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决策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 会计 课程体系 建议
会计是一个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教学内容非常多,职业能力也有较复杂的一面。在高职短短的三年或者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们要把一个对会计一无所知的高中生培养成一个出去就能上岗的职业会计人,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安排什么样的上课形式,如何去考核评价学生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决定了高校能培养出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知识体系的人才,也决定了这种人才是否适应企业单位的需求。在当今会计专业办学层次多样化,单位对会计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呈现普通的财务人员严重供大于求,而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的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科学与否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地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前提
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走出学校,走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去了解社会、企业对会计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调研活动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面向:一是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活动;二是直接面向高级会计师、会计专业副教授及单位财务负责人的市场调研活动;三是直接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求职情况的调研活动。每次调研活动都要有详细的调研计划,有明确的调研目标和调研内容。并充分考虑调研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电话访谈法、专家座谈法、企业参观、学术(行业)会议交流等多种调研方式。
1.面向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进行的会计岗位设置、人员能力要求和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
这种调研活动要经常开展,每学期至少要展一次,调研范围应该是包括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银行、政府机关单位等在内的各行各业的企业和单位,调查对象可以是单位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负责人,也可以是普通会计工作人员。通过调研要了解企业生产组织形式和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规格,会计岗位在职人员的职业体会等。调研活动可结合专业教师到企业参观挂职锻炼,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等活动一起开展。
2.面向高级会计师、会计专业副教授及单位财务负责人的市场调研活动
在对面向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高职院校要初步拟写会计专业的职业面向,岗位描述及课程设置。并将这份资料提交给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会计服务公司的总经理、单位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以及既具有会计专业副教授职称又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专业人员等高层财务人员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集中这些高层次的会计行业人员进行座谈,为会计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出谋划策。在专家座谈会,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调查表格,对入会专家自身的从业经历、职业岗位变迁及个人职业感言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变化和每一岗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
3.面向近两届会计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求职情况的调研活动
一般来说,刚毕业的学生,学生本人以及其本身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会有一个磨合期,刚毕业的一两年是磨合的较为激烈的时期,表现在学生的换岗换单位的频率较快。单位在挑选学生,学生也在挑选单位。而刚刚毕业出去的学生可以看作是我们在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输送出去了,客户是不是满意?产品是不是适销对路?用人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的第一个岗位是什么?多长时间会换单位?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所学和工作所需有什么样的体会?他们认为那些课程或那些能力在他们的首次就业或早期就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对校内的学习生活有何反思?这些都是我们要调查的内容。通过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根据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如有必要也可进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深入细致地进行岗位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是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
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要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深入细致地进行岗位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
1.岗位描述
如通过调研,我们明确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初次就业及毕业后近两年时间内的职业岗位是出纳、会计及审计(助理)三个岗位,并具体描述了各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
2.职业能力分析
结合上面的岗位描述,要对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定性分析,明确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进而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一般一个专业可确定2~4项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是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延展与提升;职业关键能力是完成职业工作时除专门技术能力以外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在确定职业能力时,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早期就业,也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纵向升迁和横向的职业迁移。会计专业的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愈来愈高。尤其对于毕业生的品质、能力、性格要求上,各用人单位尤为重视,他们认为毕业生责任心要强、能吃苦耐劳、而且要具有团体合作精神。而在社会上,与企业、事务所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其他单位与个体,他们更看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等有利于他们的软件。所以高职会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报税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其中会计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的早期就业中,用人单位比较重视的就是这两个能力。而会计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学生职业纵向升迁和横向的职业迁移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可以看作是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拓展能力。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职业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即提取信息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即按工作任务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环境和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即学习中能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等方面的能力。
