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找出不同类的一项

找出不同类的一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找出不同类的一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找出不同类的一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概算审查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1 做好概算审查工作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的概算偏高或偏低,不仅影响整体工程造价的控制,也会影响投资计划的实施效果,影响投资资金的合理分配。做好设计概算的审查工作,可以促进概算编制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概算编制的规定和费用标准,科学而准确的计算和确定工程项目的全部建设费用,从而提高工程概算的编制质量;做好概算审查有助于促进设计的技术先进性与合理性,概算中的技术经济指标能综合反映出工程项目的先进与合理程度。有利于核定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可以使建设项目总投资作到准确、完整,防止任意扩大投资规模或出现漏项,从而减少投资缺口、缩小概算与预算之间的差距,避免实际造价大幅度地突破概算。同时也为建设项目投资的落实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2 概算审查工作应遵循的审查程序

在进行工程概算审查时,审查人员应具有熟练编制概算的能力,还应懂得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概算审查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技术经济工作,一般情况下可按以下审查程序进行:

2.1 准备概算审查。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了解设计概算的内容和组成;了解编制依据和方法;了解工艺流程、设计能力和建设规模;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掌握概算费用的组成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掌握各种概算表格的做法;收集有关规定的文件资料如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取费标准等。

2.2 进行概算审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概算审查的内容,分别对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单位工程设计概算、综合概算、建设工程总概算进行逐级审查。

2.3 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利用规定的概算定额或指标以及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与设计概算进行分析对比,根据设计概算列明的工程性质、建设条件、费用构成、投资比例、造价指标、劳动定员等与国内外同类型工程规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与同类型工程的主要差距。

2.4 调查研究。要在对比分析、找出差距的基础上,对概算审查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现场进行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概算编制依据是否符合现行规定、与施工现场实际是否相符、设计是否经济合理、有无扩大规模、有无多估投资以及有无预留缺口等情况,及时核实概算投资。对于当地没有同类型,且不能进行对比分析的项目,可向国内同类型企业进行调查,收集资料作为审查的参考。

2.5 积累资料。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解决,对建成项目的实际造价及相关数据资料等进行收集并整理成册,作为存档资料,为今后审查同类工程概算,以及国家修订概算定额提供依据。

3 加强概算审查工作,抓住审查的重点

3.1 审查编制依据的正确性。审查设计概算编制的依据是否正确和合理,对于设计概算编制质量至关重要。编制设计概算使用的定额和选用的指标要符合现行规定。

3.2 审查编制深度。首先,审查概算编制说明的准确性,若编制说明中有差错,则具体概算必然也有差错;其次,审查概算文件的完整性,对于大中型项目,还要审查文件是否有符合规定的“三级概算”,是否有随意简化的现象;最后,审查概算的编制范围及具体内容,审查是否与经过批准的项目范围以及工程具体内容相一致,并审查其他费用项目是否符合规定。

3.3 审查概算文件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3.1 单位工程概算的审查。单位工程概算是审查的重点,它是建设项目总概算的基础。因为各种原因,设计单位编制的设计概算中存在的错误较多,如工程量多算、不按规定套用定额、定额子目错套、设备及材料价格与市场价格偏离、漏项较多等。在概算审核时,要根据国家有关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设计文件、图纸以及定额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取费标准等,按不同专业进行分类,分别进行计算、核对。根据设计内容和市场实际情况,对设计概算进行调整、修正,使审核后的设计概算尽可能真实地反映施工条件、设计内容和实际价格,避免设计概算与工程预算之间出现脱节的情况。

3.3.2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的审查。要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计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在概算审核中,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编制要注意是否按照规定来计取,对于一些在初步设计阶段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就可以按实列入,要切实保证项目投资概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提高审查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4.1 对于概算审查人员,要注重平时对各类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的积累。首先,可以利用已有的和已收集的同类项目中概算指标的相应数据,与目前的设计概算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距,为概算审查提供依据和资料;其次,对于一些因时间紧迫或未作设计的部分工程,在概算审查中,可以通过同类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来加以对比选用。要注意对于审查完的每一个项目,都应保存下来作为基础资料存档。

4.2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审查人员平时要注意搜集各类审查依据和资料,紧跟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掌握与概算编制有关的各相关部门颁发的各种政策性文件,例如各种新的概算定额的颁布,以及新的取费标准的规定等,审查人员必须时刻跟随国家政策的变化进程,不断学习,及时更新信息。

