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信息化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科研重实效,创新求发展
1. 做到人人有科研小课题,全面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教师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我们看到:国家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校的评估都增加了对科研素质、科研能力的要求。通过科研专题培训,使教师人人都意识到“参与课题是工作的一种形式”,教育科研能够促进工作经验的积累、工作水平的提高。即使只是参与和跟随,也能够促进学习,带来先进新鲜的意识。课题研究能够开阔教师的思维,带动思路的提升。由此,我校提出在岗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每人申报一个校级课题,经过立项和研究,成果显著的课题学校逐级推荐并报上一级科研部门。在此项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们的课题丰富多彩,“照亮”了教学工作的每个角落。“带着科研意识去工作”的先进理念唤醒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清醒地意识到“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科研是为了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工作即科研,问题即课题”的主导思想让我校的科研工作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2. 做到人人有科研博客,积极倡导教师网络科研建设。博客,或称“网络日记”,已经风靡互联网世界。我们当今的教师如不掌握这门信息技术,必将落后于这个时代。基于时代的要求,学校要求每名教师都要建立科研博客,倡导教师网络中的科研建设。如,在该空间内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技术,自由和管理自己的各种资源,包括文章、随笔、课题实施计划、课题实施方案、活动图片、结题方案等,并保持经常性更新。逐渐让科研博客成为广大教师反思的平台、材料的储备库、科研过程的记录薄等等。科研博客的建立,方便了教师在网络科研领域里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有效实现了课题研究的信息化、多样化。由此,教师们也亲切地把科研博客称为“大众科研会馆”。
3. 做到人人参加科研汇报,提升教师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得到了许多的收获,可却往往不能及时、准确表述出来,每每写论文苦于无处落笔。因此,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列为我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每学期的期初,课题实验教师都要参加学校举办的课题汇报会,在汇报中,有科研领导的精练点评、有课题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活动的质量得到了提升。在交流中,教师集思广益,开拓了教师科研的视野。汇报中教师们侃侃而谈,锻炼并提高了表达能力,消除了教师台上讲话的恐惧感,也使科研之路越走越宽。
二、档案重规范,科学求发展
多年来,我校对每名教师都建立了科研档案,档案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种形式。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学校实行适时更新,阶段性完善及补充,其优势是上传便捷,内容丰富,比如教师研制的图表、数据,声像、照片等,都可以及时归到电子档案之中,确保档案材料的原始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也为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素材。纸质档案具体内容包括科研基本情况、开题报告、实施方案、获奖情况、各类证书复印件等,完备的档案管理为教师提供了完整的研究过程素材,另一层面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科研整体工作的运行机制,使学校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保持并形成了常态化、常规化、科学化。
一、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参谋者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元。如果规划不当,要么投入过于超前,档次太高,造成性能浪费;要么硬件落后,淘汰太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有前瞻性,投入要有针对性,实施要有阶段性,应用要有开放性。由于学校领导大多对学校信息化方面比较陌生,因此不管是在初期建设阶段还是后期更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给学校当好参谋。在我校校园网成立之初,我们电教组根据学校实情提出的实用为主、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并被采用。在信息化建设的招投标中,我们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认真比对,写成分析报告,提出意见供领导参考。正是由于我们的主动参与,使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获得较佳的投入效率比,我们也赢得领导的尊重和信任。
二、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
现在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源基本包括两部分:一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另一部分则是由学校具有信息技术特长的教师“半路出家”经培训上岗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不论是信息技术的知识储备还是技能应用,都比其他学科教师具有更高的起点、更多的经验、更熟练的技巧。这就使他们成为学校推广普及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理所当然的先行者。
在教育信息化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先行一步即是占得先机。学科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了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相结合的常态化可能。不论是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主题活动教学,还是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旦我们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自觉,必然会使信息技术教师在先进教学模式的创建以及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成为积极的践行者。我校信息技术教师4人,目前有1人次被评为县市级名师人选,1人次获县市级教学能手称号,有1人次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多人次获地市及县市级优质课。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使得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方方面面,这种应用拓展到哪里,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也就发挥到哪里。比如,每学年分班时,工作量大并且分班不均,我们电教组就会主动利用自己掌握的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将学生的爱好特长、男女比例、学习成绩、学困生分布等进行综合考量,用FoxPro开发出分班软件,既提高了效率,又解决了问题;开发的学生成绩分析软件成为教学分析的主要工具。学校需要做网站,为了节约资金,我们就自学asp和Dreamweaver,开发出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动态网站,曾在全省教育网站评比中获奖。每年年终教育评估和重大检查活动时,学校都需要做视频汇报材料,我们就发挥优势,利用自己掌握的Premiere和LIQUID等非线性编辑软件,制作出精美的汇报作品。学校电视台每年制作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电视节目,我们就积极给予技术支持。在2012年中央电教馆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节目评选活动中,我校制作的校园电视节目喜获银奖。正是这种全方位参与,使得信息技术教师成为全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布道者
