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调研报告

设计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调研报告

设计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商场店面市调研报告我们分公司分两批到XX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学习,发现我们所需改进的方面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分几方面简单阐述:

1、整体装饰:从装饰上要比我们专业和舍得投资,整体色调一致,春意夏浓,特别装饰效果大气,而我们店面装饰有点小气,不明显;

2、商品摆布、特卖货区布置:几个店面商品以夏款为主,各品牌货品要比我们上的早、全,如阿迪达斯、耐克、真维斯、ABC童装等;特卖区布置井然有序,商品有层次、明显,各种明示牌多而明显,如买一赠一零码处理区今日特价款XX特惠折扣等,都一目了然,吸引人买的感觉,而我们的商品不够丰满,活动折扣简单不明显;

3、品牌及细节:超市类商场以休闲类品牌和折扣店形式为主,商品突出丰满、价低、聚人气;百货类商场:高端、品牌多,货品全而丰富,客单价高;家电类较突出,品牌全、专区专卖、明示抢眼,品牌厅面积大,色系分类清楚、能显出品牌档次,而我们由于面积限制,正挂少、侧挂多给人以太杂太满的感觉。

以上通过学习结合我们有限的条件,需要及时整改以下几方面:

1、要求各柜组,要及时将夏季新款陈列到位,夏款少的柜组及时沟通;

2、品牌促销活动明示牌要精致,货品要丰满,促销花车需更换;

3、卫生上要求柜组清理彻底,也希望客服要求和监督公共区域卫生人员;

4、品牌组合上近两个月再次考察品牌,对业绩差的品牌进行更换,争取签合同前到位。

店面设计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

XXXX年XX月XX、XX日

二:调研地点:

XX新街口XX商场、XX商场、XX商场、XX商场、XX商城等。

三、调研目的:

通过这几天的参观实习和调研,对各种类型的专卖店的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增加关于商业空间设计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到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调研内容:

考察商场各专卖店(服装店、鞋店、包店、珠宝店等)的空间设计。

通过这几天的调研,我们发现商场店内装修设计都各具特色,风格迥异。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虑,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原先简单的室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在设计师们要做的不仅是从色彩,材料,总体预算上为人们考虑,而且更要在室内空间使用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更符合人们要求的设计。

随着多元性的时代,风格、个性等特别显得突出,有研究的必要。风格和个性看来比较抽象,但仔细想来也并非不可捉摸,例如室内色彩,有的喜欢强烈的色块,有的喜欢淡雅,用线脚纹饰。又例如有的喜欢在照明、光和色方面有更多的表现;有的喜欢作更多的细部装饰。XX商场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

专卖店的空间设计要考虑的要素:

专卖店形象设计是品牌展示的灵魂。品牌时代,专卖店是其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专卖店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品牌的传播和产品的销售。一个优秀的专卖店设计除了在视觉上要求整洁、美观以外,还要能够很好的传达给顾客相关的销售信息,能最大限度的使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形成购买的行为。 专卖店往往具有较明显的特色,其设计也与销售的商品有很大关系,并体现出较强文化内涵。

服装品牌风格,店面的风格:

在进行服装专卖店设计时,根据服装品牌风格、色彩等特征的不同,对卖场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在整体协调的前提下,形成丰富的变化效果。不同款式、不同品牌的服饰有不同的装饰风格,设计时要赋予时装店自己的个性,在顾客心目中突出形象。在装修时要根据不同的服饰种类来选择地板装饰材料和颜色及地板图形设计。比如女装卖场要有女人味,卖场的线条要流畅、纤细,带有柔和气息;

而男装则以深沉、粗矿的线条为主,突出阳刚之气;

童装店可以采用不规则图案,可在地板上铺设一些卡通图案,显得天真与活泼。

专卖店的招牌应避免不常用的字。招牌的目的在于使人清楚明白,故弄玄虚只会招致顾客的反感。

橱窗是专卖店的眼睛,店面这张脸是否迷人,这只眼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橱窗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走在任何一个商业之都的商业街,都有无数的人在橱窗前观望、欣赏,他们拥挤着、议论着,像是在欣赏一幅传世名画。

商场出入口的设置:

在商场设计中第一关便是出入口的设置,招牌漂亮只能吸引顾客的目光,而入口开阔才能吸引顾客进店。入口选择的好坏是决定商店客流量的关键。商店的出入口设计应考虑商店规模、客流量大小、经营商品的特点、所处地理位置及安全管理等因素,既要便于顾客出入,又要便于商店管理。

