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广告词

学校广告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广告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广告词

学校广告词范文第1篇

一、得天独厚的环境,无微不至的亲情;井然有序的管理,有口皆碑的质量

二、恋家的孩子不想家!

三、**院校校区装载着同学们一个个美丽的梦。

四、**院校,托起未来之手,举起明天的太阳。

五、**院校是一艘装载知识的航船,陪伴我们渡过成功的彼岸。

六、老师如同父母亲,同学都有手足情。

七、有一群优秀的教师,为你的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让你的孩子踩在精英的背上攀登。

八、惊雷霹雳划天翔,百鸣骤响校风扬。欲看名校谁独傲,强霸唯我狂。

九、父心、母心,师者之心,德育、智育。育人之本。

十、以父母之心育人

十一、**院校,用心呵护你的未来。

十二、秉明烛师心,治为人之学

十三、集名师,会集百家精华;共奋斗,铸就高校人才。

十四、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培养一个与众不同的你。

十五、未来,我们携手播种希望;成功,我们伴你一路而行。

十六、来吧!求知的人;去吧!丰收的学者。

十七、望子成龙,指日可待。

十八、今日**院校之英才,明日祖国之栋梁。

十九、假如失败和成功是杠杆的两端,到这里来寻找你的砝码。

二十、路在脚下,梦在身上,**院校让你看到你的路,你的梦,你的希望。

二十一、放你在这海洋上,别无他意,只要你开采这知识的海洋。

二十二、**院校校区:想做黑暗指明方向的一束光。

二十三、一流的资源养育杰出的学生,一流的教育资源养育杰出的**院校学生

学校广告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广告语 修辞 大学生 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大学生虽然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性格特征以及家庭经济水平,但是作为一个群体,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具体概括为:

(一)经济来源较单一,自主消费意识强

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来自家庭,其次是助学贷款、兼职、社会资助、奖助学金等。大部分学生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工资收入和务农为主,无经济来源的也占一定的比例。在进入大学之前,衣食住行基本都由父母来解决,家长在花钱方面管束较严,其自主消费行为较少。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步入独立生活,自己手握“财政大权”,在有家庭资助这种“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大学生消费资金的支配有很大的自主性。

(二)理性化的消费倾向

大学生消费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实用。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的供给,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1200元之间,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就会占很大的比重,由于生活费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比较谨慎,注重实用。在消费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大学生更注重发展资料消费,用有限的资金来取得自身最大化的提升,愿意为各种等级考试和社会资格认证考试和辅导班交纳较高费用,侧面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注重实用的理性消费。

(三)个性化与多元化并存

大学生消费的个性化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消费,与其永不满足和努力表现自我存在价值的心理一致,有益于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使大学生善于理财,理性消费。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前消费潮流使大学生的消费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早熟消费”,即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畸形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炫耀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把高消费当作实现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情绪化消费”,用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来弥补精神的空虚。

二、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

修辞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特定手段,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活动。在广告语中运用修辞格增强了语言的艺术审美性和感染力,使受众通过语言在脑中构想出产品形状和特征,并准确掌握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带动受众消费思维、激发消费动机促进消费。广告语中修辞格的运用对于广告活动能否成功至关重要。下面对广告语中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大学生消费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广告语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比喻是建立在想象和联想的心理基础之上的,能够把抽象复杂的语言表达得浅显易懂,但又不失意蕴,还会给接受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广告语中运用比喻辞格能把产品的特征与现实中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大学生正值青春,想象力丰富,对许多事物接触较多,且有一定的了解,当听到、看到某一具体的描述事物的语言时,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与之相对应的现实物象,特别是一些表述具体的事物或一些描述事物具体特性的词语时,就会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的画面,使广告中事物更生动形象,更具诱惑力。如:

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德芙巧克力)

在线调查显示,德芙巧克力以60.4%的得票率,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巧克力品牌。这与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词密切相关。把巧克力的口感比喻为“丝般”的感受,大学生看到后会自觉地触动感观,引起反应,“丝般”会让人们感受到细滑柔密,气氛柔美,感觉温馨,就好像已经入口,尝出味道一样。这种细腻温馨的感觉会与亲情、友情和爱情联系起来,成为馈赠佳品。并且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德芙的宣传是“丝般感受”,更加直观,也更符合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心理。

