为教育交流平台,实施语文教育教学行为,助推中职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效果。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在自己QQ空间发表说说:“中秋节的月亮到底多少钱?”然后,配图苦恼的样子、抓狂的样子。学生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怪,有说一百,有说无价,有说一万,有说十六元……教师接着可以再发表说说:“明月几时有?小二,能给我来一个咸的方的月饼吗?”然后,学生的回答也是花样百出,教师可以跟学生进行评论、对答,在一问一答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往文学常识的方向思考、讨论。当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他可以立即利用互联网查询,例如查询中秋节与哪些人物有关,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有哪些描写中秋节的诗歌、歌曲,等等。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借助互联网把课堂内容很好地预习了,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有了前期对知识的接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前五分钟开辟的“民族文化快餐馆”充分展示,学生也非常乐于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提前所掌握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猜灯谜活动,达到师生交流、互动的目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里,语文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生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这样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在快乐的氛围中自觉地习得语文相关知识,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三、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P者所在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定新教材,教材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围绕课文,教材的主编们精心设计并开发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并且根据需要分别组合成助教光盘、助学光盘和网络平台等。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了解中职教学动态、教材信息,学生可以进行网上学习、下载教学资源和提问。

为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理解诗歌内蕴,教师可以广泛地借助数字化资源。例如,教师要想引导学生理解《将进酒》中诗人奔放的情感,磅礴的气势,借助助教光盘里已有的资源,对诗人的简介、诗歌写作背景、诗歌的意境有详细的说明,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整个设计以图像、动画、符号等相互配合,辅以文字说明和动听的音乐,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诵,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注重诗词的诵读,俗语说,“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数字化手段可以呈现多种诵读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由选择范本进行模仿、练习,最终熟读。学生更可以在美妙图片的互相转换中产生共鸣,进入音、画、字创设的氛围里,以此融入到诗人当时的情景中,这样定能从中领悟到诗歌的意蕴和奥妙。

教师课堂演示完毕后,学生进行自我消化、理解,这时学生可以借助助学光盘或者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或者是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深入学习。数字化资源形声结合,学生在自作过程中进行轻松愉快的学习,对知识记得快,且记忆时间较长。

四、借助互联网拓展延伸,丰富中职生的语文素养

文本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开展对话的主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每个单元编写好的文学常识内容选取诗词,选取里面最经典的,配上相应的美图,让学生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上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笔者有时在个人的微博上引用一句诗词来表达个人心情或者对自己的勉励,有时会转发或推荐古典诗词鉴赏,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者点评,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体悟分享给学生,学生不明白的话就会主动利用互联网搜索出诗词的出处。另外,笔者推荐学生关注人民网、青年文摘、读者、广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微博,要求学生也关注传统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结合本地实际多关注乡土文化的发展,假期还布置学生必须转发关于古典诗词阅读的微博,这样逐步引导学生关注乃至喜爱上古典诗词,进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他们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同时,教师可以开设一些关于读诗、写诗、赏诗为主题的活动,活动的地点可以在各班的教室里,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交流群里,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己阅读、理解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立足文本的同时,我们要利用广阔的语文教育资源,进行拓展延伸。如学习完《我的母亲》,可以让学生查阅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亲尝汤药”“芦衣顺母”“怀橘遗亲”“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等,也可以让学生查阅大量的关于描写母爱的歌曲和诗句,强化学生热爱母亲、孝顺母亲的理念,懂得感恩,做一个孝义之人;学习完《林黛玉进贾府》,可让学生去浏览《红楼梦》;学习完《静女》《采薇》可让学生去研读《诗经》中的其他名篇;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让学生去观看、研读《水浒传》。

通过拓展延伸性阅读,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从而把语文课中孤立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纳入到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更深刻地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