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打击乐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具体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使孩子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怎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怎样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与人合作、交往以及群体意识,怎样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近年来,特别是学前教育领域在学习、探索奥尔夫教学法的实验中有较大的发展,并通过大纲、教材、计划贯穿到实际教学中。而作为高师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探究方面仍然比较空缺,不能很好地与当前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进行有效接轨。作为这门学科的传授者,我想我有义务为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高师院校的推广及普及尽一份微薄之力。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所在院校的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笔者的初步构想。
一、教学大纲的建设
教学大纲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它是教学的指路标。面对音乐程度参差不齐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制定一个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但笔者发现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在新形势下从外引进的先进课程,在国内的不少院校里仅作为选修课开设,并无类似于钢琴、音乐等学科具有系统、规范的教学大纲。社会上办的培训班也只是根据授课教师的某项特长进行开课,并没有一套适合本土的、完善的、系统的教学大纲 。因此,笔者通过下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参加培训班学习,搜集各方面相关资料,再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第一版教学大纲。
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明确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突出奥尔夫艺术思想及其作品、教学方法的重要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遵循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奥音乐教育的理念,并运用这种理念为将来从事幼儿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立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同学们提供优秀课例,通过“授课”的方式表述课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知识方面应达到下列要求:了解奥尔夫的生平与音乐活动,理解其音乐教育思想。通过课例的学习,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在能力方面基本能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开展幼儿园各项音乐活动。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提倡动手自制乐器,动脚踏出自己的舞步,动口唱出内心的情感,动眼看出视觉艺术的音乐流线,动心将这些元素整合运用在音乐艺术上,将创意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上。简单说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脚跳、动口唱、动耳听、动眼看。”因此设计了以下五大模块内容,使每一节普通的音乐课不再枯燥,全面提升音乐课的实用价值。
“节奏教学”
(一)节奏的培养与训练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学,结合大自然的节奏、语言的节奏、动作体态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二)运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最容易敲击出声,音色鲜明,被孩子们喜爱,常可以运用在朗诵、给歌舞伴奏、给旋律伴奏等。包括:1.打击乐制作和利用;2.打击乐的使用方法;3.如何组建一支生龙活虎的乐队4、如何指挥乐队
(三)即兴演奏训练
奥尔夫教学中即兴演奏是一大特点,由于打击乐器的技术简单,和声单纯,伴奏常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让幼儿一开始就作即兴性演奏。即兴演奏可以让孩子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正好符合奥尔夫要“动”“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孩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
(四)模拟幼儿课堂操作训练
为了将来能让学生零距离上岗,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模拟教学尝试:1.环境创设,模拟教学;2.布置课题,分组讨论如何开展教学;3.分组展示;4.讨论总结。
“唱歌教学”
(一)幼儿唱歌技能培养包括:1.听觉培养;2.感受培养;3.发声培养;4.呼吸培养;5.音的高低培养;6.音的强弱培养;7.音的长短培养
(二)怎样教唱歌
虽然现在不主张以往的唱歌教学模式(唱一句学一句),但用什么方法来使孩子真正的感兴趣?我们知道人在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歌曲,孩子也一样。设计情境,营造歌唱氛围:1.从歌词的道白节奏入手;2.结合语词替换、律动、图片、故事、游戏、戏剧等手段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3.进入旋律,水道渠成
“舞蹈教学”
音乐、舞蹈、语言、表演等融为一体,是奥尔夫艺术思想及其作品的重要特色,也是他的教育理念中颇有特点的组成部分。古人云:“动情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争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道出了语言、歌唱、舞蹈原是同根一体。这里的舞蹈是指没学过。舞蹈的人都能跳的舞,要求是:依据音乐,要有想象,自由设计1.动作由浅入深,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编;2.创作来源于幼儿生活的舞蹈语言;3.幼儿舞的教学浅析。
