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教师考核

新教师考核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教师考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教师考核

新教师考核范文第1篇

张老师以饱满的热情、诚恳的态度投入到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导师带教工作中。思想上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积极奉献,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岗位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除了做好学科辅导外,还细致地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工作中谦虚谨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学态度认真,治学严谨。精心备课,教学内容充实、丰富,能吸收学科新知识、新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实行启发式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讲授清晰、表达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疑点处理恰当,课堂设计合理,节奏适度。培养了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改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张老师还悉心对我校年轻教师孙宝义进行指导,一年来几乎天天坚持进班听课,课后做耐心细致的指导,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孙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教师年度考核评语

该同志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引导作用,耐心细致的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教学效果好,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堪为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

lwcool同志年度考核评语

该同志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引导作用,耐心细致的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教学效果好,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堪为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

同志年度考核评语

该同志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引导作用,耐心细致的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教学效果好,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堪为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

他功底深厚,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为人师表,深受领导的器重,一直以来委以重任,担任高三美术教师。他肩负重任,乐于奉献,把青春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他师德高尚、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培育出满园桃李。善教乐教,深受师生尊敬为了完成上级、学校交给的任务,***老师全身心投入教科研工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不断探究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示范、讨论、评讲、实践”四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课内外练习,提高学生绘画的基本功;通过参加画展观摩和临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

新教师考核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行为;教法与学法

所谓新教育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传统的观念已把教师的职责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提倡新教育改革目标,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为此就新型语文教师适应新教育的思考谈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与行为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教学观念更新是教师紧跟时展步伐的根本保障,它包括教师对于学生观念的更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观念,应牢牢根植于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之中。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培养新意识,这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保证。

二、创新教法与学法

新教师考核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网络教育的新特点决定了教师地位的改变,在教育观念的认识上由“占据强势”、“独霸威望”地位变为“勉励强势”、“共同上进”:在文化知识的传承上,由“前喻文化”地位到“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共存;在师生人际关系上.由“敬而远之”到“远而敬之”。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应有所创新,即转向为学生个性的开发者、自我发展的学习者和教育方式的协调者。

1 网络教育的特点

1.1 网络教育以学生兴趣选择为主

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依据“筛选式”教育制度,其目的是为选择精英式的人才。受教育者在一次又一次筛选中失去再次受教育的权利,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兴趣选择”。“学生借助键盘和鼠标就可以轻松地在网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及上课时间和地点,甚至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教师”。

与此同时,评价教育的好与坏也转变为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让学生在自己选择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面对网络教育,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教师的作用是怎样才能使学生正确而又迅速地进入自己的兴趣选择上。并非一味地传授知识和检验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

1.2 网络教育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

网络教育不仅信息量大,内容涉及面广泛.而且教育内容形式新颖、生动,它借助多种媒体设备,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学习者既可以看见文字和图像,同时也能听见声音。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开展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提高。网络教育这一大特点,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启发教师对新的教育方式的思考:在这丰富的教育资源中,教师以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以便因材施教。

1.3 网络教育形式具有开放性

在网络教育时代,教育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完全平等的。传统教育把教育与人的平等发展隔裂开来,限制了人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在网络教育中。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占有是公平的。网络资源是无限的和具有可持续使用性的,不会因过度使用而减少。二是无年龄段的限制。传统教育对学生按年龄段划分,使教育的内容因年龄而受限制.而网络教育向全体受教育者开放,受教育者可根据自己接受能力水平适当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速度。因此,这给新时期教师角色带来新的挑战:怎样才能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将教育内容开发给受教育对象。

1.4 网络教育具有跨时空性

所谓跨时空性就是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随时随地都可学习。首先,在网络教育中,人们再也不必在规定的时间去固定地点接受指定内容的教育。网络能够在学习者认为适合的时空为其提供独特的教育信息。然而传统学校教育定时定点,不能因实际情况而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网络下的教育者也不局限于传统教室里的教师,其角色更加多变和灵活。

