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在宏观经济中,人口老龄化指的是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由于我国法定的最高退休年龄为60周岁,故目前我国普遍采取第一种界定方法。众所周知,当前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社会、经济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已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截止2010年1月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已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民政部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这充分说明我国早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而更是我们吃惊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在2010年9月《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中指出,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2目前全球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卫生的挑战以及危害性

200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5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2)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将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递增速度,位居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3)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4)城乡倒置显著。目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万-1900万人。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

3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深远意义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是指卫生成果中适用面广,安全性好,可用性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容易掌握的医疗卫生技术、方法和产品等。这不仅是国家在农村卫生领域推行的一条主要政策,也是政府解决农村地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一项重要举措。2009年4月国务院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人才、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

3.1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有利于减轻政府、社会养老职责尤其是疾病经济负担。老年人口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口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水平的1.9倍,但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难以适应这个形势,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疾病是老年人口最大的风险,所以医疗是老人首要的需求。医疗服务需求的总量从理论上来说与3个因素相关:老人数量、老人健康状况和老人的健康意识。对于现有老人来说,上述三方面都存在问题,首先是供给问题,我国现有卫生服务供给布局不合理;另外医技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有限等,使老人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支付能力极为有限,加上医疗费用上涨,使很多老人本来已经疾病缠身,却无钱看病。

3.2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可使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的冲击转危为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旨在缓解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2000年卫生部统计的数据中显示,全国卫生总费用为4763.97亿元,然而农村卫生费用为1073.60亿元,只占22.50%,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只拥有不到1/4的卫生费用。老年人的患病率和人均医药费用高于青年人,多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疗程长,费用大,老年人的药品消费占据药品市场消费的1/2以上[1]。目前,农民根据自愿参加原则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部分贫困农民未纳入其中,加之对医疗保险意识的淡薄,因此,部分农民未享受到参加保险的好处。农民生病还是要掏自己的腰包,易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的加重,加重了农民家庭负担,间接冲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其衍生了一系列的针对老年人的特别需求的服务,例如医疗服务、健康护理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是针对农村经济的状况而进行的推广的医疗卫生技术,这为农村中的老年人带来安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本课题组对实施模式的探索中主张实行的“企业主导、市场干预、企业跟进式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社会(包括企业力量)参与进来,缓解了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负担,为农村带来商机。#p#分页标题#e#

3.3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有利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应用和推广适宜技术可以缩小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之问的医疗技术差距,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防治技术水平和临床疗效,是基层卫生机构事业发展的一条途径。现阶段县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学历以中专学历以下为主,占总人数比例63.81%,本科及以上以学历不足4%[2],尤其是乡村医生中赤脚医生仍是主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低,结构偏失,与市级三甲医院中的医生的技术差距巨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定位为安全、经济、方便、有效;与此同时,课题组对乡镇卫生人员给予技术培训,并针对培训效果选出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安全性高、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的技术进行推广,提高了医生的业务素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适宜技术的推广对于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健的需要,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有重要作用,得到了农民的肯定和拥护[3]。同时国家对乡镇医院的基础设施与条件给予财政支持,对于其增强硬件设施给予极大的帮助,有助于缩小与城镇医院的差距。

4问题、困境阐释

为长久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并取得积极效果,对县(市区)乡村医生进行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主要是通过集中课堂现场培训、短期进修、分级培训强化培训等方式对基层医务工作工作者的中医技术的培训、生殖卫生技术和公共卫生技术的培训。

4.1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培训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在市场对卫生人力资源的分配之后,大部分的基层医生大都是专科生或及少数的本科生,其大部分医生的专业技能与那些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中的医生技能存在差距,学习新事物的积极性与掌握的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虽有资料显示现场培训满意度为96.4%、意愿推广率为96.5%,技术易掌握率为98.8%[4]。但本课题组在对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调研中也发现其存在弱点:(1)、基层医务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培训或县级(或乡级)医务人员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的中、长期培训只能限于少数人员,专业性较强,缺乏广泛受益性,且已培训出“人才”易流失。这对于改善县内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呈现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局面。(2)、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业务部门出于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处于被动灌输式地位。一些参与培训的医生反映近期易忘、近期亦无法在实践中操作等。(3)、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员的日常培训只能靠日或旬例会,业务培训相对少,且没有显示出培训后的效果,没有后续卫生适宜技术使用的跟踪,对实施的效果很难把握和界定。

