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 研究生 导师制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目标导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研究》(09xjjg1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7-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的基本是导师个人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如何发挥导师的作用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导师指导模式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目标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模式,从而增强导师的指导作用,促进研究生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研究生人才。

一、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模式

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 导师制下研究生的整个学习和科研工作都是紧密地围绕导师的指导而展开,学校乃至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也要靠导师予以实施。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导师的重要性、导师制的缺陷及解决方案、研究生培养模式等角度对“导师制”进行了探讨。

关于导师指导模式的定义,我国学者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许克毅等人提出,“导师的指导方法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管理的宽严尺度”。另一部分学者如赵莉、韩燕明则是把导师指导模式等同于研究生培养模式,指出“学术界至今已形成师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三种基本形式”。米银俊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系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采用的具有一定特征的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样式和运作方式”。周叶中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管理制度、质量评价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

鉴于以上研究,笔者将导师指导模式定义为:在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本文将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导师指导模式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目标导向的导师指导模式。

二、目标管理及其在导师制中的应用

(一)目标管理概述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其具体方法是对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目标管理包括目标任务分解、目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围绕目标的实现而有效运行的方法等要素,即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确定管理系统的整体目标、个体目标和工作范围目标,然后围绕这些目标的实施纵横协调,及时反馈,随时调整,直至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由于目标管理是超前性的管理、系统整体的管理和重视成果的管理以及重视人的管理,因此其能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提高工作成效、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激励和提高、改善人际关系等。

(二)研究生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1.合理的目标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有导向作用

没有明确的目标研究生就会缺乏“方向感”,从而无法有效地、高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在目标管理下,导师可以针对不同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可行的目标,使得研究生培养有的放矢。目标被制定和接受后,一方面导师可以根据相关的任务和目标对研究生进行具体指导;另一方面研究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进方向,并为之努力。

2.合理的目标对于导师和研究生具有双向激励作用

缺乏清晰的目标不仅会使得导师感到对于其指导学生的茫然,也会损害研究生的动力与责任感。目标管理在导师制中的运用,通过确定的合理目标既能激励导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也能激励学生努力实现自身的目标,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目标具有约束作用

目标的既定性,使得在研究生培养中最大程度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促使研究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了具体明确的目标,控制就有了基础,一方面导师可以用来导师指导纠正努力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可以用来评价研究生的绩效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性。

(三)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目标管理的具体应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目标完成的总结和评估。

1.目标的设置

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包括目标的制定和目标分解,关系到目标管理能否成功的运用,目标管理中应该确定的目标应该具有如下特征:①层次性;②网络性;③多样性;④可考核性;⑤可实现性;⑥富有挑战性。

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并不等于目标确定后就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目标分解后要进入实施阶段,需要坚定实现目标的决心和信心,在实施中要严格按目标管理方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擅自更改。要特别注意落实责任者和执行者,在执行中还要重视协作,防止疏漏,要体现目标实施的层次性、时效性、原则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总结和评估

目标管理注重的是结果,对部门和目标的完成情况,必须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的结果,应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奖罚。通过评价活动,及时总结目标进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

为使导师制中能够更好实行目标管理的思想,最大程度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的积极性,本文在借鉴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目标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积极性的发挥,最终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目标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模式的构建

本模式导师将通过研究生与其进行定期会面(会面频率按高低年级区分,低年级两周一次,高年级一月一次)与不定期网络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指导。首先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探讨总体目标的定位并进行目标分解,制定详细有层次的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最后是对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并反馈至下一阶段。

在目标导向的导师指导模式中,针对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应结合其具体的培养方案和目标,本文将以西南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为例,阐述此模式具体的实施。西南科技大学企业管理学科是省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100余人。本学科现已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富于创新和协作精神的教学、科研团队。

(一)总体目标定位

在本指导方式中将采取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方式确定目标。首先由学生思考社会需求和个人特点,并在导师的良性指导下,确定总目标。结合西南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将最终培养目标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类,其中学术型人才指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的研究生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较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实际中的研究生人才;为使培养成果指标可衡量,将选择、奖学金获得、学位论文三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设置基本目标、预期目标、创新目标三个层次,从而形成可衡量的目标体系。

