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工程师论文

林业工程师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业工程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业工程师论文

林业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投标;报价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园林绿化建设也日新月异,园林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3条要求“大中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园林工程也纳入招投标范围,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招投标工作,并尽量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提高投标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做好今后盈利的铺垫和准备,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1]。投标报价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针对投标报价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和工作目标确定适当的投标策略[2]。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投标技巧,使其在投标报价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系到最终能否中标,是整个投标报价工作的关键所在。

1确定投标工程项目

掌握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如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管理,项目资金来源(贷款资金、国有资金、自有资金等),土地性质(征用、租用),有无土地纠纷,工程所处位置等。

分析本企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在业主规定的施工期间内,可承揽的工程任务数量,拟投入的项目经理同期是否有其他工程。

标段的选择。有些大的工程,常常分为几个标段,常允许一个承包商同时报投多个标段。投标单位要考虑投几个标段、投哪些标段,在选择工程标段位置方面,要综合考虑,因园林工程范围很广,包括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园林供电工程和园林机械工程等,要了解工程的主要施工项目,以充分发挥本企业的特点和特长、技术优势和装备优势,所选标段工程施工内容要与本单位施工强项相吻合,做到扬长避短;同时要到工地现场查看,综合了解工程情况后再做决定,做到标段大小兼顾,施工兼顾。

要依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经济情报和市场投标报价,考虑能否有取胜的把握。反之,不宜勉强投标,更不宜陪标[3]。

2研究标书

对施工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购买标书后,要选配一名或几名业务素质高、工作积极热情、责任心强、具有较丰富投标经验的工作人员,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投标报价不仅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同时还有赖于编标人员的实践经验及临场决策,应该灵活掌握,采取合理的投标策略和报价技巧,这是提高中标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联合制定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29条“评标方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第30条“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目前在园林工程行业中较多使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对技术标采取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即可参与商务标评审,因此,对招标文件技术标要求部分应认真审查,对招标文件提出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避免出现重大偏差。

研究标书阶段应认真研究标书的内容和有关规定,如了解各项技术要求,以便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弄清工程量清单中各个工程项目组成的内涵,防止漏项发生;弄清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的要求以及奖罚条件,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工程款支付条件,有无工程预付款、结算方式、拖延付款的责任和利息支付、工地现场调查、标书有无缺陷等一系列的要求。

不少招标文件中存在缺陷,其中对投标人有利而含糊的过错或错误的条款,答疑时应注意策略,以免提醒业主及其他投标人。如某工程清单数量,本应150000m3的土方回填误写为15000m3,某施工企业合理提高了该项报价,在最后的工程结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在项目施工中,可利用含糊或错误进一步洽商,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3标书编制

3.1技术标编制

要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积极响应,如“标函”、“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措施”、“售后服务承诺”等都是投标书的重要部分,也是体现投标者是否具有竞争实力的具体表现。如果投标者对这些“重要部分”不重视,不进行认真、详尽、完美的表述,就会使投标者在技术标方面失分,以致最后落榜。工程施工方案是其中的关键,直接影响到预算标价及投标的成败,投标单位要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初定几套方案进行测算、比较,以确定合理、经济的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项目经理部人员机构组成、工程施工方案、工地平面布置、工期进度安排、劳力和设备调配、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措施、后勤供应措施等。

在制作投标书的时候,要认真细心,稍一粗心大意,就会影响全局,导致全盘皆输。如未全部加盖法人或委托授权人印签的,投标者单位名称或法人姓名与登记执照不符的或有简写现象的,投标保证金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的,有关表格填写漏项、投标书字迹不端正,无法辨认的,投标书装订不整齐等[4]。

3.2商务标编制

投标最终报价是投标单位以标书编制的预算价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对预算标价进一步修订的报价,可以在标书中列报,也可以以降低函的形式另报。所以,一定要根据所做工程预算认真分析、反复比较,以使所确定的最终报价最大限度地接近报价,提高中标率。一般情况下,在总价基本确定后,技巧的运用关键是如何调整各个子目的报价,既可提高中标机率,又能在竣工后结算时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巧妙地化险为夷,进一步加快其资金回笼。