在职业能力分析中,现代人普遍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也应考虑进去。
三、对应岗位和能力,科学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按岗位和能力设置专业学习领域
针对岗位和能力,按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按技术的繁简程序从易到难依次安排12个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会计基础》、《会计相关法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审计与稽核》、《小企业会计实务》、《应用统计》、《财务决策》、《会计文案写作》、《顶岗实习》。
其中《会计基础》和《会计相关法规》是入门课,专业基础课。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专业工具即账户和专业方法即借贷记账法。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中《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内容以及每年组织的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法规汇编的内容,开发编排《会计相关法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知会计工作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工作应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理解支付结算制度规定,明确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这两门课侧重于对出纳岗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小企业会计实务》是专业核心课,是针对会计岗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这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即会计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分析能力的训练。
《审计与稽核》、《应用统计》、《财务决策》、《会计方案写作》是专业纵向拓展课,是针对审计及较高级别的财务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这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即会计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最后是《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在毕业前到合作企业或自行寻找单位,进行岗位见习和工作。
2.按通用能力和横向拓展开设通识课和选修课
按通用能力要求安排有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会计专业英语、word高级应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商务礼仪、职业生涯规划、口才与沟通等课程;按职业横向迁移和纵向拓展要求安排有:经济数学、市场经济知识、营销策划、管理基础、证券投资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物流基础、ERP模拟实战、flash制作、图像处理(photoshop)、茶艺等课程,由学生自行选修。
3.根据会计岗位分工,设置会计实训项目
会计职业是典型的以岗位工作任务逻辑展开的。在会计实务中,每个企业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财会岗位设置为一人一岗,或者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等。因此需要按照会计岗位分工,设置会计实训项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能应用。三部分实训内容并不是并列的,而是由简单技能逐渐过渡到复杂技能.呈阶梯式上升,基本技能是基础,专业技能是专门化方向,技能应用是实践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三者相辅相成。具体设置如图1。
1.基本技能实训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收银出纳技能实训与财会手工账模拟实训。通过各项训练,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具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的技能。同时强化训练最基础的财会工作岗位即出纳岗位所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2.专业技能实训
专业技能实训实质上是专门化方向训练,是指学生在学习基本会计技能基础之上,再学习较复杂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会计综合实训、企业ERP实施、财务决策等。通过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中,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即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的训练。通过会计综合实训、企业ERP实施,让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发展及形成结果全过程,从会计循环的角度进行理解,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通过财务决策训练,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
3.技能应用
技能应用就是安排学生进有关公司、企业的财务部门、仓库、车间班组等实际会计工作环境.从最基本的会计岗位做起,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与技能。实习时,要求每一个参加的学生都必须按所在单位会计部门的要求.在各会计岗位以跟随或以助理角色或以正式顶岗等工作方式.完成实习过程;并要求学生以所在单位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及学校所学的理论,遵守操作规程,在所在部门领导或其指定人员的支持、指导下开展工作。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要根据实习过程写出自我评估报告。此外,在前面五个学期,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相关的职业能力。社会实践可以是专业调研、专业实习、社会认识等。要求学生在放假前先提出实践计划,交给老师审核备案。实践结束后要根据实习过程写出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1]杨忠智.试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J].财会月刊(综合),2006,(4):73―74.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 教学改革 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113-02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对内交流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日益国际化。财务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以及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日常财务管理、财务决策及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证券业、市场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等部门从事财务、会计和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财务管理国际化的特色是借鉴发达国家财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会对学生的培养起到规划和指导的作用,在课程中,对部分课程选用优秀原版教材实行全英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同时将财务管理和金融交叉融合、引入国际证书考试,培养“宽口径,多交叉”的财务金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一、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课程改革