(二)目标的分解及计划的制定

总体目标确定后,将其分解到知识、能力、素质等具体方面,其各个学生的特色将通过这些具体的方面所表现。对总体目标合理分解后,应制定可能行的指标体系,并使其贯穿三年。结合西南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所读年限及培养方案,此模式中将研究生培养计划分为三个层次:三年总体计划、阶段计划、学期具体计划,其中下一层次的计划,应以上一层次的计划为基础。

(三)计划的执行

目标管理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自律以及与导师的良好配合和互动,因此导师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在定期会面的基础上,导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所指导学生的计划完成和目标实现情况进行了解,定时和不定时的审查所指导学生计划完成情况。

研究生在制定了完善的计划后,应将计划作指导,运用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按计划执行有关事宜,养成按计划完成任务的习惯。

(四)总结与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学生应该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总结;以学期为限,每一学期开始提交上学期总结,并对自己以前所作出的目标和计划进行修正。研究生做过自我总结后,导师应对所指导学生的目标真实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开始新的循环。

四、结论

本文将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导师制中并构建目标导向的指导模式,一方面能够促使研究生加强对自身和社会需求的认识,确定目标、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研究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导师在研究生三年学习和生活规划中进行全过程、分时段的目标引导和过程控制,能够督促导师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最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义隧. 研究生教育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陈春燕. 浅谈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7年05期

[3]陶春莉. 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D]. 兰州大学 2006

[4]周三多. 管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李睿祎. 德鲁克目标管理体系初探[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2期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临床教学的七年制研究生60名,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带教,实验组应用循证医学教学,两组学生在第一年都修完医学的理论课程,对照组的平均理论成绩为(87.35±6.74)分,而实验组为(85.35±7.14)分,各科平均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明显。

2.方法:两组学生的基础知识、临床实践操作课时都相同,传授周期都相同,均为3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学教学,主要采用老师的讲课和模具的展示;而实验组主要采取循证医学教育。选定小组作为单位,把提前准备的病例发给学生,所有病例均有较精练的本专业医学知识背景的说明,老师先就病例的材料具体加以讲解,同时嘱咐其依据循证医学的每个步骤,并对其系统培训。具体步骤如下:(1)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所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让其寻找、提出相关疾病的病因、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等方面的问题;(2)依据所提问题的需要,运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以及互联网搜索并收集相关证据;(3)应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然后选定小组作为评价单位,将所有相关文献信息收集,对其真实性和临床价值加以鉴别,从而将结论具体提出,并就解决临床相关问题的具体方案予以提出;(4)带教老师给予总结和评价。并对相关医学证据的真实性加以评价和鉴定,其具体内容包括:临床资料的设计方法、选定纳入的研究对象、观察临床相关指标、收集并统计相关的临床资料、是否存在整理及分析过程的合理性,最后对研究证据的临床意义进行讨论、提出最终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

3.效果评价:为确保训练的质量,培育管理委员会将持续进行总结,对考核施行规范化的管理,考核指标实行量化标准,对各时期训练的考核时间、内容、评价标准、负责部门、工作程序等均作出具体规定。考试内容有:针对临床学生和相应科室进行双向考核。临床学生考核有平时考核和培训末期考核。平时考察由医院科教部门轮流向轮转科室及临床学生发放《考核表》和《临床轮转自我小结表》。培训中期和末期,对实习学生考核要求包括:临床实习的工作总量、收治的所有病种、参与抢救的病例、临床技能的具体操作、参加院内、外的学术活动等分别予以统计,同时对医学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临床实际操作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临床病历的书写、对患者的服务态度以及对其医德医风等多方面进行自我总结,最后由指导老师进行审核和签字。科室建立培训管理小组,并根据以上二种考核表的要求,对临床学生进行平时综合评价。培训期末考核由医院统一组织实施,从外语、专业基础知识、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和面试,科室负责人向考评小组汇报培训具体情况。科室考核实行由专业人士评估和临床学生评议相结合。专业人士通过对临床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工作进行考核;临床学生主要通过信息反馈表对科室给予评价(如科室培训指导小组的管理、组织医学知识和专业外语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训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培养等),对轮转相关科室给出书面评价,并对指导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第一年实习结束时,按要求对所实习过的科室,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统一评价。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和处理,实习学生的考核成绩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t检验,P<.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5);但对病案解释分析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等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情境;任务驱动;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138-03

