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做好院内感染监测;①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对临床科室强调医院感监测的意义并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④指导传染病分诊点的科室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⑤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内窥镜、口腔科、供应室的操作、消毒。
2、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每旬对不明原因肺炎、禽流感、流感、死亡病例等进行主动监测报告,搞好结核病归口管理。
3、输血管理:1、严格输血申请审查制度。2、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指征,掌握输血适应症;3、积极开展成份输血。4、严格执行输血同意书签字制度。
一、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及落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护理部根据医院要求,结合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和医院感染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和院感考核标准,按照制度严格执行。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提高人性化服务的理念,继续发扬医院的优质服务品牌,优化护理队伍,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护患沟通,让护士的行为与尽职精神对口腔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上半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训练和能力素质建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水平,进行了三基三严的培训。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培训,包括: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储槽的使用、无菌棉球缸的使用、无菌橱的使用,并随时检查。对各科医护人员进行穿脱隔离衣和六步洗手法的培训,操作与理论并行,根据情况逐个指导教学,效果显着。
下半年强化法律意识,关注护理安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关于护理安全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法律意识,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用法律的观念规范自己的医疗护理行为,保障患者权利,杜绝护理纠纷。
四、确保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1、根据市局《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护理部进一步完善《护理部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每月除了全面检查以外,还专门提出一项标准作为重点检查内容,针对出现的问题作为学习培训的参考内容,弥补了临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2、根据市局《医院感染考核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护理部进一步完善《医院医院感染检查考核标准》。护理部每月进行一次按照考核标准对科室进行检查,严把医院感染关,杜绝交叉感染,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及配套设施,真正做到医护患三项保护。
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科室及时整改,护理部进行反馈性检查,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4、护理部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级护士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培训。组织全院护理人员业务学习12次,业务考核2次,培训率达99%,考核合格率达100%。
五、努力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1、根据今年医院感染工作计划,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和手足口病的考试,合格率99%。组织了口腔诊疗工作中交叉感染环节及控制、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学习。护理部还邀请市疾控中心郑应良主任为我院全体医护人员、实习生作了艾滋病的防治及职业防护的专题讲课,进一步提高预防意识。
2、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治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关于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培训及考试,合格率100%。根据上级要求设立了手足口病分诊台,配备体温计、宣传单、各种口罩等必需品;设立发热门诊并建立个人防护、病人登记等必要措施;明确传染病人的转运流程。
3、进一步规范区域名称,将科室无菌区更改为无菌物品存放处。
4、将各科室取无菌物品的方盘更换为带盖密闭容器,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途径。
5、围绕关于济南市消毒供应中心的文件评估标准,根据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际情况进行自审,对不符合标准的环节进行了整改。
(1)完善供应中心的管理制度。
(2)选派王菁到济南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学习,并取得了压力容器操作合格证。
(3)进一步明确了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各区域名称。
(4)将工作人员的护士帽更换为一次性医用帽,配备了工作鞋。在清洗区增添了面罩、雨鞋等防护用品。出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处配备了一次性鞋套等。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3、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三、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4、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如有流行暴发倾向及时报告。主要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1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3)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新进灯管90 uW/cm2
5、建立严格的科室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对不同传染源引起的感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7、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登记、交接、运送、焚烧等流程的管理,
8污水污物排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个管理环节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主管医生要认真学习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初步诊断。
2、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3、科室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感染管理科于每月定期到各临床科室调查和收集院感病倒报告及漏报情况。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除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外,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5、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提交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讨论,做好记录,
6、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7、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五、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1、药剂科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2、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涂片、培养),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伍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准确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4、药剂科对于细菌耐药性高的抗菌药物有权提出暂停使用的建议。
六、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2、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3、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4、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7、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8、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在取物时接触容器外部而污染。
9、消毒物品(如:呼吸机管道等)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10、治疗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进行细菌微生物监测。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
11、输液、输血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后勤部回收焚化处理。
12、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病人随地乱扔或带出院外。
13、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灭菌。器械浸泡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要标有消毒时间以及保存时间。