1.5 网络教育具有互动学习的间接性与多维化

网络技术使学习者的网上互动学习成为可能。这种互动学习方式是间接的,主要通过文字和声音进行,缺少面对面相互间直接体态语言的交流。网上交流对象多维化,可以是一个.同时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同伴,也可以是老师、专家等,并且这些学习者可能来自语言、风俗习惯和观念完全不同的地方。这些特点,对教师在网络教育中的地位和角色扮演提出了挑战。

2 网络教育下教师地位的新转变

(1)在教育观念上,由“占据强势”、“独霸威望”到“勉励强势”、“共同上进”。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教师对于新技术、新文化知识必须加速更新。在当前信息技术疾速变化、知识周期变短的时代,教师的知识容易老化,教师的强势智者形象会受到巨大冲击。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日益融合的网络文化环境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紧跟当代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知识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从独霸权威文化知识转向为鼓励学生和自己一起平等的追逐权威文化。

(2)在文化知识的传承上,由“前喻文化”到“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共存。“前喻文化”指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和传递方式的文化,即年长者向年幼者传递文化知识;“并喻文化”是指按照同龄人和同辈人的方向和方式,同辈成员之间相互传递和互动学习知识的文化:“后喻文化”相对于“前喻文化”而言。指由下而上的方向和传递方式的文化,即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传统学校教育,教师在整个文化知识传递过程中居于“前喻文化”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是由上到下的单向式过程。而在网络教育中,要求打破教师的这种独居地位,由前喻文化转向前喻、并喻和后喻三者共存的文化地位。

(3)在师生人际关系上,由“敬而远之”到“远而敬之”。传统教育中,整个教学过程是严肃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常常是“师威生惧”,学生对教师也是“敬而远之”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早已被孤立起来了,甚至加上了一道防卫线,这样的结果很不利于师生间平等交流,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效果。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地位。由于信息与知识的平等化趋势不断加强,教师严肃的支配地位在新时代将会加速瓦解,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也会日益稳固。网络教育中的人机互动使得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和对话,遵守他们共同遵守的规则,享受他们共同享受的快乐.在共同活动中实现感情的融洽和理解的加强。

3 网络教育下的教师角色创新

(1)对于学生个体发展而言,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开发者。主要表现在:①教师是学生情感兴趣的激发者。传统教育只注重学生机械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情感的培养,轻视了情感兴趣对学生学习效率的促进作用。网络教育中,教师引入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②教师是学生学习意志保持者。网络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激发动机,保持学生的学习意志来达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教师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像、图表、动画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触可感的方式,使学生多方获取信息,加强学生兴趣从而保持学习意志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③教师是学生行为实践的促进者。教师可运用网络教育的虚拟化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实践最大限度的实现。网络教育的跨时空性打破了传统教育空间、时间、年龄和环境等现实限制,根据每个学生信息加工能力的差异,指导学生在网上自主选择练习场景和内容,增强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网络教育环境中,作为学生个性开发者的教师,只具有丰富的特定学科知识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具备充分的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为学生的个性开发做好必要的准备。

新教师考核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教师;心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90-02

一、引言

根据未来创新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培养的需要,作为新课改过程中,在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对教师各种心理规格的科学考评问题,也是现代与未来人力资源并开发需要探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一个难关。我们试就研究和探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为寻求一种适合于未来教师专业化整体素质教育和综合考评的科学模式,而进行以下初步的研究。

二、现行师资队伍建设中人才考评的弊端

(一)现行的教师人才考查方法存在的弊端之一:知识内容的片面性,缺乏全面性

现在的师资教育活动考查内容中,只重视学科专业课,甚或文理分家极端专业化,忽视教育基础理论课,缺乏相关类学科知识的现状严重,很难适应于未来教育发展需要。不论学何专业,从事教育工作是老师最根本的专业。未来教育应把科学哲学等通识课、学科专业课、劳动技能课及实习实践课及心理测量技术科等,作为人才专业化水平培养和考评的范畴。那么,创新型教师人才考评内容应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结构。把思想品德理论等通识课作为人才专业化的基础知识考试范畴,并与相关学科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心理测量技术水平作为综合的考查成绩,是当前乃至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然而,目前一些人才管理机构对此类课程内容的考核方式的自由化现象严重(如目前关于社会适应性乃至心理健康水平的考查,年年不变,届届如此,仍是空白)其作法不仅落后于时代,更难适应于未来。

