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戏剧文学论文

戏剧文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戏剧文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戏剧文学论文

戏剧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

但是,戏剧的构造日趋复杂,剧作家就将处在与小说家完全不同的条件下,就像是房屋建筑设计师一样。当他在案头设计蓝图时,就已经受到地形、日照、风向和通道等的限制。为了具体实施计划,还要有木工、泥工、瓦工等施工者的合作,以及住户的订购。设计师不能独自营造房屋,剧作家也不能单独创戏剧。设计师、施工者和订购者的三角关系,就相当于剧作家,演员和观众三者关系。因为小说家独自完成作品,人们以为剧作家也是如此,于是社会便对剧作家抱有过大的期望。如果把戏剧构造分解开来看,就会知道这样是不适当的。还应该与相当于需要改进的新建房屋的新剧作,和相当于居住多年严重损坏的旧屋的古典剧加以对比。这一过程被描绘成一条下降的曲线,因此,古典剧作文学虽是长寿的,但作为戏剧却是避免不了需要改进的。

信息社会中诉说情感的文艺越来越形象化了。人们通过在电影、电视中大量欣赏古今中外的名著,暂且不说它是否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形象化就意味着语言的后退了,想起没有声音和色彩的无声电影时代,仅凭表情和动作就摄制出不少优秀作品,今天却也很难保证形象文艺不侵犯阅读文艺的堡垒。

戏剧作品是为剧场而写的,谁也不能够说近莎士比亚、莫里哀和易卜生的剧本比同时代的小说家的作品逊色。仔细回顾一下戏剧史,要说戏剧常常试图挣脱文学的束缚,倒不如说是因为演员受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行动欲望所驱使。与此相反,演员也懂得自我表现必须依靠戏剧文学才能成功的表演。演员的模仿、滑稽、媚态和愚昧的举动,根本说不上是艺术欣赏,演员和戏剧只有必须依赖诗歌、音乐,尤其是文学的权威,才能被观众所欣赏。

于是,在剧场里开始了演员与剧本或戏剧与文学的竞争。戏剧研究的重点自然地偏重于戏剧文学,并不是毫无道理的。但是,戏剧史的史诗都反映了戏剧与文学对主导权的争夺。戏剧史学家所谓的黄金时代,值得一提的就有古希腊三大戏剧史诗时代,古印度的梵剧时代,伊丽莎白时期的莎士比亚时代,中国的元曲时代、以及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名剧作家人才辈出的近代剧时代。这些留下传世之作的鼎鼎大名的剧作家,在当时剧坛上怎样给剧场带来繁荣?这些都不一定很清楚。实际上,戏剧和文学不是进行过彰明较著的竞争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流行的假面喜剧,和我国近代歌舞技等风靡一时大得人心的时期,其中喜剧文学的因素是微乎其微的。

让我们重新回到什么是戏剧的基点这一问题上来。事到如今,当然用不着重复说戏剧是游戏、是笑话、是娱乐了。我国的古语把歌舞叫做“唱游”,中国的汉语至今还把戏剧叫做游戏的“戏”,欧洲语的ludus,jeu,play,splel等也都兼有游戏和演剧的含义。虽然这个游戏之“游”,后来竟用于指无赖之类的游民和妓之类的“游戏”,但它原是指“神游”语。它的地位之所以逐渐下降,恐怕是随着庶民生活日趋艰苦,把劳动看做美德,把游乐看做堕落的缘故吧。游戏终于成了有闲的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戏剧和艺能的价值观也随着“游戏”的演变而转移。最近的经济成长社会和信息社会,却提高了对过去地位卑下的“游戏”的评价,从而扭转了整个社会对戏剧的价值观。

