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影像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范文第1篇

成像技术。临床诊断。合理使用。

随着医学影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clinic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1].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s not only very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operate, 但是 而且 这个 最终的 后果 属于 医学的 成像 技术 诊断 是 不 明显地 不同的 从…起 这个 真实的 症状 属于 病人 这个 不断的 进步 属于 科学 和 技术 医学的 成像 技术 是 而且 不断地 改善 和 改善, 和 这个 精确 属于 成像 设备 是 而且 不断地 改进。本文通过介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类别和原理,研究了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意义。

医学影像技术的医学影像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医学影像技术也是最有前途的专业之一[1]。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的发生。

。X射线成像主要取决于射线波长的穿透。主要用于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如骨骼、形态、位置、性质、金属异物等。如果人体骨骼或器官有损伤或变形,可用射线扫描相关部位,然后在胶片上进行成像。从胶片的成像可以看到体内的病变,然后医生会根据病变的部位或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 目前的X射线技术比以前更加完善和先进。以前难以成像的自然组织和器官,如血管、心脏、膀胱等,现在可以通过X射线成像。目前,大多数X射线摄影和透视设备采用多主机系统,然后与各种摄影、诊断床等辅助设备一起使用。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图像处理系统,X射线技术可以完成一些特殊任务和功能测试。

。CT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人体组织吸收的X射线的不同性质。它可以将人体的一个特定层分成许多立方体。X射线可以通过扫描这些立方体获得临床诊断信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主要扫描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区域,然后在连接的计算机中形成诊断数据或治疗措施。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在组织横断面扫描中的精度非常高。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与射线成像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仅可以定性地监测人体器官的进展,而且可以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信息。此外,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不仅具有非常快的扫描速度,而且具有特别高的最终成像分辨率。摄影技术的扫描区域和工作区域的大小也关系到摄影和成像的效率。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与人体密切相关的磁共振成像。其工作原理是,当人体受到外部固定脉冲的刺激时,人体内会发生磁共振。一旦磁场消失,质子将发送MR信号以形成图像。磁共振血流成像技术在磁共振成像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心房等器官的精细结构,也为各种心脏病的准确治疗提供了依据。

阴影技术有许多应用,如腰间盘突出、寄生虫、脑血管疾病、肿瘤、鼻炎、头痛、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可用于诊断。通过CT的成像技术可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医生可以通过CT的影像为患者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可以提高医生诊断病因的准确性[3]。

。然而,使用计算机X线摄影有一个缺点,即在用X射线进行诊断时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一些损害。一般来说,计算机X线摄影的技术很少应用于腹部器官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在使用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之前,医生必须熟悉患者的病情,不能随意使用摄影和成像技术,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摄影和成像技术。

。此外,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还可以使用微型探头检查和诊断胃肠道疾病和胃肠道肿瘤。通过微型探头,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深度和范围,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降低肿瘤患者的治疗风险,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概率[4]。

。医生可以通过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了解胎儿的生产情况。此外,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也将用于生殖医学和围产期观察。

超声造影剂注射到人体静脉后,它会随着毛细血管扩散到全身,然后通过相应的对比成像技术将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成像到计算机上。此外,超声造影剂还可以反映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总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们在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突出的应该是医学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医学影像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相关部门和医院必须更加重视医学影像技术,努力提高医院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对医学影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我国的医疗事业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

[1]程磊。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9(28):212。

[2]马秀敏。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9(11):156.

医学影像诊断范文第2篇

您好!首先感谢您给我到XXX卫生院工作的机会,对此,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好好表现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影像工作中去,为医院明天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是20XX年9月23日进入XXX卫生院的,至今已近2年的时间了。这近2年来,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非常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指导,让我能够在放射科这个领域迅速入手,做好一个专业领域的各项工作。

根 据医院的需要,目前正与谢让胜同事共同负责全院个临床辅检工作。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加上我们两的配合,我们能够按照医院的计划,及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总结近两年来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伴随着收获。我满怀信心地期待着能继续做好以后的工作,我希望领导能给 我一个转正的机会。

我深知一名影像诊断医师,不仅需要有耐心、细心,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为自己所诊断的病症负起全部责任,并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质,力争使自己的工作技能和诊断水平质量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医院放射科的发展打开一个更加广阔的渠道。我深信我本人一定能做到这些。

我 本人工作认真,极富工作热情,善于临床各科室沟通,注重团队的合作协调,责任感强。更关键的一点是,做一名医学影像诊断师是我一直以来最大的愿望,我爱好医学影像这一行,所 以我自信,并能够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配合医院医院安排的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各临床科室的各项相关工作。今后,我会更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 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医院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虽然近2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我已经深深被医院良好的良好发展氛围所吸引。医院的领导注重人性化管理,工作环境宽松,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极大地激发我的自身潜力,使我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