4.2缺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卫生适宜技术我国科技人员经过筛选出来的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宜技术大部分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系统管理、农村育龄妇女围产保健措施、孕妇破伤风类霉素接种技术、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冠心病血脂干预技术推广等[5],对老年人易患的糖尿病、脑血栓、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的慢性病、常见病却未列入其中。根据2000年的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占全国人口的10.46%,因此我国在那时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并具有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农村老龄化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特点,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将成为小家庭甚至整个国家的沉重的负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就是以为农村的患者提供安全、经济、方便、有效的技术,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的目的,但是其筛选出来的技术大部分是针对儿童和妇女的常见病,继续发展适合农村老年人的适宜技术将成为迫切要求。

4.3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适宜标准与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卫生适宜技术的标准是确立筛选技术的前提,要求能与当地的经济水平、疾病谱、死亡谱、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水平等因素相匹配。但是随着卫生适宜技术的不断推广,卫生适宜技术中的不适宜情况逐渐暴露出来。(1)、技术目录有局限,某些技术并非适合农村,技术源和技术内容不详,技术虽简单但关键技术未公开,不适合农村需求;一些适合在基层推广或者急切需求的技术没有被纳入技术目录中;(2)、所用试剂、药品与器具的购买难度大或价格不菲[6]。技术所需小型仪器和制剂品出现购买困难的情况;(3)、优选的适宜技术由于当地基层医务人员习惯和利益冲突而不被或减少被采用等,或优选的适宜技术在设备和医务人员方面在实践中出现偏差,技术的实用性不强。

5对策和建议

5.1培训方法上创新,建立基层培训平台,实现基层医务人员的自主培训农村适宜技术培训效果直接影响着基层医务人员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关系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环节。目前使用的培训方法一般都是专题讲座、课堂现场培训、短期进修、分级培训、强化培训和接受电话咨询等常规方法,建议在此基础上在基层选拔技术人员到三甲医院进行专门的进修和专家定期定点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先帮助一批基层医务人员成长起来,再由他们将技术传授给本医院的其他人员,实现“先富”帮“贫困”。这样不仅可以随时评价培训的效果,推广培训效果好的技术,加强培训效果不明显的技术,还可以逐渐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承担起自身繁衍机制和自主培训机制,建立自主培训平台,便于基层医生技术的掌握,从而实现农村卫生技术培训自主培训、可持续的自主发展的良性道路。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培训

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减轻群众就医经济负担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施意见》[1](鲁卫科教国合发〔2009〕8号),受山东省卫生厅委托,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负责全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工作。2013年5月25日~26日,信息所组织举办了首期全省适宜卫生技术妇产科推广项目培训班,来自山东省17市地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产科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大家认为举办这类技术培训班搭建了供需双方和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对于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至关重要。这类适宜卫生技术学完可以直接在临床中借鉴应用,具有很好的参考指导和临床示范作用,也正是基层医疗机构所需要的。

1体会

1.1省卫生厅高度重视,正式下文,使得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所组织培训工作规范、有序。此次培训班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工作新局面。为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适宜技术,促进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健康需要搭建了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2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有刚性需求、学习积极性高。整个会场秩序良好,有的专家年龄稍大,但都是十分珍惜学习培训机会,专心听讲,认真笔记,仔细询问,令授课老师都十分感动。

1.3各市地卫生局积极组织辖区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4为学员办理省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十分重要。基层医务工作者出来学习十分不容易,他们都十分重视办理学分证书。这次办理的学分证书得到了广大学员的热切期盼和喜爱,也为会议成功举办的基础。

2建议

2.1根据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增设适宜卫生技术专项推广经费,已利于更好的开展此项培训工作。

2.2由卫生厅定期对各地市卫生局组织辖区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督促对适宜卫生技术培训组织工作的落实。

2.3今后举办培训班,在立足于全省培训班的基础上,举办全省各片区的培训,在各地市选择适宜的医院作为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基地,并加挂全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的牌子,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到各地市及各基层医院。

2.4推广项目组一定结合本项目的最新进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培训时介绍给学员,在大项目下具体到3~4个小题目由专家集中讲解并尽可能结合录像、病例分析、模拟演练、现场示范和操作等形式,让学员能掌握和应用,使推广培训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确保推广培训的效果。

2.5在前几期推广培训班基础上,从适宜卫生技术选题确定和评审、会前准备、会中服务到会后满意度调查与总结,形成规范的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通过举办适宜卫生技术培训班[2],达到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适宜技术,促进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健康需要,实现"适宜技术得推广、技术人员广受益、普通百姓获福祉"的多赢目标。