店面的布置:

店面的布置最好留有依季节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余地,使顾客不断产生新鲜和新奇的感觉,激发他们不断来消费的愿望.一般来说,专卖店的格局只能延续3个月时间,每月变化已成为专卖店经营者的促销手段之一。

店内的灯光效果:

室内灯光设计5∶3∶1三种光源的黄金定律。这 套“5∶3∶1灯的黄金定律”,所谓“5”是指光亮度最强的集中性光线,如投射灯;“3”是指给人柔和感觉的辅助式光源;“1”则是提供整个房间最基本照明的光源。集中式光源:集中式光源的灯光为直射灯,以集中直射的光线照射在某一限定区域内,让您能更清楚。不同的光源打在物品上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灯具,以配合店内的整体设计。

地面的设计:

地面设计与灯光照明色调要统一,避免灯光照射地面材料上的反光对商品色彩的干扰。有些服饰专卖店通过灯光的多功能光色,使顾客对店内装饰和服饰产生神秘感。

店内的陈列:

一个专卖店的空间设计不需要很多的附加装饰物,其本身的商品就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将商品进行不同的陈列摆放,对其稍加设计便可营造出理想的效果。

陈列架和悬挂的衣服互有衬托

舒适的购物环境:

当一个逛了一整天街的消费者,进入一个专卖店时,这时她最需要的就是一张沙发或者一把椅子,能够供她休息。因此,店内的休息设施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形式进行组合,也会营造出很有价值的营业空间,既达到了供消费者休息的功用,又取得了一定的设计美感。

五、调研体会:

设计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防扑救登高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01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

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经济价值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三)环形消防车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4米,同时,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可能地考虑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通畅。二是在消防车道上尽量避免设计地下暗沟、化类池、燃气管道、电缆沟等,确有困难时,在结构设计上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通行。三是消防车由于运载的多为水,在运行时由于贯性作用,车辆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车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车辆打滑。四是设计消防车道时应重点考虑消防车的最小通行转弯半径要求,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视该问题。所谓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园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目前,因内轻系列消防车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车≥9米、重型系列消防车≥12米。因此,要根据城市消防装备的不同情况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最小轻弯半径不应低于上述标准,高层建筑扑救登高车道应按重型消防车转弯半径考虑。五是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遇有尽头路,应考虑设计回车场,一般为1.5米×15米,大型消防车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均设计了地下停车库,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车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而出入。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出入车道与地面环形消防车道接壤处必须考虑保证4米宽的消防车道平整性,即地下车库出入车道的降坡起点不应设在环形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行驶的4米有效宽度路面不倾斜和平整。

设计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矿井下避难硐室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2010年8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首次明确传达了我国煤矿井下需设置紧急避险系统的精神,其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分别以安监总厅煤装〔2011〕5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置做出了相关要求。

在西南地区产煤省市中,重庆市在井下设置避难硐室时间较早,配置较齐全。2012年3月,受云南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派遣,笔者赴重庆进行了重庆市井工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调研工作,先后对重庆市荣昌县红星三井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重庆市中梁山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及所设置的救生舱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就调研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及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调研情况

2012年3月14日,调研人员赴重庆市荣昌县红星三井煤矿调研。该矿为接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为低瓦斯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开采煤层属极薄煤层。红星三井煤矿一水平采用平硐开拓,二水平采用暗斜井开拓。井下设置了临时避难硐室,该硐室设置于煤层底板下,采用光面爆破,围岩较稳固,不需支护。硐室入口设有两道门,均向外开启,外侧为防爆密闭门,抗压强度0.38Mpa,内侧为密闭门。两道门之间设有压风管路,形成风障,以隔绝外部有毒有害气体。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巷道净宽2.0m,墙高约1.3m。过渡室后部为生存室,巷道净宽约3.5m,墙高1.3m,设置了4排座位。入口处有储物架,摆放苏生器、急救药箱。人员座位旁设置压风管、压风自救器及供水管。生存室内侧设有储物架,摆放食品、饮用水、压缩氧自救器。

生存室内设有甲烷、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并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设有隔爆红外摄像机,地面监控室可直接观察避难硐室内人员状况。生存室入口设有水池,下放设有单向排水阀。生存室末端设有单向排气阀,有管路通往上水平回风巷,以解决避难硐室内通风问题。

