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防心得体会

国防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防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防心得体会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本文所述的美国政府专利权是指由美国政府主持的研究与发展合同项目产生的发明专利权,也即由政府投资完成的研究项目所产生的专利权。在处理该类产权归属过程中,存在着与我国国防知识产权类似的问题,如政府投资形成的知识产权,其产权主体应怎么构成?权利范围应如何确定?等等。

在美国,关于政府投资产生的发明归属权的处理一直存在两派意见:一派主张的是“权利政策”;另一派则主张“许可政策”。“权利政策”主张政府资助完成的研究所产生的专利权一律归政府。“许可政策”主张政府除公共卫生或安全领域外,不应对政府投资产生的发明拥有全部权利,而应让承包商保留独占权。美国国会出于“尽焓迪址⒚魃桃祷钡哪康模诒缏壑凶钪詹赡闪恕靶砜烧摺薄?br>

1.美国“权利政策”的归属模式评析

1.1关于外部性现象的解释所谓外部性现象可以通俗地解释为这样一些现象:即一些资源使用者在其决策中,并没有对有些成本和收益加以考虑,或者说无法加以考虑,因为这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事实上,对于一个财富创造者来说,他在为自己财富的形成支付成本(如创造性劳动,资金投入等)的同时理应享受财富给他带来的利益。而在财富创造者对其财富拥有权利不明晰的情况下,这种由创造劳动而产生的“受益效应”就会转向与创造活动无关的人们(即转化成一种外部性),即他人可以不付费地随意使用创造者的财富而受益,而在这种情况下,创造者想要了解谁用了他的创造果实,应要求他支付多少费用几乎是难以做到的事。从使用他人创造成果的决策者来看,他在使用该项资源过程中除了产生“受益效应”外,也会产生“受损效应”,如他应为资源使用支付成本,然而在产权归属不明确的情况下(如吃大锅饭的年代里),他可以不付费,从而将这种“受损效应”转向了与这项财富使用无关的人,如财富创造者,他不能如期获得其创造的财富在他人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却要承担着创造财富的义务,于是“受损效应”也转化成一种外部性。从经济学意义上理解,这种外部性问题的出现将导致人们利用资源有效程度的下降。

1.2“权利政策”归属模式的弊病按照现代产权理论解释,由于“权利政策”所主张的权利归属模式是一种具有“国有产权”结构特征的模式,因此它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在权利政策所主张的国有产权结构下,发明权一律归国家,因此一切发明资源使用的安排都是由国家作出的,由于不允许自由谈判,因此这就会导致一部分人承担“智力成果”研制义务,而另一部分人享受权利的外部性问题。这在客观上,会导致这类产权结构对人们有效利用“发明资源”的激励效应下降。

首先,我们来看那些由国家选择指定享受“权利”的政府发明资源经营者,就是实际的发明使用方。由于他们并未对发明的使用支付任何成本(未参与创造活动,也不必向创造者支付费用),因此在客观上不存在一种“成本回收”动机,而这恰恰是从事发明商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经济动力”;第二,他们所有的损益边界事实上由国家事先给定了。比如,他们只有使用权,一般没有许可权,因此也就没有因许可权实施导致的收益享有权,这就意味着,无论他们作任何努力,其收益空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国家一般对这类企业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是给予保证的(至少中国是这样的)。因此将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就是这些“权利”享有者其实施发明商业化的努力程度几乎与其收益不存在一种约束关系。所以他们几乎很难像私有产权所有者那样,由于其收益与成本全部向其集中,而会自觉地考虑“未来的收益和成本倾向,并选择他认为能使他的私有权利的现期价值最大化方式来作出使用资源的安排”。

其次,作为发明成果的研制方,如美国政府项目的承包商,由于他们不拥有对其发明成果的财产权,因此他们对其发明的商业化活动几乎不感兴趣。而事实上,发明资源在全社会的流动过程中,他们作为产权交易一方时,其所扮演的角色正如我们在私有产权所有者身上看到的那样重要。由于成果方“受益效应”的外部性(他们创造发明,别人享受利益),最终还会导致其对“发明创造”活动的努力程度下降,从而使发明资源在整体上获得减少。