参考文献: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1.1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缺乏政府要给予重视。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中医药发展政策,加大财政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投入,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政府思想观念需要转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文化缺少支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药适宜技术将大幅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实践性理解不够深刻,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广泛,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不够全面。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利用率不高,主要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仅有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范围。中医药基础设备、专业人员、药品、技术的准入标准不够严格。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不够均衡,而且发展比较缓慢。

1.2中医药人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结构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药人才数量极度短缺。由于医学院校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而且当前国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中医药人才都不愿意到社区服务。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老龄化比较严重,学历总体偏低,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以西医人员为主。社区中医药专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中医药人才培训和再教育机会短缺,并且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目前对这一问题没有统一的措施。

1.3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缺少系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中医药项目严重缺少行政管理和系统管理,尚未形成体系。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慢性病、老年病等疾病没有开展。以中医内科为主,中医药适宜技术利用率较低,相关政策未能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备。中医药诊疗服务基础差,很多项目没有纳入到医保范畴。中医药适宜技术还未完全覆盖整个社区,满足社区群众的健康需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行政管理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发展。

2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的建议

2.1政府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的支持和经济保障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政府应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率,普及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的简、便、廉、验的特色。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社区配置相应的中医药人员、设备、药品。政府加大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疗保障投入,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

2.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准入标准,建立高效中医人才队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才中,中医药卫生服务人才严重短缺,中医药人才技术水平严重偏低,是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中医药人才的准入机制,要求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完善考评体系。提高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鼓励中医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培养中医药人才到社区定期义诊,发挥专业和岗位特点,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加大轮岗培训机制力度,规范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推广、系统管理研究。对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的引进、配备、教育等相关内容进行改善,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4月22日,“乡镇医生执业资格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有关专家和学者就乡镇医生执业资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今年“两会”上,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副所长刘宏兆提出“乡医”制度设想:即在现行国家医师制度框架内,实行乡(镇)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使取得乡(镇)医师执业证书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诊所、村卫生室等机构执业。

与会专家对该设想表示一致认可,同时建议:充分利用国家实际培养的专业医疗卫生人才,调整乡镇医生准入制度,努力促进医疗重心有效下移,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与农村卫生室的行业人才建设;通过政策性规定,尽快制定并推行“乡医”制度,使获得执业资格的“乡医”只能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行医。这样一来,既为农村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医疗队伍,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又可以有效解决医学院校大

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新华网》

浙江: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浙江省政府决定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把医疗费用上涨幅度、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费用拨付挂钩。

浙江省政府近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费用变化,提高

对医疗费用的监管能力。

((新华网》

太原:双管齐下建设乡镇卫生院

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太原市卫生局出台一系列整改措施,扩建乡镇卫生院,并加派巡回医疗队技术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加快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建设方面,太原市卫生局将对1O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力争建设成为符合标准要求的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并为3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解决农民就近就医问题。目前,已有50名热爱农村卫生工作,熟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乡村医生到市直8所医院免费临床进修,由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中级以上医务人员具体指导。

今后,太原市6支巡回医疗队每月下乡将不少于20天,在全市1013个行政村开展巡回医疗,20个卫生支农专家组每月下乡将不少于1周,轮流到54个乡(镇)卫生院坐诊,按照当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进行医疗服务收费;成立1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中心,继续开展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坐诊、义诊,居民在社区即可享受到专家服务。

《山西商报》

新疆:乡镇卫生院人员进全额事业编制以一专多能为原则

近日,新疆编办、卫生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合理调整全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解决农牧区乡镇卫生院人员匮乏的问题。

根据《标准》,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人员为全额预算管理事业编制,人员配备以一专多能为原则,凡能兼职的不另设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编制总额的85%,预防保健人数以保证预防保健任务的完成为原则确定。今后,各地将根据自治区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行政区划调整、服务人口变化等情况,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进行一次全面审核。

《标准》还要求各地乡(镇)卫生院的设置严格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乡(镇)行政区划进行,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

泰州:社区医师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4月21日,江苏省泰州市10多家二级医院的120名医生,完成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市级培训科目。

此次进行的市级培训项目共20个,是在原36个中医药适宜技术中确定的重点项目。有中医基础的医生,经过1~2天的培训,就可以基本掌握。

据悉,该市计划用1年的时间,通过层层培训的方式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从6月份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全科医生接受培训;8月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并选择项目进行推广。

江苏省中医局有关人士说,泰州是全省第一个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地级市,今后省内其他地区也将逐步推广泰州经验。