“欣赏教学”
(一)全新意义的欣赏
说到欣赏,许多人认为就是静下心来认真听音乐,即使是老师也做不到从头至尾不走神,何况我们的幼儿,怎么才能让幼儿真正的读懂理解音乐呢?两个字“参与”。
(二)间接欣赏
即不在正式的音乐课上欣赏,在课间、在用餐、在睡前睡起等时间段,看似简单和随意,但却贯彻了奥尔夫教学中“让孩子通过自身活动去感受音乐”的原则。
(三)直接、有准备的欣赏
多变的活动形式:声势、律动、游戏、乐器演奏、独奏、伴奏、合奏、轮奏、齐唱、合唱、轮唱,几乎调动了音乐的一切手段,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又高度统一于欣赏。
(四)模拟幼儿课堂操作训练
“教案编写教学”
目前许多幼儿园老师上奥尔夫音乐课都有现成、统一的教案,他们不用过多的思考和研究,因为在她们接受培训时,专家已经告诉他们每节课该怎么教,怎么做,做什么样的音乐活动和律动、游戏,将课程内容细化到每一步灌输给教师,教师们上课照搬培训内容就可以了。笔者认为对教师们进行教材的指导以及培训的做法是正确的,然而这些培训是否让老师们真正的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呢?将教学模式化、内容具体化所带来的结果会怎样?即老师们上课时所做的音乐游戏和活动一样,所有的教学基本相同。这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本意吗?本人持怀疑态度。无论有多少现成的优秀教案,毕竟是别人写的,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通过自身的思考、钻研编写出的教案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教案编写的教学,及时发现教案设计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教案。
三、注重教材建设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由引入到实践运用于我国的音乐教育,仅仅经历了30年的时间。在这30年的时间里,奥教育理论经历了由照搬国外教育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实践的本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出现了许多奥音乐教育专家,同时在专家们的努力带动下,通过各类培训班和学校开设的课程,在音乐师范教育中基本普及了奥音乐理论,同时培养出一批能够将此教学法运用于实际教学的音乐教师。我作为一名研究音乐教育的高校教师,了解和学习了奥音乐教育理论,也有幸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对此教育理论的认识由初步认知阶段到基本了解阶段。在实践与理论的碰撞后,我发现很多奥音乐教师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教材,但他们有的是丰富的课例,他们通过优秀的课例进行展示,让学员在展示中了解奥音乐教学。在200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是一本非常不错的适合本土教学的教材。该教材是奥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我想在更多音乐教育同行努力下,将会涌现出更多有价值的书。
四、注重实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始终贯彻“学生实训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锻炼”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穿行。同时,聘请幼儿园一线的专业教师把幼儿园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融入到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看到、学到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对一名教师在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更使学生在专业的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在具体的幼儿园模拟教学任务中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工程,我们不是推崇一种潮流和时尚,不是认为不用奥尔夫教学就跟不上时代,而是看到了奥音乐教学给中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其教学也完全充分体现了我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而且更加完善了音乐教学手段。奥教学的真谛是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文学等各学科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此同时,发掘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树立自信心,培养与他人和谐合作的意识。以育人为根本,既为学习艺术专业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挖掘和发展孩子们的各种潜能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合当今世界需求的人。这种真谛让我意识到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虽然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推广和使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矛盾,但我坚信有一天它必然会走出一条广阔的大路,而我们的音乐教育也会在坎坷中一直前行。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2]许卓娅著.《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
[3]郭亦勤著.《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7,8
基金项目:
有一次,我带学生去实习,听了实习学校的一节音乐公开课,这节课的内容是《孩子们眼中的打击乐器》。一位教师在介绍打击乐的时候,让同学们先欣赏了几个打击乐音乐片断,之后给学生一个任务:要求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顿时教室里如同开了锅的蚂蚁一般乱作一团,有的上讲台抢乐器,有的兴奋的使劲敲打着手中的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打击乐器,还有的在大声喊叫……而这时候的音乐老师,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看得出,她好像也已经驾驭不了这个局面了,后来费了很长时间才使这节课进行下去。还有的老师不是控制不了类似的局面,而是把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学生欢天喜地,好不痛快,教师基本上没什么事。但仔细一看,这个活动跟这节课所涉及的音乐基本上不搭边,二者脱离开来,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没好好感受到音乐,更谈不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了,学生并没有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美。这样的情况在中小学并不少见,甚至有的老师告诉我:“现在的音乐课就该这样上,这是新课标的精神体现。”