最后,作为权利支配者的国家,一方面不可能完全依靠其行政手段有效配置、合理安排发明资源,因为这种资源的最佳流动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市场交易活动来实现的;另一方面,国家并不是一个经济实体,因此很难完全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资源的安排,而往往会更多地从政治利益等一些非经济因素角度进行决策,比如选择其权利人可能更多地考虑他的政治上的可信赖性,而可能忽略那些经济上具有潜在实力的企业等,由此使其决策偏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

正是“权利政策”所倡导的专利权归属模式最终将难以真正有效地实现发明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使得以实现发明商业化为目的的美国国会摒弃了“权利政策”,而采取了“许可政策”。

2.美国“许可政策”归属模式评析

“许可政策”实际主张的是由国家与承包商共同构成美国政府发明专利权产权主体。按照现代产权理论分析,这种具有双重产权主体的结构是一种有效率的产权结构,因为“它能够为在它支配下的人们提供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具体分析如下:

2.1产权的激励功能按照现代产权理论研究专家阿尔钦定义,“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产权,它不是指一般的物质实体,而是指由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预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保留承包商的专利权实际上是在为其损益边界作出明确界定,即规定它对其创造产生的发明成果(政府投入资金)拥有财产权,它可以通过自己对其进行商业化使用,也可以许可他人使用来享受应属于他的那部分利益(即解决如何受益),但它在权利行使中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比如它不能在政府行使的权利范围内行使其自己的权利等等(即解决如何受损问题)。这样,作为一个权利范围较充分、边界明晰的产权主体就有可能向私有产权主体那样,明确地作出其未来的收益预期,由此调动其进行发明的商业化活动的积极性。这就是产权的激励功能。

事实上,在发明这一类的无形资源的经营中,发挥产权这种激励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发明这一类的无形资源要实现其使用价值还需进行二次开发,开发不仅尚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要冒更大的风险,因为并不是每一项发明的二次开发都能获得成功;并且这种开发活动往往还会因为发明构思的无形性而导致各类形式的“抄袭”行为,从而导致发明拥有者应有收益的保险系数下降。因此,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动力机制来驱动人们从事发明的商业化活动,那么发明商业化目标是很难实现的。显然通过法律界定发明完成者(如承包商)的专利产权主体地位,通过包括专利使用权、许可权、收益权等权利的行使,来实现他们自身利益目标是一种促进人们积极从事发明商业化活动的有效激励手段。在双重产权主体的产权结构下,产权之所以能产生激励功能,最主要原因是在于许多在国有产权结构下出现的外部性被内在化了。因为产权的明确界定,使得一切想使用他人发明成果的人除了同专利产权主体谈判外,别无他路(否则就会受到法律制裁),而这使得发明完成者有可能向每一个使用其发明的人收取费用,而这也使得一切使用他人发明的人必须承担适当的成本成为可能。这样,发明完成者因为其发明活动而产生的受益效应可以被考虑进其预期目标中,而他人发明的使用者必须将其成果使用费计算在其决策中,于是外部性被内在化了。

尽管在国有产权下,国家也将一部分权利指定给某一者行使(如某企业),但权利范围不够充分,从而难以对权利行使者产生足够的激励效应。其中国家对以许可权为主要内容的转让权的限制,导致对收益权的限制,是这种产权结构效率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按照现代产权理论分析认为,对转让权的不当限制乃至禁止使产权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因为转让权的不当限制,会影响资源从评价低向评价高的方向流动,转让权的不当限制会削弱资源使用交易的有效竞争,结果会出现“吊在一棵树上”及低效率的资源使用局面;转让权的不当限制更主要的还会导致权利行使主体的收益权的限制,它是导致产权激励功能弱化的重要因素。

应该有理由认为,承包商保留的知识产权权利范围应该包括一组权利,即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如果只有其中的使用权一项(国家往往有可能对其投资的资产的权利界定作出这样的选择安排),应该说承包商的权利是不充分的,这种权利的保留意义是不大的。需要解释的是,这里的转让权应包含财产的出租权和财产的出售权两种。在国有财产的权利界定中,我们所强调的转让权充分性主要是指其中的出租权,即在专利许可活动中的许可权,因为一旦成果完成方拥有一定范围的财产出租权,就有可能出现产权交易活动,这才可能出现财产的合理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交易收益。

