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律师思想汇报

律师思想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律师思想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律师思想汇报范文第1篇

>> 生产率变动对我国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分析 网易为什么是资本回报率最高的公司? 资本回报率在中国 投入资本回报率间接影响因素研究 唐山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差异化的实证分析 资本回报率与投资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 基于资本回报率的人民币汇率研究 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的分解 解析中国资本回报率之谜 中国资本回报率:15%还是9%  关于信用评级对债券回报率的实证研究 汇率波动对差异化产品出口定价的影响 产品差异化 政治产品的差异化分析 产品差异化策略分析 苹果公司的差异化战略分析 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否提升了浙江省的资本回报率 劳动回报率对FDI的作用效应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回报率的作用分析 产品定位的差异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ZW)]1929年霍特林[2](Hotelling)提出了一个考虑空间差异的价格竞争模型,解释了企业选址和定价行为的问题,得出最小差异化原则,表明引入产品差异化可以消除伯川德悖论。因为在霍特林模型中消费者承担了购买产品时的运输成本和对产品的特殊偏好,随着运输成本的增加,不同企业产品之间的替代性下降,企业之间的竞争被弱化,所以其均衡价格会高于边际成本。1979年萨洛普[4](Salop)在霍特林(Hotelling)的线性城市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提出了环形城市模型。不同于线性城市的均衡点即是距中心等距的两家企业,环形城市模型假定企业均匀地分布在环形城市上,“当企业进入市场时,市场内所有企业都自动地以等距离的方式选址”。[ZW(]罗延发,贾生华.横向产品差异化模型述评横向产品差异化模型述评[J].技术经济,2006(3):95-96.[ZW)]

在诸多学者的不断探索与发展中,产品差异化理论逐渐趋于成熟。然而,由于产品差异化模型常涉及复杂的理论分析,并存在诸多假设前提,所以目前国内外有关产品差异化的理论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博弈领域。在产品差异化基础研究上发展起来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

目前,比较多见的产品差异化实证研究是涉及单个具体行业的应用,如传媒业、旅游业、移动通讯业、银行业等等。例如,1967年谢勒(Scherer)将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绩效和产业赢利能力结合分析,并且从广告强度与集中度的角度研究产品差异化。Richard Schemalensee[4](1978)和F.M.Scherer[5](1979)应用地方化的竞争模型来解释美国四大谷物生产商通过品牌扩散和对类似产品实行差异化进行合谋将产品空间塞满以阻止其他厂商进入该行业。

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产品差异化理论这一研究角度出发,对公司股本回报率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揭示产品差异化与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关系。之所以选取股本回报率的数据分析产品差异化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因为股本回报率是税后净收入与股东权益的比值,它能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公司通过提升产品的种类、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研发技术水平,树立高价值的品牌形象,可以使得消费者对该公司的产品产生偏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在市场的份额和对价格控制的主动权,会影响到公司盈利水平。

然而走产品差异化路线、构建竞争优势,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公司利润的增长?为此文章引入虚拟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抽样选取沪深股市中的上市公司,搜集股本回报率的数据,使用容忍度检验判别模型中各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之后做方差分析。以此为基础探究上述问题,希望能为上市公司提出相关建议。

2 虚拟变量回归模型的构建

2.1变量说明

为研究产品差异化对公司股本回报率的影响,设置模型中的因变量为股本回报率(ROE),而自变量除了产品差异化程度外,还考虑到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这两个控制变量。文章对产品差异化的研究方式是虚拟变量法,引入虚拟变量D如下所示。

D=1较高或适度产品差异化

0低或无产品差异化

各变量定义如下:

(1)虚拟变量D(产品差异化程度):文章中定义的“产品差异化程度”是以各个上市公司公布的公司核心业务和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行业板块信息为基础,将跨越两个行业板块及以上的公司定义为“高产品差异化”,将单一产业的公司定义为“低产品差异化”。