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成功,既需要一支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熟练应用的教师队伍,更需要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群体。前者决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后者决定了信息化应用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如果没有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基础,网络教学便是无从登门的空中楼阁。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自然应该成为当之无愧的布道者。不论是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还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而这种努力,不仅仅是培训,更重要的是引领;不仅注重于具体操作、具体内容的学习,更着眼于科学方法的获得。在这方面我校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并承担了山东省“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高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取得很大成效并获得结题成果一等奖。
四、信息技术教师,课程整合的参与者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离开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不论是多媒体时代还是网络化时代,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方面,信息技术教师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教师便成了重要的参与者。参与之一表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为解决数字化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我校先后购进K12资源库、清华同方素材库等大量的资源库和精品课件库供教师学习使用,然而这种模式化、封闭型的课件,不适用于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开发适合学校教育特点的积件资源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学科整合的一项重要而必然的工作。我们成立了由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开发积累了涵盖各学科的3 000多个积件,初步满足了教学需要。参与之二表现在整合教学的技术保障上,任何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时,从课件制作到课堂应用,都会有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全程陪护到扶上马走一程,信息技术教师都是不二人选。正是有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参与,几年来,我校有1个优秀课件获得全国级奖励,省级及地市级优秀课件及课程资源数不胜数。多位教师执教的电教优质课在全省获奖。各学科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10多人次。
《英语语言学》是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主干专业知识课程之一。根据《大纲》的描述,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发展理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语言学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模式,只注重传授语言学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内容抽象、枯燥难懂的印象,对这门课缺乏浓厚、持久的兴趣,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有必要以翻转课堂理念为原则,探索和设计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让语言学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提高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的驱动者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认为翻转学习必须具备四个特征元素,即F-L-I-P。F(FlexibleEnvironment)代表灵活的学习环境。教师根据教学单元的需要创建灵活的学习空间和安排教学进度,学生自主选择在何时或何地进行学习。L(Learning Culture)是转变后的学习文化。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生的“教练”,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学生从教学的产品变为学习的中心,积极地融入知识的形成和内化。I(Intentional Content)表示定制的内容。教师必须明确讲授什么内容,提供什么材料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关注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畅地理解概念,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P(Professional Educators)指专业的教育者。翻转课堂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教师去帮助学生获取概念,并在学生需要时进行指导以确保顺畅地获取知识。
因此,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表达,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分配课外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步调开展学习。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指导和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教学内容。
二、英语语言学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设计
翻转课堂要想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教学设计模型,整合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学习者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上的协作学习提供服务。在分析研究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利弊的基础上,结合语言学的课程特点,笔者构建了一个语言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一)课前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自行录制教学录像,录像控制在15分钟内,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录像中不但要出现文本材料,必要时还需提供图片、动画、相关的视频等资源。教师将录像上传到QQ、微博或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课前观看教学录像,预习和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完成教师设计的相关课前练习,以巩固预习内容并发现疑难之处。课前学习的收获和疑问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互动解答。
(二)课堂活动
课堂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利用创设语言情境、开展小组协作、进行交流分享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1.课堂汇报,确定问题