作者简介:张天竹(1982-),女,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石长波(1963-),男,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导游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多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导游实务》课程开发及特色

1课程开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著名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针对其传统职业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脱节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提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并迅速得到德国学术界认同,其后被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本世纪初,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一些核心思想已经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接受。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已得到广泛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导游实务》课程开发秉承“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行动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的思路,将导游的实际工作任务逐一分析、整合、序化,重构原有知识体系,以不同业务范围导游的不同工作任务为引领,遵循完整的工作过程设计了定点导游实务、地陪导游实务、全陪导游实务和海外领队实务等学习情境授课模式,并综合运用引导文教学、四阶段教学、现场演示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运用导游服务相关知识胜任导游服务工作,能够灵活处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能够自主完成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反馈工作;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解决问题和组织控制等职业核心能力以及导购、才艺表演等适应行业新要求的服务能力。

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导游实务》课程的特色。由于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紧贴市场的人才需求。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使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企业员工也从中得到了培训,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企业与表现好的学生签订就业意向合同,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教具宽泛

该课程对教学资源的要求较高,教具宽泛。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旅行社的建设、

教学教材视频资料等必备的教学实验场所和教学设备外,学校的餐厅、客房、前台、校车、校史馆和形体训练室等都可用于模拟实训教学,通过利用校内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获改善,教学成果显著,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宽泛的教具。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导游实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课程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任务繁重,课程难以掌握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和模式,教师接受新思想需要一个过程,对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领会和掌握还不够。从企业聘请的教师,大部分又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和授课经验,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等也需要学习。同时,主讲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授课教师需要课下长时间的准备,课下的考核需要的时间更多。在备课、授课之外还要做好外出实践学习的串调课、教学用车、教学用场地的申请获批手续填报与层层的领导签字工作,实践教学企业与景区的联系、景区门票资金的申请、借、用、报等工作。课程执行时课时费如何计算,校内教师和行业聘请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考核等都存在一定问题。

另外,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主讲教师是校企共同合作培养,企业受客观原因限制不能多次地提供给不同教师,这对教师的持续授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一门课程主讲教师几轮下来总结的教学资料和经验悉数传递给其他教师,其他教师仍觉得这门课程难以掌控的情况。

2对合作企业的遴选与长期深度合作难度较大

德国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要求企业有义务帮助学校培养学生,采用“二元制”的教学模式。而我国,首先缺乏相关的政策保障,企业认为没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其中。其次,在课程实施中对于企业的教师、文化、环境和管理要求也很高,目前具有规模、管理正规、负责任、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同时乐于与院校共建的旅行社并不多。第三,从学校与企业的价值观来看,学校普遍以“育人”为目标,而企业则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旅行社对导游的需求量并不像制造业等行业那样大,对导游员的聘用过程中也存在着流动性大、疏于管理等问题,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长期深度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3课程开发、实施成本高

该课程开发和实施成本较高。课程需要配套一定的硬件设施,各实训室的建设如摄像机、腰麦等小型实训器材,加上教学软件的开发等一次性投入资金大。在教学中,校车的使用费用、景区学习费用,校企合作相关费用等也需要持续性地投入资金。同时小班授课,无形中又提高了教学成本。

4“六步教学法”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该课程开发时,各学习情境都设计采用“六步教学法”,六个步骤分别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是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整过程。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配套使用不合理、内涵理解不准确、检查评价不全面等问题。