2.2政府保留产权的必要性分析在给予承包商一定的专利权限同时,还应保留国家政府知识产权的适当权利。事实上这是有必要的。首先根据“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国家理应对政府资助项目产生的智力成果拥有所有权。现实中,政府投资开展一个研究项目,往往有着专门的目的。国家掌握对由此而产生的各类智力成果的支配权,有利于实现国家的专用目的。这一点,在美国专利法第十八章中的条款得到了应有的体现,比如其中规定对于承包商拥有产权的发明成果,政府都有免费使用的权利。当承包商或其他许可方对政府资助产生的发明实施不利时,政府还可以行使许可权,等等。其次,由政府资助产生的智力成果实际上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共同财产,理应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来对这些知识财产的利用实行监督与管理。如果此时将权利界定给承包商,政府不保留任何权利,显然是不合适的。事实上,作为一个具体的经营机构是很难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考虑这些属于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的合理培植与利用问题,并且实际上也不具备这种能力与条件。按照现代产权理论解释,这种将政府权利全部吞并与具体的承包商类机构,也会导致前面所说的那种“外部性”。因为承包商在对政府资助产生的智力成果作出使用安排时,更多的是从其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这种损失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体人民应享有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比如那些用于国防目的、公共卫生与健康的成果;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是代表人民对有关项目作投资的,因此在权利全部留给承包商时就会出现承包商享受“利益”,国家承担“成本”的不公现象,也就是说全体人民为少数几家企业的“权利”享受而承担成本,履行义务,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此外,由于公共物品,如公路、桥梁等在其经营过程中收费的困难性,导致这一类应用于这些领域的技术成果的权利收益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导致这一类技术成果的研制与商业化使用不可避免地由国家出面规划、管理。事实上,主要以盈利为目的的承包商一类机构对这一类的智力成果的研制与应用是不感兴趣的,除非国家以相应的报酬作为保证(这也正是大多数公用研究项目是由国家投资的原因)。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领域的智力成果研制与商品化问题,只有由国家投资,并通过招标形式吸引有能力的研究机构来完成成果研制任务,以实现成果的商品化目的。关于这一点,美国专利法第十八章中也有相应的条文。

3.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思考

我国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与美国政府专利权归属有类似问题,因此可以借鉴美国政府知识产权归属处理的做法。为此我们对我国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3.1国防知识产权主体确定的思考为鼓励国防智力成果方、使用方积极投入成果创造与商业化的活动,应对其权益给予充分的考虑。为此,我们认为国防知识产权在归于国家的同时,应保留一部分权利给国防智力成果方,这一类权利应以法律形式给予确认。同时应允许国防知识产权在适当范围进行交易,成果使用方通过交易也应能获得一定范围的权利。

3.2国家权利内容界定的思考

(1)应确保国家对国防知识产权的绝对控制权除了前面我们在美国许可政策一节中所述的理由外,这里更强调以下两点:首先,国防智力成果具有更强烈的政治色彩、共用性色彩以及公益性色彩。这就决定了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国家必须对国防智力成果在国防专用领域里实施拥有绝对的垄断权。

其次,国家对国防智力成果的投资巨大,国家有理由代表全体人民尽可能地收回投资,促进其产生经济效益。由此积累国防智力成果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促进更多的国防智力成果的产生与应用,并造福于全国人民。因此,国家应对国防智力成果保值增值管理拥有充分的权利,而这是在国家对国防智力成果拥有充分的明晰的财产权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包括,对国防智力成果的保值增值活动的调控、监督与促进;对一切因侵蚀国防知识产权(如化公为私等)、非法转移国防智力成果(如通过人员流动等)以及未及时申请法律保护(如提前公开,让外国厂商抢先申请专利等),不健全的国防智力成果交易机制(如交易费用与实际不符,无形资产评估制度的不健全等)而导致国防智力成果资产流失、国家利益严重受损的活动进行干涉与管理。

