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技能竞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一、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的背景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自从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第一次将高职组的会计技能竞赛纳入其中以后,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江苏省教育厅也在2013年正式发文决定举办“2013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将其纳入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在十七项技能大赛中,会计技能大赛首当其中。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是遵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专业技术标准,进行相关会计业务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近几年的会计技能大赛大体都是在仿真财务、会计、税务、银行、供应商等职场氛围中进行的,由会计行业专家、企业财会人员和高职高专院校财会专业师生共同参与、观摩、体验的一项分岗位开放式会计技能竞赛。
(一)师资力量缺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既是参赛选手之间的同台竞技,更是指导教师的相互较量。因为,任何一次技能竞赛都不是学生自学自练的结果,而是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能够很好地检验一个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的师资情况。由于会计技能大赛涉及内容非常全面,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有不少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虽然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其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在实践技能水平必然有所欠缺,达不到教学示范的要求。同时,我们虽然大力提倡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能手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鼓励他们走进课堂,给学生开讲座,有的还承担一至二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但这些行业、企业教师在教学时间上或教学水平上却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二)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投入不够
通过参加会计技能竞赛,可以看出会计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的重要作用。而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又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发展很不不均衡,在一些商贸类院校中由于会计是其品牌或特色专业,可以得到大量资金投入,会计专业实训室具有一定规模,如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等;而其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特别是工科类院校办学的会计专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实训室建设严重不足。从现有的实训情况来看,由于实训室紧张,部分实训软件缺少,使得一些实训项目不能很好的开出,不能很好地满足日常教学和各类技能竞赛的需要。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大对校内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投入,优化校内实训室的教学环境,还要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型人才服务。
(三)培训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时,培训过程往往采取整周集中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连续几周呆在实训室进行集中训练,刚开始学生还比较感兴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会出现厌烦情绪,训练效果明显下降。有时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还会将少数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特训,这种训练过程往往强调技能速成,只练习与比赛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与比赛无关的内容一概不练,学习缺乏系统性。通过集中训练的方式,短时间内学生临时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但时间一长就生疏了,难以适应就业后的岗位工作。
(四)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欠缺
目前,会计专业技能竞赛还主要是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赛,与企业关系不大,企业的参与者较少。在会计技能比赛中,只是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竞赛环节使用了由网中网公司提供的网中网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竞赛平台,在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竞赛环节使用由用友新道提供的用友U8.10.1软件,进行单人单机竞赛,没有能够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参与较少或者根本不参与,想让企业赞助或者当评委的可能性都比较小,没有体现进行技能竞赛的本质特征,不能有效地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技能大赛要与企业紧密相连,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竞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三、改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竞赛的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中,指导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参赛学生的竞技水平。各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会计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加大会计专业师资培养力度,多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培训进修,到企业参观学习,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与行业职业技能比武或者在校内开展一些教师技能竞赛,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只有教师自己精通了会计技能大赛的内容、操作方法和要求,才能使指导效果最佳。同时,由于每一名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完成竞赛指导的任务,还必须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教师既要有来自本学校的教师,也要有来自校外的教师和会计行业的专家,大家一起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快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各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快对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建设专门的会计实训室,并在实训室内部配备各种需要的财务类专业软件操作平台,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形成良好的校内外实训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提供很好的培训保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应根据会计专业发展状况,加大投资力度,建造能够满足教学和竞赛所需的“会计手工账实训室”和“会计信息化实训室”并配备大赛指定使用的软件,提高会计专业实训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很好的开展技能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此外,还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学校积极主动和一些知名的财务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企业等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保障,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三)改变传统的训练方式及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时,应改变传统的集中训练方式,将集中训练方式与分时段训练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既有集中训练时的紧迫感,又有分时段训练的放松感。尽量避免突击训练,多督促学生平时坚持分时段训练,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在评价标准方面,高职院校应结合职业技能竞赛标准,以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为目的的新的评价体系。在该评价体系中,除了教师评价外,可以引入企业评价,还可以采用技能考证的方式代替。比如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纳入职业技能比赛,实行“以赛代考”。在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级别的不同(是校级、市级、省级还是国家级)、获奖层次的不同(是一等奖、二等奖还是三等奖等),以免考、加分等方式,计入评价体系,在各类推优评奖中优先考虑等方式。这样,既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认真准备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技能水平,又能促使学生取得相关证书,增加未来求职的砝码,还能让学生不至于由于参加比赛,使得相关评价偏低。
(四)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校企合作要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可以将行业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学校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兼职教师走进学校课堂,校企联合实施对学生学业进行考核等多方面开展合作。特别是在技能大赛方面,双方可以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促进校企合作。通过举办技能大赛,不仅有利于校企合作,还能够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推进。如在技能大赛中,企业人员可以作为评委参与评判,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企业实习指导的针对性,企业还可以给学校选手提供比赛服装和器材,这样既经济又实惠,还解决了学校的资金难题。技能大赛以后,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都进一步总结出新方法、新思路,还可以让获奖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进而在企业实践中得到验证,实现校企双赢。在校企互帮互助的进程中,有效推进双方的合作深度。
参考文献:
[1]常化滨.高职会计专业校内技能大赛的实践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2]黎美珊.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15(6).