(2)股本回报率(ROE):文章选取了股本回报率作为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般而言,高的股本回报率表明该公司具有使投资者获得高收益的潜在能力。

(3)资产负债率(DAR):资产负债率是体现公司经营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公司的负债水平。公司较好地运用债务杠杆得到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平可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成长发展。为了更好地对影响公司股本回报率的因素进行控制,文章将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模型中。

(4)公司规模(A)用总资产衡量。公司规模对企业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力。大规模的公司可能有更雄厚的资金、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更有效的管理经营能力、更具影响力的市场推广能力、更迅速的产品更新,但也有可能存在机关庞大臃肿、机构重叠职能交叉、人员冗杂等无法管理到位的隐忧。所以在模型中加入公司规模这一控制变量,一同研究其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2.2模型设定

本文中的自变量为虚拟变量,此外还含有两个控制变量,所以选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初步模型设定如下:

ROE=β0+β1D+β2DAR+β3A+ε(1)

式中,ROE为股本回报率,D为表示差异化程度的虚拟变量,DAR为资产负债率,A为总资产,ε为误差项。

2.3样本选取

为方便实证研究,抽样选取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由于部分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并未公开,所以统一选取了2014年半年报的数据。在数据度量与选取方面,从跨行业板块方面对产品差异化进行了度量。为了使得数据度量更为精准,以跨度较为明显的行业为划分,其中包含农业、畜牧业、医药制造业、房地产业、纺织业、教育行业、餐饮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根据《2012版证监会行业分类名称》从沪深股市上述行业板块中随机挑选出了46家上市公司。通过查阅46家上市公司的官方网站,确认了公司的核心业务。最后,根据各公司对应的产品差异化程度画出样本散点图,图1可见产品差异化程度高和低的数量大致相同。

图1数据散点

3产品差异化与股本回报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笔者首先对各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检验,再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本回报率和产品差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最后对比有无包含产品差异化这一自变量的模型是否有显著差异。数据分析使用 R 3.1.3软件进行。

3.1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于涉及多元回归分析,不排除多元回归模型中的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线性关系。若存在共线性会导致回归结果混乱、产生错误估计等。因此,为避免变量间多重共线性问题而导致的回归结果错误,文章对产品差异化程度、资产负债率、总资产这三个变量先进行了方差扩大因子检验。

表1显示三个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VIF)均小于5,表2显示三个变量的容忍度均大于0.1,这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建立的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3.2模型回归分析

根据已定义的变量和回归模型,模型采用R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该模型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表3中可知各参数估计,最终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0.0723+0.0186×A-0.0898×DAR+0.0305×D(2)

因此,当D=0(差异化“低”)时,有

=0.0723+0.0186×A-0.0898×DAR(3)

当D=1(差异化“较高或适度”)时,有

=0.1028+0.0186×A-0.0898×DAR(4)

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F检验的P值小于0.05表明股本回报率与产品差异化程度、总资本、资产负债率的多元回归模型显著,模型整体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产品差异化程度”这一类别变量的效应检验的P=0.00227

3.3回归模型诊断

在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求回归模型时,首先假定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同时也假定残差ε是期望值为0、方差相等且服从正态分布的一个独立随机变量。现在需要通过对回归模型的诊断判定模型假设是否成立?

通过检验残差的正态性、检验线性关系、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残差独立性得出该模型满足上述的各项假定。检验过程如下:

为判断残差是否独立,模型使用Durbin-Watson检验(D-W检验)。从表4中可以看出,P等于0.986,不显著,不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无自相关,误差项之间各自独立。通过分析残差的正态Q-Q图(Normal Q-Q)来完成对残差的正态性假设的检验。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点基本上在直线周围随机分布,没有固定模型,且图中的点大致趋势在那条呈45度角的直线上。从残差与拟合值图(Residuals vs Fitted)中可看出各残差值基本上在0轴附近随机波动,图中曲线大致接近0轴水平线。从位置尺度图(Scale-Location)可以看出,图中各个点大致上在水平线周围随机分布,无固定模式。可见,在股本回报率与产品差异化程度、总资产、资产负债率的多元回归模型中,关于ε满足方差齐性及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假定基本成立。

