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学期寄语小学生

新学期寄语小学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学期寄语小学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学期寄语小学生

新学期寄语小学生范文第1篇

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初春时节,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开学啦,我们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啦!老师真高兴在你们成长的路上继续陪在你们左右和你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学校里,我们也有很多共有的名字,我们都是东小的学生,我们都有自己的班集体。你一定会发现,当你在校外听到别人夸赞我们学校时,你的内心也会觉得喜悦;当老师表扬你所在的班级体时,你的脸上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笑容。不为别的,只因为你是其中的一员。这些体验,都带给我们快乐。快乐人人向往,老师期望你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收获更多的快乐,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学生呢?

首先,请你做到,相信自己!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请你相信,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你有你的特长,你有能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所以当你面对任何学习上的困难时,请先不要害怕、退缩,给自己一个挑战的机会,让自己去尝试,去为之努力!快乐来自相信自己,超越自己!

第二,请你做到,对自己负责!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有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请你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班主任工作 )让“讲文明、讲卫生、守纪律、尊长辈”成为你的生活习惯,让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成为你的学习习惯,当你发现你做到了对自己负责这五个字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格外的轻松!

第三,请你做到,与人合作!在班级中,在校园里,我们有很多同伴。不论是背书、做值日,还是课堂学习、课外活动,我们都需要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假若你能在与人相处时做到将心比心,通情达理,就一定会在合作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感受到共同学习的快乐!

新学期寄语小学生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生管理;班主任;管理体系

目前,如何提高管理效益和质量,是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带给学生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是较大的,也赋予了技工学校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学生管理工作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要有效发挥教育和管理两大职能,必须因势利导,真正做到由爱出发,教育为先,疏导为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不要强制性的“管”,而是要开导性的“理”

现在有不少学校管理学生时喜欢使用强制手段,表面上看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学生纪律,但内部却是矛盾多多。因为强制性管理会带来很多不良现象。首先,强制管理势必导致以压代管,以罚代管,以扣代管,甚至以开除代管,这样会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管字当头,势必是以人治校,而不是以法治校。最好的管理方式应该以人为本,以德治校。而突出一个管字,处处管字当头,管人者说了算,以人管人,以罚治班,而不是以制度管人,管理者就有可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有可能成为救火队员,而被管理者往往却是口服心不服。因此,这就要求管理者要讲究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虽然学生管理工作最终还要落实在管上,但管要以制度做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要自上而下,层次分明,网络清晰,职责到位。要保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更要努力做好预防工作,充分体现超前意识。技工学校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人身心发展最不稳定的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活跃而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差。不要苛求学生完全按照学校、教师的意愿行事,学生中出现一些违纪现象是正常的,有其客观必然性。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是搞好学管工作的关键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要选拔一批责任心强、有爱心、有情感的人做班主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入心,入心才能入行。由此可知,情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日本曾有许多优秀企业管理者经常看工厂的生产岗位设置平面图,以至下车间时能随口叫出每个岗位上员工的姓名,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近期安排,让员工们觉得管理者在时刻注意他们、关心他们,因而心甘情愿地为老板效力。

三、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学生干部对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作用

学管工作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调动广大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学管工作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推行学生干部竞聘制。候选学生会干部由各班推选产生,他们要认真准备竞选演讲稿,向学校学管领导和团委及学生代表公开述职,最后由学校学管领导和团委领导任命。这种选拔方式既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也表现出选拔的学生会干部素质普遍较高。

其次,要建立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班委会。要圆满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调动全体同学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就要充分依靠学生干部,例如: 针对学校班级评比的各个项目,可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制定严格完善的班规,由班委会、团支部监督执行,实行加减分制,并与操行评定挂钩,还将班级评比的各个项目落实到每个班干部身上,责任落实到人,使其明确权利和义务,适当给予班干部、团干部一些压力,工作积极性与热情都会得到提高。

四、多和家长沟通,形成全方位管理体系

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各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在学生管理中,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和自我管理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竞选班干部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我采用征稿的形式,发动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再结合老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推选出了一个有凝聚力的班委,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管理制度。学生愿意干的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他们自己制定的制度,执行起来也毫无怨言。另外我要求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各项活动中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

学生管理工作看似难,其实只要管理者有耐心,善沟通,再以上面几点为准则,学生管理工作就会有很大起色。总之,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采取柔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智能、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新学期寄语小学生范文第3篇

本文提及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主要强调是一种相对表现下的临床心理异常表现或症状,一般不能将之视为疾病对待。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研过程中发现(以广西区调研数据为研究对象,下同),这一现象首先在中学女生中更为普遍。大多表现为进行某类体育运动或者处于某种体育环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典型心理特征及外在行为表现或生理反应。然而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学女生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问题一直未得到真正重视。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对中学女生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并提出了在游戏中帮助其消除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相关对策。