的确,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极端的“集中”,教师总是摆者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神情总是那么严肃,音乐课堂死气沉沉。每堂音乐课都是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假如在欣赏一首乐曲时,老师一般就是把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解释给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略了学生的真实的感受。
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就是要我们改变那种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于是,我们的音乐教学开始丰富多彩起来,出现了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也看到:有的老师在走出了这一种极端之后,却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极端的开放,完全以学生为主,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像本文刚开始说的那一节音乐课,从表面看,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也异常地“活跃”,而教师则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民主开放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比较和谐的共同讨论的融洽的氛围。这种民主开放是有秩序的教学方式。如果课堂气氛"乱"到没有秩序,教师不能控制的地步,又怎么能进行正常教学呢?“以学生为主体”是指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那么,我们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
一、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真正含义
首先,音乐本来是非语义性的,对于音乐学习,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理解。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音乐学习,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只能使音乐教育陷入理性的泥潭。音乐教学要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表达音乐的机会,而不是总是由老师作标准答案式的讲解。此外,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整个教学都是围绕学生的审美体验展开的,课堂上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但并不是说教师没什么作用,可以放任不管,听之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积极的引导学生,是一个真正的设计者与引领者。教育的过程决不是一个老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简单过程,也不是一个学生自我潜能开发的简单过程。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产生创造性‘新质’的过程。老师讲自己的知识体验与学生的知识体验进行交流,这种教育的最佳结果,不仅使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里学到知识,教育的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在创造的过程”。在这种平等交流之下的教学过程,才是民主开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转贴于
二、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音乐课程实施中,建立一种民主、开放、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是极其重要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新课程理念得到正确贯彻、新课程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音乐新课程需要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构建,需要在新的教学关系中进行。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有负主导音乐教学的任务。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同教师应是一种合作和交流的关系,并非被动的受教者。尽管民主开放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表面上我们教师的任务少了,但是我们在这节课的准备工作上确实需要做的更多、更细致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出现课堂的“失控”现象,而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才能真正(下转第72页)(上接第94页)促进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加强音乐教育科研能力