(2)国家对国防知识成果应有的权利内容的思考首先,国家对一切用于国防专用的国防智力成果应拥有绝大部分的产权。由此导致国防智力成果研制方利益损失(比如因无许可权而使其收益受到损失)可考虑采用象现有《国防专利条例》中规定的那样对成果方发放“补偿费”的制度性补偿手段来弥补成果方的损失;第二,应明确确定国家对国防专用领域里使用的国防智力成果拥有一定的权利。比如国家有权控制国防智力成果的外贸活动,以确保国家应有的利益不受侵犯;又比如对于重大的民技术贸易活动,国家应对其有调控权以及收益权,具体如项目计划的审批权、项目计划实施绩效监督权、项目收益分配方案制定权以及适当比例的收益享受权等;第三,鉴于美国政府知识产权处理经验,我们也应考虑对那些实施难度大或实施不利的成果项目(除国防专用项目外),国家对其应拥有以许可权为主的转让权,即其有权指定或通过招标等形式确定有实力的或合适的单位进行实施,或国家代表本国利益,在解密的基础上选择有市场的国家进行实施;最后,为确保国防智力成果不流失,应明确规定对国防知识产权拥有终极所有权。即国防知识产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出租,但不允许将所有产权进行出售。这一点与民用专利性质相同。

3.3国防智力成果完成方权利思考

(1)再谈国防知识产权主体唯一性所带来的影响国防系统长期奉行的知识产权一律归国家所有的产权政策所导致的外部性,对国防系统最终所带来的财富可能是“总和为负”的影响。因为,当一方享受“成果使用权”时可能得到了一定的收益(比如军工厂接到试制及生产的任务,这就意味着军工厂在为自己创造收益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创造财富),而另一方在承担“成果研制义务”时却因无权交易而遭受的利益的损失。这种“权利”享受者与“义务”承担者之间的收入流转,即一方所失为一方所得,这从国防系统总体来看却是一个“总和为零”的结果。此外,在考虑外部性的存在还导致了成果方对成果研制的努力程度的降低,加上国家改善外部性所导致的各种消极后果而付出的高昂成本,就得到了上述整体收入“总和为负”的结果。

(2)成果权利内容的思考第一,收益权的确定是重要的,尤其是在国防应用领域,成果方不具有任何转让权(应指许可权)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单独确定适当范围的收益权,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不允许其自由交易而带来的损失,由此尽可能在照顾国家的特殊需求与减少成果方损失之间取得一种均衡;第二,对于成果方转让权的确定,主要体现在民用领域中其应拥有许可权的规定上。只有允许其进行市场交易,产权才会给其带来更多的利益。由此才能强化产权的激励功能。而这一权利制度又是以国防智力成果的制度化的解密工作实施为前提的。而成果方保留许可权,也是在国防智力成果转化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它的明确界定是市场交易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对于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这场华丽的奥运表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我注意到两个外国人的评价几乎一致。一个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总裁马克·汤普森,他在参观新华网时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而开放的中国将会让世界更加亲近她。另一个是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他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更是直言不讳:没有开放政策,就没有奥运会。

以他们的识见和眼界来说,我想这是对中国一种如实的评价。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感。

这些年来,中国的开放程度有目共睹,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开放,甚至超过很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入世。可以说,入世锁定了中国开放的不可逆过程。京奥本身也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既然中国的开放是大势所趋,那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继续开放和向什么开放?这的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我为后奥运时期开放所设置的行动图分三部分:先从放开对媒体的管制,解放表达开始,让媒体有自由报道和民众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这不仅是因为新闻自由和表达自由是人的若干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也是因为,惟有放开媒体管制,并自由表达,才能有效缓解当前中国日趋激烈的社会矛盾。当前严重的社会腐化和日渐积累的民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无法自由监督和民众没有表达和申诉的渠道所致。

可以说,开放媒体和表达是后奥运时期一项成本较小而收益较大的选择。它所要付出的“代价”──如果说有代价的话──只是政府和官员不得滥用权力的自由,但由此却可避免民怨衍化危及社会的暴力行为,并帮助执政党及时清除自身的腐化因子。所以,中国的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应该改变过时的思维。其实,有时候这更多是一个习惯而不仅仅是理念问题,习惯了媒体监督,就不会把这当作多么可怕的事情。

