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轨道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实训基地实训教学与企业工作不能有效对接。许多学校没有对城市轨道运营企业的行车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认真地考察,致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岗位与工作岗位不能对接,实训内容与行车工作不能对接,实训岗位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与实际岗位的不能对接。2)实训模式设计不合理。当前,大多数职业学院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针对某一具体操作技能进行。校内实训几乎未能模拟企业“一个工作日”,因此当前实训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学生职业技能有一个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学生职业能力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因此,校内生产实训模式应是一个分层渐进,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实训项目应合理安排,相关技能和能力培养做到前后呼应,相互推动,形成梯度渐进的效果。
二、“校中站”建设思路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前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必须吸取“教学工厂”的理念,将校内行车工作实训基地建成“校中站”。1)理念。“校中站”是将车站的环境与工作项目引入学校,在学校内建起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校中站”,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情境中,按照企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得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使学生在“校中站”习得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达到企业岗位要求的水平。2)思路。建设与企业岗位和设备对接生产实训模拟的“校中站”,并实施“分层渐进的实训模式”。通过单项技能训练习,培养学生单项职业技能。学生通过实训岗位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完成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培养职业能力。通过“校中站”的“一个工作日”的综合实训,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校中站”建设的具体措施
1)“校中站”设备、环境和文化与企业全面对接。“校中站”在车站布置、设备采购和质量安全等方面接近企业环境,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配备与企业车站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作岗位,做到“真实任务真实操作”。以企业生产为主线,构建接近实际的岗位工作情境,“校中站”工作岗位要与实际工作岗位完全对接:“校中站”岗位角色规范与实际岗位角色规范对接;“校中站”岗位教学过程与实际岗位工作过程对接;“校中站”岗位工作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对接;“校中站”岗位工作规程与实际岗位工作规程对接;“校中站”岗位工作标准与实际岗位工作标准对接;“校中站”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营造”校中站”的企业文化环境,学生在“校中站”提前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理念,熟悉企业要求,适应企业管理,自觉地培养职业素养。2)设计符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规律的实训模式。实训模式设计应充分考虑专业所面向的行车工作职业岗位,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归纳总结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按照项目化开发流程,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实训项目对应。“校中站”实训项目由“设备操作训练”、“岗位训练”和“一个工作日”三部分组成。设备操作训练主要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等课程相结合完成;岗位训练主要针对“站台岗”、“行车值班员”、“值班站长”、“车厂值班员”和“行车调度员”等岗位训练完成;“一日工作”主要是将各行车岗位组织在一起,完全模拟企业的“一工作日”的典型工作项目和流程,真正实现与现场“零对接”。
关键词:轨道交通 实践教学基地 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
高职教育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此过程中,专业实践基地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轨道交通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近年来,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拉动了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了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职业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已不能完全满足其要求,迫切的需要“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建立健全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1.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我院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东风下,更新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设备,拓展了其功能。自2011年来,我院与济南铁路局、中铁电气化运营管理公司、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投资上千万,新建了列车驾驶、牵引传动控制、接触网基础、供配电与继电保护、牵引变电所等多个实训室;建成了维修电工实训与技能鉴定基地、铁道电气化技能实训中心、以“驾驶中心”和“检修中心”为核心的实训基地。在开展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同时,完成对学生和社会、企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展开技术服务,加强学校与轨道交通类企业的联系,推进校企合作的进展。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立足点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每个专业群都应该建立一批装备水平高、相对稳定、产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我院经多方联系、实地考察,新建多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济南铁路局济南供电段、青岛供电段签订了“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并举行了揭牌仪式,为学生提供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场地;为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了多位企业工程师、业务操作骨干作为专业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习。
二、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模式
建立良性有效的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措施。依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方式,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
1. 实施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把企业的管理模式运用到实践教学基地的日常运作中,建立
“厂中校” 整个实践过程以企业为主体。依托企业的技术、生产设备、人员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例如“凫村接触网培训基地”。学生走进基地,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聘请基地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使学习实践与生产实践“零距离”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完成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考核。
2. 实施校企结合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需要工作和学习一体化的学习岗位。企业提供实践教学需要的场地、设备等条件,并安排专人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学校把相关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转化、组合成专业教学情境或者教学项目,派专任教师到岗,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实践教学。
3. 实施以学校为主的管理模式
