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教师学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加强幼儿园文化的人性化构建
其次,形成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在相互促进中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相互之间可以密切联系,分享经验,共同反思,优势互补,共同进步。通过教师之间的广泛交往和专业分享,教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合作的工作氛围,大家在密切合作的工作集体中形成明确的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方法,强化对幼儿的教育效果,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强化教学动机,增强继续从事幼教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2多方交流,形成幼儿教师的有效交流机制
幼儿园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交流,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创造条件学习教育理论,帮助其升华原有经验,完成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化;为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提供条件应用科学理论,提高转化能力和技巧,帮助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促进所有教师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不断成长进步。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教师与幼教专家之间的交流、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等等。幼教专家是幼教界的权威,总结幼教的实践经验,预测幼教的发展趋势,引领幼教的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可在与专家的交流中领会最新的幼教理念,并把幼教理念与自己的幼教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幼儿园各有自己的特色与专长,大家互相交流,各取所需,共同构建园本文化;教师通过业务教研活动、业务评比等方式互通有无,在专业技能技巧方面共同进步;教师通过组织家长听课、评课、指导家长构建家庭区域等等,与家长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幼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幼儿管理能力。通过多方交流,幼儿教师可以不断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专业成长中不断激发、巩固和强化教学动机。
3.1 评价主体多元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各项教师评价结果可独立使用,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本人的参考,各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断做出合理调整,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无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评价,还是教师同行评价,它们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需要经过教师的自我评价,通过教师的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3.3 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要有明确的标准,这对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是必要的,同时也为教师的努力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但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在职业素养、年龄、经历、受教育程度、教学风格、师往类型等方面均表现出个性差异。我们需要在多样化的教学背景中检验统一性、标准适用性,在统一的标准与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
4关注幼儿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教师的自主化发展
4.1 要关 注幼儿教师的生活。幼儿教师承担了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多种角色:家庭中的配偶、父母、子女,工作团体中的教师、同事、班主任、园领导,社会生活中的亲戚、朋友等等。幼儿教师角色身份的多重性使得她们的工作繁忙、紧张,很可能引发角色冲突,进而影响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动机下降。管理者应适时适当地关心她们的生活,为她们排优解难,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调动她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学动机。
4.3 关注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与其专业成长关系密切,专业发展机会越少,则教育素质就会相对越低,工作价值也就越小,教学动机的强度也就越来越低;反之,享有的专业发展机会越多,则教育素质就会相对越高,工作价值也就越大,教学动机的强度也就越来越强。所以,管理者应尽可能为每位教师提供适合个体个性特征和专业特长的专业发展机会,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她们在工作中获得胜任感和成功感,激发其教学动机。
参考文献
一、“实习场”的发展渊源及其基本理念
“实习场”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当代学者森杰(Senge,1994)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研究背景下提出来的。他指出:“实习场既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室式场所,也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场所,而是一种基于具体的社会案例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实验环境。在实习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活动,与今后走向社会遇到的问题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它实现了从教育认知到社会认知的过渡。”由此可见,实习场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它强调学习者在此环境中学到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
“实习场”理念不是教育理论中的新理念,而是很多教育家所倡导的一种基本的儿童教育观念,从卢梭、裴斯泰洛齐、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到杜威,都有类似的思想。一直以来,教育家们关注实习场理念并开展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比如,美国学者凯瑟琳,坎普·梅茜等人在《杜威学校》一书中说明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再如。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戴维·H·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郑太年、任友群译)一书中具体阐述了创设实习场的几种方法。在国内,南师大虞永平教授对“实习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我国部分幼儿园中开展的工作坊其实就是一种“实习场”,其核心精神就是与生活关联、与生产关联、与行动关联。