[3]张海芹.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研究[J].市场周刊,2015(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发实践课程,增强学生技能实训的成效,明确了促进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广西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致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以培养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人才为主,要求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实际业务操作技能。由于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树立实践教学理念是对授课教师的明确要求。为此,近年来学院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逐步向实践教学倾斜,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来看,主要是通过建立实验室并购买进出口业务模拟软件,学生通过一定学时的模拟操作后初步具备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专业技能。然而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力量不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因素,实践教学基本上根据理论的内容来设置,相对程式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促进和强化实践教学,为社会提供专业素质过硬、契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是值得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课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实践经验
(一)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浓郁的竞赛氛围
学院历来提倡将专业技能竞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并重视和鼓励师生参与各类竞赛,如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OCALE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大赛、“大智慧杯”全国高校金融精英选拔赛及全国商务秘书大赛等。与此同时,在《广西外国语学院科研奖励暂行规定》中制定专门的章节,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专业竞赛获奖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在评优、岗位晋升、职称评定上给与一定的优先;学院将竞赛成绩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获奖的学生还可免修相应的课程,并获取一定的创新实践学分。此外,学院在参赛费用、参赛场地等方面也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与帮助。如此,学院师生参与专业技能竞赛的氛围较为浓郁。
(二)配备教学平台,奠定赛前基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技能竞赛中的各个项目需借助相关软件来实现。为此,学院斥资建设了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并购置了与竞赛相关的模拟教学软件,如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外贸单证教学系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系统等,为比赛前的强化训练提供了基础。这些实验室教学平台除了能用于备战训练外,还可以用于日常实践课程的模拟实训。
(三)注重学生的选拔培训,做好赛前热身训练
要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离不开专业教师团队的悉心指导和学生的艰苦训练。学院为每个参赛队配备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各一名,参加竞赛组委会安排的赛前培训会,保证竞赛能高质量地进行。在学生毛遂自荐的基础上,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面试,主要考量其专业知识素养、英语能力水平、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实力,从而筛选出参赛选手。随后,利用校内实验室借助模拟教学软件对参赛学生进行定期培训,指导教师提供线上及线下辅导。对学生进行选拔及培训,做好赛前热身训练,有利于提高技能竞赛水平,培养外贸业务技能。
三、专业技能竞赛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近年来,学院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指导和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一改以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开始重视实践教学。首先,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比例,合理增加国际商务单证、进出口通关、进出口业务等校内实践课程的学时。其次,改善实验室紧张、实训设备陈旧等状况,学院加大经费投入购置实践环节的教学设备,配备国内最新的实践教学软件,为学生校内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外贸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资料引入课堂,同时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贸从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技能竞赛既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较量,还反映了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的效果,检验了学校的实践教学理念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前提是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必须达到竞赛水平或企业标准,这就促使教师自觉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一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赴外贸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二是支持专业教师不断提升学历与职称层次,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强化实践培训。因此,?R导寄芫喝?促进了高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高校优化教师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
