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桃花源记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的学生多数中考失利,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对于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且养成了没有压力不努力学习的心态。针对以上情况需要做到如下几点:(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上届学生做出的椭圆实物以及生活实际应用及数控专业的专业要求等所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降低难度:知识点中的每一步继续拆分成更细化的具体步骤,以便于学生的操作;(3)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一些小的压力游戏等,促使学生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椭圆长轴、短轴的含义。
2.掌握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基本作图的常用方法:垂直、平行、连接等。
4.理解“四心圆法”的含义。
5.最终通过“四心圆法”作出一个完整的椭圆。
6.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教学设计思路】
1.实物引入:椭圆球。
2.课本阅读,动画演示。
3.细化拆分,内容讲解。
4.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5.团队协作,上台展示。
6.强化练习。
7.归纳总结。
8.知识拓展。
【学习活动】
一、情境引入
谈话导入:谁能举出椭圆在生活中使用的例子?
生1:橄榄球。
生2:跑道。
师:对,下面大家请看一个实物(拿出上届学生所做出的椭圆实物),这是你们的师兄在技能大赛中所做的工件“椭圆球”!
生:(略)
师: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椭圆球是怎么做出来的?
引出本节内容。(板书:椭圆的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椭圆的认识来源于生活。通过以上方式,使学生识认了椭圆的生成与用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阅读
师:好,请大家将书翻到第29页,先看看书中有关椭圆画法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阅读书本3分钟。
师:同学们,能看懂吗?
学生不说话,甚至有的学生低下头,生怕老师点到他回答。
师(微笑):不要紧,下面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来完成一个椭圆!
【设计意图:通过此方式,使学生对椭圆画法的步骤方法有一个粗略的认知,同时对于学生予以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观看PPT
师:下面请大家观看一个动画,在这个动画中演示了椭圆画法的详细步骤,请大家仔细看。
师:通过PPT演示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
【设计意图:针对书上椭圆画法的方法步骤,老师通过动画来演示“四心圆法”画椭圆的具体步骤方法,使学生有一个更具体的认知。】
四、任务分解
师:好,动画看完了,下面要请大家把刚才动画上的步骤自己画上一遍。首先请大家把目光切换到书本第29页,大家看到了,对于椭圆的画法步骤,在书上一共有4步,那么老师把这四步细化为14个更小的步骤,下面就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14个步骤,首先老师把任务布置清楚。
1.画出相互垂直且平分的长轴AB和短轴CD。
(1)画一条水平线,并在其上任意标注点O:两位学生完成。
(2)过点O做水平线的垂线并延长:两位学生完成。
(3)利用圆规在水平线上截取长轴OAOB和短轴OCOD:此任务交给赵样(化名)来完成。
2.连接AC,并在AC上取CE=OA-OC:
(1)连接AC,并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弧,交OC于点F:两位同学完成。
(2)以点C为圆心,CF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E:两位同学完成。
3.做AE的中垂线,分别与长、短轴交于点O1、O2,再作对称点O3、O4:
(1)以点A为圆心画弧,以点E为圆心画弧(两弧半径相等,且半径大于),两弧相交于两点,连接这两点,并延长,分别交OA于点O1、OD于点O2:两位学生完成。
(2)以O为圆心,OO1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O3:两位学生完成。
(3)以O为圆心,OO2为半径画弧,交OC于点O4:两位同学完成。
4.以O1、O2、O3、O4为圆心,O1A、O2C、O3B、O4D为半径画弧,即得近似椭圆。
(1)分别连接O1、O2、O3、O4,并延长。
(2)以O1为圆心,O1A为半径画弧:两位学生完成。
(3)以O2为圆心,O2C为半径画弧:两位学生完成。
(4)以O3为圆心,O3B为半径画弧:两位学生完成。
(5)以O4为圆心,O4D为半径画弧:两位学生完成。
(6)四条圆弧相交,擦除多余线段既得完整椭圆:两位学生完成。
师:好,任务给大家布置清楚了,现在老师给每组学生10分钟的时间,用来自主学习,当然期间允许大家相互讨论、向老师咨询、也可以翻看刚才的PPT。但是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待会儿有学生画不出来,那么就要接受一个小小的惩罚,每个人10个俯卧撑!行不行?