5考核评价存在一定困难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采用多元多维评价,比起传统课型更加注重过程考核。首先是考核时间的问题。以一个20几名学生的教学班为例,结合《导游实务》课程进行分析。众所周知,导游工作的特点之一是独立性,这就为考核增加了时间上的难度。如果这个班级是理工科班级,在实验室里就可以分组同时做实验。但是《导游实务》课程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时,实训室再大再先进,学生们也不能同时一起训练讲解、表演才艺等,若是一个一个地讲解,教师工作量大,也耽误了其他同学的时间,枯燥的重复,学生们也会溜号,难以忍受。在景区内授课,此时若只是老师示范学生看,意义不大,若是全班讲,一般的景区一人讲一段也要转上几圈,考核存在困难。其次,导游工作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其服务质量好坏的评价会凭感知,这也增加了考核难度。很多院校在课程设计之初采用学生互评、自评,印制大量评价单,结果发现引导学生客观、合理地评价非常困难。这需要学生具有耐心、责任心、公平意识、足够的鉴赏水平、评审能力和大量时间。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师资培训,建立灵活合理的课时费机制

首先,应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加快转变观念,注重实践总结,深化教学理念,积累新课程实施经验。其次,对该课程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可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助理教师授课,助理教师可同时负责课程各实践环节的人财物的申请、使用与后续工作、过程考核中一些考核资料的批改与评价等。助理教师一直跟随教学活动实施,对课程比较了解,可以胜任授课工作,能够与主讲教师互相补充,保证出勤与课程的顺利进行。第三,要制定灵活合理的课时费机制,给教师课下的繁重工作量和外聘行业教师的辛勤劳动予以相应的待遇。

2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首先,政府应鼓励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如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其次,学校也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新模式,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可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或依企业接待实习人数及实习指导工作量支付一定费用。尤其应加强与本专业多年来培养的活跃在旅游第一线的优秀毕业生间的联系,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为课程学习乃至实习就业寻求有真实榜样的、有责任感的、文化相通且感情因素稳定的合作企业。第三,应严格挑选、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灵活安排课程,以专业课、专业讲座、专业选修课等多种形式进入课堂授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为课程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保障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实训室建设资金投入。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摸式,制订课程实施、评价、考核新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课程顺利实施。其次,针对课程特点提前做好各部门协调工作,在不影响学校正常运作的情况下相对优化一些教学流程,如在申请使用校车、校园模拟餐厅、客房等实训室,景区门票的购买、报销或改变考核方式的审批手续上,为教师减轻一些工作量。

4采取行之有效的考评方式

应采取多元评价、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形式采用投票、写评语或记录成长日记等方式进行,收效较好。学生自评侧重于自我总结,占总成绩的10%;学生互评侧重于学生之间发现优点,互相鼓励,占总成绩的20%;教师评价侧重于对问题的指导,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全部题型为真实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30%。针对学生人数多、课堂考核时间有限,可以改变考核的时间和环境。让学生们分组练习,互相用手机录像,上交视频作业,教师进行课后评价。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自担任勤工助学部的部长以来,我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在工作中和部门的队友们共同摸索着前进,有过不为人知的辛酸,当然也有过被认可的高兴与喜悦。在工作中,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法欠妥当,曾经给部门以及学院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我想说,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一年的团学工作中,我们走了不少的弯路,也学到了很多,成长了不少,在此,我感谢院团委以及各位老师对我的辛勤培养。在工作后期,由于人员的一些变更以及工作方法的及时调整,在工作方面相比前期有较大的进步。

团学会就仿佛一个小社会,有着各种不同性质的部门。由我们部门性质决定,我们更多的是在后台工作,在所有部门当中,工作时间最长,从每学期的开学前到期末考试前,甚至在寒暑假也有我们忙碌的身影。下面,我就部门的具体的一些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勤工助学岗位的日常监督与管理;

1、一栋教学楼5-6楼卫生。主要包含岗位监督与考勤工作;人员调整与调换更新工作;岗位人员的招聘与考核工作;一教卫生的诚信记录的完善工作;一教卫生的月末总结会议工作;以及每月的获助学金同学的卫生大扫除义务劳动的安排与监督考勤工作;每月的卫生工具的统计与补置;