3.4有无虚拟变量的模型比较

最后,为了检验产品差异化程度对模型的影响程度。在去除产品差异化这一虚拟变量后再做了一次回归分析。原始模型和去除产品差异化变量的模型如下:

原模型:ROE=β0+β1D+β2DAR+β3A+ε(5)

对比模型:ROE=β′0+β′1D+β′2A+ε(6)

从表5中可以看出,对比模型检验的P=0.07739,小于0.1,在10%的显著水平显著,表明股本回报率与总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的二元回归模型基本通过显著性检验。此外,在该模型中,总资产对应的P值为0.0475,资产负债率对应的P值为0.0458,两者均小于0.05。所以模型中的变量均通过了t检验,说明这两个变量系数是显著的。模型的判定系数R2=0.1122=11.22%,这表明总资本、资产负债率共同解释了股本回报率差异的11.22%,比加入产品差异化程度这一虚拟变量时的R2(29.07%)低了很多。这表明产品差异化程度的确是影响股本回报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表6中可以看出,由于检验的P值为0.002267,接近0,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两个模型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模型加入产品差异化程度这一虚拟变量对于回归分析有显著影响。

4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发现:公司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股本回报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产品差异化在影响公司盈利能力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回归结果上看,总资产(公司规模)对公司股本回报率的影响为正,表明公司规模越大,股本回报率通常越高。所以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具有影响力的市场推广能力相比之下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更为重要。资产负债率对公司股本回报率的影响为负,表明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具有较高的股本回报率。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偏低,表明该公司的资金充足、偿债能力较强,但是资产的利用效率偏低;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也越高,很可能陷入现金流不足的窘境,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公司负债不能过高,公司需要把握借债的度,调整到利于公司成长发展的合理资产负债率。

综上所述,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促进产品差异化,要建立在公司自身资源的利用上,只有有力的资金支持,才有利于公司产品差异化的发展。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发展提升主营业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今后发展产品差异化、经营多元化的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只有公司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立足点后才有余力去进行产品差异化的开发。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调整好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是现今的第一要务,防止陷入现金流无法运转,资金链断裂,不能及时偿债,从而破产的困境,之后再推广公司产品差异化的研发,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由于笔者的学识有限、构建模型的能力也有限,文章只是在产品差异化与公司盈利能力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此外,因为数据收集存在难度,无法对各家上市公司的产品做更深入、精细的研究分析,所以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数据难以较为精确地度量,只能从跨行业板块方面的数据对其进行度量。如果细化产品差异化这一变量,例如研发强度、投入,业务专一化比率等一些资源技术配置的问题也会影响到产品差异化的研究,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的问题。再者,由于精力、时间有限,文章选用了从沪深股市中随机抽取的46个上市公司的数据,代表性虽然不一定很强,但也有助于我们初步把握产品差异化与股本回报率的变动关系。

参考文献:

[1]Betrand,Joseph,Review[J].Journal des Savants,1883(68):499-508.

[2]Hotelling H.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Journal of Economics,1929(39):41-57.

[3]DAspremont,Gabszewics J,Thisse F.On Hotellings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Econometrica,1979(47):1145-1150.

