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风险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企业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风险分担;信用共同体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14

[中图分类号]F276.3;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2

1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推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力量。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群体,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增加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美国将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的支柱,韩国认为“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小型企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5年,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缴纳的税金超过50%,是解决从村剩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为广大年轻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业机会和舞台。

但是,中小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小;中小企业收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弱,无法及时判别经济、金融环境和产业形势变化,抗风险能力弱;由于规模限制和所有权性质的歧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导致资金严重不足,缺乏发展动力。因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生命周期短,死亡率居高不下,破产与替代风险高。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虽然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等,但是融资难、融资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基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多管齐下,各方参与,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融资风险,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社会资金利用效率。

2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企业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融资结构理论(也称作资本结构理论)方面。David Durand提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将资本结构理论分为:净收入理论、净经营收入理论和传统资本结构理论。1958年,美国学者Franco Modigliani和Merton Miller提出的MM理论,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诞生,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兴起,产生了新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包括信号传递理论、成本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2.2 国内相关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对国民经济的突出贡献,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戴小平、陈靖认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防范融资风险。程仲鸣、夏银桂认为要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应从信用环境保证、制度安排和中小企业风险治理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出发。鲁丹、荣通过对我国银行市场结构、竞争变化等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的研究,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措施,即在短期内应引导大型商业银行合理的市场竞争,长期则应依靠发展中小银行市场。罗孝云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和融资地位显著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大且未得到合理有效控制,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并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风险控制框架:融资者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商业银行、政府监管者。江红艳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相应提出融资资金需求方的风险防范、融资资金供给方的风险防范以及完善政府政策等方面的措施建议。施郁梅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中小企业融资与风险内部控制的经验,从基本原则、控制机制、执行力度三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建议。谷丽通过对沪深两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并从事前规避、事中化解、事后反馈三个角度提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政策意见。

从上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成果颇丰,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措施和方法。但从政府补偿性风险分担、信用担保体系、信用共同体等角度出发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从全方位的角度构建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创业孵化平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由于金融市场的诸多限制、企业自身规模的限制以及所有权性质的歧视,我国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获得资金的难度大、融资难也成为一直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融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反过来又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如果不合理有效地解决融资风险控制机制问题,很容易使中小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3.1 融资渠道单一

从资金来源来说,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见表1)。内部融资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在西方发达国家占其总融资比例的比例较高,甚至高达80%。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也对企业内部融资,特别是小企业,产品的单一企业是如此。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即发达国家正在积极追求内部融资,我国中小企业是被迫从外部融资转向内部融资。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自筹资金,但数额小,不足以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融资渠道很多,如国家金融支持、发行股票、民间借贷、银行贷款等。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基本取消了对非国有企业的财政支持。由于发行门槛高、股票融资门槛高,中小企业已经基本被拒之门外。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成本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紧缩”“申贷”现象普遍存在。在目前既没有资金支持,而且市场“涨”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成为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但由于民间借贷是从外部自由的金融监管,类似于资金借由地下黑市,属于非法集资,具有巨大的信用风险,是严格禁止的。

3.2 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信贷是其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其借贷成本要高得多,贷款利率远高于大型企业。同时银行发放给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草根型”企业的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手续繁琐,且需要支付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资格审查费、年审费等诸多费用,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同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条件严苛,手续繁杂且审批时间长,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等待成本。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为满足资金需求,投向另一种替代融资方式――民间借贷,但由于民间借贷在我国的“非法”性质,风险大、成本高。

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如筹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等。如果不加以合理规避和控制,势必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阻碍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要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机制,可以从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补偿性风险分担和信用共同体三个角度“三管齐下”。

4.1 建立并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债权人约定的担保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担保时(中小型企业)未按合同约定偿还债务,保证人赔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有效消除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难、缺乏担保、弥补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和分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从而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为政府资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政策,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4.2 实施政府补偿性风险分担机制

为增强市场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中小企业融资的补偿政策性措施,如向银行贴息的财政补贴政策、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等,政府参与承担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后风险,构建政府补偿性风险分担机制,不失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尝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政府补偿性风险分担机制

政府向银行提供利息补偿,根本目的是在不增加融资风险的前提下增加银行的贷款收益,以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而向互助担保机构提供风险补偿,鼓励担保机构积极参与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双管齐下,多方参与,有效控制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4.3 构建信用共同体

中小企业信用共同体由中小企业构成,共同体内的中小企业通过互助担保或互助联保的联合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提高贷款成功的可能性。互助担保信用共同体是由各成员分别出一部分保证金,组建成专业的担保机构,从而为成员企业贷款提供相应的担保,减少违约风险,降低银行损失,如图2所示。

图2 互助担保信用共同体

注:①信用评级;②申请贷款;③提供担保;④发放贷款;⑤监控;⑥还款,若中小企业违约,由信用共同体代偿并向企业追索

互助联保即团体贷款,即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以团体形式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分散了单个企业贷款的风险,实现风险分担的内部化。

5 结 语

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共同努力,三位一体,建立健全融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规避和化解融资风险,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增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战略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小平,陈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2).