该临时避难硐室可容纳15人,目前除备用电源及空气净化系统未安装外,其余设施装备齐全。

2012年3月15日调研人员赴重庆市中梁山煤矿考察。该矿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为突出矿井,开采煤层属急倾斜薄煤层。中梁山煤矿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在-20m水平运输大巷附近设置了永久避难硐室,该避难硐室位于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采用光面爆破掘进,围岩坚硬,不需支护。避难硐室底板高于大巷底板20cm,铺瓷砖。其硐室形式与红星三井煤矿类似。避难硐室净宽5.4m,采用三心拱断面。硐室内设有6排座位,在距底板2m处预埋钢梁,上面放置食品、饮用水等物资。避难硐室内设有甲烷、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并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设有人员定位分站、电话。硐室内设有压风管路及供水施救管路,各种管线在避难硐室前20m处均埋设于大巷底板下沟槽中,以避免破坏。该硐室可满足70人避难要求。目前除备用电源及空气净化系统未安装外,其余设施装备齐全。

中梁山煤矿在井下还设有移动救生舱,由重庆煤科院研制生产,已取得煤安标志。该救生舱可容纳8人,内部设施齐全。

二、调研结论

目前重庆市各生产矿井均已按要求设置了井下避难硐室,其避难硐室由有资质设计单位设计,硐室内装备均取得煤安标志,除备用电源及空气净化系统,其余装备齐全。避难硐室人均分摊造价约2~3万元/人,且硐室内装备可循环使用,优于移动救生舱。

三、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避难硐室的位置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要求,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

在设计中应根据煤矿开拓方式、水平划分、采区划分、采区及水平接替等内容进行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的设置,改扩建矿井应应结合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实际的生产及接替情况确定硐室位置。避难硐室的设置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可在满足避难要求的同时减少硐室的重复建设,节省投资。

避难硐室应尽量布置在不受采动影响、不受各种灾害威胁的稳定岩层中,以保证在发生灾害时不受冲击,保护避难人员的安全,同时应考虑易于施工及维护。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的要求,井下避难硐室需有两个安全出口,在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将两个安全出口都设置在进风巷道中,在发生意外灾害时便于人员的撤离。

2、避难硐室容积

避难硐室的容积应根据矿井劳动定员,在确定服务范围,满足容纳该区域所有作业人员,保证人均有效使用面积的前提下,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

二、硐室装备

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设施、食品等用具均需根据避难硐室所需容纳人员的需求并考虑一定备用系数后配备,随着科技进步及市场需求,避难硐室所需装备将不断得到完善,以满足避难人员的需要。

三、避难硐室与其他“五大系统”的连接

避难硐室能否满足井下发生灾害时作业人员的避难需求,与供水施救、压风自救、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系统能否保持畅通密不可分。上述五大系统在设计时应与避难硐室的设置统筹考虑,由于井下发生灾害时可能破坏上述五大系统的管路、线路,因此在设计中须注意上述系统管路线路的保护,应考虑布设两趟独立的线路互为备用,在一趟线路、管路发生损坏时,另一趟线路、管路可满足避难硐室内人员的要求。

四、移动救生舱

移动救生舱就本次调研情况看不甚理想,可容纳8人的移动救生舱造价约200万,还需另掘硐室放置,且目前的设计不能满足防水害的要求,体积大,由于我省小型矿井多数巷道狭窄,在云南省内使用移动不便。根据中梁山煤矿介绍,拆开后无法还原,丧失其防护功能。因此除井下巷道断面较大、维护较好的大型矿井外,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应以避难硐室为主。

五、其他问题

根据调研过程中与矿方人员的交流,目前避难硐室尚存在以下问题。

1、避难硐室的管理。由于避难硐室内储存有食品、各种装备,为避免被个别工人带走,一般避难硐室都处于锁定状态,发生灾害时如不能及时打开,将丧失意义;如派人看守,须增加专职人员管理。

2、根据前述文件规定,一般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附近,我省小型矿井数量多,煤矿走向不长,如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井底车场附近,附近作业人员不多,且发生灾害时可通过进风井筒直接逃至地面,其存在意义不明显。相反采区是人员最集中的地带,因此采区内的永久避难硐室应是设计的重点。