一、 中学女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表现特征

1.心理方面

中学女生对于进行体育运动的常见心理障碍会表现为:焦虑、畏惧、自卑、抑郁或者漠视。如焦虑畏惧型:某同学跳箱练习时一次被绊倒后对此产生畏惧心理,再次练习时会产生异常紧张、大汗淋漓或者助跑到跳箱前突然停下等反应;如自卑抑郁型:某校阳光体育运动重点推广健美操项目,而体型肥胖动或肢体不协调的同学练习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个别同学会因无形中被运动孤立而抑郁;也有些女生对体育运动呈漠视的态度,表现为运动参与行为敷衍以及对结果不关心、无所谓。

2.生理方面

事实上,运动心理障碍往往伴随一些较为明显的生理反应或行为表现。如某耐力较差的女同学每到要进行800米测验就变得抑郁、焦虑,因为既害怕跑步又担心测试成绩;结果,每当进行中长跑练习时就出现腹痛、腹泻、尿频、脚抽筋等现象。再如某同学因在篮球赛中被对方撞伤而产生畏惧心理,再次上场打球时动作放不开、不敢主动争抢。此外,也有少数学生表现为运动抵触,即直接拒绝或间接避免参加某种体育项目或练习某种动作。

总之,由于中学女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青春关键期,运动心理障碍的最直接表现即运动锻炼的认知性误区及参与程度低。更重要的是,这将对其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发展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体育心理障碍的长期存在会影响学生对身体自我的正确认知,对形态自我不悦纳等;另一方面,还可能在其生命成长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消极因素,如自卑、畏难、自控能力差等;此外,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缺乏正确的身心健康观,身体综合素质较差等也自然不可避免。

二、 中学女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关于中学女生产生运动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其归结为下列三个方面。

1.中学女生的特殊生理、心理特征

一方面,中学女生生理年龄一般为12-18岁,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一成长阶段由于内分泌活动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性别意识突显,神经系统此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上有出现暂时性肢体协调能力下降、反应迟缓或过分敏感等特征。并且,由于进入青春期后的生理变化,认识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过程中会羞怯、胆怯,对身心自我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的女学生在心理方面呈现下面的特点:情绪较为容易波动;敏感、自尊心强,容易羞怯;参加体育课时较多表现意志上畏难、畏苦情绪严重,疲劳耐受力差以及进行室外体育活动时怕晒怕黑等等。此外,网络以及手机的日益普及,无疑为那些敏感、羞怯的女中学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空间,迷恋于手机网络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转移了参与户外运动的行为选择。还有少数同学对体育运动的漠然心理,则表现为只对体育的逃避性“假装漠视”和对任何事物的漠然,如网瘾学生。

2.体育教学和家庭教育的间接影响

由于中学女生在这一时期敏感性心理变化,某一偶然的事件都有可能使其对体育产生畏惧心理;加之应试教育环境下,体育课不受重视,教师对学生差异化关注较低。因此,传统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示范干扰或言语不当,学生受伤后的畏惧,个人身体素质差——肥胖或肢体不协调导致嘲笑或歧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中学女生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引子。家庭教育方面,问卷显示,尽管有近七成的家长认可身体健康、体育锻炼的重要,但是出于升学压力等原因,运动锻炼明显被后置。此外某些传统观念,如重男轻女、女生要文静少动等思想观念,也间接影响了某些女生的行为偏好。

3.压力应对教育缺失

整体而言,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真正落实。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以广西参与2010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中学为例),尽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但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是班主任的鼓励教育或理论灌输,专职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较少,压力应对教育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学生也对心理咨询缺乏合理认知,有相关自主意识并且敢于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较少。更关键的是,中学生处在青春躁动的成长阶段,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很不成熟,往往因为压力应对教育的缺失,每当遇到困难问题、失败挫折时,不会自主自发地及时进行思考分析;更多的可能会陷入自卑或者悲观低落的情绪状态,也有部分同学会采取逃避式防御机制等等。 三、 消解措施

1.游戏激趣与合理设计

游戏论之父约翰·赫伊津哈认为,游戏是在明确规定的时间、空间里所进行的行为或者活动。它是按照自发接受的规则来进行的。这种规则一旦被接受就具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的目的就存在于游戏行为自身之中,它伴有紧张和喜悦的感情与日常生活不同。游戏的最大特点是人自觉行为的展示,并较少地受到限制,是人自由活动的最佳表现[1]。体育游戏的引入可提高初中女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她们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体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运动技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过程的发展前提,便是对体育游戏的合理设计。合理设计其实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游戏的设定、组织开展、过程控制及事后分析等环节。一是选编原则,即游戏的选编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充分考虑难度、时间、场地因素,还要保证活动开展的安全性;二是要把握好运用时机和运动负荷强度,既要实现游戏设计目的,又保证不影响课程其他环节的进行;三是教学组织过程中,规则裁判、游戏启示引导教育等十分重要[2]。此外,在体育游戏中通过一些场景的练习还可以让学生适应各种“角色”的变化,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放到重要位置上,培养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注意力,借助于经过良好设计的游戏及合理组织开展,来帮助存在运动心理障碍的学生逐渐调试自己的运动参与体验及认知感受。