基于以上所述,我申请转正,希望早日得到领导的认同,以便更积极深入地开展工作。

医学影像诊断范文第3篇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胸部结节病患者36例,均行多层螺旋CT进行胸部扫描,对临床医学影像的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出现胸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其中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22例。单侧与纵膈淋巴结肿大8例,纵膈淋巴结肿大6例。

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扫描,可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胸部结节病临床诊断多层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37-01

现阶段,结节病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病征,发病区域非常广,其中胸部结节病的发病率居于首位。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同时采用胸片进行常规平面扫描时,对于非典型病的病征的确诊率非常低。针对这一现象,临床医学中开始采用多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降低误诊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胸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医学影像资料,得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胸部结节病患者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在25岁至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4±2.59)岁。经临床诊断,本组36例患者均为胸部结节病。

1.2一般方法。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临床诊断。将扫描仪的电流量调至(280±10)mA,扫描仪的层厚调至10毫米,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平扫,肺尖和膈顶之间为具体的扫描范围,可清楚的观察到患者纵膈与肺门之间淋巴重大症状。再将层厚降低5毫米,行对胸部薄层进行连续性扫描。若怀疑患者胸部疾病出现病变,可通过高清CT对疾病部位进行扫描,分析病变程度。

2结果

2.1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经多层螺旋CT的扫描,发现患者的淋巴结节最短直径≥1厘米,即患者均出现胸部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大症状,其中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22例。单侧与纵膈淋巴结肿大8例,纵膈淋巴结肿大6例。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出病灶位于肺部患者26例,肺部未见病灶患者11例。可清楚的扫描肺部淋巴的大小、范围以及病变程度等。

2.2肺部病变。影像结果显示,20例患者出现肺部病变,其中肺内多发型结节14例,临床医学显示肺部结节的直径为(6.2±5)毫米,病变位置多出胸膜下部、小叶间隔等。肺部纤维化3例,显示肺部的中央和后部能见多出结节好肿块,呈不规则状。片状融合块阴影3例,经检验患者肺部组织出现网络状结构,且肺部出现结节。

2.3胸部病变。诊断发现胸膜病变1例,影像资料中可见胸膜结节的厚度呈上升趋势,腹腔内可见积液。本组患者的胸部病变位置主要位于水平裂处。

3结论

3.1发病机制。现阶段,结节病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诱因为肉芽肿出现感染引起。对于淋巴组织较为丰富的组织易受到肉芽肿感染的影响,因此,胸部结节病的发病率极高。相关学者指出,早期胸部结节病并无明显的临床特征,医生无法根据患者特殊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检查,常常出现误诊的现象。

3.2诊断方式。由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很难诊断患者是否出现胸部结节病。传统的检测方式主、采用胸片进行临床诊断,但是受到技术因素的限制,该技术的的确诊率还有待提高[1]。为提高对胸部结节病的临床治疗作用,开始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淋巴增大的症状。主要通过支气管镜、胸腔镜等地患者淋巴结组织进行活检,可降低误诊几率。

3.3临床影像检查、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后,可询问患者的患病史,了解临床症状,再通过临床医学影像进行诊断。诊断期间,可先采用胸部性常规检查。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早期的肺部病变,胸片的检准确率与多层螺旋的诊断几率无显著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患者的胸部显示出现淋巴结肿大以及肺部病变时,可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临床诊断,明确患者是否出现胸部结节病,降低误诊的几率[2]。由于弥漫性肺部疾病与肺部结节病的发病位置极为相似,且患者为不典型结节病和合并结节病时,胸片结果无法明确地诊断出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并发症,疾病的确证率较低[3]。而多层螺旋CT可对淋巴道病变、肺泡炎等进行明确诊断,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笔者认为,对于疑似或证实患有胸部结节病的患者,需进行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疾病,对明确患者的病灶位置、病情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患者的临床影响资料,可根据如下几点要求进行临床诊断:①影像资料显示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或伴随出现片状阴影、网状组织结构。②取病理组织进行活检,显示出现胸部结节病[4]。③行结节病抗原实验,实验结果呈阳性。④采用结核菌素进行临床试验,试验结果呈弱阳性以及阴性。⑤进行临床诊断中,患者的碱性磷酸酶、免疫球蛋白呈上升趋势,且出现高血钙和高尿钙的症状。⑥患者SACE的活性大幅增高。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患者的出现①症状时,并伴随出现第②或③症状,可诊断患者出现胸部结节病。若患者出、出现④、⑤、⑥症状时,则患者出现疑似胸部结节病。本组36例患者诊断发现患者均出现肺部淋巴结重大症状,临床医学影像资料中显示,22例患者淋巴结节最短直径≥1厘米,且可见患者的病灶位置以及病灶的大小。20例患者出现肺部病变,其中14例为多发型结节病胸膜下部、小叶间隔等处可见结节,肺部结节的直径为(6.2±5)毫米,3例患者肺部可见网络状组织结构,伴随出现肺部肿块。胸部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医学资料显示,胸膜厚度呈上升的趋势,腹腔中可见积液。