财务管理课程与其他学科如会计、金融市场、税法等有密切的相关性,它既具有学科的交叉性,又具有应用的复杂性,应用性很强。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之一。若仍走“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老路,就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因此,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学理念改革为先导。因此,应将讲授内容、自学内容、讨论内容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并形成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整体系。(1)讲授内容。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讲授内容应突出财务管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内容的主线和核心,如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筹资中的资本成本和结构的计算方法、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评价方法及应用、证券投资决策的价值估计、营运资金的管理决策、股利分配和企业筹资与企业价值关系等,这部分理论必须通过联系实际讲授。(2)自学内容。对有些理论与其他学科知识相关性较多的内容,应安排为自学,如理财环境的影响因素,筹资方式的种类及其优缺点,利润分配与金融市场、法律法规、国家宏观政策的相关性等。学生通过自学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现实情况。(3)讨论内容。案例讨论的内容设计要具有综合性、现实性和启发性,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了解,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让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学习、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主要区别。教师的职责现在应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应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考者,成为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只有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授之以渔”的现代教学观,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同时,要按系列课程组织教学,采用西方教学课程,精选教学内容,优化专业的知识结构,全英文教学,强化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适应国际化发展。教材建设与选用上,我们要在专业主干课程中选用优质的国外教材,并以“系统、规范、务实、创新”为教材建设的总体原则,系统的教材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规范的教材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准确、合理、科学的理解;务实的教材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所学知识的过渡性、循序渐进性,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的教材,使学生感觉到理论与现实更加贴近,增强了学生的时代感、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
吸取西方教学的新理念与方法,结合国际教育的方向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改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模拟财务决策,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除讲授外应在教学中将自学、案例讨论方法融为一体,并进行合理设计。
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之快、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渠道之便利,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如果教师仍坚持课堂上的权威阐述,会直接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潜能。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将自学设计为两种:一是课后自学。教师在讲授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去自学。二是在课内学时中安排自学学时。把易理解的理论、关联性强的多学科知识及实践活动等安排为自学,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在现实中的发展等。
通过案例资料综合讲授课程中某章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如采用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方法,教学安排从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出发,对从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设计。只有设计出适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实质性合作。案例讨论法有五个步骤:选题、搜集资料小组研讨全班交流、总结。在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中,设计合作教学模式的内容应重点抓住四个方面:一是理论教学与案例讨论在时间分配上要适当。在理论讲授后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二是案例设计要合理。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及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媒介,案例的好坏决定其分析效果。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案例,应把握的原则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与学生水平相吻合具有现实性和可探讨性。三是组织活动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组织好本组的讨论,应设置“轮流执政”的案例讨论负责人,课后对案例进行分工预习,查阅与案例相关的资料,为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在各小组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和补充资料后,形成汇报资料。采取这种方式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扩大他们的视野,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四是发挥教师的“导师”作用,教学相长。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要做好事先引导和过程点评,点评要由点到面、由知识到能力、由思维到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并补充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移。
除以上几点外,还应以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为保障。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应在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案例讨论考核成绩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平时自主学习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理论考核成绩应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案例讨论考核成绩应包括班级中各小组取得的成绩(发言、提问、回答问题、小组分析报告综合评分)和个人表现成绩(个人搜集资料、参与小组活动、讨论出勤、个人分析报告综合评分)。应规定所有的细节评分标准,并在课程前予以公布,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案例讨论成绩中,对个人分析报告和小组分析报告的评价重点,应考察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总结和文字表达能力,两种报告都要避免“搭便车”现象;对汇报发言,应重点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参与满意度,应重点考察他们对案例讨论的组织能力和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成绩应视为个人成绩的一部分,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要求。对案例讨论的效果,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其重视的程度和掌握的程度,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进步程度。在每次案例讨论后,教师应指出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分数激励学生更努力完成下次的讨论任务。