2.心理关注与引导帮助

解决中学女生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游戏激趣与心理疏导密切相关。比如某女学生因身体协调性较差等身体素质原因而产生的逃避、自卑等体育运动心理障碍,表面上看这是与社会性需求会引起自我完善的需要相矛盾。问题关键在于,中学女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未得到重视,缺乏合理的引导帮助,未形成完善的自我人格。因此,体育游戏开展前后的规则目的讲解、总结以及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参与指导和引导性帮助非常关键。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差异化行为表现,通过自身的言语或参与,有针对性地进行动作技术指导、情感激励或压力缓释,减轻她们的心理包袱,让女中学生在逐渐尝试参与的过程中,享受体育游戏和体育运动的快乐,进而帮助形成运动锻炼、身心健康的美好的情感体验。

3.健全人格与自我悦纳

在体质测试调研过程中发现,同龄人群中,敏感内向、疑心较重、容易悲观的女中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畏惧等负面的情感体验甚至轻重不一的运动心理障碍,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因此,游戏教学过程中,游戏组织、趣味引导只是外显的引子;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活跃思维、开动脑筋,不断地拓展自身潜能,完善个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受挫能力和意志品质,间接增强疲劳耐受和对户外恶劣环境的忽视,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较为健康完善的人格。

总之,游戏教学法便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沟通交流交往的情境,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发展心智、完善个性。本文也是由此出发,对中学女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提出应对之法。当然,这无疑也间接对体育教师提高了要求,但是显然游戏激趣对学生带来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正面引导还是较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 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新学期寄语小学生范文第4篇

新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教育的对象特别是技工学校学生的现状却出现很多反差,他们大多数在初中时期就是后进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怪,自尊心受到很大打击,对自己的前途和成长都没有自信,很多学生是家长帮他们选择了技工学校,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愿望,所以根本没有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有远大志向。面对这种状况的学生,作为技工学校的教师,首先应该消除对他们的成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和自尊。

肯定成绩是建立自信的最好办法。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找机会多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评价,他们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褒奖,就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什么都不是,老师不了解也不懂得欣赏自己,因此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育效果。每个学生即使是后进生身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优点,关键教师要善于发现,找出他们的亮点及时表扬,从而树立他们应有的自信。即使是对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在批评的同时,也要找出他们的优点进行鼓励,让他们在接受批评的同时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是寄予希望的,让他们在改正错误中成长与提高。工作中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进步,无论进步大小,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使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接受教育,并逐步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不断进步中树立自信。

二、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实质是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具有独立思想、鲜明个性的人,不论家庭出身、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如何,都不偏袒,无歧视,要让学生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这样既能给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又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理解和相互信任,学生能正确理解、接纳班主任的指导、忠告、建议,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其次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意识。一是要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并总结原理;二是要结合专业突出操作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手脑并用,开发他们的智能并提高智力水平;三是要鼓励学生勇于异想天开,引导他们的求真求异思维并大胆实验;四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媒介和渠道获取知识并筛选信息。通过多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不断的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主意识。

三、注重开展创新教育

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性教学。用探究性教学代替知识灌输型教学,用创新性学习取代接受型学习。构建一种开放性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创造,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二是开设创新活动课,这是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新型课程,它不需要教师授课,而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接触社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综合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创新的技巧和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成果展示或竞赛活动。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开设创新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和创新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通过展示和竞赛肯定他们的成果,相互交流经验,增强自信,鼓励发展。通过各种途径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把握创新的技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立足并有能力发展自己的事业。

新学期寄语小学生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分析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克服对策,希望能对于今后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开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学生心理障碍 形成因素 解决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级的防范关注,大学生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受到来自于就业、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对于正在走向成熟的大学生心理造成一定负担,如果长期困扰则会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情况,这种问题同样存在于体育教学中[1]。本文主要对于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二、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因素分析与思考

(一)客观原因方面

第一,在社会环境方面,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大学生在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面前还存在一定的不成熟,还不能独自承担各种压力,容易出现迷失的状态,出现不健康心理。

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出现体育难学的情绪,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都很难引发学生兴趣。另外,学生的能力确实较差,在较高要求的教学要求下,在技能基础、素质水平和体质条件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使得学生造成抑郁、焦虑的畏难情绪。