(二)广告语中双关的运用

“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义在彼。”语句同时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利用语音相同同时兼顾表里两层含义,使语音和谐悦耳,语句意义更加蕴藉丰富。广告中意蕴非凡的双关语义,利用词语意义的多义性来调配词语,使广告语含有内外两层含义。大学生的好奇心强,善于通过较强的理解能力来推敲广告的内涵,有意识地去破解内在的意义,在破解后会产生的成功喜悦,从而加深对广告语言所表达商品的印象。如:

女人月当月快乐(护舒宝卫生巾)

护舒宝卫生巾强调带给女性的心理感受,打出富有新意的广告――“女人月当月快乐”。作者在创作此广告语时巧妙运用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使广告语顿时起色,妙趣横生。“女人月当月快乐”既是“女人越当越快乐”的谐音,又暗指女性月经时期是不快乐的,但用了护舒宝卫生巾就会快乐。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而且女生相对感性,十分注重心理感受。月经期间,女性都很敏感、烦躁,大学女生又因为学习生活上的事情繁多,更希望这段时间能快乐地度过。这则广告刚好击中大学女生的心理诉求,勾起她们的购买欲望。

(三)广告语中对偶的运用

“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堆成的排列。”对偶辞格的使用,使广告词的语调和谐悦耳,词语的排列工整,体现成双成对的文化风格特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喜感。大学生不但注重语言内容的丰富,而且还注重外观美。对偶修辞格以结构整齐、韵律优美的语言为优点来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让其感受到和谐庄重的美感。运用对偶修辞格所呈现出的文化和精神风貌,不但可以及时宣传产品,更能体现产品的文化底蕴。如:

4G满校园,勇气致青春(中国移动4G校园宣传广告)

这句广告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4G”与“勇气”相对应,“校园”与“青春”相对应,动词“满”与“致”相对应,十分工整,节奏感强烈,使大学生一看就能理解成使用了校园移动4G就仿佛使自己的青春充满了勇气与活力。“致青春”,既是将勇气献给青春的意思,又可以指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主题也是纪念青春,广告以其为关注点让大学生对自己的青春有了一种珍惜的欲望,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和使用的欲望。

三、结语

广告语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商品宣传信息,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产品信息较准确地表达出来,用修辞技巧组织语言,使产品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富有生命。这十分契合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审美情感,使其在脑中勾画出生动形象的事物,形成一种表达和接受之间相互交流感情的过程,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消费动机,促进消费。

(作者单位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项目名称:北方民族大学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广告语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项目编号:QJCX―005。]

参考文献

[1] 张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2] 崔洪丽.修辞格在广告语中的运用与作用探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9.

学校广告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申报》;电影广告;修辞艺术

广告是说服的艺术,广告要有说服力、感染力,就要求广告语言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修辞艺术;广告语言为了求得不同寻常的效果,为了追求新、奇、美,也往往借助于修辞艺术,修辞艺术在广告语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广告语言中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会帮助广告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实现其商业目的,给消费者留下难忘的印象。我们在此对20世纪30年代的《申报》电影广告进行分析,看看那时的电影广告是如何运用修辞艺术来传达广告信息,影响消费者的。

一、 比喻

形象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容易被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能使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也可使复杂深奥的道理明白易懂,因此,比喻在广告语言的生动和简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看看《申报》电影广告运用比喻的情况:“石破天惊的风暴如狮吼如虎啸,风云变色的怒涛如烈焰如山崩”。这是电影《》中的广告词,广告将海上的风暴比作狮吼虎啸,将大海的怒涛比作烈焰山崩。狮吼虎啸使人感到恐怖,烈焰山崩使人觉得壮烈,从而让我们感觉到海上的惊险。广告运用比喻手法描绘电影所表现的场景,给人一种新鲜感和刺激感,相信那些充满好奇心和富有冒险性的人都会被这则广告所吸引。“恋人之心苦,苦如黄莲;恋人之心甜,甜如甘蜜”。这是电影《恋人之心》中的广告词,世间相恋的人往往是最幸福也是最痛苦的,广告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相恋之人的欢乐与痛苦,使恋人的情感形象化、具体化。这则广告唤起了人们关于爱情的种种记忆,以至大家都想一睹为快,看看剧中男女主人公的浪漫风情和爱恨情仇。为使广告语言形象生动,引人注意,《申报》中常常运用比喻这种辞格来制作广告语,或者描绘电影的生活场景,或者叙述电影的故事情节,或者渲染剧中人的感情,或者勾勒剧中人的相貌,这都有利于我们更真切地理解电影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排比

