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企业工作思路

制造企业工作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造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造企业工作思路

制造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对于工业制造企业来讲,成本会计实务工作不仅影响着企业成本的高低,还体现着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此项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相关人员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把控,以实现强有力的过程控制。本文结合工业制造企业特点,对其成本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思路作了分析。

关键词:

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基本思路

对于任何一家现代企业来讲,成本会计都属于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工业制造企业也不例外。在此类企业中,由于生产制造流程繁杂,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难度也高于一般企业。所以,要想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相关人员首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一、关于成本会计

受到企业改革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以往的情况下,成本会计工作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开展方式为: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能耗进行统计,并围绕结果进行分析和规律总结,最后将部门结果汇总起来进行计算,以获取生产成本及产品成本。按照上述模式进行的成本会计工作囊括预算以及统计、控制等多项流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在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当今,成本会计范围也开始随之扩大,并延伸至多个领域。这种背景下,成本会计逐渐演变成为一项将成本分析、预测、核算、决策以及考核等环节均涵盖在内的工作,企业对此的要求主要是:结合关键的会计信息,确定系统的对策措施,优化会计环境,保证会计准度,以促进产品品质的提升、平均成本的降低。以上仅是针对现代企业而言,工业制造企业尚未真正落实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会计实务工作才显得至关重要。

二、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要点

总体来讲,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要点一般包括:第一,成本计算。结合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构成可知,原料成本在其总成本中占据很高的比例,所以,对这部分成本进行准确计算,是企业达到成本控制目的的基础。但是,目前却有很多企业对此并不重视,成本计算的盲目性十分明显。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成本值的准确性,还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麻烦。关于成本计算,最主要也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数据可靠。也就是说,成本计算中采用的数据必须能够真实的反映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只有数据可靠,成本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结果,在数据有误的前提下,后期进行的评估就会失准,产生的影响还会波及到生产效率。所以,出于优化成本管理的考虑,成本会计工作中必须要重视以原料价格变化为依据进行相关费用的评估,并以此为制造指导,进而达到控制成本及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第二,目标成本的确定。出于保证成本决策科学性的考虑,制造企业有必要重视数据统计工作,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借助有效的举措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在具体进行优化选择时,企业应注意利用恰当的方式对涉及的变量进行控制。为此,企业可以成本高低为依据,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以选出最佳方案。与此同时,企业还应给予员工一定重视,并通过增强他们成本意识的方式,来保证成本控制环节的完整性,为目标成本的合理确定打下基础。第三,成本控制。对于成本会计工作来讲,强化成本控制、避免挤占成本现象的出现均属于基本要求。为此,企业需要从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与节约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入手,借助管理者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底层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从上至下都重视成本节约问题,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工作,企业可考虑实行奖惩并举的管理方式,通过具体的奖惩措施,来督促各个部门正式成本会计工作。第四,明确成本责任。企业全体员工均担负着一定的成本责任,这种责任一般是由企业做出规定,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此举能够起到增强员工责任心与自律意识的作用,也是实现工作责任摊派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员工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形成节约成本的意识,对于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均可产生一定影响。

(二)落实策略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工业制造企业面临的不仅有机遇,还有来自外部环境及其自身的多项挑战。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长远发展,企业就必须要重视革新成本会计工作理念,尽快建立健全会计体系,并通过完善预测体系、确定恰当的成本目标、改进计划方案、强化管理、优化核算程序等措施来将成本会计实务工作落到实处。

1.通过科学预测,保证成本目标的合理性

成本目标影响着成本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因此,保证该目标合理属于成本会计的基本要求。为此,企业就要注重事前进行科学的成本预测。此项工作在成本会计中属于不可缺少的环节,值得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为了保证预测结果的科学性,会计部门还要规范落实预测体系,以尽可能的提升预测值的有效性。在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应结合市场情况,将原料价格、设备折旧及人力费用等均考虑在内,最终通过对预测成本的归纳,获得成本目标。上述做法能够保证成本目标的合理性,对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影响。

