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 毕业论文 思维差异 负迁移
毕业论文撰写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凡是申请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均需提交毕业论文。国家教委2000年颁发的《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
Mohan&Lo认为,在语句层面上分析ESL/EFL的文章时会出现“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影响为“正迁移”,起消极阻碍作用的影响为“负迁移”[1](P515)由于中西思维的差异,受汉语负迁移作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笔者通过多年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英美文学方向论文写作的指导,发现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选题不够新颖,过于集中;格式不够规范;上下文逻辑联系不紧密等。除此之外,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的语言是最大的问题。
按规定,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要用英语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摆脱不了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多处出现汉语式英语(Chinglish),致使论文读起来汉语味道很浓,而非地道的英语,从而影响了准确意思的表达和读者对论文的理解。
本文拟以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生文学论文中出现的Chinglish为例,分析汉语负迁移现象表现的形式、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注:此论文为2006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现象探析”(2006―JKGHAZ―168)及“200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英美文学精品课程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一、论文中汉语负迁移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词汇方面的负迁移(1) NathanielHawthorne, a Calvinistwho felt shamefulabouthis ancestors’wrong doing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Christian’s view of“original sin”, believed that humankindwere born sinfu.l改:NathanielHawthorne, a Calvinistwho felt shameful a-bouthis ancestors’misdeed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Chris-tian’s view of“original sin”, believed that humankind wereborn sinfu.l(2) At the ending place of the nove,l there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Nick and thewaiterGeorge.
改: At the end of nove,l there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Nick and thewaiterGeorge.
(3)In aword, the function thatO-Lan takes in the fami-ly can notbe replaced byWang Lung.
改: In a word, the role thatO-Lan plays in the familycan notbe replaced byWang Lung.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他们往往习惯从外语词汇中寻找汉语思维所需词汇的对应物,殊不知真正在概念意义上完全等同的对应物却很少。以上例句均选自近两年我系毕业生的论文,是具有代表性的“Ch-inglish”表达法。如句(1)中,学生想用“错误行为”一词,受汉语影响,很自然地就用到了“wrong doing”,而这一汉语式的英语词语,是在英语中找不到的,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法应为“misdeed”。在句(2)中,学生要表达的汉语意思是“结尾之处”,与汉语一一对应的英语词就成了“ending place”,而在英语中,只用“end”一词即可,汉语式的英语既显得累赘又影响了表达。句(3)中的错误主要在于动词搭配不当,学生在此想表达“所起的作用”这一含意,故而使用了“take the function”这一短语,而在英语里根本没这种表达法,正确的词组是“play the role”。因此,在词汇教学时,首先要打破学生寻找中文对应词的幻想,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字典,养成阅读英文注释的习惯。同时,一定要注重全面性,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语境中出现的意义和用法,而是适量补充其它的常见用法和搭配,做到使学生在增加词汇数量的同时,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全面地掌握词汇的用法,从而排除汉语习惯的迷惑和影响,降低和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二)句法方面的负迁移1.句子结构松散(4) The world is cold, indifferent, and essentially God-less andman was no longer free in any sense of theword.
改:Living in a cold, indifferent, and essentially godlessworld, man was no longer free in any sense of theworld.
(5) 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they have been 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 meditati-ons.
改: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which have been 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 meditati-ons.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meditations.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印欧、汉藏两个不同的语系,两者在句子结构的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重形合,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结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因而句子结构紧凑;而汉语重意合,各分句依靠内存的逻辑关系贯穿其中,句子结构较英语来说显得比较松散。在论文写作中,由于受汉语句式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忽略英语句式的特殊性,按汉语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致使句子读起来失去了英语的味道,甚至会导致歧义的产生。如句(4)中,学生用只用“and”来联结前后两个句子,虽然也无语法错误,可是句子读起来很平淡,而且因为两个并列句主语不一致,使句子处于松散状态。如果把前面一句改成原因状语从句,后面一句作主句,那么整个句子结构严谨,层次感强,符合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而句(5)则因为在句法上没有表明逻辑联系的连接词而具有了歧义性,句中的“they”指代不明。如果使用定语从句对指代词加以限定,或使用同谓语加以补充说明,那么这一句子的歧义性便得以消除。
2.句子结构不平衡(6) The cottagewas situated on a hillwhich had a splen-did view from everywindow.
改:On a hillwas situated the cottage, which had a splen-did view from everywindow.