[2]程仲鸣,夏银桂.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会通讯,2009(24).

[3]鲁丹,荣.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和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

[4]罗孝云.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与控制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09.

[5]江红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危机 中小型企业 内部风险 控制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的中小型企业的经济衰退日益的增加,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大批的中小型企业因为经营上所带来的困难都纷纷倒闭。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倒闭的原因在于市场风险、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导致企业的破产。对着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小型企业应该有效的对应、控制各项的风险,保持健康长久的发展。

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内部风险因素是影响企业危机形成的主要因素。企业风险管理主要由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补偿、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回避和风险抵消等几部分构成。风险无处不在,对于这些风险要有防御的措施和手段,主要的目标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包括对市场风险的控制、投资风险的控制、存货风险的控制、技术风险的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

一、市场风险的控制

要成功的在市场上对中小型企业进行长期风险控制,必须要建立市场营销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

1.市场运营能力。造成中小型企业市场风险的直接因素是企业对自身所在的市场环境的把握和运营能力。企业首先要对产品对市场的需求做好调查,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市场的创新能力,做好对产品合理的营销方案。

2.生产控制能力。企业的市场风险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能力相关。首先要从产品的投入角度看,企业的产品要进行必要的投资,维持企业的生产、人力资源市场和原料市场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次,要从产品的销售角度看,企业产品与产品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的生产控制能力是影响企业市场风险的关键。

3.技术创新与维护能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有长远的生存方法,对于现有的产品和营销是远远不够的,要注意企业的创新技术和维护能力,不仅要关系眼前的利益还要时刻保持危机感,这样才能够长久的降低对企业市场所带来的风险。所以企业的创新和维护是影响企业市场风险的重要因素。

二、投资风险的控制

在投资方面中小型企业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找到自身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和空间,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投资前要想好自身的实力和所从事的行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找到最适合的企业的发展方向。要善于利用和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化优势,对市场进行定位,计算好产品在市场上份额和可获取的投资回报,增加企业利润,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2.对选好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估。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项目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的风险评估。选择适合企业的项目进行投资,在投资之前要建立投资策略程序,进行可行性化分析,还要对项目进行综合考虑,如支出、收益和未来的发展情况和变化,投资所用到的费用的增减和投资收的涨落等。中小型企业在进行固定新资产投资和多样化投资前必须要筹划好长期资本,以保证经营项目上对资金周转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

流动资金主要指的就是存货和应收的账目。在应收账款增加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机会成本,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和收款的风险,必须要做好建立、执行合理的信用政策和建立客户档案,做好收账监督。建立客户的档案、收集相关客户的信息、实行客户级别之间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及其良好,客户管理软件的应用为企业客户管理打开了方便之门。对于较短期的顾客,不应该过多地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个客户;对于期限较长的顾客,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可以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请诉讼。

四、技术风险的控制

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面对经济危机时,都会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来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多方向的发展。技术上的创新失败率是比较高的,所以,中小型的企业应该有意识的分散或是转移在技术上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在现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的增长与变化对经济的生产影响被广泛的关注。在生产理论中,注重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自身的效益和企业的生产发展,从而使经济增长长期化。而增长理论明确的指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则是决定创新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素。这种内生的技术创新来自于企业,企业是经济增长最终的动力来源。

中小企业在对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和分析的情况下 ,就能做到事前对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进行预测和预控 ,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

结语:

经济危机已经有一个好的转折点,这些中小型企业更多的好转也就是经济政策的表现,在经济危机下,中小型企业危机不断,只有通过完善对自身的内部的风险的管理的控制,全面提升对风险的防御能力,这样才能在逆境中成长,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待危机和发展的问题,也要以一种全球和长远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晓红:我国中小企业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J].经济工作导刊,2003(04)

[2]方红星 王宏译: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09)

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第3篇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技术管理理念要求随之提升,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日益接受者各项挑战。近二十年来以来企业传统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开始融入了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更多的以风险分析以及控制的角度降低企业运营和管理风险,帮助企业应对管理困境。但是中小企业往往在扩张发展中,忽视了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性,造成企业管理混乱,经营风险加大。中小企业若想摆脱这种困境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以风险为导向,以监督为保障,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达成企业发展目标。