(二)现行考查的弊端之二:能力考查的单一性,缺乏整合性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脑中仅有47%的记忆细胞。而传统的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机械单一,只能考查出学生47%的记忆能力,甚或是“扫描”的能力,不能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实际能力,且易使其养成被动的学习或工作态度。例如公共技术类的普通话问题,经过几年的师范教育还不能解决,再留给社会教育实践工作中去弥补所谓的等级或过关考评,增大了教育资本投入,无疑是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一种遗误。

(三)现行考查的弊端之三:考查结果的形式化,缺乏综合性

有人说现在的考试是“死记硬背加偷看,考试过后一溜烟”。如某省职业“普通话过关”,仅考试费就花去几万乃至几十万,最后宣布“全部过关,成绩辉煌”,事后还是乡音土语,岂非自欺欺人。如此种种,对于这种考试模式,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P·E·A组织)的教育家们就予以抨击。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生活,在于受教育者本身,对于那种仍然偏重于记忆的考试和测验表示了不能容忍。日本教育家强调:“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化和伟大的人物”,他们这个论断已为科学史上的许多事例所证明。那么,今天,为适应“人的革命”时代创造教育和工作要求,我们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人才考查模式,要以全面发展未来教育才能为目标,构建一套新的综合考评方法,对其学识学力适应性等进行全面判定。

三、未来创新型教师人才应行考评的综合性模式

新型教师人才应行学识内容考评的综合化,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一)知识的综合性测验

它主要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试题,以闭卷或开卷的笔试、口试等形式进行。这主要包括通识课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等。其中:1、通识课知识应包括:科学哲学、思想品德理论、社会发展史及基础英语、基础体育等;2、学科专业课知识;3、相关学科知识:人才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逻辑学及电子技术知识等;以及反映人的学识学历水平的人文自然等文化科学知识。总之,学科知识考查内容的确定,要适应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化的趋势,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化的知识结构,以利于在广博知识上的专业教育,一专多能的“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培养。

(二)能力的整体性考查

它应坚持以基本教育技能的考查为主,重视创造能力的考查方向。其中包括:1、创新教育的能力,如教育研究与课程设计的能力等;2、班级管理能力,如班集体中的人际沟通及信息的组织能力等;3、教学专业能力,如包括所教专业技能、教学适应力(即教学应变力)等;4、竞争能力,如各种教学竞赛成绩的判定;5、成人智慧测查,如智力的发展变化,记忆与理解力的测量;6、言语表达能力,如教学演讲与普通话训练成绩。这六种能力的考查方式,主要有:心理测量、模拟教学测验、权威性评定的论文答辩、追踪考查与教育总结等加以考查。例如,结合教学工作特点“教育知识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进行测查。据笔者近近年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教学和研究,坚持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小论文大赛、办教与学手抄报等方式,收效甚丰。通过办报的过程,使学生既学活了课内的知识,又扩大了课外知识的视野;既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为教改提出了大量合理化建议。同时,还使他们的书绘设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个性的综合化测评

个性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的评定方法主要应以个性测量与“教育会诊”(即对教师人才的权威性的教育评价)为主。大致包括:1、道德行为习惯的评定;2、学习态度、动机水平的考查;3、性格(品格)与气质的测量等。现行的考试内容只注意到知识的考绩与品德修养的事实,而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从业者的性格修养、工作动机与职业兴趣等无所考评。事实上要保证一个教师能否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不考虑其个性品质是不可能的。评价一个教师在未来的教育活动能否成功,必须考评他的性格特征等。试想:一个缺乏自信和耐心的教师,一旦从事了教育工作,就可能铸成把学生由心理不甚健康的焦虑型发展成焦虑狂的教育失败;与把其培养成能自激自制,自我调节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成功,二者将具有多么不同的意义。

