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投资经济运行在高增长中突现四大改善
(一)增速平稳
2005年投资增长延续了上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比上年同期仅低1.6个百分点。但与上年“前高后低”不同是,2005年投资增长比较平稳,并未出现有人预计的“硬着陆”,9月比增长最慢的2月份仅高出3.1个百分点,增速较快而且平稳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表明国家“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政策效应正在显现。
(二)结构改善
2005年投资在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在不断改善。从产业结构看,农业投资得到加强,工业投资增速放缓,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基本保持稳定: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又增长18.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比去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从行业结构看,煤、电、油、运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投资增速加快,大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1―9月份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在去年同期增长63.7%的基础上同比又增长76.8%,增速提高13.1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629亿元,增长41.1%,增速提高3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733亿元,增长28.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
(三)能源约束减缓
从供需两方面来看,能源约束矛盾趋于缓解。受经济高位调整,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对能源的需求增速也开始回落;与此同时,投资增加和价格上涨,刺激了能源行业供给的增长。以煤炭需求为例,上半年除钢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外,火电、化工、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增速均有所回落,受此影响,煤炭需求也在回落;受煤炭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煤炭出口也在减少,进口在增加。由于需求回落和净出口减少,煤炭紧张状况总体呈缓解态势,库存水平明显上升,从3月份开始回升,8月末达到1.33亿吨,比年初增长28.5%。同样,由于价格上涨和电力供应增加等原因,石油产品需求也出现明显回落。
(四)投资消费比例从失调趋向均衡
投资消费严重失衡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提高等原因,今年消费需求也出现了强烈反弹。1―9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3%,实际增幅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尽管目前不能准确测算消费率的最终变化,但通过分析,我们预计今年消费率和投资率之差会有所缩小,二者之间的非均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
尽管今年投资从总体上运行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粗放型特征进一步强化;经济增进型项目比重过大,社会发展型项目不足;政府投资调控者与投资者主体双重角色的错位突出。可以说,这两年投资“压”不“下”的重要根源在于这种双重角色关系模糊和定位不清,从而使得相当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二、2006年投资增长的环境分析与趋势预测
(一)有利因素
一是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大局,为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可以预见,明年国家将继续实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政策,既加强对环境污染大、技术水平低、市场供过于求产业的调控,又要保护地方和行业在政策范围内发展的积极性,避免大起大落。
二是宏观经济景气周期处在高位调整期。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上升期,一般来讲,经济增长的短周期(基钦周期)为3―5年,虽然本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期的峰顶已经越过,但现在还未出现也不大可能出现快速回落,经济处在峰顶之后的高位调整期。从今年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来看,由于今年投资、消费和外贸三个方面需求都保持了较高且稳定的增长,因此GDP增长将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初步预计全年增长率在9.4%左右。从目前国际国内环境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来看,我国经济高增长与低物价相伴随的态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由于经济增长与投资相关度很高,因此,经济增长有助于投资的较快增长。
三是各地换届效应促进政府主导性投资增加。明年是十七大召开的前一年,也是各地的换届年。根据历史经验,每到换届年,由于各地新任领导都希望多出政绩,在干部政绩考核惟GDP是论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多出政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大投资。因此,政府换届效应(政治周期)将对明年投资产生促进作用。
四是消费需求有望实现较快增长。由于投资和出口的波动性较大,所以在三大需求中,消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只有消费拉动型的经济才是可持续的。近两年以来,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业税减免,有力地促进了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稳定的经济增长使人们对经济前景、收入预期充满信心,消费信心逐月提高、以及即将出台的个人所得税和职工住房改革新举措等利好因素将继续推动明年消费需求的扩大。尽管消费需求较投资后起是经济周期由上升期转向稳定期的重要特征,但是消费高增长对提高投资者信心,提高投资者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是资金充裕、利率走低,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由于今年经济高增长并未导致物价同时跟进,从而使明年加息预期大大减弱;同业拆借市场上,银行间市场利率比上年同期低0.79个百分点;从金融机构存贷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为8.4万亿元人民币,高于上年同期2.7万亿元人民币。市场资金供给充裕,利率将走低,有利于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意愿。
(二)不利因素
一是国际油价居高不下。2005年以来,国际油价在大涨两年的基础上继续狂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我国经济近两年石油消费增速超过1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断上升,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因此石油价格连续冲高,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冲击,影响企业利润从而削弱企业自主投资能力。
二是人民币汇率调整和小幅上升,净出口带来的增长动力减弱。
三是企业效益水平下降。由于处于经济周期的回调期,预计2006年我国企业效益水平将继续下滑,这将减弱企业自主投资能力。
四是基数较高。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增长26.1%,在建规模相当大。
(三)趋势预测