在教育心理及哲学方面,自古以来就发表过许多对“游戏”的见解。有学者从现代文化生活和文明社会的一切活动中,从语言、竞赛、战争、法律、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具体地论证了游戏因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这比过去的游戏本能说和模仿本能说更加具有哲理性,也更深刻地阐明了“游戏”的实质。无论如何,这只能是来自现代社会富裕生活的一种意识。虽说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但在终日劳动才得温饱的时代,就是有游戏的意识,也不可能成为客观现实。由于现代信息网的普及,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科学技术的开发,节省了人力,有了更多的余暇。但是,只懂得劳动的人们,却不知道怎样利用好不容易得来的余暇。或者不专利用,或者加以滥用。反而溢出了生活的常轨,比以前更慌乱了。从二十世纪初,怎样利用余暇的问题,就成了经济先进国家戏剧学的课题了。余暇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多余的,因此,应该认真对待。要很好的组织、规划,不要把宝贵的生命无所作为地自由浪费掉。也就是说,不要忽视“游戏”------这一实现人生追求的生命部分的机会。

戏剧文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复习过程中,我首先用幻灯片出示英语四种疑问句句型:[1]Doyouoftenswim?[2]Whataretheydoingnow?[3]Areyouastudentorateacher?[4]Ourclassroomisbright,isn''''tit?让学生口头辨别它们各是什么疑问句?各种疑问句有何特征?通过实例比较与辨别,学生就能从结构上很快掌握反意疑问句的特征,这不仅复习了反意疑问句,且顺带温习了其它三种疑问句形式,增强了学生对该结构的实际运用能力,可谓温故知新,为后面着重复习反意疑问句的用法作了铺垫。

二、用法归纳:

首先,我还是从“练”入手,用幻灯片出示教材中出现的反意疑问句,让学生用口头表达的形式,进行附加疑问句部分的填空。接着教师针对口头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的放矢的讲解,以简洁、明快的表述方法,用表格形式,归纳反意疑问句的用法及掌握好反意疑问句的关键。

[1]构成:

前肯,+后否

陈述句│?

前否,+后肯

willyou

祈使句,+│?

shallwe

[2]用法:

a.时态、人称、数、前后一致

b.肯定、否定形式前后相反

“一致”和“相反”用红粉笔标记。

三、特例运用:

A.注意人称代词的例外

[1]如果陈述句部分的主语是不定代词nothing,something,everthing时,后反意部分主语用it,如:

Nothingistooeasyintheworld,isit?

[2]如果陈述句部分主语是不定代词everyone,nobody,somebody,someone时,后反意部分主语用they(当强调全体时)或he(当强调个体时)。如:

Nooneknowshim,dothey?

Someoneiswaitingforyou,isn''''the?

[3]如果陈述部分主语是指示代词this,that,后用it;如果是指示代词these,those,则后用they。如:

Thisisanicecap,isn''''tit?

Theseareboxes,aren''''tthey?

[4]如果陈述部分是therebe句型,后反意部分仍用therebe句型。如:

Thereisnothingwrongwiththeclock,isthere?

[5]如果主语是l'm,后反意部分用aren'tl或am’tl(或ain'tl,均为美国用法)如:l'mright,aren'tl?

[6]在祈使句的反意疑问句中,Let's开头,后用shallwe,其它情况用willyou。

B.注意肯定否定形式的例外

如陈述句部分含有no,nobody,nothing,seldom,few,little,never,hardly,neither等否定词,及too…to句型时,后反意部分用肯定式。如果陈述句部分含有un-,in-,dis-等表否定的词缀,后反意部分则用否定式。如:

HehasneverbeentoBeijing,hashe?

ltisunfair,isn''''tit?

C.注意助动词的例外

如果动词think,believe,suppose带有宾语从句时,反意部分助动词肯定、否定形式要依从句而定。如:

ldon''''tthinkheisright,ishe?

四、综合操练:

教学当中尽量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方面,既掌握机械的语法规则,又能在口语表达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比如,在反意疑问句的复习过程中,我归纳了反意疑问句的语调问题,用箭头表述:

[1],?[2],?