常用项目可报高价,如土方工程、上水项目、铺装等。大多在前期施工中能早日回收工程款,而后期施工项目适当降低报价,以使资金快速回笼,形成项目资金的良性周转,同时还有索赔和防范风险的意义在里面,如果承包商永远处在这种“顺差”状态下,一旦出现对方违约或不可控制的因素,主动权就掌握在承包商手中,随时可向监理或业主发函,提出停止履约和中止合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挣钱要先做到“入袋为安”,当然,这种不平衡报价要有个适当尺度,一般以调高10%~30%较为合理。

通过施工图纸和现场勘查,与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分析,预计工程量会增加项目,单价适当提高,这样在最终结算时可增加工程造价。将工程量可能减少的项目单价降低,工程结算时损失不大。

设计图纸不明确,根据经验估计会增加的项目和暂定项目估计自己能承包的项目可报高一些,对概念含糊、将来可能发生争议的项目和暂定项目,估计自己将受到专业限制不能承接的项目可报低一点。

招标文件中明确投标人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的项目,应注意将单价分析表中的人工费和机械费报高,将材料费适当报低。通常情况下,材料往往采用业主认价,可获得一定的利益。

特种材料和设备安装工程编标时,由于目前参照的定额仍是主材、辅材、人工费用单价分开的,对特殊设备、材料,业主不一定熟悉,市场询价困难,则可将主材单价提高;而对常用器具、辅助材料报价低。

苗木报价。注意本土植物及特色品种报高,外地引进植物树种宜低,因为外地引进植物变更的可能性较大。如由于设计人员水平有限,绿化苗木不一定适合在此种植(如温度因素、光照因素、地下水质等因素),可以变更的项目要报低价。

对于一些大型的分期项目,可将一些先期总价报低一些,通过自身技术优势,进一步优化设计,提高景观效果,抓好过程签证,取得效益。然后可以利用一期施工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信誉以及成功的经验继续施工,节约开办费。

在投标时应充分了解其他几家投标单位的情况。根据他们以往的投标策略,给自己定位,适当地调整投标报价,也是取胜的策略之—。

综上所述,虽然运用技巧可以降低风险,取得中标或能争取利益的效果,但投标报价时必须认真核对施工图纸、复核工程量清单,特别是对报低单价的项目,若实际工程量增加,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报低单价也要控制在合理的幅度内,同时避免引起业主的反感。把握住编标的几个关键环节,加上认真细致的工作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一定会编制出准确的投标报价,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参考文献

[1]胡玎,陈卫杰.风景园林招投标中的专家评论[J].园林,2006(8):16-17.

[2]郑技杰.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方法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50.

林业工程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林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152-01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投资、消费与出口需求侧刺激而言,加强劳动力、土地与资本管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张国庆基于其提出的生态论认为,供给侧改革不能只是站在经济层面上增加经济发展潜在动力与质量,而应该定位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上。因此,供侧改革重点应该是通过人、资源和科学技术三要素管理的改革,实现科学、公平的公共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行科学、持续、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实现社会的公平有序与发展。

1 林业教育的供给侧

就林业教育而言,“供给侧”是个相对的概念。从宏观上看,林业院校是供给侧,社会则是需求侧。从微观上看,对于林业院校外部而言,入学前的学生是林业院校的供给内容,也即中学教育是林业院校的供给侧,社会则是林业院校的需求侧。对于林业院校内部而言,在校的林业学生则是林业院校的需求侧,林业院校是在校林业生的供给侧。因此,对于林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而言,既涉及到林业院校本身,还涉及到即将入学的中学学生和在校林业学生。一般而言,对于林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更多涉及的是林业院校的教学改革[1-12]。