首先,教师挑选几名学生将课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与梳理,汇报学习的收获和疑问。这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上台的胆量与口头表述能力。之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重难点,以及课前学习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值得探讨交流的问题。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理解和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若干个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应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先对该问题谈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论证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这种合作学习活动能积极促进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形成个体问相互尊重的关系。
3.分享交流、建构知识
学生经过合作学习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分享。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图表展示、口头汇报、问答式、对话式等。在交流时,教师需引导各小组之间进行质疑和评价,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完成知识的建构。
4.答疑解惑,加深理解
语言学中有些理论比较深奥费解,学生在自学、互学之后依然会对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概念通过具体的语言实例或创设语言情境进行答疑解惑,讲透这些重点难点,精讲使学生对知识有更系统,更清晰的了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解决了学生的疑难问题,巩固和加强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后活动
1.课后探究
教师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和提升,结合语言实践和现实生活,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运用所学的知识,具体解决问题。在课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去独立探索,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分析信息资料,作出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之后,学生可通过PPT课件、录像、小论文、口头报告等形式交流学习体验,分享成果。探究活动可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2.评价反馈
教师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评价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前学习的效果、问题的提出情况、课堂汇报情况、小组学习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教师可根据评价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实施翻转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要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学校要在技术方面、经费方面、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如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增大网络宽带的接人量,对学生开放学校机房,为教师提供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提供专业人士的技术支持等等。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翻转课堂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自行或联合设计制作教学视频。根据学生学习进展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策略和教学方式,熟知PBL及探究性学习等的内涵特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等等。所有这些都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教师开展卓有成效的各类培训。
(三)改变教学评价的方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能依靠传统的纸质笔试的测试方式来评价。教师必须转变评价方式,更多地使用过程性考核作为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包括学生课前学习的完成情况、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小组协作学习的表现、成果展示的情况、学习平台交流的频次等等。学校必须在政策体制上对评价方式的改变给予支持。
以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州温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凸显教育科研“重过程、重实证、重应用”的工作思路,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以深化课程改革、课堂变革区域科研引领为重点,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学校德育课程、学习指导课程的培育,为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为区域教科研质量提升服务
1.完善教科研工作五大机制。
(1)研究机制:编制《州温市“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指南》,立足我市实际,将区域课程改革中重点、难点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研制重点课题招标制度,吸纳高校专家学者、区域教科人员、一线骨干教师参与合作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级课题,创新课题研究机制。
(2)成果推广机制:做好第一批市级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项目的总结,从推广路径、应用效果与成果深化研究的角度进行梳理,拟出版应用成果集;跟进指导9项第二批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深化研究项目的研究活动,形成“应用-深化-拓展”一体化的州温教科研成果推广机制。
(3)过程管理与指导机制:以《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研究》课题为载体,研制课题管理新常规,开展年度省级重点课题中期检查与指导,形成课题常态管理与指导机制。(4)优秀资源共享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构建优秀教科研成果、优秀德育课程、学习心理指导、生涯规划课程等资源学习与共享机制。
(5)教科研成果评审机制:通过全市统一的课题、论文评审,加强州温市课题论文专家团队建设,形成指向整合的州温市课题论文评审机制。
2.做好三项评选工作。
(1)做好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和省第五届成果推荐工作。树立新一批课程建设、课堂变革、学科教学、教学管理等领域中创意好、实践深、有影响、可推广的典型。(2)做好2015年省、市级各类课题的结题和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和省2016年教科规划课题立项推荐工作。
(3)协助院办做好第二批课堂变革示范学校、示范学科、优秀项目的评选活动。
(二)为区域深化课程改革服务
1.推进课堂变革项目。(1)做好《“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省级课题结题工作,召开专家论证会,提炼研究成果;(2)对《“学为中心”课堂评价标准(讨论稿)》进行跟进调查,拟定课堂评价标准试用稿及操作方案;(3)启动基于数据的学情研究,丰富“学情研究”方法。
2.深化课程改革项目。以省教研重点课题《基于整体优化的州温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为载体,在义务教育阶段组建课题研究联盟学校,本学期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拓展性课程建设、学校课程整合三项研究;协助基教处做好州温市义务教育阶段深化课程改革第一批试验工作,重点做好市实验学校委员会会员单位试验工作,召开市小学阶段深化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
(三)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
1.协助直管处做好市局直属学校“家门口好学校”项目的科研引领工作,帮助学校明晰项目价值、明确操作路径、开展教研活动。