2.加强设计改进,优选成本方案

成本方案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成本目标,所以,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正视该项方案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对比等方式,选择出最佳方案。也只有该方案确定的足够合理,后期管理部门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所以,优选成本方案与成本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联密切。为了达到优选成本方案的目的,企业就要重视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并结合市场变化,落实相关的会计原则,保证成本具有可预测性。上述做法能够促进成本会计工作积极作用的发挥,有助于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

3.结合物价变化,做好成本分析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会计计量及核算已经成为了成本会计工作中必须要重点考虑的两个部分,物价波动的影响作用也得到了承认。考虑到市场因素对物资价格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相关部门需要以成本会计工作的特点为依据,对其计算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并立足企业实况,参考其各项参数,选用恰当的方式对成本分析进行改进。其中,企业必须要注意的有两个方面:第一,重视风险防控,严格选料。第二,将网络技术引进成本会计工作中,创新核算工作模式。

4.重视环节把控,改善成本管理实效

成本管理的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成本目标的合理性上,还体现在成本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上。所以,此项工作的实效对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影响。在成本管理不到位、措施有效性差的前提下,成本目标与方案均会因为受此影响而出现失准等问题,所以,改善成本管理的实效可以说是成本会计实务工作落实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存在共同点,但同时也有区别,其本质是对企业成本实施控制,其中囊括了原料采购及运输、制造、销售等企业生产的全部环节,对成本会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提升管理水平,为成本会计工作要求的落实提供保障。于企业自身来讲,上述做法同时也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方式,对企业面貌革新及管理链的完善均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整体来讲,工业制造企业当前的成本会计工作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这种局面对企业的发展与效益提升均极为不利。所以,企业必须要积极的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式,针对成本会计工作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霍丽洁.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新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6(05):61-64.

[2]王桂芬.成本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282-282.

[3]吴香菊.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6(11):137-138.

[4]庞慧扬.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及完善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12):33-33.

制造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反思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从管理视角就制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从企业外部和内部建立健全相应激励、约束机制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 绿色产业 管理制度 创新

人类自从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就开始了从自然循环经济,进入到一种科学征服和工业改造的、充分满足人类需求的工业文明当中。在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望驱使下,工业文明快速发展。可以说,这场危机是人类过度消费和经济线性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目前经济形势下,关键是要转变人类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绿色产业是人类未来的巨大需求,同时又是科学循环经济文明的起点。

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一)管理理念逐步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

不少制造企业已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治理出现了由“末端治理”转向“末端治理和源头控制相结合”,逐步实现“源头控制”的好趋势。这些企业用新的管理理念,如“七个一流”即装备、工艺、人才、管理、产品、效益、环境都一流的理念,重构公司各项工作。推行节能降耗活动,致力于污染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二)管理制度由业务领域扩展到环保领域

每个制造企业都有一些管理制度,一般涉及的范围是生产、采购、质量、仓储、经营、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管理。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制度中出现了关于环境管理监控的内容,如环保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环保设备管理制度,废水生化处理岗位责任制度,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节能管理制度,清洁生产审核、奖励制度等。

(三)管理组织机构中增设了环保部门或岗位

调研中发现,企业组织机构中都有设置环保工作的部门或岗位。例如,有的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单位,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环保人员组成,并在生产部设立了环保科;有的企业由后勤保障部负责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由装备动力部及其它相关部门负责环保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有的企业由技术部主要负责公司的能源管理,以及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的环保工作。

(四)管理手段和工具趋于先进和现代化

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效益”与“效率”。当前,制造企业中应用的先进管理手段和工具包括:程控机、6σ、5S、平衡记分卡等。其中,6σ管理是一种追求最小变异的经营理念,它的最高境界是人和流程的最佳结合——高素质的员工和管理团队在精简而具有执行力的流程中创造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其精髓正与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不谋而合。

(五)管理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卓有成效

企业信息化包括紧密相联的两个部分:业务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福建厦门市1998年就启动了企业信息化工程;2002年6月,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同年7月,出台了《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规范》;2006年2月,厦门成为首批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一批制造企业成为了典范,带动了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厦门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将为推动更多制造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搭建良好平台。