一、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中核心的管控制度,而风险管理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了合理科学的保证。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是以风险为目标导向的过程,在企业运营中不断分析评估修正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变化的,动态的,他指导企业想着所导向的目标不断加以创新和改正,常用的手段可通过控制风险评估、环境、控制活动、监督、信息与沟通这五个方面实现对企业运营风险的识别与应对。因此将风险导向融入内部控制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抵抗经营风险压力变成了现代企业的首要任务。

二、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制度流于形式

中小企业往往处于行业初创期,为了求发展不断盲目扩张公司规模,同时疏忽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外公司管理者风险管理敏感性较低,不能及时的对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低估或错误判断了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往往造成内部管理失控、企业运营风险加大。公司整体制度体系不健全,监管不严格,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对现有制度进行违章操作,认为制度浮于表面执行力度低,因此对于部分制度越权操作,增大了制度执行中的风险。另外在业务处理上肆意扩大主观随意性,为了应付主管部门的检查不坚守原则,缺乏自觉性,目标不明确造成制度被动执行流于形式,无法识别风险并应对风险,风险意识薄弱。

(二)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及监管措施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其可辨认各种不确定因素并分析对目标达成的影响程度,作出如何管理风险的决策。一般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对于风险的概念停留于表面,如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尚不存在明确概念,因此如何把风险概念落地存在问题。

另外如何对内控执行效果进行评价,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中小企业规模小,机构简单往往由财务部门监管内控的实施。人员配置不足,惩罚机制不清,全责规定不明,使得内部控制实施浮于制度表面。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培养风险管理理念,保障内控制度有效实行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是持续的过程,他渗透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连接了管理过程的各个关键要素。风险管理的责任人不仅仅是某一责任人某一责任部门,而是涵盖了整个企业、每个员工,以及贯穿到业务的每一个关键点,必须从高管人员到基层员工上下一心,全员相互配合才可完成目标。因此必须建立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培养大局观理念。可通过定期培训,反面案例讲解以及定期工作会议讨论等各种方式加强沟通,灌输理念,提升公司风险识别文化,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

每一位责任人既是控制实行者也是被监督者,每一个部门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他们对其所负责的业务环节实施控制的同时,他们工作结果又受到他人的影响和监督。只有这样紧密联系互相监督才能够保证每一个经营环节都朝着管理者所制定的目标顺利运行。

(二)建立风险评价机制,增强监督管理考核

建立详尽的风险评估机制,让评估过程和方法有章可循。风险评估的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等过程。而风险管理中应先确定管理目标,识别公司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将风险发生可能性作为研究结果进行上报,以降低风险对达成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同时为管理资源的配置提供合理依据。

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第4篇

1.外因: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但是,在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我国经济增速趋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7.4%,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的同季最低增速,我国经济仍处于下行状态中。从全球的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仍然持续存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月份估计,按照购买力平价法GDP汇总,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0%,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2014年1月份估计,按汇率法GDP汇总,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2.4%,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也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除了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还要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高负税等各种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人权利意识的提高,工人在选择企业时比以往会考虑更多,加之新一代的工人在观念上和老一辈存在差异,不仅对薪酬有了更高的期待,而且对工作环境、福利保障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国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一度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这一现象又倒逼企业增加工资薪酬以及附加在工资上的各类社保,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同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我国货币政策不断加大紧缩力度,由于银行间资金面紧张引发波及全国的“钱荒”,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更为审慎,融资难使得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受到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导致贷款风险的集中爆发,最终形成银行的不良贷款。

2.内因: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浙江省更是集中的省份。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存在激发了经济的活力,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带来了贷款风险的爆发。中小企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大多数为白手起家,从家庭小作坊的模式开始发展,逐步壮大,很多中小企业仍然保持着家庭经营的模式,企业的规模较小。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以中小企业分布较多的零售业为例,中小微企业的标准为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从规定中也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并不大。此外,相较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较短,平均寿命不足3年。同时,从家庭小作坊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较为简单、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大多数生产过程都是简单的仿造,创新的驱动力不强。加之部分企业主盲目地追逐利益,在同一地区,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往往比较集中,这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二是组织体系不完善、财务制度不规范。中小企业的组织体系普遍不是很完善,缺乏完整的决策组织机构,企业内的重要职位往往由企业主及其亲属充任,决策的做出也是依赖于企业主自身对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判断,企业主的个人能力及信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主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不具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一旦决策失误,将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企业资金流转较为随意,企业资产和个人财产的界限模糊。对于企业财务这一重要的职位,企业主往往选择由自己信任的亲属担任,而这些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会计专业培训,甚至缺乏基础的会计专业知识。还有部分企业主为了更加顺利地从银行获取贷款,虚报资产、夸大业绩,而不规范的财务制度、不对称的信息加大了银行贷款审查的难度,也容易引发贷款风险。