2、学院院岗的卫生,主要包括院楼卫生、办公室值班、办公室卫生、机房值班等;

这是我们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一栋教学楼是我们学校的形象工程,一般的一些领导视察或者什么项目的仪式都会在一栋教学楼举行,它的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华大学的卫生形象乃至南华大学今后的发展的好坏,其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以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卫生区的劳动量比较大,而恰恰工资又是非常低的,所以经常是有人做工作不能坚持,导致勤工助学岗位人员变动频率过快,人数过多,从而使得本来比较短缺的岗位倒变的比较富余。针对如此以及类似的问题,我们综合学校、学院在这方面的政策以及部门的具体情况,在制度上做了一定的调整,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允许的强制措施以及协议,积极响应学校学工部的号召,将勤工助学工作与国家助学金相结合,较好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在卫生的日常监督与管理上也加大了力度,将卫生区域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大部分,然后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使得卫生质量也在原来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大台阶,并多次得到了学校的好评。学院的卫生间的卫生也得到了解决的办法。在与徐老师商量的基础上,我们请了一名临时工来专门负责卫生间的卫生,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事宜;

主要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对毕业生还款协议书的签订工作;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助学贷款的合同书的签订与银行卡的发放工作;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纸质审批表的核查与审核工作以及网上贷款信息的填写与核查工作;关于研究生申请贷款展期方面的工作;

我们机械工程学院是仅次于医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的大院,人数已超过两千。贷款的人数自然也是不必说的,而且每次贷款包含很多后续工作,例如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助学贷款的合同书的签订与银行卡的发放工作,贷款合同的签订等等,导致贷款周期很长(跨学期)。由于XX年贷款方面的政策又有新的变动以及我个人对整个贷款过程考虑不周,在去年贷款的过程中我们走了不少弯路,有些工作重复在做,导致大家都很累,做事效率比较低。从去年协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整个过程来看,我总结了一下几点:1、作为部长,要将整个贷款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要有宏观上的把握,要对贷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想好应急措施;2、要和老师及时进行沟通,将自己的想法说个老师听,请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3、前期的宣传工作一定要做好,比如可以以以下方式进行通知,贴纸质通知+班长飞信群+班长qq群,甚至可以召集各年级各班生活委员专门开一次会等等。如果以上几点都做到了并且都做好了,那么贷款的工作会轻松许多。

三、学工室方面的整理资料的工作。包括国家助学金的评定与信息统计工作、期末时国家助学金账号的核查与更正工作、每年的学生信息的整理工作、贫困生库的建立与更新工作等等。这些都是些细活儿,要求有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足够的耐心以及细心的工作态度。这方面的要求是努力提高部门成员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对做事以及整理信息的顺序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活动方面。部门只有几个传统的活动,属于非活动为主的部门。各项活动的主题也都围绕着部门的日常工作以及部门的性质。虽说活动的规模以及场面不是特别壮观,但活动的意义是不容忽略的,它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勤工助学岗位上同学的课余生活,增进了我们部门与在岗同学的交流,引起了广大同学对贫困生的关注。我觉得对于这样的活动,学院以及主席团应该给予重视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业高职教育 考试信度 考试效度

考试是检查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考试信度和效度,会直接影响考试质量。农业高职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如何充分发挥考试功能,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以寻求自身不断发展,是当今乃至今后需持久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农业高职教育考试存在的问题

农业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改革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自身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考试改革方面却远落后于其它改革,虽然各农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考试,但实际的考试质量却不高,导致考试信度和效度出现异常。经调查分析,在考试的组织实施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考试功能和考试目标单一。