制造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管理观念问题。制造企业对循环经济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如:有的企业能够深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长远意义,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有的企业则因投入导致短期经济效益受损,而对循环经济热情不高,缺乏开展清洁生产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生产经营管理尽可能地沿用老方法,企业仅仅是为了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被动地进行末端治理,甚至对于外界的环保监控采取敷衍应付行为。

管理制度问题。如前所述,每家企业都或多或少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也或多或少涉及到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践行循环经济的内容。但是,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的规章制度比较零散,不够健全和完善,没有构成管理制度体系;有的制度比较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比较陈旧,十多年来未作任何修订,不合理处明显可见。

管理组织领导问题。调研中发现,有的企业关于循环经济核算的具体工作是由各部门分工合作完成,而各部门之间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核算口径不一致,致使数据信息零散分割,缺乏关联佐证性和连续性;有的企业虽然设有相关岗位,但是没有相应的岗位说明书,责、权、利不明确,奖惩无法落实,导致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相当不足,领导、控制工作不到位。

管理信息化问题。各个制造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一样甚至差异很大。一些企业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完整的系统方案,各子系统间不能对接;有的企业认为,搞管理信息化,就是买电脑、建系统、搞网络,而企业花重金购置的管理软件90%以上的功能长期闲置;有的企业领导者对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基本停留在口头上;还有的企业在生产现场监控管理方面还基本上是手工操作等;这些都不利于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

制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一)企业外部管理制度及激励约束机制

制造企业的任务可以简单归纳为两方面:满足社会需要,获取利润。企业只有满足社会需要,才能获取利润;只有取得利润,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在推动循环经济中,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应有所作为(见图1)。

出台基本管理制度。企业要获利,“循环”不“经济”是不可能主动和长期坚持做的。因此,政府应当出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措施,如:建立发展专项资金,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相关活动实行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投资倾斜和合适的价格、收费等。要让制造企业在创造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获得相应超额的经济效益,才能激发企业改变传统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政府还要有以下制度,如中长期行业规划制度,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循环经济评价考核不合格惩罚制度,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舆论曝光压力制度等。让企业在制度的监管下承担起社会责任。

激励、约束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包括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利益激励是将经营者的工作报酬与经营绩效挂钩,赋予其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促使其产生独立、持久的动力支持绿色经营的行为。精神激励,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是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根据考评结果政府给予经营者相应的荣誉称号,颁发资质或业绩证书,选择适当的方式让他们参与行业的决策,使他们获得使命感和成就感;要让他们感到在经营者位置上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使其珍惜自己的岗位。

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因为,企业经营者手中有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操纵企业的命运,决定企业的成败。迄今为止,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主要有:以法制权,以民制权,以德制权和以权制权。来自外部的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主要是前两种:即政府的有关法律规定、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社会专业机构的合法的稽察、审计、监管等。

(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激励措施

企业内部管理之要义在于管理的制度化,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就制造企业不断推进循环经济而言,以下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可或缺:

1.培训制度。要使“绿色”行动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必须大力宣传循环经济,必须制定和执行具有计划性和规范化的培训制度,让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培训的首要作用是转变受训者的思想观念。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转变经济增长观念,转变消费观念。因此,要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理论原则、政策法规、典型经验等。同时,要让全体员工确实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在培训中诱导性地激发、合理修正员工的学习意识,这非常关键。因为,若员工素质不高,再好的经营战略和工作思路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2.岗位责任制度。制造企业在推进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要明确规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等内容;要不断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把循环经济的“3R”落实到岗位责任中。

实行该制度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因事设岗,可分设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等岗位责任制,其中,领导、管理岗位要明确一岗双责的要求,既要抓好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也要抓好部属的思想工作和作风建设,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二是岗位权责一致,责任分明,任务清楚,要求明确,便于考核。

3.考核制度。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循环经济考核制度,以公开求公正,以程序求规范,并严格执行之。执行考核制度要注意以下事项:要以准确的统计核算制度为前提,建立循环经济评价考核体系,减少惯常的“四多四少”(即安排布置多,检查落实少;突击检查多,日常检查少;口头要求多,实际落实少;表面严格多,具体过硬少)现象,严格执行工作检查考核制度。要采用目标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方法,实行上级考核、下级评价和员工自我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考核的反感和阻力。要贯彻全面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主管在考核员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员工适当的培养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协助与咨询意见,以弥补员工思考上的不足。