综合国内外对“实习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虞永平教授总结了实习场学习的几个特点:1,真实性。是指学习者参与的是真实的任务完成和问题解决活动:真实的活动(包括活动任务、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真实的行动(真实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真实的操作而非虚构的游戏过程(真正的问题解决)。2,情境化。是指教育者要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中为学习者学习创设“情境”,这种情境必须是生动的、真实的,情境中所包含的“问题”与学习者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的活动与学习者未来在校外可能从事的活动基本一致。3,行动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实际行动参与情境性活动、采取实际措施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甚至是进行的基本操作活动都要在某种程度上与“情境化任务”建立或多或少的联系。4,发展性。是指选取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挑战性”和“适宜性”的内容,并且将挑战镶嵌于整个实习场学习情境脉络。构筑学习者学习适宜的“最近发展区”。
二、“实习场”理念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情境创设的启示
虞永平教授对“实习场”理念的剖析和阐释、对幼儿园“实习场”活动的关注和指导。为近年来国内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专业支持。从而对当前国内的幼儿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样,这一理念对我们创设集体教学情境、优化集体教学效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我们知道,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达成有效教学的良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现场,却可以见到许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创设。以实习场理念为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下文就结合实习场特点的“真实性”“行动化”“适宜性”,来谈谈集体教学情境创设的几个注意点。
一、关注集体教学情境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实习场设计的核心要点。在最能体现实习场核心精神的“工作坊”活动中,学习者所扮演的角色是真实的“工作人员”,而非仅靠“角色扮演”其他行业或领域相应人员特色来“玩游戏”。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情境的“真实性”:一是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活动和行动的机会。比如,认识春天的活动,可以把课堂从活动室搬到花园里,改惯常地看图片、看视频为亲密接触真正的花木,到花园里去找一找、认一认、比一比,这样的活动比排排坐的集体活动要生动、自然得多。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二是通过设置与工作相关的。或模仿从业者真实活动的方式来设计学习环境。比如,学习用彩泥做点心可以替换成用面粉做真正的点心,做完后蒸熟享用,让幼儿在其中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三是借助图片、实物与信息技术创设逼真、仿真以及虚拟实境来提高学习过程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以上第一第二个途径包含着真实的活动、真实的行动、真实的操作,可以实现实习场理念所倡导的“真实”。而第三个途径对教师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我们知道,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由于受场地、空间、季节等外部条件的限制,教师常常会创设虚拟情境来达成教学目标。反思幼儿园的虚拟情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了虚拟的情境,幼儿明知是假,但仍然愿意投入或沉醉其中,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以虚的手段达到了实的目的。我们说,这样的情境创设是真实有效的。另一种是教师创设的情境与事实不符甚至违背了现实生活的常规,让幼儿觉得虚假、可笑,因此不愿意进入其中。没有了幼儿的全情投入,活动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我们说,这样的情境就是无效的。是有违“真实性”原则的。
综上所述,关注集体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是指给幼儿创设的情境要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创设真实场景、提供真实物品也好,创设虚拟场景、提供替代物品也罢,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获得真实的经验和能力。
二、重视集体教学情境的行动化
“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明白了。”这一至理名言揭示了学龄前幼儿“在行动中学习”的特点。因为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幼儿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纲要》在每个领域中都没有单列出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要求的细目,而是从活动的角度附带提出知识或技能要求,也即强调了“行动中学习”的重要性。
实习场理念强调要“维护学习者探究的权利”,要“通过学习者自身实际行动、与所在集体合作(互动)来共同完成他们当前所面临的实际任务。”从本质上来说,实习场反映的就是“做中学”的基本理念。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了行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强调行动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这对于集体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那就是——让幼儿在以互动交往为主要方式的集体课堂中学习。这里的互动交往包括几个方面:一要增进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二要增进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三要增进幼儿与环境材料间的互动。而落实到《纲要》提到的五个领域,可以具体为:对于语言领域。要创设相应情境,让幼儿有更多对话、交流与表达的机会,避免作品的简单学习。对于科学领域,要创设相应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在探索和发现中建构经验,避免科学知识的直接记忆。对于社会领域,要创设相应情境。让幼儿通过交往和实践来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避免规则的简单接受。对于健康领域,要创设相应情境,让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自我服务和体育运动。避免生活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枯燥练习。对于艺术领域,要创设相应情境,让幼儿发自内心地喜爱并参与到艺术课程的欣赏、学习、表现和创造过程中,避免艺术的机械复制。
