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探究前的准备

做好探究前的准备,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关键的任务是要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好符合农村教育的学习材料,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迁移学习。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农村教育首先可以复习相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将情景导入。通过在复习与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可以根据农村教育环境中的生活实例、游戏、故事、实物等导入学习。最后提出问题,农村教育缺乏对知识的了解,要掌握新知识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二)构建探究

首先针对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首先要尝试采用独立探究式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以尝试的材料,农村教育由于教学条件的制约,可以从练习、自学课文方面入手,同时可以尝试思考新的问题,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抓住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农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设立农村教育下语文教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学习,促进农村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学习习惯的形成,初步掌握所学的内容。通过学生尝试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让农村教育“活”起来。

其次合作探究,针对农村教育的过于单一性,运用创新教学模式,使用质疑讨论的方法。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挖掘农村学生的学习潜力,推行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的看法,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实现共同探讨,解决语文问题。在进行讨论的过程时,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根据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关键融入启发性的材料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使其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要层层递进,经过小组讨论后,在进行全班交流。农村学生通常不会对教师或者教材有质疑的态度,通过让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的关键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质疑。从而可以使其学生能深层次的理解语文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农村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尝试和讨论以后,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回顾学习的过程,应用概括、综合、比较、分析、观察的方法,让农村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转变到理想认识,对知识进行归纳;发现学习的规律,总结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进步。

(三)深化探究

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农村语文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运用学法,练习内容要全面面向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联系要紧贴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的三个层次,练习要注重开放性,形式要多样化,针对农村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潜能的挖掘。农村学生在尝试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使其学生相互评价,得出不同的看法和思路。还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优势,合理的选择教材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要完整,要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体育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具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更渊博的知识和创造性的教育思想。要结合体育学科教学的特点,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逐渐完善和方法中小学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的课件及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或校园网络和教师微博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多重交互、可重用性等技术优势,

2中小学多媒体资源建设的重难点

中小学多媒体资源建设研究的重点,是要求体育教师走进新课程,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知学生之所需。将运动技术技能,以及在教学中通过示范、讲解难以理解、掌握的动作,通过自制、收集、合成等手段将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内容进行整合运用于教学中。中小学多媒体资源建设研究的难点,是多媒体资源建设的教学设计与开发,要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统一的培训。制作和采用的多媒体要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作完整、规范,可快、可慢、可重复播放。所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要有专人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逐步形成完整的、课快速组合、重复使用的现代化体育教学资源。

3国内外中小学多媒体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推广,教育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便于更新、重复利用,便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充分发挥数字化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也要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在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也要相应地实现由支持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转变为支持学教并重。在《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确保在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国内各种教学资源网、校园网的建设呈云涌之势,部分高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得到了国家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绝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都是分散存储于各个学校学习资源网站上以及体育专业网站上,使得体育教师无法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

4中小学多媒体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实需求

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不断创新和运用适应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丰富、完整的体育多媒体教学资源,方便、快捷地借助各种媒体信息,演示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取主要信息,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竞争意识,弥补传统教学和教师技能的薄弱环节,是新课程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通过集体规划,统一管理,分工合作,开展适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研究工作,通过收集、制作、自行开发,课件制成后,层层汇总并由专人对教学资源进行并进行标准的命名、分类、刻录成光盘保存。逐步建立一套丰富、完整的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并有小本特色的教学资源。能让教师方便、快捷地在资源库中搜寻到资源并使用,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和上网。在体育教学中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探索,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符合新课程理念,在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者具有实践意义。

5中小学多媒体资源建设的方法和手段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调整,通过反复循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研究过程中还要充分运用科学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分组对比法等。

6中小学多媒体资源建设的具体操作

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做对事情”则需要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把事情做对”与“做对事情”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希望把每一件事都做对。换句话说,每一件事都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达成,而我们要选择其中最适当的一种,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但事实上,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即我们要去“做对的事情”。那么,我们首先就要问自己:“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是要能够分辨是非善恶。而这里面就包含了许多价值上的抉择。以前,老一辈人认为孩子上学就是读书、认字、明理。这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物质世界的学习研究和人类心灵的成长体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把事情做对”与“做对事情”也是不一样的。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又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就更为复杂,就是要打通截然不同的领域,使学生主动探究根本的、完整的知识。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打通、整合不同的领域,引领学生自主成长、持续发展、全面进步,既要“把事情做对”,更要明白“做对的事情”。所以说,有灵魂的课堂就是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中,不断端正态度、丰富体验、形成价值观。