4.奖惩制度。奖惩到位是循环经济活动成功开展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确保其达到真正“循环”和“经济”的核心动力。执行奖惩制度要注意的是:奖罚要分明。只有将严格的工作考核与公正的奖优罚劣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热情。奖罚要及时。奖励是强化、引导员工行为的最好办法。为了鼓励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和正确行为以及纠正员工的错误行为,使奖惩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奖惩必须及时。奖罚要多样化。奖罚方式一般应是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奖罚要有长效性。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只有奖惩严明,赏罚有度,才能增强培训教育的说服力、管理制度的约束力、监督考核的威慑力和贯彻执行的推动力,才能打好节能减排降耗。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制造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外需疲弱渐趋常态的影响,面对国际经贸摩擦不断的困扰,唐山市丰润区坚持把扩大外贸出口作为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实施“走出去”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促进出口、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企业与国际市场整合对接,该区外贸出口总额由2011年的2.56亿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16.9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连续三年位居唐山市第一。

一、做强“点”――坚持把企业作为扩大外贸出口的有效载体,注重引导与管理,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培育外贸出口企业。企业是外贸出口的“细胞”,只有做强企业,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才能在逆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丰润区通过引导企业创新,培养外贸人才,打造出口品牌等措施,开阔了企业发展视野,增强了发展信心,提升了出口实力。一是抓引导。积极引导驻区厂企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扩大出口创汇,进一步壮大外贸出口队伍。组织规模以上、具备出口实力的企业到优秀出口企业学习,主动面向国际市场,寻找合作商机,努力把自己的服务和产品推销到国际这个大舞台上。二是抓人才。进一步完善引才办法以及相关政策,增加吸引外贸人才的“砝码”。同时,引导出口企业在加强外贸人才培训的基础上,做到舍得投资,大胆引进,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切实提升企业外贸出口的营销能力。三是抓品牌。引导出口企业在产品国际认证、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在扩大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出口产品营销水平上下功夫,促进企业以技术、营销、服务带动产品出口,让出口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四是抓创新。扶持区内一批骨干企业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建设完善研发中心,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出口带来的丰厚效益,充分激发了企业出口创汇的热情。

二、系牢“线”――坚持把出口基地作为扩大出口的重要途径,注重规划引领,着力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搭建和拓宽外贸出口平台。出口基地是外贸出口的“生命线”和金字招牌。丰润区从细处着手、从基础做起,以“两城”(中国动车城、北方现代物流城)为载体,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出口基地。一是高标准规划基地载体。聘请国内顶级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两城”总体以及产业发展、详细布局等规划,特别是注意在规划中做到把土地、交通等生产要素向出口创汇企业倾斜。二是高水平建设基础设施。按照“九通一平”的标准,投资10多亿元,加快“两城”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外贸出口企业出口基地建设夯实基础。三是高效率建设出口基地。按照“全面培养、重点扶持、积极跑办、全程服务”的工作思路,全力帮助“两城”范围内优势企业,加快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同时,全程陪同企业到省、市相关部门做好基地申报工作。通过不懈地努力,该区出口基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目前,该区已经成为唐山市机电产品出口基地的核心。

制造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10年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思路,把握重点,促进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再作新贡献。

下面,我将简要回顾一下2010年工作,并对2010年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10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回顾

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敏感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在保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驻保各中央和省属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积极进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稳定好转态势,全年未发生一起亡人事故,为保定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以“承诺落实年”为契机,“两个主体”责任体系基本建立

一是政府及部门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004〕52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驻冀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冀政办函[XX]30号)精神,按照“统一监管同分级监管相结合,综合监管同专门监管相结合”和“属地监管”原则,并结合《保定市安全生产责任网格化管理暂行规定》,制定下发了《保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驻保中央、省属及市属企业监管责任的通知》(保安委[2010]10号),对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逐一进行分解,逐企业落实到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