设计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虽然我市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实际成效,但从督查和调研情况看,从群众反映看,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局意识不足,工作被动不积极。部分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保守、知识储备不足、创新意识差,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凡事请示,能踢则踢”,不敢担当,不能主动履职尽责。

二是违反工作纪律情况屡禁不止。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期间聊天、炒股、玩游戏,迟到、早退、脱岗,群众反映办事找不到人。

三是职能部门重监管、轻服务。一些经营者反映强烈的是个别职能部门“重监管,轻服务”,具体表现是“收费罚款有劲,服务和解决问题乏力”。部分群众则反映,现在到机关办事,总体上是“门好进了,话好听了,脸也好看了,但事仍有时不好办”。

四是参与程度不均衡。经过几年来不间断开展效能考评和督查工作,市直单位领导层和中间层高度重视效能建设工作,认识有明显提升。但是,部分一般工作人员认为效能建设是主要是领导的事,与其无关,在一定程度呈现出“上紧下松”、“上快下慢”、“上热下冷”的现象。

五是办事程序不规范,办事效率不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繁琐,办事拖拉,办事效率低下。政务服务中心虽然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有的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两头办公”、“体外循环”现象,服务窗口变成了“领表窗口”、“问事窗口”,提高效率的空间还很大。

六是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依然存在乱收费、乱罚款,、收受贿赂的现象。

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分析以上难点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中人是核心,机制是关键。

从个人层面看,有四个方面具体原因。一是文化传统导致认识上的障碍。认为大国人多,慢是特色;相信好事多磨,磨是古训;以为快有风险,慢才保险;感觉良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明哲保身,遇事不当出头鸟。二是个人惰性影响。图清闲,怕付出,工作能少则少,事情能推则推。三是能力不足。由于工作经历、知识水平等原因,导致个人工作能力低下,不敢开展工作,凡事请示汇报,延误工作。四是价值观有偏差。为人民服务宗旨淡薄,图个人私欲,把谋取私利放摆在突出位置,吃拿卡要,必然导致效率低下。

从机制层面说,可以归结为六点。一是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导致有人忙、有人闲,闲人不仅发挥不了作用,而且时常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二是管理不严格。制定的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对违规行为处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效能情况的发生。三是放权不到位。个别单位为了小集体或个人利益,不愿放弃行政审批(许可)权,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认识不足,机关效能建设配套制度、配套措施不到位。四是干部任用机制不科学。虽然这些年我们在干部选拔上采取了一些有效举措,比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调等等,但是,目前在相当多的地方和单位,论资排辈、按部就班的人才使用方式,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天花板”现象的存在,导致工作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五是收入分配有待完善。目前机关工作人员的薪酬在社会上属于偏低层次,与支配的权力、工作的付出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导致机关工作人员心理失衡,容易产生以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态度。六是现代技术带来一定困扰。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出现工作期间利用网络玩游戏、炒股等现象,分散了工作注意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要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形象的改善,取决于投资环境的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机关,取决于机关干部的作风效能。我市几年来的机关效能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机关效能建设抓即有效、一抓到底、必见成效。而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须努力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把抓好源头治理作为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基础。一是加强干部教育。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使全市干部正确认识效能建设与事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每一个机关干部都应负起的责任。认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增强机关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依法行政的本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切实解决一些机关干部“本领缺失”和“不能为”的问题。二是转变机关职能。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合理划分事权,从根本上杜绝权责脱节、有权无责,一事多家管、出了事都不管的现象。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审批事项仍然过多、过于集中和减瘦留肥、明减暗不减等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推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切实提高效能监察的实效性。三是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协作,明确专人负责的工作体制。注重把机关效能建设向基层、全员延伸。防止和克服松劲厌战情绪和消极应付思想,以更大的决心和韧劲,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使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体现效率、效果、效益。

二是要把完善制度作为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制度是效能建设的根本。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要围绕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从严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明确服务要求,以公示制来推行政(党)务公开,以公开评议制来强化民主监督,以失职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要刚化制度的运行。采取专题督查与舆论督查、投诉举报相结合,整体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检查,有偏差的责令纠正,没落实的要求落实,有问题的限期整改,打折扣的督促补课,仍有落实不了的情况,要充分运用组织处理和