后奥运时期的第二项开放应针对民间经济和民间组织。改革30年来,中国的对内开放一直小于对外开放,主要表现为经济方面,民间经济的发展受到不公平对待;社会方面,民间组织的发展受到过多限制。没有民间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解决中国目前日益扩大的财产收入和贫富差距,而要发展民间经济,就必须打破一切对民间经济的歧视政策,把对国企和外资开放的领域同时也向民企开放,让民企可以自由地进入大部分行业,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的活跃是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四川大地震的救援活动初步显示出了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民间组织的建设性力量,但目前,民间组织的发展所受的限制比民间经济还多,应该放手让包括外国非政治性的基金会和环保组织等在内的民间组织有一个自由的发展。

第三项开放则是政党的开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一系列的前置条件。很多条件现在根本还不成熟,因此,它只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会计目标理论

会计理论体系是会计目标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会计目标主要职责就是要明确会计信息的必要性、指向性、内容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当知识成为一种全新资本而参与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其作为关键性、主导性的生产要素,直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显着的提升作用和影响能力,同时企业对知识和创新的依赖也越来越高。因此,会计目标应该关心企业人力资源,重视知识与创新对于企业的影响,重视企业人力资本拥有量及其增长能力,体现出人力资源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会计准则理论

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反映内容和会计准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一方的变化将会导致另一方的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新的核算内容、新的会计要素,如何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三、会计权益理论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市场价值的上升,弱化了传统的财务资本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账务至上的时代已经逐渐的被弱化了,与此同时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因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强化,其地位明显的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所以,现代企业将人力资本纳入企业产权的主体范畴,并最终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是大势所趋,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四、会计要素理论

近年来,传统的会计理论将会计分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是符合工业经济时代传统会计核算要求的,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会计核算内容,必须对会计要素进行科学的划分。由于企业资产中的知识资产、人力资产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而相应的财务资产却在不断下降,所以要求在仍然使用六个要素的同时,应以人力资本为主,将企业人力资本纳入企业产权主体的范围,以符合时代会计理论及方法的创新体系,形成完整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五、会计假设理论

会计假设是会计实现的重要前提保证,没有会计假设会计功能是无法实现的。会计假设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随着具体的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假设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应该对现有会计期间进行必要的改革,把以年为单位的会计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变为定期或随期,将会计期间划分的更加灵活,实用性更强,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实现的重要前提,当新技术步入经济发展的领域,企业间严酷的竞争,使得企业的存在时间相比以前的企业来说,要短的多。货币计量假设,以传统的单纯用货币计量已经不符合现实的情况,信息使用者要求从企业的各个方面去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希望能提供更多的面向未来的有用的、非货币信息。

六、会计核算理论

以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是随着会计平衡公式的改变而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同时导致在新的企业资产情况下,会计的基本内容、传统的会计概念、会计核算体系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当人力资本成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中心,必然会导致以下的变化:现行会计核算由人力资产和知识资产替代传统的会计理论;对经营成果的计算将从利润时代逐渐走向增值时代;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应由全方位效益和社会资产替代财务效益的评价;在利益分配上,把传统的的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改为按知识分配。

七、会计平衡理论

会计平衡公式应反映两个方面:一是恰当的反映了企业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制度及其特征,第二,充分体现知识经济企业变化极其迅速的时代所控制或拥有的经济资源。根据这个概念,按照传统的会计平衡公式不是资产=所有者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投资+劳动力所有者权益,而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如何实现奥运的社会营销?

地产现状与奥运经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后奥运时代,地产如何实现突围? 从经济角度来看,奥运会不一定是一个赚钱的行为,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巨额亏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从披露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奥运账面直接收益1.3亿元人民币,但却没有考虑到经济的机会成本,实际的收益,如果科学的来看,无法得出确切的数字。

但最终来看,奥运会让中国再一次扬眉吐气,让五星红旗多次飘扬在中国的热土之上,收益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政治方面的国际影响亦非常巨大。

奥运过后,各种奥运设施再利用问题成为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巨额投资变将会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澳大利亚的做法可能值得我们学习,即以奥运带动旅游,以奥运设施为契子,充分开展旅游业,开展国家的奥运旅游营销。

从这点来看,夏季奥运会的经济引擎作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峰值,如何保持其持续的奥运效应是营销界急需关注、解决的问题!