二、关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再认识

中职教育属于中等阶段的教育,既有基础性,又有职业性。因此,中职学校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又要重视教育的职业性。如果忽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缓慢;但如果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一味强调职业性,则把职业教育推向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一边。而教育一旦充斥功利性,其崇高性、理想性必然丧失殆尽。中职学生应该有两种身份,一种身份是学生,另一种身份是准职业人。相应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学生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对准职业人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未来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员工。通过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我们要完成三项任务: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底子、为学生的谋职就业做准备。这三项任务如何协同推进,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创新实践。笔者认为,就基层职业学校而言,应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1.将培养准职业人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准职业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职业学校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共同作用。而目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重理论、轻技能或重技能、轻素养。这两种情况都陷入了“见物不见人”的误区,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准职业人,既是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也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对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素质、能力、知识、态度、价值观等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吃苦耐劳、坚韧毅力、善于表现等基本的职业素养?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精细准确、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如何把这些内容内化为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对这些问题予以回答并加以解决,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完整的。

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积累材料;模仿;创新

当前,中职学生大多写作能力偏低,并且缺乏学习信心和创作毅力。每逢作文,愁容满面,抓耳挠腮,没啥写,不会写。语文教师想方设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写作训练,但还是收效不大。因此,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大大降低了要求,只满足于专业和职业要求的应用文写作,将作文教学禁锢于职业教学的樊笼里,使作文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其实,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还是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他们已基本过了识字关,具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老师应该坚定信心,开启学生的创作之门,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如何开启学生创作之门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非常巨大。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让学生细心观察,激发写作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其积极的思维,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如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画或参观游览,然后按一定顺序写出来。学生对这写作会很有兴趣,而且写得很轻松愉快,写出来的作文既有具体内容,又有真情实感。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首先,我们采取鼓励的原则,总体上对文章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也对文章一些小的优点,某一方面、某一段落的长处也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对后进生文章中的闪光点,甚至一个句子或用准的一个词也要给予鼓励,以此培养学生写好文章的自信心。其次,为学生下评语时,以商量的语气对文中不尽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议或要求,指导学生以更高的标准,从更广的角度去审视、修改。最后,写批语时,还对文章中所表现的内容与学生本人的真实表现进行联系。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都有好胜的心理,多开展些竞赛活动,能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的热情。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让学生品尝胜利的喜悦,或寻找差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但可以调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寻找源头活水,注重材料积累

在作文素质训练的诸环节中,“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叶圣陶还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话言简意赅,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并累积写作素材,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

如何积累材料呢

(一)开发材料源头,寻找写作的活水

写作材料的来源,无外乎两种渠道:一是社会生活,一是书本传说。前者靠感受,后者凭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将“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写来的文章,往往能达到情真意切,枝丰叶茂。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轶闻逸事等。

对于学生来说,间接获取材料这一源头最为广泛,因此要特别重视这一渠道,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且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其次,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

(二)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的习惯

围绕材料积累的两种途径,我们可以确定两种相应的积累材料的基本形式: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言妙句,记下点评之心语。这一形式可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笔精华摘抄,一类是美文感悟积淀。学生通过这两种形式,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从中受到文学美育的熏陶,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养成了积累材料的习惯,积累的材料越来越多,写作时自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现象出现了。

(三)创设积累条件,力求有“源”可“溯”

每个学生的藏书毕竟是有限的,如何使之有足够的阅读量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即把全班师生的个人藏书统计起来,汇编一个目录表,全班师生每人一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第二,每人每期订一份报刊(家庭困难者可几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流通生效。第三,充分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满足广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第四,搞好校刊发放与报纸宣传展览工作,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一系列做法,让学生有“源”可“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广阔天地。

三、从模仿走向创新

“模仿写作”指的是,在阅读了某些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作品之后,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模仿文章的思路、写作技巧来写相同题材、相似结构的文章。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仿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仿写,并在仿写过程中不断创新?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大量的好文章,尤其是优秀的范文

人们都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内外资料,让学生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熟悉、理解那些好文章的优美词句和独特的结构。

(二)鼓励学生多做仿写练习

吕淑湘先生说过:“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在学习写作时多进行仿写,就降低了写作难度,就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很愿意进行练笔,并更好地修改作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教师应指导学生经过语言句式的模仿,文章结构的模仿,文章写作方法的模仿和文章选材的模仿,让学生从中悟出写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在模仿中不断创新。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创新写作看成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会学生仿写的同时,要及时点燃学生习作上创新的火花,与学生一起把创新作文教学搞活、搞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职业学校作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特点,加强信心,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写出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写照,是语言的熔炉,是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想写、爱写、善写。

(作者单位:增城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鲁吟月.中等职业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苏州大学,2010.

