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童年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童年读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童年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高尔基幼年时期3岁至10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段。《童年》中的阿廖沙·彼什科夫即是童年高尔基的缩影。阿廖沙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濒临破产。他性情暴躁、贪婪、自私。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一次疯狂地殴打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头发上的发针都扎进了头皮里,使阿廖沙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外祖父十分贪财,暗地里放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甚至怂恿养子茨冈去集市上偷东西。两个舅舅天天闹分家,为了争夺财产彼此打得头破血流。他们嫉妒阿廖沙的父母,为了侵吞妹妹的嫁妆,竟谋害了阿廖沙的父亲。他们毫无人性地殴打、折磨自己的老婆,雅科夫竟把自己的老婆活活打死。徒工“小茨冈”也是被他们害死的,因为他们把他当作牲口使唤。

后来阿廖沙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不久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有一次,他们要把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抬到墓地,竟把十字架的主干放到“小茨冈”的肩上,结果他踉跄一下便被十字架砸死了。阿廖沙就这样失去了好友。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常常讲给阿廖沙听,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使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怀。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阿廖沙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阿廖沙这样一身不协调的装束,都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现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再穿。

阿廖沙为了上学,只得去捡垃圾换钱。每到不上学的日子,他就早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阿廖沙上学的事就没了着落。再想想我们,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高尔基之所以能自学成才,是因为他没有学会外祖父的坏习惯,仍然有一颗善良的心。在他的身边也有良师益友,让他对生活有了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他在逆境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而大都数人有幸福的童年,他们有些人却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意志薄弱。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运用良好的生活条件,创造出自己美好的未来呢?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的独生子,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才知道什么是童年,什么是幸福童年,什么叫做珍惜童年。我为自己庆幸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没有受到这种苦,自己没有失去父母……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许你正在为妈妈没有带你去买你想要的东西而抱怨着,可如果你想象一下高尔基的童年,那么你将会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去主动帮助妈妈工作!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童年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时光缓慢而悠长的从指尖溜走,几十年后,已成为文学巨匠的高尔基是否会突然回想起那段懵懂、痛苦、微涩的童年呢?当他细细回想之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父亲在阿廖沙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在外祖父家没有童话里的那些美好,惨无人道的小市民生活,记忆中祖父挥舞的皮鞭,带血的伤痕,母亲日渐苍老的脸,都让他感到冰冷。而那为他挨打的“小茨冈”,外祖母眼中的幸福天堂,是阿廖沙梦想的模样。外祖母心中的上帝真美。

昨日依旧,记忆犹存。

流血的伤痕结痂了,渐渐愈合,阿廖沙还记得挨打的滋味吗?时间平复了伤口,却未冲淡童年的记忆。房子换了又换,小时候的那些玩伴,也都日渐走远。唯一使阿廖沙快乐的便是外祖母了,她敢于主持正义,勤劳能干,用故事开启了阿廖沙的文学之路,算是“苦中作乐”吧,往事不堪回首,唯有泪双流。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荒谬可笑,最后凄凉。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曾占据过他幼小的心。舅舅们吵着分家,为母亲的嫁妆大打出手,外祖父残忍的打外祖母,母亲离家出走,即使短暂的欢聚也无法抚慰受伤的心灵。

几年后,阿廖沙已三年级,与朋友一起偷、抢、游荡,近视的格里戈里流落街头又瞎了双眼,母亲与继父争执不休,祖父祖母各过各的,最后的最后,母亲渐渐变成了“哑巴”,一天天躺在床上,慢慢死去。

镜头定格在外祖父与阿廖沙身上:“阿廖沙,你可不是奖章,总把你挂在脖子上我可受不了,去,去,走吧,到人间谋生去吧……”十岁的他走入了人间,尝尽了一切世态炎凉。

多年以后,曾经的阿廖沙成为一代作家,在备受瞩目的生活中,也学会在闲暇时翻看自己的着作《童年》……他的眉头动了一下,十指相扣,静默着回忆他那些灰飞烟灭的苦难与童年。

童年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

(3)符号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童年》读书笔记(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玛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

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十五少年漂流记》读书笔记(二)