来看中国的地产,就天津来说,从目前态势来看,各个项目正在以促销的形式对价格进行调整。是发展商不看好天津的地产走势了吗?不是的,因为开发商需要现金流、商需要佣金、垫资单位需要追款,而自有资金本身就不多的项目开发商只有通过楼盘的变现来实现现金回笼,以促销带动销售,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不得不为之。

可以说,现在的天津也经过的地产的高峰值,接下来,如何应对市场?

商建议降级售价,发展商坚持,消费者观望,迫于现实,发展商不得不进行价格调整。

发展商如何突围,在现在的形式下?

可以说,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目前的地产市场格局逐渐进行明确,小开发商逐渐沦为项目公司,寿命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相伴随,可能拥有一个自己控制的物业公司,仅仅而已,赚了一笔钱,发展前景不明。

同时,有实力的发展商进行吞并,形成区域的霸主,更多的是实行合纵之术,成立项目公司,联合开发,深度发展。

不论如何,目前虽然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但作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商必须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来跟得上未来的发展。

未来有什么发展趋势?

细化市场,专业发展,做好资本市场

未来的地产产业链将会进行非常细分,发展商就只是负责建筑的统筹,他的重要的职责就是把房子盖好,前提是有专业的投资商,更多的时时候,投资商与发展商只是资本的合作关系,而没有公司行政方面的联系,是一种纯粹的市场合作关系。投资商,更多的时候表现为基金公司或者其他的大型投资财团,可以很便捷的从资本市场获得投资资本,房子盖完后,销售商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实现建筑从商品向货币惊险的一跃,同时物管的介入,或者管理管理公司的接手,物业开始运营,完成了一个闭环。

作为一个地产产业链的公司,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对自己的公司进行科学评估,选择自己发展方向,要清楚的认识,不是越全越好,而是越精越好,看似是市场范围的缩小,其实是市场份额纵向的扩大。这点,如果上升到营销学来看,可能就是所谓的产业机会、市场细分、角色定位。

总之,当前的市场,要能认清形势,站好队,发展自己的强项,该舍弃的就应该大刀阔斧。

转向地产服务,开展资产的有效管理

地产产业链,不一定发展商最赚钱,不一定发展商名气最大,可能目前是这种态势,但随着专业化的发展,未来绝对不是。

不做建筑的开发,作为一个地产产业链的生存者,其实发展空间很大。举个例子,首先可以做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是一个成本较低、收入非常高的行业,如果拥有1个亿平米的物管面积,那也就很具有实力、收益及影响力了,在行业里绝对有发言权,最起码在一个区域里。这里就涉及到了资产管理的范畴,物管,以及酒店管理、商业管理可以看作是资产管理的第一个范畴,这个范畴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这个市场目前竞争不激烈,市场不尽充分,但是专业的物管公司却寥寥无几,尤其是商业经营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部分国际性的商业管理公司介入国内的大型商业项目,但收获甚微,根源于对中国市场消费心理的把握失误。

如果公司有实力,有较好的人力资源,可以开展所接受委托项目的资产管理,该管理主要是针对物业本身,其主要职责是实现物业资产价值最大化,而不是贬值。在普通居住房产表现为使业主更便捷、安全、舒适,在商用经营物业方面主要表现为其经营内容与其建筑相符合,而不仅仅是保证物业的正常运营,通过经营的调整、发展而带动物业的保值、增值。举个例子,一个设计非常好的商业建筑,本来是作为中高档百货经营,最终却大部分引进了毫无品牌优势的小店,那就是对物业的大大贬值,即使经营状况不错。

如果公司有较好的资本市场获得货币能力,则可以开展项目的组合管理,即投资组合管理,但前提必须是在资本市场有非常好的货币获得能力及品牌良好的合作伙伴。项目组合管理,通过资产项目的调入、调出,赚取中间的货币差值,而这需要较高的智力投入及充足货币的支持。