排比是广告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他通过语言的铺排造成一种强大气势。电影广告中的排比,往往以电影的主要信息作为排比句子的共同部分,通过该主要信息的反复出现和各排比句对电影的说明,以达到突出重点,深化内容,加强语气的目的。 电影《心痛》的广告词是:“《心痛》是解决失业的宝剑,《心痛》是烛照整个社会的明灯,《心痛》能显示人心善恶的冲突,《心痛》能表现伦理真爱的恳挚”。这则广告以电影名字开头,通过片名的反复出现来强化广告信息,整个排比句概括了《心痛》的内容,宣传这部电影的思想价值,通过这种语言上的铺排造成强大的气势,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再看看《复活》的广告词:“侨居上海者,不可不看此剧;留心社会问题者,不可不看此剧;欲知上海社会之黑暗者,不可不看此剧;欲知上海之生活者,不可不看此剧”。这则广告使人们联想到上海社会的黑暗,联想到的悲惨生活,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广告中运用排比的手法,罗列出几类目标观众,并向目标观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诉求,使人感到趣味盎然。这则广告用了四组句子构成排比句,散中见整,音流婉转,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广告中运用排比句式有利于增强语言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也增强了一种气势,使广告内容更具有说服力。

三、夸张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某一事物而特意对该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做扩大或缩小的一种表达方式,也叫“夸饰”、“铺张”、“扬厉”。由于广告的宣传性质,在广告中夸张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夸张往往能骤起不意,一语惊人,引发人们的兴趣。广告利用夸张这一特点吸引受众的注意,增强广告的表达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劝说意图。例如电影《哈哈笑》的广告词:“笑断你肚肠,折失你骨节,不厌百回看”。这一广告词虽说有点言过其实,但绝不影响其所带来的喜剧效果。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广告语言的文学性、艺术性,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受到人们的喜欢。“少女的热力比赤道的更厉害”。这是电影《法国三少女》中的广告词,广告运用夸张手法来描绘少女的热情,赤道的热是何等的热,然而少女的热竟然比赤道还热,看了这样的广告词会让人感到莫名的兴奋。这里有热情的法国三少女,你还等什么呢?广告呼唤消费者,亲自去感受一下这种火热的情爱吧!真实是广告的生命,广告的夸张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在广告中进行适度的夸张,能够更好地表现广告的主题,突出广告所宣传的形象,强化广告的重要信息。人们在使用夸张时主要是向他人亮明自身的观点,并不要求对方严格地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语言,所以,进行适度的夸张,还能体现广告主的自信气概,而这种自信气概又通过广告传递给了受众,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反复

在广告语言中采用反复修辞格,不断重复某一关键性的字、词、句可以加强人们的记忆,强化对消费者的视听刺激,加深观众对电影的印象;在广告中运用反复的修辞格,还可以造成音节的回环复沓,增强了广告语言的节奏感,使广告语言具有一种优美的旋律。例如电影《喜讯》中的广告词:“喜喜喜,喜得手舞足蹈;笑笑笑,笑得前仰后倒”。这则广告通过“喜”字与“笑”字的四次重复,强调《喜讯》的喜剧性、搞笑性,从而使观众加深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在广告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引起受众的注意,广告将主要信息部分进行重复,以期对受众的大脑神经进行强刺激,迫使受众对广告信息进行更多的关注,并尽可能记住广告的主要内容,这则广告应该说实现了这样的目标。“桃花生,桃花死,人比桃花更命苦”。这是电影《桃花泣血记》的广告词,广告使人们联想到桃花的盛开与凋谢,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春天的惜别之情,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人生就象飘零的桃花,风光一时,很快就会凋谢。这则广告通过对“桃花”这一意象的三次重复,强调电影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了语意重点,使人们加深了对影片的印象。广告需要重复,或者说广告本身就意味着重复。要让消费者记住影片名,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断重复影片名,让其经常作用于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久而久之,这种电影就会在消费者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迹,挥之不去。