十五少年漂流记,讲述的是十五个少年因暑假无所事事时,去乘船游玩前一天夜里船因不知什么原因而漂流至太平洋中央而引起的悲剧。但是,最后,少年们克服了困难,踏上了回家的道路。书中十五个少年在船破时并没有气馁,而是顽强的抵抗着,寻着生的道路,这一点很可敬,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在空无一人的岛上,他们得不到一点儿帮助,但十五个少年互相团结,有困难一起克服,省吃俭用,学会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和常识。他们凭着这些本领和集体的智慧、勇气在荒岛上生存了下来,这是多么不容易呀!!为了生存,十五个少年与大自然进行了积极抗争,同时也和恶徒们展开了生死的搏斗。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少年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相互之间的友谊,令我留下了深刻而又温馨的印象,同时使我受到了影响。

童年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这组调查数据显示,我校绝大部分初中生不能坚持阅读完整本原著,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种阅读现状下,老师和学生为了应对中考名著检测,必然用练习代替读原著,这种现象被称为“伪阅读”。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市中考名著检测题以“文段阅读题”或叙述故事情节为主,这些考题力争杜绝“伪阅读”,引导学生回归名著“真”阅读,即从头至尾读原著。要实现名著“真阅读”,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阅读任务。下文,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落实名著“真阅读”。

一、阅读时间的落实

保证适量的阅读时间,是实现名著“真阅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校抽样调查显示,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困难是作业太多,没时间和精力阅读。解决这一矛盾的较好方法是教师进行作业内容的调整,把名著阅读纳为学生的语文常规作业,确保学生每天有至少15分钟的名著阅读时间。为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课文相关的读读背背的任务争取在课堂上多完成一些。这样,名著阅读不占用学生其他科作业时间,家长才会支持,学生也乐意完成阅读任务。

二、阅读计划的落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师生必须落实阅读计划,既能明确阅读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又能有效地督促阅读进度。

首先,落实学期阅读计划。结合课本“名著导读”,明确本学期要阅读几部名著,同时明确每部名著阅读完成的大致时间。如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涉及《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作品,期中考前阅读《骆驼祥子》,期中考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次,落实每部作品的阅读计划。

1.明确阅读目标。从头至尾读完整本原著;及时做读书笔记;能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

2.明确阅读量和阅读进度。明确每天的阅读量有两大依据,一是学生的平均阅读速度,二是学生每天需安排的最小阅读时间。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45万8千字,笔者任教班级学生平均阅读速度为450字/分钟,每天安排15分钟的阅读时间,10分钟左右的做读书笔记的时间,这部名著需要68天才能读完。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公式“总页数÷68=?”,得出每天阅读的页数,然后要求学生填写日期进度表,明确每天的阅读进度,也方便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落实。

三、阅读方法的落实

1.落实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应加强对基本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指导和落实。阅读一部名著,用浏览的方法看序、跋、目录、索引、后记等内容,了解作者的重要主张和书的大纲架构。对每天要完成的阅读内容先用略读的方法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整体感知所阅读章节的内容要点,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再用精读法,或阅读经典情节,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研读重要语句、揣摩重点字词,或理解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落实做读书笔记。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教师必须落实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落实读书笔记的格式和形式。学生须掌握读书笔记的基本格式。除了文章内容,还要注明作品出处,包括书名、作者、版本、页数和日期,以便日后引用时查找核对。名著的文体不同,读书笔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诗集《繁星・春水》的笔记形式可以是摘录经典诗句并加以赏析,或写读后感;科学小品《昆虫记》的笔记形式可以是“叙事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笔记形式可以是概述情节并注意摘抄名言,或分析人物形象,或写读后感。