重视集体教学情境的行动化。能更好地践行“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的教学理念。它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能让幼儿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更好地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强调集体教学情境的适宜性
“借鉴专业领域的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过程创设真实的情境脉络。但实习场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于模仿专业领域实践的“表面”学习,还需要考虑学习内容对于特定阶段学习者的发展适宜性。”实习场设计要讲究“适宜性”,幼儿园集体教学情境也是如此。
集体教学情境创设的适宜性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选取合理的情境素材。集体教学中的情境包括教学过程中人、事、物,以及人们之间言语、表情、行为的总和,因此构成教学情境的素材是丰富而多元的,诸如场景、教具、学具、语言、音乐、影像,等等。因此在选择情境素材时,就要考虑某些素材是否必要。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是否能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否能营造出教学所需要的氛围?是否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是否能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等等。其次,情境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创设教学情境也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其动作、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显著的。因此,适合三个年龄段幼儿的情境自然也是大有区别的。如:“玩家家”“做客”这样的游戏情境让小班幼儿乐此不疲,对大班幼儿却毫无吸引力;而大班幼儿感兴趣的竞赛式情境、小组合作式情境却不适合小班幼儿。再如,习惯了排排坐问答式学习的幼儿,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参与式”情境。会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幼儿的学习需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
一、福利保障,待遇留人
(一)保证工资收入,确保教师基本生活保障
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务核算,一是做到确保规范办学的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二是确保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教师进行奖励式补助,工作年限越长,补助越高,并逐年递增到幼儿园能承受的上限,以此来鼓励民办幼儿园教师安心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办理基本保险,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实施激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十条规定:“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及其教师和学生依法享有与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及其教师和学生平等的法律地位。” 为此,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幼儿园要严格执行规定,根据教师贡献大小能力高低实行激励奖金,建立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将教职工的收入报酬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所取的教育教学成果等工作实绩挂钩,体现一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激励奖金机制,充分地调动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民主管理,情感留人
(一)团结互助,让老师体验人际的和谐美好
一是要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信任教师,为每一位教师的成功创造机会,促使人人都能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二是要引导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特别是在教育科研方面,可以实行如“一帮一”或“以老带新”等各项活动,为教师们营造一个有张有弛,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总之,要让教师们看到幼儿园以及自己的前途,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
(二)鼓励关怀,让教师享受工作的成就快乐
幼儿园都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让教师们充分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园要为教师们的进步成长提供平台,如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年青教师上好汇报课,组织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幼儿园的早操、游戏、环境布置等各项活动,引导教职工互相之间指导鼓励,共同促进提高,更直观地学习幼儿教育的方法。
(三)细致服务,感受生活的幸福温暖
管理的最高艺术在于为员工提供合适的“服务”——赏识和关心自己的员工。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繁重而琐碎,为了教育引导好幼儿,她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来自园长等管理层的赏识与关心,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动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园长应做到时时处处赏识和关心教师,如在家长会上多介绍教师的成绩和辛苦、各项活动后要奖励辛劳的教师等等,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培训教育,事业留人
(一)完善培训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是互促式培训,优化教师成长环境。鼓励骨干教师形成特色,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勤钻研、多探讨,争取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新时代幼儿教师;对于年青教师,则以鼓励为主,采用“以老带青”结对帮带的形式,促使年青教师一年上手,两年有特色,三年成骨干;在这个过程中,促使骨干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每个教学环节做好表率,上好示范课,引导年青教师多学多问,定期上好汇报课,互相之间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二是课题带动式培训,创设教师成长空间。民办幼儿园,要更加重视教育科研活动,每个学年可以申报一到两个课题,以园长牵头,调动广大教职工参加,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们学习和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请进来走出去式培训,开阔教师业务视野。在培训活动中,定期邀请外来专家对本园的教职工进行的理论与实地指导,引导教师在和专家的合作研究中不断地成长,与此同时,定期选派教师参与省、市、县一级的幼儿教育培训,以增长其见识和能力。