4.3 要注意审查的方式方法,追求最优效果。概算审查要抓住重点,特别是当审查的时间短、范围广,不能进行全面审查时,更要抓住项目的主要部分,有重点的进行审查。一般对于审查投资规模大、重要的建设项目及主要工程项目要重点审查,对于单位工程项目中工程量大、单价高,以及容易出差错、缺乏编制依据的项目要加强审查;对于编制水平不高的设计单位编制的设计概算更要加强审查。

结语

加强工程项目概算审查工作是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总投资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政策性、经济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经济工作。通过审查确定的概算文件,可作为项目的投资控制、经济评价、招投标以及实施过程等环节的可靠依据。概算审查人员要重视审查环节,做好审查工作,确保审查质量,保证经审查的概算能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工程实际和市场现状,从而达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有效控制项目投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杰,何辉. 浅谈如何做好概算工作[J].科技资讯,2010(25).

找出不同类的一项范文第2篇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及正确运用公式.难点是公式推导的理解及字母的广泛含义.平方差公式是进一步学习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相关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知识基础.

1.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项式乘法直接计算得出的:

与一般式多项式的乘法一样,积的项数是多项式项数的积,即四项.合并同类项后仅得两项.

2.这一公式的结构特征: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和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代数式.

只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运用这一公式.例如

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变形,例如,变形为,两个数就可以看清楚了.

3.关于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在学习时应注意: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上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和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4)对于形如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相乘,就可以运用上述公式来计算.

三、教法建议

1.可以将“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可能为四项、三项、两项中找出积为两项的特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加以实践检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试算、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得出为什么有的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为两项,因为其中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另两项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时为零,即

(a+b)(a-b)=a2+ab-ab-b2=a2-b2.

这样得出平方差公式,并且把这类乘法的实质讲清楚了.

3.通过例题、练习与小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这里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公式的结构,教师可以用对应思想来加强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训练,如计算(1+2x)(1-2x),

(1+2x)(1-2x)=12-(2x)2=1-4x2

(a+b)(a-b)=a2-b2.

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不容易出差错.

另外,在计算中不一定用一种模式刻板地应用公式,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运算法则,经过变形后灵活应用公式,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难点: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师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学生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两个二项式相乘,乘式具备什么特征时,积才会是二项式?为什么具备这些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会是两项呢?而它们的积又有什么特征?

(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这是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继而指出,在多项式的乘法中,对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我们把它写成公式,并加以熟记,以便遇到类似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以后经常遇到(a+b)(a-b)这种乘法,所以把(a+b)(a-b)=a2-b2作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公式.

二、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1+2x)(1-2x).

解:(1+2x)(1-2x)

=12-(2x)2

=1-4x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条件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并让学生说出本题中a,b分别表示什么.

例2计算(b2+2a3)(2a3-b2).

解:(b2+2a3)(2a3-b2)

=(2a3+b2)(2a3-b2)

=(2a3)2-(b2)2

=4a6-b4.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只需将(b2+2a3)中的两项交换位置,就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l)(x+a)(x-a);(2)(m+n)(m-n);

(3)(a+3b)(a-3b);(4)(1-5y)(l+5y).

例3计算(-4a-1)(-4a+1).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学生解题情况,让采用不同解法的两个学生进行板演.

解法1:(-4a-1)(-4a+1)

=[-(4a+l)][-(4a-l)]

=(4a+1)(4a-l)

=(4a)2-l2

=16a2-1.

解法2:(-4a-l)(-4a+l)

=(-4a)2-l

=16a2-1.

根据学生板演,教师指出两种解法都很正确,解法1先用了提出负号的办法,使两乘式首项都变成正的,而后看出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相乘的形式,应用平方差公式,写出结果.解法2把-4a看成一个数,把1看成另一个数,直接写出(-4a)2-l2后得出结果.采用解法2的同学比较注意平方差公式的特征,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运算简捷.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先要分析题目的数字特征,然后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就能比较简捷地得到答案.

课堂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

(l)(-a+b)(a+b);(2)(a-b)(b+a);

(3)(-a-b)(-a+b);(4)(a-b)(-a-b).

2.计算下列各题:

(1)(4x-5y)(4x+5y);(2)(-2x2+5)(-2x2-5);

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请不同解法的学生,或发生错误的学生板演,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解法.