2 我国当前林业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社会而言,我国当前的林业教育在知识传授上缺乏基础性,学生技能训练不足,林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弱,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需求。其次,对于林业院校而言,其供给侧的中学教育,应试教育的中学生社会通识教育不够,尤其是基本民主素质的培养,入学后乃至毕业后,由于基础性社会知识的缺乏,不能很好地理解林业管理、林业技术应用的内涵,特别是难以运用民主思维和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的法律来解决林业实际工作实践中的复杂社会问题。再次,在林业教学管理上,浓重的行政化教条式管理,约束了林业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阻碍了林业领域的科研创新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其中突出表现在教师职称评定与聘用评估中,对数量权重占比过高,严重影响了林业教师教学积极性与教学的创新。在林业教育中,林业科研创新毕竟是少数,高质量的教学才是林业教育的根本。因此,职称制度改革,在林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3 提高林业教育的供给能力――理论水平、实践能力

在林业院校层面看,林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提高入学前的林业专业学生学业水平。在社会层面看,林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提高林业院校的教育供给能力,包括教学管理水平、林业理论教育水平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1)就教育整体而言,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不是培养精英,更不是把全体国民都培养成科学家、企业家与政治家。因此,改革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制度,提升入学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对于中小学教育制度改革,要逐步取消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将统一高考改为学业水平测试,降低大学入学门槛;改革当前中小学课程设置,只保留语文、数学与英语为基本教育课程,并减少这3门课的教学内容,将物理常识、化学常识、生物常识、地理常识等简化合并为自然通识教育课程,将历史常识、政治常识简并后加入社会学常识、法律常识、民主常识等内容作为社会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法学、临床医学等专业要求较高的高校招生,可以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法学专业学生入学前加试法律常识与社会学常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学前加试生物常识与化学常识。

(2)在林业教学管理上,逐步推进去行政化,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采用统一的级别管理,取消行政、事业、技工等人为藩篱隔阂,借鉴当前的公务员职级平行的工资管理方式,大力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改革目前的职称评聘制度,将林业教师的职称评聘改为考评结合,即林业教师职称的评聘,结合教学成果进行考评,并且在教学成果评估中,降低论文的评分比重,提高教学成效的评分比重,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3)改革当前的林业高等教育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将目前的林业专业教育模式招生改为本科、本硕连读、博士3种模式,取消专科与职专,将其并入本科,本科生与六年制本硕连读生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学业水平的学生或其他专业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博士生招生对象为林业硕士毕业生或者获得林业工程师资格考生。之所以在林业专业招生对象中增加其他专业学生,其目的是将其他专业的知识、思维模式、研究方法等内容引入林业领域,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以新的思想来开拓林业领域,遏制长久以来林业领域“近亲繁殖”带来的独自尊大的学术藩篱,以提升林业研究水平。

在培养目标改革上,林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一般林业事务工作者,林业硕士培养目标是高级林业工程师和一般高校林业教师,林业博士培养目标是正高级林业工程师、林业

(下转第156页)

(上接第152页)

专业研究人员和林业院校高级专业课教师。

在课程设置改革上,本科阶段教育适当设置社会通识专业课,取消政治课教育,增加专业课比重,特别是基础林业事务处置课程,硕士阶段教育增加林业专业技术实务教育比重,以提高林业专业毕业生对当前林业事务与社会实际环境的融会贯通能力以及林业实务实践能力。

(4)在实践能力教学方面,聘请林业实践水平高、能力突出的高等级林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授林业实务实践课。

4 改进林业教育的供给方式――案例教学、生产实践、“互联网+”等

林业教育改革的供给侧改革的另一方面,是林业教育供给方式的改革,除了改革目前的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之外,还应该引入案例教学,加大专业实践的教学管理。

(1)在课堂教学上,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引入自由讨论、自由命题小论文写作等教学方式,以及引入教学动画、教学游戏等新的教学工具。