我在给中小学教师培训《音乐课程标准》时发现,很多教师缺乏音乐教育科研能力。一些教师对新课标根本不感兴趣,认为这些都是专家们的理论而已,根本不可行。她们觉得如果都这样上课学生会乱套,教师备课太累。她们对新课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所看过的几节录像示范课上,根本没有弄清新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我们应该承认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教学设备是有差异的,但是只要教师能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一定要比传统教学的好。因此教师能否有音乐教育科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的科研能力最主要的是教学研究能力。音乐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首先是研究教学方法。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才能得到的。其次是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有关教学程序的方法论体系。它是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此外,提高教学研究能力还表现在对一些热点或焦点音乐教学现象的研究。例如,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为何流行音乐能让孩子们如此陶醉?为什么学生普遍不喜欢学习识谱?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怕音乐考试等等。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切不可顾此失彼,走出了“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以学生为中心=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真正民主开放的氛围,让师生在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金亚文.音乐新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艺教司组编.小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
[4]王安国,郭声健,蔡梦主编.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2—0057—01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音乐始终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实现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其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还处于一个缓慢发展的状态,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农村中小学领导及教师并未给予音乐教育足够的重视。下面,笔者就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解决对策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部分农村中小学把“主科考试成绩”摆在了重要位置,对音乐教育则侧重于“纸活”(撰写应付上级检查所需材料),加之一些农村中小学的领导缺乏基本的音乐教育常识,其认为音乐教育是“小儿科”,音乐课程人人可教,这使得音乐教师感到低人一等,一些教师则改行,进而导致学校音乐教师更加缺乏,音乐教学课时被随意挤占、挪用的现象则日趋严重。
2.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下,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在现阶段的一些农村中小学中,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教师,有相当数量的非专业教师在承担着音乐教学任务。其大多未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也缺少参与音乐教学交流活动的机会,音乐专业素质低下,不具备良好的歌唱能力和弹奏能力,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等方面与新时期的音乐教学需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3. 音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音乐教学条件欠佳。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保证。但部分农村中小学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音乐教学条件非常差。主要表现为:缺少音乐专用教室、专用设备和实施集体演奏教学所需的课堂乐器,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等,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也非常匮乏。这使得音乐教学只能在普通教室进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受到极大影响,诸如练声、歌唱、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教学活动则无法顺利开展。
二、解决对策
1.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各级领导、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应切实转变传统观念,要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真正确立起音乐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一、学习理论要讲究方法,在活动中理解,在运用中消化
幼儿园的工作必须以《规程》为依据,以《纲要》为指导。由于理论知识学习比较枯燥,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生动活泼和灵活多样,做到学习理论三结合,即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思考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易懂。通过经常与教师交流思想和认识、热烈地讨论、反复学习,我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程》有了较深理解,特别是对教学行为的认识更加清楚,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和重点教学内容的确认上,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以往在工作中曾遇到的一些困惑和疑虑,也得到化解。为了检验学到的教学理论是否真正用于实践,我结合《纲要》精神写教案、授课。教学中,我形成了一种习惯,每上公开课备教案前,都要查阅、学习相关的教学法,如上打击乐,就要了解打击乐教学的基本程序、方法、注意事项等,长期坚持下去,学到的理论知识既系统又牢固。
由于幼儿园工作琐碎 、繁忙,外出学习的机会有限,要接触新观念,了解新信息,增加新知识,最直接、快捷的办法就是经常购买各类业务书籍和学习资料,认真阅读幼教杂志和有关业务书籍,进行在职进修。要学好、利用好手中的书籍杂志,促进学思结合,和教师互通信息。在实践中我发现,一种思想、观念,要深入人心,并见诸于行动,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活动能够解决的,必须常抓不懈,只有在学和做的交替中不断加深印象,理解其内涵,讲究方法,反复进行,在应用中消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技能训练要对症下药,在竞赛中强化。