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利用相互讨论、咨询老师、翻看PPT。
【设计意图:首先要将书本上的4条步骤细化为14个更细的步骤,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强绘图的可操作性;同时对于每一步要明确到人头上,让每位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次,考虑到学生基础差的情况,尽量以两人为一组,使学生在心理上互相有所依靠,不会紧张,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相互帮助、探讨,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在每组学生任务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小动力――10个俯卧撑,使学生带着压力去学习,使其更为主动的学习。】
五、成果展示
师:好,可以开始了吗?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分组情况,按顺序一组一组上台来完成任务。
学生上黑板展示学习成果,逐步完成各自任务。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在黑板上进行充分的展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六、强化练习
师:好,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椭圆,下面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整个椭圆,从头到尾再练习一遍,当然长短轴可以自定。
学生开始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强化刚刚学到的知识内容。】
七、教师小结
师:好,通过大家的学习,基本上都掌握了椭圆的画法,那么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书上要把这个画法称为“四心圆法”呢?
生:四段圆弧,四个圆心!
师:非常聪明,咱们的这个椭圆明显是由四段圆弧所组成,而四段圆弧是由四个圆心决定的,所以称为“四心圆法”。那么,老师再问一个问题,我刚才在转着看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的椭圆不像个椭圆,四段圆弧相接的地方出了“岔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生:疑惑?
师:老师告诉大家吧。在上制图课之处,咱们最先讲的是制图的基本规定,里面包括的图线、标题栏、字体、绘图工具怎么用等一些标准?那么你们想想在刚才画图的过程中大家是否照着标准去做呢?比如说,铅笔的粗细、三角板做平行线、垂线等。
生:没有。
师:这就是出现“岔子”原因,因为你起步的时候就没有按照标准走,刚开始就有误差,往后慢慢积累误差越来越大,最后导致椭圆不是椭圆了而变成了“椭扁”了。所以,大家在制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标准要求去做,才能保证图形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促使学生掌握“四心圆法”的含义,明白其要点;其次,通过对图形偏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制图方法和工作态度。】
八:作业布置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实现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实施效果与课程的项目化设计质量有较大关系。依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设计模板,课程的设计包含有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进程表设计、第一次课梗概设计、考核方案设计等,其中课程考核方案设计原则要将对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的考核整合于项目完成的过程之中,注重过程考核的各种检查记录表。
在目前作为范本参考的课程设计中,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五花八门,令人有些眼花缭乱,本人在参考范本设计《化工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控制》课程的考核方案时,发现“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作为范本参考的课程设计并非在设计的各方面都有借鉴性,有的考核方案设计过于简单,不能较好体现对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的过程考核;有的考核评价表过多,可操作性不强;有的考核方案设计好,但并不适用于自己的课程。本人所设计的《化工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控制》定位于化工生产中的工控岗位,在分析了该岗位的工作过程后,设计了两个A线项目和一个B线项目,在每个项目下均有对应工作过程的七个工作任务,任务间为串联关系,想要设计一个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表且能适用于每个项目的每个任务并非易事,在经过肯定、否定的循环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切入口,因本人的单元(对应一个任务)均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六步教学法来设计,所以就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进行考核设计,设立了针对每个教学单元均适用的《化工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控制》项目任务考评表,体现对学生参与性、学习效果、能力及素质形成等方面的考核。
本人针对《化工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控制》考核方案的设计包含了两张表,一是考核汇总表,将A线两个项目、B线一个项目、期末的操作及理论考试分别按照一定权重计算得到课程总分;二是最能体现过程考核的项目任务考评表,如表1所示。
因任务考评表的归档资料一栏中有对作品的考核,占到了单元考核的30%,而项目中七个任务的作品均不相同,因此补充了相应的作品考核标准,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和体验。课件的内容优化,是指对主要来自语文教科书和教师教案的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将其转变为能够发挥演示课件优势的教学内容,并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
课件内容的组织
演示课件是配合课堂的讲授、讨论、示范等活动的,总体上是一页一页按顺序呈现的,是直线程序结构。如果在设计课件时合理划分内容,利用软件的超链接功能,改变单一顺序翻页形式,就能够实现选择分支的“总―分―总”呈现效果,引导课堂的双向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结构,对课文的学习形成整体的印象。
如上页图1所示为高中语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件,该课件的目录页分设七个栏目,单击进入相关内容页。在每个栏目内容的末页,通过添加动作按钮,将演示课件的流程返回到目录页。如后面的图10所示,单击“课文解析”页的目录按钮,可链接到目录页。