考试具有检测、鉴定、评价、教育、教学、选拔等多种功能,但从实施考试的动机和出发点来看,偏重于考试的检测、鉴定与选拔功能,而对考试的教育、评价功能发挥甚少,只测不评的情形特别多。这种情况在过程考试中表现更加明显,致使考试结果所蕴含的大量信息丢失。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与教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因此,考试的依据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果的客观质量标准。根据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成果,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认知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应该掌握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学生的领会、转换、表述、分析、综合、概括、评价和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主要包括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如兴趣、情感、志向、价值观、性格等品质;动作技能主要指对模仿动作的理解、组合、协调等。农业高职教育面向农业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教学目标和考试目标同样应该包括和针对知识、技能与素质三方面。但目前农业高职教育考试存在考试目标比较单一、僵化的现象。在上世纪90年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初期,考试存在偏重知识、兼顾技能、忽视素质的倾向,在知识维度考核上,目标的实现过多停留在识别或记忆这些低水平的要求上,而少有较高水平的理解、分析等目标达成的考试;形式上重视技能维度的考试,但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测试很少涉及,至于素质方面考核几乎没有要求。目前高职教育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考试偏重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实践性、高等性有一定程度的弱化,个别院校的考试出现了重技能、素质,轻知识的倾向。这种情况在过程考核中表现更加突出。上述两种倾向都会导致考试效度低。

(二)考试类型不清,应用混乱。

目前考试类型很多,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其类型各异。由于对考试理论知识的匮乏,课任教师在实施考试时,往往混淆考试类型,随意选用,导致考试目标产生偏差。这种情况在青年教师身上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1.诊断性考试与形成性考试相混淆。根据考试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形成性考试、诊断性考试、鉴定性考试和评价性考试。评价性考试在教育过程中进行,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非智力素质;鉴定性考试一般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用于测评学生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形成性考试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用于检测学生对新学内容掌握的程度,以便诊断并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它的编制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考核;诊断性考试主要用于学前或课前预习效果或学习基础的考查,以便后续课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有时在教学中应用,目的是了解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原因所在及如何补救。这种考试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编制大量的测题,测题之间差距较小,以鉴别具体学习困难的原因。事实上在高职教育加强过程考核的要求下,一些教师设计的大量考试偏重于此,结果与形成性考试类型相混淆,客观上加重了学生负担。

2.教师自行设计考试,考试质量缺乏保证。根据考试的标准化程度或水平,分为标准化考试、准标准化考试和教师自行设计考试。标准化考试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科学命题,并制定评分细则和记分标准,在生源质量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进行考试,考试信度和效度一般较高。教师自行设计考试是根据经验设计的未经标准化的成果测试,缺乏可行的质量保证,在实施中常常出现考试太难或过易,而且没有用常模来解释分数,使得分数的相对意义无法表现出来,但这种考试与高职教学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用得较多。准标准化考试是高职教师最熟悉、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考试类型,其标准化程度低于标准化考试,高于传统的教师自行设计的考试。实践中教师采用这种考试类型出现的问题也较多。

3.教师解读考试结果有误。依据考试结果的解释不同,分为常模参照性考试和标准(或目标)参照性考试。前者是以学生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等第”来解释结果的考试,即以常模为参照点的考试。它能鉴别学生的个别差异,却不能确定学生达到了何种目标,而且要控制考试结果的常态分布;后者是指考生的考试成绩不与他人比较,用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即以标准或目标为参照点的考试。部分教师只偏重标准参照性测验,而在对分数的解释上又把学生置于团体之中,排出学生的相对等第。实际上是混用了两类考试的结果。

4.考试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是今后农业高职考试改革的方向,这是由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目标及考核内容的多样化所决定的。但是,目前的农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考试形式单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七多七少”,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或其他方式少;理论知识考查多,能力和素质考查少;记忆多,运用少;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评价性、鉴定性考试多,诊断性、形成性考试少;集中性考试多,分散性考试少。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普适性、趋同性强,针对性差,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考试与高职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也没有充分体现农业高职的特色,在客观上还会助长学生学习的惰性。推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一些高职院校出现“重能力和素质考核,轻理论知识考核”也是需要矫正和纠偏的。