教学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创新。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虽然采用情景和案例教学法,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纸上谈兵”,专业技能竞赛则较好地模拟了外贸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竞赛中仿佛身临其境、真枪实战,有助于加深其对国际贸易工作岗位的认识,增强实践能力,掌握工作技能。同时,在技能竞赛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此外,教师可收集竞赛中各环节的外贸案例,将其转化成日后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生动的素材,提高实践教学的真实性。
关键词:专业技能竞赛?综合能力?终身学习
职业教育深受国家重视,甚至已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这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中等职业教育亦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初中生,其课程设置是以基础理论、基本功为主,和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偏差,怎样完美对接?笔者认为,加强中职学生的再学习,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笔者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历,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推动了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还培养了学生的相互交流、协同作战、改革创新和临场应变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技能竞赛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协作能力是指工作、事业中所需要的协调、合作能力,也正是许多企业、公司极为重视员工协作能力的原因之所在。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新知识、高技能层出不穷,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以前所提倡的“慢工出细活”固然正确,但在如今很多时候已经不太适应,在更加追求效率与质量同步提高的背景下,协作成了实际工作中的不二选择。美国大片里孤胆英雄仅凭一己之力立马改变局势的场景已经很难呈现,我们只有与时俱进、精诚合作方能大踏步前进。
笔者组织的电子专业基本技能竞赛,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或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形式完全契合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岗位。每年10月份组织的新生“电路焊接”比赛,比拼的是时间和技巧,他们每三人一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项任务:选择元器件、电路焊接、检测及记录。三项任务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这项竞赛,操作技术难度不算大,因而有老师建议将它取消。但笔者坚持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重要形式,弃之可惜。在现场可以看到,颁奖仪式结束后,同学们余兴未消,兴致勃勃地聚在一起继续讨论。按照学生自己的说法,比赛前学生早就商量好了,三个人必须分工,每个竞赛步骤如何安排,由谁主打、谁协助分得一清二楚,因而比赛中就很顺利了。虽然一次竞赛的奖品购价也许不值一提,但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目的显然是达到了。
二、以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分,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中职学生社会化的起点,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在社会立足的根本,是未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是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
技能竞赛是书本内容的延续,是理论知识的升华。要想让基础理论知识在专业技能竞赛中绽放出耀眼光芒,学生必须对自己进行科学评估、认真审视,并且多多向老师讨教,与同学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自己的“长”与“短”,看到他人的“优”和“劣”,才有可能做到在竞赛中扬长避短、择优弃劣,从而实现专业技能与个人社交能力的双重提高。
在学校开展的“数字钟”专业技能竞赛中,很多数字电路的知识并没有教授,需要学生自己探寻。几个竞赛组的学生有的通过网络分别查阅相关资料,遇到疑难问题聚在一起商讨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找老师帮分析;有的资料比较齐全,先自己探讨、大胆尝试,组员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大家统一了认识,遇到困难居然也没有找老师,而是找了高年级的学长;也有的组从头到尾都自己摸索,磕磕绊绊也最终交了“答卷”……诚然,条条大路通罗马,笔者认为,组员之间充分信任、交流,并借“巨人”肩膀快速到达终点的做法更值得推广。而在之后的技能比赛中,这一模式也的确被同学们广泛应用。
三、以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占据更大比重,发挥着巨大能量,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快速发展。面对激烈竞赛的市场,必须考虑如何推陈出新,抢占制高点,这需要创新。创新是一种智力潜能,需要教师去大力开发。
在“音乐盒制作”竞赛中,学校只提供基本电路原理图,其他的均可以自由发挥。所以同学们除了考虑实际的电路制作之外,外观等也不能忽视。有的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利用WT588D音乐芯片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出了精美的八音盒。也有的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通过翻阅资料,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元器件和制作工艺,交出了让师生均折服的优异作品。这次竞赛,为了一个既定的目标,同学们竭尽所能、全力争胜。虽然未必获得奖励,但是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打破常规思路,采用不同方法,尝试各种技术,最终完成了作品,受到了老师的“点赞”。这类竞赛是理论与实践的良性结合,是学生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是保守与创新的激烈比拼,更是专业教学的重大收获。
四、以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报警器组装”技能竞赛中,有的学生按老师给的参考电路图第一时间进行组装,利用KD9561集成块进行焊接,配合了电位器、电源、功放管、电容、喇叭等加以完善。虽然一切都是那么顺畅,理应得到完美的结果,可是上交作品后,有些同学就傻眼了,报警器不响、报警器失控等问题相继出现,如何解决?
