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途径

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和心理基本成熟,正是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高中语文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的作文主要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总体考查。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写作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这样就使得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能受到以往习惯性的影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弊端,主要是教师基本侧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模式化技巧的训练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教学规律重视不足,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导致学生的思维比较僵化,不能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还不是足够的重视,一周一般只拿出两个课时进行作文教学训练,一般教师都是第一节课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下一节课进行作文批改,分析和总结学生的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归类,通过对比,让学生吸取其他同学的长处,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不足,用以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有效提高。这种作文教学方法从教学理论的层面来说是正确的,让学生在对比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不断地提高学生写作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写作更像是应付作业,批改互动环节学生也只是在被动的听,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和其他学生作文的对比分析不够深入,这样就使得作文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相应的、系统的写作训练,不重视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理也知之甚少,造成了作文教学效果不佳。而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学习方法等原因,面对作文写作的时候常常束手无策,心中的想法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空话连篇,没有一点感情和思想。这就使得作文教学陷入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尴尬境地。

二、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写作教学和高考作文进行联系,增强写作的实用性

高考作文一般都比较经典,也比较有代表性,对学生的考查比较全面,教师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从高考的角度出发,按照一定的写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高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相应的与高考作文进行联系,可以让学生通过高考作文的研究,明白作文的命题立意,写作思路,主要的观点在哪里,如何构思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多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构思立意。从写作实用性的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基本的写作功底,比如立意要健康、结构清晰、内容通顺、富有感彩等等,若学生写作的基本功都不扎实,写出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开场的写作技巧,比如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开头点题等等,好的开篇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此外,教师也要针对性地对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加强训练,从开篇到结尾,从构思到立意,从结构到细节等等,在学习中和学生一起总结不同文体的开篇、结构等不同之处,让学生能够灵活高效的进行写作。

(二)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因为学生的家庭和教育环境、认知发展等因素的不同,加上学生性格的各异性,这就使得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擅长理科学习,有的擅长作文写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分层教学。对于不喜欢写作也写不好的学生,教师需要先从简单的开始,引导学生从句子、微作文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一些阅读笔记,大量的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热爱写作又写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改写、扩写等训练,锻炼学生的构思立意,篇章结构,培养学生语言的优美表达,情感的融入等,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效提高;而对于写作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挑战,对比高考优秀的文章,分析其好在哪里?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三)学生多阅读,多练习,不断积累素材

大部分学生一到写作的时候就无从下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也不会谋篇布局,有些学生写作文不切合实际,废话连篇,没有一点可读性等。这都是由于学生的写作素材比较匮乏,即使有好的思想,也不能有效的表达出来,学生平时也不进行大量的阅读,不进行写作训练,也不积累素材,导致了写作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多提倡和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多观察文章的结构,衔接以及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篇章,阅读以后要记录和积累文章的优秀之处,分析文章的精妙所在,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在写作的时候要多尝试着去运用,不断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挖掘和发现身边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是离不开学生长期的积累和练习的。总之,学生语文写作水平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体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共同提高,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积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取得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张迪淼.对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现状的一些评价[J].中外企业家,2014(35).

[2]田慧生.深化我国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论坛,2015(02).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2篇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高考语文设置的所有考点中,作文是最能检测考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题型,故一直以来,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是整个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之后,对于作文题型的改革就从未停止过:从最初单一的命题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形式、到后来出现的话题作文形式,再到新材料作文等,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一直在不断创新。故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也就倍受语文教学工作者重视。

 

在许多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除去对课文的教学、各种语文素养的训练,语文老师们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了针对作文的教学。但是,即使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在作文的指导与教学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由于各个语文老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以及学生们阅读量、写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当前很多学校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写作水平仍然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每次习作优秀作文不多。这种现状给很多语文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困惑。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和缺陷

 

就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来说,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缺陷。由于高考是国家每年的一个大事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所以对于为了高考而打下基础的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出现的问题和缺陷也应该得到重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如下。

 

1.功利化的作文教学,急于求成

 