(2)在专业实践上,严厉禁止专业实践成为找工作的代名词的走过场做法,借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方法,林业专业本科生学完专业课之后,至少要留有半年到1年的时间,分别到国有林场、乡镇林业工作站、林业产业经济体、县级以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等机构中实习,以完成林业专业基础技能实践。硕士生、博士生至少要有半年时间在省级以上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林业院校、林业科研机构和林业产业公司等机构中实习,以完成林业专业高级技能训练。

在案例教学上,在林业生产机构、管理机构、科研部门聘请林业生产实践经验、管理经验与科研经验丰富的林业技术专业人员,教授林业专业学生的案例教学,以真实的案例和林业亲身实践,传授学生林业实务处置能力,培养学生法治与民主意识,提高学生对林业专业知识深层理解能力与社会实际事务的融合能力,以及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在林业教学中,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大力推广“互联网+林业实践”和“互联网+林业专业课课件”教学。在“互联网+林业实践”方面,大力推进林业数据无门槛共享,让学生在共享数据中更加深入地学习林业知识,让林业教师与研究者更加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教学素材或研究资料。在“互联网+林业专业课课件”上,让更多更加优秀的林业教学课件实现网上无障碍共享,以便林业专业学生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件开展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还可以将学生选择课件的数量,作为教师教学成绩进行考核,以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促进林业教师开展林业教育创新,提高林业教育水平,增强林业教育的供给能力[12-20]。

5 林业继续再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林业从业人员,实际专业技术能力普遍不高,甚至频犯低级的基础性技术错误,这就需要林业继续再教育进行补救。但是,目前的继续再教育普遍流于形式,特别是网上进行的继续再教育,尤其是公务员中的领导岗位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基本上都是由其下属进行。因此,继续再教育不能由地方人事部门,而交由高等院校进行正式的脱产培训与考试,所有在职公共管理人员,包括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和在公共管理机构从业的其他人员,至少每3年轮训1次,3年累计轮训学时不得少200学时,并且轮训考试要合格。轮训内容包括民主与法治、社会与经济、生态环境、公共管理等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轮训内容通识课与专业课参考比例可以为1:4,通识教育可以由综合大学承担,专业教育可以就近在相应的专业院校进行[1,9,20]。

6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之陋见[EB/OL].(2016-10-29)[2016-11-02].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011604.

[2] 张国庆.林业供给侧改革探讨[EB/OL].(2016-10-27)[2016-11-02].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011249.

[3] 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5-226.

[4] 张国庆.林产品溯源系统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26.

[5] 孙笑侠.法学教育的制度困境与突破[J].法学,2012(9):108-116.

[6]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0-193.

[7] 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EB/OL].(2013-03-27)[2016-10-27].http:///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13fnh5bllmra3.attach;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74444.

[8] 张国庆.系统法学与我国生态法制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60-161.

[9]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03-313.

[10]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47-248.

[11]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8-29.

[12] A余兵.林业公平发展浅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175-176.

[13] 张国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TSE方法的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53-156.

[14] 王艾.从减熵化角度探讨林业多元化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178-179.

[15] 王坤宇.基于减商化理论的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172-173.

[16]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

[17] 张国庆.和谐城市融入文化、生态[J].绿色中国,2005(9):53-55.

[18] 张国庆.现代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N].中国绿色时报,2008-05-20(004).