2.成立教科研视导团队,蹲点做好学校教科研视导工作,帮助学校提炼经验、发现亮点,培育特色,重点帮助学校制定课程规划,推荐选用可操作的三条路径。
3.配合省教科院做好瑞安虹桥路小学、鹿城区双屿小学两个省级教科研孵化基地的研究推进工作。
4.开展市第三届“教育创意项目”系列活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四)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1.做好第二届教科研管理研修班第三、第四次活动,召开结业汇报会。
2.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经验交流会,引领教师做真实地研究。
3.加强跨区域教科研交流,组织参加年度长三角教育科研城市群联盟活动。
4.继续深化教科研活动策划与改进行动,提升教师对教科研活动的策划能力和学术品位。
(五)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1.心理健康专项研究。以教研活动为载体,着重做好生命教育、学习指导、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加强学校心理辅导站运行机制建设,规范和普及学校心育工作;加强危机监控,落实危机预防辅导方案。做好上岗证管理工作,扩大心育教师队伍。
2.德育课程研究。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题,培育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系列体验性德育课程;初中以公民教育为主题,培育价值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学习规划等系列体验性德育课程。
3.营养与健康专项研究。做好《区域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成立州温市学生营养教育联盟,开展营养教育活动方案、读本或教材征集评比;做好“州温市学生营养与健康”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举办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周活动。
教育科研(德育)活动表
周次普高周次日期内容地点对象
预备周
18.24—8.30
普高学校学生报到,始业教育,正式上课
28.31—9.6
省教科研先进个人、集体推荐与材料报送
推荐对象
2015年各类课题结题与优秀成果材料报送
各县(市、区)课题管理负责人
39.7—9.13
2015年省市各类课题成果评审
49.14—9.20
《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结题论证
另定
课题组成员
59.21—9.27
中秋节放假(9月26-27日)
69.28—10.4
2014年度省教科规划优秀成果推荐
710.5—10.11
省重点教研课题《基于整体优化的州温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构建》开题论证会
课题组成员、研究联盟学校
810.12—10.18
第二批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活动(一)
有关学校
课题应用负责人等
910.19—10.25
市第二届教科研管理研究班第三次活动
乐清虹桥中学
1010.26—11.1
期中考试
普高学校学考选考
1111.2—11.8
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省2016年规划课题申报
1211.9—11.15
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成果汇报会
1311.16—11.22
省级重点课题研究中期调研与指导(一)
永嘉
乐清
1411.23—11.29
市小学深化义务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暨实验学校委员会学术年会
乐清实验小学
实验学校委员会会员单位、课题组学校
1511.30—12.6
市第二届教科研管理研究班结业汇报
市第三届“教育创意项目”征文评选
1612.7—12.13
第二批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活动(二)
有关学校
课题应用负责人等
1712.14—12.20
学生营养教育研究成果征集评比
年度优秀教科研成果编写会
12.21—12.27
省重点教研课题《基于整体优化的州温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活动
1912.28—1.3
元旦放假
201.4—1.10
省级重点课题研究中期调研与指导(二)
泰顺
苍南
211.11—1.17
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提炼研讨会
231.25—1.31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教学评估
1990年10月原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出台后,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从重视规模发展向更加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转变,并决定从2003年起,建立5年一轮的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从以往的评估工作实践来看,评估专家组主要通过系统查阅学校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原始档案资料来搜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了解各项工作的发展状况,藉此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员作出评价。因此,高校档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对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评估成绩的认定起着重要作用。对此,优化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使之在往后的教学评估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意义重大。
一、高校档案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分析
1.高校档案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基础和客观依据
高校档案是广大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载体文件,从高校档案的内容上看,它详细地记载了一所学校的历史全貌和发展过程,它是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渐积累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从形式上看,它是教学文件有条件的转化物,详细地保留着形成者的亲笔手稿、领导签署、上级机关批示和起草个人的印证,以及当时形象的照片录像或原声声音,是形成者的原稿、原作、原声、原貌,是全校师生教学经验和学校发展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储存库,同时也是学校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依据。接受教学评估的学校,无论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程序如何确定,其基本内容都离不开大量的原始档案材料。
2.高校档案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凭证
为保证教学评估工作的客观真实,进行各项工作评估时必须充分依赖于档案,因此,完整、准确、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是搞好教育评估的基础。目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相应的档案材料不断丰富,这些档案信息不仅反映了各种教育活动的真实过程,而且记录了高校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创新发展,全面体现了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凭证和参考作用。在教学评估中,不仅汇报材料和自评报告必须依据真实的档案材料,且还要将完整、规范的档案材料提供给评估专家组查阅。在专家组实地考察过程中,也会将档案材料和现场情况进行对照和验证。准确、完整的档案材料是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最有说服力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这些档案材料,评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高校档案工作在教学评估中凸显的主要问题