由于高考的限制,语文作文的教学也被限制在一定的圈子之内,很难得到突破。有些老师甚至在作文教学中什么文体容易操作、容易拿高分,就重点训练什么文体,其它文体甚至忽略不练;什么结构模式学生容易掌握,不易出问题,就求稳让学生去套模式等等。这种功利化的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整体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不像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短期内能够快速的提升成绩的理科教学,学生的写作技能需要长期的锻炼和提升,很难做到立竿见影。因此,在作文教学备考中,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能有一招制敌走捷径的想法。

 

虽然高考明确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总体方向,促进了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进程,但是同时高考也使得有些学生和老师在写作和教学中较为功利,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高中语文老师没有针对作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这也是当前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试想,作文教学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案,没有明确的重、难点,老师仅仅只是布置写作任务,学生们也只是机械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的数量提上去了,但是作文的水平却止步不前。这种做法很难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作文的优势所在和存在的缺点,很难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也就提高不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3.语文老师作文教学能力的不足,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语文老师整体的教学能力是不容置喙的,但是针对作文教学,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的确有待提高。作文的写作需要大量的知识的积累,需要大量的书籍的阅读,以及对于生活的丰富体验,这些都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需要具备的。但是有些语文老师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也就无法给予学生们写作的示范,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4.学生课外阅读欠缺,教师督促力度不够

 

学生学习习作,方法在课内,但更多的知识的储备积累却必须靠学生在课外自觉进行,否则作文时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但现在很多学生都没有看课外书,特别是经典名著的习惯,这样就导致写出的作文肤浅,没有内涵,而很多老师也没有有效地给学生规划高中三年的阅读任务,不注意平时的厚积,怎么能最终在高考的考场上薄发呢?

 

三、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化的措施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局限在于太过于模式化,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机械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提升。语言能力是学习、工作的基础,而写作能力是语言能力的综合表现。如何突破高中语文作文方面的教学局限,让教学达到高效的目的,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小组和高中语文老师们都要反思的问题。下面提出几点作文教学方面的有效措施。

 

1.构建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健康是使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个措施

 

在作文课上,老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书面上的写作指导,教授学生书本上的写作方法,还要引导学生们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们进行写作。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对生活中实际物体的感受与感知,学生们在写作时会更加有想法、有素材,这样一来,可以打破学生写作观念的枷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重注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引用素材

 

作文素材是写作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因素,任何作文都不能干巴巴地陈述事实,而要有丰富的引例来佐证陈述的观点。对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就需要老师在课堂讲课中,即使不是作文课,也要时时提点学生注意这个内容可以当作文素材。比如在《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将其归类为关于“责任”“义务”的作文素材,要提醒学生在遇到这类的作文时,可以将课文加以引用,使得作文出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高一时就给学生规划好未来三年的阅读任务,整体提升文学素养,为写作打好基础。

 

3.语文老师及时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和示范

 

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差异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同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写作基础差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要在他用了好的诗词佳句的时候给予表扬,提高其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经常写写下水作文,会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作文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只要我们在学习中、教学中有计划,重落实,多示范,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写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提升,而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也不再是一件难事。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3篇

1激发兴趣,让高中学生亲近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着力激发学生的作文的兴趣,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第一,是通过高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也是激励学生创作的有效杠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了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经常性、有意识地在学生的习作中去寻找亮点,及时给学生的习作给予高分,由此,通过高分让学生感到自己作文水平不错,通过高分让学生感到只要再努力,分数还会更高,从而有效激励学生以更加积极姿态、更大高涨的激情,去争取更好的分数。教学实践证明,通过高分策略,可以不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二,是通过表扬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笔者在每次的作文讲评总结评讲时,都会有针对性地挖掘、总结和表扬学生在习作里面的优点和亮点,比如在遣词造句、材料取舍、选材立意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的优点和亮点。表扬也可以从小的方面进行,哪怕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词语,一句好的开头语句等等,也可以在总结讲评中给予表扬。通过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创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笔者曾教过一个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惧怕写作文。于是,笔者就不厌其烦在他的作文中寻找优缺点,在针对性指出他的习作缺陷之后,就对他进行表扬激励,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写作信心,结果只用了一个学期,该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进步很快、提高很多。第三,是通过语文实践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创作,在活动中作文,对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提升作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就刻意将每一次的班级集体活动,比如,一次班级拔河比赛、一次体育比赛等,都当作训练学生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好契机,都当作提升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2丰富课堂手段,营造良好作文学习氛围