戏剧文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于医学论文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如下:

1.定量资源

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索方差分析;

2.定性资源

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X-检验;

3.回归分析

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

4. 多因索、多指标资料

戏剧文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大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具,开发直观性教学

由于汉语拼音无法进行实物直观,所以它的直观性教学的开发,其实就是开发课堂教具。因为与汉语拼音教学配套的教具不多,所以许多教具都得教师自己来制作。下面我介绍几种教具制作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依葫芦画瓢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教具制作方法。主要用于第一课学习新声母、新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把与新授拼音相对应的图片,照教材上的样子画下来,贴于黑板即可。这一方法一般都用拼音卡片代替,但拼音卡片有一个缺陷,它是图片拼音同时出示的,而且色彩也不够鲜艳,若教师自制图片的话,就可避免这些缺陷。不过自制图片需要一些时间,且较为麻烦,所以这一教学手段主要用于一些在字形或发音上较难掌握的拼音上。如单韵母o、u;声母b、d;f、t;p、q;复韵母等。

(二)活动激趣法

这类教具主要用于较难掌握的拼读过程。把音节拼读过程以活动教具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死的书“动”起来,寓教于乐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1:在教学b-aba时,由于这是第一次接触声韵相拼,是个重难点。于是我准备了两个大小适当的纸盒。在第一个纸盒上写上b,另一个纸盒的四面分别写上a的四声。教学时,先出示b,再出示a,两个纸盒相碰撞,表示声母b和韵母相拼,得出ba。这样的出示方法简明、有趣,学生也感兴趣,而且制作十分简便。

例2:在教学j、q、x与ü相拼时,去掉两点的规则是一个学生最难牢固掌握的内容之一。这个规则的讲解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叙述。小ü是学生,j、q、x是老师,学生见老师要脱帽行礼。可利用教具进行表演。把小ü画成一个小学生的样子,戴一顶有两个小绒球的帽子,j、q、x画成老师的模样。教师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手拿教具来表演。这样,学生即有的听,又有的看,很容易就把小ü去点的规则记住了。

例3:为了训练学生直呼两拼音节的速度,我还制作了一个“快乐大转盘”。先剪一张长方形的纸板,在上面并列挖出两个窗口。在纸板的反面钉一两个圆形的纸板,分别写上下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练习直呼时,教师转动两个纸盘,声韵随机组合,学生快速直呼。如果要带调训练,还可以在韵母的窗口上方再挖一个小窗口,在纸板的反面再钉上一个小转盘,写上四声即可。这个“快乐大转盘”制作简便,可反复使用,效果也很好。

二、大力开展趣味教学,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贪玩好动的。单个图片和活动教具是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他们不仅好看、好听、还好玩。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

(一)多开展动手练习

动手练习的形式很多,有动笔的,有模仿老师动作的,有摆放学具的等等。在进行摆放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磁性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

摆放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拼音知识,更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手能力,是一项十分实用有效的综合性教学手段。

(二)结合游戏、娱乐来进行拼音教学

低年级最常见的游戏就是“找朋友”。不过这个“找朋友”可以找不少名堂。可以复韵母找朋友(如:an,一个学生拿a,另一个学生拿n);可以整体认读音节找朋友,也可以两拼、三拼音节找朋友,还可以图文找朋友(如“转笔刀”,一人拿图片,另一人拿相对的拼音词语名称)。形式多样,灵活实用。

除了“找朋友”,还有“摘苹果”比赛。在“苹果”后面写上音节,进行拼读比赛。

(三)提前读写,巩固拼音,初试写话

戏剧文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关于昆曲体制

昆曲的结构自成一统,其外部形式颇为重要,因此,《昆曲文学概论》从“体制”入手,以其“形”入其“神”,认为昆曲传奇的形式是“线状的流动的形态,时空自由,流动而富有变化”,[1](p.44)但又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局”,这种规律性构成了昆曲传奇的一大特点。