行政管理手段,严肃处理,追究责任,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三是要把优化效能考评作为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严格效能考评是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制定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机关效能考评办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在考核的内容指标上,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力和责任,实施分类定效、分级考核,不搞“一刀切”;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考核内容细化量化,把软指标变成硬指标。特别是要注重看效果,把工作实绩作为衡量机关效能建设水平的重中之重。在考核的时机上,既要搞好年度的集中考核,更要注重日常考核,建立考核情况逐月登记制度,如实记录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完成领导交办任务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或偏差,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使机关效能考评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在考核的方式方法上,要把机关效能考评与工作目标考核、行风评议、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公务员年度考核等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考评、社会评议和明察暗访等多种手段,实施对机关干部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在考核的结果运用上,要把考核结果与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挂起钩来,着力改变“干与不干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积弊,形成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设计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全面探索中国统计调查网络建设对于国家调查机构顺利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本文拟通过对陕西调查队系统调查网络建设的探索,共同探寻国家调查机构调查网络建设的出路和对策。

一、国家调查机构在实施统计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组建以来,在原有调查业务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业抽样调查和正在酝酿中的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及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物业管理及中介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约束调查工作开展的内外在因素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和改善,调查工作难度成倍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原三支调查队网络建设参差不齐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成立之前,农村调查网络以县为轴心建队联网,城市调查网络以少数中心城市和少数市县区为轴心建队联网,企业调查网络以中心城市为轴心建队联网。合并后的调查队以市和县(市、区)为轴心建队联网,县级调查网络有所收缩,市级调查网络有所扩张,形成了“一扩一缩”的调查网络体系。连接调查网络末端的城乡住户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等基本上沿用了原来的调查网络系统,在实施调查过程中由专职调查员和辅助调查员包户入村采集数据;规模以下工业等其他一些抽样调查,则需要地方统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等抽样调查企业分布面广,统计基础差,企业法人配合程度差,调查难度大,尤其是以村为单位的整群调查企业,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方式陈旧,信息渠道不畅,调查比较困难,在地方统计局的代管下,因费用、装备等因素影响,建网相当困难。国家调查队在抽中整群村的调查中,直接采集数据的能力处于弱势地位。

(二)建立调查网络的环境亟待改善

1、外部环境不理想。目前,各省(市、区)政府提出了对各地、市政府及部门工作进行考核后,地方统计部门抓住机遇纷纷组建地方调查机构,利用健全的县、乡、村级组织机构,利用行政手段组织采集数据,就城乡居民收入等问题纷纷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调查的频率、规模等与国家调查网点重叠。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环境下,国家调查队开展抽样调查的路子怎么走,对统计资源调查归属管理渠道的问题存在不同看法。

2、内部环境较差。一是现有调查队伍机制不灵活,知识老化;二是人员少,承担的任务偏重。组建后的县级调查队也只有7-8人,是县级统计局人员的一半。从其行政职能来看,要承担原三支调查队和国家统计局新布置的各项抽样调查任务,压力可想而知;三是统计市场环境复杂。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调查对象配合程度差,调查对象不配合调查的现象经常出现。四是调查网点少,全面完成各项调查任务难度加大。以陕西为例,陕西共有35个县级调查队、10个市级调查队,调查网络仅覆盖全省11个市区和107个县市区的38%,也就是三分之一多一点,而调查样本却覆盖着全省11个市区和106个县市区。因此,在组织各种调查活动中,因调查网络不健全,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二、建立国家调查网络面临的机遇

目前,国家调查队在建立健全调查网络方面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建网机遇。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调查信息的需求为建网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按照国家统计局对统计局与调查队的业务分工原则来看,统计局以全面统计为主,调查队则以抽样调查为主。这一分工是明确的。我国在统计上实施的是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并轨运行的统计管理体制。两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将统计调查的领域大大拓展,极大地满足了各级党政领导宏观决策的需要,也为统计调查事业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机遇;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统计调查业务的划分提供了基本定位。国家统计局把农产品生产领域、居民消费品领域、规模以下工业生产领域、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领域、物业、中介、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经营领域、部分行业的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交给了调查队,而这些领域正是全面统计比较困难,涉及范围较广的新领域,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领域,对党政领导及有关决策部门研究市场经济问题,正确决策非常重要,但在不健全的市场统计中,这些领域的资料采集非常困难。因而,必须站在统计就是服务的理念上解决有关采集调查资料的网络问题,只有调查网络健全了,采集数据的渠道畅通了,才能全面、及时、准确的采集数据,这是一次难得的建网机遇;第三,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力度的加大,将全面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抽样调查工作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这些都为建立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市级调查队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的呼声给调查队系统建网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全国多数省份已将城乡居民两个收入、价格等重要统计指标纳入了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范围,各市级调查队也有围绕这一机遇,想为政府服务,但没有统一指导市级调查队完成考核工作的调查方案,市级调查队难以实施。各市两个收入如何规范管理,这就是个问题,但也为建立健全调查网络,统一组织开展调查工作,为地方政府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家调查机构抓住这个机遇,就会有所作为,失掉机遇就失去了机会。城乡居民收入是反映各级政府关注民生和民声的两个重要指标,如果不规范管理也会出现如同gdp核算的问题。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等都需要规范管理,这对统计调查系统来说是难得发展的机遇。