律师思想汇报范文第2篇

一、化解矛盾,着力为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保障

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是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县调解中心、乡调委会、村调解员、调解信息员四级工作网络。全县共建立调委会337个,在册人民调解员总数1470人。二是大力宣传《人民调解法》,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继续开展“金、银、铜”牌调委会和调解员评选活动,授予均溪镇调委会、广平镇调委会、华兴乡华安村调委会、县医患纠纷调委会、太华镇汤泉村调委会、桃源镇蓝玉村调委会等6个调委会2012年度“金银铜牌调委会”称号,授予梅山乡沈岭村调委会吴同万、县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陈宗袍、谢洋乡调委会李代汉、均溪镇南街社区调委会巾帼调解队刘晓玲、吴山乡东埔村调委会林成发、上京镇上京村调委会陈乘耿等6名调解员2012年度“金银铜牌调解员”称号。2013年2月,均溪镇被评为省级“人民调解先进乡(镇)”,桃源镇兰玉村等16个村被评为省级“人民调解先进村”,梅山乡沈岭村吴同万被评为省级“人民调解能手”。三是健全完善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参与1+N联动,大力开展“大调解”工作。全县18个乡镇公安派出所全部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各乡镇通过聘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法官等配备专职调解员24名。转发了《省“公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闽公综〔2013〕272号)文件,加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有效推进“公调对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继续推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是开展“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组织乡镇司法所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今年来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08件,调处成功769件,成功率95.17%。如石牌组建“红旗”调解队、武陵组建“”调解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保障。

二、全面普法,着力为社会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一是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向移动手机用户发送法制动漫彩信、出法律宣传栏、挂宣传横幅标语、上街法律咨询、入户开展普法宣传等形式,发放“宪法知识问答”、“12·4”及“六五”普法知识问答等宣传材料3万多份。二是继续抓好学生“带法回家”和“夕阳红”等特色普法活动。与综治委、教育局、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在暑假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的通知》(田综治委[2013]43号)文件,印发学生“带法回家”宣传材料6万多份,制作3套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展板。组织各乡镇开展“夕阳红”普法活动,印制法律入户宣传单4万多份,把法律带进乡村、社区和家庭。三是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六进”活动,发放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读本800多册,印发各类普法对象学法用法知识汇编5000多册。四是开展“法制教育进家庭”“八个一”活动。做到每户有一份“法制教育进家庭告知卡”;一份相对定期的法制入户宣传单;一本常用法律书;一张“法律服务联系卡”;每天收看一台法制节目;每户掌握或熟知至少一个维权法律法规;一名学法明白人;每年对村、社区普法骨干、普法中心户组织一次培训。扎实开展全县18个普法重点村的法制宣传活动,确定华兴乡作为“法制宣传示范乡”,发放各种法制宣传材料2万多份。五是加强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集中宣传与当事人个别跟进宣传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广播、发放告知卡、入户宣传、现场解答群众咨询、一对一宣讲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先后开展了“深化法律六进、建设法治”、“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有序、依法治访”等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增强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六是坚持普治并举,以依法治县“三五”规划总结验收暨“六五”普法中期督导为契机,广泛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治企、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活动,表彰了柯文润等60户家庭为“遵纪守法示范户”,扎实推进法治县创建工作,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创新管理,着力做好特殊人员的管理教育

1、着力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为突破口,对社区矫正实行规范化管理。一是档案资料登记规范整齐,确保人档齐全。二是对在监狱服刑人员信息核查及时准确,做到日清月结。三是走访社区矫正人员家庭,摸清情况,做到底数清,去向明。四是在日常管理上严抓细扣,实行“日定位、周听声、月见面、季评议、年考评”,开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个人谈话、思想汇报、组织公益活动等,切实从思想上矫正其不良行为。五是实行手机定位管理,设置定位手机告警围栏,确保社区矫正人员不脱管、不漏管。六是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帮扶措施,多渠道多方面帮助无业人员实现就业,引导社区矫正人员自主创业。到今年6月30日为止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86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人员416人,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370人,无一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2、着力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坚持以促进思想转化为根本,以预防重新违法犯罪为重点,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抓好安置帮教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健全安置帮教组织网络,完善衔接、管控、帮教工作机制。到目前为止,在管安置帮教人员共计1567名,现已安置1499名,安置率达95.6%;并已录入信息系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名册和帮教安置档案齐备。全县重新违法犯罪人员32名,重新违法犯罪率2.13%。二是进一步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建立了2个安置帮教基地,大力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安置上主要采取基地安置、输出安置、回原单位安置和鼓励自谋职业等四种形式,帮扶上主要采取政策扶持、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等三条措施,全力做好特殊人员的管教工作,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四、充分履职,着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1、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到一线,司法行政促发展”主题活动。组织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人员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为政府、机关、企业等单位或个人担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审查草拟各类合同,办理公证,全力服务“六大战役”项目建设。选派5名律师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继续组织律师参与县领导接待日活动20多批次,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解决利益诉求。