林业工程师论文范文第3篇

有学者发现,“自我”概念能够通过学习环境适应和学习环境的中介作用影响自主学习[10]。浙江农林大学实施了辅导员制与班主任制相结合的本科生导师制。笔者在对学校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近年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汇报材料发现,他们都注重促进本科生“自我”概念的提升,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引导过程具有明显的梯度延伸特征。梯度延伸特征具体包括:①在大学一年级阶段,注重对学生行为能力的测试,尤其是注重学生环境适应性的培养,通过搭建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以“传帮带”的方式使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②在大学二年级阶段,组织本科生开展“成长、成才计划”系列活动,巧建“家校联培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胜任力;③在大学三年级阶段,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大学生“成长、成才方案”,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归因效应,使学生对学业、职业能够科学地定位和正确地认识;④在大学四年级阶段,加强对本科生的就业指导,特别是强调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辅导员是“距离学生心灵最近的人”,班主任被誉为“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工程师”[11]。通过实施辅导员制与班主任制相结合基础上的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兼顾对学生思想动态和情感动态的关注,从而通过心灵的启发和行为的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情感观,培育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推进学生在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特点、学习难度和学习性质等方面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中期论文制度是指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调查和撰写论文,最后导师对论文质量进行考核的制度。中期论文设计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由具备资格的教师(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导师,新引进的博士或只有助教职称的教师必须有教授的指导才可以担任本科生的专业导师。同时,中期论文的导师名单要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拟定。中期论文的选题策略注重多渠道,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与农林经济相关的课题,导师在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时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延伸和知识的拓展。中期论文选题可以来源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者相关的学科竞赛,也可以来源于导师的研究课题。中期论文的研究内容注重实用性。在中期论文撰写环节方面,强调运用多样的学习策略工具,如Spss、Stata等应用工具,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期论文成果最终以PPT讲解的形式展示。此外,导师还强调学生要在交流中丰富学习策略,要求所指导的学生每2周向自己作一次学习汇报,并在汇报过程中进行前瞻性问题的探析、相关学术问题的交流,从而通过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其在科研中的不足。同时,导师还会在学生的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问题,以提高学生在科研中的严谨意识、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丰富学生学习策略的形式。与中期论文制相似,毕业论文制是一项建立在中期论文制基础之上的专业性制度,是对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梯度引导。毕业论文制度旨在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导师会在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调查和撰写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节。在从中期论文到毕业论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外在强化的学习策略也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科研能力。以专业综合实习为平台,提升自主学习中的专业应用能力笔者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认知和学习策略的运用方面,还体现在与专业要求相适应的应用能力上。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形式主要采取农户入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为此,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成立了由系主任、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以下简称“综合实习”)导师组,对本科生开展相关的指导。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层级差异性[15],所以综合实习的负责人在对本科生进行实习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梯度,以使不同层级的学生之间能够互助合作,彼此进行智力启迪与补充。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各实习小组先设计实习方案,然后在综合考评实习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要求各实习小组独立地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综合实习小组每个成员的态度、能力和调查策略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调查成果。在开展综合实习的过程中,各实习小组要独立自主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每天通过电话向导师汇报实习进度等相关情况。综合实习的最终成果以RRA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展现,而且这些成果经过汇总、校正后最终要编制成册,与县(市)、乡(镇)相关部门共同分享。学生的综合实习成绩由导师根据学生的工作量、实习态度、实习成果审核情况等评分。同时,导师对综合实习的指导也要以工作量的形式记入当年的考核结果。从1996级学生开始,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每年组织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迄今为止,先后有707人次参加了综合实习,足迹遍布浙江省24个县(市)的96个乡镇、192个村、3 840个农户,累计形成30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并建立了拥有丰富的农户调研数据的相关数据库。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使学生在基层开展调查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了主动发现问题、多渠道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明显的加强。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专业协会活动为特色,凝练自主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心理学家洛温菲尔德(L.Lowenfeld)认为,创造力主要包含问题的敏感能力、想象力、隐喻思维能力、发现缺失信息能力、注意问题不同方面的能力等8个方面[16]。这些特征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十分密切,所以笔者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了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广场活动。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专门为参加相关创新项目的学生安排了导师,保证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学生在选题、项目申报、调查、实验、论文撰写以及项目评审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导师的指导;同时,也为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配备了导师。导师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别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上与学生一起攻坚,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全国林业经济论坛、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等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此外,由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指导创建的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协会、“三农”研究协会已成为汇聚兴趣相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培养特色人才的基层组织,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Prntrich等学者的研究,笔者从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元认知能力、学习策略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突破和思维训练能力3个方面,对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成效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借鉴。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其元认知能力内在动机因素主要包括兴趣、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目标定向等,对人的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5]。通过实行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导师制,对大学生的情感、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有利于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角色转化,引导其适应新的环境,促使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同时,通过加强对高年级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其确立成长、成才的目标以及正确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元认知能力是指时间和努力的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自我监测和评价能力[17]。内在动机性因素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并与元认知能力有着很强的联系。学生在遇到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困惑时,通过主动寻求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帮助,可以有效地疏解自己的情绪,从而逐渐提高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职业规划,可以促使其进一步明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通过“朋辈督导”和学生定期汇报等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其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显著提升。中期论文制度和毕业论文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论文撰写等专业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全面、快速和有效地查阅并筛选文献的方法;同时,在论文撰写中强调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工具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学业救助等形式灵活解决各种问题,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07—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论文入选校级优秀论文的达12篇,毕业论文的优良率达41.24%;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论文撰写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实行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制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运用社会性资源的能力有所提高。以问卷调查、访谈和二手资料搜集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获取信息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农村调查的能力和水平。在基层实习期间,学生掌握了与基层群众交流的有效方式,增强了从当地相关部门收集农林类信息的能力,丰富了甄别调查信息真实性的方法。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先后受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等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委托,参加了多次基层调研。例如,2009年4月,受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委托,10名学生参加了在浙江省义乌市、江山市等5个县(市)的农村进行项目调查;2010年7月和2011年7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绩效评估”课题组分别选调18名学生担任调研员,赴浙江、安徽、山东、云南等4省9县市的林区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查。在上述调研过程中,学生均受到了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其创新突破能力认知策略特别强调批判性策略,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等,创新思维得到不断激活,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都是具有一定科研周期的活动,包括科研团队的组建、科研方案的制定、科研难题的攻破等,需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优势,要求学生必须注重全局和要点、凝练创新思维、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意识上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有多名学生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论坛一等奖等荣誉。2008—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成功申报科研、创新项目共24项,其中省级项目6项,占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申请到的省级创新项目的54.55%;同时,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完成的“浙江省公众生态服务支付意愿调查”等多个项目被评为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项目。此外,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协会和“三农”研究协会等专业协会作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基层组织,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使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以活动为载体、以专业为特色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翁智雄 沈月琴 林建华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林业工程师论文范文第4篇