如上所述,准确、完整的档案资料直接影响到评估专家对学校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价,影响到评估结果和学校的声誉,但在接受验收检查的过程中,高校档案工作也凸显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首先,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工作虽然在高校的教育、评估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原始凭证作用,但利用档案的过程一结束,档案往往就被束之高阁。其次,工作进程中档案的形成意识不强。高校档案部门保存档案并提供利用,但档案部门只是档案的管理服务部门,其管理的档案是由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但一些部门没有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导致出现档案材料积压、收集不全、流失在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等问题,因此在接到参加评估的通知后,不得不再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新整理补充材料,造成被动局面和浪费,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和损失。
2.馆藏档案结构不合理
高校档案馆馆藏档案大都存在着档案载体较为单一,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不能适应日益多样化的档案利用需要,具体可概括为“一多四少”。“一多”是纸质档案多,特别是文书、教学、研究、基建、财会等档案占据了“大半江山”,体现了传统档案工作的特点。“四少”一是实物档案少,尤其是荣誉性、纪念性实物馆藏少;二是历史档案少;三是人物档案少;四是馆藏珍贵文献备份少。这是长期以来重单位文件归档、轻个人文献实物收集归档,重年度归档、轻即时归档,重校内归档、轻校外收集等做法所致。由于档案材料不齐全,无法满足教学评估的需要,于是出现了伪造档案的做法――专家检查什么就准备什么,临时编造材料或对原始档案做技术处理。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使部分档案不能客观反映现实,致使评估不实。
3.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不规范
由于评估所需的材料和高校档案管理所要求归档的范围不相一致,导致档案管理中所收集的材料对评估所需往往不尽如人意,加之平时对一些有价值的档案材料管理不规范,使材料的质量与评估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必要的教学档案材料缺项严重。如各科试卷的分析报告、部分实验报告没有存盘;二是档案材料中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有些材料中提到的数据,前后不一致;部分统计表格式和内容不统一,相同内容的表格,前后名称不一致,有些职能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没有文件形成日期和加盖公章;有些材料的纸张大小和字体格式不统一,不符合公文的基本要求;交叉部门上报的数据分析由于统一 口径不一致 ,导致数据失真,直接影响了评估的结果。
4.档案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部分学校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对档案管理实施手工操作的现象比较多,信息化的建设的缺陷导致相关的信息化设备也十分有限,并直接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大多高校虽然已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但基本还是属于人工管理状态,现代化的设备只是图有其表。同时,一些高校虽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了一些高校数据库,但都各自为政。以上种种现象均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中急剧增长的档案信息的存储需要,更无法满足本科教学评估对档案信息快捷检索与利用的要求。
三、优化高校档案管理的若干建议
1.双管齐下,增强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质量,增强档案意识,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工作在学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措施如下:一是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通过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校园广播、宣传栏板、院报、校园网络等来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扩大影响,让档案意识深入人心,提高全校档案意识;二是加强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增强高校领导的档案意识,促使领导干部和各级职能部门形成重视档案工作的共识,充分调动全院师生员工积累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档案归档管理的责任心。
2.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在教学评估动力的作用下,大多数高校在接受评估前都加大了档案建设力度,显示出集中人力、物力、时间,全面推进档案建设的热情。高校档案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措施如下:一是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综合规划全校档案工作,拟订和落实本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如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等,在细节上保证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保障档案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三是强化档案行政部门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坚持照章办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保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四是加强对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保持高校档案队伍的相对稳定,确保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3.丰富档案利用工作的内容和手段,提升档案工作公共服务能力
高校档案工作要围绕学校大局,在为学校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要制定相关的利用办法,简化利用手续,配备利用设施。对可开放的档案,应专门编制利用指南和开放目录。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形成有特色的档案编研成果,并通过档案陈列、展览、媒体、网站等多种途径,开展档案宣传。有条件的高校,可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高校档案机构要进一步丰富服务民生的手段,创新服务机制,拓展高校档案馆(室)的教育、文化和公共服务功能,让高校档案成为展示学校美好形象的窗口,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纸质档案数字化及现行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确保馆藏重要档案、照片、底片及录像档案数字化的一项重要的档案建设。随着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渐趋完善,许多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理,这些电子信息的归档管理将会更好地满足教学评估对档案信息检索、利用的要求。所以,要强化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电子信息归档意识,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校园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学校档案馆(室)及各职能部门,尤其是教务、科技、人事、学生工作等部门,应当尽快建设较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同时尽可能地提高计算机管理对档案著录和自动标引工作参与度,实现档案计算机检索与编目。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档案信息管理同办公自动化管理融为一体,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和服务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王峰.从高校教学评估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