(四)专业实习,实验与心理测量技术水平的鉴定与考查

它重在考查一个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水平。主要考查方式应采取:操作观察、工作总结与专家评议和组织鉴定等。

四、综合考绩的心理教学评定模式

新教师考核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11-02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中学的教育目标不再仅仅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还应该让学生具备高度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侧重点应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与知识迅速更新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目前对于湖北省公安县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来说,互联网为学校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教学方式。为此,我校充分吸收各种网络资源并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加以整合,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我校所用的网络信息资源与实验教学整合,是充分运用中央电教馆提供(或者是Intel网上)的大量实验演示课件与其它实验资料,将实验室的器材加以整合,运用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辅助实验教学资源,供全体教师共同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合实验信息

学校充分利用中央电教馆提供的教育资源或者是Inter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归类,然后将实验课件上传到学校的校园网上,供教师、学生学习使用。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办公室在中国园丁网、清华附中的中学生学习网页、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各大教育类网站上广泛收集实验课件,并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改进或整合,将这些课件以Flas、Windows Media录像片段、幻灯片等形式呈现。目前,我校收集了各学科各年级的实验课件,分类分科保存于学校网络教室形成学科资源,让广大教师使用,有效地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验课件集投影、数字化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于一体,达到了多维动画模拟的生动、逼真效果,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尤其在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教学中优势更是得天独厚。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展现实验过程中的微观变化

中学各学科的很多实验,不仅需要学生观察掌握宏观的实验现象和过程变化,而且要让学生理解实验发生的原理,这就需要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微观的变化产生感性的认识,这是传统实验无法办到的,利用整合后的远程教育资源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初中化学中的“原电池”一节的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电极反应这一微观变化模拟成宏观图景加以演示,弥补了实验难以展现的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计算机屏幕上以鲜艳的彩色图像展示出铜、锌两种金属的自由电子的浓度的不平衡,又以生动的动画效果模拟出自由电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沿着导线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的定向移动。画面中H+得电子成为H原子,两个H原子结合为分子,H2气泡在铜板上冉冉升起。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的融合,让学生眼、耳、手、脑的齐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教学软件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2. 进行复杂实验或具有一定危险性(危害性)实验的先期教学

有些实验在课堂上演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初中化学中的氢气验纯实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flash课件,既生动形象,又安全。特别是一些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实验,运用多媒体课件最为有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生动地展示模仿出来,既保证了教师和学生的安全,保护了环境,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胎儿的发育生物实验,时间长,变化也复杂,用整合后的实验课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概括总结,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可谓相得益彰。将远程教育资源与各学科实验教学合理整合,还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开放的实验室环境,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很多实验课件设计的是开放的实验室环境,学生可在“实验室”中自由地选择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进行操作,一旦出现错误,计算机将给出警告,让学生对操作错误的结果进行模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并对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使学生对实验目的的理解更加深刻,并能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创新的思维。

3. 提供自主学习条件,增强教学效果

校园网上丰富的实验课件和各学科实验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本着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中要求学生在网络教室的远程教育资源里查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课件或实验资料并相互交流,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会与思考

1. 网络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教学条件。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转变。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能运用各种媒体工具对授课内容进行编排和提炼,对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与实验教学进行整合。

2.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具有显著的优势:第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将教师从繁琐重复的备课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上;第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中以及Inter网上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料,把涉及实验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第三,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第四,网络教育资源中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信息的采集加工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体验。丰富的课件内容、生动的色彩、图形、活灵活现的实验过程,简明的概念,灵活、快捷的操作方式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使个性思维和能力得到展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不太理解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也可以选取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学习;解放了个性,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网络学习的魅力,也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