(7) Thus James became probably the first of the modernpsychological analysts in the novel by emphasizing the innerawareness and inward movements of the characters in face ofoutsice occurrences rather than merely delineating their envi-ronment in any detail改:Thus James, by emphasizing the inner awareness andinward movements of the characters in face of outsice occur-rences rather than merely delineating their environment in anydetai,l became probably the first of the modern psychologicalanalysts in the nove.l英语中为了保持句子平衡,常采用主谓倒装、宾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及其它成分位置变换,而在汉语中只要表达流畅,意思完整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的汉语负迁移致使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以汉语句式为主,不考虑英语句子的平衡性,反而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如句6如果按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式是不会引起歧义的,可是英语句式也按汉语的顺序,就让人不明白定语从句到底修饰的是哪个先行词,是cottage呢,还是hill呢?如果把句子倒装一下,意思就很清楚了,而且也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句7因为状语过长,放在句尾显得头轻脚重,使句子失去平衡,如果把状语前置,就可避免这一现象。
3.忽略英汉主语的差别英语常采用非生物作主语(失灵句),而汉语常以人称作主语(有灵句)(8) He got the experience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this furnished both the material and guiding sprit for hisepic, Leaves ofGrass, which is the first edition came out in1855.
改: This experience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fur-nished both the material and the guiding spirit for his epic,Leaves ofGrass, the first edition ofwhich came out in 1855.
汉语中主语重人称,一般采用“有灵句”。而英语恰恰相反,主语重物称,采用非生物作主语。如句8中,如果主语用he,则显得思维上有些混乱,结构不严密,而若改为用experience作主语,就俨然是地道的英语了。
又如以下句子,经过主语改换后,去掉了汉语腔,显得表达直接又准确(9) The rich is becoming richer and the poor is becomingpoorerwith the increasing industralization andmecnanization ofthe country.
改: Increas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mechanization of thecountry produced extremes ofwealth and poverty.
(10)“Modern America”emerged in the post-bellum.
改:The post-bellum witnessed the emergence of“Mod-ern America”.
二、消除论文中汉语负迁移作用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料库;词块;议论文;二语习得
词块是口语和书面语的重要基础,尤其在议论文这种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用词准确、严密的文体写作中,词块更突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功效。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期将词块纳入研究范围,其中的重要学说来自Noam Chomsky的普遍语法论。Noam Chomsky认为遗传基因赋予了人类特有的“普遍语法”,而词块则满足了人类习得第二语言的切实需求,丰富了口语和书面语内容,提升了人类的交际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随着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语料库语言学的快速发展,词块研究在语言学界也日益成熟,其不仅为大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重要参考,更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本文通过将CEM语料库与EDC语料库对比分析,讨论了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应用词块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Michael Lewis词块研究框架体系,剖析了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的词块填充方法,为大学英语词块教学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Michael Lewis词块研究框架体系概述
目前,语言学界对词块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大多数语言学者都仅是根据词块的表现形式对其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概括,这表明了词块并非一种单纯的理论概念,而是具有较高的实践研究和应用价值。从词块的表现形式来看,其形成大体是一个从个体到集合的过程,最后成为一个庞大且极其复杂的词块体系。汉语与英语在词块表现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汉语的个体是语素,其包含了单一的汉字和不能独立运用的词语两个主体;将语素组合起来,则形成了能够独立用于语法的词;进而,词的组合是汉语词汇,将词汇进一步组合,才形成了最终的词块。而英语中也有语素的概念,其是构成英语词汇的最小单位,但与汉语语素不同的是,汉语重义而英语重形,且英语语素在表达上更为复杂。例如:“reform”由“re”和“form”两个语素构成,其单独表达和组合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将英语语素组合起来,形成单词,单词的组合则为词汇,将词汇进行再组合,则形成了英语词块。由此可见,英语词块是一个由词汇所组合而成的集合体,词块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个体到集合的过程[1]。
Michael Lewis在他的词块研究框架体系中明确指出,词块是语言的一部分,当词块组合在一起时即形成了一段连贯的语言。但在实践中,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文本书写,语言都需要靠词块搭配才能准确的表达意义,因此,掌握越多的词块,则意味着人们在表达时的可选范围越大,表达能力也越强。将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能力”诠释与Michael Lewis词块研究框架体系相结合,则能够得出两个较为客观的结论。第一,第二语言习得的根基在于先天遗传基因所赋予的“普遍语法”和后天所形成的词块量,前者是一个自主获取和自我纠正的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由词素、单词、词汇、词块和语言所组成的综合体系,两种因素取决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根基是否扎实,但并不代表如此人们即能够拥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决定人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于词块的搭配,尤其是那些易于固定搭配和半固定搭配的词块。当人们在交际或进行文本写作时,词块的搭配能力能够帮助人们从记忆的“语料库”中迅速提取大量相匹配的词块并进行组合,不仅减少了大脑加工语言的时间,更加快了语言产出的速度,并提升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此外,Michael Lewis在对词块作用和价值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词块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按照其内在结构,通过对450万词容量的美式英语口语语料库和630万词容量的英语书面语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对不同和相同的词块进行了甄别和分类,将词块划分为四大类型。