七、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非工作场所。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3、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1:10084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6、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
7、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8、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9、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或消毒。
10、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消毒药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4、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置。
十、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2、医疗废物收集、存贮专人管理,交接责任明确。
3、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4、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工作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5、存放地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6、暂存设施、设备每天定时消毒。
7、暂存处负责,转运,焚烧。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教育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该年度的培训学习计划
2、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学时。
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临床科室每月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5、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6、积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学术活动,鼓励全院医护人员撰写医院感染方面的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加强我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十二、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高压锅消毒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有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含氯消毒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3、紫外线强度及日常监测:凡使用紫外线灯的科室,(1)按标准按装,(2)坚持日常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3)每3-6个月对照射强度监测一次(强度高于90uW/c㎡,6个月监测一次;70 uW/c㎡-90uW/c㎡3个月监测一次;(4)对合格灯管发紫外线灯强度监测评价卡,不合格灯管及时更换。
4、、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治疗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微生物监测,保障医疗卫生环境安全。
5、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和反馈:院感科对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做到月汇总,季分析,年度总结评价。
十三、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十四、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2、医护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六步洗手法)为:
A.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G.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或自动凉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3、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4、医护人员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5、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6、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关键词:强化护理管理;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25.176
引言
医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公共场所,医院内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而且控制感染的方式如果不得当的话很容易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可挽回的威胁,极大的影响到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医院感染控制得当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名声的树立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1]。与此同时,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可以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很好的作用,本人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来探讨护理干预在防治院内感染中起到的作用做出以下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8月前未开展强化护理管理方式患者和2014年8月-2015年4月之间的采取强化护理管理方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00例。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等对比结果不产生显著影响,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施行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前提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强化护理管理方式。1.2.1完善管理制度对于院内科室感染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做到从制度上开始抓起,让工作人员有标准可以参照。同时也要做好与本科室外其他科室关系密切的相关科室制度的完善:手术科室要做到对手术操作所用器械和物品进行定期的抽检,确保器械和物品的灭菌达标,防止发生由于器械和物品的带菌状态而引发的感染;输血科要做到对输液器具的定期抽检,对于不合格的器具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更换,保障急诊输血的安全;参与急诊抢救的科室要做好对于抢救所需药品和器具的完善,对于缺乏的药品和器具及时进行补充,同时做好记录。此外要及时更新科内的药品和器具做到与最新科技接轨。所有科室的制度制定都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监督,做好工作计划安排。负责人员基本由科内的护士长担任。定期对于科内防感染工作进行评估,全面做到预防感染的发生[2]。1.2.2环境管理①科室的合理布局:为防止科室内的交叉感染,对于像手术室这种要求较高的科室要做到有目的地进行分间,做好感染间,洁净间和污染间的隔离。另外对于再次转入手术间进行手术的病人,要做好有区别地进入手术间进行手术,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病人手术后,手术间要完全消毒后再进行下一台手术,防止手术间的交叉感染,此外前一台手术若是相对无感染的手术,而下一台为感染性手术,可直接进行手术,反之要进行重新灭菌后才可进行手术。②严格消毒管理:每天手术完成之后要对手术地面和手术室里的空气进行完全的消毒。此外对于手术室空气消毒,常规每天两次。对于同一手术间,若有接台手术时要进行接台空隙里的消毒,一般采取紫外线空气照射消毒,消毒时间控制在至少30min,消毒期间禁止人员走动。此外有病人有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需要对透析室进行消毒,保证透析室内微生物的达数量的达标。1.2.3科室内的物品管理科室的患者由于都是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因此感染的预防就需要更为严格。相对于患者来讲,他们体质较弱,抵抗力较低,科室内的要求无菌的使用物品如若不达标很容易诱发患者的合并感染,严重者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要做好对于科室内一次性使用物品的检查,及时排除不合格用品和过期用品。对于可以重复利用的器械要做好高压灭菌消毒工作,保证消毒灭菌的彻底性。
1.3观察指标
按照医院内的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反馈情况来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3]。
1.4统计学方法
以上对比数据利用SPSS18.0进行分析,P<0.05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其院内感染发生率和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的反馈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关系到患者在医院中的治疗效果。而通过强化护理管理方式,可以对患者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吸氧护理,用药的护理以及抗生素的规范使用等,这些都为控制医院内的感染起到了很大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机体抵抗力[4]。通过本次对比实验采取强化护理管理方式的实验组患者其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反馈情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综上所述,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蒲丽辉,冯先琼,林梦,等.护理本科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6):11-14.
[2]温泉,李红霞.强化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9):2319-2321.
[3]张蓉梅,吕小平.精细化管理对预防产科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