一、课程体系

“卓越计划”的主要特点是需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要求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3]在调研并总结国内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双语示范课程设置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于本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选择和设置、教学内容确定、教材选择以及适用学生范围的确定。以“卓越计划”培养宗旨为指导思想,根据“卓越计划”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要求,结合本人教学优势和经验,分别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二年级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本科生三年级课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以及研究生课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作为试点。这三门课程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各课程知识点之间关系紧密,难度逐步递进,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在教学内容方面,对于本科生课程选取2~3章的核心内容进行双语讲授,并对每门课程挑选1~2个实验环节进行双语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感受真正的双语教学环境,也可以考虑到学生有限的英语水平,避免出现只重视语言学习而忽视学生真正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的现象,同时加大双语教学中实验部分的比重也很好地体现了“卓越计划”注重实践性的特点。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选择的章节为“沥青”和“沥青混合料”以及“沥青针入度”实验;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试验检测》中选择的章节为“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沥青胶结料的评价方法”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及“沥青延度”实验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实验。对于研究生课程,考虑到其英语水平和平时查阅国外文献的需求,全程采用双语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石油沥青、改性沥青、集料、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等章节及相关试验均有涉及。高质量的双语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由于本研究所选课程没有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而且国内外相关的专业教学体系和所用工程规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采用以国内中文教材为主,依据其相关内容和本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照相关的英文原版教材,自行编写英文课程讲义材料用于双语教学。各门课程主要参考的英文教材包括:美国大学教材Prentice Hall出版社出版的《Materials for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s》和《Pavement Analysis and Design》、美国沥青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出版的《Hot Mix Asphalt Materials,Mix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教材《Modeling of Asphalt Concrete》等。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丰富多样和是否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双语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在“卓越计划”下,对于双语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多元化和系统化创新的要求更高。需要对已有的各种双语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进行对比研究,结合观摩其他高校或专业高水平双语教学示范课,确定合理的双语教学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以图、表以及视频影像为主,相关文字介绍和解释为辅。对于本科生课程,以中文课件为主,对重点的专业词汇和知识点采用英文进行注释,如每种土木工程材料的名称、主要技术性能概念及指标、相关试验方法及行业规范的名称等。避免采用大段英文语句进行细节介绍,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英文的畏难情绪。对于研究生课程,反之以英文课件为主,仅对核心的概念、理论以及试验方法等进行中文注释,可以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在授课方式方面,目前各个学校的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可分为浸入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和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4]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课程难度和学生层次来定。针对本校具体情况,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采用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而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合适。即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起始章节采用中文讲授,逐步过渡到部分重点章节采用双语讲授;而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始终采用双语讲授。对于所有课程来说,在讲授过程中如何确定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比例是能否同时实现提高英文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这两个主要双语教学目标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对于本科生来说,采用英文讲授的重点应放在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以及试验方法上,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而对于研究生来说,英文使用比例可以大幅提高,对重点知识点可以在英文讲授后再使用中文进行强调,而对于一般性的背景知识可以只采用英文讲授。在考核方式方面,应采用灵活性和多样化的手段,丰富考核成绩的组成部分,合理确定各自比例。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适当采用英语提问和回答,在课后作业以及期末试卷中设置一定比例的英文题。对于本科生课程,课程总评成绩由50%的考试成绩、30%的实验成绩、10%的课堂提问以及10%的课后作业组成。对于研究生课程,还应设置英文讨论课和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等环节,进一步提高英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比例。总评成绩组成为20%的讨论课成绩,20%的论文成绩,20%的实验成绩,20%的课堂提问以及20%课后作业。