(二)加强交流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民办幼儿园之间,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创设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学习体制。由于各幼儿园在管理机制和人才使用上各有优势和不足,互相之间可以互补。可以互相选派教师到对方的幼儿园挂职任教,任教期限可以是一个学年,也可以是一个学期,为教师们的互相学习提供机会,并把所学到的先进经验带回本园,以便结合实际,更好地开展本园的教育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们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专两年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职业教育方面,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通过利用项目教学法,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项目教学中,重点在于学会参与实践活动,而不是重视结果,学前教育专业两年制学生《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属于学前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将培养幼儿教师且符合市场岗位要求作为目标,经过项目教学,培养幼儿教师的一系列能力,除了基本的课程知识内容,同时,通过实践体验,培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思维方式等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幼师的综合素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前教育学生可以获取基本的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迅速、正确地获取相关的教育理论信息,能在一定的正确的教育观的指导下,依照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在分析和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将目标转换成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并能组织实施和分析评价,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其目标。
一、项目教学法教学思路设计分析
由于生源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特点,且大多数学生过于偏重专业课而忽视文化基础课。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教法课的兴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活动设计教学中可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中的应用关键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寻找并筛选出合理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是项目教学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项目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特点对项目展开研究,其设计思路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一是场景设置,即是模拟和教学实际情况比较相近的情景进行教学,通过分析知识点帮助教师解决现实问题。二是确定项目,可以通过调查,经过研究讨论确定要实行的项目。三是制定技术,根据项目结果制定项目方案。四是开展实施,教师在项目中发挥指导作用,是开展整个项目的关键人物,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实践。五是协作学习,每小组内组员要相互协作完成计划,明确分工和责任。六是对项目开展评价,针对评价这一块,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学习效果,有组内互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完成三部分评价。同时,针对活动主要是按照八个步骤完成,先是体验作品,接着教学观摩、深度对话并对要领进行梳理,完成方案设计,经实战训练,小组合作反思,最后深化要领。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项目案例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作为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系统的学习,可以将该课程用项目教学的理念分解成若干项目,让学生通过完成与幼儿园活动过程中相对应的教学项目进行分类学习。
教学课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终极目标:大胆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并组织活动;促成目标:设计符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活动。
教学活动项目:
1.根据幼儿特点及年龄、设计活动目标;
2.根据已选内容、既定活动目标,设计活动方案;
3.根据活动类型级方案,备好活动材料以及知识点;
4.使用自己的方案模拟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评价。
教学准备:幼儿活动室,多媒体,教具
教学课时:2个学时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老师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优秀案例,播放活动案例视频,让学生观看分析。
(二)讨论分析。教师通过活动介绍后,提问:“活动目标是什么?”“教育活动是怎样设计的?”等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小结此类型活动设计的思路与实施细则。
(三)开展项目。教师分派项目任务,任务主要有活动目标进行深化讨论,比如活动材料以及知识经验、活动环节的推进、活动目标的达成、活动方法的恰当使用等,每组分配有6人。然后,教师梳理示范,以其中的一个合理的活动设计作为案例,向学生展示整个活动设计流程。学生分组开展项目,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5-6人一小组,每组模拟一个幼儿班,其中一人扮演教师角色,余下学生扮演幼儿,开展活动方案。最后,进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及时做好修改和调整工作。
(四)提交作品。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方案并提交。
(五)项目评价。现场分组试教,展开评价。先由每组的教师介绍本组的活动设计方案,详细介绍遇到的难题,又是如何解决;接着由其他小组提问,然后开展互评模式,最后教师总结性评价,选出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作品。
(六)展示优秀作品。通过鼓励的方式,以便激发高职学生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热情。
三、项目教学法教学实施过程分析
高专两年制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主要根据教学的四个阶段开展:
首先,将项目设想提出,设置情景,明确项目任务。在最初阶段,可由老师提出几个有关的项目设想,与学生展开讨论,并确定项目的目标以及任务。项目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确定项目实践时,要考虑到整体因素,并根据项目的目标、内容和条件与实际相互联系,提高项目教学有效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连接。