在确定案例讨论的综合成绩时,对每次案例讨论取得的成绩应采用加权平均分,后面案例讨论的成绩所占比重应大于前面,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取得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以实验训练为主要目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将来就业的需要,在相关课程中增加实践、实训、上机等学时,使学生能较早接触企业实际业务,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院组织的GMC大赛、ERP沙盘实训,在教学中,强调实训课、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将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同样要求,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进度表的同时,也要明确实训教学应完成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出实训计划表,定量或定性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课程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金颖.对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部号召我国各高职院校加大双语课程建设,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理念和学科前沿动态的理解。《财务管理》双语课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外向型人才培养和吸收借鉴国外财务管理教学的先进知识体系,由本国教师对国外教材本土化之后开发出来的专业课程。
一、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实施意义
《财务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是因为财务管理这门学科始终是欧美国家处在引领技变革以及学术研究的主导地位,双语教学对学生阅读学习英文资料、掌握财务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培养语言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模式,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手段、课程理念、教材及教学案例,强化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外语语言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英文术语,熟悉英文的思考模式和表达方式,学会用英文解决财务问题,训练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更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环境。
在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授课中,由于单纯使用中文授课,学生往往会对财务管理中的各种英文专业术语一知半解。例如在讲授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时,如果只是单纯用中文讲课,学生很难把WACC和公司整体平均资金成本联系起来。而采用中英双语授课,学生能够更顺畅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对财务管理的内容体系也能够把握得更好。双语授课可以使学生理解财务管理相关的英文用语,避免实践中遇到英文简写时不知所云的尴尬状况,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英文财务著作和新闻的自信心,提升学生使用英文就财务领域的相关问题与同行进行书面和口头沟通的能力。相较单纯的中文授课,双语教学更与国际接轨,注重英语应用,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形势有较大的帮助。
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作为金融保险、会计等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从报表分析入手,系统地学习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涉外财务技能,培养学生运用中英文进行财务决策的能力。
1、采用中英文双语授课
课堂讲授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板书、作业、试卷等均采用英文进行沟通和表达。但是由于教材内容为全英文,为了增加课堂效率以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每次上课的两天前会把一些艰涩难懂的英文教材重点内容,辅以中文解释的讲义大纲,由课代表发给学生供其预习。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以英语表达的财务概念方法和财务理论、具备以英文进行专业交流和表达的同时,了解和熟悉国内相应的财务语言。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能力问题,必须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相关英文章节的阅读和预习,针对不懂的地方,结合讲义提前查阅,做好上课准备。
2、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由于财务管理的很多先进理念都来源于西方国家,因此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吸收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财务管理视野。同时辅助电子讲义,对难点和重点给出画龙点睛式的中文翻译,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原书内容。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在财务金融学界知名教授Richard A.Brealey(理查德?A?布雷利)编写的经典著作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7th Edition)《公司理财(第七版)》。作者理查德?A?布雷利编写的这本教材,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又不至于难度太大。除此之外,本教材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可作为学生的辅助学习工具。
3、结合模块教学
课程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在引进国外财务管理知识模块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化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整合,采用模块教学,构建了财务报表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证券投资、融资、收益分配、营运资本六大模块内容体系,再对每一个模块细化,根据不同的难易程度拟定相应的教学学时。教学内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以风险与收益权衡为重点、以财务决策框架为主线来构造结构体系。
三、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努力促进师生互动,运用案例、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手段,以及图文并重的技巧,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发站到讲台上来抒发和探讨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对财务管理的主要概念、指标、模型以及应用进行有效整合,让这些知识能够真的深入学生的脑海中。
1、启发式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布置实训作业,比如让学生自己找一家感兴趣的公司,对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效率、现金生成能力、财富增值能力和资本市场表现能力进行分析,独立完成评估报告,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既是对上半学期的一个总结,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财务管理这门课的实用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2、小组讨论式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对相关知识点和课程实践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教师讲课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二度改编”,使教材成为学生“可探讨”的对象,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结合中英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通过案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以及加深对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差异。
3、情景模拟