第三,在学校环境方面,学生的不安、压力、紧张、烦躁等情绪在不良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容易出现,比如,不规范的场地器材、高噪声、高温等条件,这样就使得学生完成动作增加了难度。另外,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存在不能被教师有效评价的情况,教师会出现羞辱和训斥学生的情况,使得学生保持教室的一定距离,不能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容易造成学生的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

第四,在家庭环境方面,学生由于家庭因素,存在长期忧郁、无处发泄压抑和苦恼情绪,没有有效的人际交往,思想闭塞、使得自尊心受到一定的打击;或者,由于在家受到过分的溺爱和娇生惯养问题,当遇到挫折则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这样就容易使得怯懦和自卑出现在学生中,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二)主观原因

第一,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如果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动机存在问题,肯定不会对于体育课感兴趣,就很难调动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个体机能的潜力。体育教学中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二,薄弱的意志力。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存在害怕失败、怕难、怕累和怕苦的情况,对于自身的消极情绪控制力较差,不能有效调适相应的恐惧、焦虑和紧张情绪[2]。

第三,存在体质基础差问题。在体育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天生的体质较差,对于部分技能动作存在肌肉功能失调、痉挛、反应迟钝等问题,这样就造成了不良的心理情绪,比如相关的怠倦、反应迟钝、情绪不安、厌恶、精神涣散等不良心理情绪。

三、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克服对策

(一)自卑心理

所谓自卑心理,主要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学生产生轻视自己的想法。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由于技术水平和个体素质上的差距,尽管进行较大努力,但是体育成绩依然不见起色,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产生了体育学习上不如他人的消极想法,不愿积极进行练习,完成动作质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热情则极为容易丧失,没有自信心。对于这类学生,应该积极热情鼓励他们树立正确思想,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应该及时表扬他们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及时鼓励他们在练习失败过程中失落情绪,灵活掌握相关的难度较大的练习动作,为了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有时可以适当降低标准。

(二)自负心理

所谓的自负心理,是指部分学生心存高人一筹的消极心理,自认为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在课堂表现中有时极度兴奋,有时消极散漫,存在哗众取宠和自我表现的不良情况,也不愿意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这种变化无常的学习态度,对于遇到薄弱的项目则自身更为容易出现懊悔的情绪。针对自负心理的学生,应充分掌握其活泼好动与性格外向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心理调控,发挥学生特长,但是应该控制学生的练习情绪,多引导和少表扬。鼓励养成学生认真练习的好习惯,要求注意力集中,积极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鼓励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进行练习。

(三)逆反心理

对于学生的逆反心理来说,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学生采用对抗方式、或者厌恶不满情绪体现在体育课堂中。在情绪上,表现为反感和烦闷;在情感上,表现为和教师的抗衡和对立;在行为上,表现为言语不严谨、学习不认真,不接受教师的相关要求。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对于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行分析,而后选择合适教育方法和方式。对于犯错的学生进行因势利导,一定要遵从从爱护学生角度出发,能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关心,使得学生尊严得到有效维护,对于自身的错误危害性能够充分认识,能够让自己心理得到平衡。另外,一定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与平等、民族和平衡的师生关系,通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理论的提高,则是有效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

(四)恐惧心理

所谓恐惧心理,就是部分学生在进行体育项目练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差、意志不坚强、胆小等原因而产生的畏惧害怕心理。体育课程的设置必然存在一定的强度和难度,这是由体育教学本身特点所决定的,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运动能力估计不足,意志薄弱、心理素质较差,这样对于稍有危险的体操类和器械类活动时,就容易出现躲避、胆怯和害怕的念头,安全港不强,不能进行很好的练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完善体育课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来尽量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对于教法和教材在课前进行仔细钻研,结合开展分解和诱导练习,学习动作应该遵循由简到繁和由易到难的过程。另外,通过课堂的保护的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应该因人而异,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克服畏惧和紧张的情绪,不断增强安全感。同时,为了更好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有所减轻,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采用热情的鼓励、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准确、轻松和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有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五)厌学心理

所谓厌学心理,就是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一种冷漠态度的消极心理,主要表现为上课时无精打采、锻炼练习不努力,纪律涣散,对于体育学习内容不赶兴趣。主要原因包括学生自身的学习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比较差,学校的社会条件和师资条件不完善,运动项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厌学心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大多数则是体育比较差的学生,要想培养好学生的体育兴趣,一方面,应该多多给予这部分学生尊重、爱护和关心,不要冷嘲热讽,细致入微做好思想工作;另外一方面,则应该把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应用在教学计划上,保证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生动活泼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乐趣和富有魅力的教学环境,从而培养他们能够热爱体育活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情绪变化进行积极观察,帮助学生克服相应的不良心理障碍,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活动,使得体育教学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