三、实践效果

通过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对三门课程进行了连续两个轮次的双语教学实践,涉及对象包括三届本科生和两届研究生近300名学生。为了评价实际的教学效果,通过定期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成绩统计分析等多种方式对上述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总体上来说,大多数学生对于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表示支持和欢迎,研究生的接受度普遍大于本科生。从评价结果中反映出目前的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对于双语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畏难和抵触情绪,尤其英语尚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教师的英文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分别用于理解专业知识和英文部分所耗精力的分配不合理,难以两者兼顾;双语教学衔接模式还有待改进,尤其是本科生课程,有的章节采用双语教学,有的章节采用中文教学,使得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现有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关联性不足;双语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定位较为模糊等。虽然目前进行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尝试无论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效果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相应问题的出现也为今后的进一步改进指明了方向。而且,学生们普遍支持的态度也为今后坚持进行双语教学实践和改革奠定了信心。

四、结论

目前,随着“卓越计划”的实施和推荐,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本文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效果等方面对“卓越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提出的相关措施和发现的相关问题对于完善双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折媛,杨军,张朝晖,等.“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5):55-56.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林业工程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军工企业;绿化种植结构;绿化种植种类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correct choice of antipollution species and rational re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Military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s very important . This article take the Inner Mongolia First Machinery Group Corporation as the example, investigates the plant's main Planting varieties and the plant structure, analyze the green planting structure of the Inner Mongolia First Machinery Group Corporation. Bush cultivation in the green planting structure of the Military industrial enterprise is few, the ratio of tree, shrub and grass is imbalance.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article proposed the correction method of plant structure, provided reference to the Inner Mongolia First Machinery Group Corporation and other Military industrial enterprises.