产业转型—条条大道通罗马

在如今的形式下,从地产淘到第一桶金,或许资本、人力储备都不足,不足以在目前市场格局中竞争,与其苦苦挣扎,还不如放弃地产而转投其他行业,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实现企业的目的即可,没必要信心坚定的来做一件事情。在进行产业转移时,也必须擦亮眼睛,积极的发展可利用的商机,或许一段时间后,会携巨大的盈利重新进入地产市场,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国际工程;外汇风险;防范

一、企业国际工程项目中外汇风险的类型构成及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概述

一般来说,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水平会随汇率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这种变动对于企业来说,要么产生收益,要么导致损失。企业国际工程项目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其外汇风险普遍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本币、外币和时间是构成企业外汇风险的三个重要因素,根据外汇风险的对象和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型:外汇经济风险、外汇折算风险和外汇交易风险。

导致企业外汇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不同交易主体所处的市场经济结构、会计制度、汇率制度和国家政治体系等。外汇风险对于跨国经营的国际工程项目企业来说具有重大影响,即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结构、市场规模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参数值修正,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众多项目和指标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绩效、竞争力水平和支付信用评级等。

二、新形势下国际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宏观市场环境态势及其对外汇风险防范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分析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大大刺激和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国际贸易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产生了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和冲击,加剧了国际交易中的各种不诚信行为。我国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近30%,这就对我国拥有国际工程项目的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而产生的汇率风险也成为企业国际工程项目中需重点考虑的几个焦点问题之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汇率风险的管理水平。

新形势下企业国际工程项目经营中所面临的宏观市场环境态势及其对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作用、意义,客观上要求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关注:从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加强和提高对外汇风险的认识水平和防范管理意识;从外汇汇率的变化及其趋势,预测估算其对企业财务状况、资产结构和现金流等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采取灵活的外汇汇率风险管理、防范技术技巧及其组合来制定趋利避害的规避策略。这些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目前企业国际工程项目中外汇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内容。

三、目前企业国际工程项目中外汇风险防范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外汇风险防范中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和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2005-2010年底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外汇风险管理中的资金投入比重年均增长约7.3%,对于外汇风险管理的覆盖面到2010年底实现了约67.5%的比例。同时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投入产出比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攀升,2010年底基本实现了1∶13.2的水平,对于企业的国际工程项目经济收益的贡献率2004-2010年期间达到了年均9.3%的水平,企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外汇管理制度和措施。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和影响,在企业国际工程项目中外汇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总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对外汇风险产生机制及其内涵的深刻理解和解读,使得外汇风险防范的意识非常薄弱,导致问题出现时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国际工程项目中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经常暴露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上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事实上,我国大多数具有国际工程项目经营的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的时间不长,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外汇风险防范的关系的认识不够清晰,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对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可能面临的外汇风险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抱着侥幸心理消极应对。由于外汇风险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第二,缺乏对本币、外币、时间三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和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导致不能据此分析外汇汇率变动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量以及重大经营决策的影响程度,给相关生产经营决策带来困难和阻碍。这一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一是这些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凡是涉及到外汇的业务通常都由财务部门监管,而没有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向企业高管层负责并报告外汇风险暴露的具体情况,使企业的外汇头寸很难完全规避风险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二是企业人员不具备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无法从企业策略高度出发,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面临的各种外汇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更谈不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测算和管理,因而企业经常面临巨大的汇兑损失也就不足为怪了;三是我国企业国际工程项目经营时缺乏对外汇风险管理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不能通过外汇风险管理的成本收益分析,对方案进行取舍和改进,也就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水平。

第三,缺乏对于作为本币的人民币汇率与国际一篮子结算货币的汇率变化关系及其对于经营成果作用机制的具体流程的了解和谙熟,使得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结算和交易中不能有效地选择风险对冲的组合策略。