通过建立“校中厂”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整个实践过程以学校为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引进“企业内涵”,将企业标准、先进技术融合进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二是引进“企业资金技术”,学校提供场所和主要设备,企业投入资金、技术和专业人员,共同建立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三是产教结合、企业运作,学校提供场所、校企共同投入资金设备,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按企业管理进行,学生参与生产过程,完成顶岗实习和职业素质培养。
三、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机制建设
为确保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果直接进入人才培养过程,提高轨道交通专业的教学质量,需有可靠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
1.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
我院轨道交通类相关专业不断加深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联合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技术先进、对人才需求具有代表性的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主任、副主任和秘书,制定了各委员会章程。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健全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审议和修订2011级、2012级、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和多门课程标准,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想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满足企业用人要求。
2.完善校企合作运行制度
轨道交通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分别制订了《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暂行办法》、《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逐步建立长效信息互通机制,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随着轨道交通新技术的发展,要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完善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应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断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2006年11月16日.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课程开发与设计
2.1设计依据
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铁路工程施工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企业,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岗位技能要求,参照国内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规范、标准,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铁路线桥隧工程施工、养护维修、施工组织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线路养护维修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将相关的知识、模块,通过对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具备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的职业能力。构建“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如下。(1)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铁路线桥隧施工、施工组织管理、铁路线桥隧养护与维修三个方面。(2)行动领域,主要包括:铁路工程图识图、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铁路工程测量、铁路路基施工、铁路轨道施工、铁路桥隧施工、铁路桥隧养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铁路工程概预算等。(3)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工程绘图实训、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训、铁路轨道、铁路工程施工、铁路桥隧施工与维护、铁路线路修理、铁路线路修理实训、养路机械实训、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铁路工程预算实训等主要课程。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专业课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学生应具备解决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3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
在整体课程设计过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将两年后自己能完成的工作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每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具体的在实际中应用,同时将企业的考核标准及相关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授课及考核中,激励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过渡和协调,用到什么就学什么或补什么。这就要求在做教学准备时,把企业的东西或者相关专家确定下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应用;另外,还要求任课教师建立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大力推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模式为辅的多元教学模式改革。
3结语
[关键词]高职院校;城轨交通;铁路信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61-0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铁路建设与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国家的投资重点。铁路职业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为了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在教学中需要研究探索的一个课题。教学质量优劣只能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否适应其工作环境,使他们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能用在现有的工作中,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一、课程规划
(一)以岗定课
1.以岗定目标。以铁路信号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按铁路信号维护规则制定技能考核目标。
2.以岗定内容。从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维护岗位的工作任务、岗位职责、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中分析、归纳、制定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
3.以岗定平台。从课程建设需要,与铁路企业合作,打造课程团队平台、基地平台、教学平台和资源平台4个平台。
4.以岗定方法。将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维护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要求进行进阶式项目设计,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岗学相融
1.岗位工作与学习任务相融。将铁路信号基础设备检修与维护岗位的典型工作,即继电器检修、转辙机修配、信号机修配、轨道电路测试与维护、信号控制设备基础维护确定为学习任务,并将每个工作的几个典型工作任务设定为各个学习任务的子任务。
2.岗位技能与实训内容相融。岗位要求的典型技能,分别体现在各项不同层次的基础训练项目、进阶提升项目和综合巩固项目中。
3.岗位职场与训练环境相融。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参照铁路电务段车间的职业场所环境,将继电器检修车间、电动转辙机修配车间、信号机修配所、轨道电路实训场等实训室建设成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一致。
(三)教学实训一体化
课程实施教学时做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学中有训:校外企业职场顶岗训练.训中有学:综合项目实训.学训一体。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活动,学中有训。进行铁路信号基础设备工作原理、电路分析、作业程序和操作方法等基本技能学习时,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结合基础训练项目进行训练,做到学中有训;进行综合项目实训,学训一体。在进行综合训练项目实训时,由于需要用到较多的相关知识,需要在做综合项目训练时,不断学习新内容、巩固旧知识,从而做到学训一体。