2、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县法律援助中心深入乡镇、村庄进行入户宣传,发放《法律援助指南》、《法律援助服务手册》、《公证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及“便民服务联系卡”等宣传材料6000余份,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法律援助“送进家门”,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援助知晓率,受到了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突出农民工、下岗工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重点服务对象,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实现应援尽援。今年来,全县各法律服务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121件,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13年1月荣获“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荣誉称号。

3、做好律师公证工作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组织律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律师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城区通过上街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形式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继续开展法律服务进机关、进单位、进家庭、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高墙“九进”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法律咨询、审查或草拟合同、办理公证、解决有关法律事务。全县3个律师事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150家,办理案件308件,代书200份,解答法律咨询1095人次。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234件。全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担任法律顾问16家,办理案件117件,解答法律咨询230多人次,并广泛开展农村“三资”监管法律服务工作。

五、明确重点,着力抓好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

1、抓好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全县18个司法所已有梅山、华兴、谢洋、石牌、济阳、奇韬、上京、桃源、太华、屏山、武陵、建设、广平、前坪、湖美、吴山、文江等17个司法所建成投入使用,均溪司法所正在抓紧建设,预计8月份可投入使用。18个司法所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达4025.32平方米,总投资682万元,每个司法所业务用房平均面积为223.6平方米。全县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一方面改善了司法所办公用房条件,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水平。

2、用好司法所专项行政编制。2012年9月,县编委下发田委编[2012]44号文件,增加乡镇司法所专项行政编制3名,增编后共39名。我局及时申报招考2013年春季司法助理员3名,现正在招录中,用足用好司法所专项行政编制,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提供人员支持。

3、大力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司法厅的标准大力进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司法所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健全干职培训制度,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等各项职能发挥,抓好信息化建设,全面建成联接省、市、县、乡四级的基础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2013年2月,太华司法所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规范化司法所。

六、加强学习,抓好主题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

加强对党的十精神、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和“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活动,切实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执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

七、强化管理,抓好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制定下发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领导班子工作制度,抓好队伍建设,增强队伍活力。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岗位责任,量化绩效考评。开展“平安单位”、“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做好综治、、计生、精神文明等工作,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律师思想汇报范文第3篇

人民司法工作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化解人民自己内部矛盾纠纷的重要法律工作,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南秀村社区在街道、司法所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人民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以服务居民为立足点,坚持法治与道德相结合的同时,与时俱进。把以人为本,作为人民司法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认真努力做好社区的司法工作,构建和谐社区。

一、夯实社区法制文化建设,营造依法治国、依法生活的氛围

社区法制文化建设以五五普法为抓手,以法律学堂为平台,以社区各类载体为依托,结合社会媒体为传播,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将法制教育融入到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五五普法是社区法制文化建设的抓手。今年是五五普法的过半之年,社区依托五五普法法制课堂,对社区依法治国的方针大略进行了认同教育,开设了“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解读。今年上半年就举办了这样的讲座六次,直接受益群众有二百多人,提高了社区居民群众的守法意识,强化社区群众依法生活的概念。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使广大的社区群众对党的政策充满信心,推进了党的民主进程。