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在许多教师的演示教学中,课件整页整页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文字,取代了板书和课本。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关注和阅读兴趣。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从阅读教学内容中选择并改造内容,使之适合演示课件呈现,避免直接套用课本或教案。
1.选择有必要和适于表现的内容
初中课文《桃花源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对文章中字、词、句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课件页。该页先呈现与课文情境相近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然后单击呈现课文的文字作为对比,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教学目标来看,页面的图文描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体味文章中字、词、句,是必要的和适合的。该例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了现代农村景象的图片,与课文的背景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形成与课文相应的审美体验。
2.提炼和呈现内容要点
阅读课上的主要阅读材料应该是教材上的课文。课件展示的文字材料,应该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和结构,用来支持和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是给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因此要避免呈现连续文字材料的页面,如整页的课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具体的做法是分解和概括文字材料,提炼出要点,然后再简化为层次清楚的列表或表格样式,充分利用软件的图文效果呈现,如上页图3所示。阅读教学的课件不可避免地要呈现课文内容,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要避免呈现大段的课文,而要呈现选段或重点句。
在初中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的课件中,将课文中描述云层变化的文字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简化为表格,更直观地呈现不同类型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归纳理解(如上页图4)。
对于诗歌或必须分句讲解的古文等,采用分解为句子的方式,用列表的形式呈现。例如,使用留空行,逐句对照的形式呈现《离骚》的课文与解释(如上页图5)。
演示课件要尽量利用层级图或流程图等样式的认知组织图来突出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认知组织图是在文本内容提炼概括基础上设计的示意图形,其中明晰的图样传递基本关系的信息,简洁的文字起着补充说明和引导思路的作用,而充分利用课件的功能,能使示意图形更为生动鲜明。例如,在图6中,课文结构的要点是教师单击一次,呈现一项,使课文的梳理过程成为赏析讨论过程,并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课件内容显示的考虑
1.用图像强化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意义建构,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体验,因而是以文为主的。但是恰当地利用图像,能提高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扫清阅读障碍,使阅读更为深入。演示课件呈现的图像有三类。其中的主要类型是能够说明和解释文字材料含义的图像,即解释图像,用以弥补学生感性经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连接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产生阅读兴趣,提高参与程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增加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例如,在讲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针对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对云的详细观察而感性经验不足的情况,用图7“积云”课件页的图片作为解释图像,呈现积云的各种形态及其变化。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解释图像只适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感受,以及需要诱导学生把已有的实际体验提取和组织起来的情况(如图8)。
阅读教学课件还会用到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代表图像是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图像,如《林黛玉进贾府》课件页上的林黛玉的画像(如图9)等。恰当的代表图像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和引发联想的作用。
装饰图像是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图像,如图5《离骚》的课件页上屈原的画像。恰当的装饰图像也有一定的营造氛围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不能直接帮助阅读,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在滥用动态图像时更是如此。所以,内容显示要避免滥用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装饰图像,注意慎用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代表图像。
2.慎用背景音乐和配音朗读
阅读是在教师的范读和引导下,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来学习的。要避免使用纯粹为了使学生愉悦的声音。例如,有些教师在关于古代诗词的课件中插入古香古色的背景音乐,或是加上配音朗读。这些元素的使用通常不会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反而会增加其认知负担,或是分散其注意力。因此,除非有烘托气氛的必要,或是作为作品鉴赏,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谨慎使用声音元素。
3.注意关联信息的整合呈现
阅读教学课件呈现的内容成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如课文要点及其解说、配合图像的文字、总括图与分解图、各层次标题与其内容等。这些有相关性的信息成分,如果呈现时在时间或空间上是分离的,则学生自己必须耗费精力把它们在认知结构中整合起来。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制作课件时,要尽量使相关图文放在一页中。而课件页面的容量是有限的,从呈现效果来考虑,页面图文也不能过于密实,为此要分解教学内容,以便减少每页呈现的材料,同时要利用链接、按钮等功能。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的“课文解析”页中,将情境图片、古文段落和对应译文都安排在一页,其中译文是单击后呈现的(如图10)。