一是Polywords多元词块,如“in other words”、“by the way”、“look down upon”等等;二是习俗语词块,如“How are you doing”、“I’m afraid…”和“thank you”等等;三是短语架构词块,如“remind sb.of sth”、“spend…doing”等等;四是句子构建词块,如“First…then…next…afterwards…finally”等等。词块分类有利于学习者以最短的时间掌握词块的搭配方式,对学习第二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的大学生而言,英语即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使用母语时,他们能够从容的提取词块并下意识的进行词块搭配,从而能够快速、流畅和准确的表达出语言的意图;但在学习英语时,学生的英语词块掌握的相对较少,且缺乏搭配的经验,即便学生能够掌握英语文化和基本语法,但在口语交际时他们也需要一定的停顿时间来组合词块,因此,丰富学生的词块量,加强对大学生词块搭配方式的引导,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CEM语料库与EDC语料库对比分析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研发的《英语专业学习者语料库》(Corpus for English Majors,简称CEM)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语料信息平台,其内在结构主要由英语语料库、wordsmith 5.0单机版语料库检索工具和CEM语料库工具三个部分组成,收录了2004年和2006年我国四、八级英语考试作文2400篇,共计约66万词,并收录了国内多家英语专科教育学院的教材和作文词料约150万词,截至2013年年底,CEM语料库共收入460万词,对中国的英语教育形成了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对比的EDC语料库则以美英七份权威性报刊的社论和评论为核心,收录了近年来美英权威报刊社论和评论词144万个。因CEM语料库和EDC语料库与大学英语议论文词块基本相同,因此两个语料库具有高度的可比性和研究价值。
结合Michael Lewis四类词块研究,首先,CEM语料库与EDC语料库在词块使用频率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四类词块在CEM语料库中的频率分布如表一所示。
表一中表达了中国第二语言教育中对词块的应用状况,在CEM语料库研究中,其充分说明了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对词块教育的重视程度。基于EDC语料库的研究主要针对美英权威报刊的社论和评论,Michael Lewis四类词块理论在EDC语料库中的频率分布如表二所示。
基于CEM语料库和EDC语料库的对比发现,在CEM语料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块大多集中在2~10次/10万词之间,稍高次数的出现频率为零;而在EDC语料库中词块的使用频率则明显大于CEM语料库,这充分表明了我国高等英语教育中词块教学的不足,说明了中国词块教学的针对性与应试性。然而,EDC语料库中词块的出现频率虽然较高,但基于美英权威报刊的社论与评论研究视角探析,发现词块的出现与文章命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了EDC语料库所收纳的词块与美英文化背景和Michael Lewis普遍语法论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通过对CEM语料库和EDC语料库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块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CEM语料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几个词块如isagoodhabit、asfarasI和asameansto等等,其类型和搭配形式略显单一性;进而,基于EDC语料库视角探析,其出现频率较高的前几个词块如itishardto、theendofthe和oneofthemost等等,无论在类型还是搭配方式层面都有着一定的可变性,且适用范围也较为广阔。由此说明,在教育实践中,基于CEM语料库的词块教学相对较为狭隘,学生的词块空缺极为明显,由此也导致议论文写作成为了许多大学生英语作文的弱项。
三、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议论文词块填充方法
针对我国大学生在第二语言词块方面的空缺,笔者认为教师可从四个层面对大学生词块空缺进行引导和填充。
第一,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结合课题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去识别课文中的词块,教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词块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词的同时也注重学习词块的类型和搭配方式,避免词块以孤立的形态呈现出来。首先,这需要教师对每一课中的词块进行重点诠释,要让学生对词块有一个极为清晰的概念认识;其次,教师需要拓展词块教学,如每呈现一个词块,都让学生对该词块进行分类,说出词块的结构;最后,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而掌握词块的搭配方式,如在新课中提取新词:means,继而,带领学生练习means的搭配方式,如“by means of”、“by no means”、“by all means”等等。此外,教师还可采用比较法,在课堂上展示词块在不同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常用表达的差异。例如:“exchange ideas”与“communicate ideas;come to no harm”和“come to no danger”之间的对比,通过词块的多种搭配方式和文本含义的差异,让学生掌握词块的搭配技巧,从而使他们形成敏锐的洞察力,提升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英语半固定结构进行举一反三,懂得如何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英语短语文本入手,对英语短语进行拆分,探索一句短语中所蕴含的词块结构,掌握词块在短语中的表达方法并将短语进行重组,由此而掌握英语作文的写作技巧。这种先拆分、后重组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词块搭配能力,让学生学会将词汇意义、语法作用和语用意义有机的融合起来,能够自由、灵活的运用词块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作文能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所接触的词块越来越多,而记忆表象中所容纳的词块量也越来越大,学生会通过拆分与重组而逐步领悟到英语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作文时的表达形式也会日益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大幅提升。
第三,从CEM语料库和EDC语料库的对比中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生的“记忆语料库”中的一些词块是连续的序列,以此为契机对学生的词块空缺进行填充,对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结合体,词块有其特有的内部结构和对意义的制约作用。以填充学生词块空缺为主线,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补充学生记忆语料库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欠缺而进行填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更流畅、更准确。