《中国中医药报》

陕西:社区医师未经全科医学培训不能上岗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管理 培训基地 教学经验

为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效果,充分展示社区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在高血压病管理中的作用,本单位作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的培训基地举办了一期“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培训班”,利用本单位的医务人员为主对社区同行进行授课,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探索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现将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培训班为期4天,有来自天津、吉林、福建、江西、武汉、宁夏、北京7个省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等共41人参加了培训。

二、课程设计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但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而社区是高血压患者防治的主战场,社区医务人员肩负着高血压防控的重任,因此,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时,我们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备课,课程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规范流程与案例分析、继发性高血压的社区诊治、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的防治、妊娠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高血压健康管理全科团队服务;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安排了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辨识、治疗高血压中成药合理使用、高血压耳穴治疗、社区慢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实践与探讨;为了发挥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聘请外单位专家讲授了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等内容。

三、师资安排

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体现“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理念,突出社区实践经验交流的特点,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广泛发动本中心医务人员申报,经过三轮试讲和筛选,最终确定师资人选。本次培训班共安排12名师资进行授课,其中9名讲师为在社区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社区全科医生,另外3名是社区卫生管理专家和三级医院专家。

四、授课形式

本次培训班采取了分组讨论、集中示教、现场观摩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让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充分交流互动。在培训中以问题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强化知识和技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使学员在快乐中学习。为了加强各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学员分为6个小组,设立小组长,以积分形式评选优秀小组,促进学员积极参加答题和互动等活动。培训班上学员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最终评出2个优秀小组。为方便联系建立了培训班QQ群,促进经验分享、互相提高。

五、培训效果

1.学员的培训效果。培训班共41人参加培训并考试,培训前最低分为55分,最高分为95分,平均分83.65分。通过4天的学习,学员的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最低分为80分,最高分100分,平均分为91.17分。培训后成绩大幅度提升(具体数据见表1、表2)。

表1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培训班学员分数表

阶段 考试人数 平均分 最低分 最高分

培训前 41 83.65 55 95

培训后 41 91.17 80 100

表2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培训班学员不同成绩比率

阶段 0-59分人数 比率(%) 60-79分人数 比率(%) 80分及以上人数 比率(%)

培训前 2 4.87% 6 14.63% 33 80.49%

培训后 0 0.00% 0 0.00% 41 100%

2.学员对师资及课程的评价。本次培训班在课程总体满意度、师资总体满意度、个人仪表、普通话、表达能力、亲和力、互动交流、主题明确、内容完整、课件设计、内容实用、疑问解决、再次听课等11个方面设计了调查表,在每堂课结束以后进行评价并提交,12次课的平均评分结果见表3。总体结果显示,学员对课程和师资的评价都较高,均在9.6分以上,在普通话、表达能力、互动交流、课件设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师资总体满意度。

表3 学员对培训教师和培训课程的评价情况表

评价项目 师资总体满意度 个人仪表 普通话 表达能力 亲和力 互动交流 课程总体满意度 主题明确 内容完整 课件设计 内容实用 疑问解决 再次听课

平均分 9.63 9.72 9.64 9.66 9.71 9.68 9.72 9.72 9.76 9.68 9.72 9.74 9.69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1.加强对学员层次和需求的了解。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为具有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经验丰富,他们对于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的适宜技术关注度高,应多增加这方面的内容。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既往的学习工作背景的差异,每个学员的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一定差异,所以对于讲师来说,要做到各个层面均能顾及,紧紧围绕高血压管理规范开展培训,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升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讲师的授课技巧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讲师都是首次对外单位的同行授课,讲课经验有限,尽管讲师们都做了3次以上的师资试讲,反复修改课件,查阅相关资料,仍然不能完全掌控所讲的内容。因此,讲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加强授课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回答学员的提问、培训时间的掌控、授课技巧以及课堂氛围的调节等方面,都需要通过多次的培训和演练来提升。

3.及时总结培训经验。通过培训班的实施,增强了社区全科医生对外授课的信心和技巧,激发了全科医生参与教学培训工作的热情,为建立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刚开展社区培训的基地,还需要及时总结和分析培训中的问题和经验,有针对性加强课程设计和培训技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利用培训基地的平台,在继续教育对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社区医务人员互教互学、充分交流,加深对知识和技能对掌握,建立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使受训者能够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郭惠平.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管理各类培训实施体会[J].中国水电医学,2008(1):52-53

[2]杜静,朱继红,李红.关于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14(8):1-3

[3]秦怀金,陈博文编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