四、新形势下企业国际工程项目中外汇风险防范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企业国际工程项目中外汇风险的类型构成及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概述,结合目前企业国际工程项目所面临的新的宏观环境态势及其对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的作用、意义和要求,在分析了目前企业国际工程项目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参考相关国际工程项目和外汇风险的知识及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我国企业数年来外汇风险防范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综合对比分析,同时借鉴韩日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外汇风险管理中的经验和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企业国际工程项目外汇风险防范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企业国际工程项目外汇风险管理中应该加强和提高对外汇汇率变化作用机制及其风险防范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和思考同企业自身的国际化战略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外汇汇率变化及其风险的敏感性,建立健全相关风险辨识防范机制来确保其得到有效的重视。企业国际工程项目中外汇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大量案例都说明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外汇风险的管理水平与其相应的重视程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的关系,并且随着企业国际工程项目等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需要将这种关切强烈地注入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内部机制中,以体制来保证相关外汇风险防范措施和机制得到长期有效的建立健全和发展。

第二,企业国际工程项目外汇风险管理中应该加强和提高对影响外汇汇率变化风险及其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掌控能力,以可靠的测量数据为依据定量地分析汇率变动对企业国际工程项目的成本、资金流量以及投入产出比等财务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测算出因汇率的变化给相关方面的资金安排所造成的影响。根据外汇风险防范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的相关理论,当某国外币汇率下降预示贬值的倾向和可能时,则要抛售或减少以该国货币表示的资产或增加以该国货币表示的负债比重,而当某外币呈现出强势的坚挺走向时则应增持以该国货币表示的资产或减少以该国货币表示的负债。另外针对外汇交易风险可以采取提前或延迟外汇收取的办法来规避因时间所带来的风险,在流向上可以通过配对管理的办法来控制流入和流出货币的相对均衡,从而达到控制外汇风险的目的。

第三,企业国际工程项目外汇风险管理中应该加强和提高对于以本币人民币为基准货币的国际一篮子结算货币的汇率变动及其相互连带关系的了解和洞察,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货币组合和灵活的结算方式来规避由于可能的汇率变动给企业的工程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的抵消作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工程项目合同中计价货币的选取问题,通过灵活的计价货币选择可以实现规避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具体来说,当企业有合理的依据可以预见本国货币在没有发生大幅度的通货膨胀而贬值的情况下,可以要求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发生货币买卖行为,因而就没有汇率风险,而在相应的工程项目劳务输出中则应该选择相对坚挺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外汇风险中的经济风险而言的。

第四,掌握外汇风险管理的各种技巧,通过管理战略谋划、防范策略实施和避险工具采用,把外汇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研究国际金融局势,外汇风险管理的战略、策略、技术和方法。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选择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搜集西方国家主要货币汇率及人民币汇率资料,分析汇率变动趋势,了解企业业务的交易国别、币种、汇率情况,编制即期、远期外汇头寸汇总表,向企业决策层提出外汇避险建议,负责实施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和采取避险措施,定期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等。

第五,企业国际工程项目外汇风险管理中可通过外汇期货交易来进行相关外汇风险的规避。外汇期货交易的避险方法是采用对冲方式,利用期货交易的利益弥补现货发生外汇风险的损失。操作方法是透过集中交易所依标准化契约,公开竞价决定。外汇期货交易的成本分为三项:一是期货履约汇率与外汇市场即期汇率的差异,履约汇率大于即期汇率的部分是买进期货的成本;二是保证金成本,指缴纳保证金而使资金呆滞所造成的机会成本;三是手续费及管理费用,指交易所、清算所收取的费用及内部作业的人事费用等。外汇期货交易的避险,要考虑上述成本与外汇风险可能损失的大小,当前者小于后者时是值得采用的。

五、总结

鉴于目前企业国际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复杂的宏观环境以及国际贸易中各国货币汇率,特别是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背景下,如何采取合理的技巧和技术规避工程建设结算和交易中的外汇风险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步伐的重要因素。企业国际工程项目中应该首先加强和提高外汇风险管理的意识,进而建立健全相应的外汇风险识别防范和应对机制,并分析具体交易的详细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规避和闪让策略,特别是要结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发展趋势做好本币与外币的结算组合和选取。

参考文献:

1.鲁旭.汇改后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

2.徐暖心.面对经济危机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研究[J].企业导报,2009(9).

3.李文静,高红霞.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4).

4.李清川.我国国内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初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3).

5.梅光增.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