三、小结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

2.运用公式要注意什么?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应用公式,但实质能应用公式,要注意变形.

四、作业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l)(x+2y)(x-2y);(2)(2a-3b)(3b+2a);

(3)(-1+3x)(-1-3x);(4)(-2b-5)(2b-5);

(5)(2x3+15)(2x3-15);(6)(0.3x-0.l)(0.3x+l);

2.计算:

(1)(x+y)(x-y)

找出不同类的一项范文第3篇

通过利用自然界中物体的热辐射可以形成图像的技术就是红外线成像技术,红外线技术工作时间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在夜间环境下正常的操作。红外线技术所具有的穿透性、隐蔽性与强识别性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军事等重要领域。红外线呈现技术中的红外探测仪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红外热像仪可以讲人眼无法识别的数据转换为可以看见的图像。红外图像拼接技术是红外线图像处理技术中一种核心的技术。这种技术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图像场景大小与成像器件分辨率之间的矛盾[1]。在对真实图景进行拍摄的时候,需要通过对成像器材焦距的调整,来达到恰当的比率,进而可以生成分辨率比较恰当的图像,图像分辨率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图像拼接技术将两副或者多副重叠区域图像在空间进行搭配,随后进行重复采样就可以合成一副包含带拼接图像的信息较高的、宽视野图像的技术。从这简单地论述中就可以看出,应用红外线拼接技术可以获得大视野场景中分辨率比较高的图像。

2红外线拼接技术在电力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红外线拼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体现出多种价值,并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检测效果。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在电力设备检测的过程中应用红外线拼接技术具有必要性与可操作性,对保障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电力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1红外技术在电力设备检测中应用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才能够符合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其中电力设备安全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原因。从实际调查中就可以了解到,电力系统中大部分的故障时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引起的。运行中的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导致设备发热,引起电力设备本身和周围的设备温度场产生变化。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就可以获取电力设备红外热像[2]。因此,可以通过电力设备的红外热现象来判断电力设备运行的状态,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查找出故障点。应用红外热像诊断技术无需直接接触故障设备。在整个诊故障诊断的过程中是非接触被动的,可以检测出电力设备内部故障。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其他检测技术所不具有的优势。红外故障诊断技术所具有的高安全性高效率性与高灵敏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输变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

2.2红外技术在电力设备检测中的方法

在电力设备检测的过程中,将红外技术应用于其中的方法有温度判断法、同类比较法、相对温差判断法、档案分析法以及热谱图分析法。不同的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表面温度判断法是在现有标准基础上对电力设备温度场雨温度场变化的正常与否进行判断,这种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出部分电力设备的故障,而同类比较方法则可以通过比较同类设备温度场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但是如果所有的设备均出现异常情况,就会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热谱分析方法是在比较同类设备的基础上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档案分析是对电力系统所有设备在各个时期的温度与变换情况记录档案,并将检测的结果与档案记录的情况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另外一种所谓的相对温差判断方法就是在根据温度计相对温度来判断设备是否出现了鼓故障。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采用的红外线检测技术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也就会得出不同的检测结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根据电力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2.3红外拼接技术在电力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红外技术在电力设备故障检测的时候,针对不同设备检测出来的目标都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来进行参考,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不会出现错误的检测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现场检测与红外热像仪等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最终获得的红外图像可能只有部分的目标或者是目标中的一项,并不能在一幅图像中获得完整的检测目标与多个红外目标[3]。将红外热翔拼接技术对红外图像进行拼接后就能够在图像中将多个检测的目标显示出来,这样可以明显提高红外诊断的准确性。从这简单的应用原理就可以了解到,红外拼接技术在电力设备检测中的应用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多个检测目标拼接起来,在检测图像中可以对比不同的检测结果。应用红外拼接技术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电力设备检测的准确性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与稳定的前提,可以避免电力故障的出现。

3结语

找出不同类的一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产成本;责任成本;工序成本控制;企业

一、工序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的源泉。企业盈利是企业生存的条件,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根据当前企业发展现状,提高效益最主要的方法是控制成本,包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等。多少年来,企业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较合适的办法。开展工序生产成本控制,是总结以往成本控制的经验和教训,变换思路,求实创新,采取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成本控制方法,是一项较深层次的成本管理内容。