2006年,如果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投资将呈现稳中趋降的增长态势,既不会出现大起也不会出现大落的局面,预计全年全社会投资增长20%,比2005年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低于上年同期5个百分点;在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加的同时,由于政策稳定、基数较低、内在冲动大等原因,房地产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既不会大升也不会骤降,预计增长20.5%,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
三、政策建议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投资工作,把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作为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在1994年国家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政策思路,但是10年来,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摆脱重速度、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的老路。投资模式粗放、投资质量和效益不高,使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等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此,必须转变现行的发展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落到投资的一切领域和环节。必须走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经济,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发展。
(二)加快和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界定与理顺政府作为投资调控者和投资者关系,严格限制政府对社会投资的直接干预
鉴于政府兼有投资活动调控者和参与者二重角色的矛盾,因此,一是应及时出台界定政府投资领域的细则。建议下一步加快制定详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府可投资行业目录》,把政府投资严格限定在提供公共物品(包括部分准公共物品)的范围;二是借鉴国外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的成功经验,使越来越多的公共物品私人化、社会化,进而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事实上,我国对公共物品市场化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还需进一步加快政策。
(三)继续加大新增财政收入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
多年来以提供公共物品为名,增加GDP和政绩为实的经济促进型项目,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异常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尤其是农村医疗)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有限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过分向少数人和少数地区集中,加剧社会不公平程度;各地GDP每年以两位数增长,但对促进就业方面的教育、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民工荒”与“高失业”并存即是例证),不一而足。因此,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人员培训、文化、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进而促进“五个统筹”的顺利实现。
(四)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测算表明,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70%靠全要素生产率,30%靠能源、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1978―2004年的26年中,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4%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仅为32%,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投入贡献为68%,而且近几年来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经严重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强化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改革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下转第10页)(上接第16页)人才流动秩序;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五)坚持市场规范和结构改善并举,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投资决策成功的项目,但也存在一些严重失误的投资决策,其造成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一些建设项目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三边”工作较多,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面超过资金筹资能力,盲目上项目,造成半拉子工程使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无法发挥经济效益,一些项目投资可研深度不够,项目一建成就开始亏损,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
为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节约工程建设资金,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和项目投运后的效益评估与分析,正确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水平。下面我就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 进行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的必要性。 二、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的原则。
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其风险程度、外部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也不同,应当采取相应的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真实反映项目的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估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项目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投入与产出的观念。评价时不能只考虑项目的直接投资,还要考虑相关投资,大型项目还需考虑主体项目的配套是否同步建设,以发挥综合效益,产出必须大于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的最终目的,
2、建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不同时段其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可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及行业平均收益率来计算项目的投资净现值和投资收益率,以正确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评估其投资风险。
3、建立项目机会成本及边际收益的观念。机会成本就是投资本项目放弃其他项目投资的损失,边际收益就是考虑项目建设所需材料和设备及生产稀缺的主要原材料和主要产品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波动对投资成本和经营效益的影响,这对于选择投资项目决策时十分重要。
4、建立合理的判断标准。在进行投资审计效益分析与评估投入与产出时,应以国内现行市场价格为基础,同时还应考虑供求关系、销售运输方式、建贷利率、营销方式等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