二、课程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就业市场对信号及电务管理人员的需求着重于动手能力强,理论与实践能力均具备的一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一般在招聘前要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考核。这样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无论是实验或实训对学生来讲都是增强感性认识,完善和巩固理论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可以考虑实行项目分割,按项目难度逐级进行训练教学模式。将信号施工工作及信号工必备技能如:焊线、绑把、箱盒安装与配线,信号机安装与配线,转辙机安装与维护调整,轨道电路安装与测试调整。电缆测试与接续,组合与组合架安装与测试,控制台安装配线与导通,电源屏安装与导通,大站控制台基本操作。
区间闭塞设备操作与测试作为基本项目: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仅需求其完成基本项目,甚至更为容易的部分项目训练。而对于具有一定学习潜力的学生则鼓励其进行提高项目训练,对每个项目都制定出一定的考核标准,经过训练的学生分项目按标准独立考核。另外在项目训练时指导老师应加强方法训练。比如进行基本故障排查训练,老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问题所在,利用仪表或其他辅助工具,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查找与处理故障,并将最优方法进行示范性总结,便学生全面掌握所领会处理故障之步骤、手段和要领:通过学习训练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就已具备不同程度的实际工作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能独立承担起工作任务,让用工单位满意。
专业课教学中主要对学生讲解专业设备所涉及一些基本概念,设备系统工作原理,设计与安装调试方法,使用维护注意事项等内容,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尽相同,接受能力亦有较大差异,全面教授这些知识有一定困难因此应根据学生毕业后可能去向,制订有所侧重的教学目标,实施目标教学。比如我校对施工单位的定单班教学就采用了课堂教学中除了讲述基本概念和设备原理之外,重点放在了设备安装调试上,而淡化设计维护方向的教学内容。而对维护单位的定单人才培养则反之,这样教学目标明确,有了侧重点,也降低了内容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更能集中精力,培养用人单位最需求的专业人才。对于尚有能力加深学习的学生,教师可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对本课程的其他方面(如设计知识方面)进行教学指导。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教学;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071-02
1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近十多年才开始快速发展的一种交通方式。依据国际城市轨道交通职业人才配备标准,每建设一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管理及技术人员;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需要各类专门人才1000余人。纵观我国轨道交通专业现状,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与控制所需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另一类是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即中、高职类院校。本文主要讨论一体化教学方法在中、高职类院校城轨专业中的应用。
2 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
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适应轨道交通新技术发展的需求。但是,目前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城轨专业中的应用不多,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探讨文章也很少,主要受限于该专业一体化设备投资巨大及实现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在具备了实训环境后,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一体化教学探索,初步累积了一些授课方法。图1是笔者在上课过程中使用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在进行本次实作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烟烙尽灭火系统的理论知识。下面分别就每一步骤进行介绍。
1)准备阶段。在上课之前,依据企业的6S管理模式,整顿学生的仪容仪表。作为运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求着工作服,因此在学校中就养成统一着装的习惯。接着整理实训环境,实训设备、工具是否摆放整齐、有序等。
2)资讯阶段。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2003年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事故为案例,通过对火灾现场的照片展示及对事故产生的严重后果解说,指出消防安全的重要意义,引出本次课题。
采用案例法引入课题,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首先,案例展示直观、生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令人信服;其次,通过精选案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和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英国文学家劳伦思曾这样评论案例法在教学中的作用,他说:“一个好的案例就像一辆载满货物的车辆,把现实中发生的问题运送到教室来。”根据建构主义课程观点,强调要用真实的故事呈现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启发学生思维。
3)计划阶段。将学生分组,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每组的任务,签上写明三个具体的任务:自动控制模式演练,手动控制模式演练和应急机械手手动控制模式演练。抽签的方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4)决策阶段。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提前给学生制好分工表格,如表1所示。指导学生分工明确后将相应的姓名写在最后一列,方便下一步的考核。分工完成后小组内成员讨论确定本组的演练方案。这个阶段所需时间较长,因为学生需要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所饰演角色恰当地进行结合,并设计好各自的演练场景。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巡回指导,如对不同职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职责、工作的场所等进行指导。
5)实施阶段。该环节中学生将所准备的内容进行展示。这个过程是最精彩的环节,有些知识可能是课本或教师没有涉及的内容,但是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却提到了。比如在上这堂课时,演练手动控制模式的小组加入了这样一个情景:“一名乘客在撤离时,匆忙中将钱包掉在了地上,在浓烟滚滚的情况下,他一边捂着嘴,一边忙着捡钱包。我们的站务员赶紧跑过去,一边劝阻,一边引导其离开现场。”这一情景,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充分凸显了消防理念:人身安全重于一切!这一设计是笔者不曾想到的,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上述情节可以看出,这个环节的拓展空间很大。展示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不要做太多的干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为以后的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6)评价阶段。选择何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以及能否体现本次课所要达到的目的非常重要。选择评价方法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行动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每一次一体化评价的结果都要对学生的整体成绩产生影响。笔者采用的评价方案如表2所示。
3 总结
通过以上一体化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及时转化为技能应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使其掌握得更牢固。对于城轨专业来说,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较大的设备投资,并且各地的地铁行业所选设备厂家、型号各不相同,因此在建立实训基地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地铁行业的现状,做好取舍。相信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实践的检验中会越来越完善,对学生和轨道行业来说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