综上所述,采用多层螺旋CT可明确诊断患者是否出现胸部结节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彤,陈卫国,程勇等.不同品牌3MP影像诊断显示器对孤立性肺结节伴随征象及性质判读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3):337-401

[2]张桂英.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影像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9):68-69

医学影像诊断范文第4篇

1人工关节特点及应用进程

自上世纪60年代末,在相关技术和材料问题解决后,人工关节置换才有广泛推广应用的基础,主要为经大量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就低摩擦在人工关节设计中的机制加以说明,在设计人工关节时,有低摩擦原理提出,在此种原理参考下,尤其是金属-金属组织被金属-高密度聚乙烯取代,表面有生物相容性涂层,增加人工关节的生物相容性、耐磨特点,关节置换术成功率居较高水平。人工关节置换术对关病、创伤等待引发的关节功能严重丧失进行修复治疗,使功能障碍、畸形、疼痛解决,可重建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

2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概括及鉴别诊断情况

感染和假体松动为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前者发生率相对较低,后者多见,在症状上具类似性,多为假体所处部位有疼痛感觉,但在治疗方案上,二者有较大区别,松动需手术校正,感染需抗生素应用或引流治疗,故需明确诊断。鉴别诊断措施包括:①非特异性常规检查,即X线平片、白细胞计数(WBC)等,针吸活组织为进一步检查,有感染存在时,细胞培养为阳性,应用抗生素治疗者,易有假阴性出现。②核医学影像检查,在鉴别诊断中,为临床公认的金标准,采用Tc-MDP即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骨三相与炎症显像Tc-WBC即99m锝-WBC联合诊断[2]。其中,99mTc-MDP不足之处在于耗时、医疗成体高,医源性危险大,广泛推广受限。99mTc-MDP为动态观察,即对骨血池和骨血流改变早期观察,骨静脉显像延迟观察,二者有一定区别

鉴别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和假体松动,通常依靠核医学影像,其可对机体的代谢和功能进行反映,故早期对病变可提示,而X线仅在晚期有表现,但99mTc-MDP静态显像现还有不足之处,如特异性不强等,松动引发的骨感染与骨质增生均以病灶部位放射性浓聚为表现,而不能常规应用炎症显像,故仍需进一步研究[3]。

3核医学鉴别诊断进展

3.1SPECT/CT特点SPECT/CT即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获得的骨显像,其兴起,使核素显像作用明显提高,为解剖和功能显像的融合,改变以往SPECT显像不能正确定位的不足,实施一次检查,也可获取X-CT信息,故明显提高了确诊率。在临床工作中,对鉴别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假体松动标准进行总结,具体包括:①正常:采用SPECT显像,具体表现在,有低放射性摄取分布于局部股骨头假体和股骨颈;骨-假体界面不存在放射性摄取;有代放射性摄取分布于假体柄周围和股骨颈;有低放射性摄取分布于局部股骨头-假体和股骨颈。X-CT呈阴性显示[4]。②感染:采用SPECT显像,有放射性过度摄取于骨-假体发生,且周围软组织内存在摄取放射性情况;应用X-CT检查,假体周围有低密度影可见,密度不均匀。SPECT显像有放射性摄取增高在双侧股骨,但左侧呈均匀分布,右侧过度摄取,且右股骨下段可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分析X-CT特征,骨质密切不均匀,骨皮质在右股骨下段不连续,多处可见低密度影。应用SPECTCT检查,周围组织内有放射弥散。经手术证实为感染。③松动:应用SPECT检查时,表现在:有放射性高摄取于着力点分布;有放射状摄取分布于股骨颈-假体周围和股骨头-假体;有放射性摄取分布于局部假体柄周围及股骨颈。应用X-CT检查特点,有骨高密度增生影在放射性摄取部位,假体可见骨间隙缝[5]。

总结SPECT/CT优点,其在假期即可对假体松动检出,周围骨与松动假体在活动时有间断性压力产生,增加骨损进程;机体修复中,骨损有促进作用,故成骨活跃代谢,表现为放射性过度摄取显像。骨SPECT显像对活跃的成骨代谢可灵敏、早期反应,诊断作用明确。在假体周围形成透亮带时,X线才可对松动做出诊断,病情多发展致晚期。另外,SPECT是有放射性浓集点出现,对成骨增生活跃可进行反映,为骨-假体受力点,与生物力学原理符合。若明确诊断假体松动,需骨穿,则放射性浓集点可为骨穿部位。同时,SPECT/CT也有其不足存在,即若为金属假体,可受伪影干扰,且缺乏较强的特异性。