5、要考虑投资风险。任何投资决策都有风险,一般来说项目投资风险越大,投资收益率越高,我们要通过趋势分析进行概率测算,估算项目投资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
三、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
运用专门的投资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对项目投资经济指标、批准根据的合理合规、概算执行情况、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投资收益率及投资控制效果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全面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一)、项目投资经济指标审计。
通过计算项目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及投资偿还期等经济指标,审查投资效果是否可研报告中预测的经济指标值,来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可研报告编制的正确性。
1、复核净现值。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和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该项目实际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2、复核现值指数。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与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其现值指数,如果现值指数大于1,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3、审核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是指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现值与实际投资额现值,计算其实际报酬率,判断实际报酬率是否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和同行业投资收益率。
4、审核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在不考虑现值的情况下计算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实际投资额之比,投资利税率为税前利润加其他应上交税之和与实际投资额之比。
今年以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全面下滑,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4亿元,同比下降22.7%,仅完成年度计划23.6%。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07亿元,同比下降32.9%,房地产开发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4.5%。主要运行特点:
1、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上半年累计投资0.60亿元,同比下降62.1%。由于新58省道、新城大道等较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开工项目数量少、规模小、前期工作不快等原因,基础设施投资出现明显下滑态势。
2、工业性投资以续建和技改投入为主。上半年累计投入1.25亿元,同比下降13.5%。
3、房地产开发相对稳定,上半年累计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4.5%。今年我县计划实施的房地产项目5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2个。新开工的两个项目因方案调整、设计变更等原因仍处于方案编制、项目审批阶段。
二、主要问题
1、重点工程进度较慢,投资带动力不强。今年我县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4.8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9.8%。上半年,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仅完成年计划的22.88%,重点工程投资没有发挥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主力军和带动作用。
2、新开工项目前期推进不快,多数项目尚未落地。今年我县投资计划盘子中,新开工项目较多,目前,多数项目都处于前期工作推进阶段,多数项目尚未落地,给投资计划完成带来了较多不稳定因素。
3、工业类投资下降明显。原因是往年结转的项目处于扫尾阶段,新开工项目未能动工兴建。
三、下半年投资形势预测
2008年,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将进一步从紧,项目适时供地将面临很大压力,项目融资也比较困难,一定程度地影响我县投资计划的顺利实施。上半年,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较差,给全年计划完成带来很大压力和困难。下半年,我们预测投资将会加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前期工作完成,项目落地开工。下半年,我县重点工程计划方案中,有多个项目有望在下半年开工建设。
2、项目资金、用地等条件逐步成熟,将有力拉动投资增长。如各乡镇下山脱贫点、文化活动中心、生态基础设施等项目实施。
3、工业性投资将较快增长。就彭月产业基地而言,上半年,处于土地平整阶段的企业有9家,下步,这些企业进入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等阶段后,将实现投资较快增长。
4、下半年,气候条件更有利于项目建设,各项目施工组织相比也较为成熟,各乡镇、部门对投资环境的认识也更为深刻等,也是保证投资加快的有利因素。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度。2008年,是我县项目建设承上启下的一年,一方面,2007年我县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2008年计划投资项目中条件相对成熟的续建项目不多;另一方面,今年我县启动了一批交通、旅游及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新开工项目,新开工能否按时开工建设,将直接影响我县年度投资计划的完成情况。因此,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新开工项目按计划开工是我县当前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务收支为审计标的审计行为。它是国家用于保障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真实、合法、有效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与之相关的审计范围也逐渐扩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保证我国固定资产建设合法合规,保障国家和社会利益方面取得辉煌成绩。因为它不仅约束了政府投资权力滥用,遏制了投资和建设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还有利于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然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束缚固定资产审计领域长期健康发展的瓶颈。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审计规范缺乏
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常是由审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主管单位共同监管负责。但其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的部门较多,每个单位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掣肘,最终在固定资产监管的实际活动中监督不能、监督混乱的局面时有发生。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作为其中主要的监督活动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督效果,主要是缺乏相应的审计规范约束。顶层制度规范的缺失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活动缺少应有的保障,对违法违规行为缺乏实际的约束力,降低了审计活动的效果。
(二)审计范围不足