新课改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作用,但是,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监督者,在课堂上的作用还是相当重要的。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作文学习氛围。教师可为学生创立意境,引发学生想象,有了想象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作文课堂还可以适当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师为学生展现一定的情境,如一些抒情文章的写作,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并配合一些诗词朗读,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想象的情景中,激发创作灵感。教师还可以经常带学生去参加实践,丰富学生的经历和情感,为写作提供素材。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还要在文章的审题,材料的选择和文章构思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因为很多学生作文成绩不高的原因在于文章跑题,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立意。教师交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把握作文要求,如何斟酌材料并组织结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思路。在明白文章要求之后,学生还要进行立意,以文章来反映社会现象,由于学生社会经历还不丰富,如何利用好身边的素材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利用周围的人和事,从身边提取素材,只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真正写出情感,以小见大,从小事情中探索出大道理,学会立意。情感和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明白情感的重要性,将感情融入到文章的写作中,纠正学生在文章写作中的纯文字堆砌,使文章带有感情,能够吸引读者。所有这些写作技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手段,在课堂中融入游戏、多为学生展示一些社会新闻、人情世故,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如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感情生活,为学生的作文培养提供素材和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

3重视积累,融入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头脑里有大量积累存储的信息,写作文的时候才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也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根本,脱离了生活的作文,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鲁迅在《作文秘诀》一文中说道,写作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因为写作如无真情实感,岂非无病,故作卖弄?能有感人魅力?因此,失去了“真意”,也便失去了作文的根本。那么,“真意”应从何而来呢?这是大家都明了的事,应从生活中来。实际情况也应是如此,学生作作文,大多数是记真人,写真事,描真景,状实物,谈已见,抒真情的。要写这些“真”,就要感悟和体察生活。社会是一本大的活的教科书,它内蕴丰富,包罗万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来的文章,才能情真意切,枝繁叶茂。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把生活中的点滴?D?D所闻、所见、所感及时写下来,不断的充实头脑资料库。这样就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后写作时就不会头脑空空、无从下笔了。

4加强学生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者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在平时进行点点滴滴的积累。所以,教学者在平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训练。教学者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写日志,当然并不是要求学生记流水账那样对付老师,要将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或者是自己较为感触的事情写下来,从而可以为学生提高一定的作文素材,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每次上作文课之前,教学者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展示,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文字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同时也要将自己的感悟以及对自己的启发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又进一步实现写作训练的目的。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文章语言混乱,表达能力较差,作文结构凌乱的现象。教学者可以相应的为学生准备设计材料型的作文,为学生准备一段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写作时自由发挥,同时也可以相应的巩固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5注重自评互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说得不假,但这里的“改”不是教师改,而是学生自己学会修改。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们教师也应该把批改作文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修改作文的空间,使之在作文修改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5.1自评自改。作文完成以后,教师要先让学生自读欣赏,给自己的习作下评语,或者让学生写出自己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感受。好的文章如璞中之玉,非得经过精心的雕琢才会放射出艺术的光芒,否则文句粗糙、结构松散,是难现文学艺术真谛的。指导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刚写完的文章出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凭借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找出用得不准的词、不通顺的句子。第一遍朗读着重修改语句。第二遍朗读注重段落安排,看段落间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严谨。若上下段间读起来觉得突兀、不连贯,则需适当增加过渡性语句,开头结尾安排照应性的段落,最终使文章达到“匠心独运,天衣无缝”。第三遍朗读进一步思考文章的主题,看主题是否明确、深刻,所选材料是否能准确地表现主题,若是不能就需要对材料进行补充或修改。同时,修改后,学生在作文后也应写出“写作收获或体会”,积累经验,避免再犯类似错误。总之,教师要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作文,找出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认为作文是慢功夫,不如多在语文知识上多用功见效快。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要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须更新语文教学观念,从细节入手,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写作与阅读紧密结合