所谓“格局”,包括家门、冲场、出脚色、小收煞、大收煞五个主要内容,这是中国戏剧的独特之处,在西方戏剧的形制之中是看不到的。在这一基础之上,剧作家各擅胜场,正所谓:“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焉。”[2]《昆曲文学概论》逐一细剖之,但所引出的则是“昆曲传奇剧本的情感”。李晓研究员提出,昆剧传奇“就‘’而言,说有,是指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是以抒情的方式强烈地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说没有,是说没有全剧性的结构‘’,因为昆曲传奇的结构是线性流动的状态,是讲因果关系的,是一条不断的因果线,事件不断发生,冲突也不断发生……集中在一个‘点’上总爆发……可以叫它做‘情感’。”[1](p.57)这种“情感”是昆曲传奇的重要特征,亦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欣赏观念。《昆曲文学概论》要言不烦,举重若轻,指出:“昆曲传奇结构中的情节发展线是以点线组合的状态连接起来的,线性的发展状态,重视的是前后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和不断发生的波澜起伏,‘点’是情节线发展中关乎生、旦人物命运的戏剧矛盾冲突和强烈情感抒发的集结点,‘线’的发展求流畅而曲折,‘点’的集结以冲突过后情感的抒发为主要特征。”[1](p.60)此为昆曲文学形制问题的点睛之笔。昆曲本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深蕴着汉民族的审美品格和审美习惯,因此,昆曲在结构上“多样而协调,波澜起伏而有中心”,“表现事物不受时空约束,有较大的自由。但不是漫无中心”[1](p.60)。这一理论总结深得我国传统戏剧美学的精髓,谈古论今,虽然寻章摘句,但却不因袭旧说,另发新论而自成一家,足见作者的学术功底。

昆曲繁盛于明、清两朝及至今日,历六百年,其体制自然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体制本身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也是昆曲发展的重要内容。李晓研究员认为,突破与创新并不表现为颠覆性的重造,而是在旧的体制上不断拓展,在某一方面进行改造和革新,但仍然基本遵循旧的体制与基本的昆曲艺术规律。作者以《清忠谱》和《桃花扇》为例,举出《清忠谱》在开场家门、剧本长度、落场诗和卷场诗、生旦格局等方面为适应新的传奇内容所做出的多项创新。又举出《桃花扇》为表现复杂的爱情与历史,对传奇体制新格局的开创,对才子佳人悲欢离合格局的突破,以及对曲牌联套、上下场诗的改造。对新探索、新体制的重视,是《昆曲文学概论》的重要特点。

《昆曲文学概论》既论一般,又论特殊。除了对常见的以生、旦悲欢离合为主线情节的作品加以讨论,亦对那些表现题材更加广阔,内容更加独特的作品加以结构上的分析。如剖析“串珠式”结构,即总结出《草庐记》这种“特殊型”昆曲传奇的重要创作经验是“注重戏剧节奏的处理和单元情节的组合原则” [1](p.71),不可不谓精到。

二、关于昆曲格律

昆曲以“曲”知名于世,其音乐特色不可不详加剖析。《昆曲文学概论》用了大量的篇幅,分析研究了昆曲文学的音乐性。“‘格’为规定之格式和标准”;“‘律’为声韵之规律”,[1](p.86)对格律的解析落实到文字上,则表现为用韵的艺术和曲牌的艺术。

在音韵方面,《昆曲文学概论》指出“昆曲字音在填词作曲中遵循声音谐和的自然法则,自然形成一定之规律。”“昆曲的唱是依字度腔,已形成之腔格旋律是在字音的基础上谱定的,填词作曲者,不恪守曲牌之字格,就会破坏曲牌腔格之旋律,也不便谱曲,更不利歌唱。”[1](p.87)也即是说,昆曲在演唱上的客观要求,对字音的选择形成了巨大的限制,也正是在这一限制之下,我们发展出了精细美妙的填词艺术。恰如李渔所说:“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1](p.323)经过细致的总结,《昆曲文学概论》提出了四声搭配的规律,如二仄宜调、慎用上声和入声、阴阳平仄宜搭配等。持论细致入微,虽征引文献颇多,却不因袭守旧,议论精到,自成一体。

在宫调和曲牌方面,《昆曲文学概论》认为,作为一种音乐体系,宫调的作用“一是规定笛色的定调音位;二是标志声情的哀怨欢乐;三是统属曲牌归何宫何调”[1](p.101)。此属持平之论,但宫调的作用正如魏良辅所说“唱曲要唱出各样曲名理趣”,《昆曲文学概论》进一步指出,宫调、曲牌的情感内容与逻辑必须与剧情相互呼应、吻合。