第四,教师还可利用完形填空的方式填充学生的词块空缺。完形填空的基本形式是在二百余个单词数的短文中设立大概20个左右的空格,让学生来选择填空,这些短文中的空白,会使信息发生“中断”,导致学生们在选择词块时思维出现“断层”,对学生的词块能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不同形式的文本所表达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完形填空过程中需要学生首先对文本的形式进行确认,并评估一段文本的前文和后文内容,进而开展从文本到文章内容的联想,判断文章的内容结构,最后才择取相应的词块填空。完形填空是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形填空能够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词块的类型,以及提升学生的词块搭配能力,对加强学生议论文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结 语: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词块理论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其能够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英语基础,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功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因此,结合EDC语料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把握好词块理论的核心,通过引导提升学生对词块的认识,加强学生词块运用、搭配和表达能力,不仅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需要,更是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2]。
参考文献
对于整个英语课程的学习,一般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完成基础英语课程,而在大三再开始学习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寄希望予学生可以在基础英语的学习中学好单词和语法,再应用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把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相结合,学科间相互渗透。下面从各个方面阐述金融类专业英语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1.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基础英语教学已然成为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课,由于基础英语的全国四、六级统考是目前所有大学课程中唯一一门全国统考课程,并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社会和用人单位已经根深蒂固得将其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尺度,大多数高校也将其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使得无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将精力倾注在基础英语的学习上。再者,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无论在考研、考博还是各类出国考试中,基础英语课的地位都不容小觑。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考核标准决定了基础英语的地位。基础英语课重视训练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不可否认,经过基础英语的学习,学生将会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无疑会让学生在金融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专业英语实际上是基础英语在专业学科中的延生,没有专业英语的应用,基础英语也仅仅只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习。所以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2.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金融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
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用母语学好金融专业课是每个学生的本职工作。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英语,还要懂得英语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学习好金融专业英语帮助学生高效阅读国外金融期刊,掌握金融类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对金融专业的兴趣,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金融类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同时用英语和中文讲授金融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是教学工具,但并不是教学目的。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案中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英语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强调专业英语词汇,而着重在于训练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金融双语课之前,专业英语课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金融专业英语中熟练掌握英语专业词汇,才有可能在金融双语课中取得好成绩。
二、金融类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
金融类专业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有它自身的特色和难点,它既不同于普通的英语基础课,一味的强调听、说、读、写的纯语言训练。也不同于金融专业课,仅用母语去学习专业。专业英语在其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1.专业性强金融类
专业英语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英文课程,课程假定学习者已经熟练掌握了金融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在学习者对于母语类专业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授学习者用第二语言重新学习专业知识。这样一来,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者对于本来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牢靠的学生来说,学习专业英语的难度增大。
2.与全球经济金融联系紧密
学生学习金融类专业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时事经济金融动态,因此,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老师不仅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会使用专业英语,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和熟练英文专业写作。
三、关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金融类专业英语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升学、择业、就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些方面,决定了学生在金融专业方面以后的发展前景和专业高度。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问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校、老师、学生的重视程度,专业英语教材的匮乏,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失当,是造成教学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几个主要问题,笔者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金融类专业英语师资投入的金融类专业
英语教学对于老师素质要求极高,要求老师既要懂金融专业,又要熟练掌握英语。高校可以考虑多引进专业型复合教师人才,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学校现有的专业课老师深造英语课程,采取奖励制度,提高教师个人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例如,学校可以把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到1.5个工作量。