从理论上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全过程的审计,包括项目筹资审计、项目开工前审计、项目建设审计以及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四个组成部分。具体到我国现实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由于我国固定资产项目较多、审计资源严重不足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违法违规现象严重等原因,我国固定资产审计活动偏向于事后的项目真实性和合法合规,对事前的投资活动和事后的质量效益关注较少。也就是说我国固定资产审计工作偏向于纠错防弊,而对项目绩效和项目中间的监督控制监督不足。如此,覆盖面偏窄和审计力度不够的固定资产审计活动降低了审计质量,从而影响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活动的监督效果。
(三)审计方法有限
在信息化异常兴盛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审计活动也不例外,计算机审计在过去的十年里发展迅速,目前其已经成为我国审计活动的重要工具。然而相较于其他审计活动,我国固定资产审计在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审计的内容仍然较少,与之相适应的通用型和实用性审计软件依然匮乏,电算化审计十分滞后,从而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审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四)审计人才匮乏
审计活动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业务活动,它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审计业务知识还要求其对审计的相关领域有较为熟悉的理解和认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也不例外,其要求从业者既熟悉财务审计业务也要对工程领域有较深的理解。我国目前的固定资产审计领域严重缺乏知晓工程的业务人员,而在政府组织招聘时由于薪资待遇等问题又很难招到优秀的工程及计算机人员,从而使得工程业务人员匮乏成为制约我国固定资产审计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固定资产审计改革的方向
(一)完善法律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增加审计监督的约束力,首要的方法在于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审计责任,使得审计活动有法可依、审计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活动能够获得有效开展,各级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相关工作,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二)扩大审计内容,提高审计质量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全过程的审计。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建议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活动过程中强化对全过程的监督。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将审计监督提前至编制项目设计计算书和可行性分析报告之时,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审计活动的约束力。此外,为了提高审计质量,还需要将效益审计的理念纳入到审计过程中,突出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效益,保证国有资金能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三)??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率
审计技术是提高审计效率的一个关键步骤。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应用计算机审计是必然的趋势。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的审计效率,建议审计部门开发出能够适应固定资产审计领域专有审计软件,并将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领域也纳入到计算机审计系统,保证计算机在信息收集、信息传递等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1固定资产投资对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描述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在描述的过程中一般利用三次产业结构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当中所占的比例,本文主要针对1980―2014年间我国产业结构产值变化的数据进行研究。在衡量某一个时间段内产业结构发展状态时,一般可以利用频率分布、离散比率、熵等进行表示。[1]在比较两个年份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将两个年份占总值的比例做差,然后再对差的绝对值进行标示,以此反映产业结构整体的变化规律,业内将其称为“K值法”。但这种记量方式仅能够适用于混合截面形式的数据当中,如果分析数据属性为时间序列、纵截面结构,则无法利用该方式完全说明其数值的演变过程。而从数理的角度出发,这种方式也不具备对数据结构差异的表达能力。从本质上来讲,K值法也仅仅是从数据结构上进行相减处理,并没有深入考虑数据本身是否受到约束,因此其判断结果并不能说明其指向。
从表1和表2当中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当中,第一产业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率均处于负值状态,说明了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份额均高于第一产业。而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增加份额为0.3358,说明其占总产值比例明显高于第三产业。而且从表1当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比例的变化较大,而第二产业的发展比较稳定。[3]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为了进一步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逐渐增加了国内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继而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调整。
2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检验
根据上文当中对三次产业结构状态的研究可以看出,其成分对数比方差之间均非常接近,说明了三次产业结构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利用构成成分对其进行假设检验,其与常规的观察数据存在一定的区别,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在于成分数据在客观上始终具有单位和约束,并且还属于正向的单形分布,如果不经过分析及采取常规检验方式,很可能对数据产生扭曲和改变。想要将这类数据转变为能够适用在常规检验中的方式就是对其进行变换处理,也就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空间数据。通常利用的是对数比变换方法,将成分分量中末端数据转变为基础数据,并将其余数据与这一数据进行对比,然后进行对数变换。[4]使用这种方式的检验方法较为简便,并且能够将数据扩展到实数域当中,同时其还有降维的特性,降低了数据检验过程中的计算量。
进行正态检验,这样就能够保证检验过程中数据偏差率的下降。
3固定资产投资和三次产业结构的对数比线模拟
经济结构本身是一类对资源进行分配的结构,在资源分配的最终形式均为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当前我国产业机构的调整也主要取决于投资指导,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性。
从单一年份上来看,三次产业结构之间均为单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单位和约束,想要对常规的数据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将其数据转变成空间数据,本文所应用的方式即是利用第一和第二产业份额与第三产业份额相除,并取自然对数的方式,所获得的结果作为因变量处理。以第三产业数据作为基础,也就是将其转变为结构数据,但并没有消除其因变量和变化值之间的关系,也就能够形成一个回归方程,最终获得对数比线模型,具体如下公式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