五、设问

设问用在广告语中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突出广告主题,使广告语言色彩鲜明,使广告所宣传的产品一目了然。例如《申报》电影广告:“嫁后光阴是甜蜜的吗?嫁后光阴是快乐的吗?看了《嫁后光阴》你可以得到答案。”这是电影《嫁后光阴》的广告词,广告连用两个设问,突出电影所要表现的内容,引起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注意。广告通过这样的设问促使人们去思索,从而激起人们的兴趣,吸引人们前往观看。“女伶在社会上的地位是怎样?女伶在贵族中的观察是怎样?女伶去谈恋爱的结果是怎样?女伶在戏台外的生活是怎样?你可以在这片中窥见一切”。这是电影《女伶恋爱史》中的广告词,这里用四个设问句,概括了电影的主要情节,也引发人们对女伶问题的思考,发人深省。几个设问句,一气呵成,引起消费者强烈的好奇心,使消费者对这部电影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 引用

引用是指援引借用成语典故、诗文名句、格言俗语等的一种修辞格。在广告语言中使用引用手法,以引用人们所熟知的语句为前提,自然地引起受者对语句的共鸣,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而且使用大家熟悉的古诗作广告,还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申报》电影广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电影《爱的火》中的广告词,广告引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来概括剧情,剧中男女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相同的命运,他们情投意合,难舍难分,他们的爱情是真挚的,也是永恒的。这里将古诗化用在广告词中,显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使具有商业气息的广告语平添了几分高雅,让人在回味中感受到美的震撼力。“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是《歌后情痴》中的广告词,广告引用杜甫《赠花卿》中的诗句来赞美歌后,赞美她歌唱水平的高超和技艺的精湛,而歌女的情爱更是执着的!如此美妙的歌声,如此执着的情爱,人们怎能不去观看呢?诗词中包含着良好的艺术感觉,给人以诗情、美感。广告中引用诗文,显得高雅脱俗,有艺术性,从而淡化商业气息,收到独特的宣传效果。此类广告,往往要借助公众对原诗文俗语的理解、熟悉和偏爱,广告人把消费者的这种情感移植到商品上,使所作的广告产生晕轮效应。

七、回环

回环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将一个语句的词语逆序重复。广告语言中运用回环手法,既能造成文字、声音上的回环往复之美,又能对主要信息进行有变化的反复,从而加深人们对主要信息的印象和理解。让我们看看电影《一世英雄》中的广告词:“英雄不怕死,怕死不英雄”。这一广告词的妙处在于:其一是精炼,运用格言警句,揭示一个哲理,死亡是考验一个英雄的重要手段。其二是口语化。广告运用回环手法,模仿英雄人物的口吻,表现英雄大无畏的气概: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其三,广告所表现的主题与电影名字相吻合,从而加深了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记忆。整个广告简洁、生动、形象,读后印象深刻,吸引观众进一步去探询广告信息,观众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电影院。“学校舞场化,舞场学校化”。[14]这是电影《党会趣史》中的广告词,描绘了跳舞的风气在学校流行, 舞场日益学校化的情状, 通过突显这种反常的现象,让人看后感到滑稽可笑,吸引人们一睹电影里的风采。回环的循环往复,形式上不仅有和谐美,而且为广告语言增添了情趣,耐人寻味。

八、对偶

广告语言力求形式美,由于对偶结构相近,词性相对,字数相同,内容对称,看起来整齐美观,听起来音韵铿锵,便于朗读记忆,所以,对偶常被运用于广告词中。电影《情弦美术》中的广告词就运用了对偶手法:“情歌一曲除寂解闷复陶醉了许多心灵,美舞翩翩动心耀目又安慰了无聊人生”。这则广告概括了影片中的精彩内容:歌曲美妙动听,舞蹈优美多姿,可以陶冶性情,怡人耳目,快慰人心。广告采用对偶形式,上下联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整齐均衡,整个广告具有一种均衡美和音乐美。“看过眉飞色舞,听过喜笑开怀”。这是电影《群芳大会》中的广告词,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人们欣赏《群芳大会》后的感受:让人喜笑开怀,精神振奋。对偶手法的运用,使广告产生一种均衡美,节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辞格,既具有艺术性又通俗易懂,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早为广大人民所广泛使用。在广告中运用对偶辞格,既能产生音乐美,又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申报》电影广告中的修辞方法十分丰富,辞格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只是选择几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来加以分析,为了叙述方便,本文所列各例只作了单项辞格分析,而在广告语言的实践中,修辞现象是很复杂的事情。广告语言的表达是一种艺术,需要高度的凝炼、妥帖,需要深入浅出,需要新奇与感动。这就要求广告人必须深入研究产品的特性,找寻广告意图与语言形式之间最佳契合点,创作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广告作品。要想使一则广告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还需要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段来润色广告语言,以增强广告语言的吸引力,从而打动消费者的心。