(2)落实读书笔记的内容。每读一部名著,教师可以给出读书笔记的范例,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如小说的读书笔记,概括内容时要注意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注意准确记录小说的细节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大部分同学做的读书笔记很简单:“保尔报复神甫,把烟末撒在了神甫的复活节用的发面里,被学校开除了。他到了车站食堂工作。”教师示范如下:“十二岁的保尔因打架被神甫带到了高年级上课(事情的起因),保尔对《圣经》和生活的出入有所质疑,神甫把他打得鼻青脸肿。保尔因为报复神甫对他的侮辱,把烟末撒在了神甫的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事情的经过),被学校开除了(事情的结果)。他到了车站食堂工作。每个月八个卢布(细节内容)。领班弗罗霞告诉了保尔的工作内容:倒开水、烧开水、擦刀叉(细节内容)”。学生学习范例,坚持做完了整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既锻炼了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也为快速回忆名著内容提供了线索,还为解答试题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3)落实读书笔记的完成。做读书笔记是艰苦的,教师不及时跟进、落实,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检查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可以一周安排一次检查,查看读书笔记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有缺漏;也可以在阅读交流活动中巡查,并要求及时纠错和补缺补漏;还可以请读书笔记做得较优秀的同学当老师的小助手,隔两三天检查一次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帮助做读书笔记有困难的同学,并督促其及时跟上阅读进度。

四、阅读内容的落实

教师同样要采取多种方式落实阅读内容,防止半途而废现象的发生。落实的方式主要有:

1.课前五分钟名著阅读交流。据笔者实践,利用课前五分钟语文活动时间进行阅读交流,是落实阅读内容的主要途径。交流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促进交流活动顺利进行:

(1)根据名著的文体特征采取适当的交流方式。诗集《繁星・春水》适合读、背、赏析;传记《名人传》更适合说说自己的感悟;散文《朝花夕拾》适合提出阅读疑问,师生一起解答;小说《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等,适合概述或复述故事情节。

(2)每天定人、定量、定时。一般是按座号每天安排两位同学到讲台上与大家一起交流;提前告知每位同学交流内容的起始、结束部分;每位同学交流时间为两分钟左右。对能力较弱的同学可降低要求,比如可以让他们用复述的方式,完成普通同学二分之一的交流任务。

(3)要求并鼓励学生敢说。每次交流任务结束,教师应对学生的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表情(包括肢体语言)是否自然等方面加以点评,评价时以鼓励为主,激励引导学生敢开口说,敢声音洪亮地说。

(4)及时纠错或补缺漏。每位同学交流内容结束,座位上的学生或指出讲台上同学概述内容的错误之处,或补充其遗漏之处,或解答疑问,教师则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学生读书笔记上的错误、缺漏之处。

2.检查读书笔记。这点,上文已经提到,不再赘述。

3.适量的检测。检测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使用有阅读练习题版本的学生与全班同学共享阅读练习题,加强对章节内容的掌握和答题能力。整本书阅读结束,教师要精编检测题,编写的检测题要广,要细,要重点突出。“广”是指试题涉及的内容全面,涉及作家作品、主要内容、典型事件、写作特色、阅读感受和体验等。“细”是指对名著的主要情节要注意细节内容,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是保尔在什么境况、什么时候说的。“重点突出”是指针对考题“深阅读”的倾向,重点训练学生对情节的概括和表述能力、对经典语段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教师要落实检测题的复习和巩固。复习方式可以是同学之间在课间互相抽查;也可以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活动时间,教师进行抽查和点评;还可以是学生结合读书笔记的内容,对检测题进行补充,出题考同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现名著“真阅读”,师生都需要韧性,教师要进行有效落实,学生要坚持阅读,日复一日,学生养成了终身受用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名著阅读就不再是学生考试的障碍。

参考资料:

童年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一、打造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

第一,从学校层面着手,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打造书香校园,推进课外阅读。针对学生可阅读书籍来源少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大图书室的建设,在原有图书的基础上,每年都有计划地购进各类图书,订购十种以上报纸杂志;充分发挥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天天到阅览室,每周五允许学生把书借回家,尽量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学校要使人找得到书,书找得到人,使图书室的藏书切实为学生服务。

第二,从班级层面入手,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设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里设置一个图书角,书柜里放上部分学校的图书,鼓励学生们捐出自己的图书,教师也捐出一些书籍。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对每本书进行筛选之后,进行编号登记,再交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管理。班级里有了这么一个可供随时借阅精彩图书的角落,就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每到课间,图书角就成了学生最集中的地方。