3.2 18FDG-PEG诊断要点18FDG-PEG即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成像,为近年诊断假体感染与松动的最新手段,其有效、简单,显像图质量较高,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

医学影像诊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肋骨肿瘤; 肿瘤样病变; X线; CT

中图分类号 R73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56-02

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是临床常见的胸壁疾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1]。而肋骨肿瘤中恶性较多见,其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非常重要。X线和CT是临床最常应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0例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肋骨肿瘤和肿瘤样变患者,所有患者病理诊断无误。其中男68例,女22例,年龄18~45岁,平均(24.4±4.6)岁;其中胸壁畸形62例,无症状性胸部隆起54例,胸痛80例,合并咳嗽15例,10例无明显症状;病程3个月~2年,平均(1.2±0.3)年,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影像学检查禁忌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和CT检查。仪器:东芝DGW 500 mA X光机,螺旋CT仪,先进行胸部的常规扫描,随后以5 mm层厚扫描病变的区域。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根据X线和CT分别作出诊断,联合两者再诊断,最后结合病理诊断比较差异,并对比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的诊断差异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所有患者病理确诊,良性66例,恶性24例。良性病变包括骨纤维异常增殖26例,骨岛30例,骨感染10例;恶性病变包括骨髓瘤6例,巨细胞瘤6例,转移瘤12例。对比影像学检查,联合使用X线与CT对患者肿瘤的确诊率高于单独使用X线或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骨肿瘤的各类治疗已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治疗前对于骨肿瘤的良恶性及其在体内的侵犯范围的确定变得非常重要,X线、CT等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对其帮助极大。

X线是检查肋骨肿瘤与肿瘤样变的首选方式,其简单方便、经济,能够显示骨肿瘤病变的基本特征,能够对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骨破坏为常见基本的病变过程。良性病变呈膨胀性生长,能够观察到边界较清晰,骨皮质虽然明显变薄,但仍然具有完整的结构。恶性肿瘤病变一般表现为侵蚀性改变,边界不清晰,一般呈虫蚀样改变。CT检查能够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患者的肿瘤侵袭的大小范围,最重要的是体现恶性肿瘤与邻近组织的相关关系,对手术切除的范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受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但通过先进技术制造处更加薄层CT对早期改变、微小病灶、骨皮质的破坏及肿瘤基质的钙化或骨化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使得隐蔽部位的肿瘤更容易发现而及早的治疗,产生更好的预后效果。良性的肋骨病变多为完整的骨皮质,其病灶的周围硬化明显,-般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2]。恶性肋骨病变则多出现骨皮质的破坏和中断,骨膜反应,并有软组织肿块[3]。MRI定性诊断缺乏特异性,判断骨骼的早期改变,还是主要依据X线和CT检查。

骨巨细胞瘤CT检查显示致密的骨性间隔;骨软骨瘤X线呈向外突出的菜花状骨性突起,其内有不规则透光区。骨髓瘤溶骨型髓腔内见不规则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晰,可见层状骨膜增生及出现Codman骨膜三角;成骨型以瘤骨形成表现为主。病变区增生硬化呈象牙状[4]。CT检查显示髓腔由肿瘤组织代替,软组织肿块更清晰。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为轻度低密度周围硬化,轻度膨胀为囊状,呈骨皮质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有骨膜增生。骨转移瘤:X线呈不规则骨质破坏,CT可清楚显示病变范围。

骨岛是CT最为常见的肋骨病变情况,表现为有局部有高密度影,且边界清晰,单发多见伴与长轴平行的骨纹理特征。良性的肿瘤在肋骨与软骨的连接处较多见,恶性肿瘤则出现钙化表现的颗粒状物质。骨感染者CT可表现为出现骨质破坏,周围骨质的硬化明显,且有骨膜反应。

不论是CT还是X线,均具有其各自的优势,因此联合使用此两种方法十分重要。通过CT与X线表现联合诊断,其漏诊率为0,误诊率2.22%,明显低于单独使用X线或单独使用CT等。

综上所述,肋骨病变在病理确诊之前的筛选可根据X线和CT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对大多数的病变起到诊断的作用,并对外科手术给予帮助,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陈颖,衣斌,王兵,等.肋骨肿瘤X线诊断(附50例报告)[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35(2):157-158.

[2]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等.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和CT表明[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5):541-544.

[3]罗应斌,张吉美,李群英,等.肋骨骨软骨瘤与肋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J].当代医学,2011,1(1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