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采用英文表达进行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看到一个信息时只能记住10%,听到一个信息时能记住20%,然而当其亲身经历时则能记住80%。因此本课程针对各章节知识要点都设有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知识内容。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财务管理专业 核心课程 教学方式 考核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37-02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其培养要求是学生毕业时应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分析方法,熟悉我国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信息搜集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对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具有人际沟通、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实际问题,并通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完成工作的基本能力,即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受到相关的专业训练,以达到上述目标。下文将具体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完成上述目标的策略。
一、重组核心课程
如果将管理学的思想运用到财务活动中,那么,财务管理就是从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两个方面对资源各构成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考评,通过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创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和价值的增值。当然,财务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借用微观金融学、管理学中一些现成的原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应用这些原理和结论指导厂商的投资和融资决策。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涵盖金融市场、投资学与公司财务这三大领域。因而,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也应该涵盖这三大部分内容。基于此,在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有必要在以“财务管理”命名的教材中增加投资学、金融市场的相关内容,从而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这些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再辅以一些独立的选修课程,使学生的知识范围扩大,认识到财务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资金的流转,而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发挥作用,为日后工作做好知识储备。
第一,基于财务管理发展的特性以及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特点,在该类学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安排上,有必要安排两门以“财务管理”为名的课程,一门课程的内容涉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实务,包括投资、筹资与资金运营,即公司财务的相关内容;另一门课程的内容涉及应包含在财务管理学科之中的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相关的内容,名称可以是“高级财务管理”,也可以是其他,只要体现财务管理的特色即可。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财务管理的意义、目标与范畴,拓宽其视野,而不将自身局限于公司的微观范畴之内。
第二,在第一门课程即以公司财务内容为主的课程中,除传统的投资、筹资、资金运营三项内容外,企业价值评估、现金流管理、预算管理等知识也应包括在内,因为这也是与公司自身的财务活动密切相关的。除此之外,公司治理这一概念与范畴也应纳入课程内容,因为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也与财务治理密切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对这一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第三,在第二门课程,即以“高级财务管理”或其他名称命名的课程中,主要内容应是与投资学或金融市场相关的知识。笔者认为,根据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的资本结构理论、以布菜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为基础的期权理论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知识,以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的投资组合管理(包括投资的国际化分散、组合业绩评价等),以证券市场为基础的相关知识(包括市场有效性、并购与重组等)。上述内容既是投资学与金融市场的相关核心知识,同时也应该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与证券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企业对金融工具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掌握这些知识。当然,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性,教材内容无须太过理论化,简洁而清晰地对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即可。
二、更新教学方式
对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培养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一)运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即强化现场实习、专题录像讨论、计算机模拟管理等教学环节,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具有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统性的教学优势,有利于促使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职位上思考问题。在实施案例式立体教学法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适合的案例,并将案例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案例的选取要贴近现实,但不需要特别著名或报道特别多的案例,因为这种案例报道很多,相应的分析也很多,学生很容易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对自身的判断造成影响,最好是能和一些企业合作,选取这些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案例,这可能比直接以一个著名案例来分析更有效一些。案例的呈现不一定采用文字的形式,可以实地拍摄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然后对拍摄的实际事件进行整理,附加解释说明性文字和讨论的问题,制作成财务管理案例,这样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或者如果与企业有合作,可以直接让学生深入企业去实际了解问题的发生经过,回来总结成一个案例。展示案例之后,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说明案例所涉及的财务管理理论、原理和方法,组织小组讨论。由教师划定或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彼此交流争辩,在案例分析中就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如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也可以组织全班课堂讨论,先由学生摆事实、找问题、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再权衡分析并选择满意的对策。经过全班课堂讨论后,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讲解、释疑,梳理思维过程,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除讨论外,还可以开展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实际扮演角色。针对案例中的情景,学生自行作出决策,不同的小组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决策之下各个小组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成果,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进行财务管理综合实训