工序成本控制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所不同,主要的区别是,传统控制指标的量化及下达方式是自上而下,即从厂部到车间、班组,但要下到个人就比较困难。因为指标的理论性、专业性较强,与操作者及相关的行为活动联系不紧密,致使控制工作落不到实处。而工序成本控制首先考虑的是操作者的行为活动与成本运动的关系,通过自下而上的运动程序达到控制整个产品成本的目的。其次工序成本控制实现了从事后被动记录成本发生向事前主动控制的转变,从而引发了一场成本管理上的变革。

工序成本控制目前在机械行业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因为:

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国家也是百般呵护企业。那段时期,资本的积累和投入都由国家管理,企业考虑的只是千方百计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企业发展、职工收入都是由国家统一考虑。进入市场经济后,许多经济活动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各类资源的配置都是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干预在逐渐减弱,特别是加入WT0后,在WTO全部协议中,就有90%以上的协议是约束政府的,即今后企业靠政府的扶植来发展、生存已经很艰难难。企业只有靠自己,要生存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企业资本积累源于盈利能力,发展靠的是效益最大化的支持。从企业角度看,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效益就必须降低费用支出,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现在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地探索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大家都非常清楚,谁能控制好成本,谁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控制成本。

2、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价格上。从行业角度分析,同类产品各企业设计模式不同,工艺方法各异,都会反映出各自的成本不一样,也就产生了各企业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异,同样价格的产品有的企业盈利,有的企业就不一定能盈利。这就要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问题主要还是在成本水平上,所以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必须控制产品成本。

3、员工收入提高的需要

企业订单增加了,工人的任务量加大了,如果职工的个人收入与工作量的增加不成比例时,将会直接影响工人的工作热情。工人的干劲调动不起来,订单完不成,企业又如何发展。增加职工个人收入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一样重要,企业的各界领导必须把这一指标作为任期的主要任务来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全党工作重点,企业在这方面更应有所作为。

从企业生产的角度讲,增加收入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一是增加产品收入,提高产品价格,但在长期买方市场条件下,提高价格不符合市场规律,只能是不断地改进产品结构,开发新一代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满足用户;二是降低产品成本,这是企业能做也是应该做的工作,降低成本首先要正确地引导职工自觉主动地控制成本,要使每个职工都能认识到,做好成本控制是增加个人收入的最有效途径。

二、工序成本控制的整体思路

1、在总结过去工作上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机械行业的部分企业内就开始了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十多年来在成本的管理上虽然没有大的突破,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较深刻的感受是,过去的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过多地注重指标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而未能将责任落到实处,致使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理论上。分析总结过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过去开展的成本控制,重点做了管事方面的工作,强调的是指标如何下达,而忽视了责任者的责任落实。针对这样情况,找出一种在既管事的同时又注重规范人的行为活动的成本控制方法。整体工作思路是总结过去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归纳出一种从工序过程中人的行为活动开始就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方法中吸收了过去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融入了一些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理论思想,增强了方法的操作性,较适合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

2、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工序成本控制方法,笔者所在行业的兄弟厂家都处在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没有成型的方法和理论介绍,完全是一种新方法的探索。管理上观念的创新,能激发各级管理人员的创造欲望,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在成本控制上,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从强调对事对指标转向主要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改变过去的传统管理方法。传统管理方法在一定历史时期有较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产生了很多不适应,不创新不改革,就不能适应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管理创新就是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改革,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工序成本从管理的角度看也是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出发点是如果我是操作者应该怎样控制成本的换位思考方法,在实际操作上更注重它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些创新意识在成本管理中的融合,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管理热情,从而更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工序成本控制

产品加工过程中要经过很多工序,每道工序发生费用的累加构成了产品生产成本,首先要研究分析工序成本的发生过程。构成工序成本的要素主要有:设备开动所发生的各类费用;包括消耗动力,自身磨损后的补偿价值,承担的维护费,操作人员的工费以及设备开动所需要的时间。分析各项费用和设备的自然状况,决定了各项费用的发生量,这些费用是相对固定的。而设备开动的时间是变量,控制时间则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从单道工序开始到多道工序以致扩展到整个产品的加工流程。

制定一个成本业务控制流程,以控制生产加工过程中成本费用。成本控制业务流程的设计思想,是将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使各项经营活动都能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能。开展对企业生产状况的调查,了解当前的运行情况,分析事物生产运动过程,信息传递方向路线,资金流动形式,找出最佳的结合方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找出一个较适合的控制方法。