幼儿园教师所从事的都是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要把工作做好,光有理论和业务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技能,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深化教师的技能训练是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一名教师良好的业务技能,需要自己在平时带班、上课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自加压力,慢慢提高,比如在带班中利用离园等时间给幼儿弹乐曲、歌曲。有时上音乐课中教师要能熟练的边弹边唱歌曲、边弹乐曲边组织幼儿常规、边弹乐曲边注意幼儿是否在认真学、舞蹈教学中边弹边组织幼儿跳舞,打击乐教学中教师同样要边弹边组织幼儿击打乐器、音乐欣赏课中不要仅靠录音机播放音乐,而是有意识弹奏乐曲让幼儿欣赏。我觉得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唱、弹、跳、画”已经不仅是衡量一名教师能力的基本标准,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基本功的内容还有“写、讲、演、思、学、观……”。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深度和广度都会不断扩展。作为教师要把幼儿园组织的技能竞赛作为锻炼自己的机会,而不要当作负担和压力。例如幼儿园举行“讲、唱、写、思”技能比赛,具体内容是:讲一个幼儿故事,唱一首幼儿歌曲,写一份学习反思等。“讲一个幼儿故事”是让教师讲幼儿故事。这样不仅可以练习教师的讲故事技巧,普通话水平,同时还可以训练教师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唱一首幼儿歌曲”,要求教师会分析歌曲的思想和情感,用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声音来演唱。幼儿歌曲虽然简单,教师都会唱,但是要真正把每一首歌曲唱好,唱出感情来,唱出韵味来,唱得让幼儿感动是很难的。通过开展这些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的各项技能水平。
三、教学观摩要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在主动思考中实践认识
以观摩课为形式的教研活动,长期以来,对教师的培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过去观摩课投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未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主要弊端表现在:(1)活动的出发点有问题。观摩课的目的只定位在展示成果和经验上;(2)注重形式,忽视实在的内容。许多公开课成了排练后的课堂表演;(3)缺乏对观摩课的认真思考和评价。看公开课只是走马观花,评价时人云亦云。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我积极探索一套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观摩课模式,将教研过程中的学习和观摩融入自身实践,使之在参与中以主人翁的姿态领悟相关理论,主动构建教学认识,形成新认识。我的做法是:第一,选定典型的观摩课教材,高质量的观摩课,选材非常重要,好的教材,在设计教案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给教师打开思路、引发灵感;可以从不同角度确定目标,选择教学侧重点;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达到教学目的;在上课时,可以多侧面给观摩者展示教学技能,显示教学观念;好的教材本身就对孩子具有吸引力,可以从情、知、德、能等方面来训练幼儿的能力。第二,教研组讨论,修改完善教案并为教学作好充分准备。完善教案是在教案初稿的基础上不断推敲提升,使之更贴近实际,更体现先进教育观念。另外,还可以从其他教案中吸取精华,因为每个教案,哪怕是最不出色的教案也会在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方面产生闪光点,最后,,产生了较为完善的新教案。第三,让程度不同的教师上同课题或同教案公开课。有了一份优秀的教案,不等于就能产生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因为,再好的教案也只是一份完整的静态计划,是死的。而活动的组织实施,由于幼儿的参与,却成了一系列活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同一份教案,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教师上课效果肯定不一样。教师们在比较中明白,上好公开课在教案设计完备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具备什么能力。第四,执教者和观摩者根据自己的体会,撰写公开课感想。撰写是一个深入剖析、沉淀思想、理清思路的过程,也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公开课评议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五,集体评议公开课,这一环节的研讨活动,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由执教者谈上课体会,观摩者谈印象和想法,边讲边讨论,把问题定格,把优点放大,最后组织者发表总结谈话。这一环节中作为授课教师要认真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建议,把意见、建议根据教材、个人特点整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完整理论。由全体教师参与的设计评选教案、说课、上课、评课的系列教研活动。整个探索过程从中学到的东西很多,学会了设计和鉴别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优秀教案;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来解释自己的教育行为;懂得了再优秀的教案也只是一个计划而已,要使教学活动显示最佳效果,教师还应具备课堂上的多种能力等等。
四、教师结对要教学相长,在切磋探讨中长进
学习,既需良师,更离不开益友。朋友之间相互切磋、交流和鼓励,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增长无疑是大有益处。这个活动给我的启示是:结对活动可使师徒教学相长,互相感染,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结对活动可使师徒建立浓厚的友谊,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树立起良好的园风。教师结对活动的方法是:(1)师徒相互随堂听课、评课,每月一次;(2)老师上示范课,徒弟评课;(3)徒弟经老师的指导上好实践课;(4)师徒向全园教师汇报同课题公开课。每次活动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使学习和辅导都在相互了解、相互提高的基础上展开。
五、培养骨干教师,重压担子,在工作中成长