学生心急如焚,旁观者最喜欢看到的场景是有人如神仙般地“点石成金”,像医圣一样“妙手回春”, 可以快速解决问题。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务之急是教给他们应对之策:冷静、探索、灵活――冷静分析电路原理,积极利用基本电子工具进行检测、探索,对相关数据加以比对,灵活运用合理方案来解决。参赛的同学开始定下心来,根据笔者所教的方法慢慢排查,终于解决了竞赛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最终挂在他们脸上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应变能力是面对实际困难进行有效解决的能力。而解决实际问题始终是职业教育的难点。在教学实践尤其是技能竞赛这样的大舞台就显得更加突出。解决难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培养,更需要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融会贯通。通过竞赛或实践合理解决难题才是学习的根本,才是技能竞赛的精华,更是学生应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最佳方案。
如果说,理论知识是演武场,技能竞赛就是名副其实的竞技场。如果理论知识是花拳绣腿,技能竞赛就是真枪实弹。没有技能竞赛来检验,理论知识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没有理论知识作支撑,技能竞赛也不会是惊喜不断、精彩纷呈。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我们一刻也停不下来,学习成了必然的选择,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正是有了专业技能竞赛这一强有力的推手,才更有效地提高了电子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他们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新国.以技能竞赛引领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2]张凤龙,黄海虹.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论文关键词:高职;机电类;专业技能竞赛体系
一、构建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即是要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无疑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着积极意义,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可靠途径。
专业技能竞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实施和操作上也涉及多个层面,需要形成一个专业技能竞赛体系,为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组织和顺利开展提供保证。首先,该体系为专业技能竞赛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其次,设计可行、有效的专业技能竞赛实施手段,为专业技能竞赛创造一个实施平台。再次,为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措施,确保专业技能竞赛持续开展、不断优化。最后,建立一个绩效反馈机制,评估专业技能竞赛实施后的效果,总结成果,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构建专业技能竞赛体系,可以为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开展提供保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现状
(一)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特色和成果
机电类专业技能竞赛项目涵盖了不同层次和各个专业,学生参赛积极性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竞赛项目涉及多个层次和所有专业
机电类学生已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广东省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相关赛事,在省级以上层次的大赛中与外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增进技能。但此种竞赛门槛较高,参赛人数有限,更多的是学校内部组织开展的小型竞赛活动,如模具、数控专业开展的工程制图竞赛、汽车专业开展的汽车发动机拆装竞赛、玩具专业开展的水火箭比赛和电子专业开展的电子电路焊接比赛等,参赛人数均超过相应专业人数的一半。
2、学生参赛积极性较高,尤其表现在挑战性和趣味性兼有的竞赛项目上
如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举办的水火箭比赛,形式新颖,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造能力,制作和表演水火箭模型,可谓寓学于乐,学生参与率高,达到专业人数的70%。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专业技能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目标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
毋庸置疑,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是,由于教育、引导不够,部分学生还存在为了增加素质学分而参赛,甚至为了获奖、物质奖励而参赛的心理。这虽然可以理解,但不能提倡。
2、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手段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专业技能竞赛项目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有些竞赛项目无论从开展周期、操作程序还是组织保障上都已经比较规范,但有些项目的实施还比较随意,诸如开展时间不定、操作随意无序、经费不能保证等等。
3、教师的指导是专业技能竞赛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赛事缺乏教师指导。除一些层次较高的竞赛外,校内组织的竞赛项目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些项目因参与人数较多,更加能够起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目的,但是教师的重视和指导力度不够,竞赛的成效有待加强。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构建一个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确保专业技能竞赛的成功实施,增强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成效,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三、高职机电类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
经过不断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出一套包括实施目标、构建原则、实施手段、保障和激励措施、拓展渠道和绩效反馈6个部分组成的专业技能竞赛体系。
(一)实施目标
配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树立学生的求知、求真、求实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技能,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原则
1、以赛促训,赛训结合
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和训练,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训中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竞赛既是对学习和实训效果的检验,又是对学习和实训的促进,将学生的学习和竞赛结合起来。
2、可操作性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在组织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
3、注重反馈
开展技能竞赛后,要全面、细致地对竞赛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听取参赛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以便增强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施手段
1、依托专业教育和目标引导,使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定位
我们认为,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表现。要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专业技能,必须使其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明确未来的职业定位,这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目标引导。学生大多在入学前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各专业教研室要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和今后的就业方向。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2、依托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塑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才能在专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因此,应该牢牢抓住专业教学这条主线,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课外专业技能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更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3、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教师指导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我们依靠专业教研室,将有兴趣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学生组成一个个专业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及时为他们解疑释惑,加强训练。 转贴于