2.金融类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教材
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结果。由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尚属于探索阶段,优良的国内专业教材尚较为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广大高校可以大胆启用国外原版教材、刊物、报章等材料,用西方人的方式学习西方人的语言。由于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课和英语的基础,所以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直接使用原版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实际应用问题。
3.教学形式的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校艺体学生共开设四个学期的英语,统一征订使用的教材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全新版1~3册。第一学期,笔者在实验班并没有马上使用这个教材,而是以《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为蓝本,以基础英语和口语交际为主要教学内容,从48个音标开始,让学生首先学会自己拼读单词,并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期内把初中课本中的单词全部复习背记,做到会读、会认、会写。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词汇后,再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日常口语和语言基础知识,他们的听力、口语水平逐渐上升,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采用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就是通过设计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这种情境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情境教学是21世纪外语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学习篮球章节中的投篮方式、篮球规则和裁判员手势时,我们把学生带到篮球场进行实地演习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几种投篮术语和犯规动作的英语表达方式。然后再请一些学生当裁判,一些学生当运动员进行比赛。这样,既增加了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又能将学到的英语运用到实践中。
2.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学习Swimming章节时,课前老师要求学生去自主学习了解SwimmingVocabulary(游泳运动的基本词汇)、theOriginofSwimmingasaSport(游泳比赛的起源)、theFourKindsofCompetitiveSwimmingandtheirFeatures(四种竞技游泳技术的英语名称及特点)、theSwim-mingCompetitionArenaEtiquette(游泳比赛的赛事观赛礼仪)等内容。还要求学生PleaseSaySomethingaboutYourFavoriteswimmingStar(s)(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游泳明星)。课堂上教师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些话题开展讨论交流,然后邀请部分同学在全班做简单陈述,然后老师再进行概括和总结。本章还学习了两段关于游泳的情景会话,学生便两人一组模仿各种情景开展情景对话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占了2/3,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不仅提供了精彩激烈的体育赛事,而且还营造了一个直观形象、加深学生理解记忆的英语学习环境。如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之前,我们首先安排学习了足球的相关词汇和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观看上一届南非世界杯(2010FIFAWorldCupSouthAfrica)的相关视频,学生们对南非的一些主要城市和相关知识(如城市名称、气候、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人口、主要产业等)增加了了解,对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32个国家的名称又有了一次复习和巩固的机会。大家还记得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出师并不利,第一场比赛就爆冷输给了实力远不及自己的瑞士队,报道中是这么说的:AtthelastdayofthefirstroundofWorldCUP2010,SwitzerlandwonthegamewithSpaintoproduceanunexpectedwinner.(在2010年世界杯首轮小组赛的最后一天,瑞士队爆冷击败了西班牙队。)所谓“冷门”就是不受人关注,没料到会获胜,所以可以翻作anunexpectedwinner,出人意料之外的赢家。而“爆”就是制造的意思,所以是produce。对于爆冷门获胜的选手,我们往往会称他们为“黑马”,英语就是darkhorse。于是“爆冷门”又有另外一个说法:tobeadarkhorse,成为黑马。然后让学生翻译第16节亚运会的这条新闻:在50米蛙泳中,谢智爆冷击败了日本队在亚运会游泳项目中的最大焦点人物北岛康介。
三、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因此,我们对实验班大学英语的考试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改革的总体原则是重视形成性考核,淡化终结性考试,学生的课程成绩100分=形成性考核成绩60%+终结性考试成绩40%。形成性考核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听讲情况和参与课堂活动情况综合评定而成;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只考查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专门用途英语。如: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要求他们用英语表达,或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如设计组织一次社区运动会,用英语写出组织方案。有些任务要求他们独立完成,有些任务则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四、教革特色
1.由重英语学科知识传授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变,树立了满足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发展需要的意识。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了个性教育、因材施教的意识。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充分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识。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了训练意识。
5.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综合素质的教育思想。
五、教改效果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高。
两年来该班英语课学生的出勤率为100%,所有学生都能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口、笔头表达比较流畅。
通过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回答、进行的对话表演模拟裁判的工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用英语简单交流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这样的口、笔头表达能力是难能可贵的。
六、存在的问题
1.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有待加强。
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确实差,词汇量太小,体育方面的专业词汇几乎为零,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教改试验的进程和效果。希望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专业强化的同时,不能松懈或放弃英语学习。