经过笔者对生产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的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出一套成本控制工作的业务流程。一般的加工企业,体现着资金运动的实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五种形态:(1)自制锻件毛坯,主要是中小零部件;(2)外购铸锻件毛坯,主要是专业重机厂生产的大型部套件;(3)型材毛坯,主要是各种槽钢、角钢,棒型材等;(4)调质件,主要是一些机械加工件;(5)在制半成品,主要是一些单道工序完成部套加工的零部件。

(一)责任成本的计算

责任成本的概念:指某一责任中心或责任者的可控成本,特点是责任者有能力控制其形成,以致影响和调整其数额。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区别: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成本概念,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对象归集的产品生产耗费,归集的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归集的生产或经营管理费用,归集的原则是谁负责谁承担,全部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总和与全部产品的生产成本总和是相等的。

企业责任成本的核算体系分为二级组织体系:厂级和车间级。厂级由厂计划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制定各单位责任成本指标,评价考核完成情况,归集整理产品成本,建立产品部套责任成本明细账。车间级由车间控制组负责,主要职责是计算部套及工序零件的责任成本,对照标准责任成本检查评价操作者完成的实际责任成本,建立基础资料账目,向上级报送相应的报表。

(二)责任成本的计算方法

按计算责任成本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标准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标准责任成本是按照行业或部门规定的标准参数而计算出的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是指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真实的统计结果,计算公式有所区别,标准工序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序责任成本(元)=工序定额工时(小时)×工艺规定所需设备的标准小时费用(元/小时)

实际工序责任成本(元)=工序实动工时(小时)×满足工艺标准要求的设备的标准小时费用(元/小时)

标准责任成本是操作者认知工件工序成本的标准,只有知道了工序应该发生多少成本为正常值后,才能有目标地去控制它的发生,标准只对被考核者产生作用,是控制、考核、评价、奖惩的依据。

实际工序责任成本是操作者完成一系列工序活动后的客观实际反映,是真实的产品成本,一台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是由若干道工序成本构成,是描述产品成本发生过程的真实指标。他的过程体现出可以控制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是进行产品成本控制的关键。

四、设备小时费用率计算

工序成本控制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衡量每道工序发生的费用,必须要建立明确的计算标准。按一般情况分析,构成工序加工成本内容的主要元素有两项:一是工序发生的劳动量,即完成工序加工内容所需劳动时间;二是工序完成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如辅助材料、能源动力、折旧费用等。劳动量是通过工艺定额工时体现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主要是由设备的小时费用率来反映,工艺定额的制定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这里不做详细介绍,主要分析一下设备小时费用率的内容。

设备小时费用率构成分析,主要有四方面内容:

1、设备运转做功时所消耗的电能;

2、设备使用中随时间推移产生磨损需由产品补偿价值;

3、操作人员的工资费用;

4、应承担的一般消耗,主要是制造费用分摊内容。

设备小时费用率实际上就是该设备上述四项费用的计算之和,要实现上述的计算就要明确几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因为各种设备结构复杂程度、操作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等有较大差异,体现出所消耗的价值也不一样,所以按照一定指标体系把设备划分为三类以确定不同的费用系数,划分类别的指标主要依据有,设备原值、型号规格、操作方式、机械电器复杂程度等。分类取费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运行。二是合理确立工人工资,不同类别的设备对操作者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平均工资以设备的不同类别加以区分。三是制订设备折旧额的转移方法,设备折旧分二类,一类是在正常折旧年限的折旧。另一类是超期服役设备的折旧。两种分类的折旧额有较大区别,通过对设备的分类和不同的费用标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运行中的有形资产价值转移情况。四是制造费用中一些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责任体的分摊费用,分摊的标准仍然以不同类别分摊不同的额度的费用。

设备小时费用率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它不能固定在某一时点上,所以在制订小时费用率时,就规定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予以修正,以保证其能适应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理论的要求。

五、在实施工序成本控制中应注意的几项工作

工序成本控制体现的是广泛性和全员性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发动群众,能否实现全员参与是成功的关键,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好业务培训。开展好培训工作,做好层层培训,使这项工作成为人人皆知的一种普及活动,同时要组建好专职队伍,明确岗位职责。