教研组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必须依靠集体力量,培养骨干教师,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
她们工作在第一线,对于教学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独特的理解,应该给予她们信任,让她们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一是可以满足她们创造的需求,成功的欲望,调动潜在的工作热情;二是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推动教学做贡献;三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让骨干教师在工作中丰富知识经验,锻炼组织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工作积累资本。大胆放手,鼓励教研组长独立组织教研活动。
关键词:现代舞;技术训练;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28-1
现代舞是近年来才出现在中国的新舞种,对中国舞蹈界的贡献以及影响力都相对较弱,很多人更感兴趣的是现代舞的独特风格,但是,我们应该先认识到它的授课方式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更加准确清晰地定位它。
一、训练内容
早期现代舞是先有了他们自己风格的舞蹈才开始有了这样风格的训练体系。
前人经验的不断吸收和新的现代舞培训要素的融合,形成了广泛的不定式风格。这一部分技术培训保存了很多早期系统的重要因素,并将许多民族的文化整合在一起以进行有效的培训。
因为在高校中,现代舞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是融合互通的,而不能展现一个特定的个性风格,因此,院校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是它既需要具有独特的风格,又需要具有普遍意义,这是我在现代舞培训中遇到的难点。我把不同的培训内容大致分为预热,中间特定具体培训和综合组合三部分。课堂培训是一步一步的,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首先预热是必要的。无论什么样的热身活动都是在为后续培训的具体要求做准备。这是课堂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它量很少而且简单,但他却是现代舞老师反复思考和编排时,需要花费最多时间的一步。中间特定具体培训的组合培训形式多样,风格也不尽相同,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不同,则选择的组合也不同,所以这个环节是最为自由的。举个例子,我可以列出一个完整的古典现代舞排列组合,这个技术系统包括了:下蹲、擦地,控制,踢,跳跃。虽然动作的风格是非常不同的,包括动作的连接方式,使力的方法,变化方向的方法,变化速度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培训目的是学习对象清楚和熟悉的,概念上可接受的补充培训效果。综合组合很少出现在学院和大学训练中,这个步骤可以反映在创作课程和排练课程之中。由于它的形式等同于一个原创的舞蹈片段,因此舞团常常会使用这种大型的舞蹈动作以作为综合训练。这样不仅能使得舞者的身体素质迅速提高,而且也能保证舞台训练的质量,同时还可以积累创作剧目的素材。
二、行课方式
现代舞课程中最具特色的是“体能培训”和“风格培训”结合的教学方法。体能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学习者的肌肉素质,磨练毅力和耐力。体能培训需要反复进行,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来达到训练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心态和身体必须完全平静;风格培训则不同,准确把握动作的词汇是为了理解表现的心态。因为包含风格的动作是为了表达特殊的意义,这种动作往往是为了把自我情绪表达给观众而形成的,其中饱含性格色彩和感彩。
意识到这些,就要求我们在练习时让心情带动身体,它和追求心灵平静的前者正好相反。因此,现代舞教师在授课中往往顾此失彼,对应该强调要求哪一方面才能产生效果感到为难。
现代舞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喜欢使用情绪强烈的个性词汇和动作,使用这些词汇和动作时,应该结合培训目的。笔者认为,如果确定了体能培训的目的,任何风格的排列组合均可以达到培训的效果目标。课程强调训练的目的,主要在于发力方式以及用力过程,这样动作的形态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展现培训的效果和风格需要运用正确的用力方式。这一点不仅是教师上课的普遍规律,也是现代舞中应该发现和重视的,现代舞训练因为这种行课方式而有了显著的效果。很多现代舞老师自行编写教科书时,常常自身先实践一遍,所以更容易感受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三、组课方式
由于现代舞技术课是随着作品风格和个人风格而形成的,所以其中创造性、展现性的内容使其最后的组课形式很象一堂表演课,或说是展示课。通常在组课中会注意三个问题。首先,当然是训练过程的展示很重要,也就是技术训练脉路。
如单一动作训练一单句训练一组合训练,这样既能展示出技术形成的过程,现代舞课程中的技术课程是根据个人和作品的风格而形成,所以其内容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得该类形式的组课更像是一次表现展示课。有三个问题在组课中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非常重要的训练过程展示,即技术培训的方法。比如动作培训、语句培训或者组合培训,从而在展示技术形成过程的同时,又能展示出运用技术的可能性,训练课的特点需要依靠技术形成过程的展示来体现。第二点,是整体训练语汇风格要相对统一。这一点说是非常简单,但是事实上是最困难的。有了特殊风格的训练,或训练具有重要的思维和想法的进入到是非常罕见的,关键在于对这个想法的实施效果,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训练课是不同于编排剧目的,因此在组课时必须对长久以来所做的思考和实施,以及是否形成一个相对成熟、有特点的训练课,做一个清醒的审视。这个环节是需要提前准备的,而不是在组课的时候一刹那去修补。这是必须注重的环节,因为只有此时才能看到阶段性的效果。第三,是音乐伴奏的问题。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取决于教学条件和环境,钢琴和打击乐伴奏,低音,电声音乐。
四、总结
作为现代舞教学工作者,现代舞教员应该多练习刨作工作,与社会现实做亲身体验和沟通,来实践自己的想法,以更多的创作经验来积累对专业上的认识。然后潜心研究有价值的训练风格和方法,为舞蹈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粟力. 现代舞技术训练授课方式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学院学报, 2007,(04).
[2]章娟. 浅谈现代舞技术训练课程的课堂组织结构[J].大众文艺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