2.法律学堂是社区法制文化建设的平台。在街道司法所的指导下,社区开办了“法律学堂”,上半年共开课六次,受益群众达二百多人次,组织居民群众学习了《劳动合同法》《监督法》《义务教育法》《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3.社区法制文化建设依托社区各类载体,在社区交通主干道上悬挂五五普法、等法制宣传条幅上半年计五条。在社区宣传橱窗栏张贴社会治安条例、八荣八耻等法制宣传画,上半年计三十余张。以禁毒日、安全日等法制宣传为主的黑板报六期。以《物权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特色楼道文化建设,建立健康向上,家庭邻里和睦,守望互相,互相理解的和谐气氛。今年上半年建立了20个文明家庭楼栋户。

4.社区法制文化建设融入到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寓教于乐。特别是今年的寒假,在遇到百年不遇的****时,因势利导组织了50名青少年们学习《未成人保护法》,和“如何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等专题讲座,引导青少年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社区法制文化建设从小抓起,形成阶梯教育。

二、人民调解工作

1.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首先是社区领导班子统一认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推进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保证。建立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组织,由社区书记亲自担任调解委员会的主任,成立了辖区各单位联络员,成立社区第一调解小组和第二调解小组两套班子,完善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组织。

2.组织健全制度完善首先要求严格遵守人民调解的程序,人民调解的程序是(1)受理纠纷(2)调查纠纷(3)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工作(4)促成当事人和解并达成调解协议(5)做好回访工作(6)对调解和好的民间纠纷进行统计并存档保管。使人民调解工作更加规范和严谨。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层次,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民主进程,增强社区群众对人民调解的公信力和威望。

3.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其次要求社区调解委员会规范公章、挂牌、制度、台帐、四统一。社区调解委员会有调解委员会的公章,可行使独立的工作程序;调解员一律挂牌上岗,便于社区群众识别、接待;社区人民调解室张贴有人民调解委员会规章制度、人民调解员调解规定、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特别告知、法律援助规定、人民调解程序等规定。使社区群众了解人民调解的一站式服务,营造人民调解的亲和氛围,贴近群众的生活,达到缓解社会治安压力,维护社区稳定作用;社区严格按照人民调解的程序建立了人民调解台帐、社区法律学堂台帐、五五普法台帐、法律援助台帐四大类,做好调解工作资料的采集、整理、分析、调研工作。

4、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提前介入调研,做好做实矛盾纠纷的有效排查调处工作 社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维护社区的稳定。做好基础工作,坚持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重大节假日期间的矛盾纠纷排查,和非常时期的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今年通过基础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计20起,占全年调解调处矛盾纠纷的30%。

5、社区定期每半个月召开由社区书记、民警、物管、调解员、楼道小组长、党员积极分子参加的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联席会,社区各部门通力合作,上下联动,对社区的隐患进行集中会诊,确定调解调处方案,加强纠纷苗头的防范处理,做到及时发现纠纷信息,及时深入调处,及时平息隐患,也是探讨部门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模式。上半年社区通过矛盾纠纷排查衔接联席会议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并通过社区调解和解的矛盾纠纷计3起,占上半年调解调处的矛盾纠纷的30%。

6、建立社区矛盾纠纷信息网,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第一时间介入调处,扎扎实实做好有效的提前预防工作。如社区在得知有居民家里进行装修,就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咨询,对装修噪音的分贝给周围居民的影响进行现场测试,再给与合适的建议,以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帮助联系装修垃圾的清运处理问题等可预见的矛盾纠纷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真正做到“有效”“排查”“调处”。上半年社区在提前预防矛盾纠纷的排查中发现、调处的矛盾纠纷2起,占全年社区调解调处矛盾纠纷的20%。

三、积极引导律师送法进社区,提供法律援助

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律师送法进社区是教育广大的群众"讲责任讲权利讲义务"为主题,进一步增强公民宪法意识和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责任一致意识,引导社区群众依法办事,提高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在全社会掀起学法用法的新.社区在"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思想指导下,以主题活动促进学习内容深化,以学习内容来规范和推动宣传教育活动,是律师进社区具有较强的特色性前瞻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1、社区利用法律学堂这一平台,举行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二十次,直接听众受教育者一千多人次,在举办《物权法》讲座时,一位听众说:这