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1.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能有效地降低贷款风险的爆发,该评估体系应该对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等各个环节进行动态评估,既对企业的贷款能力进行评价管理,又对贷款风险进行预测防范。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资金链较脆弱等特点,可以考虑将企业的担保能力纳入到对企业贷款能力的考核中。同时,综合考量企业主的个人信用以及企业的信用、行业发展前景、企业发展空间等,更加全面地对企业进行评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将评估情况录入评估系统中进行动态监管,及时将整个贷款过程中的新情况记录在系统中,便于对贷款风险做出分析。在对企业的贷款能力作出全面评价的同时,还应当做好贷款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工作。可以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如分为三级。一级风险是指该笔贷款业务可能存在某些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出现;二级风险是指存在一定的风险,已经有导致不良贷款出现的趋势,需要及时采取一定措施控制风险的扩大及有效化解风险;三级风险是指存在较大的风险,不良贷款将出现,或者预期损失严重,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化解风险,或者启动贷款退出程序以降低损失。贷款风险分级管理与贷款能力评价管理的有效结合,对于降低贷款风险的爆发有着积极的作用。

2.加强银企合作。贷款风险的出现,有部分原因是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的不规范。加强银企合作,一方面有利于银行对中小企业信息的全面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首先,银行应当对所在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进行初步了解,对该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做出预估,并根据所从事的行业、行业前景、产品的需求等对企业做出不同的分类,依据这些分类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其次,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改进生产方式,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对于行业发展前景好,有实力的中小企业,银行应当加强贷款力度,满足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再次,加强贷后管理。对于已经发放的贷款,贷后管理的工作十分重要。银行应当监督企业对于贷款资金的使用,密切注意贷款资金的动向,监督企业按照贷款用途使用资金,对于不按照贷款用途使用的行为要及时提出改正建议,并将此行为做好记录,在企业评估和风险预测时作为影响因素加以考虑。最后,银行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规范的财务制度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银行在对贷款发放的全过程应当告知财务制度的重要性,提高企业的意识,并且根据情况对企业提出建议,消除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14

[中图分类号]F276.3;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03

根据相关材料,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约4 500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约有4 400万户,个体经营户约为3 900万户。这些中小企业的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5%,约占全国商品销售额的60.5%,约占上缴国家税收的52%,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乡就业机会。这些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国内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筹集、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较弱,使很多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1 我国中小企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尚无完全统一的标准。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由相关权威部门提出中小企业这一概念,其应以雇员人数、资产额及营业额三方面为标准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1.2 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1)中小企业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既可以节约中小企业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所有者能快速做出决策,提高效率。

(2)中小企业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中小企业往往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生产经营,更贴近市场、靠近顾客所需的小批量、多样化产品,以求得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3)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大多数都是以亲属或关系相对紧密的人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家庭或近似于家庭的组织所创办的中小企业,有明显的家庭化管理痕迹。这种家族式企业在初创期间,由于其清晰的产权、高度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能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这种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方式渐渐出现弊端,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中小企业规模小,其资产额和经营额较小,对外依赖性强。其对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5)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职责模糊。

2 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2.1 财务风险的含义

传统意义上来说,财务风险分为狭义财务风险和广义财务风险两种。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的负债所引起的,具体来讲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使偿债能力减弱或企业利润减少,所以通常也称为筹资风险。按照这个理论,财务风险只与企业的负债筹资有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负债的话,理论上来说就没有财务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偿债能力丧失的可能性。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收益,财务活动中的任何不确定性最终都会导致收益的不确定。

2.2 财务风险的类型

按照引起风险的原因可以把财务风险分成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分配风险及其他风险,他们都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

2.3 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可控性、财务风险与期望收益的关联性等特征,且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具有特殊性。

3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资金也相对匮乏,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往往借助于外部筹资,众多中小企业处于负债过度的境地。另外,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差,信用等级较低,一旦某一环节上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期债务偿付本息比率,甚至发生财务危机。

(2)管理层素质不高,投资决策盲目性大。盲目追求迎合市场的产品,未经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就进行投资,可能产生财务危机。

(3)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简单,经营目标主要是盈利。其为了大幅度增加销量,迅速占领市场,采取赊销的方式推销产品,导致应收款项大幅度增加。收回应收款项的不确定性使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甚至对中小企业财务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4)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能力弱,中小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在收益分配上较少地考虑资本结构的问题,权益资本的比例相对较少,使企业的资本积累率较低。成长能力的不足,短期内并不会造成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但长此以往,企业的经营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5)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原材料成本上升、消费需求下降,产品积压,导致中小企业销售利润持续下滑,造成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回收不及时,影响企业的再投资需求。只能加大负债才能进行再投资,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4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