在完成基础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后,可以进行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阶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指导者,一系列的决策都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是在整个实训阶段结束后进行点评与反馈。综合实训可以通过 ERP 沙盘模拟实验课来进行,即通过在校内建立ERP沙盘,模拟公司经营,由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从事财务管理的专业岗位,担任CFO或财务总监,由其根据已有条件作出一系列财务决策,从而帮助模拟企业有效提高效益。
除ERP沙盘模拟实习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仿真实习。笔者所在的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专门针对大四学生开设一门仿真实习的课程,通过构建生产制造公司、供应商、客户公司以及相应的外部机构(包括工商局、税务局、银行、律师事务所等),高度模拟真实的市场运作,由不同专业的学生负责不同的岗位,由其接手公司及外部机构的运作,并完成企业2年的运营任务。在这种环境下,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日常资金运营作出决策,同时也需要对并购、发行上市等证券市场的运作进行了解与判断,还需要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共同承担起企业经营的任务,因此,这种仿真实习在极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能切实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
三、改善教学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成绩的考核都是以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也都是以试卷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评定成绩。随着教学方式的变化,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完善。
首先,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不应局限于试卷考试,日常教学活动中组织的讨论、案例任务的解决、模拟岗位的担任与任务的完成,等等,均应计入考核内容。在案例式立体教学、情景教学以及综合实训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此时的考核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所在小组对该学生的考核,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二是教师对学生所在小组的整体评价,比如小组最后的业绩是否好或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有效等,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整个小组的协调性;三是教师对学生的个人能力的考查,即考查该学生在整个小组或团队中承担了多少工作,作出了什么贡献,在对所讨论问题或所面临的任务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思路,这是对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更深入的考查。综合以上方面,可以对学生作一个综合的评价,鼓励学生全面提升其实际能力。
其次,上述考核方式与试卷考核的方式相结合,共同构成对学生的总体考核。因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都是平时进行的,这时取得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而期末考试仍然可以采用试卷考试的方式,作为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应为1∶1。由于对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强调的是实际能力的培养,因而应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摆在同等地位,给予同样的重视,这样也能激发学生日常学习动力。
总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有其特殊性,只有结合该专业特点,并从多方面采取策略,才能增强该专业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2]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09(22)
[3]王玉春.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1)
[4]任爱莲.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0(12)
[5]杨淑娥,张强.关于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2)
财务管理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高校专业之一,近一半的本科院校都设有财务管理专业,每年培养的该专业毕业生数以万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差”大量存在。财务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本科院校制定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多为理论研究型,单纯追求理论和“学术型”目标,导致毕业生难以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是社会经济层次结构发展平衡性的基石。
2015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并强调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应用型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改进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技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征
自我国本科院校分类后,应用型和科研型等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应用型本科指符合本科教育学业标准,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重在“应用”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的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但与专科相比,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后续发展劲头,在工作岗位上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较强。
2.财务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内涵
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是会计核算,而应该是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和财务预算等财务管理活动内容。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会计知识,更需要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背景、市场状况等,分析数据并进行正确的决策判断。财务预算与控制更需要财务人员,能够有效协调沟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其职业生涯中,面对环境变化,出现新情况时,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处理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不可缺少。
3.财务管理毕业生职业能力定位和分解
企业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应用能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刚工作时对工作岗位的认知能力,要求毕业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所在岗位的任务和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整套流程,第二阶段是财务核心能力应用阶段,要求毕业生能够在一年后能灵活运用专业能力为企业服务。如图(1)所示。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学生职业能力定位见图(1)。
(1)沟通能力。一是在预算编制时,能与编制过程中不同意见或诉求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在预算调整时,能对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与反馈;三是在融资管理时,能准备材料与各方?M行沟通和复核;四是在信用控制时,能对信用控制政策信息收集分析整理的结果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五是能根据业务要求和企业所使用的软件,与业务软件方进行沟通,提出财务要求和反馈业务软件要求;六是能够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争取相关部门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等。