同样,对于套数,在昆曲文学的创作中,也必须根据剧情所需,进行套数的选择。“每一折戏的剧情基调,或欢乐或悲哀,或激昂或缠绵,或行动或思念,均要又相应的套数来体现。”[1](p.148)《昆曲文学概论》分别探讨了北曲套数与南曲套数,引例详实,如北曲中《风云会・访普》之所以用正宫《端正好》,恰是因为该套数能表现帝王的恢弘沉雄而又不失惆怅之情态;南曲中诉请类情节,宜用“商调:引、【二郎神】二支、【集贤宾】二支、【琥珀猫儿坠】二支、【尾】”等。以上种种,充分显示了研究的细致严谨。

三、关于昆曲语言

昆曲文学的语言艺术建立在“代言”的逻辑之上,即代角色立言。虽然在昆曲文学剧本中以唱也即是“曲”为主,而以“念”即是“白”为宾,但宾白的重要性却不因其主次关系而动摇。《昆曲文学概论》指出,“凡娴熟戏剧之道的人,很重视宾白的写作,不仅要‘直截道意’,说得明白,而且要竭力发挥它的戏剧作用”。[1](p.155)

科诨是昆曲文学创作的另一大宗,李晓研究员非常赞同王骥德所谓“科诨是戏剧眼目”的说法,认为:“说科诨是‘戏剧眼目’,说得极好,好比作诗要有诗眼,作词要有词眼,编戏剧自然更要有‘眼’,须做到‘巧’、‘恰好’,又‘不动声色’,方能‘令人绝倒’。”[1](p.180)在这一观点下,《昆曲文学概论》多方考察了科诨的文学功能,认为科诨在刻画戏剧人物、进行讽刺艺术、表现文学作品的幽默品性和以特殊的形式反映生活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

对于昆曲文学,最能体现其文学性的也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曲词的创作。而曲词创作中,以写景抒情最为重要,故而《昆曲文学概论》提出“景语”与“情语”两个关键词,同时又认为所谓“诗情画意”即是“情景交融”,情为主、景为客,通过“借景传情,情在景中”和“因情见景,景在情中”两种方式,以传递复杂的情感信息。李晓研究员分举《荆钗记・赴任》中的“八九处人家寂静,柴门半掩扃。溪洞水泠泠,路远离别兴。自来不惯经,遥望酒旗新。买三杯,消渴吻,哀猿晚风轻,归鸦夕照明。水程共山程,长亭复短亭。”和《长生殿・闻铃》的“迢迢前路愁难罄,招魂去国两关情。望不尽雨后尖山万点青。”两出为例,前者以景色为津渡,显示情感之哀愁凄楚,后者使景语成为情感的依托,强化了情感的力度。见识可谓精当,解释可谓深邃。

就昆曲的写作技巧而言,如何用“曲”、如何用“白”乃是大关节、大要害,《昆曲文学概论》也使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一问题。针对历来“重曲轻白”的创作倾向,作者提出“曲白相生”的观点,以正古来之谬。

作者认为,昆曲创作必须讲究曲与白的配合得当,文学剧本中为使情节的发展流畅,就离不开曲与白的相互补充,如梁廷所说:“以白引起曲文,曲所未尽,以白补之,此作曲园密处。”在昆曲表演中,常有一事多次叙述的情形出现,此时就宜改变形式,如有说白叙事在前,就应以曲词演唱在后,无需复述。重曲唱而轻说白,容易导致叙事功能的不充分。对于剧情的理解,宾白始终都是重要的认知来源,如不能从宾白中把握叙事的节奏,那么就不可能听懂曲文。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在昆曲创作中非常重要。作者的这一观点,对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昆曲创作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昆曲文学概论》承东南学风,阅读该书,从中可见《顾曲麈谈》《曲学通论》《戏文概论》《无隐室剧论选》等著的影响。作者在《后记》中说,自己力图建立起“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昆曲文学理论体系”,这一目标,纵横较之,是达到了的。(责任编辑:帅慧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