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具店工作社会实践

文具店工作社会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具店工作社会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具店工作社会实践

文具店工作社会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状;对策

1.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1 我国大学生创业起步较晚

在中国,创业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自1998年第一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才拉开了大学生创业的帷幕。它是由清华的一个学生社团――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发起并举办。由于比赛本身性质和它在中国的首创性,它受到了众多媒体专家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密切关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各地政府和高校相继推出了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措施,如允许大学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等。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

1.2 大学生创业意向强烈,创业成功率低

以对泰州当地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为例,随机调查了400人,71.4%的大学生考虑过自主创业,22.1%的大学生完全没想过,3.1%的大学生正在进行创业,0.8%的大学生已经尝试过创业。通过调查分析: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创业意向正在逐年增加,比几年前的10%左右增加了近6~8倍。但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1.3 大学生创办企业技术含量低,大多偏好网上开店

大学生所创企业大多是首选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性行业。很多人开起了校园周边店,如:高校内部或周边地区的餐厅、咖啡屋、美发屋、文具店、书店等等。这种创业产品相对层次较低,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要求也不高。另外由于大学生资金有限,不少新毕业大学生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已将网上开店当作临时的谋生手段。

2.当代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

第一,缺乏资金、社会环境不完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创业计划也难以实施。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在集资方面又欠缺经验。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难难贷出,贷款瓶颈并未突破,成为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因素

第二,设想幼稚、脱离实际。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拥有好的idea,年轻、有激情,但毕竟身处校园,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创业只是处于理论认识阶段,没有实际管理经验。有激情、有抱负,却欠缺经验,不少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是眼高手低,纸上谈兵。

第三,缺乏创业信念。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并且对父母有较强依赖性,其自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小。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公司的运作认识过于简单,没有应对风险的准备。

第四,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指导。目前,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比较缺乏,很多大学生可能有创业想法,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经验,不知从何做起。仅凭少数学生自我培养创业意识,自我锻炼创业技能,很难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3.大学生创业应对对策

3.1 构建创业平台,打造良好创业环境

重新认识大学生创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扶植工作,积极出台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应资金及政策因素而无法创业的问题,对毕业生给予更多的创业指导与帮助,完善国家创业投资体系,完善创业企业的融资体系,畅通它们的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3.2 完善教育体系,加强自主创业教育

良好的创业教育是创业者成功的根基。作为高校应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再提供平台和环境。高校应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能力使其与社会相适应,为大学生提供正规和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提供和创业企业接触而得到锻炼的机会,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创业信息。

3.3 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第一,夯实基础专业知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迎接未知的困难。只有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避免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等的问题,从为自主创业的基础。

第二,通过实践汲取社会经验。大学生创业者应积极参加创业培训,了解创业信息,全程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参与全局,统筹全局,运用资源,锻炼组织和社会协作能力,并对社会和自身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找到合适的定位,避免眼高手低的情况。

第三,培养自己自主创业的素质。创业者在创业前应做好创业准备。作为一个创业者就必须有一种选择荆棘的勇气,不能有在踏上荆棘路的同时期盼平坦大道的幻想。要提高责任心和抗压能力,不能好高骛远,要实事求是。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冯才华.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1),84.

[2]李辰亮,朱明霞,王秋香.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引导对策研究[J].大家,2011(3).

[3]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科技创业,2006(1).

[4]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信息网

作者简介:

文具店工作社会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专注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表现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于是数学教学设计就表现为问题的设计。

因此,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好的问题,组织学生投身其解决问题的活动,就能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的地位,数学教学过程便成为提出问题、学生操作、发表见解、倾听别人意见,最后得出结论的生动活泼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问题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机会(再发现、再创造),教给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意识),成为数学教学的题内之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呢?

一、立足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生活化,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发现数学。同样,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他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数学来自生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打开数学课本,提供的教学内容是抽象化、概括化、一般化的。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教育是多彩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际,通过思维训练“生活化”,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而学生在学了乘方的知识后,请学生猜猜把做纸箱的硬纸板对折100次以后有多高?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可到底谁说对了呢?学生们都积极地回家去试验,寻找答案,结果超过每个人的想象,是一架喷气式飞机连续不断飞行一年的长度。这样的问题情境自然就把学生的学习带入了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数据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认清乘方的意义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的好处。

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紧结合,引入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能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加强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探究性,培养数学创新意识。

新课程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与授受式学习的互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深刻地揭示了“疑”在“学”与“思”中的重要地位。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进而进行深入探究,锻炼探究的技能,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根本所在。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创设一些合适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教师应使他们以最大的兴趣和动力去深入探究,以达到锻炼并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诱发探究欲望,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精神。

如教学“走进数学世界――找规律”时,在学生辨析、认识例题中图形的规律后,我让学生尽可能从多方面去探索发现规律。我问:你们想自己创造新的规律吗?从学具中选择两种或者三种自己喜欢的图形摆一摆。学生摆出了各式各样的有规律的图形,令我惊喜不已。这样的探究,旨在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又如在“轴对称性质的应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河边的同一侧有两个村庄,要在河边造一个水电站,该怎样选择地点,使铺设的管道最短?这个问题情境看似和轴对称的性质无关,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求知欲望,积极自觉地进行认知探索,在设疑中思索、在释疑中突破。

三、促使问题情境活动化,体验数学的应用思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的主人。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落实这一理念。把问题情境活动化,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在情景中产生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景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使学生从动作思维到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也是十分有利的。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技能的形成,以及方法思路的明晰,都离不开学生“做数学”。也就是说,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师应把问题情境活动化,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制笔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上海轻工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

社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