由于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申报》电影广告的艺术品味大大地提高了,这些电影广告不但给观众或读者留下深刻的即时印象,而且引导消费者进一步地去关注电影信息,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生动而寓意深刻的广告语言对人们的影响远不止单纯地向人们宣传产品的性能特点,而且还包含诸如对人们审美习惯、接受心理的验证和对时尚、潮流的引导。在《申报》电影广告中,修辞手段的运用不但增加了广告的魅力和表现力,还将读者或观众心理移向新的领域,使他们产生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申报》1930年1月10日、14日、25日.

[2] 《申报》1930年7月27日.

[3] 《申报》1931年1月1日、14日、31日.

[4] 《申报》1931年9月19日.

[5] 《申报》1932年1月10日、12日、13日、22日.

[6] 《申报》1933年1月13日.

[7] 《申报》1934年1月21日.

学校广告词范文第4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达到“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建构好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要整合好教学资源。

一、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资源

在《大纲》中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样描述:“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发现和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这些描述强调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资源应该来源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自身的专业背景。因此我们可以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归纳为“生活化”和“职业化”两大特点。

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产品推介》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实战操练之前,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选定了两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其一是一段汽车广告。在时长5分25秒的视频中,主讲人运用熟练的推介语言,利用数据模型,试验测试结果等直观材料向观众介绍了汽车各项特征。其二是一则手机广告。该广告是以PPT为载体,通过图片、文字和数据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优越性。

教学材料的选择需要适应教学目标。《产品推介》要求学生学会有效地展示和推介产品的方法和技巧。视频广告的观摩和解析有利于学生对推介语言形成直观感受。产品PPT的解读则是帮助学生梳理产品推介的思路:作为一名推介员该向消费者介绍哪些产品特性,该从哪些特点上激发消费者购买的意愿。通过这两个来源于生活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初步认识推介的方法和技巧。

二、有效整合教材内容

教师们经常会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交流与表达”这两个部分知识点零碎分散而犯难。其实与职业语言能力相关的内容都有一定内在联系。以《产品推介》为例:一个成功的产品推介,需要有对产品详细解说的产品说明书;推介的目标是让消费者熟知产品并形成购买意愿,因此需要撰写广告词;在推介过程中会遇到消费者的质疑提问,这时就需要推介者进行答询――说明书、广告词和答询恰好就是本单元“交流与表达”中涉及的内容。因此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跳出课题字眼的束缚,将目光放在整个职业化语言训练的体系中。

在执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产品推介》时,笔者将这部分内容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题为“推介要素知多少”。通过对两则广告的解析,将“说明书撰写”、“广告词撰写”和“答询”的基本知识进行梳理。第二课时为“模拟产品推介会”。学生被分为三个产品推介小组,选择他们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件产品进行推介。每一小组进行5分钟以内的产品推介,其他小组作为消费者,对产品推介环节进行打分并向推介者提问,既答询环节,时长为10分钟。知而后行,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将产品推介与答询熔于一炉,学生在两课时内经历着组织者、推介者和消费者等角色变化,也从不同角色的视角了解到产品推介和答询特征。

三、语文课还是职业课

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已经摆脱了应试的指挥棒,中职语文学习理应与生活、职业有更亲密的契合度。但也由此,不少语文老师抱怨中职语文更多为职业服务,少了语文的味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但学生很忙,教师却很“盲”――语文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吗?