其次,设置项目计划,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教学和学习。组员间分配要平衡,以便取长补短,同时模拟一个幼儿班,安排好角色。明确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各个小组完成自身任务,认真执行责任。
然后,进行项目评价,先开展自我评价,然后互评,最后教师评价。以此确定学生学习成绩,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提问考察学生对项目的掌握以及理解程度。
最后,成果展示。表扬优秀作品,向学生们展示,以此激发他们的竞争力,增加对学习的热情。
总之,发展项目教学法在高专两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提高高专教学水平,此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一、社会转型期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存在本质责任与延伸责任、适应社会与引领社会、专业纯洁度和学生就业广度、政府责任与自身责任、课程设置与课程效率等问题。东北师大王小英教授提出,社会转型是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转型。不同层次的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进行转变和提高,“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幼儿教育》编辑部张虹主编也认为,社会转型时期学前教育除了关注自身发展之外,还要关注国家政策走向,为此他呼吁组织学前教育“智囊团”,以自己的力量努力影响政府决策。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很大的社会需求,面对需求,我们不能仅仅是适应,而应当从理论出发引领发展,应当用研究的眼光理清社会需求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努力超越国家指定的目标,实现学前教育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不仅包括理论课程还包括实践课程。在研讨会中,陕西师大程秀兰老师、南通大学许铁梅老师分别具体介绍了本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包括各学年的侧重点、学分的分配及实践的情况,也提出了一些亟待研究的问题,如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课程比例 、课时膨胀与学分压缩、本科课程与研究生课程重复、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不仅仅要从理论课程方面入手,更要考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保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教育实践课程应当落实配套措施,比如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学内容的统筹等,同时还要关注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及时对实践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与调整。南京师大顾荣芳教授提出,教育实践课程在大学的四个学年应各有侧重,一年级主要是基本素质的培养,二年级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三年级重视教育实践能力,可用双导师制确保幼儿园实习的质量,四年级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大家认为,因为各高师院校的地区差异很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而表现出多样性和特殊性,不能一窝蜂地设置同样的课程。
三、幼儿园教师的素质结构与培养
研讨会中,与会学者围绕幼儿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结构与培养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浙江师大王春燕教授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三个方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可采用“全实践”教育形式,即从入学开始,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每星期有一天进入幼儿园,从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教师保育工作的基本环节到观察儿童、观摩教育活动、设计教育活动、实施教育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并结合短期的见习和四年级的毕业实习,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泰山学院魏建培老师从哈贝马斯的观点出发,认为教师应具有技术的认识兴趣、实践的认识兴趣和解放的认识兴趣,并强调专业自我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华东师大施燕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应包括专业热诚、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和实践智慧等几个方面。
尽管与会学者的认识不尽相同,但都认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要素除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伦理外,个体的主体性强弱、专业自我意识和反思意识也是重要的因素。促进幼儿园教师以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成长要强调实践取向,成长的路径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的路径,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二是实践路径,主要指进行反思性的实践,发掘实践智慧;三是迈向解放自由的路径,做高度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实践者。
四、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思路
研讨会还探讨了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的相关事宜,主要议题包括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运作方式、工作机制、工作的中心与宗旨。明确了专业委员会委员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协助全国各中专、专科、本科层次的召集人联络本地区相关的幼教人员,建立本地区的幼教联络网。各地区负责人要拟定相应层次的年度调研提纲,并根据调研提纲开展调研工作,发现各个地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的问题,以更好地进行研究与讨论,同时也为教育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Improv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gram and Make Graduates More Qualified:A Review of the 5th National Proseminar o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Higher Institute of Teacher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