二是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基本确立。近年来,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能够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以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为契机,切实落实“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凌云集团、保定钞票纸厂、际华三五四三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联合网通、中国电信等企业,在年初即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上至公司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逐级逐人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了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从而增强了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有效地保证了生产安全;保定供电公司建立自下而上的安全承诺监督机制,针对安全承诺履行情况,每月开展一次“下评上”活动,强化了安全责任的落实。

(二)以实现本质安全为根本,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市安监局十分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作为推动中央和省属驻保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落实本质安全措施,并逐步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的有效载体。一般行业在没有强制手段,缺乏激励机制,没有横向部门支持,创建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相对薄弱的前提下,加强组织引导,成立了由市安监局周福生副局长任组长的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机械制造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会,分析了全市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交流推广了天威股份、风帆股份、长安汽车、向阳航空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标准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经验,从而消除了部分企业认为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是在走形式、搞花架子,对企业管理工作不会起多大作用等认识上的偏见,提高了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聘请有关专家就如何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及评级工作进行讲解、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针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本着“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保定市2010年度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对2010年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各企业高度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把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纳入强化企业基础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企业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的自觉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从组织领导、工作规划、规范标准、制度建设、宣传发动等基础环节入手,抓紧制定修改企业内部安全质量标准体系,组织开展建标、对标和达标升级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浆制造厂、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通过了省安监局组织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复评验收,河北邮电实业有限公司完成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企业自评、复评工作,使我市机械行业标准化二级企业达到7家,三级企业达到9家;保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被省局评为2010年度全省安全标准化先进单位,保定向阳航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安全处么景科同志、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安全处石建峰同志被省安监局评为2010年度安全标准化先进个人。《1》

与本篇 安监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内容有关的:

                

查看更多>>

(三)以“隐患治理年”为载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巡查、督察力度进一步加大。针对去年大事多、要事多的实际,我们以“隐患治理年”活动为载体,严格落实隐患排查、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隐患排查责任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奖惩等四项制度,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了“迎奥运、保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专项集中行动”,有效地消除了一批生产安全隐患。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对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责承有关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重大事故隐患,责承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督办并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落实人员、经费和物资;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隐患,责令有关企业必须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限期整治。对隐患排查不及时、不彻底,迟报、漏报、瞒报和预测预警不力的单位,按照《保定市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严肃追究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去年,在对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的监督检查中,共计查出隐患325处,限期整改189处,对3起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

二是企业自查自纠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我市的统一部署,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确保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大政治任务;把查处事故隐患和反“三违”作为改进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坚持隐患排查治理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相结合,在广泛动员部署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突出重点,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隐患排查治理各个环节工作落实到位。凌云公司增配了安管人员,由主管安全生产的经理亲自带队,加大隐患排查和日常安全检查的频次;国华定州电厂制定了《2010年隐患治理策划书》,按照“五定”原则,制订隐患整改计划,落实隐患整改费用和备件,完善控制措施;华北铝业将监督检查职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二级单位,统一监督检查文书,采取专项和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三违”现象,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进行查处。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了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为奥运期间安全,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国华定电等企业也被省安委会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四)以安全宣传教育为推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市安监局加强督导,使各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牢固树立“保安全就是促发展、抓培训就是保安全”的理念,深刻领会“培训不到位,人人是隐患”的内涵,切实承担起安全生产培训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整体规划,明确分管机构或人员,严格培训制度,保证培训人员和经费的落实。结合培训机构换证、年审工作,对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自属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完善安全培训制度,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培训机构建设标准化,增强了办学实力,提高了培训质量。

二是驻保中央和省属企业把安全教育作为搞好安全生产的最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一环,在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分管领导和部门的认真组织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向员工宣传先进的安全理念,培养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灌输科学的安全知识,唱响“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一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促进了企业员工安全思想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天威股份公司、华北铝业有限公司借助本单位广播、电视、局域网、报刊、标语等传媒,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通过案例教育、岗前宣誓、示范岗等多种形式培养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国华定州电厂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尝试与华夏铭安合作创建了定电公司企业安全教育平台,集“教育、学习、训练、考试、管理、交流”于一体的安全教育学院,获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2010年《强化安全培训创新奖》。保定供电公司创建了安全警示室,收集了1988年至XX年年间,电力生产企业发生的较典型的事故案例,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现代化的影音播放系统,向广大干部职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悲剧,使公司全体员工真正领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时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远离“三违”,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以科技兴安为动力,安全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本篇 安监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内容有关的:

制造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2017年6月28日,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支持下,由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中国信息化周报社协办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企业现场会在天津成功举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夏青林出席会议并致辞。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兴会、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助理周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色云峰在会上做主旨报告。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孙钢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主持。来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单位的国内外专家、企业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重点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点、线、面结合 推进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

会议之初,与会嘉宾首先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培训基地进行了现场参观调研。在之后的现场会上,安筱鹏在致辞中总结了近阶段中德合作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并指出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要继续发挥好交流合作的作用,营造互利共赢的合作环境,加强中德双方项目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中德合作在副部长级、执行级沟通机制,重点做好今年11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中德智能制造副部长级会议,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

二是务实推动项目合作,夯实中德合作基础,以中德合作试点示范项目为切入点,建立合作交流新载体,围绕智能制造、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机器人、工业软件等领域技术标准,在项目、行业、园区,点、线、面三个层次上组织开展2017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项目的遴选,支持若干有示范性、引领性、标志性的中德合作项目,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案例,扩大中德合作影响。

三是深化标准化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国际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推广。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吸引中德著名企业研发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在高校设立教学机构、课程,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建立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产业技术联盟和创业创新平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借鉴德国优秀人才培养经验。

五是开展系列交流活动,营造良好合作发展环境。组织召开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等活动,交流双方的智能制造领域的新进展,了解双方需求,借鉴成功经验,对接良好供需诉求,营造互利共赢环境,同时打造制造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天津积极承接

中德智能制造对接合作

何树山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专项实施意见和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积极推广人机智能交互、柔性理念生产等智能制造方式,广泛推进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智能控制。与此同时,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重要抓手,天津市积极承接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对接合作,来自德国的大众、西门子、施耐德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相继落户天津。在工信部公布的首批14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名单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培训基地和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两个项目入围,这些项目不仅提升天津制造业竞争力,也为下一步拓宽中国智能制造合作领域提供了示范和样本。

夏青林在致辞中指出,滨海新区将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努力扩大对外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形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目前已有14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新区。滨海新区规划建设了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着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中欧区域合作中心,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汽车制造、航空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产业六大产业。

张兴会就中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培训基地项目推进情况作主旨报告,并介绍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下一步发展计划:牵手一流大学、依托一流企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探索产学研育人新机制。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搭平台、引机制、聚人才、促建设为基本工作思路,在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专业建设方面用了一亿资金,既要把材料成型、软件、通讯、能源与动力、物流、工艺美术等专业建设好,又要把11个国际化专业标准建设好,重点建设好航天工程和控制工程两个工程硕士研究平台,尤其是在航天工程领域,要聚焦数控技术、智能制造要研究四个方向,七个技术问题,建立四个实验室。

完善评价体系

促进人才交流

周峰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评价体系的相关情况。中德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评价体系包括产业对接、标准化、培训基地、示范园区四大体系共21个模块,该体系已经在6月9日由中德联盟聘请18名产业相关专家进行了修订,可以为中德项目的项目遴选评审作为支撑。

据周峰介绍,在制定中德项目u价指标体系之外,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建立了企业智能制造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和平台,从诊断切入,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定位自身短板,建立合理的技术转型升级的路径规划,帮助企业排除相关问题并规避相关风险,包括投入产出带来的相关转型方面的风险。可以帮助用户逐步完成闭环优化,实现资源整合,最终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为目标。这套体系分为17个方向、28个模块,体现的是工业4.0分级概念,企业从2.0时展到3.0,是不断做精益生产、流程优化的过程,从精益生产导入期到提升期,再到精密生产高标准期,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都有相关不同层级的要求,该体系可以针对不同行业,为企业定制智能制造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