第三,从学生层面动手,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号召家长指导和帮助子女买书、藏书、读书,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气氛,使学生能有一个书香的家庭。利用家长会和其他方式,邀请家长参与学生读书的活动中,评选学习型家庭、支持读书好家长等,使课外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保证课外阅读的实效性。这些活动得到了很多高素质家长的支持,他们主动向老师咨询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如有在新华书店工作的家长,还可联系书店,把流动书店开到学校,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此外,我们还开展课外活动,定期举办“换书节”,引导学生交换自己的课外读物。每班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好书换着读”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阅读分享,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提高阅读量。在活动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在交换读物过程中就找到了接下来几个月要读的书,一读完一本书就盼着交换下一本。

二、指导推荐读物,激感体验

1.教师为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阅读书目

如中年级段以“体验童年的成长”为主题,教师可推荐相关的读物如《爱的教育》《昆虫记》《格林童话》《西游记》《中华经典诵读本》《中华美德故事精选》《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中外名人故事》《寄小读者》等,从童话、故事到中短篇小说,形式多样,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高年级段以“回味童年的生活”为主题,教师可推荐相关的读物如《稻草人》《青铜葵花》《中华经典诵读本》《居里夫人》《童年》《三寄小读者》《红楼梦》《城南旧事》《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孙漂流记》《我要做个好孩子》等,以短、中篇小说为主,长篇小说为辅,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内容可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等领域,也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

2.注重激发学生情感

如果学生对教师推荐的书仅仅是喜欢、想看,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有的教师在专门的阅读课上,捧起要推荐的书本有声有色地为学生朗读其中的一段,然后,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把学生的那颗心吊得高高的,让学生产生一种不读不快的念头;有的教师坚持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读书、讲故事,评选“故事之星”;还有的教师利用午休时间,让学生读书,记下书名,对读得多的进行奖励。

3.立足课堂向课外拓展

语文阅读课上,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教师也可及时推荐与教材主题相一致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学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后,可推荐《城南旧事》;学了《有趣的书》,可推荐《父与子》;如果是童话单元,就推荐优秀的童话作品;如果是名人故事单元,就推荐历史名人、科学家的故事;如果是红色主题单元,就推荐革命故事,等等。

三、倡导自主阅读,张扬阅读个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用各种读书活动的效果评价,能促使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强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1.阅读交流汇报

为了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可注重学生的阅读交流。比如每周一第一节课,可以开展“好故事伴成长”行动,中、低年级讲故事,高年级演讲。每周按学号顺序轮流请四位同学上台讲,并提前发邀请函,邀请家长来班上观摩活动情况。学生讲完后,由学生、家长、老师点评并评分。每月评出冠、亚、季军,并在升旗仪式上颁奖。每周五早上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将课外阅读中所知的大事要闻、奇闻轶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这些活动使得很多学生对电视报纸上的新闻更感兴趣了,也扩大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与时俱进。

2.书面交流活动

每学期可不定期地举行一两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段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评选优秀作品,在橱窗中展出。这些做法都能大大调动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在交流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喜好设立各种奖项,如“阅读之星”“故事之星”“读书卡明星”等。“读书知识竞赛”“走进童话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掌声与笑声中日渐钟情于书本,与书为友。

3.班级展示活动

班级应定期适时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把摘录的好词好句制成读书卡,进行展示,评选优秀作品,然后把卡片当礼物送给其他同学;布置教室时,留下一块墙,装饰成“智慧树”,“树叶”是同学们每周制作的评选出来的读书卡片;班级每周确定一个阅读主题,班会课上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的书进行讨论交流。

4.亲子共读活动

大部分学生独自读书,都会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因此,一碰到阅读困难就会放弃看书。但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很难有读书的伙伴,此时父母亲跟孩子共同选看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对孩子的阅读会有一定的帮助。作为教师,应鼓励父母们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和活力。

四、强化阅读评价,巩固阅读效果

1.班级定期检查

每周填写登记表(包括姓名、阅读篇目、做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等),并及时公布,将孩子的完成情况通报家长。每周检查阅读书笔记,根据书写字迹是否工整,内容是否丰富进行等级评定,积分进行奖励,五次“优秀”换一个“小苹果”,五个“小苹果”换一本本子等。

2.积极组织参加征文活动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日记、读书心得,鼓励他们参加报刊的征文活动;或让学生利用假期把自己的文章整理成册,办班级作文报等。看到自己写的文章也成了一册书籍、一张报纸,会更加激发学生们看书、写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