2.大外老师的知识面有待拓宽。
1.1研究设计
研究分为四个步骤:
(1)开展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大三年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2)开展教师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看法与态度;
(3)对可能涉及人文知识较多的课型,如高级英语、英美报刊阅读课型,随机抽取3-5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
(4)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课堂观察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1.2研究样本
由于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更多地涉及人文素养,因此本研究将大三11名英语专业教师和三个自然班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分析与讨论
本文将样本学生和教师的问卷结果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课堂观察结果进行辅助分析,讨论结果如下:
2.1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对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人文素养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并不尽人意。学生的人文素养单项均未达到较好。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和思辨能力的掌握情况一般,而英语语言学、西方文学、历史及文化均不太好,这说明学生对自己母语人文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西方的人文知识更知之甚少,只停留在对西方文化、文学知识了解的表层。学生的思辨能力均值为3.01,这说明学生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定辩证思维的能力,但是该项能力还亟待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巩固。学生人文素养各方面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西方文学、文化和历史。那么,学生是否在课外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知识补充和自我学习呢?对学生课外自主培养的频率调查发现,除了英美文化的均值大于3以外,其他各项值均较低。这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英美文化方面掌握比较欠缺。但是,对英美文学和西方历史的自主学习频率并不高。通过与学生访谈,研究者了解到由于大三专业课中涉及较多的英美文化知识,学生受到老师的引导与课堂内容的熏陶,所以对英美文化知识的自我学习要多一些。其次,可能由于学生认为汉语是本族语,故在课外没有加强关于中国历史、文学和文化的学习。此外,对辩证思维的培养也没有得到重视。访谈中,研究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辩证思维也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由于平时学习任务较重,忽略了对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到关于除了英美国家文学或文化素养的培养方面,均值分别为2.19和2.31,这说明学生在进行英语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对其他国家了解较少,知识的综合性较弱。在访谈中,学生指出这是由于平时专业学习中对其他国家文学和文化知识涉及不太多。由于主修英语专业,所以忽视了对其他国家人文知识的学习与了解。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样本学生普遍认为人文素养对学习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因此,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英语专业学习中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培养成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已经认识到人文素养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该数据与教师问卷中的调查数据较吻合。在学生看来,学校对学生英语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一般,这说明样本学校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培养,但是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此外,本研究调查了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有新颖观点的反馈(该项为多选),数据显示: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会给予鼓励(80%)或积极引导(73%),但是部分教师也存在忽略(17%)学生意见的情况。受调查的所有教师均认为,人文素养对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2.2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通过对人文素养涉及较多课程的科目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发现,在大三的英语各专业课程中,英美文化、英美文学、英美报刊阅读和高级英语课程最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这与《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关于这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大致相符。此外,在英美报刊阅读和高级英语课程中,课文内容较多地涉及关于英美国家文化、地理、历史和社会的内容,但关于其他国家的信息涉及不太多。这也从侧面提醒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2.3影响因素分析
在所列举的14种可能对学生人文素养学习有影响的因素中,受调查学生认为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学习兴趣(74%)、提高自身修养(67%)、学校重视程度(50%)、学习风气(49%)、英语专业八级考试(41%)。这些因素包含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身修养,也包括了外在动力的影响,如学校的重视程度、学风以及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这说明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认识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学校优良的人文学习氛围和学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调查还表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也给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带来了正面的反拨作用。
3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辅之教师的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研究者发现学生已经意识到人文素养对学习和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自己人文素养各方面都有待提高。基于以上分析,为提高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应增强人文素养氛围,加强人文素养学习的引导,积极提供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开设更多文学或文化课程,如欧洲文学与文化;开设更多的讲座,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
(2)英语专业教师,尤其是涉及人文知识较多的课程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能辩证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