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

体操教学具有强身健体、塑形美体等作用,一直深受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但是,体操对练习者的身体条件要求、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怎样有效地控制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同因素,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是提升中职体操教学的主要途径。

1中职学校体操教学现状分析

体操教学中运动项目包含多种,其中单双杠中的支撑动作主要训练学生的手臂力量,要求学生上肢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的上肢力量较弱,在练习过程中时常发生拉伤而影响技能练习,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参与性。而像倒立、前滚翻、侧手翻、列队技巧、广播体操等,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这些对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等具有一定要求,学生的身体条件将决定这动作的完成水平,要求学生动作优美、力度适当、自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对广播体操、列队等练习表现较为松懈、动作无力。尤其在中职学校中,学生主要以文化课理论知识为主,缺少体育练习,造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较差,体育测试不达标等。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使得教师在体操教学中不得不降低动作要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教学效率的降低。

2影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

2.1学生因素

2.1.1身体素质较差

想要达到一定的动作要求需要较高的身体素质,而由于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达标,进而影响体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动作技巧的掌握。另一方面,不同学生身体条件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在不同年龄段身体条件发生不同的变化,也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

2.1.2心理因素

中职学校体操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身体技能的训练,更是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引导,需要教师在开导学生心理情绪的同时,学生也要主动配合,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没有从心理上认识到这一点,当遇到动作难度较大、复杂动作时,多数学生就会选择逃避训练或是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开展。

2.1.3个性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指导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但在体操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动作较为单调、训练难度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甚至出现逃避教学的现象。在体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体操项目培养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习体操技能的催化剂,将决定着体操教学效率的高低。

2.2教师因素

2.2.1师资队伍

想要高效率地开展体操教学,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换句话说,师资队伍在教学效率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对动作、技巧掌握有一定要求的项目;学校师资队伍的不足,则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不能顾全整体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这也是中职体操教学效果平平的主要原因。

2.2.2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因素

现阶段,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每个教师有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尽管体育院校毕业教师众多,但是仍然缺少复合型人才,并且教师运动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对新的理论知识掌握较慢,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少创新思想,对教学起到消极影响;而一些年轻教师,尽管他们有着新的思想意识、身体灵活度较高、教学积极性较大,但是他们相对老教师,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有待进一步提升,使得教学效率的影响,不能在教学中做出有效的引导。

2.2.3教师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因素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教师自身需要提升思想素质,完善人格,树立爱国意识、全新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明确政治方向,在教学中注意行为举止、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师生平等;此外,教师也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并能够将其应用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也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想,主动投入到体操课题研究中,在教学中找到适合的方法与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3学校场地、教学器材因素

完善的教学器材能够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简化学生练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愉悦心情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校提供充足的场地支持,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施展空间。因此,在体操教学中,学校场地、教学器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2.4其他运动因素如今,街舞、健美操等成为社会主流,风靡全球,而中职阶段,学生对健美操、街舞的追求更是疯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同中职学校开始设置健美操、街舞的社团组织,这对体操教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中职学校体操教学建议

3.1增强学生体质

体操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条件,具有一定的力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调整神经系统、肌纤维类型和收缩力等,提升学生身体力量;教师利用间歇教学方法、缺氧训练法等提高学生的身体耐力、力量;利用拉长肌肉与结缔组织,提升学生的身体灵敏度、柔然度,如踢腿、压腿等。

3.2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可塑性较强,教师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练习就能够将其提升。但是怎样教学才能够做到兼顾,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笔者建议,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体质提升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展开教学,不可“一刀切”,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特点等进行划分,因材施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层教学。例如,上肢力量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机械类体操训练;身体柔软度较高、协调性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艺术类的体操练习。总之,取长补短是教学的根本。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质练习时,也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一些动作练习较为枯燥、单一,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没有较高的兴趣投入,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趣味性练习,如通过游戏形式练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3.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领导者,是知识的传递者,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高身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才能确保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不仅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需要扩大教师队伍,注重教师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升。第一,在原有教师数量的前提下,参照本校学生人数和年级配备同等程度的教师;第二,定期对教师进行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体操技能,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并且引导教师能够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3.4体操教学拓展现阶段,学生对现代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那么,中职学校可以适当开设相关课程,聘请专业的舞蹈教师,根据体操教学情况,将舞蹈教学融入体操教学中,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以发挥,拓展体操教学范围,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多样化发展。

3.5给予体操教学高度的重视

第一,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制订新型教学目标,以跟上现代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实现体育竞技体操的快速发展。同时,挖掘体操人才,着重培养;第二,确保教学安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安全为第一准则,避免出现教学事故而给学校带来消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体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因为体操教学多为室外教学,学生活动空间较大。因此,容易发生教学事故。学校方面,在设置体操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与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课程,在确保教学效率的同时,注重教学安全;第三,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学时,体操教学中需要确保充足的课时,才能得到技能的提升;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并且确保师资队伍充足,让学生在连续中得到有效的引导,实现技能的提升;第四,定期开展体操竞赛活动,以班级单位进行评比,构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4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影响教学的因素,提升中职体操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践技能,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变;学校方面也要提高体操教学重视程度,为教师教学提供前提保障。本文分别从中职学校体操教学现状分析、影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和中职学校体操教学建议3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董明辉 单位: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孙琳,徐桂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5(3).

[2]郑小凤.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1).

[3]姜大潞.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0).

[4]杨惠亮.中职学校体育选项教学实施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