(三)命题不科学,缺乏严密性。

一套高水准的试题,除应符合命题的基本要求外,从考试目的来看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以便测出学生实现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程度与水平,同时应能测出每个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差异。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命题随意,偏重客观题型多,试题的难度、区分度起伏大,信度和效度不高或高信度低效度,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但学生不能适应,而且考试目标也无法达到。造成命题不科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命题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农业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导致考试目的不明确,在选择考试类型和考试形式、确定试题的覆盖面和难度分布,以及对考试分数的解释上出现偏差,有时还会造成人为隔裂考试与教学的必要联系。②命题教师的考试理论知识匮乏,也没有很好掌握高职教育规律和农业生产特点,特别是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考试观念陈旧,沿袭结构主义题型,以己好恶或认知水平作为考试内容取舍的依据,这也反映出在命题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③受到连年扩招所带来的生源素质下降、生涯结构复杂、教师任课负担加重的影响,以及保证合理的及格率、考试成绩常态分布的需要,导致客观题型成为首选,虽然试题信度高,效度却低。

(四)监考外紧内松。

虽然许多高校加强教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某种程度上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但部分监考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为了避免一旦抓到作弊学生后就要接受调查、进行鉴证的麻烦,监考不严格,客观上造成监考的外紧内松。此外,“大队人马”巡视等干扰因素造成考生过于紧张、疲劳等,就会导致考试信度的下降。

(五)阅卷质量不高。

由于扩招带来的在校生激增,生师比居高不下,有时一名教师一学期要承担多门课程或多个班级的课程,而且在规定期限内必须上交、录入考试成绩,教师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加之在师资短缺,很难实行教考分离的背景下,这种自己命题、自己阅卷、自我总结分析考试质量的一条龙式阅卷方式与管理,以及人情分、受到大面积不及格对命题责任追究的心理压力影响,等等,最终的阅卷质量就不言自明了。这种状况对考试质量影响非常大。

(六)考试质量分析不到位,对考试反馈重视不足。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考试是检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考试后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和反思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考试质量分析主要是针对试卷进行分析,考试试卷含有丰富的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信息量,答题过程所留下来的文字表达,是学生思想和思考的轨迹见证,是学生学习个性的集中表现,也是老师教学策略产生效果的真实反映。认真作好考试质量分析,是全面发挥考试功能、进行考试结果有效反馈的重要前提。通过几年的观察与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考试质量分析单制定不规范、不科学、指标不全面;个别教师随便一写,应付了事,特别是有些青年教师不会分析总结,连基本的“考试四度”概念都不清;终结性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即使写完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也只是上交就OK,新学期又换新班上课,考试结果反馈几乎为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有政策制度上的漏洞,教学监管不到位;②在师资培养上,存在重实践能力培养,轻考试能力培养的倾向,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考试理论培训缺乏重视和投入;③职能部门对考试质量分析缺乏应有的重视;④教学管理干部青黄不接。

二、提高农业高职教育考试信度和效度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教师的考试能力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农业高职教育要确保高质量,同样离不开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持久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所有的改革、建设、实施、效果评价与质量监控,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因此,高职教师不但要有教学能力、教改能力,而且要有评价和监控能力,能教会改,能评善控,综合能力强,很难说那种只教不会考、只测不会评的老师执教能力强。从这个角度上说,农业高职教师必须提升考试能力,使考试真正发挥教学指挥棒的作用。提高教师的考试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教师树立以“人”本身出发的“能力本位”现代高职考试观,具有教学与考试一体化的全局意识;二是积极开展与考试相关的理论培训,使教师(特别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掌握常用的考试方法手段与考试质量分析评价指标;三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以老带新,在团队中营造团结和谐、共同进步的工作氛围;四是建立制度,加强监管,使考试工作纳入常态管理,考试工作质量成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科学命题,多样化考试。

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是考试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科学命题是实行高质量考试的前提。要做到科学命题,除了命题教师对高职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体系、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之外,还要坚持以下原则。

1.试题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性。考试目的是测量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和促进教与学,所以试题内容应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符,能有效测量目标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坚持以应用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考核。

2.试题覆盖面与重点相结合。命题时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试题内容对课程目标具有充分的覆盖面,且各部分内容的比例要适当。