Key Words: Military industrial enterprises; Planting structure;Planting varieties

1 引言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原国营617厂),是中国最大的主战坦克生产基地,是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特大型军工企业,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国家520个重点企业之一,也是重点培育的20个大企业之一。 公司拥有资产总额46.5亿元,占地面积2010万平方米,厂区占地275万平方米。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公司已成为以重型车辆为主导产业,覆盖全国重点区域的跨地区、股权多元、军民结合的重型车辆制造集团。五十多年来,公司发展倾注了几代领导集体的关怀,多次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近年来,公司围绕设现代化重型车辆制造集团的宏伟目标,认真落实相关多元专业化战略,经营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逐渐成为国内外重要的重型车辆研制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产业集团,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由于军工企业的特殊性和高危险性,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产生巨大的有害烟雾、粉尘和噪声等,对企业内部环境乃至其周边环境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现代军工企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工作难点之一,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厂区环境景观绿化特点

2.1 景观绿化植物品种选择

通过对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环境景观绿化的实地调查与研究发现,公司环境景观绿化植物主要为侧柏、油松、圆柏、国槐、悬铃木、新疆杨、小叶杨、榆树、柳、丁香、蔷薇、珍珠梅、女贞、红叶小檗、月季等。通过分析发现,公司环境景观绿化植物品种选择上基本遵循了如下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公司基本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绿化树种。首选适宜当地立地条件的植物种类,不仅达到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而且植物成活率高、后期养护成本低。

充分利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体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部分选择的绿化树种具有较好的抗污染、吸收污染物能力较强。对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均具有抗性。如松柏类植物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具有较强的抗性。

针对公司厂区绿化植物品种选择上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则外,还应该尽量推广引种国内外优秀的新树种、新品种。驯化的新树种、新品种可以丰富园林绿化植物品种,改变目前园林绿化树种单一的局面,提升军工企业厂区园林绿化的档次和景观质量,营造更美、更丰富多彩的环境景观。

2.2 景观绿化种植结构

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公司环境景观绿化种植存在种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由于军工企业的自身特色,厂房建筑、各类设施及相关场地均要求有足够大的空间。一般来说,用于景观绿化的面积都较少,较分散,大都在边角之处。

根据北京市科技攻关项目“北京工业区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和实地测定,提出了工业区乔、灌、草地面积、绿地面积配置的适宜比例是1:6:21:29。在这个比例上,工业园区园林植物所释放的氧气、吸收的二氧化碳、蒸腾吸热、滞尘、杀菌、减污等功能的综合效果最为明显。虽然包头与北京的气候有一定的差异,但该数据对军工企业环境景观绿化种植结构的调整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根据《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1993]784号):重工业的工厂绿地率占厂区总面积的20%。这一指标对于军工企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军工企业环境景观建设历史较为悠久,有较大冠幅的乔木,单株覆盖面积大,从而导致军工企业环境景观绿地覆盖率较大,但其它各项指标却不合理。正是由于军工企业历史较为悠久,致使其环境景观绿化中诸如新疆杨等部分速生乔木出现老龄化现象。

针对公司环境景观绿化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整合厂区绿化用地,合理而充分利用现有绿化空间,增加壮龄速生乔木种类和部分慢生乔木树种,加大灌木、地被的栽植数量和面积,形成速生乔木+慢生乔木+灌木+地被+草坪合理搭配的形式,提高厂区里绿地三维绿量和生态效益。同时,加大抗污减污树种的利用力度。

3 结论

通过对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环境景观绿化的调查与研究,笔者发现该公司景观绿化种植结构上存在着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植物种类单一,有些地方采用单一的草坪覆盖,单纯讲求草坪的装饰作用;二是所选植物不乏有抗污染、吸附有害物质的种类,但总体而言缺乏科学性,达不到较好的绿化抗污效果;三是公司景观绿化种植结构不尽合理,乔、灌、草搭配失衡,植物的种类、植物密度、高度、与厂房及设施间距的设定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根据对公司厂区绿化种植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环境景观绿化种植结构和绿化种类的选择,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方法。这对其它军工企业的环境景观绿化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亮.工业绿地景观研究[硕士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2]肖剑,胡志华,赵红.华中地区钢铁企业植物配置探讨[J].中国园林,2004(11):50-53.

[3]侯修胜.工矿企业绿化树种的选择[J].国土绿化,1998(3):46.

[4]梁永基,王莲清.工矿企业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5]刘淑芹.邯钢厂区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探讨[J].中国园林,199612卷(4):11-1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