样的讲座我们爱听,因为学了就可以用了,马上回家我就和邻居讲,让他把放在楼梯口的杂物清理掉,有法可依了!体现了律师进社区的实际效果,不断提升了社区法制教育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社区规定了法律咨询接待日,举行集中法律咨询活动,今年上半年开办了法律咨询6场次,发放联络卡,宣传册800多份,24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提供必要的帮助,实行承诺服务,上半年一共有近一百多人得到了这项服务.

3、社区设立了维权献爱心,法律维权岗,为下岗失业人员,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合法权益的保护,直接受益者达25人。推动了社区法制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4、在新市民中开展"告别陋习法制先行"的活动,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社区有一百多名外来人口进行了学习,外来人口普法知晓、覆盖率为90%。

四、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是不使犯罪人员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犯罪的方法,是所有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矫正犯罪人员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早日回归社会。

律师思想汇报范文第4篇

一、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区于月起,全力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截止月底,全区共有社区矫正试点街镇8个,无脱漏管、不服从管理和重新犯罪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在区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落实工作人员2名。二是8个街镇都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司法所。三是社区(村)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分别建立矫正小组,安排2名矫正人员和1名监护人员进行矫正管理。四是各街镇广泛动员和吸收热心矫正工作的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现我区共有社会志愿者119名。

(二)强化队伍机制建设

一是8个街镇专门配备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协管员5名,配合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二是分级分类培训。今年月,我区1名司法助理员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为期4个月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证书;区司法局于今年月,组织全区司法助理员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就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人性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每季度各街镇司法所组织辖区社会志愿者进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培训,全年共培训354人(次)。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了《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就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工作“13589”模式,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三是试点开展心理测评,目前,建胜司法所和八桥司法所共测评社区服刑人员87名。四是创新矫正人性化管理,八桥司法所选取2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系统试点管理,拟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做到人性化服务管理。

(四)矫正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严把“五关”,即严把接收关、请假关、矫正关、教育关、解除关,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类和委托制度,制定个案。八桥镇司法所对目前接收的12名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学习情况和心理测评等进行综合分析,分为严管类3名、普管类4名、宽管类5名,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管理。三是坚持“日记录、周报到、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鉴定”的“五个一制度”。四是制定“身份意识、制度规范、认罪服法、思想道德、法律常识、禁毒拒邪、心理健康和政策前途”的“八个主题教育”。五是实地走访。今年月,对全区8个街镇33个社区(村)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核查,资料档案齐全,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

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定职责与教育管理责任有脱节

1.立法滞后。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过5年试点现正逐步转入全面推行阶段,工作主体由《刑法》规定的公安机关转变为司法行政机关,目前依据只有两院两部《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和市公检法司等12家部门联合下发的《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工作开展缺少法律支撑,使社区矫正工作在衔接、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

2.工作主体目前不适宜。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和《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教育的一线工作,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但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与公安机关现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容易出现部分社区服刑人员不参加矫正活动、不向司法所报告、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处于尴尬和不力的地位。

3.程序上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区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管理工作,由各街镇派出所直接通知辖区司法所接收,各司法所按照“两个要素”(法律文书齐全、人员到位)的要求予以接收。由于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矫正对象已报到登记,而相关法律文书、材料未送达或遗失的现象,司法所因不符合接收条件不予接,而派出所又认为应当属于司法所管,最后出现两不管的现象。

4.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社区矫正组织特别是负责具体操作的司法所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好的社区服刑人员,往往因有责无权,不能及时予以惩戒;而对那些积极配合矫正、表现良好的社区服刑人员,也因程序过于繁琐、规定较原则等因素,实施难度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出奖惩结合的矫正方针。