三、建立健全国家调查网络建设的思考

当前,全国经济正在实施又好又快发展和加紧实施经济结构调整,降低能耗的重大战略,为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调查机构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主动出击,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把调查网络建起来。

(一)原三队建网的经验与启示

原农调队面向农业、农村、农户的调查,采取了队工作人员包村、农户记账和聘请调查员收账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联网问题;城调队面向城镇住户和价格调查,采取了队工作人员包户和聘请调查员包片采价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联网问题;企调队面向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采取了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办法,在开展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中,在网络建设上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认为在整群抽样调查村聘请调查员作为选聘调查员初期的过渡形式是可行的;二是建立畅通的运作机制来源于当地统计部门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配合,这种运作机制在调查中取得了成功;三是在构建调查网络建设服务体系上取得突破。

(二)全面推进调查网络建设和完善制度建设

全面推进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建设和制度建设,前者是行政行为,后者是部门专业行为,只有在两种建网行为同步并举时,调查网络建设才有可能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寻求国家统计局和各级政府支持及经费支持是陕西建网的立足点。

1、推进调查网络建设应树立大调查网络意识

目前,陕西调查系统全面聘请调查员制度的面较窄,需要在建网上加快步伐和提高质量,建网和聘请调查员切忌做表面文章,不要与统计机构重叠。建立调查网络必须要有大调查网络意识,既要考虑到以省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建网的需要,也要考虑到以市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和国家开展多项抽样调查工作建网的需要。在调查网络的管理上一定要体现出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完善报酬兑现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业务培训制度、信息传递制度、上下联系制度等。在外部管理上,要通过法制建设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样建立的大调查网络,基本可以满足以省、市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满足对新经济增长点变化因素监测的需要,满足国家在新开展统计调查领域抽样调查工作的需要,满足快速调查的需要和对调查数据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需要。

2、实现在村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建立大调查网络系统

陕西共有村民委员会28857个,街道办事处167个,乡级政府677个,镇政府903个。按人口计算每个村民委员会约为860人左右,若考虑到经济活动与人口的关系,应该在1500人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和所有街道办事处中建立调查工作站,考虑到市级队为地方政府服务建网的需要,陕西需要建立14000个―15000个调查工作站,在调查工作站的领导之下聘请调查员,调查工作站对聘请调查员的业务和调查资料负责,在村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建立调查工作站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应看作是一项政府行为,需要政府发文批准方可执行。建立调查网络需要的经费应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3、对目录调查企业和规模以上调查企业坚持网上直报

目录调查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管理规范,统计基础较强,统计力量比较雄厚,统计意识较强,统计手段比较先进,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调查网络优势,扩大对目录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的网上直报范围,既减轻企业的负担,也减少调查队系统的报表负担。目前,调查总队已具备了企业网上直报的硬件条件,国家统计局应该在软件等条件方面,包括发文布置、制度修订、程序研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企业从复杂的纸介质报表中走出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报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统计调查市场环境的治理势在必行

国家统计局应该在理顺国家与地方关系方面制定相关措施,包括业务划分、调查领域的划分、对外提供资料的管理等,合理确定各自统计调查工作领域,扩大市级调查队为地方政府服务的范围,推动国家调查队和地方统计部门共同繁荣发展,有效治理统计市场环境势在必行。从调查队开展的各项抽样调查工作中也看到,调查资料难以同时满足省、地核算gdp增长和研究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需要,有些调查资料不能分行业和分组,因而难以赢得自身的发展。全面统计、地方建队开展抽样调查、国家建队开展抽样调查多轨运行的局面就必然形成。致使统计改革陷入困境。这一问题应该纳入统计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修订《统计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