2、处理好两个层面的利益关系。通过工序成本控制,企业整体效益得到提高,职工的个人收益也应增加,如果职工在这个活动中没有得到任何报酬,这项工作就很难开展好。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办法,以保证工作能顺利实施,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

找出不同类的一项范文第5篇

整个数学学科,是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经过抽象概括、符号表示,以纯粹的形式进行演算、推理与证明,最后构成形式化的体系。数学一旦表达成为形式化的思想体系之后,往往会把生动的现实内容放在一边。

数学的抽象性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在把具体事物抽象的过程中,不应该掩盖数学抽象的对象――形式化的思想材料,这些材料仍可以溯源于经验世界。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思维特征、生活实际和数学现实出发,在不同的阶段施予不同的思维材料,让学生经历数学抽象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贯彻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的策略。

一、概念教学的策略

数学概念的教学应从实例引入。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多数数学概念是从它们的现实模型中直接抽象出来的,提供实例有助于形成概念。

如函数概念章节,可采用如下步骤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第一步:让学生分别指出下面例子中的变量。以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表达方式:1. 某市2000~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表略);2. 高速公路上汽车匀速行驶,路程、速度(90km/h)、时间之间的关系;3. 某市某日24小时气温变化图(图略)。

第二步:找出上各实例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本质特征。学生经过多次分析比较后可知,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相应地另一变量也唯一地确定一个值,是函数的本质属性。同时,前一个变量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是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而变量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变量等非本质属性。

第三步:抽象、归纳、概括出函数定义,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再如,在教学中,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事情为现实模型,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分析、抽象、引申、归纳出该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广到一般,最终概括出数学概念。

例如,古典概型的概念的过程中,引入三个随机试验进行比较:

试验一:在班级中上随机抽取学号,叫同学回答问题;

试验二:在草稿纸上随意点一下(假设笔迹是一个点,且笔点的任一位置是等可能的);

试验三:玩飞镖游戏时,飞镖投中的环数。

通过试验一和试验二的比较分析,两个试验的共同特质是试验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通过试验一和试验三的比较,两个试验的共同特质是试验的一切可能的结果是有限的。引导归纳出,只有试验一同时具备了,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当和一切可能的结果是有限的这两个特征。从而抽象出古典概型的概念――“随机试验一切可能的结果是有限的且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随机试验叫做古典概型”。

通过多次重复这一过程,学生逐渐掌握了如何选取实例,如何概括一般性理论和如何培养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就掌握了这一数学概念的形成方法。

二、定理(公式、法则)教学的策略

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策略要提供现实原型或从特例引入。

数学定理是从现实世界的空间和数量关系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来说在现实世界中总能找到它们的原型。如“三脚架能稳固地放在地面上”就是定理“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一个现实原型,提供定理的现实原型有助于学生对定理的初步理解。

例如,中职数学教材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引入200多年前高斯求1+2+3+……+100=?的过程:

(1+100)+(2+99)+……+(50+51)=101×50=5050

而(1+100)/2=(2+99)/2=……=(50+51)/2,则

1+2+3+……+100=(50+51)/2×100=5050

由上述过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 等差数求和可先求数列的平均数,再用平均数乘数列的项数得和;2. 等差数列的首尾两项之和等于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的和,等于第三项与倒数第三项的和……等于中间两项的和或中间一项的两倍,因此,等差数列的平均数就等于中间那一项的值,或中间两项的平均数,或首尾两项的平均数,或……由此可推测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最后再加以论证即可。

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1)引入数学史典故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有助于记住公式。当要用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只要联想到上连过程,就可以回忆起公式;(3)使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所包含的“道理”更加明了,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

三、解题教学的策略

解题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具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来说,仅仅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不够的,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同类问题中,从而检验和深化抽象的理论,并且从中学到必要的技能和技巧。所以,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要求,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是布置一些习题作业,使学生依据所学概念定理和法则等知识,或是去辨认同类的有关事物,或是去解决、说明同类事物的有关现象,或是去完成相应的操作等。

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解题是相当重要的,它一方面可以看作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解题又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解题的教学也是抽象到具体的一种体现,在解题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 要注意选题的目的性(不是依据兴趣和爱好)。2. 注意它们系统性的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3. 注意把讲授的重点放在探索解题的途径上。4. 注意与必要的理论知识联系。5. 注意做必要的小结,把具体的题目能提到“一般性”的高度来认识。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面粉工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焦作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

传媒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闻出版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