以《产品推介》一课为例,教材给出的活动目的有三个:1.通过选择和推介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创新素养。2.学习有效地展示和推介产品的方法和技巧。3.进一步提高筛选与整合信息、答询、写作说明书和广告词的能力。通过这三个活动目的我们可以发现“职业化的语言表达”是这一课语文训练的重点。由此我们应该端正这样一个态度:并非只有品读欣赏语段才是语文味。在职业环境中准确恰当的使用母语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执教的第二课时“模拟推介会”中笔者就较为注重学生语言的训练。

以其中推介学生护眼台灯小组为例。该组同学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分工:美工组设计产品海报、市场调研组根据收集来的数据制作产品说明ppt;推介解说人一名;答询人员一名。

推介环节:

推介主讲人根据PPT推介产品“小儿郎”牌学生护眼台灯。小组工作人员分发小组绘制的产品海报。上面明显有“护眼”、“环保”、“安全”等字样,还有一句广告词“小儿郎护眼灯点亮光明未来”。

答询环节:

由答询人员根据现场消费者的随机提问进行回答。主要问题记录如下:这款台灯的护眼原理是什么?售后服务是怎样的?同类产品中价格比贵公司更优惠的产品有很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选择贵公司的台灯?

从两个环节来看,推介环节中学生提炼出了产品的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强化在产品海报中。该小组为产品设计的广告语:“小儿郎护眼灯点亮光明未来”,将“读书”、“护眼”“光明”和“未来”四个关键词进行组合。“读书”能带来“光明”的“未来”;“护眼”才能看到“光明”的“未来”――由此凸显护眼灯的重要性。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筛选、整合、提炼语言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二环节答询中充当答询者的同学可以脱离文字稿,对随即出现的问题对答如流,在面对一些刁难性的问题如“贵公司台灯如此便宜会不会材料比较低劣?”时表现出沉稳镇定的态度。逻辑清晰,冷静处理紧急问题,这也是职业化语言训练的目标之一。

语文的味道不应只是飘散在诗歌与散文中。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的根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职业化的语言教学中同样也能洋溢出职业化的语文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提升母语的运用能力。语文的知识不应该是凝固状态的储存,而是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得到运用――如果能够把握一点,在生活中寻找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专业背景,中职学生母语运用能力的提升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杨晓燕.搭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框架――语文能力训练体系[J].江苏职业教育,2011,(10).

学校广告词范文第5篇

七里店学校华丽萍

小时候,父母把一位老人领到我的身边,告诉我他叫语文。我打量着他,只见他满头银发,却老当益壮,风采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后来我才知道他已经上千岁了。从夏商周到21世纪,他脑海中的故事,我们一辈子也听不完,于是我央求他授予我智慧。

每当我捧着散发着阵阵芳香的课本学习时,文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所以,每当我拿起课本,我便有一种如饥似渴想读的冲动。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我慢慢地发现,语文的外延是多么的宽广。不仅能在课本中学到语文知识,而在生活中我们同样能学到语文知识,而且有些知识是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于是,我又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促进了我的成长,拓展了我的视野;语文丰富了我的生活,点缀了我的人生。语文就是这样精彩诱人。语文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语文,有着无限的魅力。

每当到了双休日,我喜欢和妈妈一块儿去逛商场。一到大街上,就会有许多吸新颖的广告词或招牌映入眼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给窗户装上玻璃吧!”这是一则眼镜广告。看!广告词写得多么有新意啊!用词十分巧妙,诙谐幽默,使人一看便明白它源于语文,当然这样的广告词不但有吸引力,又让许多人能记住它,不用说,这家眼镜店的生意肯定不错。

常常我们看到奇怪的广告或招牌时,就会感到特别新奇,从而觉得在生活中,也能学到语文,而且生活中的语文时时散发着无限的魅力。

“你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这是一则服务公司的广告。服务公司制定这则广告,可是煞费苦心,他们既宣传了自己公司的产品,又给人愉快的心情。怎么样?这样的广告语挺诙谐幽默吧?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别看这些广告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可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字,竟不知绞尽了多少人的脑汁,使多少人冥思苦想,它又浓缩了许多人的艺术智慧;它是所有人的结晶品。如果这其中的哪一个字出了差错或是用的不恰当,就会使给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造成巨大的影响,并影响着整个产品的销售数量,可见,一个广告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商家的直接利益。然而,广告恰恰又是语文的一种表达方式,由此可见语文的重要性。

是啊,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就能获得很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