作文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是和学生思想、感情等紧密相连的一项心理活动,所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指引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用真情打动人心,但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却还是无法让真实感情流淌出来,这些也不是教师口头上说说就能解决的问题。由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要想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有思想、有感情,必须从语文教学最基础的活动――阅读教学入手。随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大量阅读和汲取,自然而然有了更丰富的知识积累,文辞更华美,对于作文思想情感的掌握更精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尽可能地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走近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认知水平,让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2.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抓住每一次写作契机,多让学生进行日记、随笔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触发写作灵感。一学期,课内大作文一般只做七、八篇,这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量变才能质变,没有一定量的保证,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让学生课外自由练笔,是加大学生写作量,促使学生写作的一种好方法。这种自由练笔由学生自己选材,自己命题。如:人物速写、景物素描、音乐欣赏、书画评析、诗文鉴赏、影评剧评、时事评论、旅游观感、读书笔记、知识小品、经验介绍、思考一得、科技信息、市场印象、街谈巷议、社会调查、学校新风、家庭琐事,以及各种文体的习作,或虚或实,或长或短,即兴命笔,均可写入练习簿中。这种自由练笔能丰富和发展学生个性思维,能使学生深入感悟生活,使生活条理、清晰地贮藏于大脑中,并由这种自由练笔过渡到正规的作文,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融入生活,重视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头脑里有大量积累存储的信息,写作文的时候才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也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生活。

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来的文章,才能情真意切,枝繁叶茂。所以在平日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把生活中的点滴――所闻、所见、所感及时写下来,不断充实头脑资料库。这样就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后写作时就不会头脑空空、无从下笔。

4.培养创新性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改变角色,让学生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发散思维的前提是生活视野要广。在训练前期教师可以硬性规定学生涉猎一些书籍、报纸,看新闻,看有深度电视节目,然后写自己的观点或评论,学生丰富了内涵,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拿到话题时,透过表面看本质,在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话题,选取合适的主题加以深入探讨。在平时教学中,创新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跳出条框想问题,思维活跃了,有了想象空间自然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5.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改,教师评,教师是习作的唯一裁判者,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辛苦,大家都苦多甘少,却收效甚微。如何变苦为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在作文评改这一环节中,强化学生评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大家变苦为甘。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可见,大胆地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彰显其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宰作文命运,评判作文的得与失,应该是当前语文教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总之,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刘家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01-202.

[2]邓安华.刍议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性和实用性[J].学周刊,2015,29:157.

[3]鲍小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9:53-54.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第5篇

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目的在于通过迁移实现对读与写的共同促进。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作用,并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阅读教学 作文能力 迁移

阅读与写作其实是人类应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意见等比较高层级的一种方式,既是人类掌握自身语言功能的水平体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会出现的必然结果。“读写不分家”是语言学习中阅读和作文能力之间进行迁移相对生活化的描述,说明了语言学习从口头的“听说”发展到了书面的“读写”时,二者之间存在着迁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作用

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在本质上其实是语言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读与写相互促进、互为影响并提高的过程,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彼此无法分割。若要选择一种相对具体的事物比喻二者间迁移的重要性,则非建筑莫属。良好的阅读教学和写作能力之间彼此迁移如同建设不同品质、类型的建筑。小学时片段化的句子阅读和写作练习就像用草盖窝棚,简单得连框架都看不出。初中时有了相对有限的阅读量和写作能力,写出来的短文如同用泥坯草草盖成的一间平房,或许勉强算得上有模样,不过容易透风漏水,经不起推敲。到了高中阶段,水平高一些的利用比较丰富的阅读积淀写出的文章接近于钢筋水泥的公寓楼,差一些的则如同用红砖砌起的筒子楼,有框架却着实难看。

由此可见,要构筑起高中语文这样一栋高楼大厦,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缺一不可。而阅读教学相当于建筑的原材料,写作能力则相当于建筑技术,只有双方均达到足够的品质保障,建筑物本身才能牢固、美观。阅读教学品质高低决定了写作能力基础的起点高低,如同建筑材料质量决定了建筑物“先天”品质。而写作能力优劣则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成效性,如同建筑技术决定了原材料价值发挥程度。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如同一个循环,呈现的是螺旋上升的状态,不同的只有螺旋上升速度的快慢。良好的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正如一个均匀快速上升的螺旋体,随着读与写双方彼此的促进、辅助,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始终浓厚,学习效果显著,语言交互能力与日俱增,最终实现的就是“好读书、写美文”的最佳状态。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途径