(二)就业安置难,部门和社会资源有待整合

目前,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安置渠道窄、资源少,在我区的81名社区服刑人员中,有59名就业、22名待业。

1.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区矫正对象中的困难人员,目前尚未纳入困难群体进行帮扶,涉及落实低保、住房和社会救济政策以及就业、养老、医疗保险时,主要靠基层司法所与相关部门反复协调,实际落实较难。

2.社会包容度不够。部分居民认为将大量的罪犯放于社区内服刑,给社区内的居住环境埋下安全隐患,增加社区内的不安定因素,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开展困难。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存在歧视和排斥,90%的已就业社区服刑人员在参加每月学习请假时,都怕用人单位知道自己是服刑人员后而被解雇,出现学习请假难的问题,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3.安置对象技能差,就业难度大。有的社区服刑人员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匮乏,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例如:目前正在我区服刑的社区矫正对象小学文化的23名、中学文化的53名、大专以上的4名、在校读书的1名,基本上无一技之长,就业相当困难。有的就业愿望不强烈,一味等待政府救济安置。

4.教育管理方式相对陈旧。公益劳动形式单一,教育方式靠谈话、人格感化和念读法律法条等,教育的效果难以抵消社会歧视的负面效应。

(三)专职队伍人员不足,基层工作力量薄弱

1.人少事多任务重。司法所承担普法教育、法制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等多项职能,其中仅社区矫正每月就要完成召集学习、思想汇报、组织公益劳动等多项工作,有时还要承担街镇拆迁、安全、综治等临时性任务,司法所人员工作任务繁重。

2.专业化程度不高。除了日常监管、掌握动态,司法所还要疏导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指导解决其生活、就业。目前,我区各街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中有法律专业文凭9人、其他专业21人,取得心理咨询师证1人;社区(村)矫正工作者中法律专业占总人数30%,从知识结构、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还不能达到社区矫正工作需要。

三、推进我区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把宣传工作中的重点放在利于罪犯改造、降低国家刑罚成本等积极方面,对社区矫正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成功典范等及时进行报道,紧紧抓住社区(村)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宣传画、制作光盘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真正让每位居民(村民)了解社区矫正工作。建议在全区创建公益劳动基地1个,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让人民群众逐步接纳社区服刑人员,相信社区矫正这种管理模式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

(二)总结经验,推动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出台

针对当前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健全的现实情况,建议首先保证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和两院两部试点工作意见、通知及市级12家部门联合下发的《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规范运行。同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总结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以来的工作程序、监督管理措施、公益劳动、日常奖罚等方面形成的经验,为将要出台的《社区矫正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完善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沟通衔接

将信息沟通工作贯穿于犯罪嫌疑人审前、审中、判后,建议建立“核查脱漏管理专项行动小组协调联席会”平台,互通各种接收渠道、互补各自没有的社区服刑人员档案和底数。建议人民法院在判决前加强与社区矫正机构的联系沟通;人民检察院介入社区矫正所有环节,对涉及社区矫正的案件严格把关,及时查处社区矫正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紧密合作,保证社区矫正移交衔接关口的顺畅、监督考察关口的严格,对违反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对象,及时依法处理;司法行政机关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络,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研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依法监管社区矫正对象,及时将矫正期满的社区服刑人员转为帮教安置对象,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与帮教安置工作之间的无缝对接。最终形成政法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整合资源,探索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措施

建议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协调,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源,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细化分解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定期召开例会,研究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个层次的心理矫正模式,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心理矫正工作室。建议区民政局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基层组织参与矫正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将帮扶工作延伸到社区服刑人员家庭中的子女就学、亲人就医等困难上,帮助其稳定家庭安心接受改造。各群团组织协助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政治、法制、文化、技术辅导。建议司法行政机关与人社部门密切配合,将社区服刑人员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计划,举办专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工作,适当安置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服务、后勤保障、清洁、绿化等面向公共服务的岗位上就业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