(2)信息检索能力。一是在信用控制时,能利用互联网、行业研讨会等形式,收集行业内领先公司及具代表性公司的信用管理现状及措施,能与外部专业公司对接收集相关数据;二是能根据软件功能获取业务数据;三是能根据新的涉税政策,做好新的涉税法规政策的解读与执行工作等。
(3)创新能力。一是能根据现有数据、公司营销及资金管理战略,制定企业信用控制政策;二是能提供业务间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三是能对财务报表进行二次开发等。
(4)投资分析能力。一是可行性分析中,能通过投资项目行业分析,研究行业规模、竞争环境、行业风险和市场切入点,分析行业可行性并提出建议;能通过信息和数据收集,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如SWOT分析),提出投资项目运营策略方案,并分析比较各种方案,供领导层或治理层决策参考,能通过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数学工具,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如净现值、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报期、资金平衡等),能运用掌握的财税知识和法律知识,降低投资方案的财税风险和法律风险。二是投资方案执行跟踪分析中,能在投资过程中对后续投资进行预判,利用专业知识对投后管理进行专业分析并提供建议,能够运用各种财务管理分析方法(如因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等),对方案执行过程中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方案调整提供建议等。
(5)财务分析能力。一是在企业业务分析时,能对企业业务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提供业务发展方向,能针对每项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与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足及发展空间;二是在财务报表分析时,能了解每个科目的构成,分析异常数字,能对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进行对比、行业对标、预算对比、分析数字,能充分利用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进行比率分析;三是在财务分析报告编制时,能通过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与行业先进公司进行对标分析,能根据公司业务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结果,撰写相关报告等。
(6)业务处理能力。一是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能对各部门上报预算进行初步审核,能及时有效将管理层确定预算指标,下达到各预算作业层,能对各预算单元上报的调整方案进行必要性判断,能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复核,能对预算执行结果提出建议;二是在资金管理工作中,能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行业标准,填写正确金额及信息,能够从数据变化中总结规律,能捕捉异常信息,能根据银行及企业财务报表及资金系统,了解资金需求,能在企业授权体系下,对资金进行调集审批申报和操作,能根据业务报表及财务报表,对客户违约付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报告,能对外汇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对公司资金偿还能力进行分析及判断;三是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能根据合同条款对资产购建款项支付予以审核,能判断资产购建过程是否完成并及时结转资产,能根据资产的使用状况、产出情况、维修情况分析资产使用效率,提出资产购置或资产处理建议,能对资产处理收益和损失进行核算;四是在税务管理工作中,能根据财务报告,检查公司日常涉税业务的基本情况,能根据新的国家涉税法规,结合公司业务流程、业务合同、凭证种类,判断公司涉税风险点、关注点,能按时完成各种涉税报表的编制和报送工作等。
三、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探索
1.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实践培养目标混淆不清,两者的实践教学同质化;二是教学手段滞后,缺乏实务操作专业技能培训;三是缺少与企业实际联系紧密的教材和案例;四是实践教学软件落后且仿真度低;五是考核上“重理?,轻实践”,实践考核流于形式。
2.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目标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从教学模式、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其实践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转变教学模式,由“讲授为主”转为“任务导向、项目驱动”;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实践基地设备及系统更新,加强情境建设;四是依托“产学”结合平台,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应用能力,最终实现“蓝海就业”目标;五是引入大赛机制,培养学生财务分析决策能力;六是减少“终结性”评价,增加“过程性”考核。
3.应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财务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除了系统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外,在专业实践中进行真实经济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实现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的环节。提供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即封闭式、网络虚拟式和真实社会的实践环境。笔者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企―校―企”逐层深入递进式三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对现有体系的优化和改善。图(2)是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逐步推进图。
第一阶段为合作企业参观实习。加强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建立对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的感性认知,培养兴趣,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第二阶段是校内平台的实验课程学习。主要由财务基础实验、财务职业技能实验和财务综合实验构成。其中,财务基础实验如统计学实验、计量软件分析实验、运筹学实验等。财务职业技能实验如会计信息化实验、证券投资模拟、纳税筹划实验、期货期权交易等。财务综合实验如高级财务管理实验、资本运作实验、ERP实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等。通过校内平台实践课程初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的业务处理能力、财务决策分析能力等基本职业能力,同时通过课程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自学、沟通能力等关键能力。第三阶段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再次回到合作企业,选拔企业导师,采取类似医护学生培养的方式,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经验交流、激励机制及考核评价建设。由合作企业导师“指导”实习,指导可采取“一带一”或“成组指导”方式,遴选时学生先填志愿,企业导师自主选择学生。实习管理实行“指导导师负责制”,实习管理中制定《实习岗位职责》《实习请假制度》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实习结束后,组织实习交流大赛,组织企业导师打分,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和提供就业机会。其次,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财务分析决策类案例大赛,获得证书者给予毕业评奖评优加分政策等。通过回归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各方面的职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尤其对学生协调沟通及自我学习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最后,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考核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