关键词:文言文 自读能力 归纳能力
旧的教学方法,阻碍和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扬弃旧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科学有效,学生就可以更多、更快、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较快地提高阅读文章、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一些经验,浅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个人体会:
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如在《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孔子的图象、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是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文言文的训练主要有理解内容、翻译字词句、掌握重点的词类活用、背诵默写、读后感等。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去训练,内容容易理解,翻译也比较简单,词类活用也能互相结合运用,背诵默写也能迎刃而解。读后感可以利用作文训练来完成,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写作、教师讲评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读后感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语文;引用;教学
“智者当借力而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现代语文教学改革告诉我们,只凭一本教材和一本参考书已经愈来愈难把语文教好。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精当的引用资料会为之添光增彩,为理解课文推波助澜。可是如果引用不当,学生可能一时快活,结果却弄巧成拙。本文就笔者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妙引开头,未成曲调先有情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清代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写文章是如此,语文课的导入亦应如此。好的导入会像磁石一样紧紧抓住学生,达到“立片言以居要”的境地。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新课的导入,从圣人孔子的“开讲”到被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和夸美纽斯的“起始课”概莫能外。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济南的冬天》一文时,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再如教《愚公移山》时,可先播放《愚公移山》这首歌,学生们马上会沉浸在音乐的气氛中。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可先出示对联:“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或故事,或歌曲,或对联,或诗词,可激情,可渲染,可悲壮,可柔婉,简短精致,入情入境,效果斐然。
二、妙引穿插,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看一个教学片断:对同学们的畅所欲言,我大加赞扬,并参加他们的行列,谈一段亲身经历。那是在“七七”后,家乡危在旦夕。一天下午,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尽管曲调温柔敦厚,节拍缓慢,但老师却教得那么激动,我们心中第一次闯进了“祖国”“气节”“亡国奴”这些大字眼,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现在想来,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老师用“心”在歌唱,唤起我们幼小心灵的觉醒。就像小弗朗士一样,这一课,我永远忘不了。
这是于漪老师在教学《最后一课》中的一段“穿插”。老师的深情讲述,将历史、现实与小说教学联系在一起,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不但确切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力地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强化了教学效果。
可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恐怕没有教师不使用引用穿插的。在课程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的教改环境下,引用穿插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更是司空见惯。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香菱学诗》这一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放映影视作品《红楼梦》第48回,让学生进行比较赏析。当放映影视时,笔者看到了久违的对知识的渴求的眼神,那是心灵深处的呼唤,更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叛逆。那种被压抑、被束缚的思想情感在评论时爆发出来。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己见。
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思接千载,神游八荒,可读,可观,可唱,可跳,徜徉于文学的殿堂之中,漫步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文艺百花园,情致盎然,此乐何极!
三、妙引结尾,余音绕梁久未绝
笔者一直认为,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不只是一堂课的结束,而是把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即把收尾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加以延伸和扩展。
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笔者播放了满文军的《懂你》MTV,伴随着歌词:“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心里一直都懂你……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在音乐与画面中,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收获与感想,让学生把自己的爱融化在这优美的音乐中……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条溪流,一条能有泉水不断补充进来的、活水不断的溪流。我们语文教师平时应广泛涉猎,勤于积累,善于采集;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巧引妙用,谱写出语文教学的华彩篇章。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于漪.镌刻.语文学习,1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