4、配合学校素质拓展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素质拓展的核心应是职业能力的提升,而职业能力首先体现在坚实的专业技能上。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组织学生开展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是整个体系的核心环节。在开展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过程中,注意因人而异、有所侧重、规范有序。具体来讲,一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开展不同的竞赛项目。一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较薄弱,可以多开展一些趣味性、实操性项目;二、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可鼓励参加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竞赛项目。二是有所侧重,即侧重开展适应面较大、参赛人数较多、可操作性较强的竞赛项目,以便提高多数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三是在实施和操作上加强组织管理,细化实施步骤,做到规范、有序。
5、发挥专业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学生社团专业技能竞赛
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是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组织。专业社团是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平台,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共同的专业归属为纽带,可以开展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以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保障和激励
1、师资保障
教师的指导是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保障,不仅有助于提升竞赛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实现竞赛的目标。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在学生技能竞赛过程中跟进指导,同时按照导师制的管理规定,将专业教师的课外指导工作折算成工作量,以增强专业教师指导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辅导员负责做好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使竞赛活动顺利开展。
2、经费保障
经费是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物质保障。高职院校的实训实习经费是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经费来源之一,这样有利于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此外,学生活动经费也是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经费来源。
3、激励保障
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胜出,不仅可以获得竞赛主办方的奖励,而且可以在学校获得素质拓展积分,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证明。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之后,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获得一定补贴。
(五)拓展渠道
1、专业顶岗实习
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专业技能竞赛不能局限在学校和特定的场所,更应该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真正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社会实践活动
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具有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作用。充分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学生自发的实践活动,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实践岗位上,将自身学习和实操训练结合起来,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六)绩效反馈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后,要全面、细致地对竞赛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成绩和不足,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以便使竞赛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提高学生竞赛成绩,学校成立了兴趣小组,有的学校甚至培养专门竞赛学生。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落实了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在竞赛中表现让人看到职业教育成果。设想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100%达到(60%达到也行)这一标准,那么职业教育不愁没有市场。兴趣小组培养模式有力培养了学生能力,借此引入专业教学模式研究。总结此模式就是1+1教学模式(此种模式针对现在中职教育在校2年提出,对于第3年未含在内)。学校在学生入校后第一年共同培养,主要达到培养学生认识和使用各种电子元器件,电路图识图、画图,电子产品装配,仪器仪表使用等基本职业能力。第二年针对竞赛项目及社会其它岗位需求方向,开设专门化课程。这期间仍有公共课程,如体育、德育类课程。仅在专门化课程中采用小班教学,原有教学班级根据学生兴趣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专业教育及实训。这样做能有力的保证教师教学精力,更好的利用学校与社会资源。学生的学习变为自觉的任务化学习,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老师确定的任务。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在兴趣小组基础上考虑建立社团,让学生兴趣做为发挥空间,学校提供场地与师资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社团建设可以考虑专业设置与非专业社团相补充,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社团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从竞赛成效想到专业发展瓶颈
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已经具备了较系统的知识,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拥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但在每次与其他省高手同台竞技会发现,学生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内地学校教学缺乏企业因素,目前学校的校企合作还没有深入到课堂,没有深入到知识体系中。
1.教学大纲企业知识不足
职业学校教学大纲指导性不足,尽管如些,教学大纲中缺乏企业岗位知识结构要求,很少罗列企业相关知识体系要求。
2.教师基础企业能力不够
学校教师85%是由高校到职校,很少有企业工作经验,尽管每年各级培训多次提倡到企业煅练,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少有落实,多是过眼云烟,参考见习为主。教师动手能力远不能达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水准。
3.学校管理企业经验薄弱
学校教学管理尽管提倡5S管理,但落实程度,坚持时间,效果落实上都不能达到企业程度。一是没有必奖违罚的氛围,二是没有能上能下的机制,三是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心。
4.训练设备企业成分太少
学校教学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慢,考察性价比原因很多设备都是教仪设备,除少部分与企业能同型号外,很难达到企业的标准。尽管有些设备是企业投资建设的,也跟不上企业变化,达不到企业运行标准。
三、从专业发展需求看我校存在的差距
1.技能竞赛转化为教学模式有待研究与实施
技能竞赛的指导老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用“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训练参赛选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待于在日常教学中去落实,1+1教学模式能达到学生精细化培养目的,让学生都能达到标准要求。
2.学生竞赛成绩有待提高
虽然我校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卓有成效,取得过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全国二等奖,这一项目是我校优势方向,学校一直重视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但在专业建设其它方向仍不全面,仅从技能竞赛方向来看,我校在机电一体化方向存在盲区,在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也存在标准上的差距。从竞赛过程细节来看,工艺需要规范,排障能力与分析能力有待加强,对新技术使用需要着力研究跟进。
3.教师教研水平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