3.试题独立性与试卷整体性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实用性。试题内容具有代表性,在强调试卷整体性的同时,从全局角度把握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注重试题的相对独立性和代表性,做到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重点教学内容重点考核。此外,命题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特点、能力形成规律和职业岗位要求,做到题型立意多样,与教学内容、考试类型有效衔接和适应。

4.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和适宜的难度与区分度。所谓信度就是指考试的可靠性,考试结果的可信程度。考试的信度对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要,因为它涉及考试的公平合理。影响试题信度的因素主要是试题难度和题量大小。试题难度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分数分布范围缩小,从而降低考试的信度;题目数量越多,信度越高,因为题目数量增多,尤其是同质题目增多,在每道题目上的随机误差将会互相抵消。虽然考试受到内容和时间的限制,题数不能太多,但可尽量把大题化小,增加题数,以提高信度;题目用语不标准,也会给学生带来误导,导致信度下降。

效度是对既定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质量指标。它反映考试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实际工作中,对效度的检验可从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三方面来检验。内容效度是指从需要测验的教学内容中抽取样本的适当程度,是考试题所考核的目标和内容在整个课程内的代表性,就是指所设计的测试题目能否真正代表课程目标要求;结构效度是指一份试卷考试内容的组成结构和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结构的符合程度;预测效度是表示考试成绩能够预测将来学习与课程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程度,预测的程度高,则考试效度便高,反之,预测效度就低。

难度是表示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难度值用通过率表示。对选择题的难度值用答对的人数除以考试总人数来计算;对非选择题难度值用该题应考者的平均得分数除以该题规定的满分数来计算。难度值越大,表示试题越容易。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太合适。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对不同水平被测学生进行区分的特征,是区分学习者对试题回答程度的数量指标。区分度高的试题,学习好的学生得高分,学习差的学生得低分。中等难度的试题不仅对中等水平的考生区分度高,而且能区分出高、中、低三级水平。一份较好的试卷,特别是选拔性考试的试题,应使题目的难度分布广一些,梯度多一些,这样就可以全面区分出不同学业水平的考生。常用两端分组法计算试题的区分度,一般认为0.7―0.5为区分度较好。

在考试类型选择上,教师要清楚课程性质、特点和考试类型的特点与应用目的,按照有利、有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过程考试时注意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适应。终结性、鉴定性考试一般用于期中、期末考试;形成性考试用于过程考试;诊断性考试用于期初或教学过程中;评价性考试主要用于素质测评。理论考试一般选择试卷笔答和口试、论文答辩形式;技能考试一般选择现场操作或与口试相结合的形式。无论哪种考试类型或形式,都要注意与命题相互适应。

(三)加强考务管理。

加强教育引导和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考试文化氛围;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好教务、学生、教学系部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严肃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共同开发课程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杜绝命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鼓励教师联合命题,构建教学与考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机制,以利于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命题质量和教学质量;合理安排考试的时间与次数,减轻学生负担,突出考试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四)保证阅卷质量,严把考试质量分析与信息反馈关。

通过采取制定阅卷规范、严格阅卷标准和阅卷纪律;统一阅卷、集体阅卷且流水作业,2人以上复核等措施,从而保证阅卷质量。阅卷结束后要求教师、相关部门全面、认真做好考试质量分析,撰写分析报告,作为考试结果信息反馈的依据。具体可从考试的教育测量学质量特性分析考试的效度、信度和试题的难度与鉴别度;从考试结果的教育统计学角度分析考试成绩的分布状态和对群体差异进行研究;从考试结果的教育学角度分类比较研究与个别化评价,特别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试卷进行诊断,并作教学诊断分析。这是有利于今后因材施教和改革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

考试质量分析结果要从教务部门、系、教师、学生不同层面进行反馈,奖优罚劣,加强监管,责令相关部门、任课教师依照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并在新学期伊始面向学生专题反馈,使教育引导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饶庆七.高校英语教学测试的走向与偏误[J].旅游学刊,2006,(1).

[2]余会莲.高中地理校内考试的主要问题及影响[EB/OL](2005-09-06)[2008-10-14].省略/gzdl/jszx/gkzl/gkzl/200509/t20050906_224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