(一)从量变到质变

这是任何一种语言学习均必然遵循又不能回避的规律性问题。仍然以建筑比喻,空有建筑技术却没有足够建筑材料的工地上必然无法筑起希望中的大厦;而有满满堆积的建筑材料却技术匮乏的施工现场也永远只是一堆砖头瓦片。其实从人类牙牙学语的步骤已然可以窥见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过程。每个人从婴儿时学说话都从单音节的含混发音起始,本能驱使着孩童无数次模仿成人的发音不厌其烦地练习。无论成人认为婴孩仿佛无意识的嘟囔发出的音如何古怪,这其实就是人类最初练习说话的状态。至于到两三岁时孩子逐渐能够说出相对清晰的字、词、句并非是突然开窍式的“顿悟”结果,相反,那是婴儿在两三年时间里无时无刻不在勤勉模仿身边成人说话的“成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实实在在的伟大“成就”。

诚然,要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依靠的绝不可能是本能,而必须是学生有意识的勤下苦功。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足的阅读数量和无尽的写作练习是促成“迁移”成功进行的核心与关键。那些试图找到一条只用数周、数月就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几何级”增长捷径的想法只能是妄想。实现成功“迁移”必须秉承务实主义,首先从新课标给出的每学期必读书目入手,老老实实将名单上列出的书籍完完整整地通读、精读。教师还应视学生阅读情况布置写作的练习,无论是读后感还是对某些段落或篇章的改写,亦或是将其中同类或近似的文章进行对比完成读书报告等都是以阅读的“量”促进写作的“质”发生改变的有益举措。

(二)借助一定的外力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迁移

有了前一步从量变到质变的基础,针对高考这个最终目标采取一些技巧性的练习就有了可能。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一定的外力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迁移,比如历年高考写作真题就是比较好的命题作文素材。不必完全照搬,只要教师总结归纳出这些命题中的规律,再结合时下的热点新闻或焦点问题等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比如,稍早些时候国家放开了“二孩”政策后,某些地方的中小学生中出现了“反弟弟妹妹联盟”,这是一个既有趣味,又与独生子女思想方式密切关联的命题,不妨尝试让学生写写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和评价。又如教育部门不断减少对高考加分情况的政策对时下的教育环境产生的影响,或者作为即将面对高考的学生对这样的政策调整应当具备怎样的心态。再如时下处于关注中心的里约奥运会上,“洪荒之力”“泥石流妹子”“对明天没有希望,因为对今天满意”这些网络上大热的语句体现了“九零后”“零零后”运动员们与前辈们怎样的不同,以及若干年前奥运会上的“感谢门”事件和这届奥运会上观众对运动员新的期许体现了“唯金牌论”在中国发生的何种改变等。

(三)循序渐进、丰富手段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帝创造世界也用了六天时间。要实现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能力的成功迁移不可能一蹴而就,时间、耐心、策略缺一不可。教师需要时刻注意把握循序渐进的节奏开展教学,同时尽可能根据新时代下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丰富教学手段,比如,当下的高中生群体中人手一支手机几乎已是常态,微博、微信、朋友圈则更是手机中的“标配”。这些信息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终端其实也可以成为“迁移”的另类渠道。

比如,将一个班级的学生纳入一个读写朋友圈,教师根据媒体上一个或若干个迅速热起来的话题让学生们大胆发表评论。当学生中持不同观点的群体形成了比较清晰的阵营时,再让这些学生自发组织起一个个小团队,就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完善,形成具有一定压倒性的论点和论据。之后再以课堂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形成各自的报告或论文。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要为了充实论点而搜索和浏览尽可能多的素材,这正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好机会,而辩论则相当于对作文不断的修改,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契机。

【结 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不仅是汉语言作为一种交互性工具进入高中阶段后应当为学生所掌握的表达技能,从文化层面讲,这也是学生人文素养、语言水平的具象展示。

【参考文献】

【1】纪国庆.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